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信息共享平台管理中心应设立哪些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窗口

新法│最高法逐步完善法院大数据集中管理平台_律政观察-爱微帮
&& &&& 新法│最高法逐步完善法院大数据集中管理平…
&律政观察(微信号&lvzhenggc)专注观察律政。提供最有价值的律政资讯和服务。本文来自[新法]栏目&小编:封城&微信号:chenyf0528&文│袁定波 来源│法制日报&&&扫描二维码,案件执行信息随时随地可查;律师通过网上办案平台,可互联网阅卷;审判管理可视化……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来临,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重构法院管理,信息化带来一场工作方式的重大革新,既是任重道远的建设,更是脱胎换骨的变革与洗礼。司法准备好了吗?据悉,为破解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提升人民法院信息化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将逐步完善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并实现与社会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互联网打破司法服务定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近日在重庆法院调研时强调,各级法院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阳光司法”。在此后最高法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会议上,周强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推进最高法和全国各级法院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建设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6月20日,最高法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周强担任组长。他表示,要扎实推进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法院审判体系现代化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全国法院信息联网,逐步实现全国法院信息的互联互通。从信息化建设调研、党组会专题学习,到成立专门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最高法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空前,预示着法院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愈发紧密。信息化为人民法院打破思维定势,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无限可能。《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级法院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积极探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路径。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尤其在立案管理和审判管理中形成信息一体化,立足司法为民宗旨,推动诉讼服务升级增效,从细节入手,推进法院工作优化升级。“符合立案条件后,工作人员将给予当事人立案通知书,上附案件查询密码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当事人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直接询问案件进程。”江北区法院政治处主任吴军表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新立案窗口的服务理念,增强便民服务意识,切实利用信息系统覆盖审判流程,促进法院司法公开,服务审判大局。上海法院开通互联网律师办案平台,律师可以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延期开庭、诉讼保全、调查令和网上阅卷等。“每个案件减少一次跑法院阅卷,律师参与20万件案件,就可以减少60万个小时工作时间,节省10万次车辆往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举例说。2013年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和工作内网,设立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提供网上立案信访、案件查询、执行曝光、监督举报等多项功能,推动诉讼服务由实体窗口向网络空间延伸。截至目前,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已实现预立案140件、网上信访466件、成功查询案件进度信息6643件、公示曝光老赖14158人。重庆高院审管办主任吴道敏透露,今年,重庆法院还将全面推广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减轻当事人诉累。2013年9月至12月,重庆市12家试点法院发送电子文书14208份,送达10649份,送达成功率74.95%。权力运行可视重构审管模式点击“案号”,3分钟内新立的案件,就有同步扫描上传的卷宗材料;点击“结案”,就能看到3分钟内新结案件的电子档案。在重庆法院数据云中心,全市三级法院收案、结案数据每3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每个数据都能对应到具体案件。审判云计算,审判信息大数据,为推进法院刑事审判量刑规范化和民事审判裁量权行使规范化提供依据。据悉,自2008年启动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重庆全部法院已实现联网办公,共用共享一个操作平台。重庆法院数据云中心已汇聚176万余件案件,97万余个庭审,459万余份文书,8209万页档案资料。“法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采集数据、分析案件动态。要写裁判文书,这里有900多种模板可供参考,还有精品文书示范。”吴道敏说,重庆法院实现了三级业务流转一体化设置,案件上诉后,二审法官能够查看一审案件所有信息及电子卷宗;二审结案后,一审法官能够及时查看二审裁判结果。据邹碧华介绍,目前,上海法院已建成法官办案智能支持系统。进入法官工作平台,就可以查阅、使用审判信息链接、文书模板、点对点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反馈等板块。针对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三大难题,上海法院力促权力运行可视化、群众评价可视化、审判管理可视化。伴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不难发现,互联网、大数据正在重构审判管理方式,重塑案件审理、执行流程和法院扁平化管理机制。记者了解到,上海法院审判管理应用软件,从案件立案、分案、办案到结案、上诉、归档,全过程全面纳入流程化管理,提供院庭领导、审判长、承办法官、书记员等不同角色个性化办案工作台账。能够对办案流程、办案程序中的待办事项、审限期限、法定事由等40多项内容,进行实时动态跟踪、提醒预警,实现全市法院数据即时生成和全面聚合,一次输入,全过程共享。“重庆法院通过信息化平台,透明案件审理过程,让案件审理环节留痕,责任能落实到位。网上办案实行审判流程网上网下同时运行,每一个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每一个节点都在网上同步记录,管理主体通过记录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评查平台,可以进入每一个改发案件,具体分析改发原因,为进行改发案件讲评、认定差错案件、追究错案责任提供更好条件。”吴道敏说。&&&&沟通协调请加个人微信:fanfo617&&
点击展开全文
发送869922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发送暗号869922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国第一律政新媒体。每天为数万律师提供有价值的律政资讯和实务干货。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电子政务
发文机关:
国务院办公厅
成文日期:
标  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国办发〔2016〕23号
发布日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
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6〕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标准委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形势和要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组织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福建省建成了电子证照库,推动了跨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的互认共享,初步实现了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一号式”服务;广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门式”服务改革,简化群众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过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
  但是也应看到,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造成群众重复提交办事材料、往返跑腿,给群众办事创业带来诸多不便。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和推广试点区域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依托公民号、社会安全号等开展面向公民社保、医疗、养老、纳税、信用等“一号”管理服务的经验,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总体思路
  (一)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2.信息共享,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发挥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3.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业务联动,强化制度衔接,构建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的联合推进机制。
  4.试点先行,加快推广。充分结合正在实施的信息惠民工程以及不同区域的信息化发展基础,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和领域先行先试,完善标准体系和政策制度,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总体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号”申请。充分发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等。
  ——“一窗”受理。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一网”通办。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三、主要任务
  (一)“一号”申请,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
  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作为群众办事的依据,避免重复提交,实现以“一号”为标识,为居民“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1.建立居民电子证照目录。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工作,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基本流程和办事依据,简化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推行群众办事相关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形成居民个人电子证照目录。
  2.建设电子证照库。按照分散集中相结合原则,以电子证照目录为基础,启动电子证照库建设,在城区、街道、社区统一应用,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实现基础证照信息的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推进制证系统、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联通,做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签发。以电子证照库支撑各部门办事过程中相关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3.建立跨区域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为方便群众跨区域业务办理,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异地业务办理。
  4.研究制定电子证照法规与相关标准。积极开展电子证照相关政策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为制定电子证照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实践依据。健全完善电子证照关键技术标准和跨地区互认共享标准,推动相关标准在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及所在省(区、市)的实施应用。
  (二)“一窗”受理,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前端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后端建设完善统一的分层管理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建立高效便民的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
  1.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优化管理机制。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对延伸到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统一规范,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探索建立涉及多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协同办理机制。
  2.升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整合构建综合服务窗口。加快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功能升级,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分级进驻,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
  3.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统筹整合建设覆盖全国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统一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库的联通,逐步推进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
  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已有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完成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相关审批数据、结果同步推送和业务协同办理。推进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办理的流程、结果信息即时可查可用,做到办事过程公开,方便群众监督。
  4.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围绕便民服务,通过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级政务服务事项从受理、审批到出件的全流程监督管理,促进政务服务规范运作。拓展自助服务、社区代办、邮政快递等服务渠道,构建跨区域、跨层级、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
  (三)“一网”通办,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
  以建设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为抓手,逐步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手段,做好政务服务个性化精准推送,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
  1.构建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结合实名制,探索运用生物特征及网络身份识别等技术,联通整合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不同渠道的用户认证,形成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互认的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群众办事多渠道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无缝切换。
  2.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梳理整合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社会工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共安全等民生服务领域的网上服务资源,借助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联通各个网上办事渠道,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结合不同接入渠道和受众特点,优化服务界面,提升服务渠道的便捷性和办事效率。
  3.以大数据创新网络服务模式。有效整合“一张网”中的群众行为数据、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库等资源,形成为群众服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了解政务服务需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做好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实施步骤
  以覆盖各省(区、市)的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试点单位,按照“两年两步走”的思路,统筹设计、稳步推进。
  2016年,各试点城市开展证照梳理、电子证照库建设及相关标准体系建立等工作,研究形成与现有系统衔接过渡机制;基本建成电子证照库,完成与制证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同步签发;建成统一的综合政务服务窗口、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完成自有政务服务流程的梳理、简化和标准化,形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建成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多渠道的统一认证。在试点城市内部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017年,跨省电子证照流转交换与网上身份认证体系全面投入应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基本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基于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初步实现各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完善“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向全国推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指导、支持试点实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推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要加强对有关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强化社区应用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要研究加快推进“多号合一”信息共享,并适时推动“多卡合一”改革工作。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明确工作步骤,认真研究部署,统筹做好政务服务目录梳理与流程优化、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多号合一”改革等工作。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省市两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跨地市电子证照互认共享等工作,确保“一号一窗一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二)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规范。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对现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中与“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不相适应的规定进行修改,加快推动制定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网上身份认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抓紧出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数据共享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开展网上办事、咨询服务流程和标准研究,加快推动“一号一窗一网”的改革与应用。要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利用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溯源、可核查。国家标准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和试点城市,制定电子证照数据格式、跨区域互通技术规范。
  (三)加大财政支持,倡导政企合作。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对“一号一窗一网”相关重点工程给予必要支持。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结合财力情况及“一号一窗一网”建设进度,通过本级财政对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日常运维等必要经费予以合理安排。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引入社会力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合作等新模式,合理开放利用数据资源。
  (四)完善考核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制度,开展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以惠民效果和群众反响来检验考核信息惠民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一号一窗一网”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公民隐私。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强化“一号一窗一网”信息化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切实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及公民个人隐私。本站搜索:
当前位置:&&&&&&&&&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
数量及方式
  无数量限制,符合条件即可。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应当提供总公司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总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公司负责人和保安员的基本情况。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自分公司设立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分公司所在地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备案,并接受备案地公安机关监督管理。
  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二)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有效身份证件。
  (三)分公司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基本情况证明材料、户籍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无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证明或者无被开除公职、开除军籍等不良记录证明。
  (四)公司为保安员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情况。
  (五)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等材料。
  (六)分公司拟聘保安员基本情况。
  (七)拟开展的保安服务项目等。
  (八)公司章程中设立分公司事项相关规定或股东会、董事会设立分公司决议
申请受理机关
  受理机关: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保安管理处,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港路16号,咨询电话2,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14:00-18:00(法定假日除外)。
  深圳市公安局
  1.拟备案的单位准备相关材料到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分局保安管理办公室提出备案申请;
  2.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分局保安管理办公室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3.符合条件的给予备案,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
  4.制作《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回执》交备案单位
证件名称及有效期限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回执》,无有效期要求
  经深圳市公安局保安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在深圳市范围内开展保安服务
  不收费
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网上受理(申请)
全国公安网站曲靖日报数字报刊
第ZK3版:经济新闻
第ZK1版 主流媒体 权威报道
第ZK2版 要闻
第ZK3版 经济新闻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打造—流政务平台
———我市政务服务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吴茶洪
中介机构服务窗口。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窗口。
&&日,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进驻市级部门36家,窗口工作人员137名。&&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挂牌成立。&&日,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成立,进驻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122家,其中设置窗口52家,挂牌70家,窗口工作人员104名,办理事项17类189项。&&6年来,全市累计受理各种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38.50万件,办结138.15万件,其中,市级受理6.18万件,办结6.14万件。&&2013年以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接受投资项目2417个,涉及审批事项3833项,投资概算838.38亿元,其中,市级接受投资项目331个,涉及审批事项735项,投资概算426.67亿元。&&2014年6月以来,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为4370个项目提供中介服务。&&6年来,从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到市政务管理局挂牌,再到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我市政务服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建设“便民、利民、高效、廉洁”政务服务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抓好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为曲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我市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权力运行、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试点等方面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电视电话精神,本着“简化流程,压缩时限,精简要件,服务主体”的原则,从梳理关系、清障破阻入手,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科学创新运行机制,截至目前,217项行政审批项目主项(其中,行政许可类180项,非行政许可类37项)、126行政审批项目子项和195项服务事项入库、同步到曲靖市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集中网上办理。2013年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20项,2014年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9项,2015年市级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精简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主项38项、子项15项。&&根据“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对保留、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申请材料等在系统中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市人民政府网、市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桌牌、展板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审批权力规范运行,着力解决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问题。&&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新设立企业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按照“一表申请、一窗收件、并联审批、核发一照”的模式,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由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分别办理、各自发证(照),改为由申请人一表申请,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统一收件,工商、质监、国税、地税数据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核发一照。9月30日,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方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后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简化了准入程序,改进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促进了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200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进一步统一规范名称、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功能定位、统一工作制度、统一监督格局、统一标识标牌,我市于2010年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市县两级政务中心采取设置分中心的方式将未进驻的部门纳入统一管理。&&2009年6月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运行。2010年6月底全市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1604个村委会(社区)为民服务站建成运行。2012年,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明确了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2013年曲靖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初步建成。2014年5月曲靖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同时,对一些因场地限制和保密要求暂时进驻不了中心的,及时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政务服务工作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基本建成了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投资服务、政务服务、监督投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新模式推动服务新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联系工作实际,我市制定《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通知》,督促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坚持“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认真梳理涉及本地本部门的并联审批事项,把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科整体或部分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保证行政审批权向服务窗口授权到位、审批事项办理到位。&&按照“提前介入、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原则,开展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面清理市级纳入并联审批的审批项目,理顺和规范各部门间审批规则,精简、优化并联审批程序,把78项并联审批项目全部细化、对应到19个市级部门,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设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受理窗口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快速通道”,负责所有投资项目的集中受理、分办督办、转报反馈、监督考核。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制定的审批事项授权办理制等“四项制度”,制定《曲靖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实施细则》,配套制定并联审批联合告知制、联合踏勘制、联审会议制、缺席超时默认制、催办制、信息公开制、资料流转制等。&&按照“就近申报、分级审批、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原则,建立信息共享、审批互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依托全省“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服务平台”,发挥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初审转报”功能,切实让三级审批服务平台联动起来,实现初审转报事项逐级审批转报、附件信息电子化传输,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四集中两严格”制度,“四集中”即集中审批、集中开工、集中检查、集中通报,“两严格”即严格督查问责、严格考核奖惩。把市政府常务会集中审批的项目统一纳入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集中受理、分发、办理,形成中心围绕业主转、窗口围绕中心转、部门围绕窗口转的项目集中审批格局。服务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通过网上服务大厅建设,积极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按照曲靖市作为州市级试点单位,与省级同步建成本级网上服务大厅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平台建设、业务培训、事项梳理、网络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于日与省级同步正式开通运行,目前可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498项,通过实体大厅与虚拟大厅、线下审批与线上审批的有机结合,能基本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申报、预审、办理、查询、反馈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建设,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开通使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云南省电子政务专网互联网的基础上,接入使用公安业务专网、商业银行业务专网、无线电管理业务专网、质监业务专网、地税业务专网等,畅通了企业、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业务申报通道,乡(镇)街道为民服务站和村(社区)为民服务代办点以互联网为平台采取VPN接入方式接入审批业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四级政务服务运行“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流程”。为满足网上服务大厅建设运行要求,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延伸到有审批事项且需入网的市直单位,为全面推广网上服务大厅提供了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指纹考勤系统和满意度评价系统,实时对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进行管理。安装使用满意度评价系统,通过设置评价器现场评价的方式,真诚面对公众,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总结经验和不足,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大厅联审联批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建成了省、 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联审联批视频会议系统,满足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项目联审联批。中介机构管理规范高效运行&&为破解少数中介组织垄断市场、明放暗连、收费高昂、效率低下等难题,曲靖市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于日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市级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目前,进驻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122家,进驻中介机构涉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国土、林业、安全、煤炭、环评、水保、能源评估、施工图审、规划、消防、地震、气象、文物、人防等17类189项。&&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三个一批”、“三个统一”、“三个机制”、“三个入库” 打造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规范有序、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办事难、审批难、落地难“三难”问题,努力实现投资项目从土地征转用审批到项目开工建设在99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审批流程,&&“三个一批”,即清理规范一批、培育引进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公平市场,为中介机构入驻管理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三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承诺时限、统一规范收费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确保中介服务承诺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杜绝价格垄断、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延长了审批服务链条,完善了审批服务程序,提高了中介服务质量和水平。&&“三个机制”,即建立备案管理机制、信用评价机制、清退淘汰机制,对涉及投资审批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在市内开展中介业务的,采取自愿申请或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等方式,由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严格审查,择优选定,对中介机构开展日常和定期考核评定,连续2次或2年内累计2次考核不合格的,清退出中介服务中心。&&“三个入库”,即中介机构信息库、中介机构动态信息记录库、投资项目信息共享库,将入驻管理中心的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资质、收费、联系方式、信用情况、信息记录录入信息库,面向中介窗口开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努力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全面、准确的项目建设信息,让中介机构共享信息。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律政司 政务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