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教师招聘案例分析题考试用书全是案例题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3)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B.杜威C.布鲁纳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B.拉伊C.凯洛夫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3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发展性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B.教学论C.教育科研方法D.学校管理学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斯宾塞的《教育论》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B.活动中心C.儿童中心D.课堂中心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B.可重复操作C.有理论假说D.有控制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B.测验C.问卷D.查阅资料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计划性B.实用性C.客观性D.科学性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B.期刊C.录音D.评述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B.测验C.观察D.问卷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B.实科教育思想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D.课堂为中心E.从做中学
  1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杨贤江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认知领域D.情感领域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B.有被试C.有理论假说D.可重复操作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答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答案:家庭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答案:校外儿童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答案:社会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答案:个人发展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答案:乐正克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答案:培根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答案: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答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答案:伦理学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答案: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答案:世界观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答案: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答案:蔡元培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答案: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答案:范例教学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答案: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答案:科学总结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和______。答案:为什么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答案: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答案: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答案:抽样观察法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答案:单组法等组法循环法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二、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37.需要面部表情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40.尊重自我实现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2010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陶行知C.布鲁纳D.柏拉图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师说》
  3.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A.积极过程B.能动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A.明初B.清末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
  A.知识B.知识技能和智力C.智力D.技能
  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A.质量观B.素质观C.教学观D.学生观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观点的教育B.思想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是一种______现象,是______的活动。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
  1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和教育。
  1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
  15.德育过程与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二者之间是一种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16.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学生身心特征的______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______性。
  17.“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____。
  18.学校、______、_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19.我国的道德核心是______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21.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3.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2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B.反射C.感应性D.感受性
  27.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2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以下哪一项()
  A.知识的感知B.知识的理解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运用
  2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30.下列哪项不是测验量表应具备的条件()
  A.信度B.效度C.常模D.主试
  3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B.互相接纳C.自然、适度D.第一印象
  32.感觉是对()
  A.直接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种反映
  B.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
  D.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映
  33.人的技能也被称之为()
  A.天才B.能力C.才能D.熟练
  34.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想像是人脑对已有______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______的过程。
  36.感受性是指人对______的感觉能力。它是动物心理反映的______形式。
  37.集中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______,而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______。
  39,智商是指一个人______与______之间的比值。
  40.行为疗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4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2.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有______、原型操作和______。
  43.动机按其持续的时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七、简答题
  44.影响创造想像的因素有哪些?
  45.简述遗忘规律的内容。
  46.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
  47.注意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八、论述题
  48.举例分析制约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
  _教师资格证考
  试2010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是体验的本质特征。
  4、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5、()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6、新课程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的。
  7、()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
  8、就各种教学方法的关系而言,讲授法和()是最为基本的方法,是所有希望有所作为的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和()。
  10、()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是:
  (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人道化(3)教育管理民主化(4)教学民主化
  2、教育目的具有:(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评价功能
  3、发现学习的本质特征表现在:(1)问题性(2)过程性(3)体验性(4)开放性
  4、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道德(4)专业情意
  5、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为: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
  6、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1)导向性(2)民主性(3)启发性(4)控制性
  7、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1)互动性(2)互惠性(3)主体性(4)能动性
  8、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1)价值判断(2)价值引领(3)客观描述(4)增值探索
  9、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的主要区别是:
  (1)资料来源不同(2)资料性质不同(3)关注重点不同(4)评价者的素质要求不同
  10、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是:(1)为了学校(2)在学校中(3)依托学校(4)基于学校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人的可持续发展2、条件性知识3、校本课程4、行动研究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2、学生学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教师专业化有哪些特点?4、简述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5、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区别和联系。6、教育评价具有哪些增值作用?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你心目中的“学生”是什么?教育能不能做到尊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
  2、有人说:“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新课程在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阐述。
  六、材料分析(1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探究学习3、亲历性4、教学技巧5、专业情操
  6、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课程性质8、发现法
  9、教育功能;管理功能10、良好的反思氛围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3)(4)2、(1)(3)(4)3、(1)(2)(4)4、(1)(2)(3)(4)
  5、(1)(2)(3)(4)6、(1)(2)(3)7、(1)(2)8、(1)(2)
  9、(1)(2)(3)(4)10、(1)(2)(4)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所谓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即是人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时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而不受损害的发展。
  2、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
  3、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行设计的新课程;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4、关于行动研究的最通俗的解释是,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⑴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⑵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教育⑶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⑷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⑸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2、(1)学生学习的组织性;(2)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3)学生学习的间接性;(4)学生学习的基础性。
  3、(1)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3)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4)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4、(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5、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如图所示)。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惟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6、激励作用、调节作用、诊断作用、管理作用和发展作用。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我心目中的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生成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整体性的人。教育能做到尊重学生,做到的前提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基本属性。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内容方面:主要是改变过去只注重考核知识与技能的状况,高度重视对过去被忽视的重要方面的评价,科学、全面、合理地确定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
  (2)方法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期末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教育契机,设计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与考试方式、方法,如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情境模拟、游戏测评等。
  (3)时间方面:改革后的期末评价与考试转变成对学生在全学期学习与发展情况的整体评价,既强调结果又关注过程,力求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可能在期末一段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完成。
  (4)结果反馈:内容上看,期末评价与考试的结果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形式上看,期末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理想的形式当然是书面与口头的结合。
  六、材料分析(10分)
  材料反映出我们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完全的接受式学习。现代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A.0.1~0.3之间B.0.3~0.7之间C.0.7~0.9之间D.0.9以上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A.内驱力B.凝聚力C.向心力D.吸引力
  9.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
  A.描述策略B.表象策略C.归类策略D.网联策略
  10.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1.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12.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智力水平
  13.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个案法
  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A.教学效能感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责任感
  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杜威C.苛勒D.勒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心理问题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