我北大女孩感谢贫穷原文我奋斗我成功的读后感

原标题:杨均威:读北大女孩《感谢贫穷》一文有感

杨均威:读北大女孩《感谢贫穷》一文有感

王心怡,一个出身寒门的女孩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北大,看完她的故事给了我莫大的震撼。王心怡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2个弟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姥姥,妈妈体弱多病。这个六口之家仅靠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勉强维持。无论春夏秋冬,妈妈都精打细算,节约又节约维持着家里的一切生活开销,培养出一个北大高材生。这女孩真棒,是一家人的骄傲!读了她的《感谢贫穷》一文令我感动不已,文章中写的贫穷与希望,值得我们真正去思考。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再破土而出?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文章这段话给了我很多鼓励,越是困境,我们越要坚强;越是困境,我们越要有梦想;越是困境,我们越要抱有希望。我家也是在重庆一个偏远的农村,从小读书要翻几座山,走上十来公里的泥巴小路,每天放学做的事就是放牛、割猪草,只要农忙季节就要跟着爷爷奶奶在土里、田里忙碌,从小我就希望以后考上大学,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不可否认,生活中穷人还有很多,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永远生活在悲观失望之中,没有像王心怡这样的乐观、积极、努力向上的精神,没有希望的种子。在王心怡的文章中,我读懂一个真谛——在希望中活着,才会看到光明。

人生不能没有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遇到失败或障碍时,有些人会变得悲观失望,要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要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其实,身处贫困而满怀希望的人,往往会找到一条活路,这也正是王心怡身上的精神。我们不要在意现在,贫穷、困境并不是悲哀。我们要集中精力、放眼未来;我们要努力向上、灵活处理。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就要珍惜自己现在的东西,不要怀念已经失去的东西。一个人在痛苦中挣扎,就会失去冷静,也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心里要存在希望,只要心中有一颗希望的种子,不管土壤多厚,最终都能破土而出,创造奇迹。不要因为自己是穷人就悲观失望,就丧失信心。只要我们活在希望之中,就可能摆脱贫穷,摆脱困境。所以没必要自寻烦恼,贫穷只是暂时的。我们唯有感谢贫穷、运用贫穷,把贫穷看成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拼搏向上,才能摆脱贫穷,看到希望和光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万东

  贫寒之家的女子王心仪以高分被北大录取。让人们震惊的除了高分,还有她的情怀——“感谢贫穷”。这是她在没有高考之前写的话。逆境中的立志,更有份量。

  最近,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在密集寄往考生手中。

  而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河北衡水18岁女生王心仪那里时,她正在保定一家辅导机构打工做辅导员,补贴家用。

  这个场景如此熟悉:7月22日,当邮递员将北京大录取通知书送到崔庆涛手上的时候,他正建筑工地上拌泥浆。与他一同干活的还有他的父母。

  在建筑工地上和父母一同挥洒汗水的,或可断定家境并非富足。

  这两位高分学子高考后淡然的心态,显示了他们共同的超脱格局。

  王心仪的高考分数为707分,成绩令人称赞。不过,这两天大家讨论得更多的,却是她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在生命中,无论身处何境,对命运的馈赠始终抱以感恩之心,这是何等的格局。

  所以,她在知道高考分数、被北大录取指日可待时,没有像一般学子那样沉溺在幸福和休假中,而是选择不停脚步,打工补贴家用。

  一位前去采访的记者在保定思远教育培训学校见到了王心仪。短发造型干练、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举手投足间透出朴实与自信。高考结束后,王心仪一直在这里打工。

  “第一份打工的工作,以前的暑假或者寒假都是在家里帮忙干点活。今年是因为老师介绍说这边招辅导员。重要的不是我获得什么经济收入,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吧。”

  话,轻轻松松;做,并不容易。

  王心仪出生在衡水枣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其实,相较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个家的物质条件要或许低于“普通”。

  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大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

  从小学开始,王心仪就主动割草喂鸡、采摘棉花、田间犁地,稚嫩的肩膀帮父母一起扛起家庭重担。

  面对家境的贫困,王心仪统统化为两个字——“感谢”。

  她曾写过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

  其中片段朴实却凝聚着坚强:

  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王心仪说,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人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她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艰难,更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想让更多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从她的故事中获取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想传递的信息不是我个人的情况。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人努力之后都会有成果。只要有一点点的能力我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追随自己喜欢的事情太重要了。

  王心仪在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北大中文系,这让周围很多人不理解。她说了上面的话。

  有主见,大概是王心仪的另一个标签,或许也能解释,她对身处贫寒之家并不抱怨,而且是朝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奋勇前行。

  小学、初中、高中,王心仪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整面墙壁。班主任张秀英曾这样评价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

  的确,她爱好画画、唱歌、演讲,平时经常会关注时事政治、阅读外文书籍。虽然高中学的理科,基于对文学的喜爱,所以,她因此选择了中文系。

  “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做这个选择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但是我想只要是自己做的选择就不会后悔。不管周围是怎么样的,我受周围的影响但是不被周围左右。对!就是这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王心仪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当看到妈妈发来的录取通知书照片时,王心仪失眠了,她知道,为了这一刻她比别人付出了更多。

  很快,优异的高考成绩、感人的励志故事传遍网络,无数网友为之感动,王心仪成了寒门学子逆袭的榜样。

  惶恐之后,很快淡然。

  面对着扑面而来的盛赞,王心仪没有飘飘然。

    "真的特别复杂复杂,有一点点低落,后来就觉得人家都是善意的嘛,所以心里就解开这个节。后来的事态让我觉得有一点点超乎我的意料了,因为关注度让我有点吃惊。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这么关心这件事。让他们也放心,我也肯定会为自己争口气,给那些好心人们有一个满意的回答。"

  很多人都说从王心仪的脸上看到的都是阳光,仿佛她所经历的都是晴天,看不到任何阴霾。

  心怀感恩的人,心里就有阳光,脸上自然也是阳光。

  关于这一点,王心仪说,任何先进的教育方式都比不上身边人生活态度对自己的影响深刻。

  “很大一部分性格都是因为我的妈妈,妈妈平时经常喜欢跟我开玩笑。上学以后包括同学们,对我一种感化吧,他们都比较活泼,比较好玩。”

  王心仪还有一个梦,希望一直在教育的路上走下去。

  “如果有时间我想去支教,因为我知道有很多比我情况更糟糕的孩子们,'你可以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我希望可以给他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王心仪在高考前誓师大会上发言

  供职于南方都市报的董志强说,我们需要的,不是劝导人们去感谢贫穷,而是竭力克服家庭背景对于孩子成功的顽固影响。

  “这是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心怀感恩、正能量满满的故事。当然应该为自强不息的小姑娘点赞,为她高兴,为她喝彩。

  不是贫穷困苦成就坚强,而是坚强的人没向贫穷困苦低头。是坚强让人多了成功机会,而不是贫苦让人成功。正如知乎上一句话说得好: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董志强说,事实上,绝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坚持和努力,他们在教育上成功的几率都远低于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这可能才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问题。

  富人的孩子未必不坚强、不努力,也未必锦衣玉食而不思进取。正如网上流行的段子,“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的大有人在。富人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功,远非穷人家庭可比。富人家的孩子,也绝非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纨绔子弟那么不堪。

  那些挣扎出贫穷泥淖的人,要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那些让他/她在贫穷环境中还能奋发向上挑战贫穷的力量,包括个人和家庭的,还有来自社会的各种力量。

  个人,不应放弃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要给穷人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机会。

  无论如何,这个女孩感谢贫穷的情怀,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来源:综合中国之声、河北青年报、南方都市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女孩感谢贫穷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