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冯井乡白庙镇口学2013年校长是谁

安徽行第6天—马店镇—白庙镇—冯井镇
马店镇简介
马店,又名马扎店、驻马店,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西部边陲,距县城28公里。与河南固始县接壤,是皖西的门户。面积105平方公里,全镇10000余户,人口4万余人。全镇土地面积40460亩。这里风景秀丽,山美(长山、马鞍山、安阳山)水美(龙潭水库)。全国闻名的四大地主庄园之一、李梦庚庄园(李家圩)在镇境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店镇地藏丰富,山岗、丘陵、滩地错落相间,境内地下矿藏有磷、石灰石、石煤、白云石等。拥有大理石等10多个品种,紫砂页岩储量3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建筑石料、铁矿石、石煤等矿产资源。
马店镇交通便利经有105国道阜六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全程长2000余公里,途径:山东济南、河南商丘、安徽亳州、安徽阜阳、安徽霍邱(铁矿)马店、安徽六安、……广东省)阜六铁路。
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镇办企业有砖瓦、石料等厂。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年人均纯收入2980元。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00企业)完成总产值5260万元,增长14%,实现利税135万元。个私经济发展如火如荼,餐饮服务如满天繁星,商贸流通异常活跃,交通运输业与日俱增,采石塘口数量增加,整合规模扩大,综合效益明显。2006年共引进项目8个,到位资金3260万元。其中工业项目7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胜朝耐磨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福田机械销售公司、徽商集团农家福连锁店、金辉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鑫鼎硫璃瓦有限公司等10家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马店。
冯井镇简介
冯井镇位于霍邱县西北部,距离县城34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5.6万人。下辖桃园、苏宋、双圩、杭庙、八里、黄虎、腰屋、团山、周楼、马鞍山、蝎子山、中军楼等12个行政村。主要农作物为油菜、小麦、水稻。
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105国道和在建中的商景高速横穿全境,阜六高速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冯井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农、重工、活商、兴镇”发展战略,开创了三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的新局面,劳务经济更是独树一帜,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从事运输、建筑装潢、被套加工、电脑经营等行业。冯井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在北京中关村艰苦创业,建立了一百多个电子行业公司,占据着中关村60%以上的电脑中央处理器(CPU)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冯井现象”闻名全国。
弹被套是冯井人的一大特长,全镇从事弹被套经营的群众有3000多户,5000多人,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另外,冯井镇的运输服务业、建筑装璜业也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影响大。
冯井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镇党委政府倾心打造的工业集中区位于冯井镇中军楼村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距阜六铁路吴集货运站6公里,商景高速冯井收费站2.5公里,霍邱周集港16公里,105国道纵贯全区,属于铁矿核心区,周边铁矿企业分布密集。一期总体规划3000亩,经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主要由冯井镇工业园区、冯井镇返乡农民创业园两部分组成,分为“一轴、两带、两区”,即105国道为中心轴,沣西干渠景观带和220KV高压走廊绿色带,南部工业区和北部工业区。
集中区自开建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大干快上,集中区建设成绩斐然,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业集中区。
冯井集镇经济快速扩张,小城镇建设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新亮点,我镇强化集镇建设规范和管理,修编了《冯井镇年总体规划》,完善了由镇政府注资成立的蓼西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的经营制度,使之发挥在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冯井镇老街2.6公里实现了道路柏油硬化、美化和亮化,新开发大街蓼西大道现已经开工建设,政务一条街部分镇直单位办公楼已经开始新建,同时加大集镇建设土地收储和违法建筑打击力度。
冯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养殖,由大正公司牵头的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快速推进土地流转1800余亩,用于种植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矿区乡镇特点,反复调研、科学论证,规划建设4处新农村示范点。
冯井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气氛浓厚。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徐克勋,原红军高级将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均诞生此地。
李特故居原称徐家老楼,坐落在霍邱县冯井镇杭庙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中晚期。李特原名徐克勋,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冯井镇。1924年,被中共选派到苏联学习。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秋,李特奉命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特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长征时,他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长,随右路军行动。
1936年11月,李特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参谋长。西路军失败后,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1937年11月,李先念等人从新疆返回延安不久,李特被诬指为托派分子,于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199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填发革命烈士通知书,追认李特为革命烈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白庙镇有什么快递?_百度知道请从右边列表选择地名,鼠标滚轮放缩地图、拖动平移地图
  白庙简介: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白庙镇 。 乡镇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白庙镇是临泉县辖镇。1948年设白庙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由白庙、姚集2乡合建白庙镇。在县境西北部,离县府15公里。44平方公里,4.6万。蚌(埠)阜(阳)关(庙)公路横穿境内。含白庙、卞庄、邵营、普营、季桥、姚集、鲁桥、孟楼、净堂、大常庄、岗上、南徐庄、北孙油坊、大坑李庄、中杨庄、东孙庄16个村委会。农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花、芝麻,特产大葱。养猪、牛、羊、兔、鸡、鸭、鹅等。乡镇企业以皮革加工为主。特色产业白庙镇 白庙镇系临泉传统大葱种植基地,2005年白庙镇大葱种植达1万多亩,年均亩产量5000多斤,总产量5万多吨。闻名遐迩的大葱,以其汁多肉嫩、口味鲜美,畅销中国60多个大中城市,融入市民的盘中。白庙镇把大葱生产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引得浙江、南京、西安等地客商纷至沓来。2005年白庙镇平均亩产大葱近5000公斤,亩产收入5000多元。2 特色企业隆茂粮油实业公司在白庙镇高产业经济开发区,省道临门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始建于1980年10月,时为“临泉县白庙商业公司”。经济性质为(集体)。1997年10月企业经白庙镇企业开发总公司、白庙合作商业总店等入股合资扩建后,变名为“临泉县隆茂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经济性质为(集体)。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为进出口企业,经济性质为(集体)。公司占地4000平方米。现代化办公大楼一幢,先进设备6套,电子通讯设备均属国内一流,注册资金268万元,公司有各类技术人员26人,职工36人,公司经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二室一科四个部:总经理办公室、秘书办公室、保卫科、国际贸易部、财务部、管理部、生产部。四条生产线:芝麻、花生仁及豆类精加工生产线、植物油生产线、水洗色选加工生产线、蔬菜脱水加工生产线。临泉县白庙镇沼气池搭建 农村建设 白庙镇整修村内道路和生产路,改造老宅子,复垦土地近60亩,开发水面15亩,塘土用于路基平整,多余塘土卖掉,筹集资金用于购买白灰、炉渣、下水管道等,租用机械,进行村内路面硬化,完善村内排水设施。白庙镇进行果树种植、办养猪厂、开发沼气池、水面养鱼办垂钓中心,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新农村。白庙镇发动党员捐款捐物,开展“向困难党员群众献爱心”救助主题实践活动,共捐棉被、棉衣帽间50多件,捐款600多元,并逐一送到困难党员、群众手中,让群众感受到温暖。白庙镇 3 小镇名人白庙镇鲁阁村50多岁的老人鲁志强,主动与几户村民出资修路,并带头拿出5万元钱买来水泥和石子,并承诺说如果修路钱不够的话他还会继续捐,村民们得知这一消息,也纷纷免费出劳出力。为了节约工程款,家里有搅浆机、翻斗车、装载机、三轮车的村民,也都自觉拿出来公用。很多村民还骑着摩托车来修路,他们说修好路不光方便大人还方便孩子们上学。鲁志强老人身患糖尿病,身体一直不好,每年仅医药费就要花去1万多元,一家几口人的生活靠自己年轻时研制开发出售的电话防盗装置积蓄为生。看到家乡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鲁志强老人毅然捐资修路,表现出令人敬佩的高风亮节。如果信息不正确,欢迎点击反馈
白庙镇卫星地图安徽省阜阳市冯井乡白庙镇中学2013年校长是谁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