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人口体育人口

开阳县 - 搜狗百科
声明:搜狗百科免费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编辑,坚决打击恶意篡改、冒充官方收费代编等违规行为。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距贵阳市城区中心86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海拔在506.5-1702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C之间,四季分明;辖6镇10乡,共11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数的86%。
开阳地处黔中腹地,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6镇10乡,总人口43万。南距省会城市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接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捷,贵开高等级公路使开阳县融入了市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建设至开阳城际快速铁路、久长至永温货运支线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构皮滩库区开阳港。境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2.92%,居黔中之冠。具有“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开阳所具有的优势及特点可概括为“4+1”资源:1、磷矿资源。至2008年累计探明的磷矿资源储藏总量达6.68亿吨,其中P205含量高于32%的优质富矿储量3.92亿吨,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产区之一,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泰”。依托资源优势,磷化工已成为我县龙头产业。2、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3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38.3万千瓦的大花水、格里桥、南江、紫江4个水电站已建成投运。3、富硒资源。全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4、旅游资源。景观独特、雄奇、瑰丽。南江大峡谷景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和“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贵州十大标志性景观”。5、人文资源。
开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开阳县地,夏、商、西周时期为、梁州边鄙。春秋时为牂牁国北境。战国时属大。秦时,属象郡。元朔三年(前126),在南夷置,开阳地属其西北域。元鼎五年(前112),以原城为置牂牁郡,开阳地属其西北境。,以牂牁郡且兰地置万寿、且兰、平渠3县,开阳属西北隅地。后划出一部与另一些地方建乐县,开阳地遂归乐县。,牂牁郡领牂牁、宾化2县,开阳地属牂牁县。四年(630)以今开阳县双流区同知衙为治建蛮州,领,隶黔州都督府。辖地有今开阳大部和、修文等。后又在蛮州南置,地在今双流光堵岸。,以唐之地分置矩州、功州等,开阳地属,隶绍庆府;开宝八年(975),改称大万谷落总管府,治今羊场。在今贵州中部设有八番顺等处都帅府,其下有顺路军民、管番民总管府、八番各等处。时雍真乖西葛蛮等处,纳坝紫江等处,葛蛮雍真等处均在今开阳境,属顺路(路治今贵阳)。皇庆年(1312),在开科龙场地(今开阳县城东)置乖西军民府,隶管番民总管分,辖地包括今开阳和、贵定等的一部分。后降为长官所。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以倾慕代理学家王阳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取开阳之学命名。四年(1371),置顺元路,合水氏,水东宋氏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于今双流同知衙。水东宋氏有亲辖地十二马头,大都在今开阳县境。天顺中,贵州宣慰司治所从大羊场(今开阳杠寨)移至杨黄寨(今开阳县城)。崇祯四年(1631),将十二马头改置为开州,治所杨黄寨,领乖西蛮夷长官司,隶贵阳军民府。辖地与今开阳县地略同。清二十六年(1687),改贵阳军民府称,开州仍隶之。开阳之名,《开阳县志》认为源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所建之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三年(1914),废州,因有开州,有开县,以州境有紫江(洗泥河),更名为紫江县,属黔中道。十六年(1927),省政府。十九年(1930),改称开阳县。二十四年(1935),开阳改隶贵州省第一督察区。1949年,成立开阳县人民政府,隶贵阳专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郊区县,1963年,改属;1965年,复归专区。1970年,改称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至今建制未变。历史上另有开阳县(今市区),属。东汉属琅邪国,为琅邪国都。三国魏、晋仍属琅邪国(郡),开阳仍为郡国治所。南朝省开阳入即丘。南朝开阳县,监六年(507) 置(罗定市船步镇)。为治所。隋开皇九年(589),属泷州。大业三年(607),并开阳入泷水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泷水复置开阳县,仍属泷州。唐贞观元年(627),并开阳入泷水县。贞观六年(632)又置,属南建州。贞观八年(634),改南建州为药州,开阳属之。贞观十八年(644),属泷州。元年(742),改泷州为,乾元二年(759)复为泷州。 宋开宝六年(973),开阳并入泷水县。此后不复置。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距市城区中心86公里,南距省会城市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118公里,位于连接与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开阳地型地貌变化多样,地型起伏大,西低,呈斜坡状,海拔在506.5-1702米之间,属北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C。森林植被完好,全县42%(其中紫江地缝、、香火岩景区高达80%以上),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境内生态良好,达52.92%,居黔中之冠。开阳县资源丰富,富集、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其中,已探明的有、煤、铝、等30多种矿种。旅游资源集山、水、林、泉、峡、洞,汇奇、险、雄、秀、幽、野及风土人情于一体,被誉为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交通便捷:贵开高等级公路使开阳县融入了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省道久铜路贯穿境内,全部乡镇实现了道路硬化。中心支线直达,
中国磷都之名源:世界资源主要富集在美国、和中国。中国位居世界第三,属磷资源大国。而中国磷资源主要分布在滇、黔、鄂、川四省,其中,滇、黔两省占总的75%,其基地有昆阳、贵州开阳、湖北。开阳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石4.43亿吨,其中优质达4.28亿吨。石4.33亿吨,高品位的富矿占全国的2/3,其中P2O5高于32%的优质富矿,占全国的78%,与湖北、昆阳齐名,素有“”之称。
硒资源丰富,富硒土壤分布面广,其动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 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品含硒量标准。
1999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28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0.45万人,其中4.46万人;人口4.9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1%。2000年,开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8925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60008、双流镇33926、金中镇3、37389、龙岗镇34045、南龙乡17015、永温乡15475、宅吉乡16937、花梨乡23302、龙水乡11955、米坪乡、哨上布依族苗族乡17300、高寨苗族布依族乡22119、毛云乡10413。主要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开阳县辖6镇、10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万人,少数民族4.27万人,占总人口的10.34%。2002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4万人。日,批准,开阳县马场镇更名为楠木渡镇、所辖为原马场镇。12月28日,批准,开阳县哨上布依族苗族乡更名为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所辖为原哨上布依族苗族乡。2003年,全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13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69万人;非农业人口5.24万人。开阳县现辖6个镇、7个乡、3个民族乡:、双流镇、金中镇、、、,南龙乡、、宅吉乡、、、、毛云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县委书记:张曦县长:马磊常务副县长:罗晓斌副县长:胡俊东 蒋仕敏 杨仁忠 帅彬 冉斌 李必勇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不遇的凝冻灾害和特大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地质灾害群防十有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无机盐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这五年,是我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是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五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是2005年的2.06倍,年均增长15.4%;人均生产总值达2254美元,比上年增长14.5%,是2005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收入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3%;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是2005年的2.21倍,年均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是2005年的3.28倍,年均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是2005年的2.63倍,年均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是2005年的2.33倍,年均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8元,比上年增长10%,是2005年的1.81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5393元,比上年增长12.2%,是2005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3.6%。开阳县按照“储项目、创思路、拓渠道、抢政策、抓机遇、强协调、快推进”的工作思路,主动加强与贵阳银行沟通洽谈,全力推进环保局、门前坝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经县城投公司、县发改局、县土地储备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6月27日,已成功向贵阳银行融资5亿元。截止目前,开阳县已完成政府性融资6.72亿元,为全年目标的224%。
唐朝贞观四年,贵州于开阳置蛮州,自明代以来就被称为“水东”地区,“水东”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上万年的打儿窝古人类遗址和秦汉时代的顶跋画马崖遗存,历史文化悠远。是近代名人、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抗日名将付砚农的桑梓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开阳白安营幽禁达两年之久,是在国内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民间书画、诗文活动活跃,创作和研究成效显著,惊动了国内散文诗界,被喻为“开阳散文诗现象”,“中国散文诗之乡”美誉。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发育最为全面,我国著名地理专家研究表明,世界喀斯特分属三大板块,一块在,一块在,最大板块在,中心在,精华在,精品在。紫江水上地缝、紫江、南江景区钙华“倒石莲”,石头上的森林等61个国家三级景源冠绝于世,生物资源400余种,动物112余种,其中国家级和省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5种,动物有12种,喀斯特资源在89%,位居全国乃至全世界榜首,旅游资源共有6大类26种,占全国种类的39.7%,年平均气温13.49℃,年降雨量1258毫米,无严寒、无酷暑,是、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疗养度假的最佳旅游避暑胜地。县内喀斯特地貌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充分发育,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生态景观。著名的开阳生态旅游区地处贵阳喀斯特中心的精华部位,以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香火岩为主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45平方公里,以景观独特、雄奇、瑰丽著称。几乎涵盖了省内全部绿色喀斯特景观类型,有峡谷、天生桥、洼地、漏斗、盲谷、峰丛、瀑布、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汇奇、险、雄、秀、幽、野于一体。2010年共接待游客19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1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9.3%。
中国首家峡谷公园——开阳峡谷公园是的第二故乡,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距省会贵阳五十四公里。峡谷全长四十多公里,峭峰顶立,最深处达三百九十八米,经有关专家完成的科学考查结果显示:峡谷地层古老,河谷深切,为典型的低峡谷地貌景观,十分壮丽优美。峡谷内有80余处,各种姿态瀑布40多条,位于小的奢香瀑布,落差达一百五十余米。公园景区现已开发十八点四公里,可顺江在碧玉般的江水中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也可漫步于峭壁栈道,浓荫小路,还可穿越典型的喀斯物原始森林。峭壁上藏酋猴,猕猴在攀援嘻戏,河中鸳鸯、野鸭畅游,鱼儿成群可见,江上鱼鹰白鹭小鸟飞翔,野趣盎然……大峡谷景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和全国4A级景区。
开阳紫江地缝景区属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龙岗镇境内,全长 近20 公里,景区距县城约50公里,距贵阳约60公里,规划总面积为28.72平方公里。紫江景区可谓贵州风景名胜区的瑰宝,其喀斯特地貌雄伟壮丽,奇峰异石林立,部分河段如巨斧劈开,形成地缝(裂)一线,奔腾的河水到此凝聚在1.9米宽的狭缝里,蔚为壮观,景区内植被茂密,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动植物种类甚多,有大鲵、藏酋猴、羚羊、红豆杉、银杏、鹅掌秋等果家保护的珍稀物种。景区内溪流无数,河水清澈,水质极佳,飞瀑、悬泉、钙华瀑布成百上千,飞珠溅玉,气象万千。尤其是景区内的&倒石莲&,是在钙华沉积的基础上再次沉积形成的,是一种二次沉积形态,这在省内乃至全国均属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奇观,实为难得一见的胜景。景区内主要有千佛岭、紫江天龙、紫云神、三泉映月、万瀑银台、春云乍卷、水上倒石莲、地缝一线、七将军山、紫江大佛、紫江神女、九天银河等25处国家3级以上景源。是漂流、科考、探险、摄影、休闲的好去处。
香火岩峡谷属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境内,距县城20公里,距贵阳市50公里,全长12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香火岩景区旅游资源品位高,景点类型多,景观功能全,景区内山势雄伟,悬崖陡壁,构成险峻峡谷,景区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满山红遍的枫林和杜鹃林。香火岩因半边山自然雕琢的神奇佛龛神位而得名,观天赏月的二洞天生桥,天呈一线的玉门关峡谷,神秘莫测的吐云洞地下河,蜿蜒平静的光洞河湾等20余处国家3级以上景源。是探险、科研、观光、休闲、度假的极佳地。县内未开发的还有谷撒河、月亮河、双流大山溶洞群等旅游资源。2008年构皮滩水库截流后,高狭出平湖,开阳东部将形成上百平方公里的湖光山色;清水河梯级电站相继开发,库区一线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族风情等均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苗乡“”:县境西南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3天在平寨举行。界时,四乡八寨男子身着盛装,牵着斗牛,背着来到斗牛场。午时,斗牛场一般成年男子放牛决斗,青年男女则在另一场地跳园。男青年吹,女青年随其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男女舞者花衣裙带的衬托下,整个舞场花团绵秀,如初春河塘。同时,还开展拔河、斗画眉、扭扁担、斗鸡等。
布依“”:布依族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每年六月初六,布依村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杀猪借酒、追念先祖。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于旷野草坪,举行吹唢呐、跳花灯、斗画眉、情歌对唱等活动。民风浓郁,热闹非凡。其间,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最具情趣,他们三五成群聚集于幽静之处对歌,寻找意中情人,称之&相表&,往往通宵达旦,三日不绝。
苗族“”:苗族“,是每年前后,由苗胞组织的有上万人参加的杀鱼活动,是苗胞独特的盛大节日。活动在、、龙里、四县交界的清水江约10公里的河段举行。是日,四县沿江各寨苗胞由“渔头”(领头人)率领举寨出动,男子提叉背药(春好的化香树叶),妇女身着盛装,肩挑“亚米”(鱼饭)、米洒齐集于江岸,形成数公里长的人龙。渔头一声令下,投药人便将包一齐投入江中。不一会儿,只见钢叉飞刺,一条条大鱼被杀起,欢呼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苗胞们架火煮钎,相互在歌声中敬酒,预祝当年吉祥顺利和取得好收成。未婚男女双双藏入夜幕,对歌诉情。整个活动声势浩大,风格独特,别有情趣。
城乡龙花灯艺术:全县大型的龙花灯会有几十支,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大大小小的龙花灯汇聚县城,把拿手戏无私献给广大市民,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冯三女子舞龙队会还多次参加市级表演并多次获奖,成为筑城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孙烈(),开阳县城关镇人。1945年,就读贵州大学,因侵华日军逼近黔南,日军飞机轰炸贵阳,辍学回乡,受聘开阳中学任教,并兼任开阳标准中心小学教师,1984年任政协开阳县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其间编修《开阳县政协志》。1945年开始任教到1949年11月开阳解放的4年间,孙烈奔波于开阳中学和标准小学之间,为学生上课,从未间断和迟到,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在贵阳读书期间,作为热血青年,寒暑假与同学回乡演出进步话剧,曾在三忠祠搭台演出话剧《民族魂》、《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以及歌剧《放下你的鞭子》,以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孙烈沐浴党的阳光雨露,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忘我地工作。1950年3月,县文教科将城内小学毕业生和部分初中一年级学生集中起来,在县城标准小学举办初中补习班,孙烈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组织学生教唱《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深受学生欢迎。1951年,孙烈先后在翁昭、马江小学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1952年5月任米坪小学校长,旋调省立开阳中学任教。在开阳中学,孙烈堪称博学多才,是学科较为全面的任课教师,文科、理科都能上,并喜好音乐、体育。为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巩固课堂英语知识,孙烈在课余时间,用简短英语与学生对话,学生得益匪浅。在教学中,孙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他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公路施工现场,结合物理课教学,教学生使用和操作水平仪、小平板仪和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使学生学用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法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注重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他的风趣和幽默常常博得学生的笑声。批改学生作业时,他总是认真负责,写出正确答案,从来不打个“×”或“√”了事。对后进学生,孙烈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不求全责备,而是耐心教诲,循序渐进,使后进学生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对贫困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照顾和救济。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1959年到1965年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大多数学生家庭困难,有的学生常因每月4元钱的伙食费都不能按时交纳而作难,特别是家居农村的学生。孙烈得知后,总是悄悄到总务处打招呼:如果该学生家里不能按时带伙食费来,在发工资时从他的工资里扣除。有的学生冬天衣衫单薄,难以御寒,提着“灰笼”上课。孙烈常将自己穿过的旧棉衣、卫生衣、鞋袜助其御寒。每年正月初二是孙烈的生日,高校的学生们为感老师的恩情,都从四面八方赶来给孙烈祝寿,向老师深深地鞠躬,以报昔日之恩。1954年,开阳中学有5位学生考入成都气象学校,这是开阳县第一批考入省外的中专生。为感谢恩师的培育,常写信问候老师。在一封又一封的回信中,孙烈老师总是千叮万嘱,告戒他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家乡争光,为母校争气,将来报效祖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教育战线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并在教学中推行军事化教育。孙烈经常带领学生,背负行装野外拉练;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种菜、种瓜、打猪草;在校办工厂,组织学生自制肥皂,勤工俭学增加学校和班级收入,使学生做到亦工、亦农、亦武。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被污为“臭老九”。孙烈和全国的知识分子一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遣送到南龙乡农村,强制劳动改造,猝不容思,心绪茫然。他以“毁誉在人口,沉浮意自扬”的坚定意志,忍辱负重长达3年之久。1971年,春风化雨,孙烈重返校园,以昂扬的姿态,重新走上三尺讲台。孙烈回到开阳一中后,由于他在开阳教育战线上享有崇高声誉,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受到热忱欢迎,学生们喜形于色。孙烈深感欣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立即整理教务,开展教学工作,尽心竭力,不负众望。孙烈常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特别是数学教师,除数学教研组安排的教研课题和教研活动外,主动到上课教师的课堂后排听课,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探讨、磋商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言传身教,鼓励青年教师进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孙烈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竭忠尽智,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1984年起,孙烈当选为政协开阳县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期间,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1993年,孙烈担任《开阳县政协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任该书主编。亲自组织搜集整理资料,精心编辑,至是《开阳政协志》付梓。与此同时,先后组织编辑《开阳文史资料》一、二、三辑。日2时,一代教育宗师孙烈与世长辞。
朱生亮(),开阳双流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共开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书记,中共修文县委副书记、书记,安顺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朱生亮幼小聪慧机敏,参加工作后,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贡献了毕生精力。朱生亮在担任中共开阳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期间,在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在担任中共开阳县委副书记期间,积极协助县委主要领导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开阳县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中共修文县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一班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修文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安顺行署任副专员、地委委员时,积极协助主要领导抓了财税体制改革,采取措施,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任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期间,注重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毕节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紧扣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围绕把毕节建设成为能源、绿色、畜牧、旅游“四大区”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设四大区,辉煌试验区的战略构想,推动了毕节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着力抓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新阶段扶贫开发,使毕节地区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积极组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招商引资,亲自参与重大项目的争取及实施,提出了“时时抢抓发展机遇,处处改善投资环境,人人争塑毕节形象”的要求,而且身体力行,不辞辛劳,亲自率队赴山东等地,成功引进了山东兖矿集团和青岛红星集团等大型企业,推动了毕节地区煤电资源开发。在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生亮作为党的书记,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对干部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同时又经常关心爱护干部。朱生亮工作作风扎实,讲究工作方法,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访贫问苦,足迹踏遍毕节的山山水水。努力为基层排忧解难,特别是在移民工作中,深入全区作细致的思想工作,为移民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受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生亮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组织开展了“以信访看作风”的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生亮充分发挥民主,严格依法按章办事,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等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民主党派的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维护军政军民团结,荣获成都军区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亲自策划了“神州大地毕节人”系列采访宣传活动,组织实施了黔西北经济文化长廊建设。朱生亮在生病治疗期间,仍十分关心毕节地区各项工作,经常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支持和勉励地委班子领导大胆工作。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极大毅力同病魔作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和坚强意志。日晨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56岁。
宋和海(),苗族,开阳县平寨村光中寨人。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开阳县文教科副科长、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开阳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全国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阳县第二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宋和海自1956年12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到1989年退休,任副县职33年,是开阳县历任副县职最长的领导干部。其间主要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族民政工作。1949年11月,开阳解放后,县内开展民主革命,实行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当家作了主人,全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时,全县群众文化程度极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初识字、不识字的占80%以上。1952年,遵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开展冬训令》的要求,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和扫盲运动,这对于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农民,无异于惊蛰之春雷,久旱之膏雨。作为时任文教科副科长的宋和海,极尽全力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中,经常竹笠芒履,短褐赢滕,巡行于乡间村寨,穿行于农户,走遍全县各乡村小学冬学教学点,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开阳中学高年级学生及社会知识分子,在全县举办冬学,开办夜校,组织动员农民青壮年参加学习。并利用农闲时间,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当时,全县参加冬学和夜校学习的青壮年近2万人,全县呈现出白天春耕忙,夜晚书声朗的新气象。通过冬学、夜校扫盲学习,为地方培养了许多乡土干部。1956年12月,宋和海任开阳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使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全县的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为办好冬学和夜校,走村串寨,在各乡镇组织建立扫盲协会49个,共组织1万多农民入冬学学习,并为各冬学、夜校相继制订了学习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奖励制度及脱盲标准等。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县掀起更大规模的农民业余教育运动高潮,全县除组织6万多人入冬学、夜校学习外,还利用场集日组织各地师生,书写识字板挂于街头巷尾,采取“进场教,出场考”的办法进行扫盲学习。采取书跟人走、教师跟着学员走、学习内容跟着生产劳动和宣传工作走的多样办学形式,以提高农民对扫盲学习的积极性。时任副县长的宋和海,亲自背着自制的识字板,穿行于各个场坝,组织各地小学教师、学生参加扫盲工作。在组织扫盲的同时,在全县各乡举办红专大学,在社队举办红专学校或红专班,形成红专学校网,全县共举办红专大学、红专学校(班)计一千多所(班),有学员6.7万余人。先后办起职业学校、技校25所,开设专业20余个。在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中,宋和海上下联系,为学校选址,募集资金,走村窜寨,发动群众为农业技术学校捐赠猪、牛、羊和大型农具。这些学校虽然在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办,但还是为全县农业生产培养了不少乡土人才。1965年,宋和海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了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办学方针的大会报告。回县后,积极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办学方针,大力举办半耕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在全县恢复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来源广的卫生学校、双永林业中学和农业中学,并在南江创办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在杠寨林场创办杠寨林业中学。宋和海冒着酷暑,三次到边远的坝子乡罗坝田调查,拟在罗坝田举办更高层次的半耕半读大学,并将调查情况向贵州省教育厅写了专题报告,嗣因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罗坝田创办半耕半读大学未果。1964年,宋和海任拐二水利工程指挥部第二指挥长,常驻指挥部协调遵义水利基建工程队施工,组织民工参加开挖渠道。在水利施工工地两年中,每天清晨,宋和海总是穿着草鞋,头戴斗笠,巡行于长达10多公里的渠道施工工地,与民工谈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夜晚则走村串寨,与生产队干部一起商讨组织民工到工地施工问题,直到深夜才回指挥部。拐二水利工程,共组织羊场区群众投工投劳312万个工日,民工上工最多时达到3500多人。1965年夏,拐二水利工程王保冲倒虹吸管浇注前夜,施工场堆着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模具。是夜,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河水瀑涨,引起山洪爆发。宋和海预感到王保冲工地施工材料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时,不顾天黑和倾盆大雨,光着脚从指挥部赶到王保冲,指挥转运施工材料,直到第二天清晨。宋和海没有顾得上吃早饭,拄着木棒,头载斗笠,带着民工翻山越岭,沿南江河搜寻被洪水冲走的钢筋和模具,将被洪水冲到河滩、河湾的原木、模具一块一块地运到河岸边,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拐二水库工程的完成,至是从1956年就开工修筑的拐二水利工程达到设计灌溉能力,将水库蓄水引到羊场、大水塘、大荆浇灌大片农田,造福于民。在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宋和海和其他领导干部一样,受到不应有的残酷斗争和批判,造成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在一次遭受批判斗争时,肩胛骨被折断,长期医治不能痊愈。1973年5月,恢复了宋和海名誉,安顺地区任命其为开阳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仍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1976年,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之久的大学招生,采取推荐与考察的办法为各大专院校推荐学生。宋和海在推荐考察学生工作中,大公无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为各大专院校推荐优秀青年入学。宋和海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政协开阳县委员会副主席期间,联系文教卫生和民族工作,仍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全县文教卫生工作,继续为文教工作作贡献。1987年,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编修《开阳县民族志》,宋和海亲自参与资料搜集和编纂工作,并与编辑人员两次到毗邻的福泉、贵定县搜集整理资料,深入平寨蒲窝八寨了解民风民情,搜集典故,直至《开阳县民族志》印刷出版。宋和海经常深入民族地区,作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民族地区情况,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平寨是开阳县苗族聚居的地方,历来有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斗牛和“三月三”杀鱼的风俗。为作好该地区民族的政治稳定工作,每逢平寨“斗牛节”和“杀鱼节”,宋和海都代表县人委参加组织节日活动,为该地区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宋和海因病于1999年11月逝世,遗体被送回平寨光中安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人口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