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是三纲两书

当前位置:
>>>>>>>>正文
【献礼党代会
基层展风采】 信息工程学院: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和行政的各项决策,团结进取,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狠抓教学质量和教风学风建设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校平台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进行试讲,制定培养方案和三纲两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建设;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通过专家听课等形式,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及时给教师反馈意见,督促整改。
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要求,突出实验室建设投入的重点方向,2014年,在原有4个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扩建2个基础实验室,目前正在筹建中。以引进博士的研究方向为依托,兴建2个科研型实验室,为学院教师提供科研平台。还规划了物联网工程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院上下深化“人才强院”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院教师队伍综合实力。2014年,全职引进985、211重点院校的博士5名,引进教授1名,柔性引进重点大学的博士、教授1名。教学、科研并重,优先引进物联网、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现全院教职工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0人,博士学历的8人,教授2人。到校外进行学术访问或博士研究生学习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数的5%以上。
稳步推进科研工作
在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逐渐形成以年轻博士组成的信息与智能控制研发团队,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充实。结合贵州省工业大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与贵州移动通信公司、贵州省计量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系,商讨科技合作。今年以来,学院承担科研项目共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校级人才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申报省科技基金7项,项目正在审批之中。
中国·贵州·贵州理工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 1 号 邮编:550003
邮箱:&& 电话:5&& 传真:5
建议使用分辨率浏览&&&&&& 本站推荐浏览器:IE7.0及以上版本&&&&  & ICP备案号:黔ICP备号&&&&
@Copyright 贵州理工学院
 ------友情链接------ 
贵州理工学院教学院系
贵州理工学院教学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教育厅高教处
贵州教育网
道德讲堂先进人物故事片
孔学堂官网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快速链接------ 
办公OA系统
总访问人数:
<span class="fontstyle507
今日访问人数:
<span class="fontstyle5当前位置:
& 工作总结 &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2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
工作总结排行榜
工作总结推荐范文
········
工作总结相关范文
········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2年度工作总结
查阅次数:700次
发布人:admin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指导支持下,学院党政班子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带领全院师生员工,积极奋进,在各项工作中,以质量提升为先导,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注重过程达成,较好地完成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室与基地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党建及院务管理、学生工作等各项目标管理任务,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科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
  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认真做好本科教学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保障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纪律。
  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的秩序稳定,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尽量减少调停课次数,并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办理相应手续;严格学籍管理,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受到了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肯定。
  一年来,我院加强了对本科教学工作师资力量的配备,做到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开课,全院无教学事故发生。
  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完成了2011版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三纲两书”的编写工作。
  2、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2012年我们进一步重视招生宣传工作,成立了包括学院书记、副书记、教学院长及有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招生宣传工作组,深入江苏省10余个城市和我校优质生源基地进行招生宣讲,参加了江苏省及其地市主办的所有高考招生宣传会,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使得2012年本科生的生源质量和一志愿录取率进一步提高。
  3、继续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从2010年开始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修订的有关规定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的具体要求,我们在2010年制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课程体系作了较大的改革;补充了新教学计划的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中期检查。
  学校与安徽建工集团联合申报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训基地,已于2011年10月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安徽建工集团的交流合作,制定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组织框架和管理制度,对学生进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企业实训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正在进一步完善中,能够确保2013年下半年陆续开始的企业学习工作顺利进行。
  为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组织有关教师积极编写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教材,目前接受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委托主编的系列规划教材共12部,正在主持编写的其他教材16部。
  4、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在国家专业评估中喜获佳绩
  (1)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文件和评估程序的要求,日~31日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正式接受了国家级评估。学院经过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在学校全力支持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土木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本科教育评估,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级最高层次的8年合格通过(目前全国480多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仅有18所通过8年合格),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2012年我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完成学校组织的校内专业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分别于2012年8月和10月提交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国家专业评估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报告,并全部通过了预审。
  目前自评报告的编写和评估、认证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程序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总体安排,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分别于2013年5月和10月正式接受国家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将力争取得好成绩。
  5、积极组织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检查和验收工作
  2012年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我院主编的《现代普通测量学》和《建设工程监理》两本教材,经申报和校内专家评审,被推荐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候选教材(全校仅推荐10本)。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学院完成了3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3名教学名师、1名教坛新秀、3项教研项目和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结题验收工作;完成了4项省级重点和一般教研项目、3项校级教研项目、2个校级教学团队的中期检查工作;
  经过认真动员,组织全院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质量工程项目。今年新申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合计3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35项。其中经学校评审并批准立项或推荐到国家和安徽省立项的有: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推荐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全校推荐5个)、测绘工程专业被推荐为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全校推荐3个)、理论力学和土力学两门课程被推荐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全校推荐15门)、6个项目被推荐为安徽省教学成果奖、5个项目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获国家级7项、校级28项。
  6、2012年教学工作获奖情况
  (1)高飞主持的“测绘通识与非测绘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测量学分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2012年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地理信息学科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在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中,我院共获奖8项,包括:宋满荣 陈丽华,柳炳康老师申报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获一等奖,卞步喜等申报的《材料力学》、朱亚林等申报的《结构力学》、汪权等申报的《结构力学》获二等奖,关群等申报的《弹性力学》、陈安英申报的《土木工程施工》、王波等申报的《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和左小晗申报的《结构力学》获三等奖。
  (3)在201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中,我院获奖3项,包括:宋满荣等申报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网站获省级一等奖,卞步喜等申报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工具”和“材料力学课程之弯曲正应力”分获二等奖。
  (4)在2012年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院汪权和张铭祥两位老师以决赛第1名和第3名的成绩,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创我院参加该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另外,我院青年教师在2012年全国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等学科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共6人次。
  (5)2012年我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共组织大学生参加了9项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包括全国高校结构设计竞赛、全国高校测绘技能大赛等,12月成功主办了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大赛,参加上述各类竞赛学生人数146人,获奖16项。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截止到2012年底,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4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203人,博士研究生67名,在职的工程硕士327名(近3年)。近三年,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生源占实际招生数的比例依此是:40.37% (2010年), 51.34% (2011年),61.2%(2012年),生源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按照近3年的学生数计,我院导师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是1:7.8;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的比例是1:4.5。2012年培养获得学位的学历博士硕士186名,工程硕士41名。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工作
  1、能按照学校的培养改革及进程要求,对2012年度新录取的各类研究生,都及时要求导师制定出培养方案和各学期专业课培养计划。对其他学期的课程均在开课学期的前一学期期末制定出课表和开课通知单,落实到每位开课老师,并通知学生选课,管理有序,没有出现疏漏情况。
  2、所有本学院开设的各类研究生课程,都能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学院重视课程建设,督促任课教师按照新计划,选用或修订教材,认真备课教案齐全,教学效果理想。所有课程考试组织有序、考风严谨,没有发生违反考风考纪的情况,分管领导及教务员能及时督促任课导师提交学生考试成绩。
  3、根据培养目标的改革,重视教材建设。学院在安排授课教师时,选择有造诣的教师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积累,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材,学院要求每门课程有教学大纲,教材。有些课程授课教师编写了教材,如《基础工程数值计算》、《结构动力学》、《地籍测量》、《高楼顶钢塔动力性能与减振控制》、《复杂系统广义智能评价方法与应用》、《河冰形成与演变分析》、《水文学水资源随机模拟技术》、《工程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半刚性连接钢结构设计》、《数学模型与工程安全监测》等。有些课程授课时还结合了英文教材,如《高等岩体力学》、《土塑性力学》等。
  学院一直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求教师处理好经典内容与新知识的关系,积极探索用现代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途径,努力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吸收专业发展的最新知识,确保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尽量做到“同基础平台,有专业特色”,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学院配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运用于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近两年,编写出版研究生用教材多部,主要有:王国体《边坡稳定和滑坡分析应力状态方法》、汪莲、任伟新《桥梁工程》、柳炳康《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盛宏玉《结构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辅导与习题精解》、钱德玲《土力学》、《基础工程》等,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的教材有多部。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工作
  1、为保证培养质量,学院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根据各个学科的师资情况,在双向选择下,按照科研经费和导师职称,合理制定每位导师招生指标,合理分配研究生,确保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有足够的研究生。按照近3年的学生数计,我院导师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是1:7.8;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的比例是1:4.5。为了合理分配,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院原则上教授每年带普招硕士生不超过5人;副教授每年带普招硕士生不超过3人;导师每年指导免试生不超过3人。学院科研经费今年到账近4000万,绝大部分由研究生导师主持,拥有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的硕士生导师达到90%以上,承担省部级及国家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博士生导师达到100%。实现了每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均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院还聘请了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业中工程技术专家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目前已有62位校外兼职导师。学院为每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都配备了兼职导师,由学院在职导师和兼职导师共同对其进行培养和指导。
  2、及时修订新增硕士和博士点培养方案。我院一级学科新增博士点涵盖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5个二级学科(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011年自主设置了目录外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水资源工程与结构、可持续建筑工程)。2010年新增硕士点包括力学一级硕士点下的2个二级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下的2个二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除了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点,其他新增加的硕士和博士点在2012年度都已开始招生。因此在2011年学科点论证基础上,制订了各新增学位点的培养方案。
  针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目录内的6个博士点和自主设置的2个博士点,在调研了兄弟高校相关博士点基础上,根据我院学科特色建设需要,分别制订和修订了博士和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方案进一步完善论证后,将对2013级博士生开始实施该新方案。
  3、注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建筑与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工程硕士专业,实施了新修订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卓越硕士生加强双师型指导(即一名在校导师一名企业兼职导师),深入加强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徽交通规划设计院等校外研究生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建设,举行了新增兼职硕导聘任仪式和兼职硕导和学生见面会,协调兼职硕导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卓越计划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认真执行选题公开答辩制度,答辩由导师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下规范组织,开题报告制定及时规范,按时提交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博士中期资格考核、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执行认真、严格。
  5、严格学位论文管理。根据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部署,修订了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文件,作为学院研究生管理和培养工作的基本政策。加强了研究生论文质量监控,发布了《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和审查的有关补充规定(院政字(号)》,制定了研究生论文质量排序细则。
  根据学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精神及要求,为加强我院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答辩工作流程,进一步推进学科负责人及学科点所在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监管责任的落实,我院作为学校首批3个试点单位之一,顺利完成了2012年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集中统一答辩工作,共有59名来自结构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集中答辩。学院制定了详细的集中答辩实施细则,包括答辩分组、论文评阅、答辩时间、答辩费用、论文排序、答辩人要求、资料归档、答辩督导等详细规则。答辩共分为五组,每组安排6名答辩委员和1名答辩秘书,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学院邀请校外结构工程学科资深专家担任。本年度学院推荐6名硕士,2名博士参加2012年学校和安徽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
  6、严格过程管理,除个别一两个学生因个人身体等原因外,没有其他研究生培养过程异动情况发生,很好地稳定了研究生教学秩序。
  7、认真组织2012年度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活动。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工作,充分利用学术交流的平台,激发研究生科研激情,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年会期间分会场共收到学术论文44篇,其中获得校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向学校推荐优秀科技标兵1人,邀请校内外专家报告会14场。其中校内专家4场,校外专家10场。有13名研究生及博士走上讲台与全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学院2012年继续获得校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单位。此外,学院推荐7名研究生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全国空间结构学术论坛。其中刑文彬和殷朗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8、创新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过程和结果,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历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工程计算、设计、检测和监理的项目。在学期间,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研究生比例在52%及以上。学院通过评奖评优以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活动,引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9、学院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规范地进行研究生教学、答辩、就业、获奖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资料归档及时,教学、材料提交、答辩等均采取信息化管理。
  (三)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
  1、提高“小论文”的质量要求;强化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的工程化要求;探索施行论文查新查重的比例控制。
  2、推动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和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在要求指导教师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的同时,倡导开展教研及课程建设,本年度获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水利工程为例(魏松),有限元法精品课程(牛忠荣)。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建设,我院现有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徽交通规划设计院、安徽省建筑设计院等校外研究生教学研究实践基地,今年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共建战略合作联盟。促进基地建设,准备申报“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这些单位和基地,对一些学术型及工程硕士研究生,遴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实施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
  4、正在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本硕和硕博打通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制定新的培养计划。
  (四)研究生招生工作
  1、成立了由院领导和各学科点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组。2012年我院共录取了222名硕士研究生,共有十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进行了招生,录取了144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录取了78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211及以上学校考生共有136人,占录取考生比例61.2%。保持了质量提升的态势。
  2、修订了2013版研究生招生目录,特别对新列入招生目录的博士和硕士点,凝练了研究方向,组建了导师队伍。学院重视提高研究生生源,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第一时间将2013版博士和硕士招生目录挂到学院网站,供广大考生参考。随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分别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进行2013年研究生招生宣传。
  3、认真做好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工作,并对命题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进行教育,确保无误。
  4、按时完成阶段录取工作。至2012年底,完成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工作,拟第一批录取11名2013级博士生。选拔了94名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为我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校的学生。
  三、科研工作
  2012年,我院按照学校定的科研目标任务,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实际,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学院合理分解目标任务,动员全院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优化科研资源,改善科研条件,从申请到结题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注重过程达成,较好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总量、质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科研经费保持较大规模并稳定增长
  1、我院的科研经费总量保持较大规模,截至日,纵向项目立项38项,合同总经费948.03万,纵向到账经费717.837万;横向项目立项126项,合同总经费为万,横向到账经费总计3125.98万。纵横向项目到账总经费3843.82万。完成学校下达任务95.37%。在学院科学研究出现天花板效应,行业发展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仍超过去年到账总经费%。各类项目的水平质量不断提升,大项目有所增加,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支撑度好。
  2、获取国家基金能力不断增强。学院重视国家基金申报工作,做到了全员动员,学科带头人逐项审核。申报人数比2011年增加20%,学院国家基金稳步增长,2012年度我院获得国家基金项目8项、总经费385万;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连续资助的情况有了新的突破。学院获得全校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二)、科研成果
  论文:我院2012年发表SCIE论文 20篇,EI论文 79篇,国内期刊论文177篇,新出版专著4部。2012年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5项,授权发明4项。获奖: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孟益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成套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扈慧敏)、膨胀土滑坡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应用(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王建国、叶少有),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魏松)。
  (三)、采取积极措施保持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态势
  学院极其重视科研工作,把它作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组建了19个研究所。对各研究所提出了工作目标,对各研究所进行年终考核。
  加强项目组织与策划,积极拓展科研领域,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工程,接待或者走访了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安徽建工集团、中电科技集团38所、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公司、江苏苏中设备安装公司、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高速设施公司、安徽车桥公司、合肥重点工程局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新增了科研项目,达成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合作意向,积累了学院科研领域新的增长点。
  召开2012年全院科研工作总结与动员大会,及时宣传学校的科研工作导向及新的政策;总结成绩、经验、问题,表彰先进,在全院形成良好的科研的氛围。
  引导教师提高申报国家项目和发表一流学术论文的意识。积极谋划2013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稳定申报数量,提高申报质量;要求具备国家基金申报条件的所有教师必须申报;学院组织教授看“本子”,帮助青年教师完善基金申请书,提高基金命中率;加强共达检测公司、水资源中心的建设,加强资质管理,促进科研平台条件建设工作。
  四、学科、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工作
  (一)学科建设
  1、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力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已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土木工程、力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另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土木工程安徽省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和“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根据学校及学院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学科建设在上层次,学科方向重点突破的思路,制定并实施了2012年学科建设规划。在全面梳理学院4个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的规模与发展现状,拟定学科发展的远期目标与近期重点,既考虑全面发展、又要重点突出。目前以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为重点突破;带动水利工程学科全面恢复与提升;力学为土木与水利发展作理论支持,同时加强自身基础理论建设;测绘与土木和水利紧密结合,为土木和水利发展提供高新技术支持,同时保持在省内行业内的领先。
  2、抓好学科基地和队伍建设。学院重视学科基地与平台建设。通过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构建学科带头人和19个学科方向团队,扎实开展各层次学科基地与平台建设,努力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提供支撑。实现了每个一级学科保持6个以上方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导师达到12人,一级学科硕士点导师都保持超过6人,建立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科梯队。每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导师至少6人,每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导师至少6人(不含兼职导师)。
  3、根据学科特点,学院加强与高水平研究机构及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2012年,与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建筑科学设计院、安徽省高速公路科学检测研究中心、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等大型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学科基地,推进资源共享、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4、精心组织,做好学位点、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申报、评估和建设工作。完成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评估工作。继续加强结构工程学科建设,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创造条件申报水利工程和力学一级博士点。凝聚力量继续申报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目录外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水资源工程与结构、可持续建筑工程),并完成招生工作。制定各专业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和计划。工程硕士的招生有了较大的增加。
  5、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结构工程、道桥工程引进扶持骨干学科新增黄山青年学者2人(冯然、王静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王静峰),引进教授1人(张广锋),新增教授一人(汪哲荪)。在土木工程和工程力学博士点新增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院外兼职导师3人。
  6、科研规模和质量取得新的突破。高水平论文数量比2011年有较大增加。2012年发表SCIE论文 20篇,EI论文 79篇,国内期刊论文177篇。科技成果获奖丰硕。专利:2012年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5项,授权发明4项。获奖: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孟益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成套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扈慧敏)、膨胀土滑坡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应用(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王建国、叶少有),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魏松)。
  7、科研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已有安徽省级基地建设取得进展;新获得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基地4个。
  8、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本年度邀请了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拓展学科方向、联合开展科研及学术研究。例如,成功举办了2012年全国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高级研修班。国内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及实践领域具有领军影响力的八位专家周福霖院士、徐世烺、周 云、李秋胜、郝 洪、方 秦、吴澄清教授等作报告。专家们分别就地震及结构工程抗震、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工程抗暴、抗风、结构新材料等八个专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工程技术实践进行了详细讲解。来自全国各地18个省、市的43位防灾减灾部门业务人员、有关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业务骨干、高校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高级研修班。例如,邀请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工程学院院长Alexander H. –D. Cheng教授,澳大利亚RMIT University Li Jie博士,欧洲粒子中心Mr. Dominique Missiaen、Mr. Andreas Herty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教授,美国特拉化华州立大学王琪全教授,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占新民博士, 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陳義麟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Ranji S. Ranjithan教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王俊杰教授等国内外专家来院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二)、学位建设
  1、扎实、规范开展学位审核授予工作,能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程,及时召开"分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授予问题,到会人数符合规定.组织工作规范、过程严谨,审查结果真实,可靠,公平,公正,授予学位人员的各项考核环节都严格国家、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把关。,
  2、认真准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材料,做到了严格按照学校时间安排上报会议有关材料.材料齐全,内容完整,规范;每一批次的学位审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研究生学位授予信息采集要求准确采集研究生相关学位授予信息,没有发生拖延和信息错误情况。
  3、2012年,学院进一步严格学位论文要求,认真执行选题公开答辩制度,答辩由导师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下规范组织,开题报告制定及时规范,按时提交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博士中期资格考核、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执行认真、严格。"声明" 都由研究生本人和指导教师签字,格式和排版规范。修订了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文件,加强了研究生论文质量监控,发布了《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和审查的有关补充规定(院政字(号)》,制定了研究生论文质量排序细则。参加各类研究生论文质量抽查、评选,获得优秀、良好比例高于60%。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新修改的研究生招生目录,指导博士和硕士点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学位论文的审查力度,2012年通过获得学位的学历博士硕士227名。
  4、加强过程与质量管理,健全学位审核制度,严格审核环节,实现了2012年毕业生学位授予率比前几个年度明显提高。
  5、注重引导和激励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和撰写研究论文,本年度学院推荐6名硕士,2名博士参加2012年学校和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评选。认真组织2012年度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活动。年会期间分会场共收到学术论文44篇,其中获得校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向学校推荐优秀科技标兵1人,有13名研究生及博士走上讲台与全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学院2012年继续获得校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单位。此外,学院推荐7名研究生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全国空间结构学术论坛。
  (三)、实验室与基地建设
  1、健全管理制度,成立实验中心,提升管理效能
  为了优化配置学院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与科研基地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学院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将现有各实验室与基地自行管理的模式改为由学院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规范管理,为后续实验中心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目前,学院实验中心现有3名专职教师、14名实验技术人员,制定了实验中心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制度。
  2、制定并实施建设规划
  结合学院的科研、学科发展和本科、研究生教学的需要,学院以实验中心为主体制定了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年度逐步实施。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实验用房和实验室布局,保证科研基地有固定场所和相对固定的研究实验人员。根据学校安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实验室、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包括专业评估专项、学科平台建设专项等。
  3、加强日常管理,改善实验环境条件
  结合国家专业评估的要求,规范了各个实验室主要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实验项目和科研成果介绍的宣传橱窗,保证了实验室的卫生、整洁和安全;制定了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计划、实验有登记、仪器借用有手续;实验室工作量饱满,安排有序,综合实验数量逐步增多,力学、测量、建材等多个实验室采取了登记预约全天开放的措施,使得实验室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6%以上;根据学校规定,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提高仪器使用率,并规范使用程序。在学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2012年完成了学院所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清理检查工作,并按时上报。
  4、加强责任意识,提高项目执行力度
  2012年在学校支持和帮助下,我院指定专人负责,以高度责任心完成了结构实验室改造项目、水利实验室扩建项目;完成了日元贷款项目的最后验收工作,基本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水利水电专业校内专业评估专项经费仪器购置工作,目前部分仪器设备正在安装调式中;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土木工程专业国家评估专项经费已经部分执行,其余部分正在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尽快落实购置,以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
  鉴于2013年我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给排水专业要进行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学院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已经编制了仪器设备建设计划,希望学校能给与支持,尽快审批落实。
  5、鼓励教师参与,提高实验水平
  在目前实验室专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由专业教师兼任实验室主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基地建设工作。学院多数实验教学项目均有专业教师担任实验指导工作,其中测量实验室承担的所有教学实验和实习项目100%由专业任课教师指导;力学、水利、建环、给排水专业的教师,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主持完成了4项自制实验仪器项目,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6、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层次水平
  我校与安徽建工集团共建的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今年我院又新建校外本科和研究生实践和科研基地6个;在2012年校内基地检查验收工作中,我院结构设计创新基地顺利通过评审,并被评为优秀;目前学院正在组织力量,积极准备,力争使现有的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实验室顺利通过评审并升格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高科研层次。
  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2012年度,通过引进与培养,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师岗位职责意识进一步增强,教风不断改善,带头人发挥作用明显,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势头好。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重视师资队伍规划及建设
  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及“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在人才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积极落实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2人,其中正高职33人,副高职55人,讲师(中职)58人。副高级以上教师比例为5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1%,在读博士学位28人;具有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有40余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兼职5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质量比上一年度有了新的改善。
  (二)扎实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学院及时将本年度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发布在学院网站上,制定和修订了“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黄山学者特聘教授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注重为引进人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2012年度引进2名黄山学者(林章、王琪全),2名黄山青年学者教授(王佐才、冯然),1名教授(张广锋 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7人。
  2、做好优秀博士毕业生的引进工作。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2012年共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其中1名为国外博士学位获得者),进一步改善了学缘及学历结构。
  3、大力借用外部资源,提高师资队伍综合实力。本年度新增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副总工、科技质量部部长、教授级高工张同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杰青、长江学者俞汉青等大中型企业或科研机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外聘专家为我院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4、注重内部优秀人才的培养扶持,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申报各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本年度金菊良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王建国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孟益平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高飞等获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李晓莉获安徽省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扈惠敏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系统地开展师资培养工作
  学院始终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在实施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导师制、三种经历培养、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方面务实推动,成效显著。
  1、加强团队建设,倡导青年教师积极融入教学科研团队,要求骨干带头人主动将青年教师纳入团队,目前超过95%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入了20个学科(方向)团队,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按照学校相关制度开展新进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本年度共有8名青年教师纳入导师制,安排了导师,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按照教务处精品课程“导师制”工作要求,学院校级及以上的在建精品课程均安排了导师。
  3、推进三种经历培养工作,落实计划,动员选派人员,注重阶段性考核跟踪,合理安排好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和进修工作任务。2012年共有14名青年教师分别开展了国内外访学、从事博士后、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0 %;积极督导服务在职攻读人员完成学业,目前,2009年以前在职学习的教师大部分按期完成阶段任务。
  4、积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本年度共选派6名学术骨干参加学术带头人培训,为学科发展积蓄力量。
  5、着力培养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认真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在本年度预赛、学校复赛和决赛过程中做到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至少参与两次的观摩交流学习,取得了一、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单位奖的好成绩。
  六、党建和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
  学院党委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党委一班人团结务实,带领师生员工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创先争优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开展领导班子及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抓好班子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学院党政班注重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各项决定及具体工作部署,保证上级及学校各项决定和工作任务的贯彻与落实。院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合肥工业大学基层组织工作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合肥工业大学学院党政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暂行规定》,班子成员能围绕学校及学院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分析解决各种思想、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履职尽责等方面的问题,督促保障和服务教职工努力履行岗位职责。
  2、在议事决策方面重视发挥分党委的监督保证作用;重视抓支部建设、团队建设和骨干人员的引导与服务,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党委一班人贯彻落实上级和校党政的各项决定及部署的具体工作。开展了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分类考核与规范化建设、学习雷锋、学术骨干结对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教风学风建设、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各项重要的党建工作。重视做好学院的宣传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教风学风建设、文化建设等组织了十多次大型活动,本年度学院在校院发布四十多项宣传报道稿件。
  4、学院领导班子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注重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本年度开展了多次上级重要文件、学校及学院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的研讨学习;积极传达、学习党中央十八大重要文件精神。学院党内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本学年召开了7次党员与职工大会;各党支部坚持认真开展“双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活动,坚持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化。各项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
  5、认真规范完成了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学院党委认真组织换届选举事宜,经校党委批准,在规范、民主、公正公开的形式下,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党员参与民主选举,顺利产生了新一届党委成员。
  6、抓好学院管理干部选配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调整、选配了五个系及实验中心的负责人,实现了平稳过渡,组织召开多次辅导员工作会议,开展辅导员的能力建设、学风建设以及学生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7、党委及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制度化建设,做到了工作会议记录完整。本年度及时准确地向学校职能部门报送各种材料和统计数据。
  (二)、注重做好基层组织党建工作
  1、学院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合肥工业大学基层组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党的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支部委员会)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规范而符合实际工作实际。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党建与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有计划、循规章、守制度;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院基层党支部的构建健全完善,各基层党组织做到了分工明确,工作到位、富有特色,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党支部工作记录完整,支部活动形式新颖,结合党中央十八大召开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学院党委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各种讲座报告、座谈会、江西革命老区考察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抓好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及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37个党支部的考核分类及整改工作,不断完善8个教工党支部及29个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及效能建设。能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组织申报工作,本年度获得4项立项,并按计划实施,有特色有成果。多向活动方案质量高并获得立项,并能严格实施按计划组织实施。
  3、认真开展党员发展及培训工作。学院党委认真落实本年度发展党员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细致开展培养考察,严把预备党员入口关;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党员票决制、预审制和责任追究制》(材料规范、手续完备、事前公示、审批归档及时。在发展师生党员工作中做到严格入口、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把材料(4严),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与质量;做到了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维护及时,录改规范,出错率低。规范地进行专人负责党费收缴,及时、足额缴纳并定期公布并按规定合理使用党费。
  (三)高度重视,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本年度领导班子结合院务工作会议的举行多次议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心组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有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廉政建设活动。在日常管理、招生、就业、财务管理和对外服务等工作环节,认真贯彻上级及学校有关反腐倡廉文件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2、学院党委班子及成员监督并带头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带头签订学院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承诺书;学院党委在全校率先系统完成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制度建设工作,包括职权目录建立、岗位职责明晰、重要工作流程设计、风险点排查、防控措施构建等工作体系建设及一系列制度、机制及措施,在教育部检查组来院检查中获得好评。
  3、在有关院务工作会议及决策中,全面落实“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制度;无乱收费及违反财经制度等违规违纪行为;在新老领导班子换届及工作交接过程中认真开展了“小金库”专项自查复查工作。如实填写了有关报表,保证了此项工作不留死角。
  4、重视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及时查处个别有违制度和公正公平的事项,对涉及人员进行教育与处理,也得到了教职工的支持。坚持开展年度述职述廉工作,本年度领导班子成员无不良行为,群众反映良好。
  (四)积极开展宣传及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积极组织干部及学术骨干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开展了十余次带头人、青年教师、学生代表等师生座谈会,进行思想状况、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座谈调研会议,组织开展了多次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
  2、认真组织好学院8个基层单位单、双周的时政学习及单周教学法活动,时政学习做到每次学习都提前布置安排具体内容,坚持签到制度,在时间、内容、人员上做到落实与保证。
  3、院党委及系党支部主要成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状况,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一些团结、职务晋升、条件分配等思想矛盾,注重激发教职工为学院发展的奉献精神,教职工普遍反映学院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观。
  4、及时宣传学生培养、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本年度在学校、学院网页上发布各种宣传信息50多项。
  (五)重视开展工会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
  1、学院党委重视并支持工会工作,本年度在党政联席会议中多次研究工会工作;坚持二级教代会制度,完成了职工之家建设工作,做到了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参与和自行组织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多项活动,组织师生实时收看党的十八大召开等活动。
  2、重视统战工作,指定副书记负责统战工作,支持党外人士参加必要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党委书记和党外知识分子谈话十余次次,关心其工作和生活情况,也开展了对党外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
  3、成立了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选配了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及学工办人员担任委员,制定并实施了阶段工作计划。
  4、根据学校本年度七届四次教、工代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了提案征集工作;认真组织了学院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工作。
  (六)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学院事业发展
  根据校党委2011年底发出的《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通知及要求,学院党委制定了“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以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再上台阶、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再上水平、党员干部党性和先进性再上层次、服务师生员工再上质量”“四上”为学院创先争优主题的系列活动。
  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与破解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发展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例如:在学院机关开展“创一流服务,让师生满意”活动;许多学科方向团队主动到企业上门沟通调查,寻找科研服务的机会,争取了不少项目机会;开展帮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活动;组织指导学生会,建立生活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建立关心“问题学生”教育指导工作机制。例如为帮助一个家庭贫困、身有重病的研究生,学院组织了募捐帮扶活动,为其募集了5万多元爱心款。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促进了学院党委及基层党支部支部工作效能的提高。
  (七)加强院务管理,发挥保障作用
  学院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定及工作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按照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很好地发挥了保障作用。
  1、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积极推进院务公开,能及时向学院教代会报告院务管理、经费使用等情况,接受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不私设小金库。
  2、做好综合协调、催办督办等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学院坚持机关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坚持建设和谐土木理念,积极营造学院文化氛围;2012年学院组织参加了学校首届羽毛球比赛并荣获冠军。2012年,学院组织了院乒乓球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运动会,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合唱表演,获得三等奖。积极做好院离退休人员的慰抚工作。配合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举办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工程硕士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九届华东地区结构设计邀请赛等协调服务工作。
  3、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老土木楼、结构实验室改造,新建设了水工模型实验室。制定学院公房管理办法,对行政办公用房进行了压缩,增加了教学和实验室用房。认真做好资产工作。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登记、检查、核对工作,保证帐物相符,做好教学科研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资产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4、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日常安全防范教育:学院贯彻稳定工作制,落实各项措施,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认真开展防火防盗等日常安全防范工作,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院被校工会评选为优秀部门工会。
  七、学生工作
  2012年度,学院按照校党政及学工部给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并实施本年度各项工作计划,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成长成才为和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做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规划、方案具体、措施有力,主题鲜明、效果显著。进一步健全了学工办为主导、班主任班导师为主体、教师教育教学全融入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格局,采取了全面覆盖及重点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措。例如,开展了“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报告会、各种座谈和实践活动,开展了2012届毕业生全体党员举行党员宣誓,加强离校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学雷锋、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红色读书及征文、组织实施小班辅导、辅导员博客建设、建立班级网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等学院做了很多具体细致的工作,努力维护了校园稳定。
  2、重视并规范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做到了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注重早发现,早引导,早教育,早培养。截止2012年底,学生申请入党比例达到90%以上,党员发展比例适当,质量稳中有升。2012年发展本科生党员323人,转正193人。积极引导学生党支部申报特色支部活动,指导开展相关工作。继续实行党员承包责任制,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院政工干部经常深入课堂和学生宿舍,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状态及学风整体稳定有序,积极向上。
  3、细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和机制
  学院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制定并实施本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充分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计划纳入学院的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辅导中心落实了独立专用的心理辅导室,为学生营造心灵港湾。
  心理咨询室完善了管理制度,实行全天开放,咨询员轮流值日,接待来访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确保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和规范的发展。学院现有3名辅导员具有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能够利用心理健康知识主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和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联系,有效处理学生心理疾病问题,无心理问题责任事故发生。学院认真对待每年的新生普测活动,辅导员积极参加普测工作的培训,高度认识心理普测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普测,并针对普测的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相应的工作,建立对应的学生档案,认真做好个别辅导及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进行随访。
  普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授课老师认真备课,生动讲解,获得学生好评。在11级学生中,成功举办“敞开心灵·拥抱健康”主题班会活动,各班举行了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电影放映,心理问卷调查,心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解决自身心中的困惑,增强班级凝聚力。参加各兄弟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计算机学院举办的校“情景剧”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参加数学学院举办的校“手语合唱”大赛,获得了“二等奖”。我院分别在南校区和翡翠湖校区顺利完成“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工作坊活动。
  4、圆满完成2012年新生入学管理及服务工作
  出色完成2012年新生军训工作,学院所在的连队不仅拿到了综合评比先进单位,而且各项评比指标和单项奖励都全校名列前茅,指导员吴昊获得“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军训优秀指导员”的荣誉称号。
  为及时构建新生班级组织,学院延用演讲竞选的方式,在新生中选出了一批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工作的学生干部,顺利组建了班委,平稳有序开展自我管理工作,在新生学风建设、课外活动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2012级新生在校举办的校广播操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5、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学风建设措施得力,学生学风端正。
没有出现新生违反考风考纪情况,考试及格率达到90%。学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抓学风,如加强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联系,严格课堂考勤,每门课程都有致任课老师的一封信。倡导远离网络游戏活动,考前诚信教育等。落实每班级由学习委员进行课堂考勤制度,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课堂点名,积极做好教育监督工作,召开学生代表及各班级学风建设讨论活动,细致开展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等。总体学风明显改善。
  6、开展研究生党员标志牌进宿舍活动、寝室安全卫生检查暨示范宿舍创建活动、定期开展寝室卫生检查评比,工作效果好,学生宿舍文明整洁、安全有序。
寝室文化建设措施得力,辅导员深入寝室开展工作,学生无违规行为,宿舍卫生80%以上优良。
  7、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信息库健全并及时更新,资助措施得当,覆盖面达到100%。
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多措并举,提高贷款还款率,2012届毕业贷款学生为166人,贷款还款率在学校排在前面,违约率低于5%。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奖助贷的评定落实工作,做到学生无异议。今年我院续放国家助学贷款221人,总金额1326000元,新增贷款人员45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169人,总金额757200元。代偿学费、代偿贷款申报14人,办理贷款展期26人。获国家奖学金2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76人,国家助学金551人。
  8、研究生教育管理规范,工作效果明显.薛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院党委书记直接分管,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业务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和培养的工作机制。院研究生会、研究生班级党团组织健全,具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今年校党支部特色活动立项中我院研究生有一个项目获得立项。今年推荐了5名2012级新生党支部书记参加学校培训班,11名同学参加卓越训练营,35名同学参加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班学习。本年度共发展党员38名,有93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
  学院积极响应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号召,精心组织2012级研究生参加心理普测工作,明确学院负责研究生新生心理普测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完成心理普测工作,2012级研究生参测率达到了100%。耐心细致做好研究生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确保每位研究生都能掌握参保信息。认真做好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报到接待工作。举行了2012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暨导师见面会。注重研究生就业质量,2012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2.49%。
  9、充分发挥研究生会和社团组织重要作用,繁荣校园文化,大力开展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开展了极具学院特色的 “CAD制图比赛”, “创新结构设计大赛”、“有限元软件操作技能大赛”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院研究生篮球队员的努力下,在学校举办的“中国移动杯”研究生篮球赛中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为响应学校 “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号召,精心组织了学院分会场活动。参加学术交流年会报告会的研究生人数超过了1300多人次,超过了我院研究生总人数的2倍,教师参与人数达到了110余人次,超过了我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我院也获得了校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的好成绩。研究生会再次被评为“A级达标学生会”。
  10、扎实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年度,校内创新实验结题33项,创新基金结题3项,国家创新实验结题5项。申报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共有7件作品获得国家级项目批准立项,28件获得校级项目批准立项。参加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新创意大赛,共15件作品参赛。参加第十三届“斛兵杯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45件作品参赛,其中有13件作品经过复赛的角逐,最终2件作品进入了决赛。参加校第七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共有6件作品参赛。
  1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做到主题突出,参与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属于读书人的三纲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