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火箭为什么如何把视频翻转过来来释放卫星

俄罗斯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发射5颗德国卫星(图)
发布时间: 05:42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莫斯科29日电 据俄塔社报道,俄罗斯29日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发射5颗德国地球探测卫星。  俄塔社援引俄军方发言人沃夫克的话说,这枚火箭于莫斯科时间11时15分(北京时间15时15分)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火箭携带的5颗RapidEye卫星由德国航天局委托英国一家公司生产,每颗卫星重约150公斤,设计使用寿命为7年。  据报道,这5颗卫星每颗均携带了6台分辨率达6.5米的照相机,它们将从620公里的高空监测地球表面,为农业公司等提供服务。“第聂伯”运载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射重量约211吨,主要用于发射小型商业卫星。
编辑:admin
多媒体报纸:
更多关于发射;卫星;德国的新闻
请进入“”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荆楚网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帖子主题:太牛了:俄用“撒旦”1箭发射32颗卫星上太空
共&747&个阅读者&
军号:1529889 工分:26240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太牛了:俄用“撒旦”1箭发射32颗卫星上太空
文章提交者:围棋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1-0-1.html
日,俄罗斯成功用一枚“第聂伯”(Dnepr)顺利将多国各种用途的多颗卫星送入轨道。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卫星在入轨一个月后,还将释放出其携带的多颗子卫星,使发射载荷总数达到32个,超过美国11月19日“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发射场远景“第聂伯”运载火箭由洲际弹道导弹RS-20(SS-18“撒旦”)改造而来,“第聂伯”号的发射均采取地下井冷发射方式,利用原有的井,因此几乎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日,“第聂伯”火箭曾经成功一次发射14颗国外卫星。导弹发射井盖开启俄罗斯代表说,“第聂伯”运载火箭于时间21日11时10分(北京时间21日15时10分)在俄奥伦堡州的亚斯内发射基地升空,所携带的卫星于16分钟后与助推器分离,进入预定近地轨道。控制台这次发射将把下列外国航天器送入太空:DubaySat-2卫星(阿联酋)、“科学技术卫星3号”(STSAT-3)()、UNISAT-5卫星(意大利)、SKYSAT-1卫星、AprizeSat-7/8卫星(美国);控制台显示指挥流程BRITE-PL卫星、GOMX-1卫星、WNISat卫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带有14颗CubeSat纳米卫星(荷兰)的9箱ISIPOD和乌克兰“先进电子装置”(BPA-3)有效载荷。指挥官领到命令据介绍,此次发射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地球遥感卫星,质量为300千克,能够从距地球600公里高的轨道上拍摄精确度达1米的地面影像,并可用于城市规划。本次发射还有14颗微型立方体卫星,每颗质量不超过10千克,这类卫星常用作科研或测试。点火这些微型卫星中的典型代表是一颗南非的立方体卫星,这颗卫星长宽高均为10厘米,约1.2公斤,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全世界首颗卫星体积的百分之一。它将在600公里高的轨道上每昼夜绕地球15圈,以发送天气数据。由SS18导弹改装的火箭发射瞬间日本的一颗卫星将对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控,而波兰的卫星则用于测量星体的亮度。意大利的Unisat-5是本次发射的“子母卫星”:它自身是一个长宽高各50厘米左右的小卫星,但里面又搭载了一颗微型卫星以及两个微型卫星发射装置,两个发射装置共携带7颗更小的微型卫星。Unisat-5入轨一个月后,将释放这些微型卫星。第聂伯号上还搭载了韩国的首枚太空观测用红外线摄像头的卫星——“科学技术卫星3号”(STSAT-3)和韩国风投企业“Satrec Initiative”研制的“DubaiSat-2”卫星。在发射后约90分钟左右,位于北极的斯瓦尔巴考察站将与卫星进行首次信号交换,以确认卫星是否成功进入轨道。“科学技术卫星3号”在发射约6小时后将经过韩国上空,届时将和大田人造卫星研究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若成功实现信息交换,则可确信发射成功。这是“第聂伯”运载火箭今年的第二次发射。“第聂伯”运载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是在重型洲际弹道导弹RS-20(北约代号SS-18“撒旦”)基础上改造的,主要用于发射小型商业卫星。1997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合作成立Kosmotras国际航天公司,专门负责将这种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第聂伯”运载火箭,用于卫星发射。据悉,适合改造的RS-20洲际弹道导弹共有150枚。哈萨克斯坦和其它国家也参加该计划。由于该型火箭发射费用非常低廉,在国际航天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第聂伯”运载火箭起飞质量约211吨,长34米,直径3米,燃料为戊酯庚基。点火后专用气体发生器将导弹从发射集装箱中弹出。在上升到20米高的时候启动主发动机。“第聂伯”运载火箭可将4500千克的有效负载送入近地轨道,或者将550千克的有效负载送入月球转移轨道,而其搭载的航天器可将450千克的有效负载送入火星。自1999年4月以来,“第聂伯”运载火箭已发射18次。其中2006年7月,由于第一级发动机关闭导致的发射失败,18颗卫星毁于一旦,俄罗斯暂停了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第聂伯”火箭。俄罗斯同意向哈萨克斯坦支付100多万美元作为失败的赔偿。“第聂伯”号火箭的前身SS-18导弹系统及其装备的15A18导弹由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设计局研制。在1977年开始飞行设计试验,飞行试验获成功后,SS-18导弹于日装备部队。但导弹开始担负战斗值班是在日。至1990年底苏联在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部署了204枚SS-18导弹,在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部署了204枚SS-18。据《第一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SS-18导弹的数量应该减至一半。俄罗斯从作战值班编成中撤出了60枚SS-18洲际弹道导弹。剩下的144枚大部分保存在栋姆巴罗夫斯克的仓库里(位于奥伦堡州的雅斯内伊)。《第二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规定要销毁这一级别的多弹头导弹。但由于美方的原因《第二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没有生效,俄罗斯因而保留了该型导弹。2004年,俄罗斯计划将SS-18战略导弹保留在年间的作战编成中。《第一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规定可以以发射的方式销毁战略导弹。这样就可以对导弹进行和平利用。这样SS-18导弹就成了航天运载火箭“第聂伯”号的研制和利用基础。美国一家太空企业19日晚利用一枚火箭创纪录地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由高中生制作的第一颗微型卫星及一颗手机卫星。这次发射的主要目的是把美国空军一颗空间试验计划卫星送入轨道,其他28颗卫星都是微型立体卫星。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由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托马斯·杰斐逊科学技术高中学生制造的一颗微型卫星。这颗名为TJ3Sat的卫星长宽各为10厘米,高12厘米,重0.89千克,内部包括一个语音合成器,能把接收到的文字串转换成语音,然后以业余无线电频段传回地球。升空还有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的一颗手机卫星,就是把一部手机装在一个长宽高各10厘米的金属盒内制成的卫星,体积小、成本低,应用潜力巨大。SS18导弹改装火箭发射瞬间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太牛了:俄用“撒旦”1箭发射32颗卫星上太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92671 工分:21311
左箭头-小图标
我国在一箭多星的太空军事技术方面,需要努力一下,追一追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太牛了:俄用“撒旦”1箭发射32颗卫星上太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俄“第聂伯”火箭携14颗外国卫星升天[组图]俄“第聂伯”火箭携14颗外国卫星升天[组图]阅读:2786回复:43
长征6号运载火箭首发成功 将20枚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发布于: 09:35
亲,登陆后可以享受到更多服务哦,吧。
如果还没有帐号,请加入我们吧!
据中国之声国防时空报道,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发布于: 14:33
长征系列火箭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长征一号系列为第一代,基于东风-3导弹平台;长征二、三、四号系列为第二代,基于东风-4导弹平台;长征五、六、七、十一号系列为第三代,采用全新的动力和飞控系统,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思想。到目前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210次发射!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
发布于: 14:28
据新华社 9月2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发射了20颗卫星。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开创了诸多“新”记录。以往,火箭研制完毕从总装车间运往发射场,大多是分段运输,然后在发射场的塔架上完成火箭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长征六号创造性地采用 “三平”测发新模式,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此次发射的长征六号在水平状态下完成全箭总装和测试,包括与20颗卫星的对接。整发火箭也是水平放置于专门研制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上,由起竖车将火箭水平运输至发射工位,一气呵成地完成水平对接、翻转起竖、垂直定位、燃料加注和发射等动作。承载长征六号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火箭稳稳地安坐其上,就能完成从测试到加注发射的所有流程。而且车辆可以实现自动导航无人驾驶及精确定位,三向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5毫米。为了适应火箭“三平”测发需要,长征六号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对地面测发控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将各种测试设备集成安装到五个方舱内,形成了一辆移动的“体检车”,车随箭走,大大简化测发流程。长征六号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1200千牛。为获得更大的运载能力,长征六号火箭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设计方案,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是最大亮点。由于火箭在飞行中,需要不断对发动机氧箱进行增压,传统设计中,需要额外增加独立的增压气瓶。自增压方案利用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富余氧气为一级氧箱进行增压,可为火箭减少12个单独的增压气瓶以及一整套冗余增压系统,大大优化火箭总体方案并减少质量隐患。这项新技术在国际上从未曾有过先例。上海航天科技人员开展了大量试验和攻关,充分验证方案可行性,并通过热试车有效验证了增压系统的工作性能,仅增压输送系统就申请了16项专利。此外,长征六号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发动机燃气滚控系统,利用一级发动机涡轮泵后引出高温高压富氧燃气,与发动机一起对火箭进行滚动姿态控制,保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在国际上也属首创。控制系统是火箭的“神经网络”。长征六号紧跟国际运载火箭发展趋势,将控制、测量、供配电组成全新的电气系统,实现了箭上信息一体化、供配电一体化和地面测发控系统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火箭电气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与适应性。在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双八表捷联惯组组合导航”技术和“迭代制导”技术,综合利用地面测控网、导航星座系统和中继卫星,实现天基测控和地基测控相结合,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对火箭状态进行实时测量,实现更高的导航精度,以确保卫星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在太空实现点对点的“上门投递”。长征六号在设计中采用了全箭数字化协同研发及一体化总装集成技术。将设计转化为实物,充分展现了航天“智造”的新工艺。为了大幅降低火箭自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大温差隔热复合材料夹层共底贮箱。夹层共底需承受液氧、煤油两个独立系统的正压、反压载荷,同时还要抵抗液氧和煤油之间将近200摄氏度的温差。阀门是火箭管路中的关键部件,温差变化容易造成阀门产品的收缩、膨胀变形,从而影响气密。长征六号上各种各样的阀门有40多种、90余件,温度从-196℃到50℃。大温度跨差对阀门的原材料选型、零件机加工精度、装配试验维护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技术人员经过10个月艰苦攻关,最终掌握低温阀门研制技术。长征六号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复合材料全透波卫星整流罩,使卫星整流罩具备了全向透波能力,有力改善全箭力学环境和卫星环境条件。通过对多星发射技术的探索,还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张建松)《中国科学报》 ( 第1版 要闻)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发布于: 14:20
【向太空扔了一麻袋土豆:1箭20星凸显中国分导多弹头成熟技术】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3期】9月20日早晨,中国新一代轻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一次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自从日,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中国已经研制了11种型号的火箭,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十一号,先后实现了200多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6%,是世界具有外太空发射能力的火箭发射成功率最高的国家。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在轨卫星数量第二多的国家,目前美国在轨道上拥有大约400颗各种用途的卫星,中国总计140颗,俄罗斯只有134颗。俄计划到2023年前建设国家空间站,2025年前在轨卫星数量增加到181颗。而中国在未来年内将完成50次发射,至2020年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颗,年均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如此高密度发射背后彰显的是中国卫星应用和宇航活动的强大能力。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长征六号长29.3米,起飞重量103吨。长征六号所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基础来自长征五号巨型火箭,也属于首次飞行试验,该发动机无毒无污染,技术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发射载荷包括:浙江大学皮星二号A/B(ZDPS-2A/2B)、清华大学3颗卫星(包括西电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国防科技大学天拓三号(TT-3)、手机卫星 (CAS-3I)和XX星4颗、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二号、深圳东方红海特开拓一号卫星和DCBB(CAS-3G)、航天东方红希望二号2A- 2F(CAS3A-3F)。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主用于海洋舰船的自动识别和监测。【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3期】这20颗卫星中,有11颗属于军事应用卫星,9颗民用卫星。次级载荷的国防科技大学天拓三号微纳卫星比较有特色,由6颗卫星组成。一颗20公斤级主星,一颗1公斤级智能号手机卫星,四颗0.1公斤级的星辰号卫星,实现组网集群飞行。此次长征六号搭载的卫星品种较多,都是微小型卫星,重量从100公斤到几百克不等,主要用于空间应用与测量、新技术验证、新的航天器件验证。在火箭上面级的舱内,这20颗卫星采用金字塔式分列三层排列,最底层安放5颗卫星,中间层是4颗主卫星,最上层是1颗卫星,在卫星与火箭分离后,其中多颗卫星再分别释放出子星。长征六号的一箭多星发射采用了“灵巧末级”及“多星轨道周期控制方法”技术,可防止大量卫星在释放时星箭和星星间的碰撞,提高分导入轨的精度。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航天发射一箭多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和导弹技术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只有五个国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印度。在一箭多星数量的记录上,各国都有过激烈争夺。日,美国用一枚火箭成功的将29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创造了新的一箭多星世界纪录,然而令美国沮丧的是,这个记录仅仅保持了2天,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由RS-20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改造而来“第聂伯河”(Dnepr)运载火箭,将多个国各种用途的32颗卫星送入轨道。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在9月20日早晨之前,一箭多星的亚洲记录由印度人保持,这也是印度引以自豪的国家骄傲之一,也是印度在宇航领域纸面上超过中国的少数记录。从1975年印度首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阿里巴哈塔号”以来,共进行过三次一箭多星发射,其中2008年印度以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而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创造亚洲记录,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实施“一箭十星”发射的国家之一。2009年印度一箭七星,2013年再次一箭七星,标志着印度卫星分离技术的突破。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3期】中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日,中国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同时发射了三颗技术试验卫星,初步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中国还在后续的多次卫星发射时,多次采用“一箭多星”技术,“风云”、“实践”、“资源”、“环境”等系列40多颗卫星都是通过“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进入太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还先后6次将12颗美国“铱”星送入预定轨道。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高分一号”卫星,同时还成功搭载两个荷兰卫星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这表明中国在一箭多星发射领域的成熟。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拥有一箭多星发射能力,意味这个国家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弹道导弹多弹头分导技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使用经过改装的“东风-5B”型洲际弹道导弹。据外电报道,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公开展出的东风-5B洲际导弹就属于多弹头分导式弹道导弹,东风-5B是在1986年定型的东风-5战略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2006年完成试射并实现导弹井部署,射程15000公里,具有携带5~10枚59万吨TNT当量分导式核弹头的能力。此外在1990年中国就在一次执行卫星发射任务时,采用“一箭多星”技术将一颗气象卫星和两颗用于大气观测的气球卫星送入太空,这表明中国有可能掌握了洲际弹道导弹诱饵弹技术,因为弹道导弹诱饵通常就是一颗充气的气球卫星。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拥有一箭多星技术,并不表明这个国家一定就拥有分导式多弹头弹道导弹。印度极力炫耀的“一箭多星”技术,是一种“集束式”的多星发射技术,只能把卫星同时发射到同一近似轨道上,这种技术只是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减少卫星发射成本,其技术含量较低。相当于用一枚火箭向近似统一高度的轨道上扔了一麻袋土豆。【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3期】印度在2008年首次一箭多星任务至今已有7年,从没在其烈火弹道导弹上试验过分导式多弹头,这说明印度目前并不具备导弹的分导技术。弹道导弹的分到技术要比一箭多星火箭技术困难的多。比较低级的多弹头分导技术,是导弹在同一时间释放多个弹头,以同一轨道打击同一个目标,而真正意义的多弹头分导技术,需要导弹的战斗部以不同的顺序和弹道,释放多个弹头,打击多个目标,这对导弹战斗部和弹头的姿态控制要求很高。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完全具备分导式多弹头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中国在一箭多星技术上非常成熟,除了各型火箭所使用的专用上面级,还自行研制了很具有中国特色的通用上面级——远征一号,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三个半小时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分别送入轨道。国产“远征一号”多星发射上面级,可以执行中低轨道的多星异轨部署,以及星座组网补网部署等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达48小时,主发动机具有20次以上的重复启动能力,最多可一次性将10颗以上卫星发射至不同轨道,大大提高了现役火箭的发射能力。所以,长征六号一箭二十星打破印度保持的“一箭十星”亚洲记录,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它只是中国成熟卫星技术的其中一项。在一箭多星的数量记录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超过印度而欢呼鼓舞,因为长征六号携带众多小型卫星只是为了减低发射成本,充分利用火箭载荷。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相对来说,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才是应该最令人关注的,这是一枚以“民用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名义发射的快速反应火箭,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24小时内发射卫星的快速反应能力。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中国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的特性,最大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13期】长征十一号火箭与军用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类似,只是快舟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快舟一号采用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是我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栅格翼舵面等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号中午12点发射成功后,9月26日卫星就发回图片,公开版卫星照片的地面分辨率达1.2米,可以满足战术侦察需求。在这之后中国官方媒体开始陆续披露快舟一号星箭结合作战系统。快舟火箭是世界首个星箭一体小型运载火箭,以一车一箭的车载机动发射方式。日,中国又将“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太空快速相应作战体系的成熟。“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正在研制类似的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主要用于快速发射卫星或反卫星武器。两次快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综上,长征六号一箭多星发射,完全是中国强大而成熟航天技术的一个小小展示,这可能对印度人刺激很大,但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们航天技术真正的跨越,要看明年——长征五号重型火箭的首次发射,这是我国全新研制的、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能够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提升2.5倍以上。该火箭计划在2016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让全世界翘首以待!感谢阅读本文!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12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日,山西省的山谷中传来一阵轰鸣,一枚短粗的乳白色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枚看起来小巧玲珑的火箭,竟然带起了不同以往的橙黄色尾焰,而发射工位上也没有了以往发射时常见的黄色浓烟。经过十几分钟的飞行,这枚火箭成功地将二十颗小卫星准确送入了太阳同步轨道。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今天在万众瞩目中升空的,是我国最新的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它的长度只有29.2米,这个长度在我国现役长征系列火箭中是最小的,但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则是非比寻常的大。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大概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基于东风三号导弹平台研制的长征一号系列火箭,第二代是基于东风四号弹道导弹研发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三代,就是包括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和本次发射的长征六号在内的新一代火箭。而长征六号,就是它们当中的先行者与探路者。 众所周知,我国历来是节俭与魔改主义的坚定执行者和发扬光大者。我们的第二代运载火箭就是最好的案例。东风四号,这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在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手中脱胎换骨,甚至衍生出了用于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发射的长征二号F,用于发射月球着陆器的长征三号乙等高性能运载火箭。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该到了东风四号的亲妈都认不出来的程度。但无论如何,已经使用了四十余年的火箭平台总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技术限制,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其实早就是必须要做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换代的过程直到今天才真正开始。自2002年,长征一号系列火箭全部退役以来,我国一直在使用包括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的第二代运载火箭。而自1999年长征二号F发射以来,我国已经有16年没有发射任何全新型号的运载火箭了。虽然这些老一代火箭打出了令人瞠目的成功率,但它们的运载能力,实际上早已不堪重负。这导致了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月面探测器不得不在尺寸上缩了又缩,重量上减了又减。&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终于,第三代运载火箭横空出世了!虽然长征六号在尺寸上尚不及现役的其它火箭,但它所使用的发动机,YF-100,将会用到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这两个绝对的主力身上。前文提到,长征六号的尾焰是橘黄色,发射时也没有浓重的毒雾,这是因为长征六号的第一级采用了一枚单发推力为120吨的YF-100型低温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相对于之前所用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动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毒无污染。完全燃烧的话,只会产生水与二氧化碳。变联氨为液氧煤油,也让发射场的工作人员拜托了有毒有害,时刻存在中毒危险的恶劣工作环境。这也属于火箭换代程序的一部分。图为长征五号,长征七号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在YF-100之前,我国从没有研发过以低温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第一级火箭,只是在长征三号甲系列上使用过YF-73/YF-75液氧液氢发动机。而长征六芯一级采用的YF-100,重要程度比YF-75还要高,因为它将会是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上最常见的发动机。正因为如此,我国对于此次发射过程慎之又慎,原定于昨天进行的长征六号发射,就是因为在原定时间的十分钟前发现了细微异常,才推迟到了今天。我国的航天工作者非常清醒,他们很明白,因为这三款火箭公用发动机,只有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才能让接下来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的发射按计划进行。&&由于诞生在了21世纪的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电子技术层面上也比它们的前辈上了一个大台阶,每一款火箭都装有完善的自检系统,能随时检查火箭各零件的状态。昨天的推迟发射,就是因为自检系统报出故障信号。而这一类状况,放到原来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火箭上,可能完全都发现不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将会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抛开长征六号作为第三代长征火箭家族的探路者,先行者地位不谈,这次发射本身也具备很大意义。首先是使我国具备了在较短时间内准备低温液态运载火箭发射的能力。在长征六号前,中国只有快舟固体运载火箭具备类似能力。这种能力在紧急补发通信或侦察卫星上极为重要。第二点要点是,本次发射首次实现了一箭带20星入轨。这二十颗卫星虽然都很小巧,被许多网友戏称为撒了一麻袋土豆,但绝不能小看这些“土豆”。在某些情况下,小卫星星座的作用甚至可以大于几颗大型卫星。&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新一代火箭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在此之后,我国航天将接连迎来高潮。下周,我国将择机发射同属于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的长征11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明年中,我国将启用海南卫星发射中心并在那里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明年年底或后年下半年,长征五号大火箭也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如果大家觉得这次发射的长征六号太小,看着不过瘾,这两位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家伙,到它们腾空而起的时候,那视觉效果一定爽。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图为长征七号在海南合练在这几款主力型号接连完成试射之后,我国将会逐渐开始运载火箭的换代工作。为祖国健康工作了四十年的长征二号C,D,长征四号系列将会逐步完成退位让贤的工作,把发射航天器的接力棒交到新生代手上。而担负着载人航天,探月,深空探测等伟大使命的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甲系列则暂时不会退役,但当它们有了合适的接替者,也一定会在适当时候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我国拥有了成熟较大推力运载火箭之后,所发射的航天器尺寸也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也为未来发射登月返回探测器,空间实验室,新一代飞船,货运飞船乃至空间站打下了基础。而等这一轮换代彻底结束,第四代运载火箭的研发将会提上日程,补上长征八号,九号,十号的编号空缺。其中的明星当属长征九号,如果它能被我们成功制造出来,将会成为继美国土星五号之后又一款可被用于载人登月的运载火箭。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最右为长征九号概念图&听吧,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的运载火箭,正走在更新换代的伟大征途上!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0:57
火箭放卫星啦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心似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02
:火箭放卫星啦 关键是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世界第二家,米国都没有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29
:关键是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世界第二家,米国都没有 第一家是毛熊吧?话说大毛继承了这项技术了吗?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49
:关键是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世界第二家,米国都没有 谁说米帝没有?我们小时候辣么穷,都用得起煤油,米帝这么发达,居然没有?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3:35
:第一家是毛熊吧?话说大毛继承了这项技术了吗? 有两款吧,380吨级的RD-180和200吨级的RD-191,我们才是120吨的,据说下一步是360吨。
米国过去从老毛子那里买,现在米国仿造了一款,但是没有补燃技术。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3:37
:谁说米帝没有?我们小时候辣么穷,都用得起煤油,米帝这么发达,居然没有? 米帝缺钱啊,我们都开始搞长征9号了,推力3000吨,米帝连土星号都没能力重新复制出来…………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5:47
几天后,长11火箭也将首飞,航天科技集团的第一种固体运载火箭。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9:29
远望21,22运载长征五号从天津港出发,运往海南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近日还将进行一箭三星发射,截止2016年底,四型新一代运载将全部完成首飞,形成完整的谱系,成为未来征服太空的主力!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9:58
:几天后,长11火箭也将首飞,航天科技集团的第一种固体运载火箭。 长11的推力好像不大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17
:米帝缺钱啊,我们都开始搞长征9号了,推力3000吨,米帝连土星号都没能力重新复制出来………… 物理化学我一概不懂,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小时候照明用的煤油怎么会有这么高大上的作用。。。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18
:长11的推力好像不大 貌似是特快而不是重卡,配合快舟之类玩短平快的。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31
:物理化学我一概不懂,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小时候照明用的煤油怎么会有这么高大上的作用。。。 长征六号一级使用的YF-100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航天40年来的第一款全新研制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从1975年长征2号首飞用的75吨级常温(N2O4+UDMH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到今天长征六号首飞,真的用了40年。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32
:貌似是特快而不是重卡,配合快舟之类玩短平快的。 快舟是航天科工集团的,运载能力比长征11小一点,重在星箭一体化,快速反应,主要用于快速补网,是太空战重要武器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41
:长征六号一级使用的YF-100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航天40年来的第一款全新研制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从1975年长征2号首飞用的75吨级常温(N2O4+UDMH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到今天长征六号首飞,真的用了40年。 这方面咱们争取五年内赶超毛子。话说,照明用的煤油和航天发动机的煤油是不是一码事?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42
:快舟是航天科工集团的,运载能力比长征11小一点,重在星箭一体化,快速反应,主要用于快速补网,是太空战重要武器 我的意思是,他俩都以反应速度而不是推力见长,玩的是短平快。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53
:这方面咱们争取五年内赶超毛子。话说,照明用的煤油和航天发动机的煤油是不是一码事? 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航空煤油、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一般沸点为110-350℃。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2:13
:这方面咱们争取五年内赶超毛子。话说,照明用的煤油和航天发动机的煤油是不是一码事? 无论煤油还是汽油,都是混合物。混杂成分不同,功用也就不同。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3:46
流兮兮 今天 22:36兹事体大,大到成败乃就此一举,如果长征6发射失败,长征5号将会无限期推迟,中国航天2020年前的计划就可能全部泡汤,什么空间站、嫦娥5号就会无限期推迟。----长征5号的关键技术其实就是YF100高压补燃煤油液氧大发动机,而长征6号第一级就是单台的YF100发动机, 发射长征6号说白了就是实战测试YF100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07:37
:这方面咱们争取五年内赶超毛子。话说,照明用的煤油和航天发动机的煤油是不是一码事? 我国正在研制46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 航天新动力强在哪?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 日 08:37[导读] 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我国航天动力不仅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同时也迈上了新高度。我国正在研制46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航天新动力强在哪?本报记者付毅飞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我国航天动力不仅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同时也迈上了新高度。长征六号火箭的动力系统,使用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两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一级采用了一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二级采用了一台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我国现役火箭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在70吨左右。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诞生,不仅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一举将我国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提升了60%,将极大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除了长征六号,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使用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六院院长谭永华表示。记者从六院了解到,该院还在进行460吨等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未来将建立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要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型谱。在此,让我们探秘液氧煤油发动机,看看航天新动力到底强在哪。廉价环保绿色环保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一大特点,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无毒的巨大跨越。我国在新一代发动机研究之初,就决定选择无毒的液氧和烃类推进剂。科研人员通过比较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几种推进剂,确定了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然而,火箭“喝”的煤油不同于一般的煤油,具有密度大、热值高等特点,经过努力,我国研制出了国产的火箭煤油。同时,液氧煤油发动机推进剂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平均价格比现役火箭的推进剂低一个数量级。以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为例,如果采用液氧煤油,每次发射可以节约推进剂费用上千万元。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液氧煤油发动机突破了关键技术80余项,其中最突出有7项。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补燃循环技术。这是一种闭式循环,可以使全部推进剂的化学能得到充分释放,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所谓补燃循环,是燃气经涡轮做功后进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从而更充分地利用推进剂的能量。相对发生气循环来说,补燃循环方式的综合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设计难度大。补燃发动机首先要解决自身起动技术难题。我国以往的发动机需要依靠专门的火药起动器等装置,而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了自身起动,二者的差距如同将老式的手摇拖拉机改为了一拧钥匙即能启动的汽车。为了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和适应性,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档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对于载人航天来说,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度,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降低对航天员的体能要求,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在空间很小的腔体内完成推进剂的高效燃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关键。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腔体较小,而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涡轮泵是发动机的动力源泉,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泵产生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的海水打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多次工作的能力,发动机生产出来后可以进行试车考核,通过“磨合”试验后重新校准、检查,合格后再交付使用,使发动机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同时可以在此技术基础上研制重复使用发动机,将使运载火箭实现天地往返的可重复飞行。为了保证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和大功率泵试验室,为我国研制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发动机奠定了基础。用途广泛液氧煤油发动机可以通过发动机台数的模块化组合,形成低轨道10至25吨、太阳同步轨道5至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6至13吨的运载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阿里安5”、“宇宙神5”、“德尔塔4”以及正在研制的“安加拉”运载火箭处于同一水平。同时,液氧煤油发动机还能替换现役火箭发动机,不仅能实现现役火箭的绿色环保,还能大幅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以长征二号F火箭为例,其下面级采用的常规推进剂8台发动机,运载能力约为9吨。如果换成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只需要6台就能将运载能力提升到13.5吨。此外,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极大促进技术了发展。其材料新,技术新,基于国内过去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其需求。通过该发动机的研制,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多项新工艺和新材料,研制开发了近50种新材料,突破了30多项关键工艺。(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08:17
:我国正在研制46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 航天新动力强在哪?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 日 08:37[导读] 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我国航天动力不仅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同时也迈上了新高度。我国正在研制46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航天新动力强在哪?本报记者付毅飞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我国航天动力不仅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同时也迈上了新高度。长征六号火箭的动力系统,使用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两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一级采用了一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二级采用了一台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我国现役火箭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在70吨左右。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诞生,不仅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一举将我国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提升了60%,将极大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除了长征六号,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使用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六院院长谭永华表示。记者从六院了解到,该院还在进行460吨等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未来将建立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要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型谱。在此,让我们探秘液氧煤油发动机,看看航天新动力到底强在哪。廉价环保绿色环保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一大特点,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无毒的巨大跨越。我国在新一代发动机研究之初,就决定选择无毒的液氧和烃类推进剂。科研人员通过比较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几种推进剂,确定了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然而,火箭“喝”的煤油不同于一般的煤油,具有密度大、热值高等特点,经过努力,我国研制出了国产的火箭煤油。同时,液氧煤油发动机推进剂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平均价格比现役火箭的推进剂低一个数量级。以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为例,如果采用液氧煤油,每次发射可以节约推进剂费用上千万元。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液氧煤油发动机突破了关键技术80余项,其中最突出有7项。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补燃循环技术。这是一种闭式循环,可以使全部推进剂的化学能得到充分释放,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所谓补燃循环,是燃气经涡轮做功后进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从而更充分地利用推进剂的能量。相对发生气循环来说,补燃循环方式的综合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设计难度大。补燃发动机首先要解决自身起动技术难题。我国以往的发动机需要依靠专门的火药起动器等装置,而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了自身起动,二者的差距如同将老式的手摇拖拉机改为了一拧钥匙即能启动的汽车。为了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和适应性,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档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对于载人航天来说,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度,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降低对航天员的体能要求,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在空间很小的腔体内完成推进剂的高效燃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关键。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腔体较小,而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涡轮泵是发动机的动力源泉,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泵产生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的海水打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多次工作的能力,发动机生产出来后可以进行试车考核,通过“磨合”试验后重新校准、检查,合格后再交付使用,使发动机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同时可以在此技术基础上研制重复使用发动机,将使运载火箭实现天地往返的可重复飞行。为了保证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和大功率泵试验室,为我国研制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发动机奠定了基础。用途广泛液氧煤油发动机可以通过发动机台数的模块化组合,形成低轨道10至25吨、太阳同步轨道5至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6至13吨的运载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阿里安5”、“宇宙神5”、“德尔塔4”以及正在研制的“安加拉”运载火箭处于同一水平。同时,液氧煤油发动机还能替换现役火箭发动机,不仅能实现现役火箭的绿色环保,还能大幅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以长征二号F火箭为例,其下面级采用的常规推进剂8台发动机,运载能力约为9吨。如果换成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只需要6台就能将运载能力提升到13.5吨。此外,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极大促进技术了发展。其材料新,技术新,基于国内过去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其需求。通过该发动机的研制,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多项新工艺和新材料,研制开发了近50种新材料,突破了30多项关键工艺。(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460T的推力。。。。。。威武!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05
:关键是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世界第二家,米国都没有 鹅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一直都是独步全球美帝都得望其项背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12
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日,山西省的山谷中传来一阵轰鸣,一枚短粗的乳白色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枚看起来小巧玲珑的火箭,竟然带起了不同以往的橙黄色尾焰,而发射工位上也没有了以往发射时常见的黄色浓烟。经过十几分钟的飞行,这枚火箭成功地将二十颗小卫星准确送入了太阳同步轨道。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今天在万众瞩目中升空的,是我国最新的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它的长度只有29.2米,这个长度在我国现役长征系列火箭中是最小的,但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则是非比寻常的大。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大概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基于东风三号导弹平台研制的长征一号系列火箭,第二代是基于东风四号弹道导弹研发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三代,就是包括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和本次发射的长征六号在内的新一代火箭。而长征六号,就是它们当中的先行者与探路者。 众所周知,我国历来是节俭与魔改主义的坚定执行者和发扬光大者。我们的第二代运载火箭就是最好的案例。东风四号,这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在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手中脱胎换骨,甚至衍生出了用于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发射的长征二号F,用于发射月球着陆器的长征三号乙等高性能运载火箭。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该到了东风四号的亲妈都认不出来的程度。但无论如何,已经使用了四十余年的火箭平台总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技术限制,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其实早就是必须要做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换代的过程直到今天才真正开始。自2002年,长征一号系列火箭全部退役以来,我国一直在使用包括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的第二代运载火箭。而自1999年长征二号F发射以来,我国已经有16年没有发射任何全新型号的运载火箭了。虽然这些老一代火箭打出了令人瞠目的成功率,但它们的运载能力,实际上早已不堪重负。这导致了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月面探测器不得不在尺寸上缩了又缩,重量上减了又减。&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终于,第三代运载火箭横空出世了!虽然长征六号在尺寸上尚不及现役的其它火箭,但它所使用的发动机,YF-100,将会用到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这两个绝对的主力身上。前文提到,长征六号的尾焰是橘黄色,发射时也没有浓重的毒雾,这是因为长征六号的第一级采用了一枚单发推力为120吨的YF-100型低温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相对于之前所用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动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毒无污染。完全燃烧的话,只会产生水与二氧化碳。变联氨为液氧煤油,也让发射场的工作人员拜托了有毒有害,时刻存在中毒危险的恶劣工作环境。这也属于火箭换代程序的一部分。图为长征五号,长征七号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在YF-100之前,我国从没有研发过以低温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第一级火箭,只是在长征三号甲系列上使用过YF-73/YF-75液氧液氢发动机。而长征六芯一级采用的YF-100,重要程度比YF-75还要高,因为它将会是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上最常见的发动机。正因为如此,我国对于此次发射过程慎之又慎,原定于昨天进行的长征六号发射,就是因为在原定时间的十分钟前发现了细微异常,才推迟到了今天。我国的航天工作者非常清醒,他们很明白,因为这三款火箭公用发动机,只有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才能让接下来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的发射按计划进行。&&由于诞生在了21世纪的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电子技术层面上也比它们的前辈上了一个大台阶,每一款火箭都装有完善的自检系统,能随时检查火箭各零件的状态。昨天的推迟发射,就是因为自检系统报出故障信号。而这一类状况,放到原来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火箭上,可能完全都发现不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将会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抛开长征六号作为第三代长征火箭家族的探路者,先行者地位不谈,这次发射本身也具备很大意义。首先是使我国具备了在较短时间内准备低温液态运载火箭发射的能力。在长征六号前,中国只有快舟固体运载火箭具备类似能力。这种能力在紧急补发通信或侦察卫星上极为重要。第二点要点是,本次发射首次实现了一箭带20星入轨。这二十颗卫星虽然都很小巧,被许多网友戏称为撒了一麻袋土豆,但绝不能小看这些“土豆”。在某些情况下,小卫星星座的作用甚至可以大于几颗大型卫星。&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新一代火箭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在此之后,我国航天将接连迎来高潮。下周,我国将择机发射同属于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的长征11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明年中,我国将启用海南卫星发射中心并在那里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明年年底或后年下半年,长征五号大火箭也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如果大家觉得这次发射的长征六号太小,看着不过瘾,这两位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家伙,到它们腾空而起的时候,那视觉效果一定爽。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图为长征七号在海南合练在这几款主力型号接连完成试射之后,我国将会逐渐开始运载火箭的换代工作。为祖国健康工作了四十年的长征二号C,D,长征四号系列将会逐步完成退位让贤的工作,把发射航天器的接力棒交到新生代手上。而担负着载人航天,探月,深空探测等伟大使命的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甲系列则暂时不会退役,但当它们有了合适的接替者,也一定会在适当时候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我国拥有了成熟较大推力运载火箭之后,所发射的航天器尺寸也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也为未来发射登月返回探测器,空间实验室,新一代飞船,货运飞船乃至空间站打下了基础。而等这一轮换代彻底结束,第四代运载火箭的研发将会提上日程,补上长征八号,九号,十号的编号空缺。其中的明星当属长征九号,如果它能被我们成功制造出来,将会成为继美国土星五号之后又一款可被用于载人登月的运载火箭。800)this.width=800;" style="max-width:800"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this.width>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this.src);" />最右为长征九号概念图&听吧,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的运载火箭,正走在更新换代的伟大征途上!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3:06
:460T的推力。。。。。。威武! 这个能弄的出来,发动机这块我们就要超过米帝了。
给闺女建了个学习博客,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08:33
:这个能弄的出来,发动机这块我们就要超过米帝了。 CZ-9是3000T的推力?比CZ-6的120T大了这么多?
“火箭熊家园”官方微博:/clutchfanscn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2:45
中国火箭的发射貌似没有失败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鲨鱼翻转过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