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点张维扬结婚了吗

第A24版:茶水间
职业性格测试MBTI,靠谱吗?
  ■制图/廖木兴  信效度低?都说测试结果前后不大一致  实用性强?据说世界500强公司都在用  那么,问题来了——  ■新快报记者&梁肇思&&实习生&梁丽如  “我性格外向,适合做什么职业?”“哪些职业正好匹配我的性格?”“我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一个叫MBTI职业测试的工具号称可以回答上述的问题,因而吸引越来越多广州白领的关注、测试和学习。然而,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同时,它也引来多方的质疑、非议甚至是谩骂。  一个被认为“科学”的职业测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就是效度、信度和常模。其中,效度指的是测验结果的准确性。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常模就是每一位被试的心理测验都有一个原始分数,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数没有实际意义,除非这个分数能与别人比较。  新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测试者都会出现测一次,下次结果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情况,这令其信效度出现很大争议。  “MBTI是没有常模的,因为它把人的性格分为16种基本类型,性格是没有对错或者高低之分的。而常模就是要给出分数,比较高下,所以MBTI会被人认为不是科学测试。”智联招聘测评部负责人张翠波说,“但恰恰的是,它不会给出分数,只是更综合和根本地看待一个人在职场的各种性格。不是我给你的应变能力90分,给你的抗压能力50分,就算好的测评。”  关于信度和效度的高低,国际心理分析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心理学博士陈灿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维扬都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在心理学界已经普遍接受MBTI在心理测试中的应用。但他们指出,不同流派的心理学者,比如认知心理学家认为,MBTI这个测试工具不算科学,对其不认可,甚至会将其和九型人格、星座学说来类比。  争议焦点一  MBTI进行测试,科学吗?  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标准,它不“科学”  “MBTI目前在心理学界是很好的工具,总体来说它测出的结果是准确的。它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就是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说。”心理学博士陈灿锐说。但是,他承认,“坦白地说,它的科学性没有认知心理学这么高。”陈灿锐打了个比方,当人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大脑哪个区域被激活,脑电波如何变化。但MBTI关注的是,你在阅读过程中,是擅长推理还是感知。  “有人抨击说,MBTI是创立者想象出来的衡量工具,就是所谓的内向、外向这些维度,都是想出来的,不能通过实验证实真的有‘内向’这种物质在人体里存在。”心理分析博士张维扬说,“但智商这个东西也是想象出来的,你不能证实有这个东西,但它能解释很多东西,能说明人的聪明程度,它的信效度高。MBTI作为一种工具,否定它科学的人,可能是更偏向自然科学,要求一定要看到实验结果才能证实一个东西是存在的。但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申荷永则说:“如果一定要问MBTI科不科学,那你就说它不科学好了,但是它有用。世界500强的公司都在用,这个能说明问题。”  争议焦点二  MBTI的测试结果准确吗?  不准确和测试者的心态、目的及技术有关  如果科学是个立场的问题,那么MBTI的实用性——测试结果的准确和稳定,就是个绕不开的实际问题。在心理测试中,通常用信效度来形容一个测试的实用性。  关于信效度,支持MBTI的学者承认,它的测试结果会出现变动,或者一个人测了两次,两次结果都不同的情况,因为“这个测试具有倾向性”。但他们认为,这并不是MBTI和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MBTI的程序和要求很高,如果普通人自测,或者经过专业程度不高的人指导,结果偏差是常有的事。这也是测试催生一个MBTI测试师的原因。“测试者在回答问题时,到底是按照自己想象中的自己来回答,还是根据发生过的事总结出来的自己来回答呢,这个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张维扬说,“所以说MBTI测试需要一个很专业的测试师来指导进行。”
梁肇思、梁丽如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职业性格测试MBTI,靠谱吗?》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133588)壹心理 - 心理学从这里开始
文清 等专家27人回答了
萱雅 等专家21人回答了
罗丽 等专家20人回答了
Tom Xu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赵旋(感觉先生) 等专家23人回答了
夜未央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15人回答了
唐莺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张敏 等专家8人回答了
刘梅 等专家8人回答了
    5442 等专家8人回答了
陈啸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刘大熊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明眸似皓月 等专家4人回答了
Xiao daI5164 等专家17人回答了
吴立敏 等专家4人回答了
ivanwen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木棉心理 等专家8人回答了
木棉心理 等专家9人回答了
黎燕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戴维 等专家9人回答了
吴立敏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戴维 等专家10人回答了
明眸似皓月 等专家4人回答了
qq_4EuEfO27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你是谁的谁 等专家4人回答了
伤心丶谁知道 . 〆 等专家7人回答了
梁君 等专家4人回答了
Guitar丶刘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风的低语 等专家6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李增芬 等专家9人回答了
i叫我刚刚在2253 等专家13人回答了
韩婧 等专家9人回答了
李美铮 等专家4人回答了
于海燕 等专家8人回答了
用户_dkXl 等专家7人回答了
佳佳家的地球仪 等专家4人回答了
beyond3731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10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赵婕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方雅性格完善研究院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方雅性格完善研究院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李美铮 等专家4人回答了
陈祉含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可可的小屋
心理FM文章
天河区五山路261号农机所小区3栋1梯102房
中山北路3667号华师大体育馆一楼113室
报名后通知
金泰颐寿轩敬老院(北京西城区善果胡同5号)
中山北路3667号华师大体育馆一楼113室
交通便利处
宛平南路400号三楼
绍兴路94号(近地铁1/10号线陕西南路站,9/12号线嘉善路站)
天河区五山路261号农机所小区3栋1梯102房
天河南二路8号建丰大厦708/7F;
海珠区英歌海酒店
海珠区英歌海酒店
福田区景田路83号万托家园27J
福田区景田路83号万托家园27J
南山区中油大厦对吗海润公司谦云会
文一西路滨江金色兰庭西门
金成国际6号楼西塔301
重庆哈曼酒店(江北区北滨路)市教委背后
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咨师 精神分析师 中美班客体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
心理咨询师、医学硕士、职业规划师、教师
微信扫描,关注心理学与生活,在这里找到你内心的答案!
友情链接: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与梦工作,成为自己的导演 -- 简里里 -- 传送门
与梦工作,成为自己的导演
文 | 张维扬 简单心理咨询师整理自简单心理微课堂016梦是很值得研究的。当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相对发达的阶段,很多疑问都已经有了答案的时候,梦——这个每天都会在我们脑海中发生的“东西”,却一直都不被了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梦呢?梦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呢?梦的四个自我梦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即:梦是自发性的,要记住梦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梦的自发性,是指梦来自我们的内部,自发且自主。没有人能决定今天我要做一个怎样的梦。比如说,我很喜欢某个人,于是我决定今天就梦见TA,这很难。因为梦的自发性的存在,要记住梦是非常难的。为什么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梦的“四个自我”。第一个,清醒的自我。即指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你有一个自主的意识,能够决定自己何时何地需要干什么。第二个,作为梦的导演的自我。我们每个人的梦可能就像一部电影一样的。它有一定的情节,有一定的变化,也有演员。第三个,作为梦境的体验者的自我。在梦境中你在吃什么,被什么东西追,和谁打架,都是作为体验者的这个自我。第四个,梦的记忆者。即我刚刚说的,有的人说ta记得住梦,有的人说记不住,有的人说我记得,但仅仅是一个片段或印象。那么这些就是由梦的记忆者来决定的。记梦的困难性那么,记忆梦为什么困难?因为它发生了两层的转化。第一层是主体转化,现在的你是清醒的看着这篇文章的你,是那个醒来后会说我今天做了什么梦的你。但是梦中的那个你是作为体验者的你,是梦中的“我”。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在梦中你可能比真实的你更老/更小,或者梦中的你是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甚至变成了异性。
我曾搜集到一个这样的梦,在梦中那个人被一个动物吃掉了,然后他自己就变成了那个动物。因为在梦中,你是个动物,所以当你醒来时,你是没有办法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描述这个体验的。这种主体的转化,就是梦的第一层转化。第二层转化是梦境从体验变成了语言。举个例子,即使在你清醒时,我给你吃一种味道怪异的水果,你也很难用语言精准地描述出它的味道。梦更是如此。即使你可以把体验很精准地用语言描述,你也无法传递这种体验。正是由于这两层转化:主体的转化、从体验到语言的转化,导致了我们记梦是非常困难的。梦中有那么多的内容,有各种光怪陆离的这种现象和梦境,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入梦呢?什么内容可以入梦?首先,身体是可以入梦的。身体入梦分为外在的感觉和内在的状态。外在的感觉:最常见的是你在梦境中听到的声音,如闹钟。早上你的闹钟响了,而你正在做梦,闹铃声通过对耳朵的刺激,出现在你的梦里。但它可能会以上课的铃声,教堂的钟声等形式来出现。另一种常见的是,你在睡觉时被什么东西压到了胸口,感觉很胸闷。在梦中的意象就是你被一个石头压住,或者被谁死死地抱住。就是说我们在做梦的时候,眼睛虽然闭上了,但触觉、体感、听觉嗅觉都还是打开的。内在的状态:这在梦中也是常见的。比如晚上水喝多了,在梦境中可能就会去找厕所。或者晚上很饿,那在梦境中可能就梦到鸡腿。另一种被忽视的是,躯体的疾病也是可以入梦的。《黄帝内经》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你身上的某个地方有病变了,你可能会做一些相应的梦。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很准确的捕捉这种潜在的征兆,对于你及时地去处理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种入梦,就是心理的入梦,即一般人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种入梦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比如有人说我今天看了恐怖片,所以晚上做了恶梦;或者说我那天碰到谁谁谁,所以晚上梦到他。这种对梦的理解,是从“客体的角度”看梦,即我们认为梦境中出现的东西和情节,是用来反映外在遭遇的。但实际上,梦境,是用你的外在遭遇,来表现你内在的、当下的、原本就有的心理内容。你说你看了恐怖片,所以做了个很恐怖的恶梦。这两者有没有关系?肯定有。但是,你梦中再现这种恐怖片段,是为了表达原本就已经存在于你内在心理的恐惧的。如果你内在的心理没有某种恐惧,那么你看再多的恐怖片,也不会在梦境中出现恐怖的情形。实际情况是,你外在的遭遇,激活了你内在的恐惧,所以你的梦把你整个身心状态,包括你身体中被激活的那个部分,以意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梦。如何与梦工作?如果大家认可这种说法,那么我们跟梦进行一个连接和工作就非常有必要的了。因为在你跟梦的连接中,可能你会发现一些身体的早期病变,或者你可以处理那些早期的心理创伤。而且梦是非常准确的,非常全面的。在临床的咨询中,我经常感觉我听不太明白,或者无法理解来访者跟我说的很多东西。但在与梦工作了之后,我就能明白了。因为他的梦表达出来的信息,比他的意识语言所表达的更为准确和全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意识是非常狭窄的。而意识的狭窄,源自于我们注意力的不稳定。注意力为什么不稳定?因为注意力会受到我们的欲望、身体状态、创伤等一系列东西的影响。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一个被蛇咬的人,他突然碰到一个绳子,他的注意力马上被这个绳子所占据,那他可能就忽略了其他的东西了。逛街时,一开始你可能每家店你都很仔细的看,但是当你饿了的时候,你可能就只关心哪里有餐馆。另外,有一些东西会激起我们的恐惧,我们也会下意识的回避它。所以无论怎样,所谓的那个“清醒的自我”,都会由于注意力的不稳定,而主观地扭曲了我们在意识层面所感知到的事件,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状态。而梦的功能,正是它试图纠正、修复、提醒你的这种扭曲。分析心理学的鼻祖荣格认为,梦的功能是补偿。梦中所承载的信息,一般来说是你的意识所忽略,或者说是扭曲的部分。那么,既然梦这么重要,跟梦连接也有很多好处,但我们的意识又很难理解我们的梦,那该怎么办?建立起对梦的正确态度首先,我们要在意识层面,建立起对梦的一个正确态度。第一,我认为梦是来自存在的信使。很多人说梦来自于潜意识的,对此我部分同意。但我觉得,梦不仅仅来自你的潜意识。你的DNA,你的心跳,你遗传的一些东西,都不能称之为潜意识,但它们也会入梦。梦所来自的存在,是意识之外,生命之内的部分。梦是存在的信使,是存在给你发的一封信。第二,梦是生命的一个导航系统。我们的意识被社会和外在环境植入了很多价值观,追求各种外显的东西。但这些也许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而梦就试图给你激起这样一个导航。非常可惜的是,梦虽然每天都在给你孜孜不倦的导航,但它所使用的语言,却并不是你的母语。在你听不懂这种语言的情况下,你可能觉得这东西太吵了,我把它关了吧。所以有的人很排斥梦,觉得一夜无梦最好,梦对我的睡眠是一个干扰。有科学家做过一个“睡梦剥夺”实验。他们给一群睡觉的人戴上脑电波监测。当这个人出现做梦的典型脑电图时,就把他叫醒。简单的说,就是让一个人睡觉,但不让他做梦。结果是,一周之内,这个人的植物神经就会紊乱,同时伴随着注意力无法集中,易怒等多种症状。这个实验说明了,无论你是否记住你的梦,你的这个梦都是在的,有用的。无论大家是相信上帝造人说,还是相信进化论,梦在你的一生中都占了大概1/9时间的比重。如果是上帝说,那上帝不可能用这么高昂的时间成本去设计这样一个没有功能和用处的东西。进化论也是如此。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如果梦在进化中没有作用,那我们早就不做梦了。第三,梦是你生命的守护神。梦有着大量的提醒,就比如说有的人他会做一些有预见性的梦,据我的了解,有些预见性的梦是非常惊人的。这个预见既包括外在的事情,也包括身体的一些变化。作为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一生中主要也以梦作为工作的素材。他有一个重要的来访者,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物理学家鲍利。鲍利说,梦是我一生的秘密实验室。从感受入手,与梦工作如果用我刚刚我所说的态度来去认识梦的话,我们就会对梦更为尊敬。这种尊敬首先体现在:不去做简单的解梦。意识是有偏差的,它会忽略、扭曲很多东西,你不可能用这个扭曲的意识来去所谓的解梦。想用意识去解梦这一个想法本身就是扭曲的,他反映了意识的狂妄。所以,我一般不会说解梦,我将其称之为:梦的工作。那么,怎么跟梦进行工作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感受入手。我们在描述梦的时候,常常说它带有很多的情绪。有很多的人是直接从梦中的某种强烈情绪中醒来的,比如哭醒、笑醒、吓醒……那这个情绪是什么呢?情绪是你对外在环境的一种感受。所以梦代你表达出了你所表达不出来的感受。比如我们的工作、生活、感情都挺好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心中总有隐隐的不安,觉得哪里不对劲,只是我们意识不到。那么在梦境中,你可能会被放在悬崖上,或者一个摇摇欲坠的梯子上。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安就变得非常合理了。你通过梦感受到的这种不安,把你原来有的,但被意识所封锁的、表达不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当然,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它是用情感来表达你自己。梦中出现的所每一样东西全部是你内在心理内容的显化。这就是对梦的一个“主体视角”。你要完全的去体会梦中的那个你的感受,把那个感受要调动出来,不要局限于在文字上,或者说在意识上去解这个梦。另外,你还要体会梦中其他角色的感受,即:自居转化。比如说你梦到了一个人要杀你,或者一个鬼在追你。从主体层面来理解,那个要杀你的人和这个鬼都是你内在被激活的某个心理内容的显化。这时,你不但要去体会在梦中你被追时的那种恐惧,你还要体会,如果你是那个追杀你的人,是那只鬼,你会有什么感受。当你做这样感受的时候,你会收获很多信息,你的脑海中可能会冒出一些画面,促使你想起一些事情,而这些就是梦所承载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寻找有经验的人来引导你跟自己的梦进行连接。所谓有经验的人就是说他不了解你的那些事,但他比较了解梦所使用的语言和语法(比如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人引导,我们就只能自己去连接。但首先你要放弃“解梦”,因为意识是解不了梦的。你的存在比你的意识要大得多,要明白得多。就像一个小孩无法理解大人的一些想法的一样。所以,当我们有一个梦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去用意识说这个梦在说明什么,或者到网上搜周公解梦。周公解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属于一种符号化解梦,梦到这代表什么,梦到那代表什么,它有着局限性。比如,两个人都梦到狗,但是作为一个养狗的人,和一个刚被狗咬过的人,梦到狗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最后,愿大家都能亲近梦,开启这个你随身携带却不知道的宝藏。▌作者张维扬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澳门城市大学分析心理学博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成员read more(点击题目)若想了解【抑郁】、【陪伴】、【亲密关系】、【安全感】、【焦虑】、【内向】等等,请在后台回复:豪华大餐另外,欢迎转载到其他公众号,格式需要参考这篇小文哈:简里里:有点意思的心理科普公众号简单心理:专注提供靠谱心理咨询和相关服务的平台我们有260多位华语圈最专业哒咨询师提供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服务▲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自己一次机会,找到你自己,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护航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简里里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科普
简里里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月13日 13:22壹心理 - 心理学从这里开始
文清 等专家27人回答了
萱雅 等专家21人回答了
罗丽 等专家20人回答了
Tom Xu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赵旋(感觉先生) 等专家23人回答了
夜未央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15人回答了
唐莺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张敏 等专家8人回答了
刘梅 等专家8人回答了
    5442 等专家8人回答了
陈啸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刘大熊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明眸似皓月 等专家4人回答了
Xiao daI5164 等专家17人回答了
吴立敏 等专家4人回答了
ivanwen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木棉心理 等专家8人回答了
木棉心理 等专家9人回答了
黎燕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戴维 等专家9人回答了
吴立敏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戴维 等专家10人回答了
明眸似皓月 等专家4人回答了
qq_4EuEfO27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你是谁的谁 等专家4人回答了
伤心丶谁知道 . 〆 等专家7人回答了
梁君 等专家4人回答了
Guitar丶刘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风的低语 等专家6人回答了
袁阿潭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李增芬 等专家9人回答了
i叫我刚刚在2253 等专家13人回答了
韩婧 等专家9人回答了
李美铮 等专家4人回答了
于海燕 等专家8人回答了
用户_dkXl 等专家7人回答了
佳佳家的地球仪 等专家4人回答了
beyond3731 等专家5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10人回答了
万热 等专家12人回答了
赵婕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方雅性格完善研究院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方雅性格完善研究院 等专家4人回答了
李美铮 等专家4人回答了
陈祉含 等专家4人回答了
可可的小屋
心理FM文章
天河区五山路261号农机所小区3栋1梯102房
中山北路3667号华师大体育馆一楼113室
报名后通知
金泰颐寿轩敬老院(北京西城区善果胡同5号)
中山北路3667号华师大体育馆一楼113室
交通便利处
宛平南路400号三楼
绍兴路94号(近地铁1/10号线陕西南路站,9/12号线嘉善路站)
天河区五山路261号农机所小区3栋1梯102房
天河南二路8号建丰大厦708/7F;
海珠区英歌海酒店
海珠区英歌海酒店
福田区景田路83号万托家园27J
福田区景田路83号万托家园27J
南山区中油大厦对吗海润公司谦云会
文一西路滨江金色兰庭西门
金成国际6号楼西塔301
重庆哈曼酒店(江北区北滨路)市教委背后
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咨师 精神分析师 中美班客体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
心理咨询师、医学硕士、职业规划师、教师
微信扫描,关注心理学与生活,在这里找到你内心的答案!
友情链接: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我总想杀死我的愤怒 | 人间愤怒指南 - 简单心理 - 靠谱的心理咨询都在这儿
正文本文整理自简单心理微课堂018: 愤怒的意义;简单心理咨询师孙平在这次课堂中讨论了愤怒的意义、我们为何愤怒、愤怒的表现形式和愤怒的疗愈等话题。文章篇幅较长,但都是干货。 Depression is rage spread thin.
抑郁是愤怒的弥漫性表达。
---George Santayana愤怒的意义分享嘉宾:孙平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编辑:简小单 愤怒是人类情绪系统中最原始的一种。在人类的社会文化中,愤怒往往是被压制的。然而,愤怒究竟是好是坏?它于我们有何意义?我们又该如何体验与表达愤怒呢?愤怒的日常意义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愤怒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它提示我们: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遭到了剥夺。3个月大的婴儿特别会哭闹,实际上,婴儿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愤怒情绪。婴儿的愤怒标志着自己的生理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一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临床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有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去学校上学。这种辍学现象的背后可能暗示着学生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第三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他们不能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长期体验不到归属感。一个真实的案例中,来访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上出现了偷窃行为,老师要求全班同学互相揭发找出小偷。他谈到自己非常讨厌互相检举的氛围,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因此班级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归属感。这种愤怒在成年来访者身上也非常常见,尤其是成年早期和中期的来访者,他们通常对现在的工作状态极为不满。大部分年轻人,或者是70、80后来访者,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完全不由自己支配,总是被父母、上司、伴侣以及周围环境所决策,而自己的潜能或真正喜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发挥和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机械化的生活感到愤怒。因此,愤怒提示着我们各个层面上的需求有可能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曾经满足过但又被剥夺。当人们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对环境感到愤怒和不满时,这些情绪实际上是在暗示某种潜伏的需要。所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愤怒,那我们有可能就会丧失觉察和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并且变得日趋压抑。我们为什么愤怒:所谓边界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边界。在学术交流中,咨询师常常把人际边界比作泡泡,它代表着每个人必备的一种私人生活空间和个人基本生存权利。当我们与他人相恋或互相欣赏时,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边界和他人的边界相融合,和TA共同生活,分享权利。可是,如果当他人强行进入我们的边界,在我们不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融合,这时我们的愤怒就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边界收到了损害。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愤怒时,心理咨询师通常会理解为来访者基本的生活界限受到了破坏。可见愤怒在人际关系当中也是有非常强的提示意义的。临床心理咨询将边界的受损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边界的侵入,也就是边界直接被侵犯。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大学生宿舍里的公用冰箱,每个人可以占冰箱的一个格子,但是当有人每次都往你的格子里放东西时,你就会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你的空间被侵犯了。生活中还有一种更抽象化的边界,叫做权利的边界。当我们的权利边界被他人侵入时,我们也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咨询师在访谈中收集信息时会留意一个问题:来访者在家里能不能锁门。如果来访者很难锁门,或者担心自己锁门会使家人对自己感到愤怒,那么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的愤怒受到了压抑。实际上,愤怒不仅仅只是以暴力或者歇斯底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际关系中,拒绝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方式。通常在心理咨询临床案例中,当咨询师听到诸如“小时候无法锁门否则会早到负面对待”的成长信息时,如果来访者是一个无法愤怒或者无法说不的人,那么他的家庭可能是容不下某种形式的愤怒或者某种形式的自主性的。一个人如果像这样无法表达愤怒,那么TA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验不到愤怒的。长期无法拒绝别人可能会在诸多事上产生一种被剥削感,因为TA总是被别人的需求裹挟,而自己的需求却无法被提出来。长此以往,这个人便会逐渐倾向于规避社交,也无法延续长期的关系。第二种边界的损害叫做边界混淆,它比边界侵入更难被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愤怒是很微妙的,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愤怒。在过去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个来访者,他和一个朋友谈一个商业合同,讨论的是“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还钱”这样的问题。然而这个朋友却一直跟他讲自己的企业如何困难,以至于过年都没有办法回家。来访者感到非常愤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愤怒。这个案例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在跟对方谈事,而对方谈的是情。在中国文化中这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一个边界,因为“事”和“情”通常都是被放在一起的。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其实都长期地处于这种混淆的状态。最常见的例子是父母离异的来访者,通常会谈到父母曾经对他们说过,“我们之所以不离婚,全是因为你”。在中国家庭中,许多“以爱为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边界混淆。它把孩子卷入到成年人的爱恨和婚姻中,使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混淆状态,这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恐惧感。他们会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心谨慎地生活,从而防止父母离婚,家庭破碎。如果他们被长期告知,是自己的存在让父母不离婚,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混淆成人之间婚姻的界限。通常这样长大的来访者一旦在咨询中获得了愤怒感,或者是获得了伴随愤怒的某些领悟,他们将会获得放松。比方说,来访者意识到父母离不离婚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们当初在一起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来访者的责任。当来访者可以对父母的“谎言”产生这样一种反思和觉察的时候,这时产生的愤怒反倒使他们释然了,自己终于不用再监督自己做一个好小孩,来防止父母离婚。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来访者不需要咨询师的鼓励和督促,自己就会通过某种形式的愤怒来修复他过去的伤痛。愤怒的表现形式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愤怒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很多的。愤怒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拒绝,上文已经提到过了。愤怒的第二种形式表现为社会上许多的出于正义感的保护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愤”。因为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而激发出自身的愤怒感,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愤怒在日常生活中第三种表达形式,就是使我们有勇气规避或者结束某些不对等的关系。比如在一个个案中,来访者讲到他和另一个人处在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中,每次聚会朋友都会以一种非常自恋且具有强烈攻击性的态度对他,近乎羞辱。以前介于面子,来访者没有计较。但是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后,来访者对这个朋友产生了强烈的愤怒,他能够充分感受到在这段关系中的不对等,并且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或者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终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此回避这个人。他告诉他的朋友们以后不会出现在有那个人的场合。在咨询中,来访者多次提到对这个朋友的愤怒,显然他从这份愤怒中汲取了某种程度的勇气,使他能够做出非常重要的决定。人际关系中的第四种愤怒形式是面峙权威。曾经有一个德国的心理治疗师同事,每次都会在别人做完案例分享后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他觉得别人非常地无知或是分析得没有道理的时候,就会悄悄地抱怨,然后立即举手要求跟报告者进行面峙。可见,对于这个治疗师来说,每一次的学术探讨都是一次相对的愤怒的酝酿过程。心理咨询师的愤怒通常是自信或自我肯定的组成要素之一。愤怒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毫无疑问就是暴力。通过武力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某些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经常会说,如果去到森林中,永远不要站在一只母熊和一只幼熊之间。又比如,美国一个著名的女心理学家经常会说,一个怀孕的母亲随时准备干掉那些可能伤害自己孩子的人。使用暴力来维护这层关系对女人来说是不为过的。所以,暴力也是愤怒的一种实现形式,只是这种表达是很极端的。愤怒的转化心理咨询中,“体验”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分。对于愤怒的体验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只有行动才可能伤人。所以判定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区分体验和行动。比如,在临床工作中,绝大多数的性侵者或强奸犯在日常对于性都是绝口不谈的,并且在性方面也是偏羞涩的人;相反,那些允许自己有性感受和性体验、并且谈论性主题的人通常不会有性侵犯行为。同理,如果一个人不允许自己体验愤怒的情绪,那么经过反复压抑后的愤怒可能会有见诸行动的危险。没有任何的情绪体验会伤害他人;只有把情绪付诸行动以后,它才有可能会在人际间造成后果。在我们的内在世界中,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因此我们是可以允许自己去体验各种情绪的,包括愤怒,包括性兴奋。如果愤怒不断地被抑制,最终会转化为什么样的情绪呢?临床发现,压抑的愤怒主要转化为两种情绪,一种是自责,一种是焦虑。前者在心理学中叫做愤怒的内转。长期无法体验和表达愤怒的人将会体验到一种无力和无能的感觉。比如,一个来访者讲她遇到一个渣男,对方的不负责任使她愤怒,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她无法表达对他的愤怒,长此以往,来访者会反过来觉得自己没用,因为归根结底是自己选择了和他在一起,并且她长期地不表达愤怒实际上促使对方变得更渣了。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一个愤怒受抑制的状态中,是很有可能形成自责情绪的。第二种愤怒受压抑之后的转化形式叫做焦虑。早期的心理治疗师凯伦·霍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黄金法则: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敌意,那么这种敌意就会形成一种泛化的焦虑 。霍妮认为,一个家庭中孩子对于父母的敌意如果受到了压抑,将会逐渐导致他们将这种敌意转化为焦虑,并且蔓延到对整个世界的观感中去。我们已经知道,焦虑是一种已经失去了明确对象的危险感,而愤怒是有明确对象的。所以,在心理咨询临床中如果遇到焦虑严重的来访者,咨询师会和他们一起来探索,在他们生活中是否有明确的愤怒对象,或者邀请他们一起探索对这个对象的愤怒,从而使这种形式更加具象化。在焦虑变得更加具体化之后,这种泛化的不安就会大大降低。愤怒的疗愈:众神归位,复归平静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还发现,愤怒对于某些特殊的来访者是具有很强的疗愈价值的。特别是对那些童年受到过身体虐待或者受到过性侵犯的来访者来说,在一次比较合理或完备的治疗中,愤怒是他们必须——甚至经常——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事实上,许多被性侵犯的女性来访者,在咨询早期表达出的最强烈的情绪往往是自责和自我怀疑。如果施虐者长期没有被揭发,正义长期没有得到伸张,那么被侵犯的女性对这个凶手的愤怒就会内转。所以咨询师在咨询早期经常听到这些来访者不断地质疑自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在先,并且将这种自我怀疑内化为周围人的态度,认为别人总是对的。在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创伤修复的过程中,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起的安全的自防关系下(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来访者会经历一个愤怒重新外转的过程,最初的受伤的愤怒再一次被体验到,而这种愤怒的体验被证明是非常具有疗愈作用的。来访者在咨询中爆发出的愤怒的强烈程度和她们的愈后的良好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一个“众神归位”的过程,愤怒去到了本该去到的地方,所以一切重新归于平静。重新具备愤怒能力的受害者在心理层面上同时也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TA的人际边界得到恢复。在现实中,一个可以愤怒的人同时也具备了对他人的震慑能力,从而不会终日生活在恐惧当中。所以在心理咨询当中,我们把两种情绪称为心理咨询的康复利刃,一种是愤怒,一种是悲伤。在心理咨询师的语言体系或者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当中,愤怒是一个破坏的过程,是来访者对于自己古老心理模式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破坏,不破不立。而第二种形式——悲伤——则是这个心灵世界的重建者,它和我们所说的一种心理状态——哀悼——有着很深的关联:当一个人可以充分地哀悼某人、某物或者某种生活的时候,TA实际上就已经做好准备,放手过去,从此进入新阶段。受过身体虐待或性侵犯的来访者在表达过一段时期的愤怒以后会进入一个很重要的哀悼阶段。他们会哀悼本应拥有的那些生命中的阳光,哀悼他们失去的过去天真无邪的存在方式,哀悼已经逝去的一那个本应被保护和珍视的小女孩或小男孩。当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哀悼和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就可以走出那个受伤的年龄阶段,走出创伤,继续前行啊。可见,这些平时被我们称为消极的东西,其实也是一份宝藏。体验愤怒,捍卫自我体验和表达愤怒的意义在于捍卫自己存在的权利,修复人际边界。体验愤怒实际上是在体验愤怒背后所蕴藏的需求。我们不需要为愤怒而愤怒,而是希望能够通过突破这一层非常激烈的情绪找到被我们忽视的需要,了解有哪些被压抑了、被剥夺了。这一点对于很多女性来访者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在中国,有很多女性的被尊重的需要——被当成一个独立个体的需要,是长期被剥夺和被漠视的。比方说她们有可能被物化成为性爱的对象,或者是成为一个生育的工具。在咨询中很多女性来访者的身份都是附属性的,她们说自己是谁谁的女儿,是谁的太太,或者是谁的母亲。咨询师有可能在几次咨询以后才能记得她们的名字,让她们意识到自己是谁、她们在哪儿以及为什么一开始无法以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咨询。所以,很多女性的愤怒其实是被压抑下去的,而我们的社会又不鼓励女性表达或者体验愤怒。如果女人愤怒,人们会叫她泼妇;但是如果是男人愤怒,人们会说他真性情、有气性。可见,社会本身对女性的愤怒就是持一种不赞同的价值趋向的。没有愤怒的女性因此被物化得更加严重,而那些一直物化她们的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又会对她们更加苛刻,从此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愤怒不在于伤害别人,而是在于表达和保护自己。一个朋友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感到非常生气。但是他当时因为担心自己英文不好,没有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所以他一上午都在想这个事情,怎么都挥之不去。后来他怀着一种非常恐惧的心理,颤抖着用他蹩脚的英语对那个服务员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当时,他的手一直在颤抖,但是一旦他表达出了不满,他便一下轻松了。我们经常需要在事后才能体验到某件事情让我们愤怒了,或者某个人可能对我们有恶意,或者我们哪方面的边界受到了侵犯。这种事后之明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为长此以往,我们将会逐渐提升自己对愤怒的觉察速度,形成一种事中之明,从而最终形成先见之明。当一个人形成先见之明的时候,也就说明他的人际边界得到了修复,他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些点是不能碰的,知道自己边界在哪里。一个人有界限的人,TA的自我是坚定,同时也是更有自信的。所以,愤怒是需要被升华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是一项难能可贵的事业,它让一群有自主性的人聚合在一起,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种合而不同的勇气。而愤怒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和悲伤一起,和哀悼一起,成为心理咨询中的两把利刃,帮助我们修复边界、重建自我。作者孙平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心理学博士(Ph.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系访问学者洛杉矶精神分析新中心(NCP)受训精神分析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精神分析师美国存在分析协会(AAEA)受训分析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3-034)查看其他精品其他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若想了解【抑郁】、【陪伴】、【恋爱】、【安全感】、【漫画】、【心理咨询师】等等,请直接回复后台,给你相关文章汇总哦~另外,欢迎转载到其他公众号,格式需要参考这篇小文哈:评论猜你喜欢最近更新对于咨询师关于客服邮箱:工作时间:工作日 10:00-19:00投资人@NEA 是一家覆盖全球的VC。自成立以来,管理总计 170亿美元的基金,活跃于科技和医疗领域。所投公司中,已经有 200 家企业上市,另有 320 被收购。@真格基金 由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创办@Tim Draper 硅谷投资机构 DFJ 创始人之一,先后投资过 Skype, Tesla。简单心理是 Tim Draper 继百度之后,投资的第二家中国企业。@华创资本 关注早期创业项目关注我们建议反馈返回顶部优化建议客服电话(工作日 9:00-22:00)
是否上传当前网页截图发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心理学博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