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川哪里地震了将发生910级地震

四川自驾十日游 不同心境感受四季皆美丽_新浪旅游_新浪网
四川自驾十日游 不同心境感受四季皆美丽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曾经现实的描述让川内许多美景养在深闺未人识,而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大众旅游的兴起,自驾游客已经可以非常便捷地亲临这些美景之中;一年四季,四川之美各有不同,自驾爱好者们更可随机选择出发,照样会收获慢慢的自驾体验。
&&& 1、乐山、峨眉山自然文化遗产游
& & 作为四川最优质的精品线路之一,乐山-峨眉山一线向来是都市自驾客们的周末首选地,随着成乐一线交通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成乐线日益成为川内最繁忙的自驾线路。
  行程安排
  D1:成都-乐山-峨眉山。驱车前往乐山,沿九曲栈道、凌云栈道游览乐山大佛,参观海师洞、灵宝塔、凌云禅院、沫若堂等景点。后赴峨眉山。
  D2:峨眉山。经报国寺至万年寺,游览万年寺、白龙洞、清音阁、一线天、野生猴区等景点后乘观光车前往雷洞坪。
&&&&& D3:雷洞坪―金顶。雷洞坪至金顶,观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游览华藏寺、舍身崖等景点,后下山。
& & & 交通:成都至乐山高速里程150公里;乐山至峨眉一级公路31公里。
米亚罗的秋天
&&& 2、米亚罗、红原九寨沟环线
& &&这是一条以视觉冲击为主的一条线,其间囊括了红叶,彩林,草原等自然风景。
& & & &行程安排
& & & &D1:成都-红原(总公里数475KM)。
& & & &D2:红原-九曲黄河第一湾-红原。早起,观草原日出,可品尝独特的藏族风味自助餐,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游玩,之后驱车至被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影”的黄河九曲第一湾。
& & & &D3:红原-川主寺。
& & D4:川主寺-黄龙-九寨沟。川主寺赴黄龙途中观岷山主峰――雪宝顶;游览迎宾彩池、洗身洞、金沙铺地、五彩池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溶钙化景观――钙化田。
& & & &D5:九寨沟。
&&& 3、成都/稻城亚丁、黑海游
& &&相信稻城亚丁对于很多的游客来说,都是一个必到之处,自然是许多自驾客路书中的重要一站。
& & & &行程安排
& & & & D1:沿成灌高速公路,翻越巴郎山(4523M)进入高原。
& & & & D2:顺沃日河而下,先后路过达维会师桥、夹金山、小金县,丹巴县,进入东谷天然盆景区。
& & && D3:翻越高尔寺山(4412米)、剪子弯山(4659米)卡子拉山(4718米)抵达世界第一高城理塘,穿越理塘大草原、翻越古冰帽海子山风景区后抵达稻城。
& & & D4:驱车前往距县城7公里的北山坳之中,下午翻越波瓦山(4513米)后,顺赤土河而下,观河谷两岸高山、峡谷、草甸、藏族民居构成的天然图画,经香格里拉乡进入亚丁自然保护区。
&& & D5:早餐后徒步或骑马进入景区,观赏冲古寺、神山仙乃日(6032米)风光,朝拜卓玛拉措神湖(珍珠海),然后继续前往洛绒牛场观央迈勇(5898米)、夏诺多吉圣山(5898米)。
& & & D6―D7:晨观稻城日出,沿新都桥、折多山、康定一线回成都。
& & &交通:成都到康定为水泥路(成都到雅安为高速公路);新都桥到理塘山高(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路弯,小心驾驶。
&&& 4、雅安蒙顶山上里古镇民俗游
& &&上里古镇是探寻茶乡和古镇,感受田园风情和民俗味道的最好之处。
& & & &行程安排
& & & &D1:成都-雅安-上里古镇。
& & & &D2:蒙顶山―成都。乘索道上到蒙顶,游览蒙顶山上的大小十几个景点,有皇茶园、天盖寺、蒙泉井、蒙茶仙姑、红军纪念馆,之后步行下山。
& & & &交通:高速公路、山区二、三级公路;东距成都110千米,西距雅安15千米;雅安-上里古镇约29公里左右,需约1个小时。
三星堆博物馆
&&& 5、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生态民俗休闲游
& & 一条正在逐渐兴起的小环线,相信成――绵――乐高铁贯通过后,都市客们周末自驾休闲会更加方便。
& & && 行程安排
& & & &D1:成都-广汉-德阳。可选择游览广汉段家大院子、三星堆文化遗址博物馆;而后至“绵竹老街,宫廷酒乡”旅游区。
& & & & D2:德阳-安县。
& & & &D3:安县-江油。上午驱车前往江油,游览青莲乡李白故居,下午游览国家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天下奇山――窦健
& & & & D4:江油-绵阳。上午驱车前往梓潼,游览文昌帝君祖庭――七曲山大庙。
& & & & D5:绵阳-三台-射洪-遂宁。上午前往三台,漫步妻江古镇。下午游世界侏罗纪公园――射洪龙凤峡,峡内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的硅化木和恐龙化石遗迹,是我国发现数量最多、保存完好的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原生硅化木森林。
& & & & D6:遂宁-成都。上午游览中国第五大发明――卓筒井景区。下午游览“中国死海”,享受死海漂浮的无穷乐趣。返回成都。
&&& 6、川东红色之旅革命路线游
& & &&探寻伟人故里,领略川东别样风味。
& & & & & 行程安排
& & & & & D1:成都-广安。午餐后游邓小平纪念园,晚餐后赠观广安新区夜景、西南地区第一大广场,世界之最――青铜宝鼎。
& & & & & D2:游华蓥山。
& & & & & D3:仪陇-阆中。上午游朱德纪念园、金栗书岩-世界最大单字(德)石刻。下午驱车至马鞍镇朱德父母故居、朱世琳墓、丁家大院、朱德少年读书处药铺垭小学、朱德诞生地、朱德故居、朱德纪念馆。驱车前往阆中。
& & & & & 门票:小平故里、朱德故居门票免费
& & & & & 交通: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215公里、南充至广安高速公路69公里。
贡嘎―横断苍穹
&&& 7、贡嘎山区域
& & &贡嘎山是历来诸多自驾游爱好者的练兵之地。
& & & & 行程安排
& & & D1:成都―映秀震中纪念馆―卧龙中华熊猫园―巴郎山熊猫王国之巅―四姑娘山东方圣山―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游
& & & D2:四姑娘山长坪沟景区D3:四姑娘山日隆镇―丹巴甲居藏寨―海螺沟磨西镇
& & & D4:海螺沟中国冰川
& & & D5:海螺沟磨西镇――成都
& & & 娱乐: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四姑娘山朝山会,有跳锅庄、拔河、摔跤等活动。
&&& 8、蜀道三国文化自驾精品线
& & 最地道的三国访古之旅,串联起了川陕甘一线自驾通道。
& & && 行程安排
& & & & D1:成都―广元。皇泽寺内聆听“乌龙感孕、凤凰催生”的故事;千佛崖旁凭栏思古,晚间更可在万源老街品尝川北各种风味小吃,晚餐后可随市民一起游览南河湿地公园,欣赏广元城市夜景。
& & &&& D2:前往休闲清凉避暑胜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朝天曾家山,观亿年天坑川洞庵,午餐品尝曾家山“乡村十大碗”,下午乘车前往三国重镇――昭化古城晚餐(品尝三国宴、嘉陵江生态鲜鱼等)。
& & & & D3:可在剑门关古镇品尝剑门特色剑门豆腐宴,更可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之气。
& & & & D4:有“动植物王国”、“生命家园”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可让你欣赏青竹江流域的美景。
& & && 美食:广元小吃“五朵金花”:女皇蒸凉面、酸菜豆花、酸菜面鱼儿、核桃脆薄、肉蛤蟆,剑门豆腐,青川新生鱼,曾家山“乡村十大碗”,嘉陵江生态鱼,山珍宴等。
& & && 路况:高速公路、山区二、三级公路。
&&&& 9、香格里拉自驾之旅
& & 攀西因为冬日阳光和美食成为川内新兴自驾线路,让你真正体验到不到云南,也能看到香格里拉的美景。
& & && 行程安排:
& & && 成都―峨眉―金口河―乌斯河―甘洛―越西―喜德―西昌(552KM)―盐源(144KM)―泸沽湖(118KM)―丽江(154KM)―迪庆(185KM)
& & & & 交通:三级柏油路面,路况较好,但弯多,要谨慎驾驶。
青城山―老君阁
&&& 10、青城山-都江堰周末休闲自驾线
& & 成都人最喜闻乐见的地方,不管是虹口漂流还是探幽青城山,这条线路地震后显得更加亲和了!
& & & & 除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青城山和都江堰之外,还有龙池国家森林公园、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照寺、灵岩寺、翠月湖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赵公山风景区以及莲花湖、药王庙等众多的景区、景点。形成了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观光、两河、山地越野、滑雪、虹口漂流、青城外山高尔夫运动休闲、青城、玉垒登山健身、青城后山、虹口消夏避暑、农家休闲度假、龙池南国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 & & && “都江堰喝酒喝到天又亮,青城山双休修道自然醒”,美食自然是不可错过,烤鸡、烤鱼、尤兔头,赵卖面、红油水饺、嫩豆花、冷串串……应有尽有。
& & & && 十天,十条路线,十种不同的心情,是时候放松自己了,何不趁早来个不顾一切驱车前往?
文君养生酒店+门票2人
原价:910元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成都市 Chengdu
成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因其常年笼罩在雾霭之中,所以有着“雾都”的雅称。成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川菜、川剧、美女、惬意生活以及历史故事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许多帝王将相的故事。刘备、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父子等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都与此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如今的成都,仍能看到庄严肃穆的武侯祠,书香漫溢的杜甫草堂,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奇观DD都江堰。现在的成都,..
您还可以看看
摩洛哥,三毛和荷西成婚的地方,《北非谍影》故事发生...
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
曾经梦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
海浪声声,椰林婆娑,阳光洒在绵延不尽的海滩上...
成都市旅行家
精通领域:旅游 摄影
精通领域:美食 旅游 自驾
精通领域:电影 汽车 旅行
热门新闻排行榜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010-8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公司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说说你的问题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欢迎访问地质地震
2016年&38卷&4期
地震地质2016年第38卷第4期目录
2016&Vol. 38&(4):&0-0
高伟, 何宏林, 孙浩越, 魏占玉
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普雄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
大凉山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大型强震断裂带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段的普雄断裂是断裂带中最长的1条次级断裂。该次级断裂的古地震活动情况对评价该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和建立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开展的活动断层填图和古地震探槽研究表明普雄断裂是1条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的略向W倾的高角度左旋走滑断层。沿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分别揭露了2次和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8206 BC-1172 AD、 AD和 BC、 BC、927-1360 AD。结合探槽古地震结果和历史地震记载,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断裂的离逝时间约为0.7ka,与距今倒数第2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2.3ka。同时,根据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的经验公式估算古地震事件震级在7级以上。
2016&Vol. 38&(4):&797-816
[ 15596KB]
姚路, 马胜利, 王羽, 何宏林, 陈建业, 杨晓松, 嶋本利彦
汶川地震断层岩的镜质体反射率&&对断层同震摩擦滑动性质的约束
地震断层滑移过程中的摩擦升温能够指示断层的动态摩擦性质,为我们认识地震的动力学过程及能量分配提供一种途径;断层带摩擦生热的残留标志也能作为识别地震活动的依据。镜质体反射率是煤和石油天然气领域广泛使用的地质温度计,在断层岩和断层力学研究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中对采自汶川地震断裂带的多种断层岩样品开展了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揭示了断层活动对断层岩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从断层角砾带向断层核部,镜质体反射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指示着地震过程中断层的摩擦生热过程。八角庙露头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明显高于深溪沟露头,可能暗示着2个露头上断层活动性质的差异。研究还表明,对断层剖面的镜质体反射率开展系统性研究有助于识别以往地震的滑动带以及限定滑动带的宽度。对深溪沟露头上断层滑动面样品开展的测试表明,2条宽度约2mm的局部黑色滑动带内存在镜质体反射率的异常高值;数值计算表明汶川地震过程中该露头附近断层滑动面上的宏观摩擦升温可能&162℃,同震阶段的动态摩擦系数较低,这些估计与高速摩擦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2016&Vol. 38&(4):&817-829
李彦宝, 冉勇康, 王虎, 吴富峣
干盐池拉分盆地盆内新生断层大地震记录与海原断裂带级联破裂地震事件
沿大型走滑断裂带经常发生导致多个断层段同时破裂的级联破裂地震事件。海原断裂带在1920年海原M 81/2地震时3个段同时发生破裂,干盐池拉分盆地即为其西段和中段的分段边界。沿该盆地内新生断层的古地震研究揭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至少7次古地震事件证据,最新1次事件为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海原地震之前的1次事件可能与1092年历史地震对应。对比分析表明,这些事件可能均为超过8级的大地震,其复发呈现地震丛集与单个事件相间排列的规律,当前可能处于最近的1个地震丛集期内。该古地震序列与整个海原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历史的对比表明,干盐池拉分盆地内新生断层在级联破裂地震事件发生时并非总是同时破裂,该断层是否参与破裂可能与该次级联破裂事件的震级大小有关。讨论整个走滑断裂带大地震活动历史时应避免仅依据具有一定规模的拉分盆地内部断层的破裂记录。
2016&Vol. 38&(4):&830-843
余中元, 张培震, 闵伟, 韦庆海, 刘玉刚, 刘双
依兰-伊通断裂带尚志段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来自古地震与历史文献的约束
尽管依兰-伊通断裂中生代-早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但受研究条件和手段所限,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长期以来缺乏可靠的研究结果,致使无法科学认识其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基于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尚志段存在至少长约25km的线性断层槽谷和陡坎。探槽开挖揭露出该断裂在全新世晚期发生EⅠ和EⅡ两期古地震事件,运动方式为走滑兼逆冲挤压,伴随明显的地层褶皱与缩短变形,累计垂直同震位移量约为(3.2&0.1)m。14C测试年代结果约束古地震事件EⅠ发生于(440&30)~(180&30)a BP,事件EⅡ发生于(4 090&30)~(3 880&30)a BP。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约为(3 675&235)a。进一步的史料挖掘研究表明,EⅠ事件可能对应于朝鲜《日省录》记录的于公元1810年(清朝)发生在该地区的宁古塔历史地震,震级约7.0级。
2016&Vol. 38&(4):&844-861
[ 11042KB]
石峰, 何宏林, Alexander L Densmore, 毕丽思, 魏占玉
二维分形参数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以滇西南块体为例
构造地貌能够记录构造运动的长期积累,并能通过相关参数定量表达。但是,由于地貌还受到气候和岩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如何利用相关参数来表达地貌与构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利用水平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据,采用元分维模型,通过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滇西南地区的二维分形参数。并对比了在不同岩性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形参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二维分形参数与岩性、气候因素相关性不强。而分维值与构造活动因素相关性很好,在构造活动强烈区域分维值较低,在构造活动不强烈区域分维值较高。这说明分维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构造活动的强弱,为研究区域构造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2016&Vol. 38&(4):&862-873
马兴全, 孙杰, 赵显刚, 王文旭, 蔡颖哲, 万娜
河套断陷带包头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已有资料表明包头断裂呈NE走向隐伏展布于河套断陷带内次级盆地白彦花凹陷的东边界,目前关于该断裂的活动性资料尚需补充。鉴于包头断裂发育于由乌拉山山前断裂带和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组成的传递斜坡内部,研究其活动性不仅有助于深入讨论相邻活动断裂带的连接方式及活动响应,还可为更全面地认识河套断陷带的地震构造特征提供资料。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综合探测是当前研究隐伏断裂活动性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跨包头断裂的浅层人工地震纵波反射剖面显示该断裂为倾向NW的正断层,深度约75m处的强反射层(Tg)位错量约为25m;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联合钻探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该断裂具有明显的生长断层特征,其上断点止于地层顶部埋深45.6m的早更新世棕红色黏土层中,上覆上更新统与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包头断裂属于早更新世断裂。
2016&Vol. 38&(4):&874-884
魏海, 杨华舒, 王铭明, 王琳, 廖敏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库水在诱发地震中起到的作用;将诱发水库地震的因素&&断层面的产状、摩擦系数、凝聚力、应力状态、孔隙水压力视为随机变量,基于断层面的库仑应力,建立断层发震的功能函数,并应用可靠度理论,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发震概率的影响。经一特定实例分析表明:1)随着断层面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断层发震概率大幅度增加;在孔隙水压力均值相等的条件下,随着发震部位孔隙水变异性的增加,发震概率明显增加;2)走向与水平向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断层和倾角&60&的陡倾角断层更容易诱发地震;3)水平向小主应力对诱发地震的影响较大主应力大得多,水平向小主应力越大,断层越稳定,诱发地震的概率越小;4)随着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凝聚力的增加,断层的发震概率逐渐减小,但断层面摩擦系数对诱发地震的影响较断层面的凝聚力大得多。
2016&Vol. 38&(4):&885-896
李安, 王晓先, 张世民, 陈志丹, 刘睿, 赵俊香, 吕延武
祁连山北缘玉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及古地震
玉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断裂相邻,构造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证据。近20a越来越多的研究使得对其认识逐渐从弱活动向强活动转变。因此,玉门断裂作为1条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造山带中新生的活动断裂和褶皱带,确定它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玉门断裂山前冲积扇面和北大河阶地的影像解译与断层陡坎的测量,以及对2条不同断层陡坎的探槽开挖工作,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48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30mm/a。2)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共发生4次古地震事件,这4次古地震分别发生在6.12~10.53ka BP、3.6~5.38ka BP、1.64~1.93ka BP和0.63~1.64ka BP。总体上表现出复发间隔逐渐缩短,活动性增强的趋势,并且每次古地震都可能造成多支断层同时破裂,形成陡坎。
2016&Vol. 38&(4):&897-910
闫小兵, 李自红, 赵晋泉, 扈桂让, 郭瑾
黄河壶口逆源速率及其与韩城断裂的关系
在查阅黄河壶口位置的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对黄河壶口沿线进行了野外调查,最终确定了黄河壶口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位置,据此计算黄河壶口在不同时期的逆源侵蚀速率:夏朝至唐朝为1.66m/a,唐朝至元朝为1.01m/a,元朝至明朝为0.97m/a,明朝至民国为1.28m/a,民国至现今为0.6m/a。考虑到黄河沿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综合给出史料记载以来(先秦到现今)黄河壶口的逆源侵蚀的平均速率为1.51m/a。根据对韩城断裂邵家岭探槽和禹门口黄河阶地的研究,韩城断裂在晚更新世早、中期发生过多次强烈活动,累计断距为20.1m,上述断裂活动在黄河禹门口附近形成高20余m的陡坎(裂点),现今的黄河壶口可能是该裂点经过4~5万a的逆源侵蚀到达目前的位置。
2016&Vol. 38&(4):&911-921
解滔, 卢军
地表固定干扰源影响下地电阻率观测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地电阻率测区中位于地表的金属导线和局部电性异常体对观测产生的干扰形态和幅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将引起地电阻率观测值的下降变化,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将引起观测值的上升变化,高阻干扰源对观测的影响与之相反;2)地表干扰源影响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在浅层介质电阻率较低时对观测的干扰幅度要大于浅层介质电阻率较高时;3)对于正常年变的测道,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增大,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减小,高阻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与之相反;对于反常年变的测道,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则与对正常年变测道的影响相反;4)金属导线对观测的干扰幅度受自身电阻率和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率越低干扰幅度越大;有效横截面积越大干扰幅度越大。
2016&Vol. 38&(4):&922-936
贺为民, 刘明军, 杨杰
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统计分析和应用
一般认为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回归公式主要用于对当地土层剪切波速值的初步估计。为了提高钻孔波速测试数据的应用价值,基于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主要数学模型及其拟合参数,推导了场地覆盖层厚度计算公式、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和时深转换中反射波组埋深计算公式。以河南省长垣县场地为例,采用上述新公式计算获得的场地覆盖层厚度值、等效剪切波速值可满足工程需要。并提出应用这些新公式的步骤为:1)依据场地相关资料划分地震工程地质单元;2)对同一个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内的钻孔波速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判别和选择土层波速与埋深统计关系的数学模型及其拟合参数;3)将选择的数学模型的拟合参数分别代入上述的新公式,即可分别获得场地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或地层反射波组埋深。
2016&Vol. 38&(4):&937-949
李建军, 张军龙, 郭玉涛
晚更新世以来若尔盖盆地的地层划分及构造-气候意义
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形成受气候、构造活动的影响,并记录其过程。因此,建立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对于气候变化、活动构造、地貌成因等研究十分重要。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中国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区的交会地带,对气候变化敏感,构造活动也很强烈,建立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可以促进气候变化、构造活动研究。根据若尔盖盆地的湖相钻孔、泥炭矿、河流阶地和探槽等揭露的26个典型地层剖面,结合14C和OSL等测年方法获得的200多个同位素年龄,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对比和划分,得到地层综合柱状。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划分6个沉积韵律(75~55ka BP,55~33ka BP,33~20ka BP,20~11ka BP,11~4ka BP,4~0ka BP)和6个标志层(75~55ka BP和22~20ka BP的粉细砂层,13~9ka BP的青灰色粉细砂或灰-青灰色砾石沉积,5~4ka BP、3.5~2ka BP、0.5~0.3ka BP的黑色含炭质砂质黏土沉积)。沉积序列和构造-气候关系紧密,一方面沉积韵律与气候旋回基本吻合,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沉积层岩性特征也受到北侧的东昆仑断裂带和西侧的龙日坝断裂带新构造期持续活动的影响,沉积过程主要受气候控制,地层厚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差异也受到构造活动影响。
2016&Vol. 38&(4):&950-963
熊振, 李清河, 张元生, 侯康明, 金淑梅, 周彩霞
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地段初探
郯庐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鲁、苏、皖等3省,文中称此段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通过地震地质、深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地貌和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质构造类比原则,对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的可能发生地段进行了探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与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中地区对比分析发现,两处在深、浅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结合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7级及以上强震的分布及其重现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
2016&Vol. 38&(4):&964-977
[ 11349KB]
王家庆, 张国宏, 单新建, 张迎峰
2008年西藏改则地震多视角InSAR成果的三维形变解算及初步分析
2008年西藏改则MW6.4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之间的张性活动构造带上,是一次典型的正断层破裂事件。基于InSAR对SN向形变的极度不敏感性,文中利用结合先验条件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解算了改则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主震断层两盘的垂直运动差异明显,上盘存在明显的沉降&双心&特征,量值分别为-41.4 cm、-48.9cm,而下盘的最大隆升量仅5cm;除余震断层附近存在小量级(&5cm)的N向形变外,SN向形变总体趋势向S;三维形变场的整体以垂直形变为主,并集中于上盘,而水平形变具有明显的EW向分离和E向旋转特征;所得到的各形变分量与模拟值的残差标准差不超过6cm,说明此方法能够用于获取精度较高的三维同震形变场。整体上,三维形变场的分解结果与改则地震的张性破裂特征及其所处的EW向拉伸、SN向压缩构造应力背景呈现一致性特征。
2016&Vol. 38&(4):&978-986
高曙德, 赵国泽, 汤吉, 苏永刚, 詹艳, 王立凤
2008年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前后电磁脉冲异常现象
分析了2008年中国大陆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通海2个地震台站观测的电磁场资料,研究了这些资料显示的异常现象和200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汶川地震等5次6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利用电磁法进行地震监测研究提供了新的震例。分析结果显示,频率范围为800~0.1Hz的电磁场的自功率谱密度(PSD)随时间的变化与地震事件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电磁场的自功率谱密度在地震之前出现了明显的脉冲异常,如汶川MS8.0地震前磁场的脉冲异常值比背景场大约2个量级;2)异常幅度随着离开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磁场自功率谱密度异常的幅度,与台站相对于震中的方位以及电磁场的频率有关;4)脉动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集丛现象。
2016&Vol. 38&(4):&987-1004
吴微微, 苏金蓉, 魏娅玲, 吴朋, 李俊, 孙玮
四川地区介质衰减、场地响应与震级测定的讨论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分别反演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及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采用Brune的&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求得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波形数据和观测报告,计算出日至日10 535次2.5&ML&4.9近震单台震级测定值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差,绘制各次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空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四川盆地介质衰减模型呈现高Q0和低衰减系数&的特点,攀西地区表现出低Q0和较高衰减系数&;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放大作用不相同;单台震级偏差优势分布基本一致,在构造稳定的四川盆地,介质品质因子高(低衰减),地震波在该区域能有效传播,盆地表层松软沉积层对入射波有放大作用,造成该区域单台震级高异常;川西大部分地震台站台基增益较大,但单台震级明显偏低,推测与松潘-甘孜块体地壳深度软流圈的物质流动及该区域低Q0异常(高衰减)有关;攀西地区断陷拉张、流体侵入及沉积填充等损耗地震波能量,常使该地区台站测定的川西藏东地震震级偏小,但同样台站测定的龙门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震级常较台网平均震级更大,可能是受盆地边缘强烈不对称高幅值带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四川地区介质衰减对地震射线振幅的影响较地震台站的台基增益大,因此校正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单台震级时,应结合介质衰减及台站场地响应的空间特性进行考虑。
2016&Vol. 38&(4):&
安张辉, 詹艳, 陈小斌, 姜峰, 高悦
滑动自相关方法在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初探
提出了地电阻率滑动自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利用随机时间序列对方法进行了数值检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将滑动自相关方法应用于3个地电阻率台站实际观测资料,经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果:1)甘孜台和山丹台地电阻率滑动相关系数变化与地震事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为,在震前半年到1年时间范围内,会出现相关系数阶段性增大现象,同时,这2个台站的相关系数异常也表现出比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2)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虽受干扰较为严重,但相关系数异常现象与地震事件仍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除了说明所使用方法的有效性之外,还可能与参加计算的地震事件震级比较大,震中距较小,以及发震时间比较集中有关,在该台站同样也存在异常的各向异性特征;3)通过对比不同震级特征地震的相关研究结果得出,当选择的特征地震震级较小时,不同地震的震前异常幅度会有所不同,但当震级较大时(如MS&5.0),其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此外,还对地电阻率地震异常的各向异性,以及特征地震的选取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2016&Vol. 38&(4):&
杨海波, 杨晓平, 黄雄南, 黄伟亮, 罗佳宏
移动摄影测量数据与差分GPS数据的对比分析&&以祁连山北麓洪水坝河东岸断层陡坎为例
随着获取高分辨率数字地形数据技术的成熟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球科学研究中。一种低成本且操作简单的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新技术&&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的出现,将使得活动构造研究中高分辨率数据的使用更加广泛。文中首先介绍了Sf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选取祁连山北缘洪水坝河东岸进行数据采集,生成DEM数据的点云平均密度为220.667点/m2,像素分辨率达6.73cm,覆盖面积达0.286km2。其次,详细对比了SfM数据与差分GPS数据之间的精度。结果表明,SfM数据经过高程误差垂向校正和倾斜校正以后,与DGPS数据之间的高程差值基本上集中在约20cm左右,倾斜校正将高程差降低了约50%。90%置信区间内2种数据之间的高程差为10~15cm,局部误差在30cm左右,但所占比例不足10%,若采用更加精确的校正方法,可能误差还会更低。基于SfM数据提取的断层陡坎高度沿断裂走向分布显示,洪水坝河东岸最新一次构造活动垂直位移量在1m左右。因此,具有较高垂直精度的SfM数据,在植被稀少地区能够替代DGPS进行高精度地形测量。2种数据之间仍然存在的高程误差可能与生成DEM的方式以及SfM数据精度有关,SfM数据精度还受控于地面控制点数量、相机分辨率、照片密度、拍摄高度等条件,同时也与地表形态等内在因素有关。
2016&Vol. 38&(4):&
杨婷, 吴建平, 房立华, 王未来
')" href="#">
2014年云南盈江MS5.6和MS6.1地震余震序列重定位
盈江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苏典-昔马弧形构造带,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带,日发生的盈江地震是该区有地震记录以来第1次MS6.0的地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盈江MS5.6和MS6.1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结果表明,2次主震均位于苏典-昔马断裂带北段的卡场-大竹寨断裂的东侧。相比于MS5.6主震,盈江MS6.1主震震中位置更靠近卡场-大竹寨断裂。2次地震的余震主要沿卡场-大竹寨断裂走向(NNE向)展布,MS6.1地震的主震破裂区向N扩展了约5km。2次地震的余震区主要分布在卡场-大竹寨断裂的东侧,呈现出沿断裂明显的不对称性,并具有较大的宽度,与走滑型地震典型的余震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可能表明此次盈江地震为共轭破裂地震。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盈江地震主震存在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推测盈江地震可能与卡场-大竹寨断裂和其邻近次级断裂之间的深部介质在长期地震活动中遭受破坏以及深部热作用有关。盈江MS6.1地震分布在南段的余震跨越了卡场-大竹寨断裂右侧的次级断裂,认为主震的动态应力可能触发了其邻近次级断裂的同震破裂。
2016&Vol. 38&(4):&
李金, 高原, 张博, 王亮, 高荣
辽宁盖州海城地区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日,在辽宁盖州(40.56&N,122.36&E)发生ML4.7地震,此后该地区小震不断,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仍未停止,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与此同时,海城地震老震区小震持续活动,自盖州震群活动以来,亦发生1 100多次ML&1.0地震。基于这2丛地震活动,研究了盖州-海城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城老震区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较为稳定,与该地区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由于盖县台下方存在活动断裂,其快剪切波的优势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存在2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与台站下方的金州断裂走向和该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此外,日之后,盖州震群活动突然增强,与此同时,自该时间之后,盖县台(GAX)所反映出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SEE向,与营口台(YKO)的快剪切波优势方向基本接近,同时与该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较为一致。由此可以推断,盖州震群自日的这组增强活动或与区域应力的局部增强有关。但这2个震群的慢波时间延迟变化相对较小,与以往相关研究中强震前慢波时间延迟的变化差异较大。
2016&Vol. 38&(4):&
刘月, 邵志刚
')" href="#">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分析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102&E内,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变大再变小;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RTL面积分&&IRTL从2013年8月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点后回落,峰值点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个月。研究时段近15a时,研究区内发生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前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景谷地震前,先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后于震前1a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分布在22.5&~25&N,99.5&~101.5&E范围内,IRTL峰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个月。这说明即使发震位置相距较近且震级相当的地震,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也会明显不同。对于景谷MS6.6,不同研究时段检测到的结果虽有不同,但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分布和参数IRTL出现峰值的时间较一致,所以探索RTL空间分布和参数IRTL与发震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016&Vol. 38&(4):&
魏本勇, 苏桂武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汶川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合理的灾害损失评估是开展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基础。间接经济损失是科学评价灾害影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中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为例,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汶川地震造成的部门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四川省导致的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可达25 453.23亿元,是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的3倍。其中,工业、农业和建筑业部门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超过其部门直接经济损失的14.60、8.70和7.11倍。直接经济损失不足以全面衡量汶川地震造成的灾害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估灾害间接经济损失是系统地评价灾害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6&Vol. 38&(4):&
谢超, 杨晓平, 黄雄南, 王萍, 李正芳, 周本刚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的发现
墨脱断裂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峰的东侧。在遥感信息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墨脱断裂在中国境内的空间展布、运动性质和断错晚第四纪以来地层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的墨脱村和地东村开挖的探槽均揭示出墨脱断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其中墨脱村探槽地质剖面上显示出断裂最新活动具有逆冲性质,地东村探槽剖面上表现出的最新活动则为正断性质。结合断裂沿线典型的断错地貌分析,认为墨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不同段表现出逆断或正断的倾滑分量。地东村探槽揭示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14C年代约为(2 780&30)a BP,表明墨脱断裂全新世晚期发生过断错地表的事件。墨脱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与阿萨姆构造结的向N推挤相关。
2016&Vol. 38&(4):&
张炜斌, 吴林, 王非
磷灰石(U-Th)/He年龄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磷灰石(U-Th)/He体系因具有已知最低的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70℃,约3km深度),而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构造变形及地貌演化研究,是近20a来发展较为迅速的1种热年代学方法。但由于定年原理、测试方法和4He扩散特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该同位素年龄体系的准确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文中归纳了现有文献中常见的10类磷灰石(U-Th)/He定年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即粒径、包裹体、&粒子射出效应、&粒子植入效应、U-Th成分环带、辐射损伤、磷灰石化学成分、钐含量、多期热事件和铀系不平衡等,并初步探讨了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用以抛砖引玉,引起相关研究者的考虑和重视。
2016&Vol. 38&(4):&
易桂喜, 龙锋, 赵敏, 宫悦, 张致伟, 乔慧珍
')" href="#">
日越西M5.0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分析
日越西M5.0(或ML5.2)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大凉山断裂带中段。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利用CAP(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越西M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震源矩心深度,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同时,利用波形资料,计算了该地震的视应力值,并与2001年以来附近区域ML&4.0地震的视应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越西M5.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I走向256&/倾角62&/滑动角167&,节面Ⅱ走向352&/倾角79&/滑动角29&;P轴方位121&,仰角11&,近水平;T轴方位217&,仰角28&;震源矩心深度为11km;矩震级约为MW5.1。根据节面参数与震中附近的主要构造展布,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大凉山断裂带中段分支断裂&&NNW向普雄断裂,与该断裂走向相近的节面Ⅱ为同震破裂面。本次地震为兼具小量逆冲分量的左旋走滑型地震,是NNW向大凉山断裂带在近水平的NWW-SE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左旋走滑活动所致。此外,利用波形资料计算获得的越西M5.0地震的视应力值(0.99MPa)高于汶川8.0级地震后其附近区域的地震视应力,反映了震源区当前的背景应力水平相对较高,有利于中、强地震的发生,越西地震的视应力高值还可能反映了川滇块体整个东边界区域当前的应力水平在逐渐升高,因而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也在升高。
2016&Vol. 38&(4):&
杨少华, 任天翔, 董培育, 石耀霖
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值年变化的数值模拟解释
中国是最早开始以地震预测为目标的钻孔应变观测的国家之一。YRY-4四分量应变仪等中国自行研制的应变仪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分辨率可达10-10量级,且可以稳定工作。为了捕捉构造应力变化的信号以及探讨它们与地震活动的联系,首先需要识别并排除降雨、气压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河流涨落、抽注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应变。在某些台站(如大渡河谷旁的姑咱台),YRY-4型应变仪观测到年周期变化的应变信号。截至目前,没有相关文献解释产生这种信号的物理机制。文中试图解释该信号的成因。考虑地形因素,建立了三维有限元热-弹性耦合模型,模拟了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说明了春季和秋季达到波峰和波谷的年周期变化的信号是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信号。建议高分辨应变仪(例如YRY-4型应变仪)地应变台站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开阔的区域而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
2016&Vol. 38&(4):&
宋平, 聂高众, 邓砚, 安基文, 高娜, 范熙伟, 李华玥
基于现场调查的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是地震应急领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大多依托于灾害损失预评估集成软件,缺乏实际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历史地震损失结果的验证。文中以地震应急灾情快速评估与动态可视化软件为集成平台,系统总结了研究区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及分布特征、经济特点、交通状况和历史地震损失等情况,以现场调查的建筑物类型和比例为修正依据,通过与实际历史地震造成的地震灾害损失对比,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行了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通过文中的分析得出,在可视化软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场调查建筑物的类型比例对软件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灾害损失的评估精度,该套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推广潜力,不仅限于本研究区,对其他地区也有适用价值。
2016&Vol. 38&(4):&
陈杰, 李涛, 孙建宝, 房立华, 姚远, 李跃华, 王浩然, 付博
')" href="#">
日新疆阿克陶MW6.6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新疆阿克陶MW6.6地震发生在帕米尔构造结北部木吉断陷盆地西端附近,是公格尔拉张系自1895年塔什库尔干7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对于此次地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帕米尔高原内部现今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过程等非常重要,也将为该区的未来强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初步的野外考察、InSAR数据分析以及主余震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阿克陶MW6.6地震破裂走向107&、倾角76&,发震断层是公格尔拉张系最北段的全新世活动转换断层&&NWW走向的木吉右旋走滑断裂。该地震破裂长度超过77km,可能包括了至少2次破裂子事件。沿木吉断裂在2处(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中以东2.4km及其以东约32.6km附近)发现了数十米长、走向95&~110&、小规模右旋张扭地表破裂带,走滑量10~20cm。这一结果与张勇等在震后2h给出的震源破裂过程一致。重新定位的主震位于木吉断裂上,震源深度约9.3km。绝大多数余震主要分布在木吉断裂南侧1走向NWW、长逾85km、宽&8km、深5~13km的条带内。余震带的北边界上陡下缓,很好地限定了木吉断裂的铲形深部几何结构。这次地震的发生表明帕米尔高原内部上地壳变形仍以近EW向拉张为主。
2016&Vol. 38&(4):&
版权所有 & 2009 《地震地质》编辑部
通信地址:北京9803信箱《地震地质》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传真:010-&&&& Email:dzdz@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四川哪里地震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