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辨识实验时 需要关注辨识对象的哪些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课程学习目标]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让职工深刻认识到各自的岗位上,哪些是不安全,哪些是有危险的,从而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2、职工充分识别其岗位危险源,可以及时消除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提高了主动安全的能力。3、让职工对其岗位危险源有充分识别,避免遗漏重大危险源,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发挥体系的预防功能。[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六个部分16课时,本课程课时可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进行具体内容的调整。[课程主讲] 刘畅,现任一车间安全技术员,已从事安全工作20余年,具有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犹其对制丝线的安全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授课对象] 一车间生产线各班组长[授课内容]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七、2010年一车间危险源辨识表、风险评价表及不可允许风险及控制一览表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的危险源。(二)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危险源处。辨识应重点关注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应准确。不应把危险源与隐患混淆。(三)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1、五个基本定义:1)危险源:a.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b. 可能导致人体受伤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受伤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4)可容许(接受)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容许)程度的风险。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评估由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2、如何准确理解上述基本定义?1)纯粹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的破坏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的范畴之内。2)评价的不是危险源(因),而是风险 (果)。3)标准中没有重大危险源的说法,应当分级的是风险。 ――可以将重大危险源理解为能够导致重大风险的危险源。4)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基本准则是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施加影响。因此,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必要性。例如“一般办公活动中的电脑的辐射”、 “订书器伤手”之类,识别这类的必要性不强。――要突出重点。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可能性。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目前还没有控制这类风险的可能性,要识别其次生灾害所导致的风险。――要结合实际。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针对性。 1)既然是为了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就必须站在其实施主体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个主体就是各岗位的员工。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必须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2)成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员工上岗或转岗前的安全教育教材。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如何预防,劳动者有知情权,用人单位有告之的义务,如果我们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不能用于向劳动者履行告之的义务,那么这样的辨识、评价就是不成功的。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要简洁、直观、通俗易懂,不要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或推论的成分。――不是辨识的危险源越多或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越多越好,过犹不及,不要让员工感觉到是为辨识而辨识,为评价而评价,要把有益于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作为考虑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五步骤:活动(设施、场所)――能量释放――约束条件――风险或健康损害(受伤、疾病)――危险源。l 1、活动1)员工的职业活动,包括生产作业活动(运输物流、设备维修作业……),管理业务活动(办公、采购、仓储、检验……)等;2)为了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在工作期间由组织提供方便的辅助活动(生产准备、饮食饮水、住宿、乘用交通工具……)3)为了组织需要所从事的其他工作……4)非常规的活动,例如应急活动等……主要的职业活动类型:基本的生产作业活动:烟叶复烤、松散回潮、制丝、加香加料、卷制……支持性活动:设备维修、基本建设、餐饮住宿、出行、文化娱乐、用电用气、运输……管理活动:库房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现金管理、相关方管理……与活动相关的辨识、评价注意点:1)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设施、场所作为补充;2)针对的是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非其他安全;3)主要考虑从事作业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其所“制造”的风险,谁受害谁辨识;4)相同的危险源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活动中导致风险的可能性不同;相同的风险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活动中,对于不同的人员其危害程度不同。l 2、能量释放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失控主要来自于能量异常释放的作用或员工自身能量的超常规付出,其结果就会导致受伤或健康损害。风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的释放程度(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分类:动能、势能、风能、水能、声能、热能、电能、光能、辐射能(粉尘?)、化学能(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挥发、腐蚀)、生物能(致害或有毒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传播、渗透与袭击)、机械能……(低温、潮湿、昏暗、凹凸不平的工作环境――诱发自身的能量释放。)健康损害:可确认由#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 end#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不良身体或精神状态。健康损害是风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受伤)。要充分识别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就必须明确辨别出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能量的种类,释放的形式,其约束的方式和可靠性。l 3、约束条件约束是指对能量的异常释放的约束。约束条件的可靠性与风险暴发的可能性成反比。约束条件的种类:1)能量释放的源头――安全防护设施(硬件投入)。2)能量释放的终端――个体防护(劳保用品)。3)能量异常释放的诱因――天灾的防范与人祸的控制。天灾的防范:地震、洪水、泥石流、雷击……――识别自然灾害导致的次生灾害;――防护设施与应急物资准备;――应急组织机构与应急措施及演练。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约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侥幸、惰性、麻痹、逆反、逞能、冒险、厌倦、技能差、情绪波动、环境干扰……意识:承诺(诚信)、教育;能力:培训;规章制度:传达;监督:检查考核、督促整改。对约束条件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是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l 4、风险(受伤或健康损害)常见的职业风险:火灾、车辆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烫伤、危化品中毒、听力下降、有害气体吸入、食物中毒、视力下降、辐射伤害、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其他意外伤害等……风险分类方法: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16类;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和其他共六大类约34种;综合起来,可归纳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两大方面。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当能量、有害物质存在为一种正常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其约束条件的可靠性,防止失控。如行驶车辆的制动装置、运行中轮、轴的防护罩、升降机的缆绳等等……当能量、有害物质释放为一种异常或紧急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导致其异常释放的诱因是什么,如火灾的火源、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容器的破损、高处作业平台护栏损坏等……对于健康损害的因素,既要关注物质方面的原因,也要关注精神方面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1)精神压力过大、不良情绪导致的亚健康;2)超时、超负荷工作对健康的损害;3)高低温、昏暗、潮湿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4)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噪声、辐射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辨识举例:1)车辆伤害的根源分析:a.车况不良;制动装置失灵;雨刷实效……b.路况不良:雨雪天路滑;下坡路陡……c.人的因素: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未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未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2)火灾原因分析:a.易燃物聚集:仓库、运输车辆、车间……b.火种:吸烟烟头、电线短路、人为纵火……(灭火器配备不足?灭火器失效?报警装置失灵?)3)触电原因分析:a.电气设施的漏电保护失灵;b.劳动保护、所用工具的绝缘装置失灵;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注意事项:1)顺藤摸瓜――根据风险找危险源;2)紧紧围绕职业活动寻找确定的、大概率的事件(如吸顶灯掉下之类);3)寻找导致风险的直接原因,不要无限扩展(如违反法律法规或法律法规未培训之类)。4)既要关注健康,也要关注安全。常用危险源辨识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中常见的问题:1) 活动识别不准确,分类模糊;2)风险与危险源混淆;3)财产损失识别过多;4)包含了产品、服务安全的内容;5)工作失误给别人造成的风险识别过多;6)无谓的或不可控的风险识别过多;7)间接扩展的、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识别过多;8)语言描述繁琐、难懂;9)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过多,重点不突出。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风险评价的目的:为相关岗位能力意识要求的确定,为运行控制策划,为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策划,――提供依据。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因素:1)能量的聚集或释放的程度; 2)约束条件动态变化的频繁程度和确保其可靠性的难易程度; 3)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4)组织的法定义务要求、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和员工的合理要求。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l 矩阵方法;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目前国外应用广泛,且欧美各国均制订了相应标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风险的基准标准,在此不详细介绍该方法,仅举两例说明。2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关键的工艺装置或风险区域,评定炼油厂风险的规模和属性。1)风险属性采用风险评定系统就炼油厂各种安全设计和紧急情况控制要素进行了风险评价,并对控制室和管理/容器检查区域的工作运行体制进行了核查。2)风险规模风险的规模使用分析技术对下列内容进行评价和测定:?泄漏着火;?气体云爆炸;?毒气泄漏(氟化氢、氨气);?运行中断(利润损失包括不可预见的结果);?第三方责任。3)风险矩阵表每个工艺装置总体风险系数采用上述5类评定的风险规模和5种评定的风险属性的后果来进行评价。(参见工艺单元一览表部分的风险矩阵图)这个总体工艺风险系数是供安排装置/区域进行安全改善先后顺序的依据。4)风险改善建议该评价采用下列类型的建议:A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的具体建议。B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具体的,但可在炼油厂总体基础上使用。C型建议:对将来项目安全设计原理或炼油厂标准变更方面的建议。建议执行的排序:建议应使用费用―收益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排序,即对炼油厂执行可能发费用生的和风险降低方面的收益风险改善等级评定。 l LEC法(LC法)。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LEC法)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分数值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C)(人员)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D值危险等级划分(D值――风险级别值)〉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主题班会: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31552人关注)
&(64894人关注)
&(27011人关注)
&(13005人关注)同种类的动物互相是怎样辨识的呢?是靠面部的不同吗?
我们看某一种动物,觉得都长得一样,比如这只鹿和那只鹿不知道怎么区分。那同种类的动物互相是怎样辨识的呢?是靠面部的不同吗?
我想人脑对人的面部识别应该有特别的机制,所以更容易,但对其他动物则没有。其他动物是不是也和人一样,对同种类动物的面部有更强的识别能力?但我又觉得人和大猩猩等灵长类的面部更复杂,其它的动物面部很简单,真的可以区分吗?另外,从小看得久是不是也是一个因素,比如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会觉得很多外国人都长一个样,很难分出这个电影的男主角和另一个电影的男主角是不同的两个人。还比如同卵双胞胎,他们家里人似乎可以分辨,但外人则觉得长得一模一样。求解惑。
按投票排序
呃,这个问题集合里面子问题很多。。。
1. 动物之间的个体识别,不一定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都有可能。人是视觉动物,所以可能感觉视觉比较靠谱。但实际上大多数动物可能都并非靠视觉识别种内差异的:首先不一定具有这么良好的视觉,其次不一定视觉图案有足够的区分度,第三,就算它能识别不同的视觉图案,能认识是一回事,真正在生活中使用它又是一回事(。。。)。比如,很多动物都是晚上活动的。。。又比如,很多动物并不需要区分个体,只要大概知道对方是不是自己同一种类就可以了。
2. 使用视觉来识别种内个体有三个要点,上面都写到了。其实符合前两点的动物应该还是不少的,比如大多数鸟都是超级视觉动物,而且长得很有区分度。 @demomo 举的例子是说蜜蜂可以认识人脸。实际上,蜜蜂是一种很神异的动物。。。它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抽象几何图案,而且还能识别一定的逻辑规则。如果有个蜜蜂被训练成识别垂直的条纹图案,那无论这个条纹是什么颜色的,怎么重复的,宽窄不一样,它都能识别。。。而且它还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具体可以参考Zhang SW的一些工作,比如这个: ,以及这个:。所以,它识别人脸很不奇怪的,因为人脸具有很高的信息量,简单地说就是视觉区分度很高。不过这就掉到了前述第三点,能认识是一回事,真正在生活中使用它又是一回事(。。。)。已知的使用视觉来辨认种内个体的动物有一种胡蜂 (,这个实验非常坑蜂,很搞笑,你看了就明白了),还有一种小龙虾(,不过这个实验很差),都是节肢动物。至于别的动物,我不太清楚。不过既然节肢动物这么简单的脑子都可以做这种任务,更大一点的脑子想必是有能力做的,只是它不一定用而已。
3. 像老鼠这样的动物一般是不使用视觉的,所谓鼠目寸光,它真的就只能看到鼻尖前面一点点,远了就散光了。很多人觉得老鼠是用化学感(嗅或者味)觉的。化学感觉的问题主要在于刺激变化比较小,比如一个老鼠总是很难创新性地合成新的气味分子的,只能是他娘遗传下来的,所以鼠亲戚们闻起来估计都差不多。这个感觉用来区分亲疏还凑合,用来区分个体就有点困难。不过,困难也不一定不能做:有一类实验是把一个老鼠不停地放到另外一个老鼠的笼子里。一开始那个地主老鼠还很有兴趣的去闻闻新来的,后面几次它闻闻就放弃了,觉得以前见过这家伙。要是这外来的老鼠给阉割过,然后每次身上被涂上不同老鼠的尿,别的老鼠就会以为每次都是一个新的老鼠。
4. 不过这就回到了第三点,为什么老鼠要区分个体。。。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诡异的行为,比如Bruce Effect,就是一个母老鼠,本来已经交配过怀孕上了,然后“见”(闻)到一只新的公鼠,见异思迁,这时她就会主动流产(。。。)。好像这个行为并不区分公老鼠的肌肉强弱、外貌美丑,所以也不知道她图个啥。不过,老鼠能用嗅觉来识别个体是比较肯定的。
5. 鹿之类的不是很清楚。这种跑得快的动物大概都是视觉动物,不然会撞树的(不要和我讨论兔子,我真不知道它会不会撞树。。。)。鹿会叫,而且有很多人专业做这个,认为鹿鸣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实际上,老鼠也会叫,你把老鼠叫声录下来,拉慢两个log来播放,和鸟叫听起来一模一样,婉转动听(。。。),不过老鼠用听觉区分个体的概率比较小。所以,这都不一定。。。
6. 实际上,有一个很容易做的指标,就是某个动物脑子里面如果专门有一块地方特化出来处理种内的信息,那这个类别的感觉信息被用来区分个体就很有可能了。猴子脑子里面专门有个脑区()处理面孔信息,里面每个细胞都对面孔特征的组合有反应,比如有的细胞只要图案上有眉毛有眼睛就反应了,有的需要有眼睛有鼻子,有的需要有嘴巴有头发,总之没有一个需要整块脸的()。这也可以解释一些搞笑的现象,比如QQ表情图标(那种圆形的,黄色的,你懂的)就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脸,但是人还是会认出来那是脸,而且还能给它们“赋予”不同的表情。这个脑区里面每个细胞,实际上都表征了一个“面孔特征向量”,它们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线性空间。
7. 前面说的那个空间的输出暂时不知道在哪里,不过有一些证据,因为STS下面投到是MT/IT之类的脑区,这些脑区上面有所谓的祖母细胞()。这些细胞会对某个人的个体特征有反应,不管这是从什么角度、什么方向拍摄的,就算是个漫画的他也能认出来,甚至这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他也会有反应。这里面涉及到面孔识别的时候肯定要用到前面所说的特征组合来构造一些不变量。
8.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解释你所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后天环境对这种面孔识别能力的影响。区分能力是学出来的,外国人和中国人的面孔肯定有不同的区分函数,完全没学过的话区分不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特征向量选错了。。。
厄,这个问题太有难度了。。。我只能稍微说一下研究方法,具体到每种动物我不敢给个survey说每种动物究竟是不是靠脸孔识别同类的。
先说脊椎动物:
@陈晨 说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脸识别甚至物体识别的过程。但是即便是脊椎动物,也有很多物种的视觉系统非常不发达。比如大鼠、小鼠的视觉系统就非常不发达(皮层无褶皱,神经元分层也比灵长类少。视觉皮层占得比例非常小。但相比来说嗅觉比人类则发达得多)。可以肯定地说大鼠小鼠肯定没法靠视觉来识别对方。类似地可以推断兔子的视觉系统应该也不足以支撑高级的识别功能。(吃过一次兔子头,根据大脑形状和分区推知……)
猕猴肯定有脸孔识别功能——不光是同类,甚至连常见的人的脸都能认识。
但是楼主提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某些动物有面孔识别的能力,它是否主要依赖这种能力?但是我知道一个罕见的例子——有一只猕猴具有面容失认症(无法识别不同人和猕猴的面孔照片)。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这家伙依然能认得出负责它的饲养员。而对于其他人它也不需要具体区分谁是老板谁是博士后谁是博士生,一旦见到人只需要卖萌要吃的就好。。。所以从行为上,我们真的很难回答是否需要识别和识别的关键信息来自何处这两个问题。至于猫猫狗狗等宠物,可能大家更关心,但因为离我专业比较远,我没听说过在猫皮层上做脸孔识别的研究。
至于无脊椎动物,本来我以为昆虫或者节肢动物主要靠外激素传递信息,没有人脸识别能力,但是@demomo同学刚刚的答案颠覆了我的人生观。。。
其实我觉得比较有讨论价值的大概只有章鱼,可惜我对章鱼的研究仅限于如何吃。。。
这里有多个问题,一个一个来说吧。首先,不同动物识别同类的方式肯定是多样的。每种动物的神经系统都不同,感觉系统的灵敏程度也不同,如以人和非人灵长类为例主要依赖视觉的动物,识别同类也以视觉方式为主,如大鼠小鼠为例的啮齿类动物嗅球比较发达,则它们主要依赖嗅觉来识别同类,而听觉发达的动物则是用听觉的方式。
其次,高等动物的面部识别(face recognition)可以看做是一类特殊的物体识别(object recognition)。面部识别的机制目前远没有研究清楚。不过比较肯定的是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脑区参与面部识别的过程。比如人脑的颞叶(temporal lobe)的梭状回(fusiform gyrus),这个区域也叫fusiform face area,简称FFA。另一个区域是杏仁核(amygdala)。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报道,人的杏仁核存在大量对面部反应的神经元。既有对完整面部反应的神经元,也有对部分面部特征(比如眼和嘴)反应的神经元。更有一些实验表明,人脑内存在对某一特殊面孔反应的神经元。但这样的结果似乎会带来一些问题。假设一个神经元只对某一特定面孔反应,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如此多的面孔,那需要数量巨大的神经元来对不同面孔做出反应。这样海量的神经元有悖事实。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整个视觉系统将视觉信息层层筛选鉴别,这些信息传递到杏仁核和梭状回的神经元并对一类面部特征做出反应。比如相似的眼睛,相似的嘴。这可能也是感觉不同的人长得像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在出生前,我们没有对面孔的先期经验,如何通过后天的经验来辨别不同的面部。这个问题我觉得陈晨的第一段解释的比较清楚。这是一个学习记忆的过程。反复看一个面孔就会加强神经元对这个面孔的识别能力,对少见的面孔反应就弱或反应的神经元就少。随着出生后每天的经验的累积,大脑内对包括面孔在内的一切视觉信息的可塑性在不断的调整,从而保证个体能够适应比较稳定的环境内的物体及面孔。
最后,关于面孔识别的问题还远没有到完全解决的那一步。目前在认知科学领域,研究面孔识别主要依靠无创的功能磁共振技术,有创的电生理记录技术来研究人和灵长类动物(对人的有创的电生理记录方法主要对象是由需要做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完成)。
补充一下@filestorm的答案~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说用蜜蜂做行为实验,结果发现蜜蜂可以识别人脸(戳这里)而且实验结果还显示
蜜蜂上也出现了“人脸倒置识别效应”(在EEG实验上发现的脑电现象,具体表现为当人看到倒置的人脸刺激时,表现出的认知破坏比其他一般的倒置物体要严重,被认为是人脸作为人进化过程的重要特殊刺激而进化出特殊的神经回路的重要电生理证据),虽然我要忍不住吐槽一下这个实验设计并不能证明蜜蜂对“人脸”的识别,但是至少说明蜜蜂是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来识别configural stimulus 非常细微的差别,也就是说在无脊椎动物上面,视觉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识别作用的。。。
貌似后来又有人做了蜜蜂识别蜜蜂脸的实验,结论是蜜蜂也可以识别蜜蜂脸~神奇的蜜蜂……
说到昆虫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还要提一下果蝇了~果蝇的视觉实验做的人很多,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做果蝇的社会性视觉识别的~~~
最后说一点,对于低等的昆虫一直到高等的脊椎动物如大鼠小鼠,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都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嗅觉皮层和触觉皮层比视皮层大很多),但是对于触觉和嗅觉是否能承担类似于个体面孔识别这样大的信息量还是比较怀疑的,因为就现在已有的证据来看,嗅觉信息是作为非常宽泛的行为信号在使用(比如对食物的感知,求偶,哺乳等等)~~所以有理由推测即使在很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中,视觉也起比较重要的识别作用~
靠感觉,但有时候会错觉。看面部哈哈哈。。太不靠谱你也,我敢说多数动物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你又没给人家发镜子/白眼。面部识别同类实在太为难是吧。看到这种标题,根本没法严肃回答..哈哈
人的神经系统,用一组神经元记录一张脸,每次看到这张脸,神经元之间发生竞争,每个神经元随着竞争被激发或抑制,看的越多这组神经元所存储的信息就越趋近于这张脸的样子,这是学习过程。 当你看到某一张脸,所存储的信息与其最接近的那组神经元会竞争获胜,这是辨识过程。 如果没有和你熟识的某个外国人,说明你只是浏览过许多不同外国人,则你对外国人的共同特征学习的比较多,而对某一个外国人的个别特征学习不够,所以你对某一个外国人的辨识能力不强。 动物神经系统和人一样,只是神经元数量和广泛连接的强度不同。 之所以我们更善于辨识人脸,是因为在我们容易分辨的尺度上,脸部所存储的信息比身材多一些。
大多数动物都不是靠视觉互相识别的,更多是靠着诸如气味或触觉等方法来辨别同类的,因为很多动物视力并不是非常好,做不到依靠视觉辨别同类。
人脑绝对有区域专门用来识别面部。其它动物无这个优势。
由于能够识别个体,所以人脑能保存着和不同个体交往的历史记录,而其他动物不行,例如人知道A从来借钱不还钱。
B喜欢女人,但是为人仗义等等。。。。
这促成了人能够合作和报复,也促成了博弈双方最后趋向于合作行为的发生。
人类合作是人类文明到目前璀璨境地的最大原因,所以从这个层面讲,人如果没有识别面孔的能力,人类文明无法到此地步,我们仍和其他动物种群一样。
大问题。我知道的两个小例子。
仓鼠认识男女完全靠嗅觉。大猩猩识别对方靠鼻子周遭形状
气味应该比外貌更重要更通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