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作对公共管理经典著作服务进行了研究

日华媒刊文阐述推出公共外交研究奖作品的意义――中新网
本页位置:
日华媒刊文阐述推出公共外交研究奖作品的意义
  中新网4月12日电 日本侨报社创设的“首届中日公共外交研究奖”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博士、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新利以《中国对日宣传和国家形象DD从对外传播到公共外交》摘得,该获奖作品已于4月8日起由日本侨报社出版发行。首个以中日两国间公共外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日公共外交研究会”也将在东京成立。
  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介绍,我们在推出200余种中日交流相关著作的同时,一直对中日两国间的公共外交活动十分关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共外交的研究也得到空前发展。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等均多次强调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还专门举办了公共外交新闻发布会。日本侨报社出版这部著作,就是希望能够促进中日两国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实践,为中日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平台。
  《中国对日宣传和国家形象》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日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为主线,详细分析了中国对日宣传的重要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日本媒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35号投手温家宝》的译者,该书作者还特别分析了温家宝总理在访日期间的公共外交实践。该书特别指出,中国的对外宣传与国内媒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前“宣传”思维逐步淡化,“传播”思维得到确立,公共外交得到空前重视。日本著名传播学家山本武利专门推荐该书,并指出:“日本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的对日宣传?锐气年轻的中国学者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析。”
  “中日公共外交研究会”发起人段跃中指出,《中国对日宣传和国家形象》一书对中国对日宣传和公共外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为“中日公共外交研究会”今后研究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者赵新利刚刚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的研究,成果丰硕。今后,“中日公共外交研究会”将团结和带动一批热心于公共外交的学者,致力于推进中日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和中日相互理解的改善。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展示一作品在不断更新中。。。。。。
主要服务人群:国内的大一至大四,大五的学生(课程设计需要帮助,毕业设计需要帮助,竞
&&&&&&&&&&&&&&&&&&&&&&&&&&&&&&&&&&&&&&&&&&&&&&&&&&&&&&&&&&&&&&& 赛设计需要帮助的学生)
&&&&&&&&&&&&&&&&&&&& 国外的大一至大四,大五的学生(课程设计需要帮助,毕业设计需要帮助,竞
&&&&&&&&&&&&&&&&&&&&&&&&&&&&&&&&&&&&&&&&&&&&&&&&&&&&&&&&&&&&&&& 赛设计需要帮助的学生)
&&&&&&&&&&&&&&&&&&&& 准备出国留学(申请读研或者读博),出国作品集需要帮助的学生
出国作品集制作心得杂谈汇总:(希望对各位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有帮助}
作品集心得杂谈一:
作品集在申请中重中之重。首先很直观告诉评审团,你干过什么,其次就是你的思路,第三还是和PS、RESUME的对应关系。具体放多少项目,风格定位之类的,每个人也是大相径庭。不过每个学校都对作品集有一些尺寸和装订的要求,这个需要在每个学校的网站上查看(例如厚度不能超过几CM)。不过有些学校过于BT,例如UCB不能装订,PENN要求20页,这些就直接无视,而且根据申请结果貌似没什么关系。) x" u% Y0 S H. U
作品集的装订方式可以使:胶装、环状、蝴蝶装、订装之类的,我最后选了蝴蝶装,好处在于能够不遗漏信息展示大图,效果比较震撼,缺点是过厚过重。5 h5 a8 X% e& L/ k5 B
我的作品集改了3稿,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的差异很大,思路也不相同。主要本科的作品基本缺乏理念和理论支撑,所以基本都全部重新包装过。然后根据MLA和MUP的方向再把作品做不同的逻辑分类,MLA4个Category, MUP3个Category。
作品集心得杂谈二:
一个大牛关于作品集的心得:
我自己的作品集放了8个作品,主要是觉得以前的作业大概有3种不同的风格,想分成三个part来说,而一个part只有一个项目也说不过去,而且当时自信满满的觉得自己有能力把需要改进的方案都加工一遍。做着做着才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最后也只重渲了三个方案的表现图,补做了一个模型而已。这就导致最后的作品集里有几乎一半的设计是很没有深度的,我的作品集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放professional的项目,其实我实习时参与的几个项目都不错,但做的主要是建模和扩初的活,所以没敢往上摆,现在想来国外的教授还是很看重实践经历的,而且这种经历应该在作品集里有所展示,即使参与的是不那么核心的工作,也应该用较少的篇幅简单介绍一下。
由于起步太晚,放弃了Princeton, 赶在12月15号完成了作品集的半成品,12月22号给Berkeley上传电子版的时候基本定稿,后面的调整几乎都是针对打印效果的。大家做作品集都花了不少的心血,总不希望最后因为打印的原因,先输了别人一筹。事实证明,不同的打印店效果还是相差挺多得。我前后换了3家打印店,从天津到北京,也从胶装换成了蝴蝶装。排版的时候一开始就是按打蝴蝶装设想的,所以用了不少跨页的图。打得时候才发现一般的店都做不了横版的蝴蝶装,所以只能先做胶装,后来在北京找了家能做横版蝴蝶装的店,1月15号以后的那一批都是在那儿打的。(顺便推荐一下这家店吧,就是阜成门那边的恒晟图文,颜色挺正的,蝴蝶装可以做的很薄,我100页的,别的地方不一定能做,就是价钱比较贵,我是打着同学北京院的名义去打的,内部价,还要300多一本)。- v# x1 A4 F' O* ~# H* v
个人感觉评审的教授们看了那么多作品集,要想让他们感到惊艳是很难的,毕竟天资卓越的人屈指可数,而我们大部分人能做的其实是份苦劳,让作品在深度上达到要求。另外想说得就是排版的时候最好先确定了要用哪种装订方法,如果是用蝴蝶装当然是跨页一起排,如果是胶装的话私以为还是单页排来的好,因为看胶装的书的时候人的习惯一般还是一页页看,有些跨页看着比较舒服的版式在单页上看时比例会有问题。还有就是出血一定要自己做好,否则打印店做的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作品集制作心得三:
在做作品集之前,我看了很多其他人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不过最后对我作品集风格影响最大的,还是很多国外建筑师自己的作品集。所以,看得多是前提,但最好是看一些相对成熟的作品集,不过不要盲目的模仿,我就曾看到过有些作品集的风格非常类似,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让人记忆深刻呢?
整个作品集里我只有4个作业,选的时候就是要看理论比较深的,因为如果简单的放一个住宅小区这种对建筑空间和文化理论要求不高的,或者体育场这种相对更偏向于技术的项目,能不要最好不要,除非是能把这些项目做到可以颠覆其原始印象的,那就一定要放进去了!
我的作品集风格和我看到的很多国内的不太一样,国内的大多注重于分析图,我老是看到一页一页重复的平面,然后每一个上有一点点小变化。其实我自己的感觉是,每当我看到这种图我都会略过,因为信息量太大,找不到重点。其实分析图里像什么交通呀,人口呀或者其他的,对那个项目的概念上起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在技术上起作用。真正能帮助一个建筑项目的设计理念的,我认为是文化,而文化是很难用图像表达出来的。
&出国作品集制作心得四:
一位不错同学的总结:
1.作品集尽量与其他材料有所呼应。比如PS,如果作品集是图像式展现一个人,那么PS可以算是用文字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一个人。比如CV,如果里面有提到某些专业经历(award,joint studio,workshop,research…)那么相应的作品也最好能在作品集里有所展示,无论是主要作品还是otherworks。比如RL,如果作品集里某个作品是合作作业,那个对应的指导老师可能会多提一些合作能力之类的。
2.作品集要注重作品尺度、类型的搭配。在开始做作品集之前,可以先花时间理一下之前几年做过的各种设计和作品,不论大小都有可能挖掘。把类型归归类,比较稳妥的作法一般是大尺度城设和小尺度公建最好都能有所展示,当然有牛人凭一两个作品申到牛校的另当别论。然后同一个类型最好不要太重复,不同的作品侧重表达不同的方面,比如模型制作,分析逻辑,实践经验,参数化等等。这些是安全做法,大牛可以不管这些套路。
3.作品集呈现方式要清晰。包括内容的排布和视觉的呈现两个方面。内容上主要是靠逻辑的清晰、连贯来实现。每个作品做之前先理好思路,按什么逻辑顺序来讲,大概会是几页,每一页图说明什么问题,然后反复问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每个问题。这里面需要不断的尝试和修改,挫折难免,内心要强大。视觉上清晰相对来说容易些,如果是用ID排版的话,最好有固定的边距,版式,颜色,字体,让整体版面看起来更专业,而且也让人比较好读懂不同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图的大小、疏密调控则是排版问题,每页的主题如果足够明确,那么什么图大什么图小自然也出来了。字的多少、大小也是争议比较多的,看个人喜好了,我的字算是偏多偏大的,观察下来,只要整体风格统一,字大小多少并不是关键。
出国作品集代做之小区设计基础讲解: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1.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
2. 住宅日照标准:
(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1小时的标准。(东北三省都没达到)
3. 正面间距:
A.多层:遮挡建筑高度X日照间距系数
(1)遮挡建筑高度:每层建筑高度X层数+女儿墙高度+室内外高差
(2)日照间距系数:1.5,1.7,1.97
B.高层:D=(H+L)/2
H:为遮挡高层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大于100米时按100米计)
L:为高层建筑物与被遮挡住宅或长日照建筑主要采光面相对应的高层建筑物外墙面的长度。
*(H+L)/2〈48时:对长日照建筑和新区开发的住宅建筑,按48米计算。
对高层住宅建筑在旧区改造中按40.8米计算。
4. 侧面间距:
式住宅:多层8米 ,高层13米。
式住宅:考虑视觉卫生可恰当加大间距 。
5. 住宅的规划布置
A.住宅群体平面组合:1)行列布置
2)周边布置
3)混合布置
4)自由布置
B.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1)沿街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指居住区内与居住人口规模想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A.按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及其他。
B.按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使用频繁程度分类:
(1).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2).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 800~1000米
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2)交通方便,人流集中,考虑职工上下班
(3)考虑附近地区使用方便和内部安静
(4)各级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
可分为两种:按二级或三级布置
第一级(居住区级)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统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成二级,也可不分.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的路面及非公建配置的居民汽车地 面停放场地及回车场等.
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分级
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 红线宽度不小于20米,车行道不小于9米(需公共交通时10~14米),人行道2~4米.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 红线宽度10~14米,车行道6~9米,人行道1.5~2米.
第三级 住宅组团级道路— 路面宽度3~5米.(4M)
第四级 宅间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5米.(3M)
2.居住区道路的基本要求
1).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出口间距应小于150米。
2).便于职工上下班,与最近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3).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
4).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5).建筑外墙与人行道边缘距离大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不小于3米。
6).尽端式道路长度超过120米设回车场。
7).单车道道路每隔150米设置车辆互让处。
8).道路宽度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9).道路线型、断面与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的结合。
10).考虑无障碍设计。
11).小区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入口沿街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设4X4米的消防通道,超过80米在底层设人行通道。
12).道路相交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3.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
1).人车分行:小区车行和人行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于小区或组团的外围。步行穿插小区内部将户外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紧密联系形成人行和车行相对独立的外部空间环境。
2).人车混行:一种常见形式,经济方便车行道分级明确,道路多采用互通式环状路,尽端路或两者合用。
3).人车共存: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人行车行合道共存.
4).人车部分分行
4.居住区内静态交通
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任务书要求30%)
2)居住区内地面停步应大于10%.(8%~10%为宜)
3)居民停车场库位置要方便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
4)居民停车场库布置要留有发展余地.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运动场,林阴道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1.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
(1).公共绿地
(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4).街道绿地
2.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
1).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2).居住区公园:最小规模1公顷,居民步行到达距离不宜超过800米.
2).居住小区游园:面积0.5公顷为宜.居民步行到达距离不宜超过400米.
3).小块公共绿地:主要供住宅组团内的居民使用.
4).宅旁和庭院绿地:主要满足居民休息,幼儿活动,及安排杂物等需要.
5).街道绿化:要根据道路的断面组成,走向和地上地下管线敷设的情况而定.
6).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7).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3.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1) 住宅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
2) 居住小区不少于1.0平方米/人.
3) 居住区不少于1.5平方米/人. 出国作品集之申请材料:
一个同学的申请总结(关于出国材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因为很早就有出国的想法,所以从大二下就开始准备GRE,准备的时间大概有半年,但是除去上课和做作业,真正准备的时间估计只有3个月左右,加上考试之前发生了很多纠结的事,直接导致我的GRE悲剧了,当时考完G我有半年都没有办法看英语,因为之前的英语学习道路太过顺遂,这次挫败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郁闷中只有疯狂的看各种前人的经验,结果发现设计类出国真正看重的东西并不是GT,更多的是你个人的能力和经历,而这最好的反应就是作品集。于是我放弃了再次考G的想法,事实上我在其后的一年里几乎没有怎么学英语,而是全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大三大四这两年是我们专业最忙的两年,但也是学到知识最多的两年,有很多的竞赛和实践机会,我努力参与一些实际项目,这都为我后来的CV和作品集提供了材料。也是在这两年中,我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所以只有去做,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和擅长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出国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想学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习,去做项目,如果你连自己出国的目的都搞不清楚,你的PS有什么意义?你连你想学的东西都不知道,学校怎么给你提供教育,又怎么会给你AD?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文书,作品集甚至推荐信其实都是在塑造你自己,都是在表达你的想法,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它你所具有的能力。大四下为了考T又开始好好学英语,可是因为专业课的压力实在挤不出很多时间,第一次不到100,虽然设计类很多学校几乎不看G,可是T还是有一定门槛的,特别是排名前30的学校,一般都有硬性要求,所以今年4月又考了一次,勉强到了100,GT终于解决了,剩下的大头就是作品集了,大概从暑假就开始准备素材,其间去外地实习了一个月,回来又准备了一个多月,就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作业和竞赛,以及一些实际项目,没有做得很华丽,最后还是寒酸的胶状。文书什么的找shinewrite帮忙修改了一下,推荐信是老师授权我自己写的,讲的都是些真实的小事,虽然我没有什么华丽的经历,也没有什么牛推,但是我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是相互关联的,事实上,我认为我的材料从不同侧面展现的依然是同一个我,很普通,但也很真实。&
出国作品集制作体会一:
一个学生的体会:
Research Proposal很重要
UCL的PhD申请需要提交words的研究计划。对我来说,这是花时间比较多,同时收获也比较大的一份申请材料。首先我与教授共同确定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深圳城中村的空间构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在阅读这方面的文献后撰写了初稿,其后又采纳Prof. Wang, Chen.F,Candy的意见几经修改。总体而言,我感觉研究计划的选题要新颖,要有明确突出的研究问题以及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在撰写过程中,要有清晰的逻辑性,不要有语法错误,引用尽量专业一些,这样可能会给committee留下好的印象。
对GRE、IBT等重要性的个人看法
我的GRE是在本科大四时考的,美国教授对该分数的评价是“OK”…,因为去美国的研究方向是Organizational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比较偏技术而非理论,因此好像对3.5分的AW也没有太在意(可能读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话对语言的要求会很高)。UCL的Bartlett对IBT的要求印象中好像是92或95,GaTech建筑学院PhD项目对ibt的最低要求是100,不过以我的情况看,好像卡的并不是非常严格。
推荐信与作品集
我的推荐信是由研究生期间的两位导师写的,另一位是研二时候研究方法课程的外教,HKU的PhD,不过研二下学期的时候她转去台湾成功大学教书了。他们都给了我很强的推荐力度,但具体推荐信起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至于作品集,UCL根本不需要提交,GaTech则鼓励PhD申请人提交作品集作为是否录取的参考之一,同时作为能否胜任TA的主要依据。因为我在申请时候已经是去年十一二月,毕业论文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并没有很投入地做作品集,只是选了本科的两个设计项目,研究生期间的两个研究项目拼凑了一下。GaTech只要求上传电子版的作品集,所以基本上我在这方面时间、金钱、精力投入都很少
出国作品集之各个学校风格:
建筑出国作品集,景观出国作品集,规划出国作品集代做
风格:正统建筑设计中比较fancy的。各个方向的成名建筑师,比较注重建筑本身&&&&
pro:系管很帅,师资丰富给力,多大师,学校名气给力,各个方面比较平均。扎实的建筑学校,却不保守,生源平均不错什么背景都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业资源丰富;
con:系管漏雨& &;虽说开放但是比较能接纳成名建筑师,对于新兴实验性的的方向不是很能接纳;软件的开放度不如以实验性出名的学校;MARCH I号称3.5年但是大多数人要读4年;房租简直和纽约一样
中国学生 2~4/70
风格:OMA 之类,正统非传统建筑
pro:系管很帅(好吧,和哥大相比所有的系管都不错),学校名气给力。有奖学金,可以和哈弗互选,结构课前卫,media lab 很赞,还有免费的饼干小吃 。生源少而精,基本都是建筑背景。学校有钱,每个学生享有的资源很多,3D PRINT免费,打印基本免费;
con:studio不能选,老师少所以方向不多,没有大师,理论课一般(不过可以选哈佛的),图书馆不给力;结构课设置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说有些偏房租简直和纽约一样
中国学生3~10/30
Columbia:
风格:群魔乱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大师流Steven Holl等,商业流SOM, 房地产合办,做空间站,测脑电波,玩机器人应有尽有
pro:师资丰富,可以选任何想做的风格。理论大牛,结构课扎实,生源诡异,什么背景都有,感觉哥大招生和studio一样,实验性的,就业资源丰富;数字化的各个方向都有牛人把持。有最大的建筑图书馆AVERY;位于纽约!
con: 风格太过多元,没有特别的专注。studio太太太小。学生多所以平均的资源较少。结构课比较正统不尖端。学费贵,生活贵。
中国学生 1~5/70
COOPER UNION:
风格:正统建筑
pro:学分便宜;位于SOHO!纽约的中心;精英教育,学生少老师多。有各种跨专业资源和校外tuturior就在学校附近。就业资源相对丰富,本科非常牛,艺术性很牛。
con:中国人认识的不多,可选方向少,没有march i,march ii刚开办不久,摸索期,生活较贵
中国学生 1~2/20
风格:前卫与digital
pro:很多前卫的年轻老师和哥大互通,民风开放,接受度高,相对不难申请。纽约本地就业在同等水平的学校中算不错的;位于纽约,生源多富二代
con:历史和结构技术课很一般,说得过去而已。无大师,回国认可度低;学费贵;风格比较飘和浮躁,偏形式
Wash.St. Louis,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风格:大体正统偶尔骚包
pro:学费便宜奖学金多,建筑教育扎实,民风淳朴,老师同学热情,大师不多小牛也有;系管不错,生源下至20岁loli上至40多大叔均有,申请较容易,有一学期的在国外的studio
con:圣路易斯犯罪率全美永恒的第一;回国认可度不高;远离建筑中心;
风格:前卫与digital
pro:西海岸称王称霸,大牛大师压阵,当地可与之匹敌的学校很少,就业容易,国内认可读高,各类软件应用丰富,具有实践以及挑战性,学费较低,LA大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con:理论偏近代,不完善。设计偏形式,缺少传统类的死丢丢。录取人数少还有州立大学的限制较难
风格:纠结的digital?
pro:国内认可读高,march仅需要两年,学费较低,国内认可度不错
con:项目小,师资少,传闻内斗严重老师一波波换。设计偏形式。美国本土对他认可度一般,录取人数少还有州立大学的限制较难。
风格:前卫与digital
pro:师资很好,基本与UCLA相通过,各种软件都有用,民风开放,LA大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本科超级牛,生源多富二代,录取较容易,在前卫事务所里面就业认可度不错,
con:缺少传统类的死丢丢,国内认可度一般,较浮躁,缺少技术和理论课的支持
风格:比较前卫?不算特别digital但是有种美院的赶脚。
pro:强大的艺术类的支援(毕竟是艺术类的NO.1),偶尔有奖学金?生活环境优美,较容易申请,想文艺一把修身养性的可以考虑。在国内认可度中等
con:地区偏僻,远离建筑圈,在东海岸牛校环绕下就业压力比较大。没有大牛坐镇,课程设置不能说完善但是底子不错。
风格:扎实传统
pro:德州地头蛇,本地就业有优势,课程经典传统,以靠谱儿出名,属于合乎市场需求型。申请难度中等,价格便宜还可能有奖,消费低,但是作品集要对口
con:远离建筑圈中心,德州大乡村,大牛不多,在一线城市竞争比较没有优势。课程设计较local和古板,国内名气一般
风格:美式的正统,暴强的model shop
pro:传统大牛坐镇,学校传统牛校,教育系统扎实,各方面都很平衡,正统建筑教育但是不保守,什么新的3D打印高压水枪都有。学校空间大。学校认可度高,有小钱,生源比较精英,老师学生关系好
con:地理位置纠结,大学城比较闷,不是很有实验性。申请较难
风格:正统的建筑教育但是有开放的意图
pro:风景宜人,生活便宜,有奖学金,本科大牛所以研究生该有的都不错,收生比较少而精,每个学生享有的注意力和资源较多,学校认可度高
风格:前卫digital
pro:在ivy里面算是录取较容易的,民风开放,费城算是个大城市,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安慰奖,在国内认可度不错,studio环境不错
con:学分贵,生活贵,digital一路走到底,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接受的,毕业生多,周边强校林立,就业压力较大。缺少系统理论的支持。
建筑出国作品集代做之为什么注重分析图
转载加整理:
问题:我看了网上很多作品集···几乎很多作品集都是含有大量的分析····我不是很明白···老外很看重这些吗·····难道不是平面最重要吗·····平面不是最能表现自己的想法吗····到底是概念重要···还是实际最重要···
可是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虽然过程也很重要···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大面积的diagram不会太喧宾夺主了吗···
没人在意你做出了什么结果,一个小小本科生能做出什么结果?
jury 会在你的设计流程中了解你的建筑设计思路,考察你的建筑思考逻辑,从中评估未来的建筑潜力,以此来决定学校是否招这个学生加以培养。
今年我有个美国朋友进了princeton 作品集根本就没有成型的建筑体,全都是对于建筑思想的表达
说到底国内很多学校建筑教育还停留在一个类似corbusier这种图面狂对平/剖面艺术效果的极致追求中。。。
有了充分的分析,你才能有科学严谨的设计结果,或者叫合理的设计。你注重结果没关系,但你要说清楚结果是怎么来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的设计毫无意义。至少我在欧洲的学习体会是这样的。哪怕你安排一条线,你也要说明这条线是怎么安排出来的,是怎样辅助于你的设计的
老外很注重ARGUEMENT,就是桌结果重要,但是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更重要,很多情况下每一个选择都是要解释说明的,比如为什么是这个形态,为什么是这种流线,与环境的关系。小住宅的话有时候甚至门开在哪里,等等都回需要有说法的。。分析图就是体现你有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和思想过程这样。。
申请总结:
申请PhD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开始读才是考验,所以在申请之前,建议朋友们认真想好,读了PhD以后就跟设计渐行渐远了。申请所需的各部分材料依照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来写,仅代表个人意见…
(1)& & & & 选校和选导师PhD跟Master有很大的不同,该领域的一些牛人默默的藏在某个学校里,你在学校官网上挖是很难挖到的。首先定几个大方向,然后查期刊作者和国际会议。查期刊选导师适用于已经有一定学术积淀并且明确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的申请者,而且申请英国和欧洲的学校很好用,导师一人基本可以决定你的命运。仔细读你感兴趣的方向的教授们的简历,看他手里有没有正在进行的project,意味着可能招人并且有funding...普通申请者一般都是撒大网,然后等待招生委员会的选拔。很多美国学校的招法是把所有申请者放到一个pool里面,逐项打分排名,再根据申请者报的导师和方向筛选,最后择优发奖学金,整个申请由招生委员会说了算。申请Master的话,一本作品集吃天下,但是PhD申请往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写ps和Research Proposal,学校选不好的话,很容易失败而且体力上吃不消。
(2)& & & & 推荐信人脉是很重要的东西,在学术圈里也如此。把握机会很重要,一切可以跟圈里人搭上话的见面,workshop或者会议都是很好的机会。如果有牛人推荐你一下,或者有校际合作的program之类的,那么其他的就不用考虑了,这一点对于英国和欧洲的学校尤其适用。我曾在UK谢菲尔德大学参加了一个会议,找到了一个愿意收我的教授。但是考虑到英国的奖学金少得可怜,就没去。因为曾在VT交换生过,那边的导师后面也肯招我,出于各种考虑,最后还是没去…(美国教育经费缩水,读PhD的话除非CSC,目前奖学金情况不是很乐观。)
(3)& & & & Paper/研究经历如果没有现成的机会陶瓷,那就自己主动一些,投论文,争取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投奔“组织”,争取研究出来一些成果,作为申请时的writing sample。这不必须是你PhD的研究方向,因为很多学校招人看重的是你的研究能力。擅长GIS,参数化,sustainable,建筑结构或者统计学的都占优势。在PhD阶段,既要多学科交叉,又要某一领域精深。我个人感兴趣的方向很多,申请时也申请了很多个方向。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writing sample要好好写,格式要规范。先不说内容怎么样,至少看起来要比较专业。如果能提交英文全文的当然更好,不然就写summary。
(4)& & & & CV—这个跟Paper的重要程度差不多要能精炼全面的展示你自己,但是不用太介意页数,当然如果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直接申PhD的话,再牛差不多3页也够了,前提是写上去的是干货。CV分几部分,学术背景/语言成绩/研究经历/发表论文、专利/工作经历、项目经历/竞赛或者其他获奖情况/联系方式。 条理清楚无拼写语法错误,可以适当排一下版面。
(5)& & & & 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美国的PhD绝大多数都是工作之后再回炉的,很少有直接从本科读到博士的那种。很多学校选人都注重diversity,把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者参与过的实际项目写一写,可以放在cv里,也可以放在ps里写。
(6)& & & & Personal Statement/Research Proposal—(4)(5)(6)重要程度差不多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有的学校要提交Research Proposal,就是说一下你在PhD阶段想研究的课题。如果有相关研究经历的当然最好,写你在该领域已经积累了哪些,有什么成果,发现什么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怎么继续你的研究。如果没有相关的研究经历,比如要申请一个全新的方向,可以重点强调你的潜力和研究能力,让招生委员会看出来你是很smart的学者。展示出Smart很重要。体现出你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热情,但是杜绝“假大空”。
(7)& & & & 有的放矢的陶瓷群发邮件那种,命中的概率不是很大了,除非你特别优秀。如果你在推荐信环节已经能搞定牛人,那么只要继续保持联系就可以了,而且其实他/她在与你谈话的第一两次就已经决定要不要你了。“软磨硬泡”也许好用,但是绝对看人品和概率。现在国内申请者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实是已经在国外Master毕业的这票人,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可能会继续读博,那些同学先天优势可以很容易的约到教授面谈,所以在国内申请的朋友们很可能一开始就变成替补队员了。。。可以套一下负责PhD program的director,一般都会得到回复。
(8)& & & & 作品集多数学校作品集这项都是可选项,有没有都行。有的学校是要求必须提交的,那么就好好做一下,可以加分。申请设计方法研究方向的可以多放一些分析研究类的项目。
(9)& & & & 语言成绩为什么语言成绩最不重要呢…因为只是敲门砖而已。如果T过了100,基本就不用担心了。我申请的Clemson Univ.官网上要求GRE写作5.0….UO电面我的时候还没看到我的语言成绩….所以….如果决定出国的,那么大二或者研一就把语言成绩考掉吧,G差不多有分就行……T上100保险
下一帖继续写具体的研究方向以及一些学校的介绍,今天先写这些........明天考试,期待顺利!--------------------------
这部分说3个事情,首先是跨专业申PhD和相关研究方向,其次是有Healthcare研究方向的学校,最后是Clemson Univ.的介绍。朋友们各取所需。
我的背景是LA,在读的PhD是建筑方向。北美有Ph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学校很少,我知道的有UIUC, UC Berkeley, Univ. of Oregon, 应该还有一些。Harvard的是Doctoral,跟PhD不一样,虽然都翻译成博士。有些学校明确不招跨专业的,比如USC,建筑的PhD只招建筑的。当然还很多学校欢迎多学科背景的申请者,也招收跨专业的学生,研究题目选择很多。我只列举我知道的一些:SUNY-ESF:环境,生态,森林,可持续等话题,招LA,学校本身很好,而且跟Syracuse共享课程。对eco-design方向很感兴趣的话是很不错的选择。Umich:绝对大牛。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已经不是很主流了,现在也在做生态。UC Berkeley:大牛。听说建筑相关的PhD貌似没招过亚裔人呢…曾经也是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和Behavioral的主要院校,但是现在的chair做生态。伯克利选择很多,有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的phd,各个方向都有。UC Irvine:在地理系下面招跨专业的PhD,搞GIS。Univ. of Oregon: 方向比较多,LA出身的可以去读LA也可以读Urban方向的PhD。这个学校招生比较严格,而且截止日期格外的早….先电话面试,通过第一轮的话对方提供机票和邀请函让你去校园参观,做一个presentation然后再录取…总之是on site interview的,其他学校基本没有这么干的了…UIUC:各种方向都招LA,托福要100以上,历史方向很牛。Cornel:在Forestry下面招LA背景的PhD,跟自然资源和生态相关。MIT:在史论和批评下面招LA背景的,但是好难申请啊。读建筑批评的话G写作5.0才行...NCSU:有Design Research招LA背景的PhD.&Virginia Tech:Design Research,LA系里有一个韩国教授是GIS和生态方向的,还有各种方向,但是都叫PhD in Design Research…VT的建筑系在主楼,景观系在一个厂房里…资源还是很不错的,在弗吉尼亚州应该是最好的学校了吧,虽然UVA综排高一些,但是设计不如VT。……大家去各个学校的官网上好好挖一挖吧。
插一张表格,是LA Journal的一篇文章调查PhD Program的情况。选校阶段可以好好用。
关于学校排名,其实除了常青藤,我觉得都差不多,我指的是在就业方面。如果在美国找工作,有特色比较吃的开,而且要去在该圈子影响力比较大的学校,因为有校友,有network。比如TAMU的动画很好,比如很多…建筑在美国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LA略好一些。必须先找到实习,才有可能正式入职。打算把假期花在旅行上,等着最后做作品集找工作的,有点儿难…
接着说一下我在读的Healthcare相关的方向。也许因为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亚特兰大,所以南部一些学校有Design + Healthcare方向,比如Georgia Tech,TAMU,Clemson Univ. 我知道NCSU和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都有教授做children and built environment方向的,对此感兴趣的可以挖一挖。TAMU有healthcare方向,有很牛的教授做evidence based design。Clemson Univ.在Healthcare方向影响力比较大,有很牛的教授做POE,就是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虽然是招设计出身的学生,但是研究本身已经是离设计很遥远的事情了……加拿大的MacMaster Univ. 有教授研究Therapeutic Landscape,在人文地理学下面。其他还有,只是我还没有了解很多。
最后介绍一下Clemson University.&在DI历次排名里面上榜小于5次,全美学校综排68,公立大学TOP20。2013年最新的DI里把Clemson的建筑排到了全美TOP20, 南部TOP5,公立大学里TOP10,有特色的是Construction based design,就是设计一个房子再自己盖出来那种。寄托里有老帖子写过这个。Construction based design方向排名TOP1,与Iowa State Univ.并列第一。另一个特色是Architecture + Healthcare,专攻医疗建筑,是美国唯一一个开设这个program的大学,当然很多学校有healthcare方向,但是不是official program。学校硬件比较好,都是近些年添置的,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么…呵呵。学生在就业里面评价不错,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比较强,不是studio star的培养模式。Architecture 和LA的本科和硕士都有认证。Clemson的PhD Program全称PDBE(Planning Design and Built Environment),官网上能挖出很多东西,一共四个大方向,学术环境还不错。除了常规的规划,历史保护,建筑设计和理论,景观设计和理论,生态设计,还有房地产和经济方向。其中有特色的方向是人工智能(Architectural Robotics),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和医疗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 and Healthcare)。Clemson 的PDBE program是很综合的phd项目,学生方向包括房地产,历史建筑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智能建筑,景观生态,医疗环境循证设计等等很多方向。全美只有5所高校开设了相似的program,我记得有马大,Denver还有神马忘了.....同系的phd同学们说这个program的reputation很好,话说我还没啥体会...&&申请总结:選校:  某學姐跟我講申Priceton, GSD, MIT, Columbia四所。另外一個學姐又對我講美國建築好學校就那麼幾個,申不上就去歐洲。無奈由於歐洲沒有MArch I這種課程,只能向著美國一路走到黑。(我能說我最喜歡的還是ETH么……)  1. 瀏覽了DI的最近兩年排名,把穩定在前15左右的學校列出。  2. 錢不多,踢掉NY的哥大。  3. 前五剩下四個,去官網掃一圈都還好,都申吧。  4. 申Princeton,感覺與二本學生報志願填清華類似。  5. 再找三個學校與前面拉開檔次保底。Rice, WUSTL, UMich。  錄取結果出來後,在Yale和MIT之間糾結了很久。有幸得豆漿叔和馮仕達老師幫助,最終選定MIT。(小插曲,Yale屬於強申,沒有學過建築史課程,TOEFL口語不足28,當時因為莫名其妙GRE成績已經送出,死馬當活馬醫。錄取的時候TOEFL的成績還沒送,小秘天天追著我要……)PS/RL:    PS自己寫。找本科大一時的外教和做過翻譯的一個記者看了一遍,沒太大問題。  RL三封:本科學院院長(這裡祝Q老健康長壽),實習老師,設計院分院院長。其實都是自己寫,對方看,然後簽字。  以上兩項,每個學校最後一段不同內容是對方學校的名字。作品集:  LCD做的扯淡東西,自己重新收拾了一個多月,放了兩個。  學校畢設做的景觀類,一個。  自己憑空想像冥想小屋,一個。  設計院實習主創商業建築,一個。  補充工業設計作業兩個(排一頁)手繪若干(排一頁),實習內容若干(排兩頁)。出国作品集申请经验杂谈2014fall对于建筑申研作品集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像我之前提过的,展示talent甚至重于skills,当然skills也必不可少。不太了解5年制建筑本科毕业的情况,但像我这种liberal&arts学院毕业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作品集里一定要清晰而有逻辑的展示每个project的思考和发展过程。因为作为学生的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设计的作品是没有建造出来的,因此展示自己的想法比把平立剖都罗列出来重要的多得多。毕竟大学看中的是你的潜力,如果什么能力都具备了,还要大学培养做啥?&其次,页面设计个人觉得要简单,一目了然。也就是说,留白相当重要。能做到别人随便一翻到哪一页扫一眼就掌握那一页要表达的东西,那页面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作品集里图像比文字重要,在admission&office那些教授一天几十甚至几百份作品集读下来后,只有抓住眼球的图片才会让他们再翻回去读相关的文字。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可以忽略文字的重要性。文字要少而精,用最短的语言最清晰的解释图片。诶,我语言能力欠佳,在作品集的语言方面也是翻来覆去的改才改到满意。这里有个个人建议,作品集的文字最好轻盈,不要用standard&font因为很多搞设计的真的会觉得字体也是设计范畴和审美观的一部分。我作品集用了两种字体,Helvetica&Neue&&&Gotham&Narrow,google以下就有下载这些字体的网站。作品集切记不要堆砌内容把每一页都填的满满的,最好一页表达同一内容。我见过很多作品集真是把自己做的所有相关的图都放进去才足够清晰,但其实并不是每个图都同样重要,在解释作品想法的时候,相关的图就放进去,还要足够大,不相干的就缩小甚至剔除。&最后,作品集不可能一气呵成的,起码要改上几稿,所以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多咨询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意见。我的作品集很多教授还有Harvard,ETH的朋友给过意见,真的帮助很大。因为自己的作品自己太过熟悉所以让旁观者看反而才能看出表达的清晰与否,设计的表现力的成效等等。&恩,应jms要求从作品集里拽出来几页放在这里给大家了解下我的排版什么的。。(真的很抱歉受家里网速限制图都比较小啊)我排版留白较多,然后节奏感有快有慢吧,然后各种图(手绘,电脑的,2D3D渲染,手工电脑模型基本都加进去了)。。&&&需要建筑,景观,规划出国作品集帮助与指导的可以加QQ:
版权所有出国作品集代做工作室
地址:湖南长沙芙蓉东路 电子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管理经典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