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职业与业余的区别球员和业余球员的区别

中国职业球员和国外业余球员相比,为什么差距不是特别明显?
最近看了好多和职业球员一起踢球是怎样的体验,但是我发现,无论俱乐部还是国奥队出国拉练得时候和当地最次级别的球队踢也不见得占很大优势!但是,知友们的答案里就算很一般的职业球员也别业余球员强太多,为何国内国外业余水平差距如此之大?前几天的联合会杯赛,为什么大溪地国家队作为非职业球员组成的杂牌军和西班牙踢得时候并没有出现被一个人过掉全场的局面,而且有个中国血统的球员还在中场完成了一次变线突破,晃到一名巴萨中场!还有12年前的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客场踢马尔代夫,才一比零的比分,马尔代夫的司机,会计,下岗工人为什么这么强悍?
中国职业球员还是比国外业余球员水平好一些的。毕竟接受训练、专业指导时间要长的。个人能力上,或许欧洲一些业余球员能够达到职业水准,但没有好的教练指导整个团队,还是不行的。至于国内业余球员和国外业余球员,可以说基本是两个概念了。国内的业余球员,大部分可以称之为足球爱好者,其受到的专业指导是少得可怜。而国外的业余球员,就我所知,是定期接受职业教练——未必是冠军教头——亲自指导。而且国外业余联赛、地区联赛开展的也很好,他们可以获得较多的比赛机会。
事实上从 90 年代奥运组委会接受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后,“业余”的神话在西方早就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业余”运动员接受另一种形式的工资早已在事实上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作者:败老,(已更新完毕,大年初六)新疆巴郎子对足球的钟情一点也不亚于维吾尔女性对黄金的热爱,追逐足球梦想的巴郎子太多太多,腾讯《活着》栏目有一期纪录丝路上的足球之乡: ,读来令人伤感。至于有些答案的质疑声,我也毫不奇怪,毕竟知乎黑穆黑某些少数民族已是政治正确,对此我只想说请自行百度乌鲁木齐五小。我虽然热爱足球,并且买了不少足彩,关注各大赛事,但是对足球的研究几乎为零,中超、中甲联赛以及足协的相关内幕也知之甚少,只是因为在新疆政府工作,常在民族问题上有所思考、热爱体育,今年目睹恒大皇马足球学校来新疆招生,所以知道一些状况,就斗胆答一下这个问题,但愿对这个答案有用。我只清楚恒大皇马学校的一些情况,而且还不全面,求更知情更专业的指导:1.经济落后,很多学生根本交不起足校的学费。小学学费5w每年,初中5.5w,高中以上不招收。我只能说这个学费层次还是相当高的。恒大对贫困学生实行一些减免学费的政策,人员大致占15%左右,远远不够。也是因为这里青少年足球水平比较高的原因,除了恒大,鲁能足校也来招生,评论里有人也说了鲁能、恒大都对贫困学生有所优惠政策,但是这个比例相当少,属于贫困地区的贫困生才有的。2.文化课成绩差,无法在足校正常升学毕业。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初中水平离全国水平还差得很远,有些学生痴迷于足球,学习成绩很差,据招收情况看,五六年级学生汉字识别、拼写能力都有待加强,更别提考试升学了。在招生过程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小球员对足球的热情,更可贵的是维吾尔家庭也特别支持孩子走足球之路。但是一问成绩孩子都低下了头,他们这个年纪无法领会足球运动和文化课之间的联系,总觉得足球踢的好就好,就可以进足校天天踢球,最后进国家队为国争光。所以都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以薄弱的文化课基础进了足校,然后也不继续努力学习文化课,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3.在学校和其他文化地区的学生无法完全融入。给个数据,年恒大在全疆招收120名左右学员,2014年只招了20来个。恒大给新疆的名额锐减这么多,这里面有些原因的。据我所知,学校发生了一些事情,新疆一些小朋友不管是吃饭住宿说话娱乐等多方面与广东的人文环境格格不入,很难适应,还引起了一些纠纷。再加上近几年来,一些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人民普遍对新疆某些同胞另眼相待,导致这些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生活踢球不愉快、压力大等等。因为我本身是伊斯兰教徒,所以我详细了解了一下恒大皇马学校的食堂问题,是有清真餐的,而且学校还专门从新疆请的厨师做饭,所以说孩子在学校的伙食营养还是不错的。之所以说这个我是要说明,其实整个包容的环境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此点不宜再展开了。4.新疆本地缺乏专业的足球俱乐部。除了少数幸运儿被国内外足校选拔走出之外,大部分学生到高中还是因为再度进取困难,不得不放弃足球。这里就包括优秀的乌市五小的学生,以及多次参加新疆天山杯足球赛的优秀小球员。目前新疆只有一家职业足球队俱乐部: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乐部,2014年刚成立的,目前征战中甲。此外征战中乙的业余足球队中,新疆的几只业余球队例如:乌鲁木齐海尔巴格、新疆安淇拉两家,去年还因为各种问题退出了中乙。本地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缺乏直接导致球员数量和质量在青少年到成年之间的断层,试想想,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虽然有学习压力,但是和足球并不冲突,等学生成人后,并不能依靠足球获得一份可靠的收入,这就严重制约球员个人发展了。具体为什么新疆缺乏专业的足球俱乐部,这里面原因复杂,一把辛酸泪,要说的有很多,可能展开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而且我并未做过深入研究,就自己的看法大约点三条:一是安保!压力山大!在新疆办个大型的比赛、会展之类的,安保无疑牵扯到政府、百姓、企业的巨大神经,而且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管得紧了伤民族感情、管的松了可能不安全、很多安保工作提前大半年就开始了,这中间的辛酸我已经深有体会、为此加班加点,真不多说了,在这里办个主场的足球比赛是相当可怕的,调动的社会力量也称得上可观,必须各界协力才行;二是本地缺乏有实力的地方企业。注意是地方企业,新疆的央企国企实力是很雄厚的,但是地方企业就局限在化工、房地产这两个行业,至于广汇是什么来路,就不多说了;三是大环境下民族关系并不和谐,至于这点如何影响新疆足球的发展,我也傻傻说不清楚,你们也都自己想想吧……至于其他人说的不自律,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不自律,但是一点儿也不能代表这个民族,你说这可能是中国球员的通病,就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下当答案,说实话不严谨,也伤害民族感情。因为我可能随便打开新闻就能找到十个、几十个或者更多汉族球员不自律的例子来,实在是不能算这个问题下的答案。提前结束了新年假期,第一时间更新了这个答案,我本来就不专业,所以有谬误之处实属正常,欢迎批评指正,欢迎反对的、不同的声音,愿我们共同进步。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扑到扑不到另说,就说能扑到的。就说如果职业球员,比如C罗,在禁区弧顶,对一名普通业余门将,比如广州广雅中学校队门将,来一脚比较正的射门。查了一下资料,说职业球员一般射门速度每小时80到90公里,罚点球任意球能达到100多公里(顺风的时候出现过时速200公里的任意球,但咱先不考虑这些特殊情况)。C罗据说挺牛逼的,咱就假设他运动战的射门比普通职业球员快一点,每小时100公里吧。那么,C罗带球到禁区弧顶,大力抽射,但角度比较正。没有人阻挡广雅门将的视线,那么广雅门将能不能把C罗的射门给扑出去,而且不受伤。听有人说,业余门将,扑时速100公里的球,手会断。这是真的吗?那换成职业门将,咱也不找牛逼的什么德赫亚布冯之流,找个普通的职业门将,比如曾诚。C罗对曾诚来一脚时速100公里的射门,曾诚能扑出去不受伤吗?如果能。那区别在哪里。曾诚的手也不是铁做的,他和广雅门将区别在哪?
既然是"扑", 我就假设这脚射门得倒地伸直手臂去扑球了, 像下面这样.(我是总攻大人脑残粉)正面的射门不讨论, 踢了这么些年门将, 职业球员不是没经历过, 以我这182cm/65kg的竹竿型身材, 只要自己不犯傻, 正面的射门不会让你断臂的.话说回来, 如果是上面射门, 同样是倒地甚至手臂扑球, 业余门将和职业门将的表现可能会是下面这个样子.1. 都没扑到球(那还讨论个屁)2. 职业门将扑到了, 业余门将没扑到(那还讨论个屁again)3. 职业门将扑到了, 业余门将也扑到了我们来讨论第3种情况吧.虽然都是扑到了, 但是情况可能会不同哦, 不同的地方在这里.1. 手腕职业门将扑救的时候, 手腕都是紧绷的. 不仅可以防脱手, 固定的腕关节也不会轻易受伤.2. 手掌触球部位如果条件允许, 职业门将会尽量用掌根触球, 也就是下图红色框里的部位触球, 而手指不触球.掌根是手掌部位最坚硬的地方, 这个部位的骨头是小臂骨头的最末端, 相对于孱弱的掌骨粗壮多了. 用粗壮的骨头来承受球的力量, 受伤几率当然会小. 而且掌根触球可以把球挡的更远.业余门将如果不是特别训练过, 基本会用整个手掌触球, 像下面这样.掌骨和指骨可是比小臂的骨头细多了, 万一球的力量太大...掌骨和指骨可是比小臂的骨头细多了, 万一球的力量太大...其实我就这么伤过...3. 力量这里的力量包括几个部位的力量.首先是腿部力量.职业门将的腿部力量一般比业余门将强, 这就会让职业门将在扑救时飞的更远, 然后就可以掌根触球啦. 业余门将飞不远, 就只能手指触球啦, 然后受伤几率就增加啦, 是不是很有道理?然后是手腕力量.手腕力量强, 扑救时手型固定不易脱手, 手腕也不会轻易受伤啦, 啦啦啦...最后是手指力量.不论是职业门将还是业余门将, 都会碰到那种只有手指能碰到球的扑救.业余门将的手指好比是木筷子, 遇到力量大的射门, 就伤了.职业门将的手指好比是铁筷子, 遇到同样力量的射门, 撑住了, 没事.很多业余门将训练的误区在于, 只训练技术不训练力量, 这是错误的.我见过一个五人制的门将被近距离爆射, 虽然球扑出去了, 但代价是手腕骨折.我见过我们学校体育系足球专业那个深圳平安二线队退下来的门将, 每天孜孜不倦的锻炼上肢力量, 包括手腕和手指.以上,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谢谢
业务门将相对于职业门将来说差别很大啊,在扑救的姿势,接球的手型,处理球的方式等等。正如题主说的,无人阻挡守门员视野,大力抽射,角度很正,我就看作是90度直接对着门将来,然后门将要正面接住球。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见过,职业门将在接这种大力射门而且角度很正的球的时候,一般会把球往地上拍然后在接住,要么用整个身子弓起来接住球,要么用拳头打出去。有些门将可能意识比较差,只能挡住球,然后立刻抱住,要么就两个手拖出去,要么就死接,前面几点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而死接就很容易震伤手腕。所以必须得缓冲,再一个就是接球姿势。。。姿势不对也很容易伤。。。先去考试,接下来等想好了再说
业务门将相对于职业门将来说差别很大啊,在扑救的姿势,接球的手型,处理球的方式等等。正如题主说的,无人阻挡守门员视野,大力抽射,角度很正,我就看作是90度直接对着门将来,然后门将要正面接住球。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见过,职业门将在接这种大力射门而且…
腿部力量大的球员射门,一般来球速度都很快,经验不足的人很难准确判断线路,动作也不规范,就是容易受伤。&br&&br&我亲身体验,中学时邻班那个壮汉禁区线上一脚打门,我碟掌去扑,差点手腕没折了,右手三个手指肿了几天。职业守门员会定期做大量的训练,包括扑救技巧和其他身体训练,他们的反应速度、击球动作、触球部位都很合理,能有效的避免手部受伤,而业余守门员就很难做到了。
腿部力量大的球员射门,一般来球速度都很快,经验不足的人很难准确判断线路,动作也不规范,就是容易受伤。 我亲身体验,中学时邻班那个壮汉禁区线上一脚打门,我碟掌去扑,差点手腕没折了,右手三个手指肿了几天。职业守门员会定期做大量的训练,包括扑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大家对举国体制那么反感?
例如乒乓球的垄断,大家会说因为举国体制垄断冠军使得比赛失去可看性,对于冠军的争夺没有悬念等等。那如果中国足球因为举国体制而垄断世界冠军的话,观众还是否会讽刺举国体制,这是否与体育运动的项目以及游戏规则有关?相关问题
262 个回答
谁跟你说中国的专业运动体制是“举国体制”啦?你这也太小看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实力了。这套专业运动体制每年究竟花了多少钱,财政部是有一笔账的。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体育部分是这样的:预算392.57亿,花掉356.48亿。其中,与竞技体育相关的,全国各级专业运动队,用于项目管理、竞赛、训练,总共花了103亿元左右。区区103亿元,这就举国啦?平均算下来,每个人每年8块钱。我一年就花8块钱,一个奥运周期总共才花掉32块钱,这种感觉,俨然就是我往国家体育总局这个投币机里塞进去一块钱硬币,电视机上咣当就看到中国队入账一块金牌,这钱花的真他妈爽。事实上,我国所谓的“举国体制”,只是架子看起来完整,有国家和省两级专业运动队,外加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体工大队,正在逐步解散或精简的解放军和行业体工大队,人员规模其实并不大。比如说,规模比较大的浙江省,体工大队转制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编的正式运动员共529人,小一点的,比如说云南省体工大队,在编运动员只有40人。剩下的,就是还拿不到编制领不到工资的集训、试训运动员,以及更多的交学费的体校生。云南省的人口比西班牙还多,全省养40个在编运动员,很多吗?而且中国所谓正式运动员,看起来带事业编制很好看,但实际上,我国的传统,就是发给运动员农民工的工资(现在有些项目可能已经不如农民工了),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三从一大”训练。所谓“三从一大”,就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听起来就很恐怖,对吧,所以招收上来的,主要还是贫下中农子弟。在一些力量型、耐力型项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不仅运动员拿的是农民工的工资,就连竞技体育的另一大笔开销,也就是教练员的费用,也是按农民工标准发放,堂堂世界冠军退役后留队任教,那到手的工资,往往还比不上健身房里一个XJB教的健身教练。所以,你不要惊讶为什么你扔一个硬币就出一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健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历史传统,何况还有邹市明这样的高风亮节,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放着几百万一场的职业拳击不打,宁可在队里多拿了4年2000月薪,就这样,参加职业拳击后,收入还是和国家分成,要不是这些傻瓜给国家拼命省钱又拼命赚钱,就你这8块钱,够干嘛?可笑一些人现在连人家拿你2000块月薪都在那嫌贵,摸摸良心吧。即使是这么廉价的专业运动体系,仍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讲道理,奥运会有些项目,骨子里就是贵族运动。比如说射击,射击馆里1发子弹基本上都是10块钱以上,5分钟就能打掉几百块,巴西本届首枚奖牌获得者,华裔射击选手菲利佩·吴,每月能从国家和军队拿到人民币1万块钱左右的补助,还大呼玩不起,更不用说印度历史上首金得主,射击选手宾得拉,人家就是个自己家盖个射击馆的富二代。这还没算请教练的钱。知乎侠们摸摸口袋,你一月够买几发子弹啊?正常训练,一天至少要打掉300发。结果嘛,外国选手必须挥汗如雨和挥金如土缺一不可,而中国选手只需要挥汗如雨就可以了,教练是师兄留队拿死工资,子弹是大批量购买加部分国产压成本,而且国家还贴钱。如果认为天赋这玩意儿是随机在人群中分布,人家只能在极少数富人中选材,中国可以在全部人群中选材,选出天才的几率自然比外国大得多,于是演出一幕幕屌丝逆袭高富帅的好戏。然后嘛,按照一些逆向种族主义人士的习惯性思维,中国人种一定是不如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劣等种族在体育比赛中击败优等种族,这说明什么?说明劣种一定是使用了卑劣的手段。比如说有个澳大利亚有个参加普通奥运会的脑残志坚的特奥选手指出,孙杨是药罐子,便有人纷纷附和:对,我们的女队20年前确实有人服过药。当然,嗑药毕竟上不得台面说,因为西方人磕起药来连自己都害怕。于是,要黑就要找中国特色的东西来黑,首当其冲自然是所谓的“举国体制”喽。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搞清楚,所谓“举国体制”劳民伤财,只是因为我国抢了西方国家金牌后让他们产生的迁怒,他们真心不爽的,就是我国用“举国体制”这种方式,训练出一批比西方更优秀的运动员。已知:中国选手&外国选手,如何证明外国强于中国?答:已知其实是中国职业选手&外国业余选手,没有控制变量,显然无法证明中国强于外国。所以嘛,很自然的,就是下一种论调:我们是谎称“专业运动员”的职业运动员,而外国都是业余运动员,职业打业余胜之不武。至于说,人家这些“业余选手”,是如何被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逼到只能砸锅卖铁自费请教练打比赛,他们就不说了。所以,如果承认“举国体制”制度完胜,进而由体育赛场上的争金夺银证明我们中国人并不比西方人差,那么,他们价值观的基石就崩溃了。所以,一些人不可能不反感“举国体制”嘛,要不然,你以为人家真心疼这么8块钱啊。不过,正所谓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举国体制”现在也确实有点朝不保夕了。这套体制,只对中下阶层有好处,比如说,绝大多数知乎侠,都是这个阶级,只不过嘴上不舍得承认。但是,对精英阶层,是没有太多好处的。他们的自豪感来自于福布斯富豪榜,而不是奥运会金牌榜,每年花100亿让屌丝练体育,根本没必要啊。我们应该搞群众体育,应该搞全民健身,对吧。所以,与其花这么多钱在竞技体育上,不如多搞些向公众开放的全民健身场馆,比如说,高尔夫球场、赛马场等等,要打破只有在编运动员才能拿国家经费进场训练的准入门槛,所有社会公民,不分性别,不论年龄,不分种族,不论贫富,不分贵贱,不论身份,统统有平等办卡的权利。这就叫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至于说,不仅不交学费、训练费、食宿费,反而要国家管吃管住发工资的全职在编运动员,也属于一律只减不增的财政供养人员。尽可能裁撤体工大队,尽可能减少在编人数,转而代之以自费的集训运动员和临时工身份的试训运动员。将财政供养的体工大队逐步转变为对社会招生的体育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交学费的全日制学生,这是大的趋势。改革的方向,还是要往打破计划体制,转向市场化、职业化走的,还是往自费业余练体育的模式走的。现在所幸还有奥运争光的金牌战略硬指标在,体育主管部门还不敢玩的太过火,总归要大面积选材保证良品率,在各省运动员中间分猪肉,也要先看看成色过得去再说。要不然嘛,那天人民群众真对金牌看开了,体育总局真是太高兴了。要知道,奥运会的参赛名额是稀缺资源,哪个省不想自己的运动员上?到时候,你以为各省不会一哄而上八仙过海吗?而且,就算对于普通人而言,和世界一流高手过招,比如说在菲尔普斯身边做一把背景帝,这个诱惑力,这个逼格,简直excited。比如说,上海申花的前老板朱骏,把利物浦请过来和上海申花踢友谊赛,把自己安排进首发阵容爽了一把,完事说出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许多富豪看到我与球星同场竞技,一定羡慕得要死。他们没机会在赛场上施展自己僵硬的双腿。”体育嘛,本来就应该是高富帅的玩物,至于穷小子的冠军梦,who cares?除了我们党。最后是两学一做时间: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中国是举国体制?我不知道第一个发明举国体制这个词的人是谁,但是在那个全民意识把政府和国家一体,党与政府当成一个概念的年代,能诞生这种词也能够理解。不过随着人民思想素养的进步,大家都分得清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党,什么是政府的情况下,这词得改改了。中国是举国体制?按照现在的眼光和对”国“的理解来说,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是举行政力量体制,举政府体制,举行业体制,和举国还差的很远,可以说中国的举国体制还是举国家机器体制,而不是举国民力量体制,这是瘸脚的不完整的举国体制,我对举国体制的反感,不是出于对制度所表达内涵的不满,而是对这种制度残疾而感到厌恶。在一次体育局总局会议里面,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曾说“举国体制一百年不变“,然后刘鹏局长补充说:举国体制也要与时俱进。其实美国搞的才是举国体制,全国三千所大学在培养运动员,每个大学一年出一个篮球队,全国就有多少?全国就35万篮球人才。中国的体校现在有多少?加到一块不足3万人,家长和学生都选择上大学了,而且体校中篮球队,足球队都没有了,这些项目是要花大钱也未必能得金牌的,但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则花一份钱,就可能收获几枚金牌。所以,真正的举国体制在美国,中国只是举行业体制。这种有国家民众积极参与,国家机器扶植鼓励,国家资源合理分配的体制才称得上”举国“”举国“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但在此之前要明确什么是”国“。中国体育要变成真正的”举国体制“,任重而道远。
对于那些非常贫困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想改变命运。一读书二参军三当运动员,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会读书的。读不了书的孩子里,做运动员和参军成了改变命运的两大选择。而且另一点,体育也非常烧钱的,而且需要从小开始烧钱。第一营养,这营养不光是吃鸡蛋喝牛奶的问题。我们每天一个鸡蛋就行,部分体育项目三四个鸡蛋都不止。第二还要请启蒙教练,最起码要打好基本功,而且更重要一点,科学的训练可以减少无用功,和不必要的伤病。第三点,还要场地和器材。踢足球可以在巷子里面踢,举重杠铃多少钱?赛艇一颗赛艇多少钱。这三样,请问我们的底层的家长除了能勉强让孩子保证营养之外,其他哪个能做到?举个例子,本届奥运会举重冠军龙清泉,是湘西山区的苗族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夫妇,直到龙清泉功成名就才得以不用干力气活,没有举国体制,龙清泉现在能有这样的地位?再举个例子,印度有13亿人,但是上一块金牌要追溯到08年奥运会。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贫富差距太大,无法保证孩子基本营养的家庭比比皆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好运动员?08年印度代表团的那块金牌得主,是射击运动员宾德拉,他爹是博士,父母开了一家公司,宾德拉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mba,是印度的一家企业的ceo,父母为了让他练射击,亲自出钱让他去德国学艺,而且还给他盖了个射击训练场,每天在里面训练十多个小时。请问印度有几个家庭有如此财力?所以说,举国体制有不少缺点,但是一旦轻易废除它的话,不仅我们的金牌数大幅下滑,而且堵住了不少有运动天赋的穷孩子得以提高自身地位的一条通道。你说运动员走举国体制的话,淘汰率太高,请问哪个体育项目淘汰率不高?你说好多运动员退役就是做保安做烧烤,可是好多对于好多贫困的孩子来说,不走举国体制,他们的境遇能好到哪里去了呢?郭文珺大家很熟悉,2008年奥运和2012年奥运的射击女子金牌获得者,她小时候非常不容易,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家出走了,之后她再也没见过他一面。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在城市里,像她那样单亲妈妈的女孩子真的算是一个底层了。郭文珺一开始进了体校练射击,后来发挥不理想,只排了第九名。十几岁就退役,去开元商场,做运动品牌售货员。其实说句实在话,相比于每天无休止的力量训练,跑步,举铁,还要面对来自全国的竞争。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学历不高的女孩子,在商场做售货员已经算是可以的了。工资还可以,最起码不用那么累。在底层老大妈唠嗑里,哪个哪个孩子在商场当售货员,是可以让别的下岗中年妇女眼前一亮的事情。但是郭文珺还是离开了商场,回到了射击队,之后,就是我们知道的射击冠军郭文珺。其实很简单,我要是做了售货员,每天的训练少了很多。可是我的未来在哪里?接着在商场工作到失业?找个老公生个孩子接着在底层?把做售货员当梦想?我在运动队,我虽然每天很累,挣的钱可能不多,随时都有可能作为失败者,淘汰品,但是我还有指望,虽然金牌四年只有一个,我要是抓住这个机会,我就不是商场售货员的哪个层次了。我要是进了运动队,做了冠军,立刻飞黄腾达,要是做了失败者,我就是个售货员,搓澡工。但是我要是不进运动队,从此以后就是个售货员,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有些人说,不搞举国体制,搞职业化可以吗先跟你探讨一个问题,有哪些体育项目可以职业化?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中国有自己的职业乒超联赛,基本上中国乒乓球队加其他国家的一流选手都在乒超联赛。也就是说乒超联赛里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观赏度和运动员水平比奥运会还高。可是大家能说出乒超联赛球队的人有几个?看过乒超的人有几个?乒超比赛观众最少的一次全场只有一个老大爷,而且那个老大爷在啃煎饼,没在看比赛。乒超没人看肯定不是因为球员水平太差,是因为乒乓球的特点决定的。大家能在电视上看乒乓球比赛,是因为摄像机离得近。你要是站在二十米开外你连球飞到哪里你都不知道。请问怎么招揽群众?怎么扩大市场?怎么进一步职业化?不光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样,你知道足球五大联赛,你知道篮球的nba。可是你知道皇家马德里,莫斯科中央陆军,巴塞罗那,帕纳辛纳克斯这些还是篮球俱乐部吗?知道欧洲还有篮球欧冠吗?知道篮球欧冠和nba只差一个等级吗?对不起,只差一个等级,咱们这边就默默无闻。当年我国某篮球小将去皇马试训,一群人还在虎扑大声小叫,不知道皇马还有篮球队。三大球排名第二的篮球都如此,排球呢?大家告诉我世界上最强的排球俱乐部是哪个?水平最高的排球联赛是哪个?当年成立比恒大足球队还早,而且请了郎平做教练的恒大女排俱乐部,现在已经解散了!可是大家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关心?你告诉我!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省的最主要运动项目是棒球,日本棒球著名球员退役比安倍讲话还要引人注目。日本棒球联赛和美国棒球联赛都是世界顶级棒球赛事,日本这边例如广岛鲤鱼队的比赛,基本上都是座无虚席。可是大家还知道中国也有棒球联赛么?不知道吧,正因为大家不知道,所以中国棒球联赛很少引人关注,自然收入也不高。棒球联赛中间还停摆两年,直到去年开始中国职业棒球联赛才重新开幕。中国的棒球小伙子们很差么?我告诉你,中国棒球世界排名前20,世界杯赢过韩国,08年北京奥运会赢了中华台北。比赛结束之后弯弯那边彻底炸锅了。而这群优秀的小伙子,月薪最高的也不过七八千!要知道,在一个全国上下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安打,不知道三振出局的情况下,职业棒球已经很难再做得更好了。足球呢?现在中超是很红火,以前呢?原来中甲球队南京有有,欠球员五六年工资,连看门老大爷工资都欠了好几千。球员出门只穿运动服,因为运动服是队里发的,其他衣服都买不起了。就连中国足球市场红火起来的时候,深圳名博队由于资金链断裂,球员只能再断水断电的情况下生活,比赛之前正常运动员是吃牛肉,人家是吃碗方便面再上场。大家听完之后什么滋味?国外呢?就别说别的体育项目了,英国足球是不是很流行,对不起,瓦尔迪没踢出来之前踢不上比赛,只好去工厂当工人,这还是在发达国家的境遇。皇马铁卫佩佩没踢出来之前一边练球一边养鱼当渔民,外星人大罗转会是因为当时连买地铁票的钱都没有,他当时连麦当劳汉堡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其他没踢出来的呢?当年有个巴西球员去大连实德队试训,吃完大连队给他提供的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刚吃完就去了卫生间把刚刚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因为他来之前已经整整一天都没吃东西了,因为他没有钱。买不起东西吃啊。能被中超球队允许试训的球员,肯定不是等闲之辈。至少在巴西职业球员里属于中上水平。这样的球员也不过如此境地,其他球员呢?足球如此,其他运动项目呢?当年误闯中国乒乓球队,推动中国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格伦科恩,自己是美国乒乓球第一人,退役之后比那些搓澡工强不了很多,他曾经卖过鞋,当过代课老师,甚至写过乒乓球教材。但是没有一个工作让他的生活改善很多,最后这个运动员成了个流浪汉。死的时候只有52岁。要知道这是美国,这是美国打乒乓球最好的人,其他国家呢?其他国家哪些不是很出色的运动员呢?如果运气不好,结局和他有什么不同么?举国体制我不敢说是最好的,但是没有举国体制,现在的问题又能改善多少呢?我突然觉得,知乎网友的同情,倒不如说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善良就像柳宗元不让捕蛇的人捕蛇。捕蛇者哭着说:“我捕蛇我最起码能活得久一点,不捕蛇的话我还能活多久?”知乎网友:“举国体制对于运动员这么残酷,咱们取消了吧。”运动员:“有了举国体制我最起码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举国体制你让我以后指望什么?”人,到底还是得有点指望的ps:不要说奥运健儿花了纳税人多少钱。2013年,我国体育方面的所有支出只有299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是当年的教育总支出的八十分之一,这些钱用来维护运营京沪高铁,不到一年就花完了。而且这钱还包括体育场馆建设的费用。真正用到体育运动员选拔的有多少呢?
我不反感举国体制,这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个特殊产物,在国家还比较贫穷的时代,以举国之力为国家获得了荣誉,提供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体育的问题在于,长期的举国体制,形成了一个封闭低效率甚至官僚的体育系统,场地、媒体、渠道都在这个系统内,如果你不在这个系统内,你会没有场地资源,没有媒体资源,甚至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你只能依靠市场给你的支持,以及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不在这个系统内,即使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也无法很顺利的自己成长起来。  比如,电竞就因为没有电视渠道,互联网渠道的体量又不够大,无法吸引广告商大规模进入,我们发展的十分艰难。不过,还好,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有了互联网的支持,我们可以在体制外缓慢发展。  可是,传统体育就没这么幸运了,常年的扶持,把他们变成了肌无力,如果脱离举国体制,可能会面临一次重大的系统崩溃,这么多的体育选手,还有那么多的体校,训练队,以及4年一次的奥运会奖牌压力,这个包袱可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好在,政府已经开始实际改善这个问题了,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这2年体育概念热,各种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兴起,比如,全国的各种马拉松比赛都多了很多。  不过,把举国体制下诞生的中国体育,交还给市场,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消化过程,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机构,固定资产,要从官方转到民间,转不好就是另一个大规模下岗再就业,以及国有资产流失。  给政府些时间,我相信他们也想放下体育这个大包袱。
在中国,举国体制下的奥运实际上是计划体制的残余。它的基本逻辑就是:把原本应该用于大众体育的资源,注入极少数顶尖竞技选手身上。通俗地理解,就是圈养少数人,给他们充裕的资源,指望他们可以突飞猛进。这种扭曲资源配置带来的结果是:人为地造成大众体育资源的短缺(大部分中小学没有游泳馆,没有塑胶场地,以我的母校太湖中学为例,所谓的省级重高,在我念书的时候,篮球架——没有网,乒乓球桌——砖头当拦网,体育课——解散→自由活动,连重高的体育教育和器材尚且如此之匮乏,农村更是无法想象···凡此种种,无须赘述)以此换来 “少数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奥运项目” 的资源的充裕。
这样就把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 人为割裂,使竞技体育成为缺乏根基的空中楼阁,这里所说的“根基”自然是指民众们的体育修为、身体素质。
像“三大球”这类尤其需要群众性体育做支撑的项目,中国可以说是一年不如一年(96年亚特兰大,中国男篮曾经战胜世界劲旅阿根廷,放在今天简直无法想象)。
但是,类似于体操、跳水这样的老牌强势项目,却可以通过集中式地大剂量、高强度甚至惨无人道的方式训练,实现质的提高,这也恰恰是计划体制的长处。
并且,与群众性体育割裂的竞技体育很容易出现“要么天才,要么蠢蛋”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初选拔苗子进体校的时候,有可能挑到天才,也有可能挑到蠢材,运气成分很大,仅凭体校教练在幼儿身上捏两下骨头,量一下身高,撑死了再照个X光,这样带来的随机性非常大(中国固然能够挑出姚明这样的天才,但那真的看运气,就目前来看,姚明一退役,男篮的成绩跟着就下滑,姚明之后,几年内恐怕再难出同样的天才,这体现出中国篮球运动人才质量的波动极大)。
但是,在群众性体育与大众体育充分接轨的国度里,因为能够依靠大众体育的充分发展,形成质量稳定并且数量可观的运动员供应,很少出现中国这种人才质量 随年份发生随机性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比如NBA的专业球探,常常跑到社区,跑到街道的球场,跑到高中、大学里去发掘潜力股,那些地方拥有充分的体育师资教育、器材等资源,使得参与运动的人口基数如此之大,自然能够万众挑一,找到可造之材。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不是说欧美体育就不会挑中蠢材,即便是美国的专业球探和身为奇才队老板的退役球星乔丹也有失手的时候——他们在2001年的选秀中,也就是姚明成为状元秀的前一年,挑到夸梅·布朗这样的蠢蛋,使其成为NBA的状元秀,那就更不用说中国的体校教练在小孩子幼儿时期所作出判断的准确性了。
这里再用通俗的话来描述:我们的模式,其实就是在幼儿时期,发掘苗子,把他们送进由政府财政供养的体校,圈养起来。在体校,他们很少学习文化课,专注搞体育。 得益于政府天然具有的集中、调动资源的能力,他们可以坐享一流的体育资源,专心致志训练。
与此不同的是,在欧美等国,给予社区、学校足够的体育资源,让青少年得以尽情发掘、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也正是在享受体育乐趣的过程中,很多人渐渐地把兴趣爱好变成了职业选择。
前者是揠苗助长同时还让其他大多数秧苗萎靡不振;后者则是让所有秧苗自我生长,给予他们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天然长成,再从中择优。
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奥运的本义,我认为,应该是参与。 让民众们充分参与,庞大的基数中自然能够涌现出天才,而剥夺大多数民众的参与,转而让少数人代替民众们去参与,相当于自行缩小了人口基数。如果对概率论有所了解的话,不难知道,体育天才数量通常是与人口基数成正相关关系的,10亿人口的国家里面,潜在的天才数量一定是多于一亿人口的国家的。关键是哪种模式,更能允许、调动民众们参与体育,更能让天才自己站出来。
如果以金牌数量为目标,我们的模式,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若以国民体质、体育素养为目标,显然这样的体制是乏力的。但是,不要忘了,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的全部意义,不是金牌,而是让他的国民拥有健康体魄、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比项上挂满金牌的国家更令人尊敬。
最后:反驳金牌数量=综合国力的最佳例子
就是朝鲜。他们的金牌数 轻松排进前十几,就是采取了类似中国模式(可能更加极端)的结果。 这种从大众身上抽血,给少数运动员打鸡血的模式,在国际上争金夺银so easy。但是,你能说他们的综合国力傲居世界前列么?
1如果一个看多了冯大辉和和菜头文章的菜鸟程序员有机会去质问马云,“马云,你那一套毛式管理的方法过时了,阿里巴巴应该放弃疾风骤雨式的内部运动,放弃激进的公关策略,放弃价值观主导和HR一票否决制,转而学习腾讯钻研技术,用户体验第一的产品经理文化。”你觉得马云会怎么想?肯定是,“妈的智障!”阿里巴巴在杭州一座二线城市崛起,无论资源、基础设施还是人才聚集都有劣势。不搞中供铁军就没有B2B上市,不搞996就没有双11,不倾全公司之力实现单点突破就没有淘宝,不搞点马云的个人崇拜上哪儿去忽悠这么多员工,不搞“HR建在连上”、“拥抱变化”又怎么把这么多员工用好。如果把硅谷那一套价值观,Google的“20%计划”拿来,或者学日本的工匠精神和终身雇佣,阿里怕是早就药丸了。这个道理我觉得大家都很容易明白。但是如果有人说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扼杀运动员个性,运动员退役后缺乏保障,集中大量资源于少数人身上,应该废除。热门项目应该全盘学习西方职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非热门项目应该鼓励业余运动参与,不搞唯金牌论。你不但不会觉得他智障,还会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女排夺冠之后最先在我朋友圈刷屏的两篇文章,一篇讲郎平被体制逼走的故事,一篇大肆宣扬只认金牌的小粉红不配为郎平喝彩。2奥运会女排夺冠,都在讲女排精神,讲郎平传奇,讲出来了几十几篇10万加的文章。而我只想讲讲球队里的两个人。一个是主攻朱婷,一个是队长惠若琪。这次女排夺冠,她俩是队中人气最高的两名队员,郎平对这两个姑娘都喜欢得不行,对内围绕朱婷安排战术,对外刷脸总带着惠若琪。颜值担当惠若琪出生在辽宁。为了让她打排球,父母辞去公职去南京陪读。传闻惠父热爱体育,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同时身兼南京排球、马术、高尔夫三个单项运动协会会长。惠若琪小时候品学兼优,画画也画得很好,喜欢的歌手是创作型饶舌歌手Nicki Minaj。从微薄ID前缀“元气少女”可以看出还是二次元中人,说不定还经常上B站。惠若琪心脏不好初中就有征兆,坚持打排球纯粹是出于自己对运动的热爱,“我要是在球场上死了,不是还有一个妹妹替我照顾父母吗”。而朱婷出生在河南周口郸城县,从小家里穷。父亲还有点修车的手艺。母亲就是个纯粹的农民,朱婷小时候只能吃到三样东西,“稀饭、青菜、面条”。今年出发去里约打奥运会之前,朱母做了十斤荆芥面条塞到朱婷包里给她补补身子。所谓荆芥,就是一种野菜,在河南农村,面不够的时候往里面和一点野菜,权当口粮充饥。朱婷没读初中就被送到了体校,父母觉得只要有口饭吃就行。2008年奥运会,中国队超过拿了51枚金牌。但是那年朱婷念初一,差一点被父亲送到南方打工,为的是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寄回家里。后来虽然勉强留在体校里,朱婷也是被女篮挑剩下的,因为从小营养不良身体单薄,篮球队的教练觉得她对抗性不行,就丢去练了排球。3所以说,如果没有举国体制,女子排球十年不遇的天才差一点就去深圳搬砖了。如果要追女排热点写一个批判举国体制的文章,你可以提郎平,提惠若琪,但是必须要绕开朱婷。需要被绕开的还有很多,这届奥运会我们把一个铜牌选手傅园慧推到了人气最高的位置,并且认为这个姑娘的率真代表我们进步了,走出了唯金牌论,大喊终于不用“先谢国家,再谢领导了”。那你就必须同时要忽略龙清泉流泪感谢国家,孟苏平下跪感谢领导。你能责怪他们跟不上时代吗?这一男一女两位举重冠军分别出生在湖南的山沟和安徽的农村,没有举国体制的发现此时都应该和我们一样在搬砖,而且以这两个省高考进入211、985工程大学的比例,他们在比我们更恶劣的条件下搬砖是大概率事件。何况27岁孟苏平是领导顶着骂名换掉19岁的候志慧参赛的,退役前拿到一枚让她未来生活有保障的金牌,你觉得一个真诚的人不该感谢领导吗?孟苏平估计还是有点遗憾,如果四年前伦敦奥运会夺冠它可以拿到50万奖金,但是四年之后,什么都涨的中国,唯独奥运金牌奖金跌到了20万。原因正是民间舆论不断批判举国体制,呼吁淡化金牌。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中产阶级的口味和利益左右了舆论,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基于他们诉求的政治正确,批判体制显然是其中最常见的一条。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并不会辨别那些体制对自己有利,那些体制对自己有害。看起来就是一群刚刚湿身爬上赵家船,还不晓得船上有没有座位的人,回过头就嘲笑身后正在奋勇游向船尾的父老乡亲姿势太太难看。在高考这个问题上,他们已经被摆了一道。骂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最后发现成为了自己阶级上升的唯一通道。所以深圳阿玛尼少年绣口一吐,“不要让一张考卷决定我们的未来”。他们才意识到,如果考卷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那我们就没有未来了。体育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靠市场化的力量搞竞技运动,结果很可能阻绝寒门子弟依靠竞技运动改变命运的道路。至于省下来的那点纳税人的钱,摊到你头上还不够去一次游泳池的钱。培养奥运金牌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只能改变几十个人冠军的命运。中国游泳队的崛起是一门价值10亿元的生意。与此同时中国体校可供选材的只有3万多人,但是每年健身教练的缺口就可以达到10万,教育部想培训6000学校足球教练,足协根本拿不出人来。你问问那些做体育领域的创业公司,以他们融到那点A轮B轮,以投资人的耐心,敢不敢自己去培养人才。投资人倒是不搞唯金牌轮,只是先看看这个项目中国有没有人看,再看看这个领域会不会有国家投入,最近几年会不会有大赛,中国有没有“这个项目的刘翔和李娜”可以把学生家长骗到球场上来。再退后一步说,举国体制会干扰市场化的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吗?不会,你看这次奥运会被检测出利尿剂的陈欣怡,她就不是举国体制培养的,国家队一样选她进来。4那奥运会结束了,如果不批判举国体制,我们还能写点什么?我觉得这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就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东京,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只用了最后8分钟就圈粉无数。日本人实在是鸡贼,把压箱底的国民卡通形象全都拿出来,哆啦A梦出来你滋瓷不滋瓷,超级马里奥出来你滋瓷不滋瓷。对我而言,大空翼和足球小子都蹦出来了,你问我东京办奥运会吼不吼啊,我当然只能说吼啊!讲道理,跟日本人相比,我们一直在吃不会讲故事的亏啊。就拿《足球小将》来说,对主角光环不感冒的观众,小时候应该不是喜欢正淳(三杉淳)就是喜欢松仁(日向小次郎)。关于这两个人谁是大空翼最强对手的讨论到现在在贴吧也没分出来胜负。正淳是个富二代,但是先天有心脏病,一边学医一边练球。一场比赛只能上30分钟,几次和大空翼的对手戏差点死在场上,被抬下去的时候还说“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足球的”,这种“足球高于生死”的故事看得催人泪下。松仁是个屌丝,父亲去世得早,从小学开始他就要打工做家务养活弟弟妹妹。如果不是东邦学园给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不是恩师吉良监督的鼓励,他可能很早就放弃自己的足球之路。你不觉得惠若琪和朱婷,就是正淳和松仁故事的翻版吗?足球小将的故事画出来,让一个足球弱国竟然可以替世界第一运动带盐。马拉多纳的女婿阿圭罗出道就是天才少年,阿根廷球迷叫他大空翼。梅西和C罗轮流坐庄世界足球先生,媒体就说这是大空翼和松仁之争。遇到被伤病毁掉的天才球员,球迷也常常会想到正淳。足球小子1986年播完的时候,中国队打日本还明显占上风,一直到90年代初,日本人看范志毅、郝海东这样的球员还是羡慕得不行。等到看着足球小将长大的一代日本球员涌现,77年的中田英寿,78年的中村俊辅等等,中国队就被日本甩得找不到边了。这就是故事的力量。真希望有人把朱婷和惠若琪的故事画出来,虽然不能拯救中国足球,至少能从郭敬明手中抢救几个无知少女到球场上来啊!--------------------------本文作者老编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原标题《我也曾恨极了举国体制》。
首先做做几个申明:1. 这是一篇为了暴露一些人逻辑无下限,对真相只睁一只眼睛的行为,不是什么严肃的论述。2.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我尊重这种权利,但也有指出谬误和写出真相的权利。3. 喷子?自重,但如果真的来的话~~老子我有一段时间没钓鱼了。4. 为啥现在公知这个词就变成SB的代名词了呢- -当天朝拿金了,会有些看官说:“这是举国体制的产物,金牌与否,与我何干。”;当天朝实力不佳败北的时候,会有些看官说:“举国体制是训练不出最好的运动员的”;当然最近我还遇到了一个最无语的,当天朝因为裁判偏好败北的时候,会有些神逻辑说:“因为中国运动员是举国体制下的产物,所以裁判就应该偏好于别的运动员。”(亲,你的节操,记忆力和逻辑都被拖出去黑喂狗了么)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何为举国体制,或者至少说,上面提到的那些“公知看官”是怎么定义举国体制的。从全国范围选拔运动员?从小就给运动员专业的训练?用全国选拔赛的方式决定最后谁参与?存在国家队集训?No
No No...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伟大的米帝国主义也成举国体制啦,这肿么能行~~~
举国体制(nationwide
system)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用来专指共产政府的体育模式:不光是运动员的全国选拔,从小训练,更重要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投入的人工,资金,教练,器械等等资源全部全全来自国家。而美国(以及不少西方国家)做这些同样的事情的时候用的则是赞助企业,民间捐款,甚至运动员个人的资源。 从执行和效率的角度上讲,举国体制的最大的弊端,和其他所有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一样,就是机构的臃肿和对个人利益的忽视。但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的思维中,政府的垄断必然是邪恶的,是要被遏制的,而个人和企业则相对的更好一些(不是说没问题)。
为什么要举国体制?我们先来搞懂,为什么美国没有“举国体制”也能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也有这么多独霸的奥运项目。人种体制的差异无法解释为啥同样是“优越体制”的米帝和众欧洲国家的奥运成绩差别那么大。真正的原因来自于美国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体育的痴迷和崇拜。“体制的优越性”不会导致天上掉馅饼,美国的那些优秀的运动员的产生,还是离不开以下几点:庞大的有潜力的运动员(potential
athletes)基数,长期的系统科学的训练,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什么在美国不需要举国体制就能有这些因素?因为在美国社会中,民众真正的从小就把运动看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美国的大多数中学生而言,不参加运动队的就是loser!每一个人。但是成绩好?那是nerd,还是要被鄙视的。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追求自己形体上的改善和身体素质上的提升,即使是在实验室,学生会,乐队,n门AP课之间忙的团团转的高中生照样会每周有那么几天在健身房里烧掉几百卡的热量,运动对于他们而言就和上学一样是必须而不可或缺的;因为在美国的社会中,一个篮球,棒球,橄榄球等等打得特别好的高中生,即使平时考试勉强及格也很可能通过招入(recruit)的形式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而且民众舆论会认为这非常正常,而且值得为此而努力(毕竟连US
News的大学排名里都把橄榄球队强弱算作一个因数,虽然未必合理,但这反应了民众对体育的舆论导向);因为在美国,一个传奇的棒球手会被当做国家英雄一样的崇拜,一个奥运冠军不会因为被奖励了200w而被民众舆论非议,一个超级碗的橄榄球运动员会在明知道自己从事的运动很可能是自己40岁就因为脑损伤而老年痴呆的情况下还是全身心的投入这项运动,而民众会把他奉为英雄,而不是觉得他可怜;因为在美国,无论是学生还是老人,无论是社会底层还是墙街的银行家,都会认为体育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就像愿意为自己的午餐买单一样愿意为体育买单,无论是自己参与还是看,因此企业才愿意在美国扔大把大把的钱投资体育事业,因此才会有“丰田中心”这样的场馆名字,因此才不需要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去支付那上千万的训练费用,场馆费用,器材费用。总结一下:美国之所以没有举国体制,不是什么神奇的优越体制的魔术,更不是因为什么政府投入,而是因为民众(从而带动private
sector)自觉自愿用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资源完成了早起培养,全国选拔,专业训练者整个过程。简单的说,他们自己组成了一个举国体制,自觉的变成了其中的一员。民众!民众!民众!然后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天朝:中学阶段,别说运动队了,有多少人甚至去看过一眼你们所在城市的高中生市运会?多少人高中毕业的时候跑个1000米都喘个半死,来次军训那点体能消耗就叫死叫活?别说神马体制问题没时间锻炼,每天绕着你家楼下跑个3km也就15分钟的事情,但问题是多少人能做到?再看看大学里,当你们去赞誉邓肯,林书豪如何高材生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国内一个奥运冠军进清华都要被人唧唧歪歪说半天?当你们说NCAA里随便挑出一队就能完爆天朝国家队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压根就从来没关注过国内的大运会这货?女生自己整天神马节食减肥看腐压马路却不愿意天天在健身房里烧上个一小时,男生要么一副排骨身板整天神马铅笔裤修身四十五度小清新泪流满面扮娘炮,要么满身的脂肪还觉得霸气侧漏,宁可每天花几个小时看片,打牌,刷副本,拖尸,fam,推塔,gank或者当个intergalactic
Xbox assassin who took an arrow in the knee, 也不愿意去游游泳或者练点肌肉出来。
更可笑的是,最近还好意思口口声声说天朝对民众体育事业投入不够的那些人,想必在当初各个城市借京奥风建体育中心的时候肯定也在振振有词的说这些都是些浪费纳税人钱的面子工程。呵呵,的确是面子工程,公知看官们可否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的晨练卡是长什么样的?可否知道足球场的开放时间?可否知道射击馆其实是有对公众的开放的?!不知道,当然不知道。以现在的民众的体育热情来看,天朝的公共体育设施不是少了,而是常常闲置。我在天朝看到的是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的体育中心里的游泳馆,夏天一排排的人以洗脚的姿势坐在岸边压根不会游,而春秋冬则基本无人问津;我看到的时候每天公园里晨练的95%以上都是老人;我看到的是一个几百户的小区里gym到了下午3点钟那10台跑步机没有一台的电源被开过;看到的是很多人宁可花好几万去买个驴牌的玩意却不愿意去办张体育场馆的年卡;我看到的是大家觉得生活窘迫的人才去选择体育,觉得为了运动而做出的大量付出是少见而非主流的,觉得每周打个一小时乒乓(no
offence)就觉得自己很sporty了,觉得奥运金牌作为一种人类体育上的成绩“与我无关”(建议“公知看官”们去了解一下美国人对于superbowl的疯狂)这说委婉点叫没有运动精神,没有对体育的重视,说直白点,就叫:民众的慵懒!当各位看官学着CNN的口气批判着举国体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西方这种批判到底批判的是什么:中国的政府?那只是表象,人家真的想说的是:你们这些在体育上懒到死的国民若不是政府投入压根不可能拿到奥运奖牌。你以为是神马对“被强权压迫的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啊?扯,人家是想揭开这层遮羞布给我们泼盆冷水说醒醒吧你们没希望的。因为这种慵懒,使国家只能用举国体制这种方式来完成美国人自觉投入完成的运动员选拔过程。我之所以支持举国体制,不是因为那表面的所谓国威(national
pride)或者展示国家实力神马的,更不是支持对运动员的常常反人性的训练(欣慰的是以游泳队为首的国家队都开始参考西方的那种更科学的训练模式),而是在面对这些自身缺乏体育精神的,在锻炼上无比慵懒的民众的时候,举国体制制造出的那几个金牌运动员已经非常危险的成了国人和“参与运动”之间那脆弱的纽带,至少他能提醒一个对体育非常淡视(如果不是de
facto的鄙视的话)的民众,体育是值得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的,值得追求,值得参与,值得付出,值得庆贺,值得为之牺牲的!既然有千千万万的同学因为Sky而去打War3,因为丁俊晖而且打台球,为什么就不能因为孙杨而去练游泳,因为刘翔而去练田径呢?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疲弱是由于民众本身的花费太少,因此政府应该代替民众来支出,从来通过这种刺激来造成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创造出大于预先投入的好几倍的花费,从而带动经济复苏。而对于天朝这种疲弱的民众体育热情而言,举国体制的投入其实就是这个刺激(stimulus),不是通过这种政府投入来彰显中国所谓的“体育强国”地位,而是通过这种投入来激起民众的体育热情,使民众们一起投入——时间,精力,金钱,而当民众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候,政府的投入自然就可以淡出了,举国体制也就可以寿终正寝了,当然到了那个点,中国的民众之间也不会有关于奥运金牌争论的是是非非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大家会认为在在奥运上的拼搏和胜利和创业,科研上的成功一样,并不是个异类。 而在当前这种疲弱而在继续的情况下,要谈论的不是举国体制的存废,而是我们应该如何使这种刺激更为有效。首先肯定是加大投入,不光是在训练上的,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的福利,退役后的保障等等,目的不是为了金牌,而是改变民众对竞技体育的看法,让民众觉得竞技体育不但是glorious的,更是gracious,glamourous的,让民众开始像追娱乐明星一样追体育明星,并愿意为之花费时间精力;在这之后,就是开放选拔机制和渠道,使民众在愿意投入的基础上,更有机会接受到专业的训练——球类,健身,游泳等等,从而重塑这个民族的体育性格。等渐渐的民众对于体育有对于刷SNS和微博的那种热情的时候,商家们自然会一起参与投入,那么举国体制自然就可以变成历史了。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过作为个人——丫的还不关掉电脑滚出门跑步去?!没错,今天!现在!梁潇华
上海有一年将大学的场所免费对社会开放,夏天的晚上,操场上满满的都是附近小区进来跑步的人,跑快一点的,只能在人缝里穿梭,能说大家不爱锻炼吗?
我是运动员我当然说举国体制好。作为曾经练游泳的,温水泳池、专业教练、免费洗澡、旅游集训、送吃送喝,国外中产阶级才参与得起的项目,我一个月就交100块训练费。更别说小学保送初中保送中考加分高考加分,要是水平再高点,升学就业国家全包。爽吗?太爽了。对于不是运动员的人呢?泳池夏天才对外开放,人挤人温吞水里泡着,没人教没人管,30块钱两小时就被赶上岸。但是今天我站对了队混进了体制内,占到了便宜,但是我能每一次都站对队不吃亏吗?我能在每一个政策面前都混进得便宜的那一边么?不能。体育的举国体制只是国内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不透明的一个缩影,即便我没得选,我也不会去支持他。举国体制有好的一面吗?当然有,它通过财政补贴降低了一些体育项目的门槛,让一部分适龄孩童可以参与到他们家庭条件原本无法提供的运动中来,培养他们出成绩。但是代价呢?代价是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项目推广因此被延后乃至阻碍,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参加这些项目的门槛反而被加高了,从长远来讲,这会使更多有天赋的人失去机会。基础体育建设和奥运会拿牌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件事,正相反,他们相辅相成,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推广是孕育更多顶尖运动员的摇篮,顶尖运动员获得成就也会反作用于基础的发展。当然,这样的道路要出成绩所需的时间会很漫长,但是一旦成型则是高效而持久的。而举国体制则是急功近利抄近道,虽然很快就见到了成绩,却几乎打断了两者间的联系,诸多项目因此被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要么完全脱离群众除了专业训练根本无人问津,要么一脱离体制引入职业化就烂成一摊泥。这是发展体育事业还是摧毁体育事业呢?但是为了维护金牌榜这面子,只能继续源源不断地进行财政补贴输血,结果是恶性循环。如果你拿不发展体育和举国体制让我选,那我当然选举国体制;但如果你拿群众体育和举国体制来给我选,我对着举国体制喇起来就是一脚。不过我也挺理解官方的,事到如今他们何尝不想甩掉体育这个大包袱呢,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所以媒体口径开始转向了,不再强调为国争光了,开始谈以人为本了,给民众打预防针。但是对于诸多已经尝过了刷榜春药的国内民众,他们已经看不见眼前中国根本不是一个发展健全的体育大国这个现实了。别看这两天新闻都是什么“为铜牌叫好”,“中国人重拾民族自信”,另一边挂着的可就是“体操裁判压分”、“拳击裁判不公”,国外新闻集锦里中国运动员镜头少了点都能让知乎上三千多个人高潮,全世界都针对着我们呢。这叫重拾自信心?这叫得了被害妄想的病。所以如果现在把举国体制撤了,让一些国人面对像乒乓这样“有群众基础、有人才储备、有技术传承、有场地建设、有器材制造”的真正优势国民运动根本寥寥无几,诸多项目拿牌基本靠缘分的现实,他们撑不住。因此在将来很长时间里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流依然只能是举国体制。很多人厌恶举国体制?或许是吧,但就如你所见在这个题目下的回答,还有很多人喜欢着举国体制的。
个人觉得举国体制就是是将体育的目的完全等同于取得好成绩,举全国之力量,和应试教育差不多。
第一个问题,举国体制下,体育与我们普通人的关系渐行渐远。我们发现奥运会上中国是体操大国,跳水大国,射击大国,但是大多数百姓却基本没人会,想玩也玩不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则不然。很显然,举国体制下的很多体育只是少部分人的事,而且对他们这些每天枯燥训练的人来说,也不一定有趣。体育项目的成绩与群众基础不成正比。
第二个问题,举国体制下,体育人的培养缺陷很多。众所周知,很多体育明星很小就开始辍学进入体校学习,他们的文化教育史无法得到保证的,于是当他们退役之后很多人的出路就成了问题。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一般能成为某体育局的领导(这里李宁和邓亚萍是例外,比较有追求的人),没有取得好成绩甚至还受过重伤的像张尚武这样的人就很难再适应社会了。而西方国家,体育运动一般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比赛,诸如NBA的球员会经过高中联赛,大学联赛(NCAA),像邓肯是心理学硕士,乔丹是经济学学士,这和国内体育人成名后的镀金不同。这其中引发的社会问题,诸如“我女儿是彭帅”,丁俊晖的”读书无用论“,都是缺少文化教育后对体育成绩的一味追求导致的。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诸如围棋这样的项目个人觉得有时候是很需要文化修养的,这些项目比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很多综合因素,因此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第三个问题,举国体制下,反映了社会的浮躁。国家,运动员都希望出成绩,国家希望把体育作为证明自己国力的工具,这和中国现在频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这些劳民伤财的项目类似,运动员希望把体育作为自己飞黄腾达的工具,这和目前不绝于耳的假年龄,兴奋剂,假球的问题类似,体育已然不纯净。当大多数人在中国奥运金牌榜第一之后自豪时,是为了金牌数自豪还是中国体育本身呢?
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直接结果就是基层体育几乎没有,缺少学生层面的比赛,人民和国家无法接受某些项目成绩不好的事实,当中国足球在举国体制下失败后,这样的矛盾尤为尖锐,一直说要改善青少年足球环境,其实谈何容易,中国足球确实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更可怕的是体育带来的浮躁影响了社会其它方面。
究其原因,还是和中国人在长期受压迫之后太希望出人头地的心态有关,我们急需成绩来证明自己不是“东亚病夫”,这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暴发户的问题很类似。一种表面的自豪其实是深深的自卑。因此,虽然罗格在奥运时说“举国体制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希望我们摆脱举国体制,走向体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与业余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