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底线失守的代价观后感陷入绝境了吗

梁文道演讲称体制问题造成中国道德底线失守
关键字:&梁文道体制体制问题道德底线道德底线失守梁文道演讲听听大V怎么说
6月22日,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在某财经类活动上发表名为《底线》的主题演讲。面对&中国的道德底线为什么会失守&的问题,常见的解释有市场经济发展、公众缺乏信仰等,而梁文道认为这些解释都不成立,是体制环境造就了道德品格。梁文道说,我们跟雷政富一样,知道什么是对的,却做不到,这是周边体制造成的。
梁文道说,因为世界上奉行市场经济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一个地方他们的人都会抱怨一下今天的人都太看重物质利益了,这个是几百年来无数的作家、思想家都不断在抱怨的事情,但是仿佛我们并不觉得那些很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好像是一个道德底线崩溃的社会。为什么中国就是呢?
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哪怕这个国家宗教信仰气氛不浓厚,无神论,他不会说因此我看到女孩倒下就开车把她撞死,继续开过去,这个答案怎么是他没有信仰呢?这个跟有没有信仰关系不是那么大。
梁文道认为,政府仅仅通过宣扬好人好事并不能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当前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是体制问题。
梁文道说,在我看来,我们今天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我们离那个贪官,坦白讲离雷政富在这一点上不太遥远。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只是他没做到。而我们就算不是贪官,但是我送过东西,我知道这不对,但是我做不到。这种你明知道是什么对的,但是你做不到,在传统哲学里面我们会说这是叫做道德意志的软弱。但是道德意志的软弱有时候是由于周边的体制环境会对他发生关系,因为体制环境会滋养你的道德品格,滋养你的道德意志。
在主题对话环节中,第四辑思享家丛书作者陈冠中、刘擎、王昭阳与思享家图书主编徐晓共同讨论了&我们的精神处境&。
财新思享家丛书主编徐晓说:我作为这套书的主编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则,这个思享家丛书的内容是非虚构的,我们不限定写作的范畴和门类,我们特别强调这个作者的在场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写历史,写国家的历史还是写个人的历史还是写评论,还是写随笔,他都有一种在场感,就是说有一种参与意识。
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擎说:你一个人特别有钱,你可以买奢侈品,但是这个钱上面的权力不能转换到你的孩子要受到最好的良好的教育,你生病的时候有最好的医疗条件,这是不可以的。现在有钱是可以通吃的,因为钱可以转换成这一切。在这样一个结构里面我们的道德是被败坏的,我们的心态会很差,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焦虑,这是我们当下在特定的处境里面应该面对的精神问题。
【解说】在主题演讲开始之前,陈嘉映与刘擎就哲学话题,陈冠中、王昭阳与薛忆沩就文学话题,王强与杨葵就阅读话题奉献了三场精彩的沙龙活动。超过300位读者参加了财新思享日活动。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张广凯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中国道德底线失守陷入绝境了吗?&
中国道德底线失守陷入绝境了吗?
归档在&&|&浏览
93339 次&|&评论 33
公理力:中国道德底线失守陷入绝境了吗?
日前,新加坡研究者郭良平先生一篇大作《中国道德土壤的败坏》在网媒流传。该文架势拉得够开,理据陈列厚实,论辩条分缕析,堪称一篇思考有深度、开掘见功力的雄文。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作者虽然在解析中国道德土壤败坏这个主旨上似乎完成得足够漂亮,该文仍存在立论偏颇、逻辑薄弱以及结论谬误等硬伤,令人相当惋惜!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用这句老话概括今日中国之道德面貌,应该说足够贴切。而欲深究其因,亦当见仁见智。不可否认,郭先生的“土壤败坏”说大意不谬。何止如此,对于一个道德滑坡如此严重的国度,要找寻其所以然的根源,简直就是怎么讲怎么有理!而要否认诸如此类的观点,简直就是怎么讲怎么没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何为人云亦云?何以人云亦云?公众中普遍存在的类似脚本即是!
1】中国社会四个主要道德源泉之审视与否定性结论
作者用很大篇幅论述了中国社会如下四个主要道德源泉。
第一个、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道德源泉是政府的倡导。这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毛泽东时代就是以德治国全面取代依法治国。但作者认为,“政府无德”应该是一个定律,因为它总是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其结论是:权力和道德无缘!政府不适于作为道德的提倡者。
第二个道德源泉是宗教。宗教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劝善是所有宗教的共性,宗教产生的道德行为是最纯正无私的。但结论是:宗教这片土壤也在受权力的侵蚀,政治化导致其道德孕育功能退化!
第三个源泉是公民社会和其它形式的民间自治组织。但百年革命摧毁了文化、意识形态、信仰和道德建构!结论是:严格的管控,包括执政党的渗透,使得社会组织普遍趋于半行政化,成为政权的附庸,使它们缺乏独立空间和自由意志,因而不能成为社会公德生长的沃土!
第四个源泉是社会舆论,包括传统大众媒介和新媒介。公开的信息和自由的讨论是伸张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因而公共舆论是培植道德的土壤,压制舆论就是破坏这个土壤。然而,舆论界是权力侵蚀最厉害的领域之一,当局有一整套庞大而复杂的机构,来控制人们的言论甚至人们的思想。结论是:在中国,无论政府说什么,百姓都从反面去理解,结果是官民对立,社会缺乏起码的诚信。社会舆论推动道德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作者通过这些论证,一一否定了自己提出的全部四个道德源泉!虽然文中也提出一个令人赞赏的观点:“制度的笼子不一定能关得住权力,因为制度要靠人来执行。必须把权力也关进社会舆论的笼子,因为这个笼子比制度要细密多了,也公开透明多了。”但是,作者最终连中国的社会舆论这个道德源泉也否定了!由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结论性信息是什么呢?中国当下社会,全部道德土壤均遭戕害,败坏的道德已经积重难返,陷入绝境!
2】立论的偏颇与逻辑的薄弱
上述四论除了第一点——政府不适于作为道德的提倡者——有一定说服力,但亦非绝对,文中其余三个方面均存在立论偏颇、逻辑薄弱、结论谬误等硬伤。
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证明,政府干预会导致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退化。不难理解,政府干预宗教的出发点基本限于政治后果与影响方面,但没有任何理由要干涉其可取的道德教化部分。所谓中国的宗教“变得政治化了,这片道德的土壤就这样退化了。”显然两者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宗教在中国社会历来没能演变成类似西方社会的那种压倒性信仰,而宗教信仰在今日中国面临的真正问题,亦非因政治因素导致其道德教化功能退化问题,而是宗教本身的发展遭遇或大或小的现实障碍和制约。其中固然有政府的因素,但更与当代中国人无神论观念深入人心、价值观越来越现实、以及科技理念显著增强等客观因素有莫大关系。
其次,与宗教问题完全类似,政府对公民社会和民间自治组织不同形式的干预,同样没有任何理由要去损害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这类组织和公民个体道德教化功能的弱化或丧失乃整体社会大环境使然。这其中也包括政府的责任倒是客观事实。
再次,作者的第四个观点更是一个明显的硬伤。中共管控舆论不假,但与前两点类似,中共和政府部门有什么理由要去限制媒体在道德教化方面的努力和举措呢?既然作者认定道德基础比制度、法治还要重要,政府反对任何组织、机构的道德教化功能在逻辑上就说不通!恰恰相反,政府管控舆论的目的之一,正在于推动、强化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作者的这个自相矛盾,应该说是全局性的。郭文花大量笔墨论证道德及其源泉的重要性,却又令人不解地认定,中共和政府会限制几个源泉或土壤的道德功能发挥!
此外,这里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政府注重通过各种组织和舆论推动道德教化,为何中国社会又出现道德底线失守至败坏的严重程度呢?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理解。简单说来,改开后中国人高大上的信念大厦轰然坍塌的直接后果是信仰混乱与缺失,从而难以避免地滑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这种并不健康的低端价值观,由此构成对社会公德与个体私德共同基础的挑战与侵蚀,道德滑坡的后果也就在所难免。于是,社会道德沦丧就成为公权力贪腐等弊端的直接温床。而官场贪腐、践踏法律、政府职能欠缺、不到位、以及不当政策等弊端,不仅导致政府的道德倡导功能失效,而且反过来对已经不堪的社会道德形成严重冲击!而其另一个伴生副产品则是推波助澜了全社会性信任危机的出现!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道德底线失守可悲的恶性循环。总之,政府以及各类组织和机构的道德教化功能弱化、舆论正能量推动力失效、个人私德向低端滑落,正是国人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官场贪腐等弊端、以及全社会性信任危机等一系列全局性现实弊端与深层次问题共同作用与叠加导致的恶果。
3】道德决定论绝对化倾向形成的谬误
郭文将道德拔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绝对化地步。如文中提出:“没有社会道德基础的“好制度”一定得不到好效果,不管其设计的初衷如何好。”
这一道德决定论并没有恰当理据和事实支撑。事实上,西方民主体制的全部制度设计,恰恰力避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多党竞争式政权轮替、三权分立化相互制衡机制、议会民主监督架构、严格的法治社会规则等,其核心依据正是人性、道德的不可靠!与作者的观点相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好制度”,才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糟糕制度。例如,以往那种看上去很道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制度就是典型例证。
文中另一个似是而非的绝对化观点是:“用权力推动大制度建设(如依法治国)来限制权力,本身就是个悖论,历史上也没有成功的先例”。作者似乎忘了,海峡对岸的台湾社会制度演变,就是一个执政党推行大制度建设(西方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自身权力的现成例子。
而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亦可归结为限制政府权力的改革!从最初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厂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到放开市场和价格,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变;从个体及私有经济与国有经济平等地位、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重大原则的确立,到国家财税、金融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的改革,包括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与许可证制度等,政府的干预权力愈来愈少。在政治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长远大势也只能是对权力的监督越来越多,政府管控越来越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官员向宪法宣誓等新理念、新举措的逐步落实就是例证。即使因一些弊端不令人满意的舆论和言论管控,其不可逆的长期趋势也是愈来愈开放。例如,今天在网络新媒体可以公开讨论的诸多问题和言论尺度,在以往则是不可想象的。
该雄文虽然也承认两点:1】近三十年中共政权是世界上最稳固的,效率好,支持率也高;2】习近平暴风骤雨式的反腐确实大快人心。但作者笔锋一转,又特别强调:“然而中外多数人对其远期前景都不看好;最常提到的理由是制度:缺乏有效制约权力的好制度,腐败就有发生和发展的土壤。于是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上。”“社会的道德基础比法律、制度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的行为模式。”道德堕落了,也就是“人烂了,制度就会跟着烂。”
权力缺乏有效制度制约,是腐败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寄望于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也就顺理成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几乎是国内外观察评论者的共识!而作者为了论证其道德决定论,竟然绝对化到要推翻这一共识。按作者的观点和逻辑,中国社会形成良好道德的四个源泉均已失效!而反腐、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也是不能成功的!该文进一步的必然逻辑推演是什么呢?中国只有死路一条!
至此,应该清楚了。作者妙笔生花论证中国道德衰败的原因,并非要通过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为扭转这个国家道德滑坡开出根治良方。恰恰相反,该文长篇大论的核心是,中国社会道德之败坏是一个死结,根本无药可救!不客气地讲,该文实质还是中国崩溃论!只是隐蔽性更强而已。
中国可悲的道德底线失守问题真意味着法治等制度建设无望,只能导致中国死路一条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把眼界放宽,首先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有谁能够论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未来,只有死路一条呢?哪怕是一个再糟糕的民族或国家,只要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是即将消失,如何去论证她没有未来?!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只能是否定的,那么,中国这个正在复兴的国家为何就没有活路呢?!
中国败坏的道德已经陷入绝境!这个观点或许很有市场和“人缘”,但其本质层面却似是而非!如上所述,如果人们无法否认中国也有活路,那么,按作者的逻辑,中国有活路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唯一希望,就只能是中国道德底线失守问题有解决之道。这就意味着作者所谓中国败坏的道德已经无药可救的推论必然被推翻!
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已经被广泛论证过,无需赘述。历史和现实也都一再证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包括更主要的社会现实教育)必然提高,人们的平均精神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也必然会相应提高。更不必提个人精神文明自我实现诉求的提高了。
例如,1980年代对国人公共场所文明公德的具体要求之一,是不要随地吐痰。甚至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警示语:不要随地大小便!今天随便去中国什么地方,还能经常看到随地吐痰现象吗?另一个集中彰显道德观念提升的例子,是国人慈善捐助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普遍提高。日前一则新闻报道了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款排行榜,王健林、马云等巨富者的数亿捐助只能往后排,排首位的是一位公众了解不多的女中豪杰何巧女,其2015年捐款额高达29亿多!
郭文举出一点,“中国游客在国外被认为是最不文明的"。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可以预期,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国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也会逐步减少。
不仅如此,即使在物质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的条件下,只要完善体制改革,建立起包括法治在内的各种切实可行的制度,能够对本性并不道德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消除官场普遍蔓延的贪腐等丑恶现象,从根本上改善孕育高尚道德的土壤和环境,中国道德滑坡现象就一定存在解决之道。
毋庸讳言,中国还存在诸多严重弊端,揭露这些弊端始终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个令国人爱恨交加的国度,当下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改革正在路上,正在“深水区”。不言而喻,一条建设性的主张也比一打一味否定性指责更重要!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一个广为传播的立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无疑也是鲁迅先生提到的这些人!而恰恰未包括将中国说得一无是处的人!
就用鲁迅先生同文中另一个不那么有名的观点作为结束吧:中国人“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将此话所信对象稍作修改,在今天同样贴切。中国人先前信“马”,信“列”,后来信“美国”,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这不值得深思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底线失守的代价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