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单字有印刷品怎么做出来的

          
您的位置:
三希之中 唯一真迹——王珣《伯远帖》
  晋。王珣书。行书。纸本。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伯远帖》为晋代书法家王珣所作行书,纸本,共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孝武帝司马曜,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伯远帖及董其昌、乾隆题跋
  《伯远帖》是晋王珣写的一封信。大意是:伯远在同族中,是大家寄予厚望的人。他身体不好,但一直想远游。刚获得出游的机会,不幸没有完成,远隔山岭,不能去看他了。
  乾隆题引首
  乾隆题识
  《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题匾额曰“三希堂”。
  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太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后,太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 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从香港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三希堂刻伯远帖
  《伯远帖》是仅存的东晋书家真迹。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结体宽博舒展,舒朗洞达,超脱飘逸,体现了晋人神韵。
  董其昌题跋及乾隆画枯木文石
  董其昌评曰:“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京ICP备号 Copyright&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Tel:(+86 10)45360王 伯远帖
您现在的位置: &
王 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王珣·伯远帖_百度百科
王珣·伯远帖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祖国传统书法艺术,我社特编辑出版了《荣宝斋书谱》系列丛书。丛书分为古代部分·近现代部分,内容收录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碑帖和书法家作品。王珣《伯远帖》
(晋)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王珣是给亲友的一通书函,纸本,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乾隆十一年(1746年)归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经公开展览,并已影印出版。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官至尚书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出生于精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其父王恰、祖父王导均善书,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之草圣,亦有传焉”。
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钤“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綠”三玺。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迹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顔曰:‘三希堂’,禦筆又識”,钤“乾”、“隆”二玺。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禦識”,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鑒藏寶”诸玺。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王珣行书伯远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