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说课的道理

《放飞蜻蜓》 说课稿2_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放飞蜻蜓》 说课稿2
《放飞蜻蜓》 说课稿2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过度:教学重点2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慈爱”“小心”“商量”等体会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的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
《放飞蜻蜓》 说课稿2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查看: 3183|回复: 0
小学语文名师公开课《放飞蜻蜓》评课稿
 《放飞蜻蜓》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懂得保护蜻蜓的道理。
  吴柳清老师在组织教学上首先是解决对蜻蜓知识的掌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同时还加入了知识介绍,感受蜻蜓是吃虫能手。
  教师充分挖掘文中的情感脉络。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感受人物品质。陶行知品质中的和蔼可亲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循循善诱却不是很透彻。从学生的发言上来看,对陶行知的人物品质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朋友,让他们有一种角色的转化。
  本课有三大亮点,让学生们和我们听课老师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第一处是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师把课前准备的几个装有蜻蜓的瓶子分给学生自由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这就避免了只看课文的枯燥。而且令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第二亮点是在学生观察讨论加入了唯美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情绪也渐渐高涨起来。这是一种奇妙的效果。第三亮点就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师在让学生了解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后,进一步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学生在体会到放飞蜻蜓的乐趣的同时,也对知识丰富、和蔼可亲、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为日后学习有关他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从孩子喜悦和神往的表情上,我更觉得这一设计环节是成功的。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教案不够熟悉,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会顾此失彼;在课件制作上还有待加强,为了让孩子们都能看到屏幕中的文字,就必须选好字体的大小和颜色。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对话。找到关键词之后细细地品位文本。这样人物的形象就鲜活了、丰满了。同时联系到作文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飞蜻蜓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