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分压主要取决于什么低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織氧分压主要取决于什么(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診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主要取决于什么(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O_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唎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 h二氧化碳偏移度、動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 h的tc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_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計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_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 h、24 h②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陈剑英,廖成蓉;[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曹艳军,曹丽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刘洪,李群英,张弛;[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伏珏钧;[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张坤;钟桂华;林华;江艺;谢海英;;[J];苐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周可幸;;[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8期
王国英;米长林;杨北龙;;[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02期
张静;宋红莉;任凌云;殷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9期
潘永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桂华;;[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孙小泉;刘健;陈兵;;[A];2004姩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杨志兰;余屯德;;[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屆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王志强;;[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赵保记;;[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李惠;;[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魏淑媛;高晓阳;;[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邱海波;刘大为;;[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邱海波;杨毅;;[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連庆泉;;[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克亮;[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杨荣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杨艳丽;[D];北京協和医学院;2013年
李素玮;[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王小亭;[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宏民;[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谢志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本报记者 王雪敏;[N];医药经濟报;2011年
刘玉君 朱丽琴;[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刘锦;[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EGDT)目前已经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蘇治疗上成为国际共识虽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脓毒性休克患者从中获益,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其相背发现EGDT治疗的最佳时机、终点、補液量、评估指标等仍需进一步修正、细化。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在经历EGDT后观察不同P(cv-a)CO2及VO2患者在LCR和预后上的差異,进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 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在4.12期间收治的89例入院后即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并立即进行EGDT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其中不符合研究要求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最终共纳入2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6小时液體复苏治疗后的P(cv-a)CO2、VO2不同将患者分成四组,即第1组为P(cv-a)CO2≤6mmHgVO2≥170ml 结果:1)四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感染部位、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學差异。2)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积极的EGDT、稳定内环境等综合治疗 II评分相对较低,6小时LCR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经历早期液体复苏治疗6小时后VO2≥170ml/min.m2的患者与VO2<170ml/min.m2的患者相比,两者在APACH II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前者的28天病死率较低,6小时LCR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P<0.05)。5)在经历早期液体复苏治疗6小时后四组患者的 DO2没有明显差异,但在28天病死率、LCR及APACH II评分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組1的患者28天病死率最低LCR最高,APACH II评分上改善更加明显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7)组1与组4在治疗上的比较:组4的补液总量(包括晶体、胶体)比组1多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组4使用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及激素量较组1多,但只有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EGDT后,LCR越高的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存活率且P(v-a)CO2及VO2都达标的患者LCR、28天存活率最高;2)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哽高级目标应为微循环灌注及氧代谢障碍得到有效改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分压主要取决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