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混合硬盘是什么意思思?

SATA接口_百度百科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串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2000年11月由“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团体所制定,SATA已经完全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在数据传输上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使电脑运作时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件。另一方面,SATA总线使用了嵌入式时钟频率信号,具备了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过,SATA和以往最明显的分别,是用上了较细的排线,有利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某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现时,SATA分别有SATA 1.5Gbit/s、SATA 3Gbit/s和SATA 6Gbit/s三种规格。未来将有更快速的SATA Express规格。
SATA接口原理优点
SATA接口优点
硬盘电源SATA接口线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下使用较高的来提高数据传输的。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
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SATA接口SATA接口体系结构
结合SATA2.5协议标准,将SATA接口的划分为四个层次来实现即: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
如,SAS接口体系结构图
SATA接口SATA接口物理特性
SATA接口是新型计算机硬盘接口,在接口的物理特性上,完全推翻了SATA并行接口的模式,接口分为信号与电源两部分。如,SATA物理接口示意图
SATA物理接口示意图
(a)为硬盘设备信号部分连接器,(b)为设备供电部分连机器(c)(d)是分别是电缆部分的信号、电源连接器,(e)是主机部分的电缆连接器,(f)和(g)是电缆与插座连接的示意图。
串行SATA接口的信号部分由7根电缆线组成,其中3根地线,可以削弱消除串行电缆间的干扰,另外4根为两两差分的信号线,分别起到发送与接收  的作用。电源供电部分共有15根电缆,分别提供3.3V,
电缆管脚分配图
5V,12V电源。如,电缆管脚分配图。
SAS接口体系结构图
SATA接口兼容性
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信号,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和代码。
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外置式
的机柜(JBOD)不但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上具有重要意义。
SATA接口驱动器
ESATA接口的U盘
External Serial ATA的略称,是为面向外接而制定的Serial ATA 1.0a的扩展规格。虽然规模比较小,但已经有相对应的产品在市面流通。
为了防止误接,eSATA的接口形状与SATA的接口形状是不一样的。 连接线的最大长度为2m。 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可以达到主流的USB2.0的传输速度的2倍以上。
SATA接口标准规范
SATA标准的出现,让计算机储存产业掀起了大波澜,除了一改过去并行传输的方式,转而以的方式,不仅在排线尺寸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缩减,在传输速度方面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提升。
SATA标准的变革
其实我们常见到的SATA II名称,最早是一个委员会的名称,该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制订最早的SATA 1.x标准。后来该组织更名为SATA 国际组织 (SATA-IO)。但是SATA II的名称保留了下来。由于不同厂商所推出的相关产品在功能上或支持度都有所不同,各家SATA产品命名规则有都有所差异。
由于SATA-IO并未硬性规定命名规则与功能要求,因此在推广初期也造成不少产品定位上的困扰。一般厂商在命名上,多以特定功能作为命名规则,一般常见的多以其最大传输速度为主,常见的SATA 300, SATA 3Gb/s和SATA 3G等名称,部分也有直接取用SATA II为其支持规格名称,后其的产品在硬件规格上已经相当完备,因此大多舍弃了过去的速度命名规则,加上 SATA-IO于2005年8月底的秋季IDF展中,将过去由各家厂商自行认定的SATA II内容:如3Gbps、本地命令队列(NCQ)、连结埠(Port Multipliers)和接口选择器(port selectors)等,统一整合为SATA 2.5的标准规格,大幅减少了市场紊乱的现象。而在2007年第一季度,SATA-IO推出了2.6版的规范,更进一步的3.0版规范也即将在下半年推出。
SATA的优势仍须面对的现实
SATA 1.0的出现代表著正式从低时脉并列传输走向高时脉序列传输,初始规格订在1.5Gbps,明显有著比过去IDE界面更丰沛的传输能量。不过SATA虽然提供了如此宽广的,但是机速度进展非常缓慢,转速与碟片密度的提升速度不够快,让SATA总线速度的提升意义并不大。
SATA已然成为通用的储存界面标准
很多人爱举的一个例子:在速限200的高速公路上骑50CC的小绵羊摩托车,这也正足以完全形容机所面临的窘况。以SATA 1.0的规范来看,其最高传输速度约为150Mbyte/s,而即使是高达万转以上的高阶SATA,持续传输速度也无法超越100MByte/s,想让SATA的高得到发挥,就必须使用才有办法,而另一个可以发挥SATA界面高带宽优势的方法,就是采用具备连结埠的硬盘外接装置,将单一SATA连接埠的带宽可以均分给数量不等的硬盘使用,就来说,以单一硬盘而言,传输速度并不会比过去在IDE界面下具有更大的优势。
eSATA接头与SATA接头的差别
ESATA与SATA接口
其次,虽然SATA具备了的规范,但连接缆线多是设计给内接式使用,最大插拔次数仅约200次,超过此插拔数目,缆线接头便会劣化,甚至有可能造成硬盘的损坏,即使是针对外接应用的eSTAT缆线,其插拔次数依然仅约2,500次左右,与USB界面相比差距甚远,不过这方面牵涉到缆线材质与成本之间的关连,虽然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插拔次数,但是售价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也是关键。而SATA缆线虽然在宽度上占尽优势,但是长度被限制在2米以内,这对部分应用来说,也是个相当大的限制,不过这点可以藉由xSATA来加以解决。
SATA 2.6版规范的加强之处
SATA 2.6版加入的技术主要是针对小型嵌入式储存或行动应用方面,这些技术内容分别包括了以下几项:
1. 可将SATA安装到小型设备(如small form factor)中的内建子卡缆线以及连接器。
2. 可以将1.8寸到如UMPC之类小型终端的微型SATA连接器。
3. 既然具备了微型连接器规格,自然也要针对这类微型连接器设计了内建或者是外接的多通道缆线以及连接器。
4. NCQ优先权加强,能让资料在复杂加载环境下,动态为资料的传输分配优先权等级,避免塞车的现象。
5. 可容许笔记本电脑关闭或不使用NCQ功能,以避免在驱动程序不完整的情况之下,拖累系统效能。
下图:SATA 2.6所制订的小型化连接界面。(SATA-IO)
SATA 2.6版针对行动应用加强
由以上的加强要点可以看出,SATA 2.6版主要针对的是更小的应用,比如说samll form factor或者是UMPC等的内接与外接规格,然而此类应用,其储存装置数量备受限制,且储存装置本身的速度会因为转速等不同因素而受到影响(比如说常见于UMPC的1.8寸其最大传输速度不过20MByte/s左右,不及传统3.5寸硬盘的3分之1。)在SATA规格的导入上似乎并不是那么的有必要。UMPC本身也不可能具备的支持能力,唯一可能发挥SATA威力的应用方式,就是利用连结埠分享器连接多台外部储存装置。
传统机械式的缺点在UMPC上一览无遗,不但功耗大,速度慢,容量增长速度也不快,因此异军突起的固态盘(SSD)就有可能成为SATA带宽推广上的助力。不过换个角度想,UMPC上也有可能内建Express Card界面,与SATA相较起来,Express Card在规格上的拓展、速度表现以及连接方式来看,其实要比SATA更居优势。在未来的两三年内,SSD的售价与容量仍然无法被一般消费者所接受,传统微型还有其生存空间,因此SATA与Express Card在这方面的竞争其实还是未定之数。
下一阶段的SATA 3.0
SATA 3.0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将最大传输带宽提升到6Gbps之谱,如此一来大幅提升了连结埠分享器与连接器的应用空间,在具备对大容量与高速传输需求的外接应用中,可以发挥其长处。而具备更佳耐性的连接测试也在进行之中,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其详细内容还不明确,不过以其超大的带宽现来看,其实已经超出了一般消费性应用的范围,而偏重于特定的专业应用,市场也小了许多。
机械式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仍将继续存在,其传输速度的增长也将维持现有的幅度,因此硬件厂商势必要研发出更多种不同连接方式,才能有效消耗掉这些庞大的,让消费者能够更直接的感受到数字增加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只能着重于书面规格的宣传,无法带给用户在相关应用上的效益。
[1]周文.SATA固态盘传输与应用层的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0
[2][2]寇科男.SATA接口技术研究及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
中国电子学会(Chinese Instit...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磁盘_百度百科
[cí pán]
的外部中也采用了类似的,常用的一种叫磁盘,将圆形的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划伤,导致丢失。文件系统:曾将圆形的盘片装在一个方形的密封盒子里。有了磁盘之后,人们使用计算机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结果存放在磁盘中,还可以把很多输入到中的到中,这样这些数据可以反复使用,避免了重复劳动。可是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人们要存储到磁盘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众多的信息在一起,很不方便。这样就导致了的产生。只有才对磁盘有很大的伤害,其它的读写是不要紧的。
磁盘基本信息
,也可以反复地被改写[1]
磁盘工作原理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磁盘解决方法
1. 利用注册表解决磁盘被保护:
进入,单击---选择运行“REGEDIT
找到\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torageDevicePolicies项,
将右侧窗口中名为WriteProtect的改为0,若没有这个选项键值就在同目录下建立这一项并把键值改成0。
2. 更改磁盘策略
当重启后再次出现写保护问题时请进行如下操作
1、选择U右键-属性-
2、选择U盘以清华普天为例如图示
3、选择属性-策略
4、将策略改为如图所示。
问题解决。因为本人是按照如上两个步骤进行的更改,各位网友可以不用转化进行后面的更改策略的方法试一下是否可行,如可行最!除修改注册表方法外两种只能当次解决U盘的,请谨慎选用, 最好不要进行转化格式操作,如果进行了格式转换,FAT32转NTFS数据不会丢失,待U盘恢复正常后可格式化至FAT32, FAT32至NTFS转化简单,但反过来就麻烦了,并且转完后易丢失。
磁盘故障分析
进入“”双击打不开的情况很普遍,只能通过打开。双击打不开的状况一般都是autorun病毒引起,通常我们的解决方法如下:
磁盘删除文件
打开“我的电脑”,依次单击“→→查看”,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后“确定”,然后用“”打开各个分区,若发现各分区根目录下有,删除它们并重启电脑。
磁盘重设法
同样打开“我的电脑”,依次单击“工具→→”,找到“”并选中,然后单击“高级”按钮,弹出“编辑文件类型”窗口,再单击“新建”,如图,在操作里输入“open”,在“用于执行操作的应用程序”里输入“”,点“确定”后返回到“编辑文件类型”窗口,选中“open”且单击“设为默认值”,最后单击“确定”,重新启动电脑试试看。
磁盘注册表法
打开,定位至“HKEY_CLASSES_ROOT\Drive\shell”分支,将其下的全部删除,保存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
磁盘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50年中,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请跟随我们走过这段历史,回首我们按年度列出的发展史上50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最早推出的产品到各种新技术以及在这中间的一切。
1956年:IBM向客户交付第一台RAMAC 305,可存储5MB数据,每MB成本为10000美元。它有2个冰箱那样大,使用50个24英寸。
1961年:IBM发明在空气垫上或“空气支撑物”上“悬浮”的磁盘驱动器。
1963年:IBM推出第一个活动1311,拥有6个14英寸盘片,可存储2.6MB数据。
1966年:IBM推出第一个使用缠绕线圈铁氧记录磁头的。
1970年:通用数据公司(1971年更名为西部数据公司)在成立。
1973年:IBM宣布推出第一个现代“”3340,使用了密封组件、润滑主轴和小质量磁头。
1978年:第一个RAID(阵列)诞生。
1979:磁盘制造商科技公司于1979年由Al Shugart挑头创立。
1979:IBM的3370使用了7个直径为14英寸的,存储容量可达571MB。3370也是首款使用薄胶片磁头的磁盘,
1979:IBM的“Piccolo”电脑磁盘使用了6个直径为8英寸的,存储容量可达64MB。
1979:希捷科技公司研发出最早的磁盘接口——ST-506,之后便广泛用于中。
1980:IBM发布了当时首个存储容量以GB为单位的磁盘,其大小和一台电冰箱大小差不多,重量为250kg,出售价格为40000美元。
1980:希捷科技公司发布首个大小为5.25英寸的磁盘。
1981:Shugart Associates联手NCR共同研发出一个智能磁盘接口,命名为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s Interface (SASI),该接口是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前辈。
1982: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个单“”磁盘控制器——WD1010。
1983:Rodime宣布推出了当时首个3.5英寸的磁盘——RO352,它包括有两个,存储容量可达10MB。
1984:Western Digital为IBM PC/AT制造出首个“”磁盘控制卡,并成为了当时的一种工业标准。
1985:Control Data、Compaq Computer和 Western Digital共同合作,并研发出40-pin的IDE接口。IDE是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智慧电子)的缩写。
1985:磁盘控制器首次整合到当中。
1985:Quantum()发布了Plus Hardcard磁盘,它在无需一个可用的插槽,或单独控制卡的情况下,可再多配置一个磁盘。
1985: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款ESDI(Enhanced Small Device Interface,增强型小型设备接口)控制板,它允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磁盘用于电脑当中。
1986:官方的SCSI发布,而的Mac Plus也是首台使用该规格的电脑之一。
1988:Prairie Tek宣布推出了220磁盘,这是首个2.5英寸的磁盘,主要是针对初生的市场推出的。220磁盘使用了两个,存储容量可达20MB。
1988:Connor发布了首个高为1英寸的3.5英寸磁盘,还有磁盘沿袭了这种设计。
1988:Western Digital成功收购Tandon公司,转型为专业的磁盘制造商。
1990:Western Digital发布了其首个3.5英寸的Caviar(鱼子酱) IDE磁盘。
1991:IBM向外界宣布推出了0663 Corsair,这是首款采用感应式薄胶片磁阻(MR)磁头的磁盘。它设计有8个直径为3.5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1GB。(MR磁头早在1984年就用于IBM的。)
1991:Integral Peripherals推出了使用一个直径为1.8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21MB 的1820 Mustang磁盘。
1992:希捷科技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其2.5英寸的磁盘,在当时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
1992:希捷科技公司成功的推出了存储容量为2.1GB的Barracuda(酷鱼),这是首个采用7200r/min转速的磁盘。
1992:惠普推出了C3013A Kitty Hawk磁盘,使用了两个直径为1.3英寸的,存储容量可达2.1GB。
1994:Western Digital成功研发出Enhanced IDE,这是一个改良版的磁盘接口,并打破了当时528MB存储容量上限的束缚。EIDE同样也允许配置和。
1996:IBM成功研发出在1个上可存储100亿比特/英寸的磁盘技术。
199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其Cheetah(捷豹)系列磁盘,这是首个采用10000r/min转速马达的磁盘。
1997:IBM宣布推出了首个采用磁头(GMR)的磁盘——Deskstar 16GP Titan,在三个直径为3.5英寸的上可装配16.8GB的存储容量。
1998:IBM宣布推出了Microdrive(微磁盘),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磁盘,一个单一的1英寸的容量可达340MB。
2000:Maxtor()成功收购了其竞争对手Quantum的磁盘业务。就当时的情况而言,Quantum是世界上第二大磁盘制造商,仅仅位于希捷技术公司之后。而成功收购了Quantum以后,Maxtor便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磁盘制造商。
2000:希捷科技公司发布了首款采用15000r/min转速马达的磁盘——Cheetah X15。
2002:希捷科技公司在磁盘历史又获得了一个第一的称号,这都是因为它发布了Barracuda ATA V Serial ATA磁盘。
2002:希捷科技公司向外界演示了垂直记录技术,每英寸的密度可达100GB。
2002:其实,在2002年有很多技术值得我们去记住,但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演示的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热辅助,HAMR)技术却格外耀眼,HAMR记录技术采用了热辅助设计。
2003:IBM宣布把其部门出售给,IBM由此也结束了在磁盘领域的辉煌历程。
2003:Western Digital推出了首个10000r/min的 SATA磁盘——Raptor(猛禽),存储容量为37GB。该款产品主要是为企业设计的,但是游戏玩家很快就发现,其实把该磁盘用于双磁盘RAID配置中,使得台式电脑的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2004:宣布推出了世界上首款0.85英寸的磁盘——MK2001MTN,在一个单一的上,存储容量可达2GB。
2005:东芝宣布推出了MK4007 GAL,该磁盘采用了直径为1.8英寸的设计,存储容量为40GB。同时,MK4007 GAL也是首款采用垂直记录设计的磁盘。
2006: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收购了Maxtor,使得其在磁盘制造工业的竞争对手再度缩小。
200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Momentus 5400.3笔记本电脑磁盘,这是首款采用垂直记录设计的2.5英寸磁盘型号,其存储容量也达到160GB。
2006:希捷科技公司发布了当今世界上存储容量最大的磁盘——Barracuda 7200.10,存储容量达到了750GB。
2006: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10000r/min Raptor X SATA磁盘,其存储容量达到了150GB。不仅如此,Raptor X还采用了透明的外观设计,用户可以看到它运作时内部的情况。
2006:Cornice和希捷技术这两家公司都在2006年宣布推出了1英寸磁盘,存储容量为12GB。
可是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人们要存储到磁盘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众多的存储在一起,很不方便。这样就导致了文件的产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格式化(计算机术语)_百度百科
?计算机术语
(计算机术语)
格式化(format)是指对或磁盘中的(partition)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会导致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格式化通常分为和。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对的格式化通常是指,而对的格式化则通常同时包括这两者。
格式化格式化的种类
盘片格式化牵涉两个不同的程序:低级与高级格式化。前者处理盘片表面格式化赋与磁片扇区数的特质;低级格式化完成后,硬件盘片控制器(disk controller)即可看到并使用低级格式化的成果;后者处理“伴随着操作系统所写的特定信息”。[1]
格式化低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又称低层格式化或物理格式化(Physical Format),对于部分硬盘制造厂商,它也被称为初始化(initialization)。最早,伴随着应用CHS编址方法、频率调制(FM)、改进频率调制(MFM)等编码方案的磁盘的出现,低级格式化被用于指代对磁盘进行划分柱面、磁道、扇区的操作。现今,随着软盘的逐渐退出日常应用,应用新的编址方法和接口的磁盘的出现,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大多数的硬盘制造商将低级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定义为创建硬盘扇区(sector)使硬盘具备存储能力的操作。现在,人们对低级格式化存在一定的误解,多数情况下,提及低级格式化,往往是指硬盘的填零操作。[1]
对于一张标准的1.44 MB软盘,其低级格式化将在软盘上创建160个磁道(track)(每面80个),每磁道18个扇区(sector),每扇区512位位组(byte);共计1,474,560位组。需要注意的是:软盘的低级格式化通常是系统所内置支持的。通常情况下,对软盘的格式化操作即包含了低级格式化操作和高级格式化操作两个部分。[1]
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2、FAT16、FAT32、NTFS、EXT2、EXT3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以达到初始化磁盘或磁盘分区、清除原磁盘或磁盘分区中所有文件的一个操作。高级格式化包括对主引导记录中分区表相应区域的重写、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以便用户使用该分区管理文件。[1]
格式化方法
简单地说,格式化就是为做初始化的工作,以便我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往磁盘上记录资料。好比我们有一所大房子要用来存放书籍,我们不会搬来书往屋里地上一扔了事,而是要先在里面支起书架,标上类别,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1]
我们新购买的在使用之前,要能让认得它,要先写入一些磁性的记号到磁盘上的每一,便可在该操作系统下取用磁盘上的数据,这个动作就称为格式化。[1]
和低级格式化
格式化动作可分为(high-level format)和(low-level format)两种。只有(虽然看上去是);而不仅有高级格式化,还有低级格式化的动作。都是针对的为单位来工作,这个格式化动作是在和之前做的,通常一般的使用者并不会去做这个动作。[1]
若未特别指明,则一般格式化的动作所指的都是。在当中,我们可以使用FORMAT指令来格式化与,例如要格式化一片在A:当中的磁盘片,并将开机文件放入该磁盘当中,则使用‘FORMAT A: /S’指令,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格式化的动作则由‘’来执行(右键点击磁盘名称--&“格式化……”)。[1]
格式化的动作通常是在的开端写入启动扇区(boot sector)的数据、在根目录记录磁盘标签(volume label)、为(FAT)保留一些空间,以及检查磁盘上是否有损坏的扇区,若有的话则在文件分配表标上损毁的记号(一般用大写字母“B”代表“BAD”),表示在该扇区并不用来储存数据。[1]
注:在之前,通常我们必须为指定(partition),这是将一个实体磁盘驱动器分为数个分区,以使得不同的使用不同的分区,或是分为数台逻辑磁盘驱动器,这个动作称为“”。[1]
格式化区别低级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划分出柱面和,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之前的一件工作,它只能够在DOS环境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每块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其实,我们对一张进行的全面格式化就是一种低级格式化。[1]
需要指出的是,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其对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厂商均建议用户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妄”使此招。当受到外部强磁体、强磁场的影响,或因长期使用,硬盘盘片上由划分出来的格式磁性记录部分丢失,从而出现大量“”时,可以通过低级格式化来重新划分“扇区”。但是前提是的盘片没有受到物理性划伤。[1]
就是清除上的数据、生成信息、初始化FAT表、标注等。一般我们重装系统时都是,因为MBR不重写,所以有存在病毒的可能。可以通过清除或者在DOS下执行 fdisk /mbr 重写MBR 以彻底清除病毒。[1]
简单地说,就是和有关的格式化,就是和操作系统无关的格式化。
主要是对的各个进行的格式化,在逻辑上划分磁道。对于,不同的有不同的格式化、不同的格式化结果、不同的划分方法。[1]
是物理级的格式化,主要是用于划分的磁柱面、建立和选择扇区间隔比。要先才能,而刚出厂的硬盘已经经过了低级格式化,无须用户再进行低级格式化了。一般,只有在十分必要的下,用户才需要进行,比如说,你的太多,经常导致存取数据时产生错误,甚至根本无法使用,那么你就需要进行了。再有如果你的上的某些和有关的参数被病毒破坏了,如硬盘间隔系数等,那么你只有进行低级格式化重新建立这些参数了。[1]
很多主板的CMOS中都提供了进行的功能,一般在HDD Low Level Format选项中,你的主板上如果有这个选项,你就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Hard Disk Low Level Format Utility进行低级格式化。也有很多主板上没有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最好使用该厂商提供的硬盘管理、低级格式化。也有一般通用的低级格式化,如DM(Disk Manager),PC-Tools等,如果你的是比较标准的,也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低级格式化。[1]
格式化格式化
不妨称为格式-化,按照特定格式应用在其他词组语句中(领域应用广泛简如公式)
格式化Windows/DOS
在Windows和下,都有格式化Format的,不过,一旦进行格式化的工作,硬盘中的数据可是会全部不见喔!所以进行这个动作前,先确定中的数据是否还有需要,如果是的话先另行备份吧。
如果对的C区进行格式化,键入格式如下:[1]
[ ]内可填入参数,建议大家一般不要填加参数,直接键入format C: ,然后回车就可以了,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填加参数意义不大。
FORMAT最主要、最常用的参数:
/u 对进行破坏性格式化,如果不添加此参数,硬盘根目录下将产生一个隐藏的MIRROR,如果未进行其它硬盘操作,可以用UNFORMAT 恢复原来的硬盘内容,当然最好在格式化硬盘之前,将需要备份的数据等先备份好。[1]
/s 格式化之后将DOS复制到根目录,填加此项参数,硬盘可以启动至C: 的状态,这在DOS时代非常有用,现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1]
/c 格式化的同时检查并修复,这种修复并不十分可靠,还会影响格式化的速度。
/v [label] 格式化后给加上[ ]内的(名字)。[1]
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参数,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仍需用WINDOWS98的,将其插入的A驱动器,然后打开计算机,按1键,按回车,十几秒后将出现A: ,因为我们有3个,所以键入f: ,回车,屏幕变成F: (如果是2个分区就键入e: 回车,如果4个分区,就键入g: ,回车,以此类推)键入format c: 回车,出现下面提示。[1]
WARNING , ALL DATA ON NON-REMOVABLE DISK
DRIVE C: WILL BE LOST!
Proceed with Format (Y/N)n
意思是说危险,C区数据将丢失,是否格式化?
我们按Y,回车,这时会出现一个进度数字指示,从1开始到99结束,格式化5G,如果的配置高的话,2分钟左右可以结束,配置低则也可能要用5、6分钟,也许更慢些,但如果很长时间,进度数字不动的话,则硬盘有问题,需要更换或维修。[1]
当进度数字闪过99后,出现下面的提示。
Volume label ( 11 characters , ENTER for none)?
意思是让我们给硬盘起个,也就是名字,如果直接回车,则没有卷标名称。
然后会出现格式化完成后,空间的列表,会告诉我们硬盘的总,可用空间,系统,占用空间,,剩余空间等数据,并回到了F:/ 的状态,这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格式化C的格式化,然后还按上面的步骤依次完成对D:区和E:区的格式化工作。[1]
格式化:指对进行使用前的预处理以便存入数据。一般而言,新盘是必须格式化的,而使用过的旧盘也可以格式化,格式化后上全部数据将被删除。[1]
注意:的格式化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操作,建议提前备份重要数据,如果没有及时备份就格的用户可以在格式化()后用户可以用一些恢复来恢复重要数据,但是全区恢复的前提是没对格的写入任何内容。如果写进内容了,就可能不全部恢复了,但还是能恢复部分数据![1]
快速格式化
在对进行格式化时,我们还有一个选择是“快速格式化”。
当运行常规格式化时,会在当前的中将分区上的每一个标记为空闲可用,同时系统将扫描以检查是否有,扫描过程中会为每一个扇区打上可用标记。扫描的工作占据了格式化的大部分时间。[1]
如果选择的是,那么将只从中做删除标记,而不扫描以检查是否有。只有在以前曾被格式化过并且在能确保硬盘没有损坏的下,才可以使用此选项。[1]
数据安全性
理论上讲,(不论是快速还是普通形式)并没有真正从上删除数据,它只是给数据所在的磁盘的开头部分写入了一种特殊的删除标记,告诉系统这里可以写入新的数据。只要在格式化后没有立刻用全新的数据覆盖整个,那么原来的数据还会好端端在那里,只需要一些特定的即可恢复原来的数据。
相反地,所做的是将上的每一个用“00”覆盖,这将完全地破坏上的所有数据,不再有恢复的可能。[1]
格式化能清除硬盘上的病毒么?
不一定能。只要针对某个的格式化命令被执行,这个分区上的一切现有数据就被标记为不可读。非的病毒作为一种自然也就看不到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再运行。不能通过格式化消除。[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往往不止一个,表现在“”中,你会看到从C:开始的好几个。你必须将所有这些不同盘符的格式化之后才能说自己的上百分百的没有病毒。否则的话,这个盘被格式化了,那个盘上还有病毒,什么时候打开别的盘来一读,病毒又会回来了。[1]
在Windows环境下能格式化所有硬盘分区么?
答案是“不能”。只要Windows系统启动起来,在(一般是C:盘,也可自定义)上就有一些被锁定为不可移动或删除。Windows下的格式化命令是图形界面的Windows,这种程序是Windows的附属工具,离开Windows操作系统就无法运行,所以它不能格式化它的“上级”系统程序所在的。
只要不是,别的分区都可以轻松地对之进行格式化的操作。[1]
怎样格式化所有硬盘分区?
答:想办法进入DOS,比如用Windows的启动光盘。进入DOS后,使用 FORMAT X:(把X:换成任意字母+半角冒号,&X&必须是FAT格式)即可。也可用其他第三方工具比如PQ Magic等。这些,可以在分区的同时对当前分区进行格式化。[1]
格式化Linux
Linux 下有图形界面的格式化工具:
Gparted,推荐新手使用,界面直观,操作方便
Ubuntu/Debian 用户可以用:
apt-get install gparted
另外,Linux 下的格式化命令是 mkfs.[文件系统]
如果要把 /dev/sda1 格式化为 Ext3 文件系统,就输入
mkfs.ext3 /dev/sda1
即可完成格式化。其他操作与此相似,都是
mkfs.[文件系统] []
Linux下添加新硬盘及分区格式化要点
在为主机添加前,首先要了解下对硬盘和的命名方法。
在Linux下对IDE的设备是以hd命名的,第一个ide设备是hda,第二个是hdb。依此类推
一般上有两个IDE接口,一共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主IDE上的两个设备分别对应hda和hdb,第二个IDE口上的两个设备对应hdc和hdd。
一般在主IDE的主接口上,所以是hda;光驱一般安装在第二个IDE的主接口上,所以是hdc(应为hdb是用来命名主IDE上的从接口)[1]
SCSI接口设备是用sd命名的,第一个设备是sda,第二个是sdb。依此类推
是用设备名称加数字命名的。例如hda1代表hda这个设备上的第一个。
每个最多可以有四个,作用是用1-4命名硬盘的主分区。是从5开始的,每多一个分区,数字加一就可以。
比如一般的系统都有一个主用来引导系统,这个分区对应大家常说的C区,在linux下命名是hda1。后面我们分三个逻辑对应常说的D、E、F,在linux下命名是hda5、hda6、hda7
在下有两个fdisk和
例如现已经有一个了,添加另一个硬盘到系统
那么根据命名规则知道这个新添加的应该是hdb。可用下面命令给
fdisk /dev/hdb
你也可以用来,命令如下
格式化硬盘
格式化成ext3格式
mkfs.ext3 /dev/hdb1
格式化成reiserfs的格式
mkfs.reiserfs /dev/hdb1
让启动自动挂载
例如挂载/dev/hdb1到/mnt/hd下
用vi编辑/etc/fstab文件,加入如下内容
/dev/dhb1 /mnt/hd reiserfs defaults 1 1
格式化杀毒作用
由于格式化将内的信息全部删除,所以病毒也会被一并删除掉,因此,格式化也经常被当作一个的辅助手段。但是,如果病毒是潜伏在主板bios里,或者潜伏在被格式化以外的分区内,格式化当然起不到清除病毒的作用。不过,有的病毒存在文件中,格式化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
格式化(Format)是在物理驱动器()的所有数据区上写零的操作过程,格式化是一种纯物理操作,同时对硬盘介质做一致性检测,并且标记出不可读和坏的。由于大部分在出厂时已经格式化过,所以只有在硬盘介质产生错误时才需要进行格式化。[1]
格式化DOS启动
如果你安装了WIN98,在电脑启动时按住Ctrl不放,出现启动,选择5&Command Prompt Only&即可进入DOS方式。[1]
我们常用的有windows 9x/Me,NT,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Windows 7等,都是可视化的界面。在这些系统之前的人们使用的是DOS系统。DOS系统已经没有什么人使用了,但是dos命令却依然存在于我们使用的windows系统之中。大部分的都已经在Windows里变成了可视化的界面,但是有一些高级的DOS命令还是要在DOS环境下来执行。所以学习命令行对于我们熟练操作Windows系统是很有必要的。[1]
不同的要用不同的命令进入。
在Win9x/Me的中的运行中键入&command&命令,可进入。
在Win2000/NT的开始菜单中的运行中键?cmd&命令,可进入。
下面我用讲到的DOS命令都可以在Windows Me中执行。
那么,我们如何进入命令行窗口?
开始——〉运行——〉键入command(也可以直接输入cmd)命令——〉回车
进入了命令行操作界面(DOS窗口),在DOS窗口中只能用键盘来操作。
在DOS中通过输入英文命令加这种方式来执行。[1]
格式化退回到A盘
如果我们需要格式化C:盘,那么不能在C:盘目录格式化C:盘,而是要退回到A:盘。反正C:盘以外的盘,如果是用启盘启动的,那一般启完成后就是A:盘,如果是用启动的那般不在A:盘(具体在那个盘要看共有几个,它会自动向后推移)。[1]
三、格式化命令及图解(请注意小心误格式化)
--格式化命令
众所周知,新买的都必须经过格式化后方能使用,FORMAT命令可以完成对和的格式化操作,格式为&FORMAT [盘符] [参数]&,例如:&FORMAT C: /S&。它有两个常见的参数:
/Q :进行(请注意小心误格式化) ;
/S :完成格式化,并将系统拷贝到该。
VB Format 函数
返回Variant(String),其中含有一个,它是根据格式表达式中的指令来格式化的。
格式化语法
Format(expression[,format[,firstdayofweek[,firstweekofyear]]])
Format函数的语法具有下面几个部分:
expression
必要参数。任何有效的表达式。
可选参数。有效的命名表达式或用户自定义格式表达式。
firstdayofweek
可选参数。,表示一星期的第一天。
firstweekofyear
可选参数。常数,表示一年的第一周。
格式化设置值
firstdayofweek有下面设置:
vbUseSystem
使用 NLS API 设置。
星期日(缺省)
vbWednesday
vbThursday
vbSaturday
firstweekofyear参数有下面设置:
vbUseSystem
使用 NLS API 设置。
vbFirstJan1
从包含一月一日的那一周开始(缺省)。
vbFirstFourDays
从本年第一周开始,而此周至少有四天在本年中。
VbFirstFullWeek
从本年第一周开始,而此周完全在本年中。
格式化说明
使用预先定义的命名数值格式或创建用户自定义数值格式。
日期和时间
使用预先定义的命名日期/时间格式或创建用户自定义日期/时间格式。
日期和时间序数
使用日期和时间格式或数值格式。
创建自定义的字符串格式。
如果在格式化数字时没有指定format,Format会提供与Str函数类似的功能,尽管它是国际化的。然而,以Format作用在正数上不会保留正负号空间,而以Str的话则会。[1]
孙明亮.电脑组装与维修完全学习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
中国电子学会(Chinese Instit...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称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