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位10月后拆除内固定,以后还能负重健身吗?

中华骨科网
中华骨科网(the Web on Orthopedics in China)
&&论坛用户
今日访问人次:683
现在时间日 18:02
&&&&&&正文
陕西省第七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
&IP:202.117.21.138
发布日期: 20:05:43
陕西省第七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基 础培养状态下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不同方法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上的细胞学行为观察刘丹平 胡蕴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培养状态下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三种载体上的生长情况,为探索利用牛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牛松质骨块经过反复水洗,1:1氯仿/甲醇浸泡脱脂,30%H2O2浸泡脱蛋白过程后,制成约0.5×0.5×0.5cm3去抗原牛松质骨块,再将其分别用0.6N HCl和15%EDTA浸泡各1.5min及18h部分脱钙处理,制成三种载体。将这三种载体按1×106个/ml的细胞密度与传2代兔骨髓基质细胞复合,体外培养14天后用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各种载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① 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表面粗糙不平,主要由很多纵横交错的骨嵴和孔径大小不一的小孔组成。载体壁上的细胞形态不规则,无突起附着孔壁,并可见有细胞坏死裂解的碎片散在于细胞之间, 表明这种载体的表面基质不适合MSC生长。② 经0.6N HCl和15%EDTA部分脱钙的牛松质骨载体表面较平滑,小孔增多,孔径增大,复合细胞后可见有大量细胞在载体壁上伸展,贴附生长,在HCl部分脱钙载体上还可见到细胞分泌的胶原纤维丝成束或不规则排列,提示复合的MSC可在这两种载体上生长并发挥功能。结论:去抗原牛松质骨用0.6N HCl和15%EDTA部分脱钙处理后所制成的载体适合于体外组装MSC,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载体之一。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金格勒 史克明 吕荣 王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对单纯rhBMP2/BCB移植方法,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方法及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单纯rhBMP2/BCB移植,可在16周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机制与过程与重组合异种骨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仅用8周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3)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在骨缺损修复早期(≤12周),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优于单纯rhBMP2/BCB移植,约在12周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上述三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的实验研究栗向东 胡蕴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研制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G-RBX-C),为临床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具有高效骨诱导及骨传导能力的重组合异种骨作为载体,复合庆大霉素制备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并对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异位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体内药物释放试验显示 :G-RBX-C在10天内持续释放高浓度的抗生素,12小时局部软组织中药物浓度可达144.5g/ml。血清药物浓度远低于庆大霉素的中毒浓度。异位诱导成骨试验显示:G-RBX-C植入2周即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试验表明:G-RBX-C植入4周可见多个新生软骨、骨岛,8周新骨大量形成,16周初步形成正常骨干结构,骨皮质连续,骨髓腔再通。结论:G-RBX-C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作用,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的良好骨移植材料。塑料不脱钙法、石蜡包埋法、明胶浸泡法、对骨组织切片、染色的比较吕 荣 杨 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西安 710032摘要 骨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钙盐,如不进行脱钙,制片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本文对塑料包埋不脱钙切片,脱钙后石蜡包埋制片、脱钙后明胶浸泡制片、染色后三种方法作比较。标本为新西兰兔的尺桡骨。结果表明:1. 塑料包埋组,切片较为困难,可切出7~10微米的切片,成功率±70%,着色良好。2. 石蜡组,只能作小标本切片,髓腔部分易脱落。切片厚度4微米,着色良好。3. 明胶组,适用于做大切片,切片厚度5~7微米,完整性优于1、2组,但细胞核着色差,延长苏木精染色时间,可获得较好着色,对研究脊柱及关节具有一定价值。脂质体介导下重组PcDNA3-hBMP3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条件的探讨韩一生 胡蕴玉 金格勒 戴先文 李松建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体外细胞基因转移的效率与重组PcDNA3-hBMP3质粒和阳离子脂质体的浓度、转染时机的选择以及细胞的种殖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此做了深入探讨,以寻求最佳的基因转染条件。方法:细胞按2×104 cells/ cm2接种后,对细胞接种后即时、孵化2天、5天和7天进行转染效率研究;G418浓度每ml DMEM分别含有200μg 、300μg、400μg、500μg和600μg,探讨G418对软骨细胞的杀伤作用;选择不同细胞接种密度,不同脂质体浓度和PcDNA3-BMP3浓度,在细胞对数生长期且细胞融合至70~80%时开始做转染,各组软骨细胞爬片的原位杂交结果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以其灰度值判定转染的效率,以明确细胞种植密度和脂质体浓度对转染效能的影响。结果:最佳的转染时机为软骨细胞接种后在孵箱内放置2天再做转染,即在软骨细胞对数生长期内做转染。G418对软骨细胞的最佳筛选浓度为400μg / ml。最佳的细胞种植密度、PcDNA3-BMP3浓度和脂质体的量应分别为2×104cells/cm2、5μg/ml和 10μl。重组PcDNA3-hBMP3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和对其增殖的影响韩一生 胡蕴玉 金格勒 戴先文 李松建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目的:本研究将人BMP-3的cDNA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形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3,转染培养状态下兔关节软骨细胞,以探讨基因转染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代谢影响。方法:利用重组DNA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3;用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技术体外转染hBMP-3基因至关节软骨细胞;用核酸杂交和蛋白电泳检测细胞BMP3的表达,最后通过FCM、DNA和葡萄糖醛酸含量检测以及II型胶原探针原位杂交分析其增殖和代谢的变化。结果:软骨细胞经6次传代后,II型胶原的原位杂交的灰度值降低,同样条件下转染的软骨细胞仍保持较高水平II型胶原的表达;转染的软骨细胞经流式细胞仪的分析,软骨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多,说明细胞DNA的合成和增加;经DNA和葡萄糖醛酸含量测定,转染的软骨细胞DNA和葡萄糖醛酸含量较转染前有明显提高。结论:hBMP3对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脂质体的介导下,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3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获得成功。BMP对异种骨移植局部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调节郭 征,胡蕴玉,吕 荣,王 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33)摘 要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对TNF-α和IL-6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含有一定抗原性的牛松质骨载体与不同剂量的牛BMP复合,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于术后5,10和20d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确定TNF-α和IL-6mRNA表达强度,分析植骨局部不同计量BMP对TNF-α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植骨术后5,10和20d,各组植骨局部均检测到TNF-α和IL-6mRNA阳性表达,以单纯载体组表达最强, 高剂量BMP组表达最弱, P&0.01;牛松质骨载体中复合的BMP对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其表达抑制程度与BMP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外源性BMP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对TNF-α和IL-6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BMP在植骨局部具有诱导成骨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庆大霉素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栗向东 胡蕴玉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从出生2周新西兰兔颅盖骨获取成骨细胞,在含不同浓度庆大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或72小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观察庆大霉素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在含不同浓度庆大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96小时的成骨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高浓度庆大霉素组(800g/ml,;g/ml)光吸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浓度庆大霉素组超微结构表现为内质网扩张,胞浆内见大量的吞噬溶酶体。结论:高浓度庆大霉素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毒性作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黄长明 王 臻 吕 荣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710032摘要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和特点。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断切除1.5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将3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对照组植入自体新鲜骨,均用直径3mm髓内针固定。于术后第1、2、3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四环素荧光标记、HE染色)以及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深低度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ECT显示术后第1个月骨代谢活跃,2、3个月趋于稳定。移植骨BMP表达阴性,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从周围向中央,从哈佛氏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是移植骨全方位活化的过程,即全方位再血管化、新骨形成和宿主与移植骨接连的过程。其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人体四肢正常动、静脉纵向残余应变与应力-应变关系颉强1 黄耀添1 赵黎1 杨柳1 李珏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四肢正常动、静脉的纵向残余应变特性和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对临床修复血管损伤时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以人体正常血管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拉伸试验及检测血管纵向伸长率,获取四肢正常动、静脉纵向残余应变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结果:人体四肢主要动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走行,纵向伸长率逐渐减小,静脉与之相反;四肢主要动脉与头静脉、大隐静脉纵向伸长率间大多存在明显差异(p&0.05)。四肢主要动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走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右移,静脉与之相反;相对应部位动、静脉间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明显不同(p&0.05)。结论:人体四肢主要动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走行,纵向残余应变逐渐减小,血管刚度值逐渐减小,静脉与之相反。提示临床修复四肢不同部位动、静脉伤时,应考虑其相应血管的力学特性影响。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颉强1 黄耀添1 赵黎1 杨柳1 李军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研究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谱勒超声信号分析方法随访观察了21例27条采用端端吻合修复四肢动脉伤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应用受约束弹性管模型,利用在体测量的流量波形,分析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术后早期血管全部通畅,15例获半年以上随访,血管均通畅。与正常侧对照,术后每搏血流量(SV)下降,吻合口处血流平均速度(Vm)升高,壁面剪应力(τ)下降,但各血管吻合口与近、远端血管及正常侧血管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时间≤24周或&24周的患者,其上、下肢血管吻合口处的Vm均较健侧升高,SV降低,τ下降,但两时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时间组的血流搏动指数(PI)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时间≤24周者Vm高于术后时间&24周组,SV及τ均降低,但两时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壁面剪应力是辅助评价血管伤吻合修复效果的良好的参数指标,对它们的定期、连续观测,有助于预测吻合修复血管的命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杜俊杰 胡蕴玉 罗卓荆 吕荣 王军 桑宏勋 李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西安710032) 摘要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小时至21天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 /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 牛松质骨载体组,成骨量优于rhBMP-2/ 牛松质骨载体组,而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组在21天仅出现了少量增殖的间充质细胞。结论:rhBMP-2和bFGF在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β-转化生长因子对异种骨移植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徐 虎 胡蕴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710032摘要 目的:探讨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异种骨植局部对TNF-α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TGF-β复合于牛松质骨载体中并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在术后4,7,14和21天,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植骨局部TNF-αmRNA的表达与细胞定位,图像分析观察TNF-α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术后4,7,14和21天,植骨局部均可检测到TNF-αmRNA的表达。TNF-αmRNA主要定位于载体周边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复合TGF-β松质载体组TNF-α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未复合TGF-β组(P&0.01),TNF-αmRNA表达的峰值出现于骨移植术后14天时。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表达TNF-αmRNA,TGF-β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可下调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聚酯的体外生物降解孙 磊* 梁奇志** 徐莘香**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体外观察自行合成的聚己内酯、聚丙交酯及其不同比例的共聚物的降解性质,探讨环境及材料结构与降解性质的关系。方法:1. 采用稀土配位化合物为催化剂来制备四种聚合物:聚己内酯(PCL);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a(PCLA2/1);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b(PCLA1/2);聚消旋丙交酯(PLA)。2. 制备血浆、胆汁、胰腺悬液三种降解液并测定其脂肪酶活性。3. 四种聚合物在降解并测定其脂肪酶活性。3. 四种聚合物在降解液中降解7天,分别观察材料的物理性状改变、以光电天平测量重量损失、凝胶渗透色谱测量分子量变化。结果:1. 生物降解液在4小时前活性比较稳定。2. 在不同生物降解液中,:①PCL质量损失随时间变化关系不大,对各种生物降解液不敏感。②PCLA2/1重量损失范围在15%之间。胰腺组织悬液、胆汁溶液和血浆对PCLA2/1降解能力依次减弱。③PCLA1/2重量损失范围由至22%。在胰腺组织液中,PCLA1/2明显降解,胆汁溶液和血浆对聚合物降解不明显。④PLA重量损失2-20%,各种生物降解液对PLA降解的无强弱差别。3. 聚合物物理性状的变化:①PCL无明显性状变化。②PCLA2/1和PCLA1/2在各种降解液中均变软,弹性减弱。③PLA逐渐失去弹性,变脆。4. 分子量变化:每种材料在每种环境下均发生了分子量的降解。结论:通过不同比例的单体材料的共聚的方法,改变了材料的性质,材料的重量损失、物理性状和分子量的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观察材料的降解应结合上述方法综合分析。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去势雌鼠腺垂体滤泡星形细胞中的表达马 兴 王全平 吕 荣 张胜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骨质疏松(OP)雌鼠腺垂体滤泡星形细胞(FS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10月龄未孕产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于术后6周处死去势组和对照组大鼠。处死前测量大鼠全身及腰椎骨密度。取大鼠垂体,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去势组和对照组大鼠腺垂体FS细胞中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结果:术后6周去势组大鼠全身及腰椎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骨密度(P&0.05, P&0.01)。腺垂体中Cx4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相邻的FS-FS、FS内分泌细胞中,上述细胞的胞浆和/或胞膜呈棕黄色。去势组大鼠腺垂体Cx43的表达阳性率和阳性信号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D雌性大鼠去势6周即OP模型建模成功。OP模型腺垂体Cx43表达下降不仅揭示了OP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也为深入探讨OP发生机制、防治和药研等多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王树森 黄耀添 王 军 吕 荣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外周靶肌肉的萎缩、运动终板的退变,一直是周围神经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难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存在于脊髓神经元中,并且与运动终板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CGRP是否中枢神经元存在具有维持外周靶肌肉形态、发挥运动终板功能的神经调制质?本实验目的即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以切断坐骨神经的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并以镀银法作同期运动终板退变的观察。结果发现:1. 神经损伤一周后CGRP即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升至最高,并持续4周,8周后恢复正常。2. 在正常胫前肌中可见神经末梢及运动终板均被CGRP抗体清晰标记。神经损伤一周后,CGRP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中即完全消失。3. 神经切断后镀银法显示运动终板在前2周无明显变化,3周运动终板开始部分染色模糊、浅淡,8周后运动终板完全消失。由本实验结果看,1. CGRP是中枢神经无与其靶肌肉发生作用与否的“信号”,只要中枢神经元与其靶肌肉存在功能性联系,即会有CGRP的存在,反之亦然。2. 周围神经损伤后,胞体代偿性加强CGRP的合成,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含量升高,以利神经干及运动终板的修复。3. 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失去中枢神经元的支配,由中枢神经元顺轴浆流运输至运动终板的神经介质亦被阻断,CGRP即是其中之一。神经损伤后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升高,而在运动终板中脱失,由此推测在运动终板退变的机制中,CGRP的缺乏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张 超 胡蕴玉 吕 荣 孙怡群 张立红 李 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创伤后骨与软组织的感染是一个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难题,对于伴有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或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一期植骨通常是禁忌。应用抗生素时,血清中抗生素浓度与病灶处并不平行,因而即使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在病灶局部亦难达到有效浓度。制备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将局部应用抗体素和骨移植结合起来有可能改进开放性骨损伤及感染后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化学处理后牛肱骨上端松质骨骨粒,与bBMP5:1的重量比复合。每个骨粒用浸泡法或明胶包裹法,制成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植入小鼠肌袋中,用HPLC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庆大霉素释放速度,观察植入局部组织中维持抗生素有效浓度的时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造污染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后分为4组。A组:取出截除的15mm骨干,用生理盐水冲净后仍放回原处。B组:植入未包裹庆大霉素的RBX。C组:处理同B组,术后肌注庆大霉素14d, 10mg/kg/d。D组:植入G-RBX。进行细菌学,组织学,生物力学观察。结果表明,用40%明胶复合4mg庆大霉素的G-RBX可在植入局部组织中产生165.4ug/ml的初始高浓度,并维持有效抗生素浓度达17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含有12mg庆大霉素的G-RBX植入污染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术后不同时间段外周血白细胞基本处于正常范围,显著低于其他各组。16周后骨缺损完全修复,新骨抗扭转及最大弯曲载荷与正常桡骨无明显差异。而其他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最后发展为骨髓炎。作为一种既有抗感染能力又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新型骨移植材料,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可能在改进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治疗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同贮存时间对天然提取BMP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李丹 桑宏勋 胡蕴玉 吕荣 马生兵 孙龙 白建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时间(1~10年)对天然提取的牛BMP(bBMP)诱导成骨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取1989年至1998年不同时期提取并于4℃贮存的bBMP 6批次,以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相对分子量,并分别植入108只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每只植入BMP量2mg,手术后7、14及28天分批取材,分离小鼠抗血清,切新鲜牛骨不脱钙冰冻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抗体滴度。同时取材做ALP测定及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诱导成骨活性。结果:6批次bBMP经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均为多肽片段,分子量相对集中在14、18、25、30及40KD,各批次区带分布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显示,bBMP可刺激小鼠产生弱的荧光抗体,抗体滴度在1:2~1:4左右,各批次间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但随储存时间增加荧光抗体阳性染色率似有所下降。组织切片显示,各批次BMP植入后7天,即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并向软骨细胞转化。14天,大量骨软骨形成,28天,成熟小梁骨,并见骨髓形成。结论:4℃贮存的长达10年的bBMP仍具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无活性明显丧失。其分子量分布在14、18、25、30及40KD,植入机体后可产生低滴度循环抗体,不影响BMP诱导成骨活性。为大批量生产、贮存和临床应用天然提取BM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BX 诱骨活性成份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杨 柳 胡蕴玉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 要 目的 重组合异种骨(RBX)作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在临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病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需进一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中诱骨活性蛋白的分子量范围。方法 采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纯化RBX中诱骨活性蛋白(BMP),利用小鼠肌袋实验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测量RBX中诱骨活性蛋白纯化后的分子量。结果 在纯化近20倍后,获得8.23mg高度纯化的蛋白质,组织学观察其活性发现植入小鼠股部第十天,有大量软骨细胞及软骨岛的出现,在局部区域还可见到条索状骨小梁出现,SDS—PAGE电泳发现这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5KD,经还原后单体的分子量为22KD。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RBX)中35KD的蛋白质经还原后为22KD,其单独使用具有异位成骨活性,为RBX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研究胡蕴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710032摘要 组织工程学是结合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培育活组织,研制生物替代物,以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功能。在骨科领域,大块或大段骨、软骨、肌腱、神经和血管等缺损修复困难,利用组织工程研制损伤组织代用品是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包含三个要素,即信号因子(生长因子)、靶细胞(功能细胞)和基体材料(载体),三者可通过几种方式复合,在体外形成组织,修复缺损。1. 软骨组织工程:靶细胞多采用高密度、立体培养的软骨细胞,也可用骨髓基质细胞等间充质细胞。基体材料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与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素凝胶与PLA、PGA等。生长因子对于维持软骨细胞表型及促进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有重要作用,研究较多的有IGF、TGF-β及CDMP等。本研究所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以I型胶原为载体,术后48周时关节仍为类透明软骨,具有良好功能。2. 骨组织工程:广义的骨组织工程技术在动物实验中已渐趋成熟,临床上在骨科及颌面外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多采用载体与信号因子在体外组装后植入体内,形成新骨。例如重组合异种骨是将去抗原牛松质骨与BMP复合制成,取得满意疗效;将HA与β-TCP等材料与BMP复合也获得了显著疗效。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成骨细胞,再与载体复合培养后植入骨缺损部位。3. 肌腱组织工程: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将培养的腱细胞及腱膜细胞与PGA载体复合,获得肌腱的结构形态。4.神经组织工程:骨科领域此方面研究多局限于外周神经修复,靶细胞为雪旺氏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包括NGF、CNTF、BDNF、GDNF等,载体多胶原与聚合物N-methacrylamide等。此领域研究活跃,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组织工程学将改变人们对组织器官移植的传统观念,进入修复重建和再造的崭新领域,使医学治疗学产生一个革命性的进展。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高培国 王坤正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710004)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理想固定方法。方法:100具离体股骨标本,随机分为转子间交叉固定组、普通固定组、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和三翼钉内固定组。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力学特性测定。结果:①纵向加载时,前两外固定组最大载荷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张开位移和剪切位移加载80kg时远低于后两内固定组;②偏轴加载时,前两外固定组最大负荷也显著高于内固定组,加载30kg时,偏轴位移也明显低于后两组;③转子间交叉固定和普通外固定组间力学特性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内固定对抗剪式应力能力有限;②外固定的力学物性优于固定方法,增加抗张能力和剪式应力;③转子间交叉固定使关节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直,是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意义的创新和改进。酒精性与激素性诱发骨坏经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王坤正 刘忠堂 党晓谦 闫宏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成果(710004)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酗酒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诱发骨坏死的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血脂、骨内压及血浆前列腺素E2和血栓烷素B2含量的改变,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白兔48只,随机分为实验A组(酒精组)、实验B组(激素组)和实验C组(对照组)。观察血脂改变,前列腺素E2、血栓烷素B2含量、骨内压测定、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激素组第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酒精组第4周后即高于对照组,血浆PGE2和TXB2骨内压两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激素组骨细胞呈慢性进行性坏死表现,而酒精呈急剧性坏死改变为主。结论:长期酗酒和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骨坏死具有相似性改变,又有病理组织学上的差异。激素所致骨坏死是多种因素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坏死,长期酗酒是由于脂代谢紊乱,血中PGE2升高,发生血管炎而栓塞,导致骨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微循环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实验研究王坤正 毛履真 陈君长 闫宏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邮编710004摘要 目的:观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诱发股骨头骨坏死后的微循环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选用日本白兔40只,平均体重2.06kg,分为两组,分别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和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渗透脆性、外周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和血流状态、股骨头毛细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等。结果:实验组动物血浆粘度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红细胞透脆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周毛细血管随用药时间越长,流速下降也越明显。股骨头内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下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血液粘滞度增加,单位时间内股骨头血流灌注量下降,可抑制毛细血管的生长和再生,促使毛细管发生退行性变,致使股骨头毛细血管密度降低,微循环交换面积减少。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与病理改变研究王坤正 杨万石 王春生 闫宏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710004)摘要 目的:探索实验性股骨头坏死免疫组化和病理改变的特征。方法:选用日本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A组为单纯变态反应疾病组,B组为变态反应疾病激素治疗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A、B两组经耳静脉注射马血清,每次100mg/kg,共两次,间隔3周。B组2周后注射强的松龙45mg/kg,连续3天。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项目有病理组织学、透射和扫描电镜、血管造影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结果:显示单纯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可导致骨坏死发生。应用该激素后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机能,致使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股骨头骨髓内、骨小梁和小血管壁基底膜上,引起微循环结构受损,干扰骨细胞代谢,增加骨坏死发生率。结论:骨细胞变性坏死病理改变程度越重,免疫组化阳性反应越强。氧自由基代谢对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的动物实验研究刘松波 黄昌林* 胡蕴玉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 解放军第150医院骨科(洛阳,471031)摘要 目的:评价自由基代谢指标在评价实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防治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利用36只新西兰兔,通过外科手术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18只于术后1周开始关节内注射药物几丁糖,其余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取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经两组资料的t检测,显示8周以前具有统计学差异,第12周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氧自由基代谢指标可望作为观察关节创伤后治疗效果的指标。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周 勇 范清宇 蒋维中 文艳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西安(710038)摘要 目的:观察骨水泥、脱钙骨基质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性复合材料修复兔尺骨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复合材料植入实验性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组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自然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血管生成及结构特征变化。结果:材料植入2wk即见材料外周及两端血管形成密集,开始向材料中长入;第4、8、12wk新生血管明显逐渐增多,且深入至材料中央。第4wk原自然裂隙部分即骨水泥与骨粒间多点面状结合后期间存在的较多100-400um不规则相互连通的裂隙已被结构紊乱的胶原纤维束充填,部分胶原矿化。第8至12wk,可见大量排列紊乱的矿化骨结构沿多方向长入,新生骨组织附于脱钙骨基质粒及骨水泥表面,原自然裂隙几近消失。结论:骨水泥、脱钙骨基质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及骨引导生成作用,新生血管及骨组织诱导生成良好,是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王国毓 姚永东 杨毓华 李堪印 朱长庚 李彦民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712000)摘要:为了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机理,本实验采用给日本大耳白家兔每周二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8mg/kg/次,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模型,设立空白组(A),模型组(B),检测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造模8周时,模型组兔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P&0.01),红细胞甩浆率也有增高(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逆行荧光双标记技术评价周围神经靶器官特异性再生的实验研究何风春 卢世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中心摘要 目的:采用逆行荧光双标记技术,观察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再生轴突长入其原始靶器官神经内膜管中的数量,深化对周围神经靶器官特异性再生的理论认识。材料与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2)神经对端吻合组(N),(3)硅胶管套接组(Sil),(4)静脉套接组(V),(5)几丁质管套接组(Chi)。每组6只动物。采用上述4种不同方法进行右坐骨神经修复术。术前10天及术后30天,分别于右胫前肌注射固蓝(Fast Blue)和双脒基黄(Diamidino Yellow)。术后40天进行电生理检查,尔后取材,透射荧光显微镜观察脊髓内神经元双标率。结果与讨论:神经修复术后40天,各组均有不同数量神经纤维长入远侧神经段。正常对照组双标率为60.36%,说明即使在正常神经,其双标率亦不可能达到100%,换言之,60.36%的双标率即表示再生轴突全部长入其原始靶器管神经内膜管中。因而在实验研究中必须设立对照组。神经对端吻合组,硅胶管套接组,静脉套接组,几丁质管套接组双标率分别为:30.79%、40.91%、33.24%、29.29%。统计分析表明,硅胶管组双标率明显高于N、V及Chi组,与此相应,其神经传导速度及肌肉潜速度恢复率都比较满意(分别为36.00%,47.67%)。神经对端吻合后,由于二断端紧密接触,从而再生轴突方向失去选择性,因而其双标率明显低于硅胶管组(P&0.01)。静脉套接组各项指标均稍差于硅胶管组,比较而言,几丁质组各项指标最差。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逆行荧光双标技术,对靶器官特异性再生进行定量研究,并首次提出设立正常对照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实硅胶管套接具有良好的靶器官特异性再生,而神经对端吻合则再生神经纤维失去选择性再生的机会。DRG切除法区别有髓神经纤维性质的实验研究——周围神经束特异性再生定量研究模型何风春 卢世璧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摘要 目的:建立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切除模型,选择性地使感觉神经纤维溃变而保持运动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特性,观察坐骨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内,有髓神经纤维中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数量分布规律,为定量研究周围神经特异性再生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与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动物。(1)大体解剖组:显露双侧坐骨神经干,观察其中枢构成及远端主要分支,发现:坐骨神经由L4一部分、L5、L6一部分组成,其腹侧根和背侧根在椎管内没有交叉,DRG位于前后根汇合处近侧约1mm处;远端主要为胫、腓、腓肠神经三个主要分支。(2)DRG切除组:切除大鼠L4-L6右侧DRG,二周后取双侧坐骨神经及三个主要分支进行髓鞘染色等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讨论:DRG切除后,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内感觉神经纤维溃变(详见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坐骨神经及胫、腓、腓肠神经三个主要分支内,有髓运动神经纤维分别占其总数的58.4%、54.6%、45.4%、0。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采用其他方法修复神经后,于取材前二周行DRG切除,比较坐骨神经及其不同分枝内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变化,不仅可进行不同功能神经纤维趋化性再生的定量研究,而且可以准确计算出不同功能神经纤维迷散错向生长的百分率(Mismatch Rate)。结论:DRG切除模型,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功能神经纤维并计算其所占数量,可用于神经趋化性再生的定量研究。通过计算不同功能神经纤维迷散错向生长的百分率,进而评价不同修复方法对神经趋化性再生的影响,以利进一步筛选利于神经有效再生的修复方法。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引导性神经再生的长期效果研究何风春 范清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微孔PTFE管引导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模型,综合评价该技术的远期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组织学(含图像分析),电生理学等证据。材料与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18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采用经典的我膜缝合法予以修复。(2)PTFE试验组:另外18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将断端引入直径2mm微孔惰性材料PTFE神经再生管中。远近神经断端间留一长5mm间隙,以利神经营养、趋化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分别于术后6个月(每组9只动物)及9个月(每组9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学检查,随后测量腓肠肌重量恢复率。取含吻合口神经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再生神经远侧5mm处神经组织行图像分析。结果与讨论:术后6月,PTFE管内再生神经粗细均匀,无沙漏状改变。神经传导速度(NCV)恢复率为:对照组60.86%,PTFE试验组54.36 %(P&0.05)。腓肠肌重量恢复率对照组为50.89%,PTFE试验组为46.11%(P&0.05),术后9月,对照组NCV恢复率为65.99%,PTFE试验组为58.79%(P&0.05)。对照组腓肠肌重量恢复率52.56%,PTFE试验组为47.89%(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再生段神经纤维形态正常,髓鞘无皲裂、皱褶、碎裂等神经慢性压迫征象。图像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综合电生理学,腓肠肌重量恢复率,再生神经组织学和图像处理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认为,由于PTFE优异的理化特性,其套接修复神经后,再生纤维可以在免受压迫、有利神经营养、趋化发挥作用的微环境下逐渐成熟。随时间延长,其形态、功能等特性并不逊于经典的神经外膜修复法。结论:微孔PTFE管作为惰性材料可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其对再生神经组织无压迫之虞,并可提供利于神经营养、趋化因子发挥效应的微环境。再生神经形态、功能均满意。正常周围神经及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染色研究何风春 范清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科中心 710038摘要 目的:寻求经济实用,不但可以显示正常周围神经而且能够满意显示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同时又可以满足计算机图像处理要求的染色方法。材料与方法:12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二组。(1)正常周围神经组:6只大鼠参与试验。取L4到L6节段腹侧根及背侧根和相应坐骨神经。(2)再生神经纤维组:切断6只大鼠之右侧坐骨神经,而后采用外膜缝合法端端吻合。术后12周取材,标本包括吻合口处远近端各5mm神经组织。所取二组标本均固定于4%副醛中过夜,漂洗后移入2%锇酸(Osmium Acid)固定3-5天。75%酒精保存,石蜡包埋。切片厚3um,二甲苯透明,封片。结果:光镜下检查,脊神经腹侧根和背侧根,正常及再生坐骨神经纤维之髓鞘均呈蓝黑色,背景,包括血管组织和红细胞均淡染或无色。髓鞘染色图像清晰,对比强烈,适于目前图像分析软件要求。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神经纤维之髓鞘面积,纤维面积均明显低于正常神经组(P&0.01)。详见表1。讨论与结论:虽然从经典的浸银染色到近年兴起的免疫组化和分子染色技术等,可以用于显示神经组织的不同结构。但是,采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图像往往因为其对比度差或无法显示单—神经纤维而难以进行图像分析和定量研究。并且有些方法难以满意显示再生神经纤维。然而,满意的髓鞘染色在周围神经再生实验研究中不仅普遍采用而且非常重要。神经组织经过塑料包埋,玻璃刀切片,Tuludine Blue染色,虽然可以获得充好的图像,但常因其背景着色较深,难以采用现有图像分析软件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定量研究。另外,该法需特殊设备,费时费力,价格昂贵,一般实验室很难完成。锇酸可氧化髓鞘的重要成分—酯脂,使其呈现蓝黑色。本研究经组合不同方法进行筛选,采用锇酸染色,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取得非常清晰和对比良好的图像。由于背景淡染,非常适合目前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定量研究。此法简便经济,一般实验室可以完成,对神经再生研究有重使用价值。 松质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王春生 王坤正 杨万石 杨 哲 管海涛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710004摘要:本实验应用日本白兔60只,清除关节囊及圆韧带的股骨头滋养血管,刮除股骨头内骨组织,移植带骨髓松质骨,以股骨颈骨折为对照。术后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血管造影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完全重建了股骨头血供,实验组的重建强度和速度较对照组高。分析认为:完全依靠髓腔血管可以完全重建股骨头血供,松质骨带骨髓移植可以形成致密松质骨,对关节软骨有效支撑,坏死骨刮除松质骨移植是一种好的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5-H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尼莫地平于脊髓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赵凤东 王坤正 党晓谦 白明辉** 王春生 杨增华*西安医科在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 710004* 包头医学院附院骨科 042001**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712000摘要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损伤下段5-HT能神经纤维免疫组化染色、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CEP)等方法,评定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应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使成全瘫。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及对照组;给药方法:尼莫地平:按0.05mg/kg/h共48h总量,自伤后30分钟开始,每6hr iv结合应用肾上腺素0.001mg/kg/次, im,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W末行Tarlow评分及斜板试验、SCEP检测,并全部处死,伤段行病理学HE染色及银染,并行图像分析,损伤段下方L1段行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Tarlov评分,按功能恢复百分率行t检验,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斜板试验:对最大角度行t检验,结果同(1)。(3)SCEP检测:按恢复百分率行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4)病理学:两组均有轴突肿胀、液化坏死、空腔形成及胶质增生,但对照组尤为严重。图像分析组织残留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5)5-HT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前角均表达明显,对照组则明显减弱。结论:尼莫地平于早期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动脉瘤夹压迫法之脊髓损伤模型重复性好,方法简便,为一种较可靠动物模型。Legg-Perthes病软骨下骨、骨骺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闫宏伟 王坤正 党晓谦 王建华 赵风东 朱小宁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制作静脉回流受阻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探讨该病骨骺骨化中心成活度。方法:选择健康杂种幼犬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髋用来实验,一侧髋作为对照。幼犬腹腔内注药全麻下,实验侧驱血带驱血后,应用套管针在放射监控经皮于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中央穿刺达骺板远端,注入1ml医用TH胶。于实验第12周时行软骨下骨、骨骺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实验侧软骨下骨、骨骺碱性磷酸活性下降,与对照侧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Legg-Perthes病时骺骨化中心成活度下降,骨修复机能有减退表现。创 伤骨库移植骨污染及控制桑鸿勋1 李 丹1 胡蕴玉1 王 臻1 刘 健1 孙 磊2(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2山东泰安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摘要:骨库的建立使同种异体骨能更加方便、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但如何避免移植骨的污染,减少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危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全军骨科研究所综合骨库移植骨制备情况,特别对植骨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自1991年9月至1997年12月共得到28例供体,经系列筛选5例不合格,占18%,以HBV感染者为主。经无菌取骨的大段骨关节细菌污染率仍高达30%,主要为软组织、骨膜及骨干表面污染,而髓腔内污染少。所染细菌主要为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包括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类白喉杆菌等。共制备各种骨移植材料753份,在我院应用410例病人,6例术后感染,其中大段骨关节移植72例中3例发生深部感染。以上结果提示我们:1. 要加强对供体的筛选,特别对HIV、HBV及HCV的筛选,建议开展PCR检测。2. 大段骨关节移植物应尽量去净骨膜、骨髓等有形成份,并于包装前抗生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浸泡;对骨段、骨板及骨粒等推荐应用环氧乙烷消毒。3. 建立一整套骨库质量管理体系,摒弃医院内酒精贮骨等“临时性骨库,”才能保证移植骨的无菌、无毒,实现骨库三级网络管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髓腔骨栓治疗新鲜肱骨干骨折戴先文 刘建 王全平 袁志 于会东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710032摘要 目的:了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髓腔骨栓治疗新鲜肱骨干骨折疗效。方法:对12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髓腔骨栓+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短期随访。结果:该术式患者均于3-9个月内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10天,无一例发生感染及骨端移位成角等并发症,仅一例有轻度桡神经损伤,短期内恢复。结论:骨栓+外固定架固定术,对于肱骨骨折的治疗具有如下优点:1. 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避免成角和移位的发生;2. 减少对髓内血管的破坏和骨膜的剥离,有利于骨折端的愈合;3. 操作及拆简便;4. 避免关节僵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人工关节假体复合同种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肢体功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 710032王 臻 黄耀添 胡蕴玉 马 平 王全平 于会东 刘继中 马真胜 张 毅 倪 诚摘要 本文介绍1993年以来18例复合人工假体的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结果,并就手术原理和手术技术进行探讨。患者最小年龄19岁,最大52岁,男性12例,女性6例,其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3例,转移癌1例,其它恶性骨肿瘤3例,肢体功能重建手术包括:复合股骨近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复合股骨近端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复合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的全膝关节置换5例。随访8个月至5年,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年死于骨肉瘤和转移性肾癌,13例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无论术前是否伴有病理骨折,术后获得较好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人工假体复合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适合恶性骨肿瘤肢体挽救术,具有人工假体和大段同种骨移植双重优点,手术设计应注重生物力学原理和大段同种骨愈合特点,如使用恰当,可获得理想效果。移位摄片法对THR髋臼前倾后倾的判断(附26例报告)严怀宁1 马 平2 胡蕴玉2 张 毅2 王 军2 徐新智2(1 江苏杨州武警总队医院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寻找通过X线片判断THR髋臼前倾后倾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测量髋臼假体不同倾角、不同倾角方向时在不同的X线定位点下的X线片中的角度,找出这种变化规律。结果:髋臼中心置于X线中心时,测量角度与实际角度一致,当髋臼中心远离X片中心时,测量角度的变化与髋臼倾角方向和距离有关,前倾时上移或后倾时下移,测量角度增大,反之前倾时下移或后倾时上移,测量角度减 小,每垂直移动5cm角度增减3.28±0.25(度)。结论:运用移位摄片法,既可判断全髋置换术后髋臼的倾角方向,又可测量其准确角度,既经济又方便实用。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王臻 刘继中 马真胜 于会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分析肱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异体骨段(关节)移植修复重建的治疗经验。方法:随访年间19例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内锁髓内钉,自制内锁髓内钉,梅花型或V型髓内钉及加压钢板等)行异体骨段(关节)移植的患者,随访时间6-84个月。 比较患者的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并对保肢手术的适应症、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内固定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内锁髓内钉患者9例,无影响骨愈合的并发症出现。而普通髓内钉抗旋转能力弱;自制内锁髓内钉与肱骨髓腔型状不契合,并有力学弱点,易发生松动及断裂;加压钢板对植骨断端间血运破坏较大,外固定时间长,肩关节功能差。结论:坚强的髓内固定复合异体骨段(关节)移植修复肱骨大段骨缺损更具有生物学优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综合性比较张 勇 李稔生 邹宏恩 马保安 周 勇 殷 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泥假体术后疗效。方法:对26例(29髋)患者进随访,其中骨水泥组13例(14髋)。无骨水泥组13例(15髋),最短随访时间9个月,最长10年6个月,并用(charnley和d’Angibne评分法、Mayo A New Hip Score及X线结果对术后病人综合性评价,同时对假体可能生存率作图分析,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定量分析(已发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无显著差异。结论:无论是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病人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感染385例体会薜民权 青文兴 任海霞宝鸡市中心医院骨科(无摘要)中文骨科医学网的建立和网络病例讨论调查马真胜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710032(无摘要)踝关节骨折的早期处理任 乾 张成泉 郭 峰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无摘要)火车创伤骨折的治疗体会张 杰 高宏伟西安铁路分局医院 710004(无摘要)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不稳定性骨折冯合才 郝世渊陕西省纺织医院骨科 710038(无摘要)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初探(附12例报告)许多富陕西省勉县中国九治职工医院外科研 724200(无摘要)胫骨髁间隆突骨折18例治疗体会旦明清 张志忠(无摘要)筋膜切开减压治疗急性骨筋膜综合征(附8例报告)叶宜玮 孙进中 马收前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骨筋膜综合征过程中深筋膜切开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我院1981年—1998年共收治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骨筋膜综合征,早期确诊急诊行深筋膜切开而最终痊愈的分析。结果:本组2例受伤到院时间过长达21-23小时,入院时伤肢高度肿胀,病人已无十分剧烈的疼痛,行急诊筋膜切开减压,足背动脉仍不见搏动恢复,术后病人出现尿少,血压下降最后终行截肢术,余6例均在诊断确立后即行筋膜切开,伤口引流减压,II期缝合,既保住了肢体又恢复了功能,病人得以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骨筋膜合征是四肢急性创伤和严重合并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肢体严重残废,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通过我院近年来临床遇到的8例骨筋膜综合征,总结了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一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及早彻底的手术减压是唯一治疗方法。喙锁韧带重建治疗III度肩锁关节脱位惠 华 苏庚洵咸阳二一五医院骨科 712000(无摘要)骨折合并脾破裂漏珍二例报告王凯歌 何晓虎兴平市四零八医院 713105(无摘要)部分代偿的四肢动脉损伤吴起宁 郑 江 王军伟 陈明凡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摘要 目的:介绍部分代偿的四肢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1986年10月至1997年8月间收治的四肢动脉损伤中肢体远端皮色红润、动脉搏动存在的体征不典型的18例动脉损伤,用测量损伤动脉远侧动脉压力的方法确定肢体动脉灌注压和肢体动脉的代偿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8例部分代偿四肢动脉损伤远侧动脉压均为OmmHg。经血管移植修复损伤动脉,动脉压力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恢复。结论:提出对部分代偿的四肢动脉损伤应给予足够重视和积极处理。对可疑者测量远侧动脉压力健侧对照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可靠的诊断方法。三角针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中上段骨折76例刘小平 王 婧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骨科 718500摘要:1991年至1997年,应用三角针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中上段骨折76例。74例获得随访,三角针均在术后6个月至1年取出。术后三年随访36例,双侧肢体长度相差均在1cm以内。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不受特殊器械限制,并发症少及术后易于取出等优点,是儿童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内固定的良好选择。骨间背神经长压16例临床治疗分析陈建华 王青平陕西汉中市中心医院骨科,723000摘要 骨间背神经卡压后,前臂各伸肌功能障碍,严重时出现垂腕、垂指,腕被动背屈掌指关节伸直受限,前臂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内收畸形。我科90~94年共收治16例,均早期手术松解,随访2~6年,疗效满意。儿童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外固定器治疗临床观察王坤正 党晓谦 将赞利 陈振生 阮金彦 闫宏伟 柏伟毅 刘忠堂 王春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提高外固定器治疗儿童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切开复位,应用单侧多支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骨干骨折162例。结果:切开复位,单侧多支点加压固定,防止成角畸形,早期功能锻炼,缩短了骨折愈合后的康复期。术后无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合并软组织损伤,开放性损伤或邻近关节的骨折,不影响创面修复和局部换药。单侧多支点外固定器轻巧灵便,患儿带外固定器期间肢体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胫骨上端骨膜下闭合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薜金山 刘团江 唐元科西安市红十字医院摘要 6例膝内翻患者经胫骨上端骨膜下闭合截骨术治疗,截骨平面在胫骨结节远端2.0cm处,骨膜下截骨,楔形植骨矫形。此手术具有截骨愈合快、操作简便、合并症少的优点。平均随访2.5年,效果优良。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陈明凡 王小安 王 浩西安市红十字医院骨科 摘要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有症状的拇外翻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一定的局限性,究竟采用何种术式比较合适,至今仍无统一的意见。根据拇外翻严重程度与第一跖骨内收畸形相对称的原理,拇外翻的治疗不但要矫正拇外翻角,还必须矫正跖骨角,否则畸形难以得到彻底矫正。据此我们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载骨矫形治疗拇外翻56例(59足),取得满意效果。术后拍片测量拇外翻角最大矫正35°,最小矫正12°,平均矫正20°。跖骨角最大矫正12°,最小矫正3°,平均矫正8°。术后足外形明显改善。我们认为本术式的优点有:1)手术方法简单,畸形矫正彻底,外型美观,效果可靠。2)不破坏关节及其它解剖结构,其长度也无明显减少,拇长伸肌腱弓弦状走行因跖骨角纠正而恢复。3)截骨面是在松质骨,无骨不愈合之虑。4)由于第一、二跖骨角度变小,拇收肌相对松弛,对拇外翻的治疗及避免术后复发都起着重要作用。股骨转子间骨折五种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及疗效评价刘安庆 王坤正 张银光 王春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 710004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性和繁杂性,而进行的一组生物力学对比测试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从而寻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经防腐处理的人离体股骨20具,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瑞士动力髋螺钉(Richards钉),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单纯斯氏针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同时,总结随访了年来我院应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转子间骨折共271例,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动力髋螺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其次是支架、麦氏鹅头钉,而单纯斯氏针最差。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前两组的位移最小,经统计学检验,P&0.001,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支架及多根针明显优于单根粗螺纹钉组,P&0.001;临床随访病例中,动力髋螺钉治疗优良率最高,达90%,髋内翻等并发症最少,其次是外固定支架、单纯骨牵引,斯氏针及麦氏鹅头钉,此与力学实验结果相符;结论: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人,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因其结构牢固,具有滑动加压作用,可允许病人早期下地活动;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病人,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之,以利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提高治疗优良率。髂骨—骨膜复合辨移植治疗外伤性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1例报告》苏庚洵 冯宏伟 惠 华 刘 岗 鲁驷原 唐光伟 高 华陕西省咸阳二一五医院骨科 712000摘要 本文11例四肢骨折骨不连、骨缺损的病例均采用吻合旋髂深血管髂骨—骨膜辨移植的方法进行植骨。其中陈旧性股骨骨折骨不连5例,胫骨骨不连4例,外伤性胫骨缺损2例。9例旋髂深动、静脉与受区动、静脉均吻合。2例单纯吻合动脉。术后X线追查随访骨痂出现时间4-8周。植骨与主骨愈合时间为12-16周,动、静脉双吻合与单纯动脉吻合的病例在植骨愈合时间和积蓄上无差异。带血运的植骨是植骨的愈合过程上无差异。带血运的植骨是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本组随访1-6年,疗效满意。45例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杨金峰 史育乐户县医院摘要 目的:综合分析股骨干骨折各种手术疗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5例股骨干骨折用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和不同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和术后外固定情况的比较。以评定各种手术的优缺点。统计本组45例患者中,男31人,女14人。20岁以下15人,20岁至50岁28人,50岁以上2人。手术方式:用加压钢板固定10人,术后牵引制动6人,术后石膏固定10人,术后牵引制动6人。用普通钢板固定共14人,其中术后无外固定1人,术后石膏固定10人,术后牵引制动3人。用髓内针固定共5人,其中术后石膏固定4人。术后牵引制动1人。结论:(1)加压钢板固定牢靠,稳定性强,抗折力强。适用于青壮年或体质强壮患者;术后可以不用外固定。(2)普通钢板固定可靠,抗折力不如加压钢板,但是体积小,局部损伤小,适用于青少年和非体力劳动者;术后要借助可靠的外固定。(3)髓内针固定属于中心固定,从力学观点看,固定效果好,但容易破坏髓腔内的血液循环,影响骨折愈合;术后对稳定性好的,可以行短时间外固定,对稳定性差的,必须行可靠的长时间外固定,一般要2个月。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的治疗《附34例》冯宏伟 鲁驷原 高 华 唐光伟陕西咸阳二一五医院骨科 712000摘要 目的:讨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优势及创口处理。方法:所有34例均以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主适当加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粉碎胫骨块。结果:创口延期一期愈合25例,二期愈合9例,软组织感染率28%,随访34例,骨折愈合时间3—13个月。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合并小腿软组织损伤时,应为首选。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王坤正 刘安庆 金辽沙 徐永安 张 杰 刘 梁 郭永明 刘 敏 杨大志 柏传毅 闫宏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为股骨颈骨折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股骨大转子间交叉进针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71例,同时进行20具尸体股骨模型的力学测定,将本方法与其它固定方法对比。结果:临床病例随访1年—5年,新鲜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陈旧骨折为4—7个月,外固定去除时间为4—8个月。71例达愈合标准者150例,占87.7%,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者6例,占3.5%,股骨头坏死15例,占8.8%。力学测定提示该方法优于所对比其它固定。结论:转子间交叉外固定在体外连成一个牢固的钢架固定系统,既提高了固定能力又制约了固定针的移动,对抗了股骨颈骨折断端的剪式应力。经皮穿针,操作简便,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康复。桡骨小头切除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防治马建兵 姚建峰 蔡乾坤 王晓安西安市红十字医院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小头切除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原因。方法:门诊随访32例桡骨小切除术后病例并按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分为3组①48小时内手术(5例)②48小时至3月内手术(19例)③3月后手术(8例)按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分为III°并分类。结果:伤后48小时内手术组5例病人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48小时于3月内手术组共19例有7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I°2例,II°2例,III°3例。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7%。3月后手术组共8例仅有1例发生II°异位骨化。结论:桡骨小头切除术避免在伤后48小时至3月内进行可明显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机理探讨马 巍 刘 淼 杨康平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西安 710061)摘要 目的:探讨了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生物力学机理。方法:用DHS治疗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手术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进行,开放解剖复位后DHS内固定。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6-10W,平均8W。除一例发生轻度骨化性肌炎外,其余髋关节功能皆优良。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解剖对位,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术式。手术切除复位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张育民 王军伟 姚建锋 蔡乾坤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摘要 目的:通过对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面粉碎骨折早期进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粉碎骨折,经跟骨外侧入路行切复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在C臂X线机监控下复位植骨,使跟距关节面对位满意后,用三联单棱钉或螺钉固定,以维持其稳定性。术后石膏制动。结果;根据足跟外形、踝关节活动度、关节有无行走疼痛、Bohler角度大小作为评价指标。本组20例优良率达80%。结论: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粉碎骨折,经切复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带旋骼深血管蒂骼骨瓣植骨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21例吴水清 唐农轩 贾明锁 孙宏慧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中心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1995年对21例成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切开复位骨圆针内固定,带旋骼深血管蒂骼骨瓣植骨治疗。结果:21例随访,平均26个月,内固定物均已取出,骨折愈合率90.5%,2例发生不愈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高龄患者。结论:采用带旋骼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局部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同时给以良好的固定,增强了骨折部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本法适用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头下型及头颈型和陈旧性骨折的病例。此法优点在于旋骼深血管解剖位置固定,手术操作完全,不需血管吻合,植骨块移动范围大,手术成功率高。跟骨牵引及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56例刘小平* 王 婧* 王坤正**靖边县医院摘要 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在临床处理上较为棘手,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组应用跟骨牵引及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56例。局麻下穿跟骨牵引针于布朗氏架上牵引,去除牵引后改用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随访54例中,52例均达良好愈合,2例有轻度成角畸形。54例均无肢体活动受限。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械,疗效确切,适宜于基层医院等优点,是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特别是开放性胫腓骨干粉碎性骨折良好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姚建峰 王军伟 张育民 蔡乾坤 沙浩渡西安市红十字医院摘要 目的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复杂,处理比较棘手,部分预后不良,我们用Hohl分型方法,分别采取开放关节复位,不开放关节复位和支持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结果:通过随访根据X线复位固定结果,膝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有无疼痛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很多,Hohl分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性。爆裂性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丁 勇 邹宏恩 叶 军 唐农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摘要 爆裂性髋臼骨折脱位多为高速损伤、髋臼内壁裂纹可能多向扩展,侵及前壁、后壁、臼顶,延伸波及前柱、后柱及髂骨翼,造成髋臼拱形框架结构的毁损伤性破坏,并伴有股骨头前、后或中心性脱位。本文报导21例爆裂性髋臼骨折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取得了82%的满意效果。作者依据手术处理的病理所见与体会,提出积极手术复位内固定的必要性,其要点是重建髋臼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恢复髋臼软骨面的光滑平整,识别假性脱位,做好真臼同心圆复位,并提出手术困难的因素与对策。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及交锁的诊断与治疗吴起宁 陈明凡 姚建锋西安市红十字医院摘要 目的:报道采用改良联合前后双入路手术治疗髋臼横断型骨折髋关节后脱位髂腰肌后滑交锁的实践经验。材料和方法:对三例髋臼横断伴髋关节后脱位闭合复位失败者,臼前柱用四孔钢板固定,后柱用螺钉+钢丝固定。效果:手术复位满意,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结论;对此类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应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并给予坚强固定。带血管蒂拇短伸肌跟骨瓣在距骨颈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钟桂午 张发惠 胡万华 闫 毅 刘 进 许丁才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介绍跗外侧血管蒂拇短伸肌跟骨瓣向距骨体植入治疗距骨颈骨折脱位的新术式。方法:选用距前颈骨折脱位的病人12例,施行跗外侧血管蒂拇短伸肌跟骨瓣转位距骨体内植入结果:经1-3年的随访,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跗外侧血管蒂拇短伸肌跟骨瓣向距骨体内转位植入,可改善距骨体的血供,预防及治疗距骨坏死,疗效肯定。冻干皮质骨螺钉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钟桂午 许丁才 胡万华 蔡肖岚 王兴海 石 瑾 陈日景空军西安医院辽骨科摘要:探讨应用同种异体冻干皮质骨加压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9例。结果:术后随访8-28个月,骨折无移位,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应用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生产的冻干皮质骨加压螺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可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钟桂午 刘经南 张发惠 蔡肖岚 胡万华 王国文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为应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在31例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形态、血管及喙突的局部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摹拟手术设计并应用于临床11例。结果:肱二头肌短头肌腱长8.7±1.5cm,上部宽0.9±0.4cm,中部宽1.2±0.4cm,下部宽1.4±0.4cm,喙突尖至肩峰的距离4.7±0.5cm,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4.3±0.4cm。应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结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移位重建喙锁韧带及肩锁上韧带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术式。带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缺损钟桂午 徐达传 胡万华 戴平均 朱青安 钟世镇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为利用带血供大收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和术式设计。方法:在32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和4侧成人下肢新鲜标本上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特点,并模拟手术设计。结果:通过解剖学研究,应用带血管大收肌腱转位移植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形态近似,取材方便,移植腱有血供,愈合快,塑形好,拉力强,植入后关节稳定,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缺损较为理想的移植体及新术式。同种异体深低温冷冻肌腱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钟桂午 胡万华 闫 毅 石 瑾 王兴海 陈日景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介绍应用同种异体深低温冷冻肌腱移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对9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施行肩锁关节复位内固定,并用同种异体深低温冷冻肌腱重建缺损的喙锁韧带。结果:术后9例切口均I型愈合,未发生感染,移植体与宿主骨愈合良好,拨除内固定后,脱位无复发,优良率达100%。结论:用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研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深低温冷冻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截石膏矫形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成角畸形(附14例)王 涛 柏龙文 严少荣 杨熙创 郭春阳摘要:自1991年以来对14例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近期发生成角畸形的患者行截石膏矫正,畸形纠正满意率达100%,此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疗效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及方法,注意事项,特点及应用体会进行介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报告郭永明 滕高升 赵玲珑 张 朝西安市兵工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近5年来,我们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及合理麻醉,对8例稳定型骨折在电视X光监视下行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12例不稳定型骨折行切开复位麦氏钉或130°角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加强护理,外固定支架组8-14周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负重行走。内固定组8-10周骨折愈合,即可下地负重活动。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术。手术治疗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13例报告郭永明 滕高升 赵玲珑 张 朝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自1989年起对13例严重髋臼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清楚地显露骨折,清除关节内游离骨片,直视下使骨折解剖复位,选用骨盆钢板,松质骨钉及钢丝等内固定牢固固定骨折。结果:13例获平均3.5年的随访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凡骨折移位超过3mm,骨折涉及负重区域、关节内有碎骨块及合并股骨头脱位半脱位者均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腓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连伴膝关节僵直滕高升 郭永明 张 朝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腓骨髓内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连伴膝关节僵直。方法:1992年—1998年我们应用腓骨植骨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不连伴膝关节僵直12例。结果:经术后随访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18周,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改善80°。结论:腓骨植骨加AO钢板内固定增加内固定的强度,使骨折稳定,为股四头肌松解和术后早期的膝关节锻炼奠定了基础,为骨折愈合提供了一个良好力学环境。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96例刘小平* 王 婧* 王坤正** 王长武** 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骨科 718500 **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10004摘要 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96例,开放性骨折52例,闭合性骨折44例,儿童选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成年人选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经过87例随访,除三例骨延迟愈合外,其余骨愈合时间为4-8个月,于6-18个月拆除钢板,无肢体功能活动受限者。观察结果认为,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应强求过早内固定,即使是肿胀明显的闭合性骨折,也应适当推迟手术内固定时间。术中行骨膜外游离胫腓骨,并据固定后稳定性可靠情况,适当行外固定,是手术后组织不坏死及感染的关键。多功能髋 人字石膏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袁存华 候 琳 马保安 唐农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710038 西安摘要:我科于1976年研制“多功能髋人字石膏固定器”并应用于临床。主要是解决临床治疗中的单、双侧髋人字形石膏固定问题。本固定器适用于蛙式石膏、头颈胸石膏、胸腰段石膏背心、肩人字形石膏等的固定。据不完全统计,该固定器经军内外多家医院临床4349例患者的石膏固定,取得良好效果;并于1992年获得国家专利。张力带固定与下极切除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分析马建兵 王晓安 陈明凡 蔡乾坤 孟祥东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骨科 710054摘要 目的:对比张力带固定与下极切除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髌骨下极新鲜骨折89例,其中张力带固定49例,下极切除40例,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6-34月)并根据陆氏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张力带固定组45例(93%)达到优良标准,下极切除组28例(70%)达到优良标准,张力带固定组疗效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X2检验,P&0.05, X2=3.96)。结论: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其骨折块应尽可能保留,并采用张力带固定技术。高位胫骨截骨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李全义 常彦海 刘时璋 罗振群 弓立群 徐洪海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 作者自1996年—1999年期间,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狭窄的骨关节炎12例12个膝,并随访6年—3年半,平均2年。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4°矫正到平均171.2°。评分由术前平均48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体会巩四海 党馥珍 王效东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摘要:1995年—1998年,我院共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62例,根据骨折分型分别采用经皮骨圆针内固定及带蒂缝匠肌肌蒂骨瓣移植的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笔者体会到骨圆针内固定,具有较强的抗旋转作用,且骨圆针直径小,对股骨头、颈损伤小,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结构的完整性。缝匠肌骨瓣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较其它游离骨块优越,既提供了成骨来源,又改善了骨折区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腓骨带血管蒂切取新方法(附560例报告)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 710004刘安庆 王坤正 张开放 张银光 王春生摘要 作者报告560例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设计合理,手术时间仅20—40分钟,可不显露腓总神经,近端切口避免用力牵拉,术中先锯断腓骨再显露腓动、静脉。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出血少,解剖清晰,切取的腓骨血运丰富,对受区病变的修复及骨折愈合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四肢皮肤剥脱伤的早期处理(附32例报告)王国文 闫 毅 钟桂午 胡万华 许丁才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肢体大面积皮肤套状撕脱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尤其合并有关节、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和关节外露,若早期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给伤员带来终生残疾甚至生命危险。本文通过32例对四肢大面积皮肤套状撕脱伤进行了早期彻底清创,剪切皮下的全部脂肪组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尔后原位缝合,可以一次性消灭创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更高的技术条件,且皮片平均成活率可达95%。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往往皮肤来源贫乏,此方法可以解决皮源不足,同时能保留相连的蒂部,对皮片的供血和成活有利。由于大面积皮肤撕脱后,因范围广,皮肤活力因皮下血管广泛断裂血运受影响,再加上深部组织挫伤坏死、积血、肿胀更加重血运障碍。但早期皮肤表面仍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如果采用原位直接缝合,失去了早期处理机会,其结果被撕脱的皮肤全部坏死,以后要经过反复清创,换药游离植骨皮方才消灭创面。而此种皮肤无弹性,不耐磨,对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患肢体的终身残疾。所以只有早期进行彻底清创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呈筛状样原位缝合,均可早期一次性消灭创面及时解除伤员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效提高伤肢功能的早期恢复,防止伤肢残疾发生。单纯下胫腓关节分离误诊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王国文 闫 毅 钟桂午 胡万华 许丁才空军西安医院骨科摘要 下胫腓韧带断裂后导致下胫腓关节分离是踝关节远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单踝、双踝、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为常见。无骨折的单纯下胫腓关节分离不易被人们重视,往往误诊按单纯踝关节扭伤处理,远期病人仍感踝关节疼痛,行走有不稳感,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本文通过对26例误诊的单纯下胫腓关节分离原因的分析及手术治疗的随访,发现误诊的原因为:(1)对下胫腓关节的解剖位置不清,也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2)缺乏认真细致的物理检查。(3)过份依赖X线报告未能仔细阅读X线片。(4)没有正误对比检查。所以,在临床上遇到无骨折的踝关节外伤病人,尤其对足呈内翻姿势受伤者,前外踝肿痛、下胫腓关节有明显压痛,按压外踝有浮动感,踝关节前后位片下胫腓关节间隙大于5mm者,就可以诊断为下胫腓关节分离,且有手术适应症,并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51例手术报告)王伽荣 毕群立 牛明忠西安铁路中心医院摘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髋部骨折,多见于70岁以上老人,因病人年龄大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长期卧床牵引病人不能耐受或并发症难以控制,我们从90年3月起至今在182例中选用手术治疗51例。其中35例用加压滑动鹅头钉,12例多针内固定,其它手术4例。对股骨粗隆股骨折病人,应在积极控制内科病的前提下,如能耐受手术,争取尽快手术,术中心电监护。51例病人中以Evans法分型,I型4例,II型16例,III型20例,IV型8例,逆粗隆3例。手术病人先牵引复位。而在X线监控下打导针。单纯多针内固定可局麻下穿针。滑动鹅头钉治疗要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股骨上端纵切口,顺导针扩大骨道,放入拉力螺钉及套板,再上股骨质骨螺钉及加压螺钉。该钉套钢板颈干角为130°—140°,角度交接处异常坚固不会断裂。随着病人扶拐下地,股骨头颈部随拉力螺钉向下滑动。骨折处自动加压嵌插,加速骨折愈合,不会发生髋内翻。35例加压滑动头钉病人均恢复顺利,2-3周拐下地,通过该组病人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是诸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带血管髂骨瓣植骨术的监床评价徐洪海 弓立群 罗振群 马战胜 常彦海 毕麦艳陕西省医院骨科头下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III IV型),复位固定困难,大部分血运丧失,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我科总结了年55岁以下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III IV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压螺纹单钉治疗资料完整者76例(设为对照组),随访1-3年,发现不愈合率及头坏死率均较高(不愈合11例,头坏死16例)。1994年-1998年改用带旋髂深动静脉髂骨瓣移位植骨术治疗55岁下同类型统计学处理两组P&0.01。作者认为后者手术方法对此型骨折治疗较佳,可明显降低头下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III IV型)的不愈合率及头坏死率。结果:治疗组52例中有1例愈合,同时出现头坏死,故实际痊愈数为50例,不愈合率1.9%,头坏死率3.8%。对照组76例中有9例不愈合,同时出现头坏死,故实际痊愈数为58例,不愈合率14.4%。头坏死率21%。环抱式记忆钢板与骨粘胶治疗四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评价徐洪海 常彦海 弓立群 罗振群 凌 鸣 刘宗智 李全义 张进卫陕西省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自95-98年,我科采用环抱式记忆钢板(简称SMA钢板)及骨粘胶(EC胶)治疗四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评价。方法:四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用此钢板及EC胶联合治疗35例38处上下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经1-2年的随访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无钢板折断、骨萎缩及再骨折。结论:作者认为该钢板不钻骨孔,不上螺丝钉,不剥离骨膜,为长骨干骨折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EC胶具有较大的粘接强度、粘接时不流淌、便于操作、对机体具有吻合、止血、护创等作用。与SMA钢板联合使用,为粉碎性骨折提供了方便,而且易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等。SMA钢板只适用于长骨干骨折,而对于多角及扁平骨骨折则不适用。骨外固定器及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原理初探廖永华 常尚毅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摘要 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我们1990年起应用自制骨外固定器配合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300例,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AO治疗骨折的主要原则是夹板和压力。其中夹板是一种特殊的支持作用,也就是用坚硬的装置与骨折的骨骼连结起来,夹板可以是外部夹板、石膏固定、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也可以是骨外固定器。本组应用骨外固定器及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其原理是利用穿过肢体的骨外固定器,通过扎带对小夹板的压力,夹板对伤肢的力,低压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线移位的效应力,肌肉协调活动产生内在动力等作用的合理应用,形成一相对稳定的平衡力系统,使骨折所致肢体内部动力日平衡重新恢复相对平衡,以保持骨折整复后的对位。准确的整复,牢靠的固定,早期的功能锻炼是骨折的三要素。本组病例操作简单,局麻下即可施开,患者痛苦小,病程短,关节功能好。夹板的使用可将骨折局部得到最大限度的稳定,又可限制或较少限制上下关节的活动,避免了长期固定引起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达到动脉结合,促进了骨折愈合。
版权所有:中华骨科网(); CopyRight @, OrthoChina: The Web on Orthopedics in Chin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