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草木草船借箭缩写200字380字

相关内容: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的: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3、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4、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2、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二、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及其证据: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3、讨论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4、思考: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三、修正自己的观点:1、小组交流: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一种解释?为什么?板书设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地心说&&&&&&&&&& 日心说 教学后记: 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目的: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教学重点:摆的特点。教学难点:傅科摆的原理。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认识摆的特点: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2、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 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二、认识“傅科摆”: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交流: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四、解释: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板书设计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地球自转教学后记:&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的: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二、模拟实验: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三、认识相对运动: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4、阅读教科书P80页。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四、认识时区及时差: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4小时。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板书设计: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学目的: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1)小组交流(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三、拓展: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板书设计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6、地球在公转吗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3、模拟实验。(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2)模拟实验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4、交流汇报:(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三、整理归纳: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板书设计: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周期为一年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目的: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二、探究四季的成因: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2)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3)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2)模拟实验: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三、小结: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板书设计: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目的: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3)全班交流。(4)小结。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2、交流。四、总结延伸:1、交流并记录:(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2、延伸拓展: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板书设计: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2、自然界中(&&& )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 (&&&& )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4、观测天气,首先要(&&&&&&&&&&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 、&&&&&& 、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 ),(&&&& )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 )例如:北风是指风从(&&& )吹向(&& ),风向仪指向(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 )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 ,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①用各种仪器 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 )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 )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到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在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 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 ,(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17、冰在(00C)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0C以下)结成冰。水在(100 C)水开始沸腾。18、物质有(&&&&& )常见的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 ),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   )变成(   )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2、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     )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    )。如:(石头、沙子、水等);一类是有生命的,称为(   ),如:动物、植物、细菌等) 29、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①上网查资料②上图书馆查资料③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 ④亲身种植)30、种茄子的过程有哪些?(①松土②浇水③浸种④播种⑤出苗⑥间苗) 31、种子发芽率= (&&&&&&&&&&&&&&&& ×100%&&& )种子发芽率和播种种子数和发芽的种子总数都有关32、为植物准备的营养:(   、   )33、用哪些方法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片、制作生长记录表、画图画、录像、写日记等)34、我们种的植物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时期:(&& 、长出第一片叶子、长出花蕾、&&&& ) 35、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①&&&&&&&&&& ②适时适量的&&& ③适时适量的施肥④为植物捉虫、&&&& )36、1999年,第一代508粒太空小麦在( “和平号”空间站)收获37、我们可以把小鸡不同时期的样子(画下来或拍照下来),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记录小鸡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38、小鸡小时侯喜欢吃(&&&& ),小鸡有时也吃沙粒,因为(沙粒可以帮助小鸡消化食物)39、蝴蝶是(&&& ,毛毛虫是蝴蝶的(&&&& ),刚刚从蛹里面出来的蝴蝶要等翅膀晒干了才能飞。 40、像碟、青蛙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出现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 );常见的变态发育的动物有:(青蛙、蝴蝶、蜻蜓等)41、为了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樟脑片)42、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发育?(①身体&&&& ②看不同时期的&& ③体重&& ④越来越有力气了⑤嗓音改变了⑥小时候的衣服不能穿了)43、在我们生长过程中,不仅身体的(外部形态)在发生变化,身体的(内部器官)同样也在发育。44、当我们长到(&&&& )时,身体将不再生长了。45、人类通过(受孕、出生、生长和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46、人的一生要经历&&&& 期、&&& 期、童年期、&&& 期、中年期、老年期。47、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会死亡,这是正常的现象。48、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不能状态满,因为(液体有&&&&&&&&& 的性质)49、当物体受冷或受热时(&&& )会发生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0、瘪乒乓球放在开水中就可以鼓起来,因为(乒乓球里的&& 受热后&&& 膨胀,所以别乒乓球就能鼓起来) 51、生活中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公路的路面是一段一段的②电话线不能拉的很直③夏天的车胎的气不能打的&&& ④瓶装液体不能装的&& ⑤铁轨是一段一段的)52、像实验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 53、如何把白糖水中的白糖分离出来?(①把溶液放在阳光下,使水分蒸发。②把溶液放在火上加热,使水分蒸发。③把溶液放在阴凉处,使水分蒸发。54、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因为人的汗水中有盐,水蒸发后,盐就留在了衣服上)55、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56、生活中可逆的现象有:(①沙子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②铁粉与水混合后,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③盐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④白糖和水混合后,能从水中分离出来)57、气体(能够)溶解到水中。58、(混合后不容易 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59、生活中不可逆的变化有:(①食品熟了②小树长高了③鸡蛋熟了④木头燃烧(5)个子长高)60、除去水壶中水垢的方法:(①在水壶中装满水,放入醋,把水壶放到火上加热②水壶中放满水,放入几个鸡蛋,用火加热③把没有水的水壶放到火上干烧,然后把水壶放到凉水中 61、因为洗衣粉中含有(&& ),所以可以污染环境62、任何事物都有(&&& )两方面的作用。63、物体燃烧时发生的是(不可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不同物体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64、验证实验&&&&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石灰水)实验方法:(1)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杯子壁的现象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里,晃一晃倒出来,再罩在蜡烛上实验现象:(干燥的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有石灰水的杯子壁上变混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65、物质的变化有些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会背)66、苹果切成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可逆变化;而苹果变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不可逆变化。 67、变色游戏:( ①向漂白粉溶液中放入红色的棉布,红布会变成白色②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后,溶液会变成蓝色③ 沾有柠檬汁的白纸,用火烤一下,字迹会变成棕色)68、(金属)物体容易生锈,生锈时会(产生热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不可逆变化)69、金属在(&&&&&&&&& )的条件下容易生锈。70、不同的金属生锈的颜色(&&&&& ) 71、如何防止铁钉生锈?(①在金属表面刷上油漆②在金属表面涂上油③为金属电镀④把金属放在干燥的地方⑤在金属表面贴上保护膜)72、(&&&&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与我们的(&&& )紧密相关。73、农产品有哪些用途? (为我们提供粮食、水果、蔬菜、建筑材料等)74、现代农业是以使用(大型现代化机械)为主要特点的。75、我国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 )过渡时期76、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对(&&&& )和(&&& )的依赖性越来越小77、当地使用了哪些农业技术?①果树嫁接技术,可改良品种②温室技术,可以增加产量③大棚技术,可以减少气候对农业的影响④人工降雨,减少干旱的影响78、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 )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79、未来农业:(未来农业将是实现工厂化生产的无土农业、无污染农业,人们不必再为各种自然灾害担忧,全部实行电脑自动化控制。)80、研究 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实验材料:铁球、铁圈、酒精灯实验方法:(1)把一个刚好能穿过铁圈的铁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2)把很热的铁球放到冷水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81、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一、知识再现1、起风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世界。2、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    。1.这些物体的状态分别属于右边的哪一类,请你用线连起来.人们呼吸的氧气&&&&&&&&&&&&&&&&&&&    固体蜡烛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你现在用的铅笔&&&&&&&&&&&&&&&&&     气体酒精灯里的酒精同学们身上穿的校服&&&&&&&&&&&&&&&&&&&& 液 体二、实验设计 1、& 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利用气象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它有什么优点和不足?3、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是很不容易的,你能巧妙地利用其他物体来测量它的体积吗?答:、请你根据不同的标准,把下面交通工具分类 自行车、轮船、气艇、拖拉机、三马车、客车、火车、货车、帆船、电动自行车、战斗机、救护车、消防车、油轮、吉普车、航天飞机 1、我的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1)、 (2)、 (3)、 2、我的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相关内容: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教学后记: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相关内容:
陈仓路小学四年级科学导学案编制:戴琳&&&&&& 审核:&&&& 授课时间:3月6日& 班级:四三班&& 姓名:&&&&&& 小组:课题&关节&1& 课时&授课教师&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2、知道关节的作用。3、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他们的活动形式。&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知识链接&学生在认识人体骨骼分布及其运动作用后,认识骨头的连接处——关节,顺理成章。学法指导&自学、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导学案、人体骨骼模型& 学生准备:木棍、尺子、胶带、剪刀导&&&&&&&&&&&&&& 学&&&&&&&&&&&&&& 案&师生随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班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导学一& 猜想-----你知道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1、这位同学模仿的是什么?2、他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导学二& 认识关节(一)、预习活动:圈出关节(独学& 相信自己!)预习提示:1、在人体骨骼图上圈出关节。2、思考: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3、什么是关节呢?关节:就是____和____连接的地方。&&&&&&&&&&&&&&&&&&&&&&&&&&&&&&&&&&&&& (二)活动二:确认关节(对学)1、你知道哪些关节呢?2、把你知道的关节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导学三:体验关节的作用(参考课本P5页内容)(群学)要求: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体验一下关节被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与原来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注意:1、捆绑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安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四: 体验关节的活动方式(群学)1、比较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前臂)活动方式一样吗?关节名称&活动方式&类型&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前臂)&&&&2、说一说这些活动中有那些关节参与?下蹲 :_______________&&&& 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连线:把下列关节和它对应的活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肩关节& 屈伸&&&&&&&&&&&&&&&&&&&&&& 膝关节&&&&&&&&&&&&&&&&&&&&&&&&& &&&&&&&&&&&&&&&&&&&&&&&&&&&& 桡尺关节(前臂)&&&&&&&&&&&&&&&&& & 旋转&&&&&&&&&&&&&&&&&&&&&& 指关节&&&&&&&&&&&&&&&&&& &&&&&&&&&&&&&&&&&&&&&&&&&&&& 肘关节&&&&&&&&&&&&&&&&&&&&&&&&&&& 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髋关节&&&&&&&&&&&&&&&&&&&&&&&&&&&&&&&&&&&&&&&&&&&&&&&&& 课堂反思&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相关内容: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跳绳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跳短绳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活跃身心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游戏:贴烧饼 3、组织学生模仿律动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 3、围成一个圈进行贴烧饼游戏,注意安全充分活动。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花样跳绳、体验合作 教师活动:1、讲解练习要求和间歇要求,用音乐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 2、组织学生合作学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作评价。 学生活动:1、按老师要求进行不同姿势的跳绳练习:向前跳短绳、向后跳短绳、交叉跳短绳、两人带跳短绳、两人一组一摇一跳练习、两人一组双摇跳短绳等。每一次的跳绳时间约为1分至2分钟,每次间歇自然小组完成一个组合图案:树、鱼、船、房子、创意图等。 组&&& 织:自主分散,小组集中 三、自主游戏,体验快乐 教师活动:1、提出场地布置的要求:一定的距离,用绳布置三个树桩、一条小河、一面小旗、一个小山坡,小旗在终点。 2、组织学生布置场地。 3、组织学生游戏,体验在自己布置的场地上游戏的快乐。 4、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理解合作? 学生活动:1、认真听清场地布置要求,小组商量讨论如何来分配合作布置场地。 &&&&&&&&& 2、每个小组按商量的要求布置好场地。 &&&&&&&&& 3、积极地参与游戏:绕树桩、越小河、跳小山绕红旗。 &&&&&&&&& 4、每个小组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并回收器材。 组&&& 织:分组游戏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每人一绳
相关内容: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复习小排球的垫球动作,进一步熟练垫球动作,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和对小排球的兴趣。 学习内容:小排球:垫球 学习步骤: 一、快快躲闪,调动情绪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比赛。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 2、听运动员进行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队列练习,在动作正确的同时感受正确的节奏。 &&&& &&&&&3、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击中的敌人多。 组&&& 织:四列横队、自主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练,熟练动作 教师活动:1、提出练习的要求,巡回指导。 &&&&&&&&& 2、组织学生垫球小比赛:看一看谁的球最晚停下来。 & 3、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对垫、六人一组互垫。 & 4、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垫球比赛,采用五分制,每边发五球,在宽松规则下进行。 & 5、总结比赛情况,及垫球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1、按老师的要求取球,进行自垫球练习,体验正确的连续的垫球动作。 2、认真对待比赛,看一看自己最多能垫几个球。 3、找一个伙伴认真地体验对垫球动作。 4、六人一小组进行垫球练习,体验相互间的配合,为垫球比赛作好准备。 5、积极参与垫球比赛,体验相互间的配合及脚步的移动。 6、通过总结清楚的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 组&&& 织: 分组分散 场地器材:操场、小排球、横绳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船借箭缩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