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2015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10种方法
中国教育在线
[摘要]如何在写作时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五、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六、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七、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九、求同存异法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示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adope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国女性更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考场作文如何审题? - 简书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
作文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分量之重,人所共知。“得作文者,得天下”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作文写得好,语文成绩自然就好;作文写砸了,好成绩也就泡汤了。审清题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关键。看到作文题目,要养成默声指读的习惯,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还要及时圈划出关键的、重要的词句,反复阅读三遍以上。有了这样的审题习惯,就不会出现因粗心造成的跑题现象,而且对题目要求会更加明确、清晰。然而,阅卷的时候,却经常看到不少孩子因审题不清而大量失分的现象。这些孩子往往是拿到试卷,草草一看,就依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动笔写起来了。结果把《难忘的一件事》写成了两件事,把《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写成了一本课外书……这都是没有审清题目惹的祸啊!那么,作文审题要做哪些事呢?1. 审清类别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搞清题目属于哪一类,是写人的,还是叙事的?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理清了作文类别,写作时才能把握写作的重点。写人的文章重在写出人物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叙事的文章重在写清楚事情的发展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与价值;写景、状物的文章则要抓住景物或事物的特点来写。比如:《我是个快乐的人》《我们的好班长》《语文老师的性格》《值得回忆的一个人》《你不该这么做》《妈妈,我告诉你》《老师,我真的没有去网吧》《音乐,给我带来了乐趣》《忘不了,那次钢琴竞赛》,前四个题目写人,后五个题目叙事。《我是个快乐的人》,写自己,主要记叙“我”快乐的一些表现和乐观的性格。《语文老师的性格》通过叙事表现语文老师的喜怒哀乐。《值得回忆的一个人》,是写某一个人值得你回忆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你不该这么做》,是叙事,记叙“你”(作文的写作对象,文中的主要人物)所不该做的事。《妈妈,我告诉你》,写叙述“我”告诉妈妈的事。《老师,昨天我真的没有去网吧》,少年儿童不准上成人网吧,是学校的纪律,这篇作文是向老师澄清“我”没有去网吧,是老师错怪了或是误解了“我”。《音乐,给我带来了乐趣》,是记叙爱好音乐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忘不了,那次钢琴竞赛》,可以是叙述获奖了,也可以写失败了,这两种情景都会使人“忘不了”。当然,记人与叙事,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钉是钉,铆是铆,截然分开。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要通过叙事来表现;所有事情都要人去做。我们强调的是:要有所侧重!也就是说,记人的作文要侧重写人的性格特点,兼以叙事;叙事的作文要以写事为主,对人物也加以描述。还有,记人叙事作文也会有写景状物,写景状物的作文也会有叙事,同学们在考试中要把握好分寸。2. 辨明重点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从作文题目中看出题意的重点;二是能从作文题目中看出写作的重点。比如《记我班的一件新事》,这是命题作文,仔细一读,从每个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个题目的重点实际上包含了四方面的要素:第一,这是一篇侧重记事的文章,不宜把记人或写景状物作为主要内容。第二,必须写“我”班的,写其他班级的事都不符合要求。第三,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同时写几件事。第四,“新”字特别重要,这件事不能写成一般常见的熟事,或者是隔了许多时间的往事。要写那些最近发生的反映新时代、新风尚、新面貌的事。题意的重点就在以上四个方面。而写作的重点则在“新”字上。还有一个作文题目:《难忘的_______》,提示与要求有三点:①一年中有元旦节、元宵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请你选择一个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根据题意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记叙文。③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言通畅,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个题目附带了不少提示和要求。在第①条中,除了提出填上节日名称把把题目补完整外,还对“节日”作了大量的提示,仔细审题,有利于拓展思路,把握题意。第②条对写作体裁和字数作了规定,必须写记叙文,字数是500 字以上,不能少,也不能写得太长,因考试时间有限,太长了耽误时间。第③条是对作文表达上的具体要求。从上面的信息看,作文试题本身的重点是:写作对象,即考生所写的节日;文体和字数;表达要求。具体写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难忘”二字上。辨明重点,就要能够抓住题目中重点的词,进行认真的比较与体会。如《我的妈妈》重在写妈妈;《我和妈妈》就要既写妈妈,也写“我”;《我爱妈妈》一方面要写爱妈妈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要写我怎样爱妈妈;《妈妈你听我说》则是对妈妈的倾诉与交流。有的时候,题目的表达比较委婉,这时候就要特别小心,要仔细地揣摩,把握真意。比如《胜似亲人》,题目中虽然有“亲人”,但要注意前面还有“胜似”二字,也就是说所写的对象并不是真正的“亲人”,但他们所做的事却让人感到温暖,胜似亲人。比如,可以写老师、写警察、写那些乐于助人的陌生人等。如果不注意审题,写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就真的是跑题了。再比如《师生之间》,审题时就要特别注意:一是“师生”,事情必须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如果写成了父母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就跑题了;二是“之间”,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既要写老师对学生所做的事,也要写学生为老师所做的事,如果只写老师怎样关心学生,忽略了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是不全面的。3. 遵从限制考场作文的限制就像河堤,考生只能在河堤限制的河内划船。我们在审题时要充分注意到试题有哪些限制,不可以随心所欲,或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比如,作文试题《我和同桌》,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准抄袭,不写错别字,不在试卷上出现自己、同学、老师、学校真实的名字,否则不给分。这个作文试题看似比较简单,可它有好几种限制呢。第一,它限制了写作对象;应写两个人,即“我”和“同桌”,写这两个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是离题。第二,它限制了文体。应是写人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离不开叙事,但要以写人为主。第三,它限制了字数,不能少于500字,少了扣分,多一点没关系,可也不要超得很多。第四,它明确要求“不准抄袭”,抄袭以其程度不同扣分,全篇抄袭得零分。第五,它要求不写错别字。这个限制其实只有满分作文的考生才做到,其它考生或多或少写错别字,只能把它降到最低。其实这是一种“软要求”。第六,考试作文常见的保密限制。考试作文题《快乐的周末》,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这道作文题有四点限制:第一,时间限制,应是“周末”。第二,内容限制,应写“快乐”的事。第三,应写自己的快乐。第四,字数限制,不能少于500 字。考场作文,一定要在试题的限制下写作,对于这些明确的限制,必须遵从。4. 开拓思路对于作文审题来说,一方面要做到题目限制的条件“必遵从”,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题目未限制的地方“任我行”。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写作思路,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来写。比如《他(她)值得赞扬》,限制的是:写一个值得赞扬的人。可是这个人是谁?是长辈,还是同学?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题目中都没有加以限制。此外还有“值得赞扬的原因”也没有限制。一些同学往往把它局限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关心集体、热爱学习”上,其实完全可以开拓思路,比如:热爱祖国、知书达理、知错就改、勇敢无畏、诚实友善、信守承诺、尊老爱幼、心胸开阔、不骄不躁、平易近人、勤俭节约、不耻下问、孝顺长辈、文明礼貌、工作负责、热爱劳动、富有爱心……思路一打开,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候出题人为了给考生更大的选择余地,在命题时有意留出了空间。这时候,可以在原题上增加一些要素,从而使得题意更明确。比如《雨夜中》,猛地一看似乎不好把握,如果在前面加上“这件事发生在”或者“他在”,题目就变成了《这件事发生在雨夜中》《他在雨夜中》,或者《雨夜中的故事》,题目意思就明确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对于一些半命题作文,更是如此。比如《我喜欢
》,可以写人,如《我喜欢的一个老师》;可以写事,如《我喜欢的一节课》;可以写景,如《我喜欢的一处名胜》;也可以状物,如《我喜欢的小闹钟》《我喜欢的小动物》等。当然,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审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叙述描写尽量具体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相信这些大家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已经反复练习了。最后,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坦然应对,成绩优异!
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教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