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宝宝经常揉眼睛七个月,晚上经常在床上拉尿

宝宝将近2岁了!晚上睡觉前总是故意说尿尿,每天晚上都这样要来回搞十几次只要在床上待几分钟就说尿尿!给她尿又没有尿!今晚气的把她屁股都打肿了!哪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宝宝将近2岁了!晚上睡觉前总是故意说尿尿,每天晚上都这样要来回搞十几次只要在床上待几分钟就说尿尿!给她尿又没有尿!今晚气的把她屁股都打肿了!哪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当时年龄:
个人认为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还不想睡觉的,所以他就找借口出去玩,这个时候还是要耐心的和宝宝说说比较好
最佳回答者: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急急!孩子晚上拉尿的问题
悬赏:100分
急急!孩子晚上拉尿的问题
我儿子两岁七个月了,三个月前才开始晚上不给他穿尿裤,但到现在只有不到十次能把到,他都是很抗拒的不肯让你把,拼命的哭.有时放下就马上尿床,或者那尿眼看就拉出来了还是拼命的忍,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该怎么办?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我家宝宝2岁前,夜里尿尿的次数也比较多。为了不让他尿到床上,我白天给他用布尿布,晚上睡觉时再给他穿上纸尿裤。这样,既可以避免他把床垫尿湿,又可以让小屁股透气。
  2岁以后,宝宝尿床的次数明显减少。我就不再让他穿纸尿裤睡觉了,而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比如8点钟,一定要让他尿一次;半夜里,比如凌晨一两点钟,给他把一次尿。这样,宝宝夜里睡觉基本上就不会再尿床了,而且还养成了睡觉前主动排尿的习惯。
  我曾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排尿功能成熟了,自然就不会再尿床了。所以,对孩子尿床的事情,我一直都不是很着急。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多准备几个小褥子
  我家宝宝1岁9个月。我想,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让他一整夜不尿床是不可能的。孩子夜间即使有尿意,他也不会自己醒来尿。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夜间注意给孩子把尿。一般夜里要把两三次,尽管大人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但孩子可以少尿床了。
  偶尔,大人睡得很沉,宝宝就尿床了。为此,我们专门给宝宝准备了几个小褥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把小褥子放在床边,这样万一宝宝夜里尿湿了,取换很方便。白天及时晾干,晚上就可以用了。
  另外,为了夜里把尿时不让宝宝着凉,我做了几个小肚兜儿,宝宝睡觉时给他穿上。
  摸清规律,轻松过夜
  宝宝夜里小便的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宝宝不到1岁的时候,晚上睡觉就不再穿纸尿裤了。我通过摸索她小便的时间规律,按时给她把尿,所以她很少尿床。
  我的宝宝一般是在入睡后2个小时左右有尿的,我就在这个时间给她把尿。然后把她往床上一放,照样睡得呼呼的,丝毫不会影响她睡眠。
  还有一个规律:小孩子入睡后大约一两个小时是深睡期,如果不是憋尿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他会睡得很沉,几乎一动不动,甚至用力碰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出现翻身动作,就证明有尿。这时马上给孩子把尿,他准会尿。
  可以把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用,很灵的。不妨试一试,找找你家宝宝的小便规律。这样,整个晚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正在为宝宝尿床烦心吗?只要你有这十项策略你就可以安枕无忧啦!  1、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2、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果在临睡之前给小儿洗个澡,令小儿舒适入睡也可以减少尿床。
  3、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4、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9、治疗潜在的相关疾病:如果宝宝存在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应用抗利尿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尿床症状。
  10、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氯丙咪嗪可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刺激大脑皮层使小儿夜里容易醒来,起床排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丙咪嗪,每天临睡前服用一次,剂量遵从医嘱,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再用同样剂量每两天睡前服用一次,持续3个月,总疗程共6个月。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  Q1.有些孩子5岁以后仍然出现间断或持续性的尿床现象,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小儿尿床是病吗?小儿尿床是否与肾病有关呢?
  孩子在2岁到3岁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3岁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5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5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尿床是一种常见现象就掉以轻心,首先要检查孩子的脏器器官有没有什么病变,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许多肾脏疾病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夜间遗尿,比如肾炎、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等。
  Q2.是不是所有“尿床”的孩子都需要看病呢?孩子尿床到什么程度就应该就医了?
  5岁以前,由于小儿高级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全,这时候出现尿床不属病态。但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持续尿床或已经能控制夜间排尿后又出现,则称为遗尿症,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了。
  Q3.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孩子出现遗尿现象呢?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几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几率患病。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一般来说,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就收缩排尿了。
  3.心理因素: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多为继发性遗尿,发生于2至4岁儿童,常是间歇性的或暂时性的。这类精神因素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等等。另外,有些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睡眠过深:孩子睡得很熟,很难唤醒,以致遗尿,这是较常见的现象。原因在于白天玩耍过累、学习紧张功课过多、睡觉太晚等入睡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5.排尿训练不当:(1)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2)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孩子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3)训练过早,如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4)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孩子叫醒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6.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控制尿激素ADH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量的激素。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7.疾病:泌尿系统畸形、感染,或患多尿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疾病均可引起遗尿。尤以隐性脊柱裂伴有遗尿症者较常见。
  Q4.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后,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应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对患遗尿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其树立信心,给予安慰与鼓励,绝不能打骂伤其自尊心,更不能在小朋友们面前为其"曝光",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护。其次,要求助于正规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生,帮助孩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家长来说,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而是一种疾病;
  (2)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树立信心;
  (3)晚餐后不喝或少喝水,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
  (4)禁穿尿裤,可在床单上加铺橡皮或塑料布等作些局部预防;
  (5)准备好小尿盆,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小便。
  Q5.孩子发生遗尿后,怎样判断发生原因?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遗尿患者必须首先排除外全身或局部疾病:如有无尿急、尿频、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家庭、学校、周围社会情况,及训练小儿排尿的过程等。全身和会阴部检查也很重要。
  对每位患儿应查尿常规、尿糖,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做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Q6.孩子遗尿令家长很苦恼,如果到医院治疗,有哪些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较好的药物为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如弥凝),该药通过浓缩和减少尿液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一般睡前一小时口服一次,见效即可维持用量,如加药需由医生指导,并定期测血压。服药时间不得短于3个月,在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到医院观察。
  2.膀胱训练法:此方法适用于夜间多饮尿床或白天尿湿衣裤的儿童。白天鼓励孩子多饮水,有意识地使膀胱多存尿,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令患儿可以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
  Q7.日常生活中采取何种措施能够锻炼孩子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遗尿现象?
  1.每天下午4点后,让孩子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食,宜偏淡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葡萄等水果,更不能养成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帮孩子建立起科学的生活、饮食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
  4.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6.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交流一次。
  7.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孩子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孩子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父母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孩子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一点也提示,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那就继续给他纸尿裤,等再大点脱掉。
宝宝,你可以大小便训练了吗
  你曾发现宝宝抓着裤子,只在便器周围逛来逛去,甚至对着便器生气得哇哇叫,却仍不愿意坐下来便便吗?
  教会宝宝走到便器前、脱下裤子、坐上便器等如厕前的动作不需花太长的时间,但要让宝宝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熟练控制大小便才是最困难的。
  对宝宝来说,尿尿和便便就像是身体的一部份,有的宝宝实在不太愿意将它们排出来。学习大小便的过程跟学习其他的事情相同,宝宝会不小心忘记,或是努力做却没做好,当然也会因心理压力而采取一些抗拒行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该如何面对宝宝的大小便练习?是继续坚持训练,还是让宝宝再裹回尿布呢?
  何时着手训练
  太早训练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或亲子间的紧张,以致徒劳无功。当宝宝的生理与心智发展到某一程度,会表现出某些生理征兆或特殊反应,这时才是开始进行训练的合适时机。
  (1)宝宝生理的成熟度
  1、大约在18-24个月时,宝宝的直肠括约肌与膀胱发育较成熟,能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此时尿裤能保持2-3小时以上的干爽。
  2、能够坐立与站立,或是灵活的走路、蹲下、起立后,表示肌肉神经已发展至一定的程度,也是训练大小便的最佳时机。
  3、宝宝懂得挤压腹部肌肉,帮助便便排出。
  (2)、宝宝心理的成熟度
  1、宝宝了解去便便、去厕所是什么意思与动作,并且能听懂你的指示。当宝宝认知能力到了解某些单字或语汇之后,才能听得懂对他所提出的口语指令,如"便便"、"嘘嘘"等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行为。在尚未学会表达前,当宝宝尿湿或弄脏裤子时,要清楚地告诉他"宝宝尿尿了"、"宝宝大便了"。
  2、宝宝愿意配合你的抱姿与口语指示(如"尿尿"、"嗯嗯"、"巴巴"等)。
  3、宝宝会反映自己的尿布湿了、脏了,表示宝宝不喜欢湿的脏的尿布,想要换干净的。
  4、宝宝能感觉出便意、尿意,会向你表达或要求你带他去厕所。有些宝宝的非语言表达是拉着你指着便器,或是在游戏中突然停下来,摸着自己的下腹部。
  5、宝宝开始有兴趣跟你一起进厕所,看你上厕所,好奇地想模仿坐在马桶上的样子。
  如何来训练宝宝便便
  1、爸爸妈妈态度应和善而自然,不要过于严格,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训练,例如一天之中,只有早上让宝宝用便器,午睡或晚间仍然使用尿布,宝宝比较不会有压力,再慢慢过渡到午睡和晚间也用便器。
  2、利用宝宝善于模仿的天性,让他跟你一起进入厕所,观察大人如厕的情形。此时,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利用布偶示范、阅读相关的故事书,也是学习模仿的途径。在男宝宝的排尿训练时,最好能有男性的模仿对象指导,偶尔可以玩些游戏,例如在马桶中放一个他讨厌的假象敌人,然后对准它射进去等游戏。
  3、也可以将宝宝的便器放在我们的马桶旁,然后宝宝坐便器、我们坐马桶。跟宝宝说:"因为宝宝现在小,所以坐在便器上尿尿和便便。妈妈长大啦,所以就坐在马桶上面呀!等宝宝长大一点,就可以像妈妈一样坐马桶。"宝宝不用多久,就会发现坐在便器跟我们坐在马桶上一样"自然又安全"。
  4、将便器放在宝宝游戏地方的旁边最好,也允许他当作一般小椅子用,或是穿着衣服进行假装上厕所的游戏。可以挑选有卡通人物的小内裤,并且告诉他"如果希望不弄脏你喜欢的卡通人物,那就要学习脱裤子,在便器上尿尿才行。"
5、当宝宝被带到便器旁,妈妈可以协助他,或试着让他自己处理。当发现宝宝有排便的表情时,要称赞、鼓励他,加强宝宝的动机。宝宝顺利完成后,要给他鼓励和称赞。即使只是高兴地告诉爷爷奶奶或告诉保姆都行,这也是对宝宝最好的奖励。
  6、清除宝宝便便时,希望妈妈不要皱着眉露出恶心的神情,有的妈妈会很夸张地强调"脏",这会给宝宝带来很糟糕的感觉。也许他是个好宝宝,他不愿意制造"脏东西"来让妈妈害怕。那么,你的便便训练就不大容易成功。
  7、宝宝偶而失败,不要责骂孩子,重复说明即可。妈妈可以凭经验抓准宝宝解尿的间隔时间,提早几分钟前温柔地提醒,这样宝宝顺利排便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8、让孩子学习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各式设备来解大小便。
  9、如果训练十天、半个月仍不成功,表示宝宝生理尚未成熟,可暂停一段时日重新再来。
  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一宝宝不肯配合训练
  (1)可能原因:是因身心发展还不到一定程度。
  处理方式:若是宝宝还未准备好,再给他一些时间,"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或态度严厉,只会造成反效果。
  (2) 可能原因:有可能是生理的问题,例如便秘造成排便困难,或是肛门疼痛而让宝宝拒上厕所。
  处理方式:便秘所引起的抗拒,只要能治疗好,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3) 可能原因:父母的不耐烦或责骂,让宝宝产生抗拒心态。
  处理方式:不要再以责骂或惩罚的方式让宝宝心生畏惧,更加退缩或抗拒;有时宝宝会不喜欢爸妈在一边看。
  二、宝宝对便器很排斥,不喜欢与便器直接接触
  可以让宝宝包着尿裤,坐在便盆上解便或嘘嘘,但这段过渡期不宜过长。
  三、宝宝膀胱感染
  一般情况下并不多见,较常出现在女宝宝训练大小便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女宝宝突然显得尿频,或是并不想上厕所但裤子却经常湿湿的,甚至在大小便时会感到刺痛、腹痛,就要赶紧请医生诊断。所以训练女宝宝时,请各位妈妈一定要记得,告诉孩子如厕后,使用卫生纸擦屁屁一定要从前面向后擦,因为肛门有许多细菌,往前擦容易使阴道和尿道受到感染,非小心不可。
  四、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包尿布
  在刚开始进行排尿或是排便的训练时,往往会经过三个阶段:
  阶段一,就是已经排尿了才说"妈妈,我尿尿了"。
  阶段二,就是表达"妈妈,我要尿尿了",可是一说完就尿了。
  阶段三,在说完"妈妈,我要尿尿了",可以自己忍住一小段时间,到厕所排尿。虽然到了第三个阶段,但是宝宝偶尔会在五岁左右时,发生尿床的现象,所以要看照顾的情况,如果已经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生夜尿的现象,就可以不用再包尿布了。大便训练在一岁半左右完成;小便训练在2-3岁左右完成。一般至少需训练8-10个月,但也有宝宝要到4、5岁才能学会。
  提醒爸妈的是,宝宝控制大便比小便容易,两岁左右的宝宝会控制大便,但小便则需要较长的过程。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爸妈千万不要拿别的宝宝花多久的训练时间与自己的宝宝相比较,这样只会增加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无形的压力与挫败感。
  给宝宝选择一个合适的坐便器
  宝宝该进行大小便训练了,如果使用坐便器--
  * 宝宝会坐得很稳,很安全;
  * 宝宝会因为喜欢色彩鲜艳的坐便器,喜欢坐在可爱的小动物背上,从而配合便便训练;
  * 好听的音乐会让宝宝把排便与愉快情绪联系在一起,减少对便便的排斥感;
  * 轻便的装置、光滑的内表,坐便器让妈妈清洗起来更方便、更彻底。
  使用坐便器训练宝宝便便,这与妈妈小时候坐痰盂的历史大不相同,会让宝宝觉得便便是件自然而愉快的事。
大小便的训练对孩子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以往的大小便都是无意识的,现在能够控制了,这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刚开始的成功会让他高兴得每几分钟就想来一次。
在这件事上的成功协作也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信任,而且以往对食物和大便都无忧无虑的孩子现在开始以清洁为乐。这对于大人来讲不再有更多的脏尿布;更重要的是孩子自此以后会养成爱清洁的习惯,同时也为以后培养许多良好的习惯打下了基础。比如,让孩子喜欢清洁的服装、干净的身体、整洁的房间,做事也会井然有序,对孩子有许多益处。
训练小儿大小便,不能勉强,要在儿童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不至于在以后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只要孩子大小便不在裤子和被褥上,就应当适当地表扬。
1.让小儿对便盆产生印象
在开始的一周里,要让他觉得这是一件新奇的玩具,可让他穿着衣服去坐坐。要让他觉得便盆像板凳一样,并对它产生好感。如果孩子不愿坐着玩了,那就应马上让他起来,不能让他觉得坐便盆像在坐牢,而要使他自觉自愿、高高兴兴地去进行。如果第一周还坐得勉勉强强,那就再试一周。孩子不愿意坐便盆不要强迫,坐3~5分钟就应当结束,即使没排出来,也不要斥责孩子。
2.当孩子对便盆有兴趣以后,就可以开始训练让他知道便盆与大小便的关系
这时可以让孩子认识的大孩子做范例,也可以告诉他,父母是怎样大小便的,对他要耐心解释。当孩子接受了大小便与便盆之间的联系后,父母可以找个最有可能大小便的时候,把他领到便盆前,建议他坐上去试一试。如果孩子不肯,也不要勉强。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以后就好办了。
每天这样试一试,如果连续两周孩子一点儿没拉到便盆内,就应当将这事放一段,过几周以后再试,直到孩子开始流露出主动的意思,每天再试两三次,看他拉不拉。若孩子成功地将屎拉进了便盆内,要给予热情的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块糖或一个苹果,这将对他起到鼓舞的作用。另外,便盆最好选择塑料的,以避免冬季孩子的皮肤碰上去感到太凉。
之前没有养成把尿的习惯,猛的改变不过来了.
最好还是在把尿的时候给他听听流水声,或者大人可以发出一种"嘘嘘"的声音,慢慢就会好的.
宝宝都两岁多了,你还穿尿裤呀,这是你的错哦,我们宝宝一岁就没穿了,都是晚上起来把尿的,你的宝宝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要慢慢的来,跟他讲道理,他现在应该能明白事理了。
孩子不喜欢把尿的姿势,你想想,假如你睡的正香的时候,别人把你窝成一团摆个姿势要你尿,你不难受吗?白天要训练他排便习惯,晚上他要尿的时候,弄块尿布接住吧,早点脱离纸尿裤.
我家宝宝二岁零二个月,白天的时候他自己会脱裤子尿尿了,最近晚上没穿尿裤也没有尿床。我想应该慢慢地教他就好了~~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我家宝宝2岁前,夜里尿尿的次数也比较多。为了不让他尿到床上,我白天给他用布尿布,晚上睡觉时再给他穿上纸尿裤。这样,既可以避免他把床垫尿湿,又可以让小屁股透气。
  2岁以后,宝宝尿床的次数明显减少。我就不再让他穿纸尿裤睡觉了,而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比如8点钟,一定要让他尿一次;半夜里,比如凌晨一两点钟,给他把一次尿。这样,宝宝夜里睡觉基本上就不会再尿床了,而且还养成了睡觉前主动排尿的习惯。
  我曾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排尿功能成熟了,自然就不会再尿床了。所以,对孩子尿床的事情,我一直都不是很着急。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多准备几个小褥子
  我家宝宝1岁9个月。我想,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让他一整夜不尿床是不可能的。孩子夜间即使有尿意,他也不会自己醒来尿。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夜间注意给孩子把尿。一般夜里要把两三次,尽管大人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但孩子可以少尿床了。
  偶尔,大人睡得很沉,宝宝就尿床了。为此,我们专门给宝宝准备了几个小褥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把小褥子放在床边,这样万一宝宝夜里尿湿了,取换很方便。白天及时晾干,晚上就可以用了。
  另外,为了夜里把尿时不让宝宝着凉,我做了几个小肚兜儿,宝宝睡觉时给他穿上。
  摸清规律,轻松过夜
  宝宝夜里小便的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宝宝不到1岁的时候,晚上睡觉就不再穿纸尿裤了。我通过摸索她小便的时间规律,按时给她把尿,所以她很少尿床。
  我的宝宝一般是在入睡后2个小时左右有尿的,我就在这个时间给她把尿。然后把她往床上一放,照样睡得呼呼的,丝毫不会影响她睡眠。
  还有一个规律:小孩子入睡后大约一两个小时是深睡期,如果不是憋尿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他会睡得很沉,几乎一动不动,甚至用力碰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出现翻身动作,就证明有尿。这时马上给孩子把尿,他准会尿。
  可以把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用,很灵的。不妨试一试,找找你家宝宝的小便规律。这样,整个晚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正在为宝宝尿床烦心吗?只要你有这十项策略你就可以安枕无忧啦!  1、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2、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果在临睡之前给小儿洗个澡,令小儿舒适入睡也可以减少尿床。
  3、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4、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9、治疗潜在的相关疾病:如果宝宝存在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应用抗利尿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尿床症状。
  10、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氯丙咪嗪可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刺激大脑皮层使小儿夜里容易醒来,起床排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丙咪嗪,每天临睡前服用一次,剂量遵从医嘱,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再用同样剂量每两天睡前服用一次,持续3个月,总疗程共6个月。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  Q1.有些孩子5岁以后仍然出现间断或持续性的尿床现象,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小儿尿床是病吗?小儿尿床是否与肾病有关呢?
  孩子在2岁到3岁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3岁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5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5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尿床是一种常见现象就掉以轻心,首先要检查孩子的脏器器官有没有什么病变,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许多肾脏疾病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夜间遗尿,比如肾炎、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等。
  Q2.是不是所有“尿床”的孩子都需要看病呢?孩子尿床到什么程度就应该就医了?
  5岁以前,由于小儿高级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全,这时候出现尿床不属病态。但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持续尿床或已经能控制夜间排尿后又出现,则称为遗尿症,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了。
  Q3.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孩子出现遗尿现象呢?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几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几率患病。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一般来说,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就收缩排尿了。
  3.心理因素: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多为继发性遗尿,发生于2至4岁儿童,常是间歇性的或暂时性的。这类精神因素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等等。另外,有些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睡眠过深:孩子睡得很熟,很难唤醒,以致遗尿,这是较常见的现象。原因在于白天玩耍过累、学习紧张功课过多、睡觉太晚等入睡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5.排尿训练不当:(1)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2)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孩子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3)训练过早,如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4)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孩子叫醒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6.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控制尿激素ADH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量的激素。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7.疾病:泌尿系统畸形、感染,或患多尿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疾病均可引起遗尿。尤以隐性脊柱裂伴有遗尿症者较常见。
  Q4.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后,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应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对患遗尿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其树立信心,给予安慰与鼓励,绝不能打骂伤其自尊心,更不能在小朋友们面前为其"曝光",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护。其次,要求助于正规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生,帮助孩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家长来说,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而是一种疾病;
  (2)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树立信心;
  (3)晚餐后不喝或少喝水,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
  (4)禁穿尿裤,可在床单上加铺橡皮或塑料布等作些局部预防;
  (5)准备好小尿盆,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小便。
  Q5.孩子发生遗尿后,怎样判断发生原因?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遗尿患者必须首先排除外全身或局部疾病:如有无尿急、尿频、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家庭、学校、周围社会情况,及训练小儿排尿的过程等。全身和会阴部检查也很重要。
  对每位患儿应查尿常规、尿糖,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做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Q6.孩子遗尿令家长很苦恼,如果到医院治疗,有哪些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较好的药物为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如弥凝),该药通过浓缩和减少尿液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一般睡前一小时口服一次,见效即可维持用量,如加药需由医生指导,并定期测血压。服药时间不得短于3个月,在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到医院观察。
  2.膀胱训练法:此方法适用于夜间多饮尿床或白天尿湿衣裤的儿童。白天鼓励孩子多饮水,有意识地使膀胱多存尿,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令患儿可以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
  Q7.日常生活中采取何种措施能够锻炼孩子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遗尿现象?
  1.每天下午4点后,让孩子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食,宜偏淡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葡萄等水果,更不能养成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帮孩子建立起科学的生活、饮食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
  4.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6.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交流一次。
  7.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孩子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孩子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父母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孩子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一点也提示,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我家宝宝2岁前,夜里尿尿的次数也比较多。为了不让他尿到床上,我白天给他用布尿布,晚上睡觉时再给他穿上纸尿裤。这样,既可以避免他把床垫尿湿,又可以让小屁股透气。
  2岁以后,宝宝尿床的次数明显减少。我就不再让他穿纸尿裤睡觉了,而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比如8点钟,一定要让他尿一次;半夜里,比如凌晨一两点钟,给他把一次尿。这样,宝宝夜里睡觉基本上就不会再尿床了,而且还养成了睡觉前主动排尿的习惯。
  我曾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排尿功能成熟了,自然就不会再尿床了。所以,对孩子尿床的事情,我一直都不是很着急。耐心是最好的办法。
  多准备几个小褥子
  我家宝宝1岁9个月。我想,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让他一整夜不尿床是不可能的。孩子夜间即使有尿意,他也不会自己醒来尿。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夜间注意给孩子把尿。一般夜里要把两三次,尽管大人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但孩子可以少尿床了。
  偶尔,大人睡得很沉,宝宝就尿床了。为此,我们专门给宝宝准备了几个小褥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把小褥子放在床边,这样万一宝宝夜里尿湿了,取换很方便。白天及时晾干,晚上就可以用了。
  另外,为了夜里把尿时不让宝宝着凉,我做了几个小肚兜儿,宝宝睡觉时给他穿上。
  摸清规律,轻松过夜
  宝宝夜里小便的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的宝宝不到1岁的时候,晚上睡觉就不再穿纸尿裤了。我通过摸索她小便的时间规律,按时给她把尿,所以她很少尿床。
  我的宝宝一般是在入睡后2个小时左右有尿的,我就在这个时间给她把尿。然后把她往床上一放,照样睡得呼呼的,丝毫不会影响她睡眠。
  还有一个规律:小孩子入睡后大约一两个小时是深睡期,如果不是憋尿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他会睡得很沉,几乎一动不动,甚至用力碰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出现翻身动作,就证明有尿。这时马上给孩子把尿,他准会尿。
  可以把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用,很灵的。不妨试一试,找找你家宝宝的小便规律。这样,整个晚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正在为宝宝尿床烦心吗?只要你有这十项策略你就可以安枕无忧啦!  1、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2、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果在临睡之前给小儿洗个澡,令小儿舒适入睡也可以减少尿床。
  3、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4、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9、治疗潜在的相关疾病:如果宝宝存在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应用抗利尿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尿床症状。
  10、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氯丙咪嗪可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刺激大脑皮层使小儿夜里容易醒来,起床排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丙咪嗪,每天临睡前服用一次,剂量遵从医嘱,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再用同样剂量每两天睡前服用一次,持续3个月,总疗程共6个月。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  Q1.有些孩子5岁以后仍然出现间断或持续性的尿床现象,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小儿尿床是病吗?小儿尿床是否与肾病有关呢?
  孩子在2岁到3岁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3岁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5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5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尿床是一种常见现象就掉以轻心,首先要检查孩子的脏器器官有没有什么病变,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引起小儿尿床的因素很多,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因素。许多肾脏疾病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夜间遗尿,比如肾炎、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等。
  Q2.是不是所有“尿床”的孩子都需要看病呢?孩子尿床到什么程度就应该就医了?
  5岁以前,由于小儿高级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全,这时候出现尿床不属病态。但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持续尿床或已经能控制夜间排尿后又出现,则称为遗尿症,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了。
  Q3.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孩子出现遗尿现象呢?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几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几率患病。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一般来说,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就收缩排尿了。
  3.心理因素: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多为继发性遗尿,发生于2至4岁儿童,常是间歇性的或暂时性的。这类精神因素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等等。另外,有些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睡眠过深:孩子睡得很熟,很难唤醒,以致遗尿,这是较常见的现象。原因在于白天玩耍过累、学习紧张功课过多、睡觉太晚等入睡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5.排尿训练不当:(1)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2)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孩子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3)训练过早,如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4)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孩子叫醒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6.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控制尿激素ADH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量的激素。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7.疾病:泌尿系统畸形、感染,或患多尿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疾病均可引起遗尿。尤以隐性脊柱裂伴有遗尿症者较常见。
  Q4.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后,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应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对患遗尿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其树立信心,给予安慰与鼓励,绝不能打骂伤其自尊心,更不能在小朋友们面前为其"曝光",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护。其次,要求助于正规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生,帮助孩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家长来说,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为,而是一种疾病;
  (2)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树立信心;
  (3)晚餐后不喝或少喝水,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
  (4)禁穿尿裤,可在床单上加铺橡皮或塑料布等作些局部预防;
  (5)准备好小尿盆,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小便。
  Q5.孩子发生遗尿后,怎样判断发生原因?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遗尿患者必须首先排除外全身或局部疾病:如有无尿急、尿频、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家庭、学校、周围社会情况,及训练小儿排尿的过程等。全身和会阴部检查也很重要。
  对每位患儿应查尿常规、尿糖,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做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Q6.孩子遗尿令家长很苦恼,如果到医院治疗,有哪些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较好的药物为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如弥凝),该药通过浓缩和减少尿液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一般睡前一小时口服一次,见效即可维持用量,如加药需由医生指导,并定期测血压。服药时间不得短于3个月,在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到医院观察。
  2.膀胱训练法:此方法适用于夜间多饮尿床或白天尿湿衣裤的儿童。白天鼓励孩子多饮水,有意识地使膀胱多存尿,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令患儿可以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
  Q7.日常生活中采取何种措施能够锻炼孩子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遗尿现象?
  1.每天下午4点后,让孩子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食,宜偏淡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葡萄等水果,更不能养成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帮孩子建立起科学的生活、饮食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
  4.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6.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交流一次。
  7.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孩子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孩子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父母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孩子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一点也提示,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岁七个月女宝宝身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