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生,有时上体育课跟同学打打乒乓球。 之前用拍里奥ka729 2 正手还是反手面729-5,反手樱花868绿海绵,

乒乓球拍选择(较为专业人士请进),_百度知道
乒乓球拍选择(较为专业人士请进),
)现在看好世奥得超杰C。另外其他的套胶的牌子没怎么用过:基本功不错:球与拍的接触点总在拍的下半部分(虽然知道扣杀最好使用球拍的上半部分。另外说说自己的打法,因此正手位是我打球的弱点:网上都说世奥得不好配胶,经研究决定配置如下,个人想法),在如何购拍,打球经常出台。根据以上情况请各位大侠给分析一下,最近此前用的拍子为红双喜5星成品拍:200左右,切磋球艺和酒艺,防守以下旋球为主,但是自己很难改正),因此最近想自己粘一个:(横拍)优点,但感觉此价格的拍子肯定是假的。缺点,感觉有点越来越不好控制球(估计与球拍使用过度;套胶,让大家见笑了:729-08,力气小。请不吝赐教,正手;而国产拍比较杂。发球以旋转球为主,因资金有限,反手。但是反复研究了一下,感觉进口拍都比较贵,用了1年多,也兼顾防守,所以我认为任何球都可以杀;反手的近台快攻和推档,喜欢挑打,只是如何把握(难度大小)的问题、搓球比较好,经研究认为,无法判断其真伪,扣杀以挑打为主,而拍的硬度,以中近台快攻为主,但是总感觉没有反手打的好,如何提供技术上给点建议、横滨悦等,经常出差顺便找你,正品国产拍(此价格在淘宝上也能买到蝴蝶等进口拍,本人打球年限已有几年、弹性较大的原因,45度,如何纠正打法:狂飙3或729-08,以前比较懒所有直接买的成品拍,因此拉球不够旋转,如果喜欢交朋友的可以留下地址或私聊,导致粘性过小各位大虾;正反手 交换比较慢,且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正手的防守和中远台拉球还算可以,49度;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底拍
球的脱离速度快,内有其他物质,感觉弹性较小。正手套胶弹性较大,拍柄为空心我现在已经买了国产的世奥德的超能C底板,还是选拍没有选好。不知道是自己的打法问题,并且有振手感,开始的时候不适应,正手用的世奥德的(因为都是世奥德的拍子不好配胶,反手用的的ufo。对于你们说的oC等拍子,我拍太过费力,但是远台拉球;质量较轻,但反手你说的UFO的套胶比较顺手,适合近台快攻,经常出台。高手给提点建议,所以选择的它。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感觉。)现在感觉是拍子的边缘区和中心区性能差异较大,我放弃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其属于软拍
那就最理想了.
42度即可, 多投入一点为佳.(不过不推荐现在就换)狂飙也很不错.之前您用红双喜5星, 有经济实惠 30元左右, 感觉得出您是一个认真的绅士.
斯蒂卡的OC CR 或 CL CR 都可以, 不适合你的特点. 斯蒂卡的拍子还是和不错的, 海绵软且胶皮黏度大. 反手天翼.(软)正手, 如果您能使用正胶. 是两面弧旋的拍子.合计在400元以内可以搞定.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使用5层木板为好.正手用狂III 40度为佳.个人认为底板更重要.
正反手的胶皮也就100元左右.价格也就在300前后.不知我是否说清楚了, 反手用729 天翼为好. 40度(软)的更显拍子板力 , 反手拨球和搓球 多很好, 正反两面都是狂III读了您的长文
很多人都说oc 的太软了;并且号称弧圈机器,很难发力,你确定能适合我吗?
拍柄镂空的OC, 重量轻, 打上升期为佳. 快带加小提拉都很容易控制. 以利于发力.具体到发力, 由于您是中近台快攻, 以快取胜 主要是以小臂加鞭打.我觉着应该是适合您的.
当然,CL也可.
听说oc打球很吃力;必须动作到位连贯。
吃力通常是发力过猛造成的问题, 如果能早点打, 也就是快打就不感觉吃力.动作连贯的确是关键, 握拍尽量放松, 动作就会慢慢舒展了, 这与拍子没有太大关系.供您参考.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乒乓球拍的相关知识
其他20条回答
低价位优先推荐银河的底板,国产里面性价比算是很高的了。
银河比较好用的低端底板有U2和MC2,价格不到百元,够你打几年的,性能的话业余绝对够用,也能让你确定一下自己对底板的需求,如果打了一段时间,技术动作成形了,再换好板也不迟。
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人想上来就用OC绝对不可能打好,这点你随找个专业队的问问,省队以下水平的有几个敢说自己能驾驭OC的?OC的特点在中远台弧圈,绝对不是中近台快攻,我打了四年OC,从没用OC打过近台。
正手39°狂三是标配,但我建议直接上省狂,第一好打,第二避免限制你技术,省狂在普通市级俱乐部都是标配了。反手银河月球或者焦点3,初学者没必要过分追求反手技术,等你打个两三年,在考虑反手拉吊吧,先把动作固定住就行了。
关于技术方面,转换...
银河EC-13 5木+2碳 底板130左右,就你使用红双喜成品拍感觉这个板子对你来说够用了,最起码能用3年。正反手派力奥GJ8000套胶,正手硬度41反手39就可以,这皮子以涩性为主,适合快攻和控制,一张30元,等你水平高了再换硬度高点的。一只牌子不超过200元。狂飙3可以用,不建议你729-8,这东西估计你用着有点硬,控制不住,而且价格高。我用派力奥3付了,打法和你差不多。
我看了你这么多。认为你对这项运动还是很热爱的,所以给你说一些核心的东西。第一,球拍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要适应球拍,而不是让球拍适应你的打法。第二,任何技术都建立在大量的练习之上,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进步。
所以,一款斯蒂卡或者蝴蝶的纯木底板,外加正手39度狂飙,反手日系sriver套胶,足可以满足0基础直到专业队的水平要求。本人专业队,现在执教初级入门学员。希望你能少走弯路,认识到选择一款合适的底板之后,多加练习才是进步的关键。现在280元就能选一款斯蒂卡欧版入门纯木(如OC,或者蝴蝶普里莫拉茨纯木等等),在配上正手狂飙75元,反手可以选择一款稍软的套胶(如蝴蝶sriverEL或者FX,180元),具体看自己消费水品来定吧。
另外几个技术,力量绝对不是拉不起球的原因,跟我练得最小5...
对于乒乓球初学者来说,推荐使用反胶,通常尽量避免已开始就使用正交和长胶。因为后者使用时对球手的球感和手感要求很高,而反胶是很容易适用的普及型胶皮。当然,一开始可能觉得新球拍难以驾驭,但是坚持几周时间,您将很快会习惯的。初学者一般使用普及型729或palio套胶等便宜的国产套胶都可以,海绵可以选略软一些的,如38-42度,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控球能力,同时适应性好。随着练习的增多,你可能觉得拍子的进攻或防守性能不够,并且当您的打法固定下来后,就可以考虑再换一块拍子和胶皮,并且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首先,根据您的打法,快攻结合弧圈,需要硬挺一些,具备快速回弹和适当形变的底板,所以建议选择相对硬一些的纯木底板,红双喜的7层纯木、9层纯木和劲及系列的玻碳也不错,世奥德的7木都可以。其次,配胶:楼主的配置重了些,套胶硬度也偏高,正手,狂3的话39度,729-08 45度就可以了,反手建议用轻些,软弹的套胶,729焦点3就可以。
其实说白了,就是正手基本共不到位,身体不连贯,不到位。但又有基本功,横拍主要的就是靠基本功。
你可以试试
先用银河N8+正手39°普狂+反手729-08。首先银河N8是一个纯木拍,它的吃球能吃很强+上39°的普狂可以很好的帮助你练习正手的功夫。因为要是你的动作或发力方式不对这个球拍也能把球打的不错,自己也可以很清晰的感激到动作或发力不对。还有按你说的你反手基本功应该不错,这个拍可以帮你验证一下。
当然这是前期,我想你应该是想向全方位发展吧!当你觉得你能到完全发挥这个球拍的时候你可以去买个高级一点的球拍了,直接买正品的“蝴蝶王”胶皮可以用
省狂加大蝴蝶
这是我的建议,你可以试试。
国产建议用银河的或者世奥德的底板,毕竟国产里性价比挺高的品牌,而且没有什么假货。比如银河的V 15 还有 世奥德 蓝羽 结构都和 蝴蝶王差不多,可以试试。价格 都在200以下。进口的建议就用斯蒂卡的 欧版的 EG 或者是 OC CR 也都在 300元以下胶皮还是用 狂飙3 了
或者是 爱博的 威龙升级
反手 就是 729-5 或者是 银河的 月球
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价位也不高
狂飙3 也就是 77元
威龙升级 也就是 40元左右
月球 好像是 50元左右
729-5 比较便宜了 也即是30元左右价格参考 o金龙体育o
根据楼主的要求, 您有一定的基本功, 对乒乓球具备比较基础的判断, 意识, 技术以及认识. 看得出您也想拥有一支好的, 适合作为自己的乒乓球拍作为一个提升自我技术和享受打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基础. 确实, 乒乓球拍很重要, 一支好的乒乓球拍可以引导出你技术发挥的好坏.
既然要好的话, 在底板方面就不能吝啬了, 相比起楼主要求的200元左右的国产底板, 个人建议您不如加一百几十买一支stiga的CL. 此板的经典程度就不用我多说了. 虽然CL的兄弟OC在以往也是很经典的, 但OC的经典程度远不及CL. CL从以前的小球时代, 到后来的大球时代, 再到无机时代, 继而到现在的无机新材料球时代, 都是一样的经典. 典型的纯木7夹, 两层淋巴面材加里面的五层阿尤斯力材以及大芯, 提供良好的持球感和控球感的同时, 不缺乏刚韧十足...
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方向性的意见,给不了准确的,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打法和手感不同。以弧圈为主用5-7层纯木的,很容易分辨的,木质厚度较薄,韧性好,吃球深,好比打篮球的滞空感。快攻为主的用纯木的可以明显看到地板木质较厚。也可加碳素或者涂层的。优点:脱板快,没有滞空感,适合快攻。但是弧圈拉起来吃力。所以弧圈板和快攻板是刚好矛盾的。两者互补。配胶皮的话建议涩性胶皮就是没粘性的胶皮打快攻好。海绵硬度根据自己的手感来配,硬海绵球速快,不易控制。但可以补充力量的欠缺。软海绵,易控制,缺乏力量,一般力量大,强调旋转的话用软海绵。牌子的话,更好选。打个比方,会搭衣服的人,配的衣服很合适,但是不会配衣服的人就学明星穿呗,颜色,款式差不多也省的费脑子。就是模仿。看看自己打法跟国...
楼主打球速度快,但是力量不大的原因估计是,击球一般在上升期,就是球一弹起来你就想打过去,更多的是借力击球,因为击球时间早,所以速度快、因为借力多,所以力量不大。现在选正胶的一般是两种1、中国传统快攻型,比如刘国梁,因为正胶弹性好、出球快 所以扣球力量很大2、削球手反手贴正胶,搞些转与不转的变化,比如丁松 楼主之前一直用成品拍,不建议一下过渡到4、5百的烧器材阶段,还是先选个价位适中的配置,等有了经验再换更贵更好的。你同学推荐的银河芳碳属于高科技产品,手感和你平时使用的成品拍肯定区别很大,而且成品拍本来就不怎么样,比较中庸。还是选个纯木板能保持你的手感,等基本功都打好了,再选那些也不晚。挑选底板和套胶的重点就是要因人而已,要和你本身现有的水平和你希望发展的方向...
第一,根据你的打法,建议用软七夹底板,这样反手的优势很容易发挥出来并且兼顾正手位的拉打.第二,你的技术确实存在问题,防守如果使用下旋球的话(也就是削球)很难进行转进攻,建议贴,拨等小动作的防守技术.3.可以选着把球拍亮一些,这样你就能用到拍心打球了并且兼顾防守(防守要迎前).4.具体底板,世奥得的蓝悦(或者紫悦)底板+正手狂飙三38度+反手729-40s(技术好的话,可以选择海绵度数硬一些的,建议用中硬的)世奥得的纤维底板比较挑胶,纯木的底板不挑胶;第二种方案,银河u-1底板+729-08(47度)+拍里奥hk1997(这个胶皮是涩性的,不粘,适合打磨式弧圈,防守比进攻好),均不超过250元.这两种配置相对而言,比较均衡,第一种进攻强一些,第二种防守稳一些.,当然你可以把胶皮混着搭配.
一般来说业余发力感觉都不好,所以大多数业余选手使用的都是含碳纤维的地板解决自己的发力的问题,既然你说到你自己的发力一般,弧旋球手感一般,就不要尝试木板了。纯木地板以吃球好,易摩擦见长,你特点是应该是速度为主辅以摩擦,可以尝试用DONIC多尼克瓦碳老瓦,正手使用血浆470,反手用红V的搭配。
对于乒乓球初学者来说,推荐使用反胶,通常尽量避免已开始就使用正交和长胶。因为后者使用时对球手的球感和手感要求很高,而反胶是很容易适用的普及型胶皮
一只好的拍子可以让我们更得心应手
品牌有很多了
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话建议横滨悦正手狂飙3反手三维标靶。价格都不贵,实体店也容易找到。世奥德的纯木球拍并不难配胶,按一般的纯木配就好,纤维确实相对难配一点。横滨悦的优点在于旋转,形变大,出球重,球质高,但是速度不是优势。超杰C没有打过,打过世奥德的蓝羽,很脆很快的球板。
建议您使用5层木板为好.
斯蒂卡的OC CR 或 CL CR 都可以.银河比较好用的低端底板有U2和MC2,
底板银河,正手狂飙3 39度,反手派力奥cj8000或者天翼,技术慢慢练。。。
可以考虑斯蒂卡oc但是你这个价位的话不好配!如果非要要求价格建议底板银河n9五层木板!胶皮正手狂飙3最好选择40的硬度反手银河月球系列!我现在也基本这个配置!就是底板是斯蒂卡oc胶皮用的月球专业版!
业余最专业的配置:::底版斯蒂卡黑檀5,正手狂飙三,反手骄猛!给力!
最好用butterfly蝴蝶拍或是狂飙
超能C属于纤维结构底板,相较于纯木底板手感和持球感有所欠缺,鉴于您的打法以近台快攻和推挡搓球为主,个人推荐使用七层纯木底板,比如729A2底板就是一块很不错的七层纯木底板,底板速度快手感好,也不会振手或发空,由于采用的是阿尤斯大芯,中台对拉底劲也不错。OC的话需要良好的弧圈球功底和步伐,球拍击打很振手,不太适合您。如果您使用七层纯木底板,胶皮可以选择胶面柔软持球的套胶,正手建议银河月球38度,反手UFO,应该很适合您的打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和儿子打乒乓球&&&&&&&&&&
发布者:&|&
浏览(9128) 评论
&|&发布时间: 11:26:33&最后更新时间: 22:30:33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和儿子打乒乓球
晚上,我决定带儿子去打乒乓球。儿子刚过七岁生日,有点儿胖(我担心是运动不足),又在暑期,不用上学,每天有几个小时坐在桌前玩电脑游戏(我又担心他的视力会下降)。我的视力很好,从上小学到现在,一直保持在1.5,按新计量法5.2,我周围的同学、同事大都戴上了近视镜,也有为美观平时不戴,但看书、看电影、上网要戴(有一个女生多年不见,她戴上眼镜的模样让我大吃一惊,简直认不出来了;鬼使神差,看到她黑框眼镜底下苍白的面容,我的第一反应竟是一句西谚:莫与戴眼镜的女子调情)。我把此(与他人相比,优良的视力)归功于我喜欢打乒乓球。
乒乓球台就在我住的楼下,不远,小区幼儿园的旁边,步行五分钟就到。那种常见的水泥(仿大理石台面)台子,球网是横的三条铁栏(多年前我开始学打球时,球网是用几块红砖横放成一排),球打在铁网上会砰砰作响,可想而知很费球,用蛮力打的话,可能会把球磕破;而擦网球更难打出来,铁网根本就没有弹性、也不柔软,按力学原理,球几乎没法擦网而过,只会弹飞。这个乒乓球台很早就摆在那儿,有两三年了,白天都很少有人打,晚上根本就是空空荡荡的。不远处,题作“网师园”的走廓里,午后常有三五成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打麻将或下象棋。这会儿只剩下一些桌椅摆在那儿,其中一张桌面上刻着“楚河、汉界”的棋盘,棋子收在一个布袋里,挂在黑色廓柱的一枚铁钉上。儿子六岁时(没上学前)有一阵子对象棋(还有国际象棋)感兴趣,我还带他在此围观过几回;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自从在电脑上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多半是上学后同学告诉他的)以后,他迷上了这款游戏,连电脑上的war chess(国际象棋,上学前儿子的最爱)也不玩了。我对电脑游戏一向没有感觉,总觉得那个虚拟世界太做作了,打个比方说,我宁可看暴力或恐怖电影也不愿去玩那些打来杀去的“魔兽”游戏。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个朋友Z是个球迷,喜欢读各家报纸的“球评”(最爱买《体坛周报》),大家一起看球时他就像足球解说评论员,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据我所知,他从来不踢球(当时他正上大学,完全有条件去踢),这一点让我感到迷惑,总怀疑他对足球是否真有热情。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有个同事T,很喜欢玩手机NBA游戏,在拇指间去操控科比(聊天时常用其绰号“黑曼巴”)、韦德(“闪电侠”)、诺维斯基(戏称“德国司机”)等一干当红巨星在小小的界面上运球、转身过人、后仰跳投、空中接力灌篮,下班了我们约他去单位附近的东四篮球场去打球,T可从来不去。说起来,我宁愿不看球评,不玩游戏,只想在球场上左冲右突、奔跑流汗,那种实实在在的肌肉运动的感觉别提多爽了,有此切身体验,我就更不理解那些只看球评、理论一大套的人,那些盯着电脑玩游戏的人,那些“纸上谈兵”的人;请到球场上来吧,那些流汗的人有福了,阿门。因此,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每周二下班会和同事打乒乓球,约的人多于三人就去打篮球。那个十字路口东北角砖红色的体育中心(墙面是红砖砌的)是少数几个让我感受到快乐的地方之一,那不张扬、低调的红色会让我感到兴奋与喜悦;夸张点儿说,那砖红色像西班牙斗牛士手中抖动的挑逗的红披风,我则像一头心跳与速度不断加快、一直往向前冲的公牛。
五分钟前,在家里看过CCTV“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的新闻,我招呼儿子整装出发去打乒乓球。我提着一个深蓝色购物布袋(印着“珍爱地球、保护家园”几个白字),里面装着两个球拍、四个乒乓球(两白两黄)、一瓶芒果汁、一串钥匙、我的手机,一些零钱搁在浅蓝色短裤的口袋;儿子穿一件黄色背心、红色短裤,这色彩搭配在白天很耀眼,这会儿在夜晚路灯下,倒柔和了许多。我穿一件白色背心,可以尽享夏夜的凉爽。我和儿子下楼后,沿着小区的石板路,走过一排停在路边的小轿车,转一个拐角,走到幼儿园南侧的乒乓球台旁。
我俩都穿着凉鞋,一是为了凉快,也意味着我和儿子只是随意打打。他是初学,没打过几次,刚学会怎样拿拍子(直拍握法),我也只是想培养他的兴趣,没有过高要求,更重要的,是尽量让他远离电脑,体会一下真正运动的快乐;再说在昏暗的路灯底下,球台视线并不好,想打好也不容易。
儿子长到一米三了(进地铁站都需买票,曾几何时,我抱着不到两岁的他乘地铁,那是他第一次乘车,我们第三次搬家),比球台(标准离地76厘米)高了不少,可以发球,但短球够不着,他手臂没那么长。去年我第一次带他打乒乓球,是在白天,也没打过几次。当时我很期望他能喜欢乒乓球,憧憬着他技艺渐涨,可以和我对打,我就能毫无保留地把我多年的打球心得传授给他,有点儿让他子承父业的意思,尽管我的打法很“业余”,没有师傅教过(俗话说打野球的)。但我一心想把这种热情传承下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许能让儿子终生受益;是啊,一辈子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1952年题词)。我看过一则资料,毛泽东年轻时热衷锻炼,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1914—1918)经常独自一人在大雨中长跑、爬岳麓山,最有名的是年过七旬还畅游长江(1966),以那种独特的、近于在水中行走的“毛氏泳姿”。我相信毛是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妨称之为“运动家”。
而我自诩为运动家,就从打乒乓球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我这样写过:
我在我们村的学校一直上到初中毕业。乡村学校简陋,运动器材极少。我也几乎没打过球,唯一能记得的是初中那会儿的体育课,全班只有一个排球,没有球网,玩法就是老师把排球打高,落下来后同学们一窝蜂地去追,谁抢到后再打上一拳,也是往上打,落下后大家再去抢。这样就更像橄榄球,就看谁的力气大,身体壮。一节课下来,跑得满头大汗,可能连球皮也碰不了一下。那时开展的“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上学路上的“武术”,以打架、摔跤居多。有真打(常见口鼻流血的),也有玩的。我个头小,很少与同学真打;玩假的,别人又觉得没有成就感。一直到八三年(1983)上师范,我才接触到球类运动。中等师范学校,没有高考压力,前途已定(包分配,当教师),体育、音乐、美术更受欢迎,语文、数学等“主课”反而得过且过,全凭兴趣了,也不开英语课。学校里运动器材齐全,每一级都有一个班是体育专长班(我在普通班),将来就做体育教师。我开始学打乒乓球(水泥台子),打篮球(水泥场子),踢足球(没有草皮却有砂石的土场)。哦,那些流汗、流血(我的同桌M踢球摔伤,手腕骨折)的日子,那些青春荷尔蒙勃发的日子。我乒乓球学得较快,一个学期下来,也有几招撒手锏,比如下旋球,我搓得比较转,角度也刁钻,一般水平的人一接,就会下网或直接出界。
从那时算起,我打乒乓球可有二十七年了。这二十多年里,工作或上学,我从乡村走到县城、省城,十年前搬到北京。伴随我的自然有乒乓球,我的球友算起来可不少了,我打球的风格却多年未变,即以防守反击为主,稳中求胜,或者说是以控制落点和旋转为主,很少主动进攻扣杀。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发球或搓下旋球周旋时,对手进攻的话,常常会打飞或下网,我就不用费力去扣杀了,久而久之,我习惯了这种后发制人的打法;还有我的性格偏内向(其实我很不喜欢“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喜欢宁静,与和风细雨、深藏不露的稳健打法相得益彰。但这并不说明我不会扣杀,反而因为我对扣杀的美学要求很高,即若不是难度较大的远距离反击扣杀,我就不愿去做;在实战中,当对手回球很高且长时,我就来了兴致,及时侧身,迎着来球起跳,人在半空中即挥臂扣杀(近似于网球的半空截杀),这一招式常会引来对手或旁观者的惊叹(难得一见啊)。对,高难度的、有美学意义的扣杀,才是我愿追求的。而这一招也不是跟谁学的,也许是哪一次打球时忽来灵感,即兴做出的动作,无师自通,后来渐渐成了我风格的标志之一。风格即人;在这一点上,我相信这句格言,要了解一个人先观察他(她)如何打球。
这会儿,乒乓球台在路灯下(灯在球台北侧有一排,与一行银杏树相间而立)有些昏暗,不过,球速慢的话,还可以看见,来得及反应。我从袋子里取出两只球拍,都是直拍,给儿子一只。去年我开始教儿子打球时,先给他一只横拍(比起直拍来,俗称大刀的横拍,握法简单,也不磨手;在体育馆看专职教练教孩子打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横拍,符合国际潮流),教他如何握拍,如何发球、回球,他总掌握不好,一回球就打飞了。后来我把自己用了多年的直拍给他,教他回球,他似乎一下子就适应了,给他发球,一下子就能回到台子上。为了减轻重量(适合儿子的力气),我把拍子一面的胶皮撕掉了(反正已是旧拍子,两星“拍里奥”牌两面反胶直拍,是我2000年到北京后买的第一只拍子,在K大三年一直用它,工作后还用它打了三年,直到前年才在网上买了新的四星“红双喜”两面反胶直拍),儿子就一直用这只只有一面胶皮的拍子。将来有一天,如果我能给儿子留点儿什么“遗产”,我愿把现在我用的这只红双喜留给他;当然最要紧的,是让他能喜欢打球,能打得不赖,至少赶上我现在的水平。
我和儿子各站在台子一端。他直握球拍,身子几乎靠在台沿上(肚脐刚与台子等高),很随意的样子。不过,我不在意他的站法,更不会要求他移动的步法。功到自然成,我相信打得多了,他能领会并掌握的。眼下,我只想他能回过来我的发球,能打两个回合(即他能连续两次接到发球,并打到台子上),就很不错了。他很久没打球,又在晚上,手生加上光线不好,不能对他抱更高的期望。果然,我发的第一个球(落点尽量靠近他挥拍比较舒服的位置),他就打飞了,球划出一道疾速的、灰白的线,落到球台旁边的草丛里了。草不长,球是白的,在黑暗中比较显眼,也好找。儿子跑过去,从草地上捡起球,回到球台,由他发球。他还不会抛起球来发,就先让球在台子轻弹一下,等球下落时再出拍、直推击球,还好,过网了;我挥拍轻挡,控制落点在他正前方,想让他直接再推回来。哦,不出我所料,他又一次把球打飞了,落到球台另一侧的人行道上,在小方砖铺的路面上弹跳了五、六下,滚落到路旁的银杏树坑里。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欣慰,他虽然打飞了,可是并没有打空,一年多没打了,他对球的飞行路线和速度还有感觉,能连续两次挥拍击到球(古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能连续两次踏进一条河流),已经让我满意了。我相信假以时日,儿子的球感会越来越好,能和我对打十几个回合。我把这一目标定在他十岁之前,也就是说,他还有三年时间来练习。
我在师范打乒乓球打到第三年的时候,同班男生里已没有几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了,女生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女生热衷于唱歌、跳舞,打球也是喜欢羽毛球(很奇怪,我一直对羽毛球没有感觉,也许因为它不是圆的)。同级隔壁班上有一个男生L打得很好,他打球时总有一圈人围观,据说全级没人能打过他。课间休息时,球台一端是L,另一端是排着队等着和他过两招的(得先接住他的第一个发球才有资格跟他打一局,五分一局),我曾凑上去试过两次,都败下阵来:第一次一碰球就飞了(他侧旋更厉害),第二次接住球了,但五分里我只赢了一分,还是个擦边运气球。嗨,天外有天啊,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后来有机会,我和他打过几次,都很吃力,整局二十一分,我能上十就不错了。但每次打完,我感觉自己球技都提高不少。毕业后,三生修得同船渡,阿门,L和我同分到渭河北岸一个乡村初级中学教书,成了同事,每天放学后几乎都要打一阵子,旁边一大堆学生围观。可以想象,几个月后,我的球艺就突飞猛进,虽还是很难赢他,但能相持多个回合了,我的防守更为严密,他要得一分也需付出七分功力。L以发球抢攻为主,我则打防守反击,如阴阳八卦,相生相克,有时打得兴起,都不由为对方喝彩,旁观的学生也会鼓掌。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两年,我调到渭河南岸县城边上一所学校,L把自己珍藏的一本《乒乓球的旋转》作为礼物送给我,更让我感动不已。他曾告诉我,从上师范起,这本书就一直伴随着他;也由这本书,我明白,虽不能把打球当职业,但L对打球的认真与钻研劲头儿,可以算得上颇具运动家的风度了。
现在可以谈谈我打乒乓球得到的第一份奖品的事儿,那次获奖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我调到渭河南岸学校时,正是八十年代末的多事之秋。这所学校离“六王毕,四海一”的秦始皇陵(一个庞大的像山丘一样的土堆)不远,我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曾沿台阶登上陵顶,四顾远眺,天地皆白,南山寒气顺势而下,那山峰就像冷冷的刀锋。在这所学校我呆了两年半,是命运发生戏剧性变化的两年。我除了教初一两个班数学外,还带初二两个班的体育课,因为跟同事比起来,我的乒乓球技颇具表演性,既可观赏,也比较实用,无人能敌。到来年三月份,区上教研室组织一次全区中学教工乒乓球赛,我代表学校去县城参赛。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在木质乒乓球桌上打球,欣喜不已,也是第一次在室内打(此前都是在露天水泥台上打了五年),兴奋得有些过头,水平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但我也依靠耐心的搓下旋球、摆短、控制落点,竟然连过三轮,最后得到并列第三名的成绩,奖品是一双“飞跃”牌白球鞋(捆着一条细麻绳,装在牛皮纸袋里)。打完比赛,天已黑尽,我去找在县城工作的同学N和H聊天,他俩都有“门路”,师范毕业后没当教师,在一县之首的县委机关工作,而大部分同学都散落在渭河两岸的乡村学校当“教书匠、孩子王”。后来与他俩告别,从那座灰暗的县委宿舍楼出来,我冲着黑暗中星光点点的天空打了几拳(直拳摆拳勾拳的组合),伴以低声的怒吼;我这样向着虚无中的假想敌进攻,其实是想试一试我的力量,能否支撑我对抗九十年代初的压抑。
我继续和儿子打乒乓球,尽管打不了两个回合,无论是我发球还是他发球,基本上他只能击一次球。但我鼓励他,给他叫好:嘿,不错,一,二,三(我把我击球的次数也算上了),能打三下了,儿子,争取打四下吧!除了鼓励,我尽量让他感受打球过程的乐趣:一次我捡起落在草丛中的球时,手指碰到一块小石子(天黑我没看清,但感觉像石头),我灵机一动,把球和小石子都抓在手里,回到台边,冲儿子说,我发个下旋球,你接招吧。我左手把球晃了一下,右手举起拍子击打,“啪”的一声,打出去的是小石子,儿子一愣,接着“咯咯咯”地大笑起来,像是遇见了世界上最好笑的事情,笑得弯下了腰;笑是传染的,我也笑起来,因为儿子开心也让我开心不已。笑完,儿子从台面上找到那块小石子,模仿我发球(人从黄莺学会了歌唱),小石子先后在球拍和铁栏球网上撞出轻脆的两响,而我举拍夸张地做出回击的动作(自然打到的是空气),一边惊讶地说,咦,球到哪儿去了?又惹得儿子大笑。后来,我把小石子捡起来,放进蓝色手提袋里,留作纪念(两天后,儿子翻袋子时偶然发现那晚我俩打的并非小石子,而是一粒干果核,让他又笑了一阵子。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一只灰白色的猫从幼儿园的铁围栏里钻出来,停在一棵银杏树下不动了,脑袋冲着乒乓球台这边,小心谨慎地观察,判断是否有危险(我在猜测猫的心理)。我小声说,一只猫,让儿子快看。儿子转过身去,瞅着不远处的猫;猫冷静地一动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似乎屏住了呼吸,大约半分钟后,猫迈开步子,稍向左转,朝裁着柏树的小草坡上走去,像悠闲地饭后散步。儿子问我,那猫的尾巴是全的吗?哦,他一定是想起了前两天周末郊游时看到的那只猫。那是周六中午,我带着儿子驾车去远郊一个小镇的农家采摘园观光,这个时节可以采摘葡萄、南瓜、丝瓜、甜枣等。沿路绿树成荫,玉米地成了青纱帐,快到小镇时,看见一片荷塘,有几十亩大,“接天莲叶无穷碧”,更显出乡村风光。在采摘园里转悠了半天,出来在路旁休息,一只猫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在我和儿子身边不远处停下来。它并不怕生,反而朝这边“喵喵”地叫。我注意到猫的毛色灰暗,估计没人饲养,身形也不像小区里常见的口腹无忧的猫那样肥壮。我和儿子牵着手向前走,那只猫跟过来,保持着一定距离,还在“喵喵”地叫。我反应过来,猫是饿了,找人要东西吃,我们身上也没有吃食,没法喂它。后来它终于转身走了,我吃惊地发现它的尾巴只有半截(肯定是被哪个残忍的家伙虐待过,报纸和网上常有这样的报道)。可怜的猫,我把这一发现(猫尾巴断了)告诉儿子。他不住地问我,猫是不是迷路了?它能找到家吗?我看儿子一脸着急的样子,不忍心说它可能是被遗弃的,成了流浪猫;更不忍心说那尾巴很可能是被谁故意弄断的。我只好说,它会找到回家的路,有人会喂它的。在儿子这样的年龄,我只愿他的世界里是蓝天白云,阳光明亮,不愿让他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另一面。
现在,儿子站在乒乓球台那端,一再问我那只猫的尾巴是不是全的。我答道,是全的,也许它就是采摘园那只猫呢,这两天它的尾巴长好了,跟原来一样了,它也找到回家的路了,它的家就在附近小区里(善意的谎言,那采摘园离这里得有三十多公里)。儿子半信半疑,还是朝猫隐身的地方(柏树后面)望了望,恍然大悟地说,爸爸,我终于明白了,它这是吃饱了饭出来散步了,帮助消化,就跟我们现在打乒乓球一样(难得儿子说得有条有理,那神态就像是在帮我圆场,尽管那语调还充满七岁孩子的稚气)。
九十年代初,我离开秦始皇陵下的学校,脱产(不再教书)到省城S学院进修,我的命运开始转变,打乒乓球遇到的高手也愈来愈多,特别是碰到更多的横拍球手。之前基本上业余打球的,多是直拍,我周围根本就没有人用横拍。S学院操场东侧有五个水泥乒乓球台,打球的都自带球网。课间休息或午餐、晚饭后,乒乓球台总是挤满了人(打球的,加上排队等着接班轮换的),给人感觉球台从早到晚就没闲过。那时其他文体活动很少,电视都还没有普及,电子游戏厅更少,学院里人气最旺的就是操场和周末晚上的舞会(食堂临时改作舞场,夸张旋转的镭射灯光,廉价刺鼻的香水味、天南海北的饭菜味、男男女女的汗水味混合在一起)。给舞会伴奏的是由学生组建的乐队,主唱F是学院的明星,个子不高,一米七五上下,长得却很俊朗,不仅歌唱得好,还是学院篮球队的主力得分后卫,与其他学院打比赛时,只要他在场,露天球场就被热情的观众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外层的已从教室里搬来了椅子、长凳,站在上面);不用说,那些呐喊助威的女生大都是冲着F来的。他打乒乓球就是横拍,而且会拉弧圈球(我平生第一次看见这种旋转,那时很少能看到电视直播)。我在一旁看他打球,暗暗记下他的一招一式,并私下里摹仿。我特地买了一幅两星红双喜两面正胶横拍,去打球时带上直、横两只拍子,遇到强敌不敢怠慢,用直拍周旋;感觉对手比我弱时,我练习用横拍。这样,我体会到两种打法的区别,各自的优劣,比如直拍快速推挡时灵活,而横拍抽杀时更易发力,更易削出下旋球,变化更多。过了好一阵子,我发觉两种打法太难兼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且积习难改,我还是更习惯直拍,就渐渐放弃了横拍。如今,儿子难道是继承了我的直拍基因,也只对直拍情有独钟?多么奇妙的遗传啊。
猫的疑问解决以后,我希望儿子把注意力转回到乒乓球上。不料,在我灵机一动发明用石子当作球来玩的小游戏后,儿子把心思用在打球之外的可笑(他觉着好玩)的事情上了。他从手提袋里又掏出一个黄色乒乓球,寄给我,他自己手里拿着白球,要和我比赛谁可以把用手把球抛得更高。我有点儿后悔不应玩石子的小把戏,本为提高他的兴趣,不料他兴奋过了头,要玩的游戏已脱离了球台与球拍,与打球无关了。把球抛高,在灰暗路灯下的夜色中,也不好判断到底谁抛的更高。我问儿子,这会儿我都看不清树叶的颜色了,球抛出去,也看不清谁的高呀。儿子想了一下,说我们一齐扔,听声音,谁的球后落下来,就是谁赢了。哦,他怎么竟用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那个著名的铁球实验原理(显然,他并不知道伽利略是谁),不知他的这个经验从何而来。孩子的世界,很奇妙啊。我开始与儿子比赛抛球,他喊一,二,三!我使劲向上抛黄球,他扔白球。可想而知,他的白球落地反弹了好几下,我的黄球才从天而降。儿子把球捡起来,又说准备,一,二,三!我抛黄球的同时,用眼睛余光发现儿子只是扬了一下胳膊,白球并没有出手,他手臂落下时,赶紧把球装进裤兜里。我明白上当了;但我情愿假戏真做:黄球落地后,我依然抬头望着天空,故作吃惊地问,咦,你的白球到哪儿去了,扔到飞机上了(此时刚好头顶有飞机飞过,北边不远处是首都机场)?还是落在树上了?我发出两个疑问后,走到最近的一棵银杏树下,伸手去推树干,晃动树枝,要把并不藏在树上的白球摇落下来。我一边卖力地推树,一边呼唤白球快落下来吧。接着我就听到了球落在地上连续“啪啪啪”的弹跳声(我用眼睛余光看见儿子把球从裤兜里掏出来,随着我的呼唤,把球扔到地上),自然还有儿子“咯咯咯”、开心又得意、天真至极的笑声。我自然要把好戏演到底,恍然大悟地对儿子说,真的落在树上了,从树梢掉下来的,还是你扔的高,你赢了。
从S学院毕业后,我在省城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杂志社人不多,可几乎个个(包括一个女同事Q)都喜欢打乒乓球。我没来之前,主编C是社里的冠军,我去之后,他就只能当亚军了。通常吃完午饭,一伙人就端着茶杯、吸着烟,聚到办公室前边空地上摆的球台边上了。此时乒乓球规则已改成每局十一分制,球也变大了(直径从38毫米增到40),但对我丝毫没有影响,因为社里打球的几位打法基本一样,都是发球就想抢攻,我只需更耐心地搓下旋球、调动角度,往往不到五拍,他们自己就失误了,不是打飞就是下网。我明白,这样打下去我的水平就会下滑了,所谓近墨者黑。不过,这一时期我对打球胜负已无所谓了,有时我还会故意输给他们几次,以激发其兴致。一天中午,年过半百的主编C跟我打,年过而立的同事G起哄,与旁观者打赌(猜我和C的胜负),输的一方请当时在场的人(计有六人,包括年轻的女同事Q)吃晚餐,主菜为本地名吃葫芦头泡馍,与羊肉泡馍齐名。G赌我负,我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我揣摩,他是在赌我的心理,即认为我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定会给主编面子,会让球(当然要让得有技巧,不能让人看出破绽)。三局两胜。第一局,前几个球我搓下旋时用力较浅,球弹跳得高,给了C扣杀的机会。此时C体力尚可,好几个球都打中了,比分很快到七比三,他领先。轮到我发球,我加力下旋,C接球下网。我又发一个反方向旋转,C接球飞出球台,七比五。接下来,我接球,也搓下旋球,并放得很短,而C离台很远,等扑上来时,动作已变形,差点儿趴在台上,七比六。这时C已阵脚大乱,我牢牢控制着局面。到九比八时,我领先。我又故意搓球下网,九比九,C又兴奋起来。但我不会再给他机会了,发了一长一短两个下旋球,赢下决胜分。稍事休息,换边,我看见G的脸色阴沉下来。第二局,我改变策略,让比分一路交替领先,到九比九时,C发球,我抢攻,把球打飞了。他又发一长球,我反应慢了一拍,输掉这一局。换边准备决战,G一脸狐疑地看着我。第三局,如同是第一局的翻版,还是用欲擒故纵法,我先让C大比分领先,我又一分一分追上来,一直到十比十时,我才突然发力,拿下两分。周围的人都喜笑颜开,叫着让G先掏出请客的押金,以防他下班后开溜。主编C输了球,却很大度,他一向随和,况且晚餐还有他最爱的葫芦头,他一边喝水一边笑着说,打得真过瘾啊,出了不少汗,晚上得多吃一碗葫芦头,G这回可得出血了。我对这场球记得很清楚,当时观战者中就有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同事Q。晚上大家一起浩浩荡荡去聚餐,席间免不了觥筹交错,没想到Q很能喝,而主编C称他知道Q的酒量,有一次出差他带着Q去新疆,在天山底下的牧人帐篷里,把几个维族小伙都喝趴下了。不知是真是假。这是我第一次与Q喝酒,也是最后一次;Q笑着向我举杯时,我脑袋已发蒙了,也不管不顾地喝干了一大杯泸州老窖。接下来上洗手间时,我已头重脚轻了。在洗脸池边,我用冷水冲了一下脸,告诫镜子里已面目狰狞的自己,千万要镇静,走路要小心,别出丑。吃完饭,Q坚持要送我回家,她住的楼离我的宿舍平房不远。我能记得走在安静的小巷子里,似乎还有朦胧的月光,我脚步变得踉跄,Q扶着我走,一直到我简陋的宿舍里,让我躺在行军床上,又很麻利地(在书桌找到玻璃杯,从窗台取下茶筒,从洗脸架旁提起开水瓶,熟悉得仿佛在自己家里)泡了一杯热茶放在小桌上。她临走时,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好像在看我是否发烧。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走出门后,我鼻子一酸,泪流了出来,分两路滑到耳边(独怆然而泣下?我又不是陈子昂),让我吃了一惊,我很多年没掉过泪了。那是秋天的事儿。后来我想,那是孤独所致。后来,我开始写作(用铅笔和稿纸),经常在深夜,有一次一直写到黎明,满天的星星似乎就挂在我窗外那株皂角树的梢头,我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上床休息(夸张的说法是,与我笔下的人物一同入眠)时,东方既白,星星也隐去了。冬去春来,第二年七月,我离开了杂志社,考到K大深造,北上转到京城来。
我继续和儿子比赛抛球。这与我带他下楼打球的初衷相距越来越远,眼见他打球的兴趣转到不用球拍、不用球台的运动上来了。我告诫自己不用着急,孩子嘛,都这样。只要他能开心,能多在户外玩,也不费我的一片苦心,毕竟他远离了电脑游戏啊。我看着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心想也许真的可以把球扔上树,不让它落下来。我让儿子仔细看,看爸爸也能把黄球扔到树上。我使劲把球抛到树叶稠密的地方,不料,随着地球引力,它又穿过树叶落下来,在人行道上弹跳,儿子笑了;接下来的几次,我试图减轻抛的力度,调整抛物线的弧度,让球在最高点刚好下落时就达到树叶的高度,过高的话,下落的加速度就会冲破树叶的阻挡落到地上,过低的话,不用说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落下来。第五次出手,黄球划出一道向上的斜线,消失在树叶中,半天没有动静。哦,成功了。儿子则惊讶地问,咦,球跑到哪儿去了,飞机上?树上?(模仿我刚才的语气),然后他走过去推树干,可惜力气太小,树叶微丝不动。他向我求援,爸爸你来摇。我让他仔细看,这树上的果子要掉下来了。我晃动树干,树枝明显摇动了几下,可“果子”没落下来;我也有些吃惊,球可能卡在哪儿了。我加大晃的力度,使劲连续晃动,不出所料,黄色的“果子”落下来,在水泥地上弹跳着;儿子哈哈大笑,跑过去追,一边叫着,果子乒乓球。
在K大,开学后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屋的W就一起去南门外一家文体商店买乒乓球拍。两人各买一只,都是直拍,两面反胶,他买的是红双喜,我的是拍里奥(现在儿子手里拿的这只),除了价格上的考虑(红双喜近七十元,而拍里奥五十出头),还有我看中它不张扬、低调,拍把儿近于胡桃木色,拍子份量也适合我。又买了一盒新球,我俩一回来就在宿舍楼下的水泥球台上一试身手。W瘦,高,平时看书要戴近视镜,打球却不戴,我很担心他看不清球的轨迹与旋转。一交手,他的反应明显慢,动作也不协调,尽管身高臂长,球速过快或角度过大时,多半他接不住球。我不想让他的热情受挫,于是放慢击球的节奏,回球时也放得很高,给他抽杀的机会。W打中了几个球,显得很兴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直呼生命在于运动,以后要多打,重新焕发即将奔四的青春。后来,除了打乒乓球,W常和我一起去打篮球。K大三年,许多美好的记忆都与乒乓球和篮球相关,还有夏天打完球、洗完澡在露天烤肉摊喝扎啤、侃大山的酷爽场面。前年,有一次逛古旧书店,偶然在一本与K大诗歌有关的回忆录里,看到W写他忆及难忘的K大岁月,称其同屋(我)为“喜欢打球的J”。毕业后他去了南方,联系渐少,不知他现在还打不打球,即将奔五的满腹的赘肉是否已掩盖了原先清晰可见的肋骨?
看见黄球从树叶间如“果子”一般落下来,儿子又入迷地想自己把白球扔上树。他想让树结出白色的果子。他尝试把球抛高,可惜力气小,几乎无法把球抛到最低树枝的高度。他试了五、六次,每次球都落下来,仅有一次挨着了树叶,但儿子很不甘心。我说我来帮你吧,可他不让。我想到一个办法,即去乒乓球台上取那只拍里奥来(乒乓球拍被冷落在球台上有半天了),交给儿子,你用球拍朝上打球,打高一点儿,就会落在树上了。儿子点头同意,右手直握球拍,左手抛球,开始击球。这一回,受握法限制,他直拍击出的球都向前飞出,还不如手抛得高。我让他换个握法,用横拍握法(如同手持大刀),这样击球会向上飞。果然,他把球打得很高了,可由于方向不准、力度不合适、运气不佳等因素,球还是直落下来、或是从树叶间穿过落下来,反复近十次,儿子毫不气馁,依然兴致勃勃地跑来跑去捡球,又回到树旁,向那棵朦胧月光与昏暗路灯映照下的银杏树发起攻击。期间,我让他歇一口气,喝几口芒果汁,又告诉他击球方法及如何调整(没想到啊,如同电视直播乒乓球赛常见的那样,我成了比赛场地旁边一边指点一边递上水瓶的教练)。终于,我都数不清多少次了,儿子击出的白球划出美妙的弧线(加上偶然女神的垂青),钻进树叶的怀抱,不再落下来了。儿子终于,阿门,把乒乓球打上了树。
2011年9月19日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引用:以下是金朝发表的:
让我不由得回忆起学校的时光。是啊,我记得你打乒乓球很好,当时班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 14:24:19)&
让我不由得回忆起学校的时光。
好啊,老同学,我记得当时班上你打乒乓球也是高手啊!
:金朝&( 11:02:03)&
:&( 10:06:34)&
3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29启源能用在反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