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校园人物专访稿,被采访者体型偏胖,很阳光,应该怎么写进专题片稿子怎么写里面

急需一篇校园人物采访稿范文_百度知道广播稿稿子校园动态的稿子怎么写?_百度知道采访校长过程的稿子怎么写?
1:采访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 2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3 采访方式 4 采访步骤 5 提问提纲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专访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孔伟:男儿当自强
学生记者 刘少贤 佟俊奇 杨晨
  孔伟,林学院艺术设计系101班学生,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自强人物。
  孔伟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一个温馨却不幸的家庭。他的父亲身患重度肝病,20年来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并且负债累累。母亲至今未有任何工作。一家人仅靠亲邻的帮助和一点点微薄的城镇低保金勉强度日。深知家庭艰难的孔伟,过早地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孔伟在课程繁重的情况下,曾一月身兼七份兼职。他送水、贴海报、写海报、发传单,在餐厅勤工助学,办电话卡、话费业务&&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当别人午休完去教室,他才刚从餐厅干完活回来,顾不得半点休息就得匆忙赶去上课;当别人晚上已洗漱完,准备上床睡觉,他却依然还在用毛笔写着那一张张的海报&&从上大学以来,一年一万多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他从未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并且每月还要省吃俭用给家里寄钱,养活一家人。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放松学业。经过刻苦努力,奋勇拼搏,他专业成绩平均分都在90多分以上。大一一年他获得两次专业奖学金,并且一次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获得了班里唯一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去年9月,孔伟的父亲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父亲决定把器官捐献社会,演绎了人间大爱,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孔伟说,父亲是伟大的,正是父亲的这种精神一直支撑、激励着他做自立自强、敢于担当的合格大学生。
  孔伟说,有句话他深深记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仁者以厚德载物。&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和压力,但也教会了他如何去坦然面对苦难和挫折。他决心更加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照顾好妈妈,照顾好这个家,用自立自强去演绎精彩人生。
文艺:上善若水
学生记者 时竹青 崔姗姗 陈芳泽
&&&& &参加公益活动很苦很累,但也很值得,因为我们不仅在帮助他人,也在影响着他人去做公益活动。&& 文艺如是说。
  作为今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博爱人物,文艺于2009年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便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2010年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11年任会长。任职期间,积极组织会员参与校内外爱心公益活动,公益融资额为上一年度同期10倍。他将帮扶成果《以大学为依托的留守儿童关怀模式探讨》申报大学生创新计划并在挑战杯中获奖。
  谈到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文艺告诉记者,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后不久他去了当时还是邰城敬老院的杨凌福利院,在那里见到了需要关怀的老人和需要细心照料爱护的孤儿,心里颇有感触,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此外,他还去了武功镇熊黄小学。那里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破旧,只有5个老师、50余名学生。当他和同学向校长提出义务支教时,校长很激动,还硬塞给了他们两个鸡蛋。文艺说,他对这种很真实淳朴的表达很感动,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对自己也是一种鼓励,于是就坚持了下去。他组织参与支教活动,基本每周一次,并坚持做教学反馈。
  在谈到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时,文艺说,从事公益活动,更多的是在分享、在受益。他觉得青年志愿者帮助他人,对自己人文精神的养成很有帮助,也能影响他人的行为,使更多的人去做这种事。
  在谈到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时,他说,从事公益活动、申请公益项目对他个人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一方面他可以把专业知识用到项目中去,帮助完善项目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文字、沟通等能力的锻炼。
  采访最后,文艺说,做公益事业其实很简单,就是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珍惜你身边的人,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王秋实:将阳光洒遍
学生记者 艾静 曹子薇
  王秋实,信息学院信管093班学生,获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阳光人物称号。
  王秋实来自河北沧州,从大一入校即担任班长至今,现任信息学院学生会主席。
  谈到对阳光的理解,王秋实说:&阳光是不呆板,是拼搏和上进,是不把自己局限在生活的某一个角落,是无处不在,这才符合阳光的特性。对于学生,就是全面挥洒自己的能力,尽情地展示青春,用温暖积极的心,去感染身边的人。&
  进入大学后,阳光的他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了过人的实力,荣获了包括专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校级一等奖,并获得校运会金牌、银牌、铜牌数块,网页设计大赛三等奖、&弘扬优良学风&演讲大赛第一名、辩论赛优秀辩手等奖项。
  在学生工作中,他热情洋溢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地服务同学,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校级十佳团员、校级社会实践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同学眼中,他是最亲切的主席,在他自己眼中,阳光就是生命。
  参与的工作多,面对的问题自然也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学习和积累中得到的。他是一个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大一的时候,作为班长,偶尔还会因为一些问题和同学争执。后来,他开始学习处理问题和讲话的技巧,同时更注重了对细节的处理,逐渐地,同学们都开始信服和支持他。
  他就是这样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正如他自己说的:&成功的事情一定是拼命做成的,但拼命做的事情不一定能成功。&
  他说:&一个人要不断为自己确定新的目标,才能不断进步。我给自己定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短期目标。就像一个东西,如果离我较远,我可能不会去拿,而离得近的话,那么我稍微用力就拿到了,前进的同时还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人都是要这样一步一步才能走向成功。&
陈晨:在集体中发挥最大能量
学生记者 肖群灯 朱娅坤 董雅雯
  陈晨,动物医学院08级2班学生,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体育人物。
  陈晨身高173厘米,是校女子篮球队队长兼主力中锋,带领校女子篮球队在第十四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陕西省预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虽然陈晨高三才开始打篮球,但由于身体素质过硬再加上个人的兴趣,进入大学后马上就作为当时唯一的大一新生进入校队。在刘金鼎老师的教导下,她每天都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的训练,虽然每天的训练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她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锋,必须把基本功打牢。在教练的严格要求下,她渐渐开始成长,本身的才华和努力的训练让她不久就成为球队主力中锋, 也正因如此,去年她成为球队队长,并带领球队取得历史性突破。
  对陈晨而言,校队是她第二个家,教练像父亲一样的关怀和指导,队友之间的深厚友谊,都让她对这个集体充满不舍。
  &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一起拼搏,一起感动。&说到和队友之间的友谊,陈晨脸上散发出喜悦的光彩,她坚信和队友们一起走
过的这几年,积淀的感情和默契是一辈子的。
  生活中的陈晨是很独立的,但与队友一起比赛、训练让她了解到集体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量。作为主力得分球员,她在赛场上要面对极大的防守压力,因此常常还没到比赛第三节她体力就会不支,是队友在外线的默契分担,才让她能够得以适当休息,随时保持高效的状态,共同把球队带向胜利。
  尽管训练很忙很累,但陈晨却从未放松自己的学习。她喜欢英语,梦想可以出国深造。训练完后她总是抓紧时间看书学习,补上自己落下的内容。陈晨还非常富有爱心,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举办的&心灵伙伴&项目中担任志愿者已经两年了,在这期间,一直与甘肃文县的小朋友保持着书信联系,帮助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不时邮寄书籍和衣物过去,希望可以尽到自己的微博之力,为留守儿童的未来做些事情。
肖榆婧:用热情舞动青春
学生记者 马鸿雁 蓝灵珊
  肖榆婧,机电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094班学生,现任机电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健美操队队长。
  肖榆婧2010年编排的舞蹈作品在校原创作品大赛中获舞蹈类第一名、组织排练的舞蹈《秦王点兵》获校舞蹈大赛大型舞第一名;2011年编排的作品《心跳火把节》获得校园舞蹈大赛大型舞第三名,并与同学们共同创立了机电学院文艺社,将更多的同学带入到艺术的氛围中来。今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节目的演出。
  肖榆婧对舞蹈始终充满着热情。她的身高在校健美操队里是最矮的,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舞姿和富有感染力的热情感动了主管训练的老师和一起训练的队友,大家都很喜欢她。如今已经大三的她,依然在校健美操队坚持着,依然和热爱舞蹈的队友们在一起努力着。
  肖榆婧坦言,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她很内向,不怎么爱讲话。但是经过多次的演出、锻炼,现在已经变得勇敢很多。当然,事情不总
是一帆风顺的,精心编排的舞蹈可能也要被老师再三地挑毛病,精心策划的晚会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肖榆婧总能坚强自信地告诉一起训练的队友:&没关系,将来一定会有机会演出得更加完美。&
  当谈到今年赶赴北京的这场演出时,肖榆婧说自己感到很意外,能有机会去一次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实在是很幸运。在一号演播厅训练演出的十天时间,让她大开眼界,也收获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体验。
  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舞蹈上,是否与学习冲突?对这一点肖榆婧有自己的看法:&大学念书,不是像中学时那样严苛地要求成绩。所以我觉得,学习一定不能落下,但是有机会也要拓展别的方面的能力。&
  如今当选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艺术人物,她并没有因此感觉自己与大家有什么不同。她说,自己只是热爱舞蹈而已。是的,肖榆婧正是在用自己的热情舞动青春。
相雯雯:从兴趣出发一路向前
学生记者 米嘉伟 赵星
  相雯雯,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宣传人物。谈及热爱宣传工作的原因,她说:&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总是带给自己无穷的乐趣和一路向前的动力&
  大一时,和每一个刚踏入大学的懵懂的新生一样,她也在种种活动之间辗转。&其实,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女工部导游这份工作,因为它给我一种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别人的快乐感与成就感&。也许就是这份希望与别人分享的执着,让我们的校广播台里又多了一位踏实勤奋的记者。
  在谈到这段经历的的时候,她说自己很喜欢广播台自由却又严格的工作氛围。在广播台的工作是忙碌的,她每周都要出一个新闻话题,从挖掘校园新闻热点到联系采访再到采访后的编辑,都要靠他们这一个小团队来完成,所以工作很辛苦,但这苦与能够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
  她在工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她说:&辛苦写出的稿子被毙掉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很喜欢用俞敏洪的那种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史玉柱的那种在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依旧努力的蛰伏精神来鼓励自己。&稿子被毙掉了那就继续写,不停地修改,一直写到符合要求为止。或许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耐着性子的修改与练习中,她的文字功底愈加深厚,宣传工作也做得愈加出色。
  人们常说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她也是这样认为,所以她没有因为忙于工作而放松对自己学业的要求。她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现在已被保研至浙江大学。那么,她如何在工作与学习之间做到游刃有余?她说:&时间真的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关键是自己不能懒惰!&
  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她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感谢学校为她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感谢老师对她精心的栽培,让她快乐成长,感谢同学、朋友们的帮助与扶持,让她感到友谊的真挚。&我会继续前行,充实过好每一天!"
贾丽丽:学习是种乐趣
学生记者 吴雨桐 陈凯
  贾丽丽,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08级学生,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博学人物。
  大学期间,贾丽丽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专业一等奖学金,参加雅思考试获得7分的好成绩,保研时以人文社科类第一名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专业。
  &不要把学习的过程看做一个艰苦的过程,真正到毕业要离开学校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能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看看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贾丽丽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以一颗平常心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带着这种感受,贾丽丽在大学生活中如鱼得水,大量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她都用来学习。在专业课方面,大一就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大二获得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大三参加并通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在保证专业课的前提下,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承担各种职务。
  学习固然是大学的重中之重,合理安排好学习、生活与娱乐也很重要。她笑着说:&这三者缺一不可,而具体安排要因人而异。&对贾丽丽来说,考证任务多时就在学习上安排相对多的时间,否则在娱乐上安排时间多些。&生活和娱乐没有必然界限的,我觉得学习好玩,总体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才是最美好的大学生活。&
  贾丽丽时不时为生活加点&糖&,例如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美剧、打打乒乓球或网球等等。同时她也积极参加科创项目并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为她保研清华加分不少。谈到经验时,她说:&首先,要有热情,其次是找些志同道合的队友和一个好的导师,在项目进行中一定要坚持最初的激情,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另外,和队友要经常沟通和交流。&
  谈及大学的最大收获和今后打算时,贾丽丽说:&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人生最有意义和值得记忆的一段时光。我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朋友。在硕士阶段,我想要见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黄凯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学生记者 赵云汉 闫晓静
  黄凯绥,机电学院机制086班学生,学校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创业人物。
  从高中起就对IT和创业感兴趣的黄凯绥,进入大学自然而然地就开始了创业。大二一开学,他就创建了乐乐屋校园IT服务团队。最初做IT的想法,就是发现学校甚至杨凌,很少有这方面的产业和信息。白手起家的乐乐屋,开始只是作为中介联系商家与校园市场,并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黄凯绥的团队开始自己去跑市场,做广告传单、横幅,找货运公司&&从刚起步时卖二手电脑,到现在扩展到电脑相关产品,黄凯绥带领着乐乐屋走着自己的校园市场道路。
  乐乐屋始终坚持免费维修电脑和免费接受咨询的业务,这是黄凯绥乐于与大家分享的理念,也正是乐乐屋成功的关键。他引用《孟子》中的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乐屋的名字就取自这里,这使乐乐屋成为一个半商业半公益的组织。同时,乐乐屋作为一个学生锻炼的平台,使团队里的成员走到社会上后,相对于他人会有很大的优势。
  乐乐屋的创业带给了黄凯绥丰富的创业经验,使他在2010年的全国高校创业大赛个人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第一,次年带领团队一举夺得高校创业大赛全国十强。
  目前,黄凯绥已被腾讯公司录取。求职过程竞争很激烈,参加面试的人有2000多人。他说:&当时就觉得心虚了,但是也要去试一试,像这样大型的面试,无论走到哪一步都是有收获的。对于IT市场,没人有比我更了解,我什么都做过,有实战经验,懂得互利共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我做出来的东西,是别人不能比的,这是我的优势所在。&
  黄凯绥的创业,带领了校园低成本创业的发展。在被问及工作后是否还会创业时,他说道:&我还是会继续创业,不同的时期,创业的方式不同。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不是向社会索取岗位,而是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岗位,提升个人价值。&
  黄凯绥说,他很享受创业的过程。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时,他说:&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定位,但又不要过早定位。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应该多出去走走,开阔视野,多做一些事,多积累一些经验,再决定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吕之华:科技让思绪不断飞扬
学生记者 李凯凯 侯亚楠
  吕之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083班学生,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科技人物。
  在很多人眼中,软件工程的学习十分枯燥,但这位来自广西的小伙子却不以为然,他不仅乐在其中,还有多篇论文被EI收录。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从来没有感觉这个专业枯燥,相反,他感觉很快乐。对知识有永不满足的渴望,所以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成为了一种享受。吕之华说,课本上讲的东西并不深,学会了很容易,但是要想精通就得不断去充实自己,因此读书、看文献、关心专业发展新动态都成了他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喜欢并且坚持,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开发软件、写论文、发文章这一连串繁琐的事情,对吕之华而言却很轻松。他说,一个人做软件的时候一般不会选择另辟蹊径、开创完全陌生的领域,而更多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前人的经验与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问题的解决上加以创新,最后得到一种崭新的成果。他坦言,自己平时看的文献比较多,也喜欢思考问题,所以看文献时,当发现某些方面的问题处理得不够完善或者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会对这些地方进行推敲与验证。在发现新问题的时候,吕之华总是先是做出一个自己的理论结果,根据自己的结果写出相应的程序,然后进行验证与讨论,看验证结果是否和自己预测的一致,验证结果正确以后才整理材料,发表论文。
  当记者问他毕业后的打算时,他说打算到日本岩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或许会在日本继续读博士,当然也可能有别的打算。为了去日本以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吕之华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学习日语,现在已经可以运用日语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吕之华觉得生活中应当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做好,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奋斗过、追求过,失败了不会怨天尤人,成功了会满心欢喜。
张仕泽:出发了就要走到终点
学生记者 张悦 侯亚楠
&&&&&& 张仕泽,农学院种子科学082班学生,2012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环保人物。大学四年,他始终在环保之路上坚定前行,那么,他是如何一如既往地坚持并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思想认识的呢?
  张仕泽的家乡在有&中国皮革皮衣之都&之称的河北省辛集市。他回忆说,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路过一条排污渠,污水的气味很难闻。胸怀改善家乡环境的梦想,他逐渐开始关注了解更多的环保问题。
  在大学里,他读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书,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很注意培养自己环保的好习惯。不仅如此,作为我校义务环保协会前任会长,他还经常组织学生去渭河开展考察活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他自发组织两个班举行了世界无车日的行为艺术,跑步绕市区一周,骑自行车绕杨凌区一周,《杨凌时讯》对此进行了报道。今年4月份,他和环保协会老会员一起用时12天骑行渭河全程共计八百多公里,倡导社会关注渭河、关注环境。此外,他还曾在暑假时骑自行车回家,6天时间走了1000公里。
  作为校义务环保协会曾经的会长,他是如何组织、策划协会具体活动的?他表示在已有一些活动的基础上多创意一些更有价值、有意义的环保活动,八号教学楼的&诚信书架&就是他们设立的。当然,开展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组织一些大型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和政府、媒体之间的沟通联系等。除此之外,在组织协调活动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野外艰苦环境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种挑战,很多时候中午也无法休息,下午两三点顶着烈日也要赶路,也有同学会抱怨,对于这些他笑着说:&刚开始只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要出发就要走到终点,到后来对于这一切就已经习惯了,因为很多时候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你所要做的就是努力。&
  张仕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环保,大家可以多多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呼吸。希望大家多培养生活中的良好的习惯,比如说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当你将很小的习惯坚持下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 谈到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张仕泽表示希望自己有机会帮一些环保组织做一些网络推广方面的工作,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 & 终审:
Copyrigh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版权所有 TEL:029-  新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题片稿子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