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紫金港校区地址的政治有个姓董的老师吗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学实验中心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英文主页 &
管理学院本科与成人教育科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西溪校区工作办公室主任
工会西溪校区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航空航天学院工程力学系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环境与资源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研究生教育科科长(兼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室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文主页 &
实验室主任
能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高分子系副系主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正科职)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
英文主页 &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语文学研究所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
学生资助中心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继续教育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航空航天学院
英文主页 &
本科与成人教育科科长
人文学院本科与成人教育科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药学院副院长
药学院药物制剂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地球科学系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英文主页 &
先进技术研究院
英文主页 &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
英文主页 &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古籍部副主任
英文主页 &
昆虫科学研究所
中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大分子室主任
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办公室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本科生与成人教育科科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机关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翻译学研究所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英文主页 &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浙江分院办公室(农业现代化培训中心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副主任
能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党政办副主任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
英文主页 &
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华法学院法律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中文主页 &
城市学院教育发展公司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英文主页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英文主页 &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中文主页 &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中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英文主页 &
城市学院教育发展公司
英文主页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调研室副主任(副科职)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后勤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管理办公室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
中文主页 &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特检科主任
校医院医务科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常务副主任
英文主页 &
工业技术研究院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
英文主页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海洋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光华法学院
英文主页 &
建工学院副院长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英文主页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综合信息办公室主管
中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校医院紫金港校区分院
英文主页 &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评价办主任
研究生培养处质量评价办公室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办公室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英文主页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科副科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科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继续教育科科长
英文主页 &
通信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中文主页 &
校医院校医院华家池校区分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综合办公室主任(正科职)
地方合作处综合办公室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地球科学系
中文主页 &
宁波理工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继续教育学院西溪校区教学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管理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总支副书记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中文主页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接待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正科职秘书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华法学院法律系
英文主页 &
环境与资源学院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英文主页 &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中文主页 &
分团委书记
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综合管理办公室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课程与考试中心主任
教务处课程与考试中心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国家安全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保卫处国家安全工作办公室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科技创新平台
英文主页 &
经济学院副院长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
中文主页 &
工业技术研究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副院长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地球科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地方合作处
英文主页 &
环境与资源学院党政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研究所所长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商贸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团委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研究院
英文主页 &
工业技术研究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经济学院科研与开发科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英文主页 &
广播影视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
英文主页 &
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英文主页 &
同力后勤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宁波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
宁波理工学院
英文主页 &
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对外发展联络办公室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古籍研究所
中文主页 &
教育科副科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与成人教育管理科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商贸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研究院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海洋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动物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
英文主页 &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中文主页 &
化工系团委副书记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台州研究院
英文主页 &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国际教育学院
英文主页 &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兼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
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中文主页 &
电气学院副院长
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保卫处校卫队管理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
中文主页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语文学研究所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英文主页 &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公管学院副院长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
英文主页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英文主页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城市学院校产管理与基本建设部
英文主页 &
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
中文主页 &
国际教育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
英文主页 &
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通信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后勤管理处
英文主页 &
环境与资源学院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工业技术研究院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建筑工程学院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
英文主页 &
机械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监察处副处长
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文主页 &
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技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命科学研究院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饮食服务中心
英文主页 &
本科科科长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本科与成人教育科
英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
英文主页 &
高等教育研究所
英文主页 &
信息中心副主任
图书与信息中心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英文主页 &
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中文主页 &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中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英文主页 &
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中文主页 &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英文主页 &
离退休工作处玉泉校区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英文主页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中文主页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
英文主页 &
正科职秘书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英文主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保卫处校卫队管理办公室
英文主页 &
城市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浙大副处级)
城市学院组织人事部
英文主页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生物系统工程系
英文主页 &
重庆三峡学院学科办
古籍研究所
英文主页 &
能源工程学系
英文主页 &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英文主页 &
水工结构与水环境研究所
英文主页 &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中文主页 &
国际教育学院
英文主页 &
当前 1/1 页 共有 414 条浙江大学报
2004年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侯选人简介
&&&&为了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内育人不懈,诲人不倦,校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校博士生会联合举办了2004年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展现以入选教职工为代表的,在教学、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优秀教职工的崇高形象,更好地实现广大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评选将坚持育人为本,群众参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被评选教职工在教学、管理、服务育人中的突出贡献为评选依据,由各级工会、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发起、组织,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评选,评选结果由投票产生,票数高者当选。&&& 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推选单位投票评选,根据投票结果产生44名候选人(其中“教书育人”标兵候选人29名,“服务育人”标兵候选人15名)进入第二阶段评选;第二阶段评选将采用网上投票方式,根据投票结果产生15名“三育人”标兵(其中“教书育人”标兵10名,“服务育人”标兵5名)。&&& 网上投票时间:5月31日上午8:00-6月15日下午5:00。网址:http//zdgh.zju.edu.cn. 届时学生凭姓名和学生证号,教职工凭姓名和身份证号登录投票。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评选活动组委会组成单位:浙江大学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学生会、浙江大学研究生会、浙江大学博士生会。&&& 成
员:&&& 主
任:杨树锋&&& 副主任:魏仲权、阮
赫、周骆斌、马
员:陈凯旋、程荣霞、张
峰、李晓娟、戚栋明、刘志刚&&& 支持单位: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人事部、研究生院、教育部、后勤集团&&&&&&&&&教书育人名单&&&&&&马佐群&&& 男,1965年生,浙江慈溪人,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任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生工系副主任,并主持电气化与自动化所的工作。长期从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主讲了《电路原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基础与电器设备》、《电机学》、《电力拖动及控制》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所主讲的各门课程均被评为优秀,深受师生好评,曾荣获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四校合并以来,获1999~2000年度院先进工作者,2001学年“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称号,2002学年“圣雄”奖教金,2003学年“浙江大学优秀教师”等。&&&&&&巴德年&&& 巴德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 任医学院院长以来,全面履行三育人工作,对医学院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与实践。借鉴国际先进医学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实际,构思并实施了浙江大学医学双博士学位(MD,PhD)培养模式,即从非医学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攻读双博士学位,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倡导使用原版教材,要求开展全英文教学,提高学生参加国际合作竞争能力。积极筹建浙江大学医学研究院,即生理学与医学自由研究平台,海纳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从事开创性、原创性的高层次研究。积极筹建一家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疗中心,将集医学高层次教育、创造性研究和现代医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2003至2004年巴教授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复杂的生命科学理论,其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口才,深受学生欢迎。&&&&&&&&&毛丹&&& 毛丹,男,1963年生,哲学博士,政治学教授(博导),国际文化学系主任、社会思想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校十强所)副主任;三年来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任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组委员、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东方》2003年11期的“东方青年学人”专栏曾予以介绍。近年来,在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作中,注意把社会关心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注意把前沿性学术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注意把知识传承与激发学生的全面成长的能力相结合,受到学生的敬重,所担任的课程曾分别被研究生、本科生评选为优秀课程。&&&&&&史晋川&&& 史晋川,男,1957年出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会导师,经济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1997年-2001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小组经济学科组副组长、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法与经济学理论,出版著(译)作18部,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国家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1-3等奖8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部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 教书育人方面起到了先进带头作用。在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的同时,还担任了本院及竺可桢学院本科生的导师工作,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主讲一门骨干课程。在教授学生经济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故所带的学生多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叶恭银&&&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应用昆虫研究所副所长。他潜心于教学科研,热忱于教书育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99年,获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获校优秀德育导师;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获浙江省英才奖;2002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 他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9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积极承担校精品课程《植物保护学》的建设。正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11名,协助有关教授指导博士生4名。科研上,正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著或参编专著9部,获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10项。&&&&&&&&&田正平&&& 男,山西应县人,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田正平教授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书育人,开拓创新,发奋工作,成绩卓著。&&& 科研方面,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 教学方面,他作为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思想上、专业上、生活上严格要求、多方关心,深受学生爱戴。他的多位博士生已先后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他所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一篇被评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2002年),两篇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朱位秋&&& 男,1938年9月生于浙江义乌,1964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1967-1975年在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工作,1975年调至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国际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协会及其下属结构工程中随机方法委员会成员,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SC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Structural Safety》、《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E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固体力学学报》、《力学进展》、《非线性动力学学报》等编委。&&& 朱位秋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现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这一成就使其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众多科技奖励。&&& 朱位秋在教育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潜心钻研学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外与同学交流;在给同学们带来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以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忱、对科研工作的忠诚来教导学生,把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放在首位。&&&&&&&&&朱利中&&& 男,1959年10月出生,教授,博导,现任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亚洲废弃物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编写出版《环境化学》等4部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156篇,其中SCI收录32篇(7篇发表在国际权威环境刊物Environ. Sci. & Technol.),EI收录21篇, 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在20年教学生涯中,朱利中教授心系学子,倾情投入,教书育人,无愧师表。他治学严谨,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紧密结合,开设了《环境化学》等多门课程(目前主讲3门),每年更新教学内容,先后编写4门课程的教学讲义,主编的《环境化学》被国内十多所高校选为主要教材。他讲课风趣,善于运用生活实例,在轻松气氛中诠释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历年教学考核均获优秀。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设计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探索前沿知识的欲望和能力。他以身作则,教学生做学问,更教他们做人,经他指导的学生大多能在校就做出高质量的论文。现在,他们大都成为国内各级环保部门的骨干力量。他还身体力行宣传环保知识,为校内外青年学子作过20多次讲座,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称号。&&&&&& &&&&&&许为民&&& 男,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迄今已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篇,撰写专著和研究生教材5部。主持制作了全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网络课件,其主讲的我校《自然辩证法》课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友”的理念,许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讲求人文关怀,注重师生交流,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尽管身兼繁重的行政职务,但对教学从不怠慢,至今已指导研究生30余人为了促进同学的全面成长,许老师主持领导的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诸如DMB登攀节、体育文化节、研究生挂职锻炼等精彩活动,为全校研究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展示个性的舞台。&&&&&&何莲珍&&& 女,1963年7月出生,教授,语言学博士,现任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长期以来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语言测试及语料库语言学,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近20篇,出版全国统编教材两种共16本,主持或主参国家级、省部级项目9项。获教学成果奖共6项,其中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意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效果,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关心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及素质提高,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吴晓波&&& 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主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常务副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项重要社会职务。曾获“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和“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为亚洲理工学院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他在技术创新与竞争战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全球化制造管理等领域与国际一流学者合作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所提出的“二次创新”理论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他积极倡导浙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是“创新创业强化班”的积极创办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培育了大批优秀学生。&&&&&&岑可法&&& 1935年1月15日生于广东南海。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专家。1962年获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大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及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主编,《Fuel Processing》编委。曾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奖章、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何梁何利科学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成就:在洁净燃烧与气化技术、工业、农业及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程气固多相流动和电站锅炉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等领域均有开拓性成就,形成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曾获国家发明二、三、四等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多项。&&& 主要专著: 《Boilers and Burners-Design and Theory》 Springer-Verlag,1999;《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工程气固多相流动的理论与计算》 科学出版社,1990;《燃烧流体力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锅炉和热交换的积灰、结渣、磨损和腐蚀的防止原理及计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煤浆燃烧、流动、传热和气化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气固分离理论与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大型电站锅炉安全及优化运行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高等燃烧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陈劲&&& 陈劲,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学者,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等兼职教授。陈劲教授是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的杰出青年学者,对技术创新管理进行了创造性的知识整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促进了学科的团队建设,增强了学科的国际交流。在研究生指导上全面系统,注重其思想、学术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上积极创新参与创建的创新与创业强化班推进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被评为竺可桢学院最佳任课教师。陈劲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教师奖、浙江省跨世纪人才第1层次,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五四青年奖章。&&&&&&&&&陈越&&&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1996年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UConn数学系,浙大数学系、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主讲课程15门,指导学生近两千人次,教学评估中十余门次课程成绩优秀。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与国内外企业合作项目等7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2篇被SCI收录),并著有教材和译著。&&& 平时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负责浙大ACM-ICPC代表队的训练和组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组织校内程序设计竞赛和浙江省高校竞赛,为提高全省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丰富校园学术气氛做出了努力。&&&&&&&&&林正炎&&& 林正炎,理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数学和研究。为本科生开门过多门(专业)基础课,已培养硕士90余名,博士9名。不少学生已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如王所进、邵启满都被评为美国数理统计研究院的院士,于浩、陈斌都获得了加拿大总督奖。林正炎编写过多本教材,其中两部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他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功勋教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被评为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名师。林正炎在概率极限理论、统计大样本理论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六部,在国内重要期刊和美加德俄澳荷匈韩等国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29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浙江省政府、科委、教委科技进步奖多项。&&&&&&郑树&&& 郑树,女,1955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1956-1958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进修肿瘤病理,1980-1982赴美NSABP任访问学者。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肿瘤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委员等职。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十余项,并曾获八五攻关个人先进,全国三八红旗手。&&& 身为一名老教师,郑树教授四十余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课堂教学中,郑老师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启迪创新;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知识结构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郑教授不但注重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生的心目中,郑教授既是老师、长者,更是他们的朋友,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愿意跟郑老师谈,有什么问题喜欢向郑教授请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郑老师总是正确引导,热情帮助解决。&&&
郑树教授在同事眼里,是严谨治学、谦虚和气的好同志;在同学眼里,是认真负责、和蔼可亲、慈母般的好老师。&&&&&&郑强&&&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教师”、“浙江大学十大教书育人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称号获得者。&&& “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深深的感染和鼓励!”这就是同学们对郑强老师在浙大各个校区的专业授课或人文讲座的评价。他在浙大倡导开展“名牌教授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到著名教授的教诲;亲自主持了由知名教授授课的系列讲座,激发起了同学对求知求学的巨大热情;他特别亲近学生,尤其善于解消学生的困惑。近年来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国内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对大学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和对学生的热忱关怀,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称赞。&&&&&&郑树森&&& 郑树森院士系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领域专家,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1986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0至1992年在香港玛丽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肝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常委、器官移植学组组长,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HBPD INT》和《移植杂志》主编及10余部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10余部专著,11次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院长、浙江省劳模、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育人先正已”的理念对学生言传身教:近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坚持进行复杂疑难手术示教、每周一次英语查房、每月一次研究生开题报告和科研讨论,认真指导每位研究生的科研;业余时间去学校探望学生,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鼓励他们不断奋发向上。他不但关心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还十分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学费资助和经济补助,同时资助优秀学生出国深造。&&&&&&姚先国&&&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委,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理事,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等多个学术职务。截至目前,已经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97年起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自1988年以来主持浙大经济系、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工作,在博士点、硕士点申请、对外交流、人才引进、体制调整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浙大经济学科跻身国内前十名作出了突出贡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老师多年来辛勤教书育人,主讲多门经济学重要课程,其不仅亲自为国家培养了优秀博士、硕士数十名,并且聆听其教诲而受益的学生更是不可胜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姚先国教授不仅自己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不断创新,还带动身边的教师学生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中,使经济学院的学术发展队伍后继有人。十多年来,他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滋润着一批又一批渴望献身经济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子。&&&&&&&&&胡大可&&& 现任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仪器科学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管理工作。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十分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他所讲授的《通信与网络》、《微处理机系统设计》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多次被评为优秀。2003年,胡大可教授与仪器系的其他教师共同完成了本系专业的改造工作,在仪器系建立了新型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在科研中胡大可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图象处理及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完成了“心肌定区域血流灌注测定”、“基于DSA的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国家、省、市及企业项目。已发表“远程医疗中的通信问题”、“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DICOM协议认知”等学术论文。出版了《MSP430系列C语言程序设计及开发》等著作5本。&&&&&&翁国民&&& 男,1964年9月出生。武汉大学法学硕士、支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生。现为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法硕士生导师组组长、经济法制研究所所长、WTO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CIETAC仲裁员。已发表专著《普遍优惠制及利用问题研究》等共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科研项目多项。&&& 自1985年以来先后担任三届本科生班主任和两届本科生怀师组长,自1997年以来先后担任国际法、经济法、JM硕士研究生导师,共指导研究生80余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深受学生好评。曾获得校级、院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各一次。&&&&&&曹一家&&& 男,1969年生,湖南益阳人。浙江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常委。1994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并获英国皇家协会博士后基金,前往英国Loughborough大学控制系统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英国Liverpool大学、West England大学工作。2001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他品德高尚,热爱教学工作,积极负责和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他特别重视青年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他指导的本科生颜楠楠同学获得2003年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他来浙大后指导的第一届本科生中有四名保送为研究生。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他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曾获2000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英国工程与科学合作基金,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研究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宪&&& 有机化学家。1933年生于江苏扬州。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
多年来从事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合成多取代烯烃中的应用和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的研究。发现了有机碲盐在不加碱的情况下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烯烃,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α-高碘取代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使叶立德的α-碳极性逆转。发现炔基砜及亚砜进行锆氢化反应时生成反式加成产物,并提出邻基参与反应的机理,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合成取代联烯的新方法和联烯及亚烃基环丙烷衍生物高选择性的反应。此外,还开发了多种杂环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晓南&&& 1967年清华大学土建系毕业,1984年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1986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从事博士后研究。1988年回国聘为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土木系主任。2002年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全国每2年评选1人)。已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0项。发表刊物论文236篇,论文集论文143篇,出版著作、教材26部。&&& 他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能力的训练和优秀品质的培养。1994年组织制定“大土木”教学计划,对全国土木工程教育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继开设高等土力学、土塑性力学、工程材料本构方程、计算土力学和地基处理技术等研究生课程,并出版了相应教材。已指导硕士48名,博士后6名,在校研究生32名。&&&&&&蒋德安&&& 男,1957年10月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工会主席,植物生理学会全国理事、浙江省副理事长。&&& 从教近20年来,业绩突出。先后获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奖。在国内外发表研究及教学论文50余篇;主编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植物生理学》等2部;主持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获首批浙江省精品课程。&&& 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业上关心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资助困难学生,倡议和组织为生病学生捐款。学生们说:“我们不但从蒋老师的授课中学到许多植生生理学的知识,更从他身上学到科学研究应有的科学精神以及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一切都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楼宜嘉&&& 浙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理与毒理研究室主任。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SCI收录)编委,《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委,中德国家联合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浙江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带头人之一,浙江省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 &&& 楼宜嘉教授工作繁忙,却依然坚持一线教学工作,担任了多门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目前带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二十名,并担任2002届本科生的德育导师,其渊博的学识,生动的教学方式,严谨的作风给药学院的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楼宜嘉教授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现已有一名博士研究生经过层层选拔,赴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近期有一位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博士生来药理与毒理研究室做实验研究、学习。&&&&&&&&&褚健&&& 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1982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继续就读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1986年至1989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并于1989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1994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2003年被推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所长,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自1989年回国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自动控制理论前沿学科的研究。个人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获得了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和奖励。&&& 在个人致力于追踪自动化领域前沿科技研究的同时,时刻不忘教书育人,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指导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所领导的先进控制研究所自1999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共有教师30名,另有博士生五十余名,硕士生八十余名。该研究所已成为一个团结协作、善于创新、着眼未来的创新团队,并努力将科技成果向高科技产业转化,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廖可斌&&& 男,1964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兼职教授。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为哈佛大学等校访问学者。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出版专著4种,参编著作10余种,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2年起指导硕士生,1996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已指导硕士生18名,博士生12名。对学生严格要求,有已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多次被评为优秀论文,有几部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注意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为研究生开设过“人文学的作用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的讲座,为全校三届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学”选修课,每届都有上百学生选修。积极参与竺可桢学院教学改革实践,承担校教改项目《竺可桢学院文科综合班课程体系研究》,给三届竺可桢学院文科综合班开设《中国文学》课程,均被评为“优”。&&&&&&&&&&&&&&&服务育人名单&&&&&&应飚&&& 曾任机械与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团委书记等职。现任第十五届团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团省委委员。目前被中组部选派赴西部地区挂职,任内蒙古兴安盟盟长助理兼乌兰浩特市市委副书记。&&& 应飚老师以人为本,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和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善于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特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重视为学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和创业就业提供服务。重视学生干部的提高和培养,在学院时曾规范和完善了学生兼职辅导员制度,在团委时大胆使用学生兼职团干部。多次获得省级校级管理服务奖。&&&&&&&&&张小玲&&& 女,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学院工会主席,曾任丹阳学园主任。张老师从事党务、学生思政工作多年,凭着对学生的热爱、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刻苦钻研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赢得了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用自身的行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榜样。&&& 张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言语和行动中透出的对学生的热爱。她总是能让学生一见如故,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母亲关心自己的孩子一般,要是有谁生病住院或受伤,她都会亲自探望。&&& 张老师对学生工作敬业敬责、求真务实,不怕困难,创新工作。在紫金港率先建立“党员之家”凝聚学生提高素养;提出团队帮教理念指导民族班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就业,连续多年学院就业率双100%,等等。她常常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开展工作。她常深入学生一线,不仅掌握有关学生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他们的益友。&&&&&&李五一&&&
 李五一,男,1957年5月1日出生,高级工程师。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曾担任校团委副书记、外贸公司副总经理、后勤部副部长、爱卫会副主任、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紫金港校区学工委副书记、紫金港校区学生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
 李五一在担任紫金港校区学工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后,面对人手紧、体制新、任务重、资源缺乏等重重困难,带领新组建的学生工作队伍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稳定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五一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本着“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开展工作。他深入到学生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用自己的人格和情感力量帮助和引导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以高尚的品格、勤政廉洁、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在同学中拥有广泛的亲和力和极高的威信。&&&&&&&&&陈红玉&&& 陈红玉,女,浙江新昌人,教育学院本科教学科秘书。&&& 陈红玉同志一人承担学院教学科的工作,在做好日常本科教学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协助分管院长,为学院的本科教学改革出谋划策。经过二年的努力,建立了院系二级本科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质量考核管理评分细则、院级SRTP项目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校首批本科教学评估试点中,连续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还承担学院的出纳和工会青工工作,并主动协助其他委员做好学院工会工作。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自己掏钱资助学生。曾获校级和省级工会青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3年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修读行政管理的硕士课程,并结合工作积极开展如导师制、院级教学网络管理等的研究。她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郑胜&&& 男,1964年出生。现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自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学生工作第一线默默地做奉献,是浙江大学最早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教师。他热爱学生工作、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他凭着多年来对大学生生活的感悟,致力于“优良学风”的建设。根据院、系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发扬“集体主义、勇于拼搏”的精神,倡导“优良学风建设、纪律教育、集体观念培养、文明素养教育”等理念,并把“优良学风建设”作为龙头来抓,成绩显著。所带过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所执教的《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程被学生称为“金课”。&&& 由郑胜同志主持的“优良学风建设”项目获“浙江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奖”;个人两次获“浙江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两次获“浙江大学优秀教师奖”、一次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职工”。&&&&&&&&&金海燕&&& 男,副教授,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兼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办副主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海燕热爱学生工作,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从89年起坚持义务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为广大同学排扰解难;经常面向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职业辅导和团体训练方面的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待人和善,在管理岗位上耐心接待来人来访;学术研究也较为活跃,迄今已发表论文11篇,参编专著、教材6部,主持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多项,03年在美国高校进修访问五个月;曾作为主要参与者两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被评为浙江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93-94)、浙江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97)、(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98)。&&&&&&&&&俞秋红&&& 女,1957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文学学士,管理学院本科教育科助理研究员,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教务管理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该同志代表管理学院独自一人在紫金港校区负责全院三个年级29个班级800多位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华家池与紫金港校区之间,晚上还常常加班,有时就在办公室过夜,熟练地协调各方面工作,处理好教务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广受好评。&&& 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经常找学生谈心,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配合班主任、学工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坚持做好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主持课题2项,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曾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获全国高等农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施元湘&&& 施元湘同志是一位具有32年党龄、26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现是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多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耕耘在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第一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上级组织和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曾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999年和2003年还分别获浙江大学学生工作管理奖。&&& 多年来,施元湘同志能从实际出发,注重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生突发事件中,他往往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稳定,取得切实的成效。&&& 施元湘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利用业余时间,注重理论探讨和实际调研,近几年来主持参与研究党建与思政课题7项,在二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胡礼祥&&& 男,1955年 1月 11日出生,教授,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紫金港校区学工委书记。&&&
胡礼祥老师从事学生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对学生有着特别的感情。他把“做学生知心朋友,帮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发展谋划,促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学校改革发展不断变化的情况,积极倡导“以研究带动工作,以创新推动发展”,提出“以育人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工作创新为动力”的学生工作思路,推动“引导性教育,科学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改革实践,不断推进我校学生工作上新台阶,业绩显著。他很少有休息日,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给学生上发展指导课、做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虑和困难,满腔热情地为各级学生组织的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他以与学生在一起为乐,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傲。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浙大的学生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费英勤&&& 男,1959年11月4日出生,副教授,198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学生工作,曾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紫金港校区学工委副书记。&&& 费英勤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和成才服务工作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生党建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新要求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针对紫金港校区学生工作新模式的特点,明确目标,建立规范,组织制定党建工作规划,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教育进网络方面,积极倡导先进网络文化,组织力量创办了“求是潮”网站,并在工作中具体指导网站建设,2003年“求是潮”网站被评为省十佳优秀主题网站;在探索教育新途径方面,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丰富教育内容、组建讲师团、建立课程体系,主讲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受到学生欢迎;在学生工作方面,主持“德育主题网站建设”、“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等多项省、校课题研究,发表学生工作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4本,获得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涂澄海&&& 男,1950年生,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任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农业工程实验分中心主任,研究生德育导师、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室,深受学生爱戴。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在党支部中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人制度,掌握每位研究生的情况。十分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主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困难。在支部制定党员和积极分子考评指标体系,目标管理非常有效。二年来发展预备党员10名,转正12名。在他的领导下连续二年评为先进研究生班级。01―02年度被评为校优秀德育导师,02―03年度被评为院先进个人、院优秀党员。&&&&&&&&&龚惠香&&&
女,中共党员,教授,现任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从事学生工作已二十多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根据KAQ模式加强班主任的考核和管理,鼓励、支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在学生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绩。&&& 1995年亲自带队参加的社会实践小分队获“浙江省先进集体”,个人也获得了“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她任书记的计算机本科生第一党支部97年获“校级先进党支部”、任书记的研究生2000级第二支部获2002年校“支部建设创新”一等奖,同时获省支部建设创新奖。她带头参加义务献血,使得计算机学院连续几年获得献血先进单位。&&& 龚惠香同志关心学生。几年来,龚惠香同志为困难学生的捐款就达数千元。&&&&&&&&&曾广杰&&& 现任信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20多年来,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勤勤恳恳,努力开拓创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广大师生,敢于管理,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并带头执行集体决定,形成了团结奋进的班子集体。&&& 从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入手,强化研究生质量培养,开展一系列有成效工作,该院先后获3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建立和完善学院各类工作规范,实现学院层面上管理服务,信息学院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四个全国重点学科建设、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学校有关部门支持下,先后引进瑞典皇家工学院何赛灵教授,MIT孔金瓯教授,715所宫先义院士等十余名著名科学家,促进了学科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途径,加强学生、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从95年起兼任博士生支部书记,加强了与研究生的密切联系。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研究,发表研究文章40余篇。&&&&&&&&&楼成礼&&&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政管理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抓好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院规范化管理和院务公开,积极探索和创新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新路子,并取得较好成效。他严于律已,平易近人,为人师表,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实践中作出了表率。平时注重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能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各类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和文体娱乐活动,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受到学生的好评。近年来,因工作出色,曾获得学校奖教金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黎冰&&& 德:积极参加“保先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民主评议,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改正。&&&能:作为所领导,积极协助院长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落实院、所的目标,顺利通过ISO2000版换证外审,努力抓生产、抓质量、抓创优,产值方面超额完成院下达的指标,开拓了住宅设计的新领域,先后获得了教育部设计一等奖、浙江省优秀设计二等奖二个,全国人居展综合大奖。&&& 勤:作为所长、处处以身作责,恪守职业道德,一心扑在工作上。&&& 绩: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热心于建筑创作,亲自负责10多个大型项目,经常下工地,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投标,从事学术研究,与他人一起发表了四篇文章,活跃了全所的合作氛围。&&&&&&&&&&&&&&&&&&&&&
浙江大学报 版权所有 & 2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浙大紫金港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