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论赛奇葩队名 择业是否优先考虑一线城市

看奇葩说才知道有辩论圈这种群体,他们的辩论会引起人思考吗?
9回复 645浏览
有时候不知道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观点有正有反。但是双方更多的是想从对方的逻辑缺陷中去着手攻击,从而取得胜利。还有些就是上来就讲故事,用自己的故事去论证观点。这种语文老师早就说过了,写议论文不能用自己的故事,应该用一些世人皆知的一些名人名言。有懂的人吗?几个人说了几个小时,甚至不如扶老人所引起的社会讨论的效果大。这种辩论感觉正在变成学生会的人刷荣誉的比赛而已。
逻辑不重要 这个节目煽情更看重煽情 辩论的时候有几个的确让我感觉挺尴尬的
为啥我还是38级?
作为辩论圈边缘人(就是大学校辩论队替补水平)表示其实辩论就是在玩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我们来说能有所收获的并不是场上那几十分钟,而是赛前的准备环节。要非说引起社会讨论什么的,从来没想过好么。至于楼主说的两点,第一点的话,在场上就是为了获胜啊,攻击对方逻辑是必须的,至于观众听的时候,拜托只需要捕捉我们推自己点的时候所呈现的逻辑链和思维就好。第二点的话,列事例和摆数据就是事实论证的两种方式好么,用自己举例、打比方很常见。发自手机虎扑
我和我弟弟从小就喜欢这样经常说到很晚,在初中就说到了第三次可能发生或者第n次必然会发生的因为世界消费水平饱和而更想多分一杯羹,由于晚进去非洲市场而发生的战争地点,现在看来我跟可能赢,在非洲中东部更可能发生
你都知道是奇葩说了,不懂他们很正常
嘴炮而已 什么辩论
奇葩说我就当娱乐看看…我还是看我的晓松奇谈发自手机虎扑
辩论赛的目的完全不是争辩题,争的是过程发自手机虎扑
sometimes naive
奇葩说总感觉没有了第一季那么精彩,很多新奇葩根本就不会辩论就连陈述事情也是漏洞百出,有的让人听起来直摇头,要么如果没有老奇葩的配合会出现特别多尴尬的地方。这节目只能看开头和结尾,看嘉宾和三位老炮。
辩论圈是有的,只是比较小众。奇葩说里的马薇薇黄执中、陈铭、周玄毅、胡健彪等人都是这个圈子内最顶层的人。奇葩说和正规的辩论比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楼主如果感兴趣可以搜索马来西亚星辨看看马薇薇颜如晶陈铭周玄毅在正规辩论赛上的表现。但是有两个明显的差别,第一内容比奇葩说严肃枯燥很多,极偶尔才会产生一些段子。第二星辨准备时间短而且有赛制和时间限制,所以内容上观点层面并不没有奇葩说呈现的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97人参加识货团购268.00元47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77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24人参加识货团购69.00元21人参加识货团购295.00元150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17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73人参加识货团购449.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52人参加识货团购590.00元奇葩说辩论赛
ppt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奇葩说辩论赛
上传于||文档简介
&&辩​论​赛​活​动​方​面
大小:3.5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奇葩说等辩论娱乐节目的出现的走红是辩论之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奇葩说等辩论娱乐节目的出现的走红是辩论之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看待《奇葩说》的辩论?
最近看了看那个奇葩说,虽说是个辩论的节目,但看的时候总觉得是个娱乐节目!貌似不知道从里面学到什么关于辩论/说话的技巧。另:如何分析奇葩说里的辩论呢?求各位赐教!
121 个回答
周末加班苦逼,看到这问题忍不住开个小差,反正公司就我一个人在,没人看到,哈哈哈哈。答题资格:10年辩论经历,2010年cda全国赛冠军。北京市黄金联赛评委。别的就不说了,不是重点。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奇葩说的辩论?简答:奇葩说是带有辩论色彩的娱乐节目,所以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为什么说奇葩说只是“带有辩论色彩”的娱乐节目呢?因为这个节目有基本的辩论赛流程,以及观点的交锋,因此说它带有辩论色彩。为什么说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呢?因为大部分选手的大部分发言,仅仅停留在“冲突的观点”,“冲突的事例”,“冲突的价值”上,缺乏必要的演绎和归纳,少有严密的逻辑。奇葩说是一档娱乐节目,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形式很好,观众完全能融入其中,跟得上节奏,有非常强的参与感与反驳欲望,并且笑料很多,总的来讲,既给了观众欢乐,又给了观众思考,比传统的辩论赛接地气,也更适合电视传播。有的观众可能认为,马薇薇和颜如晶这类的辩手出身的选手,是不是就体现了更多的辩论成分呢?是,也不是。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先得看看一名传统辩论赛的辩手,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或者说是如何在辩论赛中体现出辩手的专业性。首先,是大众看得到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你的语言,语气,神态,身体动作等等),让观众在极高强度的交锋中,听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包括你的论点,你的论据,你的反驳等等;其次,是你的理解能力,如何在极高强度的交锋中,听明白对方的意思,找出其背后的逻辑,价值,从而找到交锋点;其三,是你的思考或者说脑洞,同样一个辩题,如何找到更高的价值点(注意这个高,不是萱萱那种高···而是更容易引起人共鸣,超越对手价值意义的高);其四,是控场能力,就是要让整场比赛,尽量围绕自己想谈的内容,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如若不然,观众就会更多听到对方的论点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被带跑了”;最后,是查资料的能力,一名辩手或者说一支队伍,不可能是全才,遇到一个辩题,一般第一时间是查资料。这个不是谷歌,百度,知乎这类资料,而是论文,我所在的队伍,一般只查博士及其以上的论文,硕士和本科就算了,都不敢用的。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读下十几篇论文只是基本要求,据上海某一位辩手说,他们曾搞定上百篇论文,真是刻苦啊。这些论文都需要消化,融汇到自己论点中,一方面让自己的论更专业,以免流于骂战,另一方面,让对方反驳的难度增加(你都不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你靠啥反驳?嘴炮吗?)基本是这些,当然如果要进阶,还有更多的修炼,包括队伍整体的战术,自由辩论的战场组织,大陈词的咂摸等等。那么回到上面的问题,奇葩上中,薇薇姐和如晶,体现出了更多的辩论成分了吗?是,也不是。是,是他们体现出了上述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不是,是因为奇葩说的赛制,限制了控场能力的发挥,而电视节目的定位,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也限制了辩论过程中的专业性。坦白说,奇葩说中,辩论初级错误很多,对于辩手来说,可以抓的太多太多,但是薇薇姐他们没有用“你们想象中”的那种方式去抓,比如“对方辩友自相矛盾”“对方辩友循环论证”等等,因为这么打很快就会让大家换台了···但是我依然要说,这档节目是优秀的,甚至超出传统辩论赛不是一星半点。我并不是说观众都很低级,而是认为,在极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逻辑交锋,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跟上节奏的,再加上有很多错误,辩手们早已烂熟于心,一句话就点过去了,没有这种训练经历的观众怎么可能搞清楚你们在讲个毛线?而如果一点点掰开揉碎了,慢慢讲,那么一个小时左右的辩论赛,几乎讲不出多少有用的东西了,时间太短。你告诉我“中国应不应该废除死刑”这么大一个辩题,够养活多少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了?你一场辩论赛一个小时,还一点一点地屡,能屡出多少有用信息?所以奇葩说的定位决定了,它目前的形态是非常好的,提高观众参与感,让观众能感到自己的思考价值,这就很好了。前几天评完比赛,送另一位评委回家的路上,我们就聊辩论赛的前景。我们都觉得,其实传统辩论赛应该走小众路线,网络上传得最多的,都是表演赛,搞笑的,其实这不能怪观众,因为正儿八经的比赛,别说普通观众,我们这些打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辩手听着,都非常费脑子,要跟上辩手的节奏,理清他们的思路,还要快速做出评判,真的太费脑子了,而且目前的辩论赛,越来越向着专业性,学术性,大数据量等方向发展,听起来是很枯燥的,没必要拿这东西去折磨观众还硬说观众没有思考能力,何必呢?要知道思考能力不等于快速思考能力,更不等于听懂你们辩论圈的黑话基础上的思考能力。所以奇葩说送给观众,传统辩论赛留给自己,挺好的。至于第二个问题:能从奇葩说中学到什么辩论技巧?其实也是有的。1、语言组织能力,看看选手们如何快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试着点下暂停,回应一下他们的观点,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场组织语言能力;2、表现力,别小看这个东西,能吸引人,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如何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仔细听你说话非常关键;3、如果你觉得马薇薇的发言特别牛逼,欢迎加入各类辩论组织,有的东西,真的是要系统性的学习才能有所提高的。送一场在传统辩论里已经算得上非常欢乐的比赛了,节奏依然非常强,我打赌一般观众看完基本都不知道双方到底分歧在哪些地方,更不用说里面交锋都交锋了些什么内在逻辑。你看,这么欢乐的比赛,要你参与进去,估计都很困难,而且双方的选手都是圈里实力很强的辩手,而实力不济的辩手,我估计他们说话你都不明白他在讲毛线····所以做评委也挺特么窝火的,两边互相听不懂,评委懂了在下面干着急···有时候还是挺想自己去打比赛的,可是周末还在加班的节奏哪有时间去准备···唉。/****add by zhangzi*回答评论区问题*/李翔在评论中提到:我想问问,拿对方不懂的事实或理论来让他们无从辩驳,这叫哪门子辩论????这不就是耍流氓吗?就好比一个大学生跟一个扫大街的辩论,带着满口的专业术语,这种场景,估计所有人都会不齿吧辩论赛是一场竞技游戏,当你入场的时候,就代表你同意这个游戏的规则。比如:了解辩题相关背景知识。一个大学生在大街上跟一个扫大街的辩论,满口专业术语,我们会觉得不耻;但一个大学生在辩论赛上跟一个扫大街的辩论,满口专业术语,就不一定了。这个时候,如果这些专业术语和理论,与辩题相关,那么我们觉得这样的做法没有问题,这些术语如果扫大街的不了解,大学生可以为他解释并要求他继续回答问题。而一个辩手在场上满嘴专业术语到底是“辩题需要”还是“在装x”,取决于这场比赛的评委怎么看。这个问题参见,辩论赛的目的是要说服评委而不是驳倒对手,所以你满嘴专业术语如果只是为了让对方听不懂,显得你很牛X,那么你要小心你的态度让评委觉得你在装X,然后输比赛。这种“你看这个专业知识你都不知道,你怎么来打比赛”的手段,我只有在评新手比赛时间过,稍微有点经验的辩手都不会这么干,因为这一招对说服评委没有益处。而辩手们提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一般比赛都不会出现有一方完全不知道的情况,因为毕竟辩论赛7分准备3分表现,现在的评委们都很重论点,所以大家在查阅资料上的投入非常大,因此对一个辩题的学术背景都会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这也是基本要求。但你说得正确的地方在于,如果一方满嘴专业术语装X,的却让人不齿,并且评委会在评分表上体现出这种不齿的。归纳一下:1.辩论赛的目的是说服评委而不是驳倒对手,所以如果你让观众觉得不齿你就输了,一般辩手都不会这么蛮干的;2.为什么又说辩论赛都是嘴炮没有深度,一边又觉得专业术语和学术理论是装X,太让我们辩手为难了吧?
作为《奇葩说》的一名老粉丝,我从第一季第一期追看到现在,期期不落。如今已快两年,我亲眼见证它从一部极简陋的综艺选秀,一步步走到三亿冠名费的「综艺革命者」。但我说它是「综艺革命者」,并不仅仅因为天价冠名费。要知道。《奇葩说》是个辩论节目,同时也是网络综艺,不在电视上面播出。因此和普通节目相比较,它的尺度特别大。里面充斥着各种黄段子和浑话。以及各类敏感话题。(同性恋要不要向父母出柜?)(要不要接受开放式婚姻?)还有很多我们不愿提及,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婚前该不该啪啪啪?)(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在微博上,这些辩题频频引发热议。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辩手,同时也是第一季的冠军马薇薇,一年多时间微博粉丝暴涨两百万。创造金句无数。你没有爱了需要陪伴——养条狗啊!大家都知道,综艺节目不是纪录片,它其实是有剧本的。我们看《爸爸去哪儿》,里面小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很多都被剧组事先预料,甚至掌控。所以,它才能够被拍成电影。《奇葩说》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的唇枪舌战,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他们会提前数日接到辩题,然后绞尽脑汁给自己做“编剧”。甚至事先组团模拟PK,就跟排演一样。聚光灯下的选手虽然不多,幕后制作团队却很庞大。他们不但负责摄像剪辑,还负责指导选手辩论。(此二人学识渊博,常穿黑衣出没,人称两岸殡仪界的两大辨(便)神)所以,我们看到的各种所谓金句,各种引人发省的演讲。产生的原理,其实和电影/电视剧并无不同。台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发言也是先后有序。开头先上个暖男娓娓道来,把话题摊开。中间再来个小逗逼,小火烘炒,添加佐料。紧接着大BOSS登场,以极具感染力的雄辩口才令全场沸燃。以为这就完了?不。最后,俩领头人终极PK,打造完美结局。这和戏剧创作中的“三幕/四幕式剧作”有何区别?该煽情时煽情。该逗逼时逗逼。所以要我说,《奇葩说》其实是部电视剧。而且是部每一集都能独立成章的情景剧。从头到尾,除了预选赛,所有演员都没出过一间密室。这一年多以来,他们挤在这间密室里探讨各种问题。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互碰撞。从“鸡毛蒜皮”到“人类的终极之问”。从低俗苟且到诗和远方。这里面有逗逼。(动态图粘不上来)有女屌丝。(同上)有哲学家。有心灵鸡汤师。有鄙俗的知识分子。这么多形色各异的人集结在一起谈天说地,没完没了的BB。像不像现实版的《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然而《奇葩说》虽然特别搞笑,是周末闲暇用来放松的绝佳利器。但我追看它的原因,却不仅仅因为这个。我个人每年的观影量在三位数,不太挑,什么都能看。我有自己的一套评分标准。满分是五颗星。能够满足娱乐需求,好看且过瘾的电影,我一般打三颗星。所以漫威宇宙、DC系列电影,除了诺兰的蝙蝠侠之外,其余我都是打三颗星。(动态图,想看关注我公众号)而能够引发一些思考,看完之后可以回味一阵,不觉得空无的。我打四颗星。所以被低估的《饥饿游戏》系列,我打四颗星。理由是看过之后,我会回忆并思考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被低估的《太平轮》,我也打四颗星。理由是看过之后,我会回忆并思考一下「中华民国史」。以及那些如同蝼蚁般,渺小而坚韧的人们。《奇葩说》差不多有十分之三期,只值三颗星。只能达到娱乐,基本没有任何其他意义的讨论。有十分之五期,在四颗星。能够引人思考,但不直接灌输给你答案。最后的观众投票,决定的也是选手表现好坏,而并非哪个答案才是真理。这一点和“知乎”很相似。剩下的十分之二期,达到了五颗星。我打五颗星的一个标准是:提出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从而引发出无止境的思维脑洞。用冯友兰的话讲:“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这种问题一般是哲学问题。一般讨论到最后,不会出现绝对答案,只能给你思维的乐趣。比如在《黑客帝国》里,它提出了一个终极哲学问题: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活在一个叫“母体”的虚拟游戏中?三部电影,没有答案。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里,提出这么个问题:有两艘船,一艘搭载的全是资产阶级普通市民,另一艘全是关押的罪犯。小丑在船上放了炸药,船员可以相互引爆对面的炸药。如果一方不炸死另一方,时间一到,两艘船都会爆炸。电影最后,没人选择炸死对方。也许你会觉得荒诞。囚犯们穷凶恶极,为什么不杀人自保?市民们恪守奉公,为什么不用恶人的命来换好人的命?《奇葩说》有一集提出了近乎同样的问题。一开始的观众选择,多数人认为该炸死贾玲(另一艘船)。而到最后结局,主张「炸死」的领头人蔡康永。带领观众集体叛变。后来我还偶尔想到过这道题,想我该不该引爆炸弹。我想不通。或许这就是《奇葩说》的意义所在。这里永远没有「绝对真理」的存在。第二十二期里,罗振宇说过一段话:我以前特别相信「自由意志」这件事,但我现在对它有点存疑,因为观众的每一次按键,都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可那些灯却总在变。我们古代人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各种现成的东西。我们现今也学习各种现成的东西。很多人一生只能用到加减乘除,但却得学各种奥数、微积分。各种历史、哲学,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但还是得学。为什么?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思辨的能力。《奇葩说》的存在意义就是引领你去思考探寻。重要的,并不是最终答案。而是培养你自由意志的正确性,以及心智成长的过程。PS:不要再问啦,独立鱼是我写的。个人公众号:罗罔极生活漫笔
“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在所有的辩论节目当中可能都有效,但恰恰在《奇葩说》中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奇葩说》这个现场追求的是一个混沌的感觉,我们把那个感觉带给人的时候,那个感觉在你心中引起的波澜,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清晰并不是《奇葩说》的追求。马东老师在最新一期节目里的这段话真的说到我心里去了。除去那些涉及各个专业领域的部分不谈,单就社会普遍性问题的讨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奇葩说和知乎很像。如果把奇葩说的辩题直接搬运到知乎上提问,相信一定也能得到各式各样的回答:有的人抛砖引玉,提出犀利的观点,引来多方关注;有的人跟风追随,站在己方一边把同一个观点换着花样重述一遍,甚至可以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赢来了更多掌声与赞;有的人追求存在感,揪住对方一个次要细节的逻辑漏洞火力全开,倒也得到不少认同;有的人胡搅蛮缠,明知自己并无道理却死不承认,最后在观众嘘声中狼狈退场;有些人另辟蹊径,全新的切入点使众人眼中一亮,用赞同表达自己的感叹;有的人一针见血,发现问题本质,数据到位,说理有力,让人心服口服;有的人颜好气质佳,出场自带光环,也有人个性鲜明言辞犀利,出场自带三千反对……每个人都自成一派,拥有各自的风格、拥护者和反对者,不胜枚举。我本身对辩论毫无研究,但一开始在看《奇葩说》时,也曾对其不屑一顾,因为在我看来很多我这种外行人都能看清的跑题,以及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诡辩和鸡汤,实在不能称之为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可是渐渐的我发现了这个节目与知乎讨论的共通之处,我发现在热火朝天的争论之中自己不由得也跟着辩手的思路思考,我发现自己在嘲笑观众立场不坚定容易被煽动的时候,却在知乎某个问题下立场左右摇摆,一会儿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一会儿觉得他反驳你居然也挺对。《奇葩说》这个现场追求的是一个混沌的感觉,我们把那个感觉带给人的时候,那个感觉在你心中引起的波澜,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清晰并不是《奇葩说》的追求。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保持永久的新鲜感和崇敬心?为什么我们一直持续关注着某些问题的新答案,哪怕已经有数十k的高票回答?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终极答案,因为我们深知很多事情没有终极答案。是为了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发现自己的改变,不断探索新鲜的事物,不断求知新的观念,不断发现“原来还有这种事情”“原来还存在这种可能”“原来自己还会接受这种观点”。就像你今天的三观,和你三年前的也许截然不同,可是三年后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你清楚知道一点,就是所有这类抽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来就无所谓对错。于是我抱着宽容娱乐的心态玩知乎,也就抱着同样宽容娱乐的心态看奇葩说。后者带来的惊喜在于,你来我往更为快速,回合转变更为激烈,尽管观点存在漏洞,但毕竟是临场反应,比起在知乎一字一句斟酌打出来并反复修改的答案而言,更考验辩手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所以我打心底是佩服选手们的。敢站在风口浪尖发表敏感前卫的言辞,敢凭借真面目接受大众的审视和质疑,本身就已经胜过了绝大部分键盘侠。不夸张地说,某些奇葩说的辩手如果玩知乎,愿意为之苦心经营的话,成为这里的所谓大V也无需多长时间吧。如果说上知乎,是为了发现更大的世界,发现更未知的自己,那么看奇葩说,大抵也是如此。
于个人而言,我崇仰敬佩蔡康永,喜忧参半高晓松,非常讨厌金星。这段时间大热的《奇葩说》,让三个平时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以“能说会道”的娱乐圈综艺人士,齐聚一头,更加赤裸裸地逼迫他们把自己展现在大众面前。不管是作为舞者的金星、作为主持人的蔡康永还是作为音乐家的高晓松,都给新生时代群体一个新的印象。然而,新的见解不代表就是好的印象;在我看来,来参加这档综艺节目的三个人里,有人来对了,有人无功无过,但是有的人,在这个综艺节目里,几乎就是个“自取其辱”的错误存在。让我们先说说蔡康永。蔡康永被大陆人所熟知,九成是因为那档和小s搭档主持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然而,你们去看《康熙来了》,大多数也是为了去看小s搞笑的,而蔡康永就像是一个低温场控,把握着局面,控制着温度,照顾着嘉宾,偶尔毒毒嘴问问题;根本没有人会把他与一个通晓世间情理的学者联系在一起。再换句话说,即使他展现了一个学者的形象,在一档娱乐八卦性质为主的综艺节目里,观众也不太关心“学者”这种人。但是在《奇葩说》里,蔡康永被逼到了一个位置——一个备受瞩目的学者的位置。在这里,他作为一群专业或优秀辩手的导师,需要用他积累的学识和经验转化为论据和观点,去引导并说服观众。于是,我们所有人都在奇葩说的节目里对蔡康永贴上了一个新的标签:原来他这么博学又犀利,他并不仅仅是一个综艺主持人这么简单。蔡康永说话就像是化骨绵掌,形似无力,一掌轻轻盖在你的背上,你不痛不痒,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等你被他的说服力和观点慢慢渗透完,剖开身体就会发现,你的五脏六腑都已被融化。更可怕的是,你会被这化骨绵掌打上瘾。时间一久,他就像是一个在你耳旁言语的挚友,你万事皆想询问他的意见,而他遥在千里之外的电视那端,你却能可怕的被他穿透性的亲和力打得形神俱灭。无论每次站在多么困难的辩方,也不管之前的辩题被搅合得有多么糟糕,只要蔡康永一发言,总是能把一个世俗又通晓的辩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讲故事,也举例子;他举的例子充满着普遍性,都是你我皆知人人皆有的例子,并且显而易见,充满思考。但是他很少举自身的例子,即使是关于自己的例子,也很快跳脱出来,让整个故事充满镇静又丰满的理性思维。无论你是偏重感性还是偏重理性,你总能被他的观点说服。奇葩说能够请到蔡康永,是相互的荣幸。蔡康永把奇葩说拉到了一个充满理性与人性思考的高度,而奇葩说也给了蔡康永一个展现他绝世才华和过人思维的窗口。惊艳但不惊人,笃定又不傲气。蔡康永才华过人,但依旧能够照顾周遭人的感受,用他的低调和高情商来疏通每个人的视角,带来双赢。这种丰满而不张扬的人,至少,我很喜欢。至于高晓松,大概全中国都知道他的博学;当然,那是因为他从不掩饰自己读书读得很多这一点,而且几乎巴不得在自己的头上贴上“学者”这两个大字。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盛气凌然与学富五车。他乐于上节目,也乐于用他的学识,高高在上地为大多数“愚蠢的人类”指点迷津。在他自己的脱口秀节目里,无论是《晓松说》还是《晓松奇谈》,都展示了他对历史的通宵和对人文政治的深刻理解。所以在《奇葩说》里,那个喜欢气势汹汹拿历史来举例子的人,就是高晓松。历史虽然在时间上来说,具有特殊性;但是它又确实发生过,无可否认。而那个喜欢口气轻蔑引经据典的人,也是高晓松。他说的故事你知道是真的但是你大半都不了解,你也只能点头附和说一声:“好厉害。”高晓松说话就像是九阴白骨爪,话锋凌厉避由不及。这种来势汹汹会让人条件反射般的去抵御、去抗拒,甚至条件反射般地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但是它根本由不得你反抗,一刀把你狠狠劈成两半,你就会知道,它的威力,匹配得上他的气势。它威力巨大,高高在上,你要么就接受不了被他所上,要么就硬接下来慢慢化解,反思他强加到你身上的真知灼见。毫无疑问,高晓松就是那种我们常说的“虽然脾气大,但是本事也挺大”的那种人。你对他的脾气与反抗来自对他高傲不屑的态度和盛气凌人的姿态,但你如果能够用理性去理解,你多少会被他的所言带动和引领。高晓松参加奇葩说,就像是另一档司空见惯的谈话类节目一样。他用我们习惯的高傲、习惯的博学来继续我们习惯的表达;只不过与更为机敏更为灵活的蔡康永进行一来一往的互辩,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思维和机敏并非浪得虚名,也让《奇葩说》和高晓松,平衡且维系了一如既往的标准和水平。高晓松虽然飞扬跋扈,但又冷静理智;虽然我们不满他的为人,但却最终会被他的理性和学识储备所折服。所有人都知道金星艰难又铿锵的人生故事,大多数人敬佩她的顽强霸气、硬朗坚持,对她的人生和经历充满敬佩;我当然也不例外。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她变成一个令我讨厌的人。因为她就是那位本事最小,脾气最大的人。在得知金星加盟《奇葩说》之前,我就发过一条朋友圈——“高晓松走了,谁来都行,只要不是金星。”我承认,像我这么肤浅的人,对金星有偏见,早就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作为一位舞者,大多数熟悉她的观众甚至欣赏她的人,几乎根本没见过她的舞蹈。她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综艺节目上并且成名,不是以她动人的舞姿而闻名,而是以“毒舌敢说”闻名;当然毒舌敢说是许多人一炮走红的途径。但是毒舌也分很多种,我最害怕金星的毒舌,因为她常常把一个好局面拉到一个相当尴尬又不堪的境界。非要找一个跟金星说话方式相似的武功招式,我真的只能想到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排山倒海”;还没开始放招就大喊招式名字,准备动作比十八套广播体操还华丽,结果一掌下来,那个虚无的力量,连给你做推拿都嫌弱。趁她还没喊完,你一个巴掌给她反抽过去,她便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虚有其表的泄恨癫狂。金星无数次在奇葩说抢话选手、质问嘉宾、唐突发言的举动令整个节目气氛变得尴尬难堪的事故,我们暂且不谈。光是她的谈话资质,她也难以抵挡蔡康永的一招半式;即使是把她放在选手里,相信也是底层水平。金星不喜欢讲道理,她只喜欢跟别人讲故事。而且只喜欢跟别人说自己的故事。在她的个人节目《金星秀》里,大家带着窥探的欲望去听你分享个人历史,当然无可厚非。可是作为一个需要高度理性和普遍认知的辩论节目,却总是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加之反复强调自己的立场(注意,只是立场,没有观点也没有论据),实在是无法产生丝毫的说服力,毕竟你要知道,你的人生,可是很特殊的。苍白无力的观点、虚张声势的动作和表情,遇上了高情商高智商的蔡康永,便产生了即使蔡康永每次都选择难以辩论的那方,金星也仍旧每场惨败而归的下场。蔡康永为我们带来了情感和真理;高晓松为我们带来了学识和观点;而金星只能为我们带来最新的聊天豪华表情包。对舞蹈的专注,虽然丰富了她的人生,但必定会削弱她对于知识和学识的汲取;毕竟没文化和有文化的人站在一起聊天,文化层次的影响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我当然不会鄙视没文化的人,毕竟我也没读多少书;但是我相当不待见那些没文化还不自持,喜欢不分场合大小,不分人前高低用“毒舌敢说”来企图与对手匹敌。却让气氛陷入不堪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没有说服力,光有毒舌姿态的人。道理很简单,当毒舌失去了内涵和逻辑,就等同于狗吠。站上《奇葩说》的舞台,对双方来说,就像是一次裸体示众;既狠狠地将金星的弱点暴露了出来,让大家对她不再拥有那么多的敬畏;同时也毫无疑问地拉低了整个节目的档次与可看性。若是金星能只是简简单单地与大众分享他奇特感人的人生,好好展现她舞台的惊人魅力;而不是自不量力站到综艺节目面前用虚有其表的强势霸道去密谋赢得畏惧的掌声,那她将是我心甘情愿尊敬的一位伟人。即使她已经走错了路,但也仍然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以为长得漂亮,你就可以少读书了”蔡康永就像动物界的马来貘,温柔亲切,却具有可以帮你吞噬梦魇,扭转人生的力量;高晓松是一头猛虎,让你招架不住,但又心生敬畏;而金星,则更像是一只叫声洪亮的老花鸡。我当然知道你们看完这篇文章后会对我指指点点恨不得抽筋扒皮;但我不是知书达礼的蔡康永,不是学富五车的高晓松,可能连只会毒舌的金星都不如。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失去了说“我不喜欢某人”的权力,也如你们将会不喜欢我一样,无可厚非。
之前马薇薇就开玩笑说 奇葩说“忽悠艺人说这是个综艺节目 忽悠辩手说这是个辩论节目 忽悠观众说这是个严肃节目……”有的时候 看到里面通过讲情感向故事 举乱七八糟的类比和例子 分分钟想要站起来反驳他……而这些东西 有的时候缺引起观众共鸣让我感觉不屑或者不解 但仔细一想 或许有时我们需要的 不是严密的逻辑 精准的数据 锋利的类比 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人赞同的一种 说服的能力。刚刚结束的校辩论赛里 评委有一句话让我记得很深刻,辩手未来的目标 不是在和别人讲话时 别人说“哇 你一听就是打辩论的呢”而是“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同样的话 从你嘴里说出来 听上去好有道理啊”而这 或许才是辩论的意义吧
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借着黄执中胡渐彪两位大神的人气和思维,能抓住辩手们的兴趣;又有高晓松蔡康永二位老师的积淀和见识,起码可以保证好看。但从辩论技巧角度,乏善可陈,若想从中学辩论,恐怕顶多学到个新生赛院级冠军水平。个人在辩论上不算成功,但算勤奋,本科上千小时的付出,拿过一个正牌的省赛冠军和一个偏门的国赛冠军。自估水平,在国内辩手中大概勉强能排进前1000。在这样的水平,听节目时常常会有可以随口驳倒的感觉,而且常常会冒出“这也叫辩论?”的疑问。其实非辩手出身的选手,一眼就能看出来,发言大都逻辑单薄,姿态松散,框架模糊,从辩论的角度算不得好;但是又各自善于夸张,敢于触及敏感话题博取眼球,所以从娱乐节目角度表现真的不错。那么问题来了,题主想学辩论是想仅仅学几个段子,还是想打好比赛,还是想学到一个受益终生的思维方法?若是学段子,那么奇葩说,晓松奇谈,今晚八零后,晓说,以致郭德纲的相声都不错。若是想打比赛,娱乐节目的作用还不如看经典的比赛录像,更不如专门的辩论教材,像少爷的辩论十讲,洛阳集,老前辈的辩论通论,以及后来的一些教材,如痛苦的修炼等,这些都是不错的资料。学完了,去打比赛,打完了,缠着评委点评,循环往复,这才是正道。若是想学思维,那就要舍得花时间,先把需根解损弄懂,再去分析几场奥瑞冈;求身边的大神带着打比赛,跟着他们讨论立论,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悟性高的,花个几百小时,悟性差的,像我一样花个1000小时,也就能培养出辩手的思维了。很浪费时间?等你真的养成了辩手的思维,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逻辑严密,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做到按部就班,你一定会感谢自己的付出,提高总是痛苦的,也总会苦尽甘来。
---------------声明:1,今天看了第二季第二轮的第一集,喜欢极了蔡说的那句话,“有奇袭才像我们平时聊天的状态”。2,观点本身,大家发言层层递进、步步推进,你来我往。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还是单纯把本答案用作记录,显得没有必要。所以特别宣布,不出意外,该答案将停止更新。今后关于奇葩说的想法:1,会在更加贴近的问题之下;(如:评价类)2,会在具体某个辩题的问题之下。(注:此类侧重我自己的价值观的梳理)感兴趣可以移步(更):-------(07.04更)--------写在前面:1,答案有的和题目有关,有的没关;不定期更新。3,担心答案变得和古代妇女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所以,只说自己最想说的。3,以下所有,都只是个人浅薄的想法。有时候观点上来,用语可能没把控好,大家看看就好。同时,也希望大家在看的时候保持自己的思考,欢迎留言各种想法。-------第六期“是否向父母出柜呢?”(前六期最佳)--------1,关于辩题是否向父母出柜,看似取决于很多因素。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是什么?个人发展?家庭?事业?社会地位?......归根结底,happiness是“ultimate currency”. 这个表达源自哈佛幸福公开课老师Tal。 而重点在于,这座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桥梁是否可以架起来?如果可以,如何做?看似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双方的倾听意愿与表达意愿;大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归根结底,“父母的爱可以超越一切”!这句话是金星在节目中说的。我认同。2,其他观点薇薇姐:幸存者理论,必须成为最顶尖的人,才“配”享受最普通的待遇;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歧视”的;柜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歧视,让柜子消失。最后这个观点,比较机灵,全看你怎么定义“柜子”。如果把它当做“差异”的别称,那就和“差异”无异;但如果把它赋予些“额外”的关注,这“微妙的差别”又会被描绘成另一种“歧视”。女权运动、种族问题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人心变得格外敏感,有时候,甚至敏感到“避而不谈”。邱晨接得很棒:社会条件不具备,不出轨;社会条件具备,没柜子。那这个辩题就没存在的意义了。有→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一点一滴的努力。三位团长发言,很赞。辩论,如八卦图,观点看似黑白分明。但在交界处,只要跨过一丝一毫,便立刻变成“对立面”。此时,大家都已明了,这早已不是“对立面”。PS:辩论,可以很严肃,也可以很娱乐。3,感动当马东认真说出,这次我们不念赞助商的名字,让他们为能赞助奇葩说而感到骄傲。那一瞬间,作为一个观众,很感动。奇葩说第一次,把赞助商与节目商拉到了比较平等的地位。-------第五期“世界末日来了,是否公布呢?"--------1,马东,“这不过是一场辩论。”突然发现,“这不过是......”这个句式好好用。2,高晓松他厉害就在于,知识储备多,尤其历史方面。略有不足就在于,举出一个例子,乍一看很有说服力;但仔细想,容易以偏概全。3,辩论辩题被说服,往往是感性理性相互交融的。具体分两种情况:感性>理性理性>感性而往往,最让我感到“有道理”的,是那些理性>感性的回答。毕竟辩论节目归根结底是语言节目。这和人们决策不同,人们最终决策反而是情感驱动的。两者区别在于,有无个人的实践。作为一个观众,我在看这档节目的时候,最被打动的时候,往往是涉及人生价值甚至是终极价值的问题的时候。而每当涉及终极价值的问题的时候,纯粹辩论是解决不了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切磋、琢磨,甚至其他实践。最有说服力的那些人,往往自己三观比较完整,且不愿意强加自己观点给别人,甚至不愿意强势输出个人观点。TA说话,让人感觉,只是在分享TA认为有道理的想法。代表人物:马、蔡。列举本次辩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马:大家一起死亡,所谓的“意义”也就成为虚幻。蔡:“意义”在于“文明的印记”。高(这个反驳挺机灵):“刻意为之”与“自然为之”的“意义”并没有“高下”之分。......隐隐觉得,照着这个思路下去,会有一种无止境但不重复的机灵的对辩。不管怎样,这不过是一场辩论!有新视角来理解不同,就够了。-------第四期“是否接受open marriage?"--------1,黄健翔与马东好朋友关系就应该这样。能严肃、能玩笑。节目最后面的彩蛋很有爱。2,知识储备李银河关系中三大原则:“成年、自愿、私密。”波伏娃与萨特,女权主义先锋,彼此多个情人,但没有结婚。3,辩论形式多样化这点在老奇葩中表现尤为明显,彼此之间早已熟悉。前排一个人发言的时候,第二排的人配合表演。场景演绎,让观点更加鲜活。4,关于辩题这次发言最为精彩是马薇薇最后陈词、柏邦尼最后陈词、蔡康永最后陈词;其中马东两次难得的严肃发言也很精彩:第一次是反思辩题的选择,第二次是对选手由衷的佩服。5,马薇薇“温柔一刀”融会贯通。她在娱乐,她也在严肃。她在逗乐,她也在思考。她不在说自己,她也在说自己。于外人,她可以是一个邻家大姐姐,她也可以是一个弄不懂的谜。(猜测)于极少数的人/她自己,她,大概就是她吧。愿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一丝这样的机灵与睿智。-------第三期“伴侣恋爱经历多/少?”--------1,奇葩说的辩论主题奇葩说的很多辩论主题都以“爱情”为主,猜测原因:一方面,在爱情上人们的主观差异可以很大,而且发表相应言论的自由度也很大。另一方面,谈论爱情这个主题,让人娱乐与八卦的心同时得到满足,符合奇葩说“严肃”辩论节目的定位。2,奇葩说的赛制奇葩说的辩论更像是“反驳+演讲”。反驳是针对上一个选手(第一个选手除外)的观点进行反驳,演讲就是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关于演讲。有个亚里士多德演讲三原则,分别是:-Ethos道德-Patos情感-Logos逻辑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更让观众心悦诚服,谁就晋级。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非专业人员往往难以看出个所以然来。而奇葩说,作为观众,我们是可以看出个所以然来的。-哪个人逻辑更加说服你?-哪个人情感表现更强烈?-哪个人观点更被你接受?在听别人观点的时候,我们也在梳理自己的观点。哪些你认同甚至极度认同的观点,就是你的价值观,只不过由那些语言表达极为优秀的人,说出来罢了。然而,“说出来”本身就是丰富的阅历和大量的思考的集中表现。听懂认同是一个境界,清楚表达是另一个境界。3,关于辩题“伴侣——恋爱经验多/少?”双方观点很全面了,不再赘述。“人的决定归根结底是感情驱使的”。而每一个人感情的背后是这个人过去的种种(教育、家庭、经历等)。我们可以选择不认同,但是不能不理解。PS://这里的“理解”指“不要轻易否定”。真正的理解,谈何容易。比如:我要和你解释一个我喜欢地方,就意味着我要从过去我在这个地方干过的事、见过的人开始说。难就难在,一我愿意诉说,二你愿意倾听。仔细想想,真正做好诉说与倾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意味着:-你愿意为这段感情付出什么?-你想从这段感情中得到什么?-你希望有多大的自由?承担多大的责任?-还有物质的、精神的,眼前的、长远的,表面的、本质的方方面面的东西。...PS://自由越大,责任越大,需要能力越大。这里自由指“一个人愿意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见自己想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违法,不强制他人。”。想想乔布斯、想想马云,你就可以理解了。找到“想做的事”很难。我认识一位师长,看上去很自由,像个孩子一样搭建着内心的花花世界。但是,她没有找到“想做的事”。这里,“事”为“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事”。短短生命,沧海一栗,能见证自己存活过的,除了注定与死亡赴约的自己以及周围同样要和死亡赴约的人,也就只有那些“留在这个世界的痕迹”(积极方面的表现就是社会价值)了。所以,回到那位师长,不尝试、不争取、不试错,不去找那件“想做的事”,也就谈不上所谓的“自由”。//所有不同,只是“个人选择”不同。而选择,有时候,只需要自己,follow the heart.4,关于观点只说两处我最被打动的地方,表述大致意思。-马薇薇,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体验。-蔡康永, 人生是一片又一片的回忆。两句话,值得玩味。5,黄健翔只能说,马东身上的“央视味儿”更少。仅仅因为广告词,都要对马东五体投地了。-------(07.04更)第二期“婚姻中另一半遇到人生挚爱,离还是不离?”--------1,关于“辩论”之所以加“”是因为,自己不是辩论人,只能说对此感兴趣,谈谈一个局外人对于辩论的想法。很多人在第二期中用了自己的例子来论述“婚姻中另一半遇到人生挚爱,离还是不离?”。的确,不可否认的是,用自己的故事能够增强感情渲染,也说明了选手对于辩论的投入与用心。但是,在我看来,既然是辩论,就应该以“理”服人。用自己的故事,一来容易在对方反驳的时候尴尬,因为有时候反驳时默认对象就是对方的例子;二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情让人动容,而道理才能让人“明白”(下段有补充说明),个人例子难免有主观性,而且容易带动感情。关于辩论,更认同马东在节目中的说法,辩论赛不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是帮助观众换位思考的过程。观众不应该随随便便就受到别人的“蛊惑”,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所谓自己的思考,一定是随着个人阅历的增多而增多的,有时甚至需要同道中人的切磋琢磨,这才更像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追求真理一定是持续、动态的过程,而不仅是一场比赛可以体现出的。2,关于辩题这次的辩题是,“婚姻中另一半遇到人生挚爱,离还是不离?”。印象最深刻的是陈铭的发言,从科学角度来论述人生挚爱,其实他把定义范围扩大了(遇到人生挚爱=fall in love,当然这是可接受的)。从这个角度切入,进而说明人生挚爱不唯一,婚姻需要人生挚爱(且默认你结婚的对象一定是你当下所认为的人生挚爱),但更多还有责任、担当、奉献等。整体感觉,论述稳妥,让人信服。关于马薇薇的反驳,先是从“不仅只有爱情才能让多巴胺分泌”这一角度进行了反驳,反驳逻辑是正确的,但不充分。的确,爱情不完全等于多巴胺分泌,但是在可被科学描述范围之内,只有多巴胺这种物质了。而且陈铭的意思应该是我们选择结婚的时候,前提就是认定了“对方是我们的人生挚爱”。而人生的不确定会让我们遇见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挚爱,出于对婚姻的负责,我们不能仅仅因为遇见又一个人生挚爱而选择离婚。总之,陈自身的逻辑框架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在陈的框架内去反驳,怎么说都略显无力。接着,马说了自己的观点,离婚是无私的表现,如果不离婚,就会对另一半与孩子冷眼相待,这是一种“无期徒刑”(冷暴力)。徐反驳,婚姻中有比冷暴力更重要的东西,对于孩子的责任等。反驳马,最重要的点在于,婚姻≠人生挚爱,还有责任、亲情等,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把怨恨转嫁到别人身上,要怪只能怪自己在结婚时选错对象(看瞎了眼,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人生挚爱-因为在陈的框架内,只有人生挚爱才会结婚),一个成熟有担当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买单,而不应该随意撒泼。马反驳,比爱情更重要的是自尊,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强制对其负责,是不对的。每个人相互独立,一个女人应该有自己带一个小孩的能力,婚姻应以爱为纽带,而不是法律条文。到这里,辩论就结束了。谈谈自己对于马最后这段话的看法。的确,婚姻以爱为纽带,将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是结婚之后就不仅是爱了,还有亲情、责任等。另外,马说的每个人相互独立,我是认可的。但一个女人应该有自己带一个小孩的能力,这因人而异吧。准确说,这是她所认为的一个女人应该做到的,但不代表别人也是如此。-------分割线-------其实这个辩题,最主要在于对人生挚爱与婚姻的关系界定。如果人生挚爱不唯一,那么结婚前提就是人生挚爱。而婚姻还有除了人生挚爱的其他东西,如:亲情、责任等,也就不应该轻易离婚,最起码不能仅仅因为遇见另外一个人生挚爱而离婚,否则容易陷入结婚-离婚-结婚的循环当中。如果人生挚爱唯一,真得是十分十分十分爱,爱到惊天地、泣鬼神,肝肠寸断,到了不和人生挚爱在一起,就无法和其他人正常生活(不管是身体上,心理上等各方面)下去的地方,那为人为己,还是离婚吧。说来说去,还是在于你自己对于“爱”的把握。-------(07.04更)第一期“好朋友的恋人出轨,告还是不告?”--------1,关于马东没有太高的颜值,没有太华丽的台词,没有太虚伪的官话。但是,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主持人。-和金与蔡的调侃(沿袭上一季风格);感兴趣的可见:-和大S的调侃(各种八卦问题等);-和选手的调侃(“2个字的自我介绍”、“2万字的自我介绍”、直接问选手和男友私生活等);-广告赤裸裸的植入(第一次这么喜欢植入广告!除了语言本身幽默之外,如“超级抗饿...”,更喜爱的是马东的态度-主持风格)。撕下人性虚伪的面目:想什么,说什么(如:选手时间超过了,“说快点,你时间要到了。”,宣传广告,“赚钱的时间到了!”等等)。马东在这个节目中就好像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好奇打量周围的大人们(团长、仙女、选手),有问题直接问,有钱直接拿;偶尔清醒时做个和事佬(如:选手火力过猛了,就幽默化解一下现场氛围;团长交锋过头了,就调侃调侃对方)。尺度把控真得很好!把节目准确定位在一个既严肃又娱乐,既搞笑又引思的轨道上。(关于这点,自己其实在其他答案中提过,忍不住又说了一次,实在太棒!)做到马东这样灵活自如的主持风格,需要童心未泯,才能傻傻发问,幽默化解尴尬;需要阅尽千帆,才能有容乃大,接受各色观点;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人对于人生与生活永不停止的追求与思考,才能体现出如此风趣与睿智的一面。PS:喜欢过的一些主持董卿的大气与气质;撒贝宁的机灵与真诚(《开讲啦》);CCTV2财经频道一些主持人(章艳、秦方,两个美女主播,外貌气质都很好,但大多时候只是传播信息,偶尔才会有真情流露。芮成钢,不出事之前对他还是挺欣赏的,流利英文,年轻有为。现在回想起来,他每次在播报的时候,眼神是空洞的。);快乐大本营(何炅是礼让、hold场的大哥哥,让不同性格的嘉宾都可以感受到快本的热情与快乐;谢娜是大家的开心果,自我撒疯的时候带着大伙儿一起玩。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真诚,把每一个到快本的人都当做兄弟,讲义气。但近些年来也出现一些不足,刻意强调某几个笑点(如:杜小眼睛),有时候刻意搞笑反而适得其反。这也是我放弃快本重要原因。)。2,关于团长-金:并不是太熟,表示还需再关注与了解。-蔡:越来越喜欢!之前有在其他回答中评论过他,就不说重复了的。感兴趣的可见:顺便推荐一本书:他依然是那个儒雅、谦和、善良的君子。这次主要提他的“包容”。当然这和他自身各种经历有关,但对于他的包容真心佩服。在谈及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是否选择告诉的时候。蔡换了一个视角来阐述这个问题。出轨重要吗?忠贞是恋爱中最重要的因素吗?从古代谈到现代,他还是沿袭了之前的风格。先是“小心翼翼”发表自己对这件事核心讨论点的想法,然后发散开来说我更倾向于选择什么。当然,有可能选择立场并不是他的个人立场。但是我相信,即便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他说的也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说的可能有点绕,也就是说不管站在哪方,他都能够不违心,说出自己的想法。依旧举这个例子,蔡认为忠贞不再是恋爱的首要因素。作为朋友,我要让你自己判断、决定,不横加干涉。放在不告诉一方,我需要不干涉你的个人生活,不干涉也就是不告诉;放在告诉一方,就是我把信息给你,但选择在你自己,我只是尽一个朋友的责任。本期还有个视频是蔡谈对同性恋出轨的看法,视频很感人,蔡以及现场很多人都哭了。蔡也专门在微博中发了一条长文补充说明。也巧,昨天美国最高联邦法院通过法律,宣布同性恋婚姻全美合法化;早上看了一个TED视频,也是关于同性恋:不管针对男女问题还是同性恋问题,我都是认为“人人应该享有平等的自由与机会的”。但是在这方面,没有专门研究,就不多说。只说对蔡视频以及微博长文的感想一二。善良。一方面,作为同性恋,他很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陪他一起。因为他是为数不多出轨后依旧“存活”下来的人。另一方面,作为过来人,他太明白这一切的艰难。他自己是到了金字塔最顶端,希望向大家证明,同性恋也是正常人,希望努力让那些爸爸妈妈,不觉得自己的小孩奇怪。但是,高处不胜寒。有多少理解,就有多少不理解;有多少支持,就有多少反对。所以,善心出发,他希望其他打算出轨的人,再做一番思考。他的这番言论,让我对善良有了新的认识。善良不仅仅是唐僧的不杀害一只小蚂蚁,更是蔡的把自己内心感受放在一边(不论这个感受多么强烈),首先为了对方考虑。不作为的作为。不作为是因为,经历太多,心中太清楚,每一个人生有太多的不一样,看似正确的建议也许转头就变成了错误。所以蔡在大多数时候不愿意影响别人。这也是一种包容吧,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种活法,那么多种可能性。微笑旁观,便是最大的帮助。作为是因为,《奇葩说》需要他发表个人看法,有个人看法就意味着有影响力。《奇葩说》中有影响力的人很多,影响方式也各具特色。辩手们是电闪雷鸣式的影响,但蔡的影响是春风细雨式的影响(扯开说一些,马的影响是抖机灵式的,高的影响是个人经历入侵式的-高与蔡不同之一在于是否对于个人经历进行强化,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了解)。电闪雷鸣让你有时醍醐灌顶。但是,春风细雨让你常常细细品味,是潜移默化,是一种玩味,给人生、生活都平添一份滋味。3,关于辩题听完后,对辩题的看法已杂合各家之长。以下不纯算是个人意见,算是综合各家,罗列想法吧。辩题:好朋友的恋人出轨,告诉还是不告诉。支持:证据确凿之后,我再告诉你,做好善意提醒,但决定怎么做在于你自己。不支持:我要么帮你背后解决(长痛不如短痛或安心回到身边),要么帮你一辈子傻乐。4,关于选手老辩手个性鲜明,新辩手暂不熟悉。个人还是对阅历更丰富的主持与团长们更感兴趣,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来谈新老辩手们。
看了一集奇葩说,看了看他们讨论的题目和结果,然后看了看范湉湉哪集才能被淘汰…弃剧。 因为我个人坚决不会在这类人面前讲关于辩论和逻辑的任何事,他们不是靠逻辑解决的。于是这节目只剩了学说话,然后我不喜欢这些人的说话风格,包括马薇薇,之前看比赛就不喜欢她说话风格。只好弃剧。
奇葩说并不是一个辩论节目,它是是个严肃的辩论节目╮(╯▽╰)╭ 先来回答你的问题,怎么看奇葩说的辩论,只能说确实不能当辩论赛看,即使优秀的辩论手在这种环境也不能纯粹地辩论,你必须考虑可观赏性和与整体风格搭配等问题。有冲突没有完整逻辑,即使薇薇如晶陈铭等都不能很完整地辩论,或者说你给了我一个非辩手的对手,一个本身就没有完整逻辑思考的论要我驳,我怎么系统地驳?但是奇葩说至少可以促进我们这些辩论小白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你会去想这个论怎么立,要怎么去驳→_→但选手直接的说话技巧是不可学的,他们很多出彩也是因为有个人特色。不过团长们的说话技巧还是很叼的,特别是康永哥每次能用极为温和的方式讲一些听起来会很真诚的话。接下来抒发一句对这个节目的看法或许它有一些问题,但这是我见过的最真诚的华语综艺,没有之一
奇葩说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就业后择业辩论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