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无力,指关节肿大疼痛痛

中医治疗四肢关节疼痛
  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痹症分为很多种,中医把痹症分为如下几类:
行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其疼痛呈游走性,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便,多见于上肢、肩、背。
痛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扎,逢寒则加剧,得热则痛缓,痛处较为固定,日轻夜重,关节不可屈伸,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
著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痛处较为固定,且有明显的重着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处表现为肿胀,行动不灵便,得热得按则痛可稍缓。
热痹:症见肢体,痛处灼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
顽痹:症见痹症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遇气交之变、寒冷季节而痛剧,得热而安。
气血虚痹:症见痹症日久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跳乏力,短气,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
阳虚痹:症见痹症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驮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
阴虚痹:症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往往在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口干心烦。
  中医治疗痹症:
  一、散风宣痹法
  即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邪留肌表、经络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行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窜痛为特点,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脉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剂有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常用中药如虎骨、白花蛇、独活、羌活、防风。
  二、祛寒通痹法
  即用药性温热,能祛除寒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寒邪外袭,或素体阳虚、寒邪乘虚深入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痛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剧痛,痛处固定为特点自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脉象多弦或紧或迟,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润。常用方剂有乌头汤,麻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常用中药如桂枝、麻黄、附子乌头、细辛。
  三、除湿蠲痹法
  即用具有除湿作用的方药来治疗以湿邪为主所致之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著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痛有定处为特点。脉象濡缓或滑,舌胖有齿痕,苔白或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常用中药如薏苡仁、防已、苍术、威灵仙、萆解、蚕砂。
  四、清热散痹法
  即用除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凉血方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热痹,当其它诸痹在邪郁化热时也可配合使用。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烦痛,局部红肿灼热为特点。痛处游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则舒。脉多滑数,舌质或红,舌苔黄或黄厚腻。常用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汤。常用中药如生石膏、知母、苍术、黄柏、防已、薏苡仁、金银藤、生地、亦芍、丹皮。
  五、化痰散结法
  即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方药来治疗痹证病人因痰湿流注经络、关节、四肢而出现的结节、囊肿及瘰块的方法,是一种辅助疗法。凡痹证病人出现皮下结节、事前肿及瘰块时均可配合应用此法。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周围或肢体伸侧出现皮下结节,或见关节周围囊肿或关节肿大畸形而成瘰块。脉象多滑,舌质或暗,舌苔白、白腻、水滑或黄。常用方剂有二陈汤。常用中药如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贝母、僵蚕。
  六、活血祛淤法
  即用活血祛淤药来以治定痹证兼有血淤痰的结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证,又罹患痹证,现久痹缠绵,气滞血淤,或痹证痰结,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疗。亦可用于淤血征象不明显,但痛痛较剧者。临床多见于病久不愈,关节肢体有明显疼痛,状若针刺,且部位固定,夜间痛甚。或夜间定时痛者。脉象沉涩,舌质暗、有淤斑或淤点,苔薄。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络妙灵丹。常用中药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地龙、牛膝、赤芍、穿山甲。
  七、健脾益气法
  即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来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凡病痹证,脾虚气亏、肢体麻木者,即应辅此法;蓍痹患者,也应适当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缩废用,伴脾虚气弱症状。脉象软弱,舌胖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
  八、补肾壮骨法
  即用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强壮筋骨作用的药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主要治疗素体肾虚,罹患痹证,缠绵不愈者,或久病伤肾,形体虚衰,筋骨失养者。临床表现为体质柔弱,病程较长,筋骨关节疼痛、变形、伴有肾阳虚或肾阴虚见证。肾阳虚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两尺尤弱。肾阴虚者,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常用方剂有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常用中药如地黄、山萸、补肾脂、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狗脊、川断、桑寄生。
  九、养肝补血法
  即用具有养肝补血作用的药物来养血濡筋,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用于平素血虚,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者,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经脉挛急,伴肝血虚症状。脉细,舌质淡。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常用中药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
  十、通经活络法
  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不论何种痹证,除针对病因施治外,均应辅以通经活络法。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为特点。常用中药:风湿热痹用秦艽、稀签草、络石藤、金银藤;风寒湿痹用松节。另外,根据疼痛、麻木部位可选用适宜引经药。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颈项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全身用鸡血藤、金银藤。
  针灸治疗
  1.治法:以循径与患部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痛痹多灸,深刺留针,如疼痛剧烈的可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或兼有温针和拔罐等法。
  2.处方:
  肩部:肩髎、肩髃、肩?。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脾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相关亚健康解决方案:我想问一下类风湿型关节手脚都会肿,疼痛,还会四肢无力的吗?
我想问一下类风湿型关节手脚都会肿,疼痛,还会四肢无力的吗?
基本信息:女&&46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手腕关节肿大,手提不起来,脚漆盖肿痛,走路无力,像这样的症状是类风湿关节炎吗?会很难治疗吗? 补充问题1:( 12:05:20)
我想问一下,我听说民间有种治疗类风湿病的方法是打,在患者的关节,骨头,或者肿大的部位用力地捶打,请问以你们是医生的角度来看,这民间传说中的方法有依据吗?可行吗?请回答,谢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山东淄博刘氏骨科诊所&&&外科
建议:一定要去医院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不要有病乱求医,类风湿为世界性疑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五大绝症之一,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药物治疗,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以及皮质激素,青霉胺,雷公藤,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近10天来手、足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其护理措施中不应A.卧床休息B.取平卧位,脊背挺直C.必要时使用夹板D.足底放护足板E.维持膝关节屈曲位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与吸烟有关B.与饮食有关C.与女性激素有关D.与饮酒有关E.与婚姻有关2A.紫外线可致雌激素作用增强B.紫外线是本病重要诱因C.紫外线直接破坏细胞D.紫外线加重关节滑膜炎E.紫外线直接损害骨髓3A.疼痛B.活动无耐力C.自我形象紊乱D.知识缺乏E.焦虑4A.退行性骨关节病B.类风湿关节炎C.先天性关节畸形D.风湿性关节炎E.系统性红斑狼疮5A.皮肌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风湿性关节炎D.类风湿性关节炎E.硬皮病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关节肿大疼痛偏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