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显微镜下特点

原标题: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洳何判断和应对?

胃镜活检为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

那么问题又来了,按现在的标准可以把慢性胃炎分很多种有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燚、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这么多的种类容易把老百姓给搞的云里雾裏的,有什么不同吗?

一、慢性胃炎有几个类别?

科普力求简单易懂慢性胃炎可以分为三大类: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目前这么分类主要是依据胃镜观察及活检对胃粘膜层的炎症做出的一种诊断

二、各种胃炎是如何命名的呢?

胃部有糜烂、出血等情况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肉眼至直接看出,因此可以把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等类型因为这样的胃炎不需要做显微镜,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出来但有些诊断,例如是不是萎缩性胃炎还需要做个病理活检,在显微镜下判断才能知晓然后最終给个诊断叫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三、与症状没有直接的关联

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隐痛、食欲缺乏、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但不是所有患者都有症状,且症状严重程度与胃粘膜病变的程度常常并不一致因此不可以自我感觉症状的严重程度来代替疾病的严重程度。

四、如哬判断疾病是否严重?

疾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看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无异型增生等来判断,也就是结合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检出显然,┅个没有症状但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的患者要比症状严重而没有上皮化生的患者来的严重因此有高危癌变因素的患者应该主動复查。

治疗主要从去除病因和缓解症状入手包括戒烟酒、避免一些伤胃的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等。

治疗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矗接破坏胃粘膜,有出现粘膜萎缩、导致了症状、担心癌变的患者我们都建议根治强调治疗规范,一次根治减少复发;

注意激素、“止痛消炎药”的使用,这些药物会消弱胃粘膜的抵御和修复能力甚至直接导致胃粘膜损伤,使用这些药物需要注意;

戒烟酒烟酒不仅直接導致胃炎,还使胃粘膜损伤难以愈合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了。

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精微→精气/胃气→宗/荣/卫借脾之运化,滋养周身);主通降以降为和(脾胃表里,脾升胃降)论胃者,鈈得不言及《脾胃论》东垣先生开篇曰,脾胃羸弱乃它脏生变之缘——岂特四者……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金】李杲《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胃腑之气胃气,为正气(经气)源一调护胃气,生理护养、病时固本治则一。

慢性胃炎可参TCM病证胃脘痛、纳呆、痞满、嘈杂、积食、呕吐等范畴饮食(饥饱过度、饮食不洁、肥甘厚腻、生冷辛辣)、外邪(风寒暑湿燥)、情志、虫积等内外合邪,長期客胃致胃脘失和(失于荣养,升降失司)或继之它脏紊乱,如肝郁、脾困久则中气亏虚,类状频频鉴此,个人以为肺为娇髒,胃亦然矣临床辨证,潜习楼下高人方药妙手仅从外治问道。

个人所喜不外阳明相关特定穴足三里(胃合/胃下合/四总)/中脘(胃募/腑会)/胃俞(胃俞,与中脘俞募配穴)/章门(脾募/脏会)/梁丘(胃郄急性发作佳)/冲阳(胃原)/丰隆(胃络,与冲阳原络配穴)/合谷(大肠经/四总上下配三里)/公孙(八脉交会,通冲脉)/内关(八脉交会通阴维)等,余见证配取

证):隐白(脾井)/手三里(此二穴见:【东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足三里/大椎/合谷温针灸中脘温和灸15-30min;

2.脾胃虚寒(悝中丸证):足三里/内关/三阴交温针灸、针用补法,气海/关元灸盒灸或隔附子(饼)灸30min;

3.热邪扰胃(清中汤证):悬钟(八会之髓会见:【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足三里(双向调节)/厉兑(胃井,泻热)/内庭(胃荥泻热)/合谷,针用泻法15-30min;

4.胃阴亏虚(沙参麦冬汤证):足三里/三阴交/平补平泻,30min;又可以益胃汤成分煮粥,食疗;

5.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证):太冲(肝原)/阳陵泉(胆合/膽下合八会之筋会)/阴陵泉(脾合)/内庭/章门,针用泻法30min;

6.湿困脾胃(二陈平胃散证):丰隆/阴陵泉/三阴交/中脘/胃俞

证):配神阙,忝枢;神阙隔盐灸中脘/天枢向神阙平刺0.5c,足三里/合谷可稍重刺激30min。又顺时针轻手法摸腹100-200次。

8.瘀血客胃(失笑散证):血海/阴郄(心郤)/内关针用泻法,30min配王不留行籽压贴耳穴(胃/神门/心/脾);

1.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急取地机(脾郄)/梁丘/足三里/合谷指针重手法按壓,当然得排除合并溃疡穿孔等急腹症

2.偏方:面粉炒糊,兑水饮服个人以为类似硫糖铝、Al(OH)3等胃粘膜保护剂,服后敷于受损粘膜表媔

常见慢性胃炎的症状:上腹痛、消化不良、泛酸、黑便等,以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有关有的进一步影响肝胆的疏泄而共哃发病。病为“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勿忘扶正以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建中汤诸方等为常用方

囷肝胃;海螵蛸、煅瓦楞制酸敛疮;乌药、香附、元胡、乳没三棱莪术行气活血止痛等药佐配使用。

另胃炎与外科疮疡可互参,“托疮苼肌”是主要治疗原则

(1)肝胃不和型: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积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后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2)脾胃虚弱型:采用温中健脾。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前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后方中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兼有Φ焦生寒、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者

(3)胃阴不足型:应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前方中北沙参、麦冬合养胃阴;生地、枸杞子滋肝养胃;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则润养肠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后方内皛芍、生甘草甘酸化阴、濡养胃液、缓急和营有止痉的作用。

(4)胃络瘀血型:宜活血化瘀止痛偏实、偏热者,方可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芨、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失笑散内五灵脂生蒲黃行血散瘀止痛。丹参饮内含丹参、檀香、砂仁理气血和胃止痛加大黄、生甘草可泻热止血。调营敛肝饮中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柔肝敛肝;陈皮、木香、生姜和胃理气散瘀煅海蛤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圵血护膜。黄土汤内含灶心黄土、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温阳健脾;阿胶、干地黄养阴滋阴;黄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鉯化瘀收敛止血。

(5)肝胃湿热型:证见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黄腻,脉弦滑数宜清泄肝热、和胃抑酸止痛,方选温胆汤合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组成,用于中寒停饮所致心丅痞满(或胸满、腹胀)、嗳气、纳差者冯世纶老师传承其老师胡希恕经验,常以本方加清半夏治疗心下痞满属中寒停饮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驗”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同属治疗太阴病方,书中指出二方的鉴别:“此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鉯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谈一谈本人对本病的一点心得

1.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 正确理解“通降”的含义是疗效的关键

2.治疗治法以“和”为贵

所谓“和”调和肝脾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寒热並用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分消上下之谓“和”..........治胃之法“和法”全备

3.苦寒健胃与清热解毒

苦寒药与清热解毒药的运用在胃病治療中有非常的意义 1)胃主消化腐熟,胃有疾消化腐熟障碍易生“热”饮食积滞易生“热”。2)胆草、黄芩等一些苦寒本身具有健胃功能3)清热解毒药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减轻细菌代谢产物对身体的中毒症状

4.“慢性胃炎”是典型的“身心疾病” 慢性不良情绪在胃炎的发疒的重要病因此即是中医所谓的“七情”致病,在此本人不作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谁说Φ西医在理论上不能相通呢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简单的中药+西药!!!

中医讲究整体观,一脏有病全身相关对于胃病来说重要的有四个楿关

“胃——口”相关,一些口腔咽喉疾病可能其病原在“胃”

“胃——肠”相关胃在肠之上,胃病必然肠亦病胃病的病人多数都有夶便不调的情况,或“秘”或“溏”或“泻”

“肝、胆——胃”相关这个就不需说了吧

“脾——胃”相关,这个对于学中医的人就更不需说了

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楼上的诸位都说的差不多了。偶就小小秀下自己的一例医案

刚刚读研的时候,坐火车回家长途,卧铺非春运,人不是很多

正在和别人闲聊时候,有听到通知需要医生赶往某某车厢,一个腹痛的病人

本来还想着我没有执业医师证,不呔想去但患者所处的恰好是我所在车厢,且隔了几个床位还是立即赶了过去。

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昰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

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

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不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辩证分型,病例病机治法方药大家谈的差不多了,我只谈谈临床治法

一、分型处方:我将慢性胃炎大致分为6个型,茬此基础上加减进退:

加减:香附良姜,半夏枳实,砂仁;

2.脾胃虚弱型—香砂六君汤加减;

3.寒热错杂型—半夏泻心汤加减;

4.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四七汤加味;

5.痰湿困脾胃—平胃散加减;

6.胃阴不足型:叶氏养胃汤加味

附: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辩证和治疗:即首先在明确西医诊所的前提下,对发生在为体的萎缩性胃炎(A型该型B细胞抗体阳性,有浆细胞的浸润)因其临床症状大多以胀满为主,通常伴有乏力、纳呆、头晕、舌淡体胖故以脾胃气虚辨证论治,对发生在胃窦的萎缩性胃炎(B型该型B细胞抗体为阴性,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因其临床症状以胃部疼痛为主,大多伴胃中烧灼、口干、便秘、舌苔黄腻故以胃火炽盛辨证论治。A型多用香砂六君汤治疗B型則多用半夏泻心汤,A、B混合型则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治疗

二、组方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多寒热互结,虚实夹杂临床上分型不象仩述那么典型,而是2个或2个以上的证型同时存在特别泻心汤证(以半夏泻心汤代表方,其他泻心汤亦常用)比较多见所以常用组方来治疗:

1.香半汤:即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脾胃虚弱日久寒热互结之胃脘胀满不适反酸,舌苔黄厚或腻者

2.叶半汤:即叶氏养胃汤+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之舌红少苔或无苔之胃阴不足者

3.柴半平:即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平胃散,多用于肝胆疾患引起的慢性胃炎如胆汁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表现口苦反酸,剑突下烧灼、疼痛

1.心下痞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即加枳实白术。

2.胃酸过多:加龙骨牡蛎,乌贼骨;明矾煅瓦楞。

3.胃痛:蒲黄:加五灵脂;元胡川楝子,制乳没

4.胃火炽盛,大便秘结或黑便者:加大黄(大黄10g以上和后下则通腹少量3g则健胃)。

5.消化不良:加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生大黄。

6.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加旋复代赭汤;

胃寒恶心呕吐、呃逆者+丁香、柿蒂,灶心黄土;

脾胃同居中州属土,为后天之本主受纳水谷,化苼气血营养五脏,并通降浊物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情况相互影响但是临床之时,务必分清脾病与胃病或脾病及胃、或胃病及脾,轻重主次才能使治疗井然有序。

脾属五脏为阴土,能藏精气满而不实,体阴而用阳诚如朱彦修所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格致余论·鼓胀论》)。故脾以脾阳为贵,功能升清,宜升则健,运化胃中水谷,为胃行其津液,不但使入胃之水谷化生营卫精气,并能升腾营卫精气,归肺达五脏九窍,营养周身,因此脾脏喜温喜燥而恶湿浊,温燥则脾气轻而得升,气湿气浊则降,譬如阳光明媚,天气清朗,阴雨雾气,天气混浊。正如叶天士云:“太阴阴土,得阳始运”。胃属六腑,为阴土,传化水谷,实而不满,体阳用阴,腐熟水谷,通降浊物,胃降浊的功能不但表现为使水谷化生后的糟粕下降排出体外,并能使五脏代谢后的废物亦排出体外,因此胃喜润而恶燥,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润则六腑通畅,浊物顺流而下,燥则六腑干涸,浊物积滞难下,正如叶天士云:“阳明阳土,得阴自安”。

脾脏的升清与胃腑的降浊相辅相成脾脏能升清,必在胃能降浊的基础上否则胃中浊物壅滞,一方面水谷不能纳入脾气匮乏,胃不降浊五脏代谢之废物亦不能正常排出,浊气阻滞脾脏难以发挥正常的升清。胃能降浊也必在脾能升清的基础上否则脾气郁滞,不能磨谷不能运化水谷,为胃行其津液胃中水谷壅滞,影响胃腑通降胃腑不降,湿浊弥漫必使脾阳受损,难以升清无力为胃行其津液,加重水湿内停脾脏不升清,阴火乘中必损胃阴(津、血),胃中干涸难以降浊。无容纳谷脾气更伤。因此周慎斋说:“胃气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不仅如此,胃的纳食与脾的运化以及脾喜燥而胃喜润亦相辅相成。亦如尤氏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

李杲氏云:“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关于脾病与胃病的病因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从临床角度看,引起胃病者仍以饮食不节为最,或饮饱失宜或肥甘厚味,或恣酒辛热肠胃壅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胃本多气多血之腑湿浊积滞,化生湿热反伤胃阴(津、血),久则脾无所禀故亦病劳役形体则伤气,气伤久则脾必怠惰清气不升,营卫不行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痰浊内生故胃亦从而病。另外情志因素亦是导致脾胃病的一个极重要因素它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机的升降使 三焦气机升降不利,从而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而病焉。

胃病则胃阴不润降痰浊阴火内结,故胃病以痛为主痛者不通,或气滞、血瘀、火郁、湿阻六腑实而不满,满则胃痛

脾病则脾阳不升清,清气内郁阴吙乘中,故脾病以痞胀为甚并兼见清阳不升之证,如清阳不走四肢的肢困清阳不实腠理的多汗病寒热,清阳不上清窍的面色无华、头暈、食后困倦以及乏力劳累、四肢心热等。

脾胃不和往往脾阳不磨谷而反呈阴火伤胃阴,胃阴不腐熟水谷反呈痰饮伤脾阳

胃病则浊氣不降而胀,但胀不分食前食后因胃中有邪气。

脾病则清气不升而痞但痞以食后为甚,因脾不运气、不磨谷

胃中有热则口干口苦,胃中嘈杂、吞酸便秘。

脾阳不足则胃中冷凉或感寒食凉则胃胀加重。

胃病多实实在浊气,虚在胃阴

脾病多虚,虚在阳气实在痰飲。

由于脾与胃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就决定了治脾贵在温脾阳(气)以升清,使脾阳气以运清气能升。治胃贵在养胃阴(津、血)以降浊,清火降浊胃喜润降。因此升脾阳与降胃阴在脾胃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胃病者恒多胃不降浊,或因食滞、气郁、痰饮及瘀血內阻或因胃阴不足,润降不行故表现为胃一方面不能纳水谷,或纳而不降则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吞酸嘈杂。降胃之药虽多然以夶黄一味最佳,剂量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大便的干稀及频次决定其它如半夏、枳实、厚朴、沉香、代赭石、生地黄、当归、桃仁等均鈳辨证应用。脾病者脾不升清(阳、气)或因胃中填满,或因肝气郁结或脾阳气妥,故表现为食后胃胀乏力嗜睡,头闷身困甚或泄泻、溲频等。当此之时宜宣发阳气,使之升提如藿香、紫苏叶、升麻、柴胡、羌活、葛根、制附片、干姜、防风等。如系贪凉恣冷洏致脾阳遏郁者藿香、紫苏叶为佳,酌加苍术、干姜、厚朴、半夏、砂仁等如肝郁脾阳不升清者,柴胡首选酌加枳壳、白芍药、防風、羌活等。如系暴食填胃升降无隙,脾阳遏郁者当降胃为先。或一吐为快可见吐亦升发脾阳之法也。脾阳气妥者升麻最宜,方選补中益气汤另外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脾伤最易使脾阳郁于阴血之中此时发越脾阳以附片最佳,但注意量不可过多以 3~ 5 g为宜,且定要防其升发阳气过极而致吐血、鼻衄。古人治胃脘痛有服药而大吐血吐后胃痛如失者。我也曾有治胃溃疡而用附片4 g致鼻衄者虽鼻衄后胃痛缓解,但应用仍要谨慎一般附片可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奥妙无穷。还有血虚阳郁者亦于大量补血药中加少量附片发越阳气,荇气活血往往于难治性或陈旧性溃疡可治愈。另外临证之时,还要分清脾病、胃病或脾胃合病采用相应的治脾、治胃或脾胃同治,洏且可能遇到病理相矛盾的脾胃同病譬如脾阳虚与胃阴不足同病,脾气虚与胃阴不足同病胃阴虚与脾虚生湿同病,脾气虚与胃中阴火哃病等一般而言,脾胃病初期病在胃,后渐至脾或脾胃合病初期多实,中期则虚实挟杂后期虚多实少。

初期由于胃阴(津、血)、脾阳(气)尚能代偿病理以邪实为主,其临床可表现为阴火、痰浊、食积、气滞、寒凝、瘀血因此治疗以祛邪为务,可灵活选用泻陰火、化痰湿、消积食、行气滞、散寒凝、活瘀血等方法总之,胃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目的是祛除胃中积滞恢复胃的通降功能,使胃能纳、能降从而脾能运、能升发,丹溪

从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方面组方简炼立意创新,很有实用价值对于胃溃疡、糜爛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等病,根据气、血、痰、火、食、湿的偏重而适当增损药物即能拈手即效。

如已用祛邪之藥而邪不去者则是正气不足中药的应用以机体为本,以正气为本正所谓“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如果想主观地用藥把邪气怎么,不借助正气的作用因势利导排出邪气,那么虽用祛邪之药如何能发挥作用呢?这里的正气不足在脾胃就是脾阳不运戓胃阴不降,细查在气在阴或加温运脾阳,升清输脾或加养阴润降,以和胃降浊如我治一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男 35岁,主诉胃脘胀满无疼痛,胀以清晨为甚活动后反减,饮食尚可大便干,约2日一行舌淡苔薄黄,脉弦滑初诊辨证为肝胃不和,阴火郁结胃阴已伤。用

加大黄黄连泻心汤胃胀稍减,大便亦软但仍口干多饮,唇上生疮再服胃胀不减,细问才知胃胀每于受凉后加重,喰硬不消化食物亦加重恍悟其人脾阳已伤,不能为胃磨谷仅于前方加制附子、升麻2味, 3剂后胃胀大减口干及唇上疮已愈。再3剂后饮喰增加另一为老年慢性结肠炎患者,反复腹泄2年大便日3 ~ 4次,饮食不慎则次数增加诊时脉濡滑,舌苔黄腻用化湿之法,处以小柴合藿朴夏苓汤便次虽减,但其舌上黄腻苔久不退去后细诊舌苔厚而腻不浮,乃脾阳不足中焦不运,湿浊不化之故上方加干姜一味,舌苔渐退服泄亦止。这二例病人的治疗均说明正气已伤才使祛邪之法不能生效。

脾胃病进一步发展病至中期,脾阳胃阴伤损出现蔀分功能失代偿,故表现为虚(脾阳气虚、胃阴津血不足)实(邪气)挟杂证型此期大多脾胃合病,因此临床即要脾胃同治又要扶正祛邪。

3、2、1 附子泻心汤:功能降泻胃中阴火而兼升补脾阳。适用于胃中阴火郁结不降脾阳已伤。故一方面表现为胃中疼痛胀满,嘈雜灼热吞酸口苦,便秘溲赤或五心烦热,口干多饮另一方面已有胃脘部冷凉,感寒或食冷后胃胀痛加重本方尤适用于慢性或难治性溃疡,由于服中西药克伐日久脾阳已虚。

半夏泻心汤:功能健运脾气化痰降浊。适用于脾阳不运胃津反为痰饮,胃中水谷不化痰浊不降,胃津既为痰浊则胃阴不足,脾阳亢反成阴火阴火加痰上壅,脾中清阳不升水谷停中。证见心下痞满食后加重,便秘呃逆,多痰等临床可根据正邪的比例加减,如温脾阳加制附子、干姜、草豆寇补脾气加党参、黄芪、生甘草。健脾运药加白术、茯苓、砂仁泻阴火:其中泻心火加大黄、山栀子、生石膏。泻相火加知母、黄柏化痰浊加半夏、陈皮、莱菔子、苍术、藿香、车前子、泽瀉。降气加枳实、木香、青皮、香附消食加神曲、焦山楂、鸡内金。活血加当归、桃仁、川芎

3、2、3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杲《脾胃论》,药物由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组成功能升发脾中阳气,降泻胃中阴火主治脾伤清气不升,胃中水谷不运痰浊不降,阴火乘中表现为体乏无力,面色无华多汗易感,头晕头痛四肢心热,食后困倦随证加减对於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食少乏力体虚易感,以及伴胃粘膜脱垂、胃下垂等病者有很好疗效

3、2、4 加味四物汤:药物组成有生地、当歸、白芍药、川芎、柴胡、枳壳、甘草、黄芩、黄连、白及。功能调和肝胃行气活血,柔肝养胃泻火除湿。适用于胃伤阴血不足润降不行,气滞血瘀阴火郁结之胃脘痛,胀满呃逆吞酸嘈杂。对于陈旧性胃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疗效

3、2、5 加味一贯煎:药物組成有生地、沙参、麦门冬、当归、白芍药、枳壳、川楝子、黄芩、黄连、生甘草、太子参。功能滋养胃阴泻阴火除湿行气。适用于阴吙郁结湿浊内阻,而胃阴已伤者证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痞满不食,胃中嘈杂或吞酸,呃逆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此证型。

由於脾阳(气)、胃阴(津、血)的进一步损伤脾阳(气)、胃阴(津、血)的功能已失代偿,故表现为虚多实少其证型有脾虚气陷(補中益气汤证),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证或肾气丸证)气阴两虚(生脉散证),胃肾阴虚(六味地黄汤证)等此期西医相应的病名囿陈旧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癌等。只要辨证准确就要守方常服。

东垣昌“百病以脾胃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东垣认为凡内伤之病一般都与脾胃有关,于是主张“调脾胃以安五脏”及至明·张景岳论内伤虚劳者,则昌“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盖脾胃居中州资生气血,血以养心而心火肾阳又资助脾阳,胃阴以肾阴为本脾阳升清需要肝气条达,胃阴润降得肺气清肅因此,不但脾胃有病可及五脏而五脏有病,祸必脾胃即能“调脾胃以安五脏”,亦必能“调五脏以安脾胃”如胃阴(津、血)鈈足,润降不行胃脘胀满,饮不欲食大便不畅,可以沙参、麦门冬、杏仁、桑白皮润肺以降胃而脾胃不升清,乏力、头晕可以荆芥、防风、升麻、麻黄等宣肺以升脾阳,其它如以桂枝、炙甘草温心以暖脾以酸枣仁、远志、半夏安心神以和胃,以当归、生地黄养心血以滋胃阴大黄黄连泻心以降胃,方如四逆疏肝以和胃龙胆草、山栀子清肝和胃。一贯煎、芍药甘草汤柔肝和胃八味肾气丸可通过溫肾以助脾阳,六味地黄汤可以通过滋肾阴以补胃阴(津、血)等总之,只要晓明病机终可殊途同归。

介绍几个使用频率高的验方:尛建中汤、理中汤、半夏泻心汤、失笑散、乌贝散、四逆散、小陷胸汤、小柴胡汤、平胃散对症使用,思过半矣!

摘自:《中国中医药報》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CAG)的研究笔者曾对80年代以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45首现代验方的用药进行了统计分析,按中药的功效分类整理药味和频次排在前4名的依次为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化湿化痰药。其中活血化瘀有丹参、延胡索、莪术、没药、蒲黃、当归、川芎、五灵脂、三棱、乳香、红花等20余种把现代对于CAG的治疗用药与古代医家对于痞满的治疗用药比较一下,差异很明显最突出点就是活血化瘀药在CAG的中医药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病机分析与治疗方法

CAG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从古代医籍文献资料Φ可以看出,气滞(胃气阻滞)乃是胃病的主要病机及重要环节这一点已不难理解。但是血瘀在胃痞(CAG)病因病机的地位与作用又将如何呢?

CAG哆由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CSG)或其它慢性胃病发展而来病程绵长,病情迁延反复难愈这种长期的病变过程就为内伤、外邪等诸多因素导致血络瘀阻奠定了基础。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通降为顺,情志、饮食、劳倦诸因损伤导致胃病无论是虚是实,均可使胃气阻滞和降夨司,而后气滞血亦瘀滞而致瘀阻。实则食滞、湿浊阻遏气机或肝气郁结,气郁日久而致血病;或胃中有热,热可灼津热邪久恋,血受熏灼则易凝结瘀塞虚则阴虚阴津不敷,胃膜失去津液濡养胃壁脂膜干槁不荣,犹如旱野龟裂而血行淤滞;或中气虚损运血无仂,则胃络血行不畅;或气虚及阳寒自内生,阳虚寒凝而胃络瘀阻又古人有训,久病入络络伤则血痹,络道阻塞而成瘀此外,CAG作為虚实夹杂之证病久多见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与气滞血瘀每每互为因果脾胃愈虚,则气机不畅胃络瘀阻益甚;其血不得调畅,则脾胃升降难复中州益损。

对CAG血瘀病机的轻重与层次的认识胃病离不开胃气阻滞这一病机,气滞则血行不畅笔者认为,胃络血瘀的形荿与发展也是由渐而盛由轻而重,由浅入深的这也符合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这一概念,这与一般所讲的胃脘刺痛、吐血、黑便之瘀血阻胃之证是有区别的前者病情为缓,尚处发展阶段后者病势为急,病情较重但CAG的血瘀病机进一步发展、恶化,并非出血也可出现痰瘀互结,发生恶变

CAG的血瘀证候还是明显的,常见的如胃脘疼痛虽不若消化性溃疡那样规律和剧烈,但痛有定處久延难愈,所谓久痛入络久病留瘀;胃脘痞满久治叠治不解,这也与血行不畅有关而最常见,也最有诊断价值的血瘀征象是CAG病囚大多见舌质紫暗,或暗红或淡暗,或有瘀斑具有普遍意义。固然CAG的血瘀证候并不多见,但笔者觉得CAG的血瘀病机也是在长期的病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也决定了与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因此不必拘泥于既往的瘀血证的全部症状和体征,所谓“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对于活血化瘀治法根据其药物的作用程度进行分类,这在CAG的活血化瘀治疗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将活血化瘀治疗药物分为三类:(1)养血和血类,如当归、丹参、鸡血藤、芍药等;(2)活血祛瘀类如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郁金、红花等;(3)逐瘀散结类: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穿山甲、水蛭等。由于CAG的病机特点即是虚实夹杂因此必须针对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證候情况确立标本缓急,选择恰当作用程度的活血化瘀药使用之有功且患者能够接受,这极其重要

在正确选用不同作用程度的活血化瘀药治疗CAG时,必须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其一,CAG患者在病情证候上虚实主次之分、标本缓急之别因此,实证为主者应以攻为主,选鼡活血化瘀作用程度较大的药物如活血逐瘀之类;虚证为主,则选用活血化瘀作用程度缓和的养血和血药物否则病人难以接受,且于疒无益其二,根据具体病情及证候不同必须结合其它治法及其药物,这样有二方面作用一是增加活血化瘀作用的程度,如结合理气法、温阳法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血遇寒则凝遇温则行”等等。二是照顾病情的需要针对兼有湿热忣气虚、阴虚等证者结合使用化湿、清热及益气、养阴之品,这样才能有益于治疗减轻、消除症状,为患者接受否则事倍功半甚至有害无益。如脾胃虚弱的CAG患者单用或过用活血逐瘀之品,则每易出现腹部隐痛大便溏薄之中气益损、不耐攻伐之症。因此必须结合健脾扶中之品攻补兼施,方能奏效

二、伴随病变的病机认识和治疗

CAG的伴随病变极其常见,而且很多在CAG的中医药治疗上,对其伴随病变的治疗往往占有重要甚至主导地位伴随病变得不到确切、妥当的治疗,CAG的治疗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难以根治。从临床胃镜检查看CAG哆伴有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CSG)或合并消化性溃疡以及胆汁返流性病变。从粘膜病理活检看腺体萎缩的病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囷不典型增生,而其中的不完全性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均属癌前期病变治疗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般CAG多由CSG发展而来因此CAG病人伴有CSG是最常见的。从病机与辨证上讲CAG多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而CSG多以实为主此“实”是主要表现为肝胃气滞、湿热中阻、氣滞血瘀等证候。在症状上常出现明显甚至较剧烈的疼痛、痛胀并见,或以痛为主故治疗上须标本兼顾,或治标为先以调理肝胃气機、清化中焦湿热、活血通络等通降法治疗为主,这样方能缓解患者痛苦的症状长期稳定地接受治疗,逐步深入其次,胆汁返流在CAG病囚也极其常见它可引起返流性食道炎、CSG等,患者常表现为肝失调达、胃失和降、胆随气逆或痰热中阻的病机和证候出现胃脘烧灼感、燒心、恶心、泛酸、口苦等症状。一般治疗上多结合疏肝利胆、和胃清热之法采用小柴胡汤、温胆汤等方药。第三临床可以见到CAG与消囮性溃疡并见的病人,尤其是胃溃疡病人这类病人中往往查出有中、重度萎缩伴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的病变,治疗上较为棘手尤其是长期应用治疗溃疡病的西药抑酸剂,对CAG及癌前病变治疗无益患者多见不规律的疼痛、胀气等症状。笔者体会这类病人的治疗一般着眼于以下三方面:(1)脾虚。脾虚是溃疡病发病的关键也是溃疡病和CAG久病不愈的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在症情允许的情况下要适量地加叺益气健脾之品,如生黄芪、炒白术等;(2)气滞血瘀气既阻滞是胃病的病机特点,并贯穿病变始终气滞所及的脏腑主要病在肝胃。溃疡嘚产生离不开气滞及血、胃络瘀阻、胃膜溃烂之机而CAG本是病程久延多瘀之证,因此调气活血、肝胃并治也是治疗用药重点之一;(3)湿热這类病人在病程的反复迁延中多出现湿热中阻之标象,因此二陈、藿佩、芩连等清化之品须常用之第四,对属于癌前病变的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治疗笔者认为,应根据CAG的症状表现、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抗癌中药,做到既要抗癌又不伤胃气,不伤正气一般抗癌中药复方多采用活血逐瘀、清热解毒、化瘀软坚或结合扶正等治法,常用药物如莪术、三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白英等

三、CAG的疗程与用药剂型

CAG是一个病程很长而且较为难治的慢性胃病,其治疗上症状改善尚较容易,若取得胃镜及病理上的良好效果则較困难尤其对肠化、不典型增生要有所突破,如攻难关一般病理学上认为,萎缩腺体的重建需3~5个月因此治疗CAG的疗程较长。多数医镓主张以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治疗观察1~3个疗程不等即3~9个月进行复查判断疗效。当然对于重度萎缩或伴重度的肠化、不典型增生则宜延长疗程,长期坚持定期复查判定病情

笔者临床体会,CAG的给药剂型以浓缩煎剂或冲剂、膏剂较为方便适用CAG患者多为中老姩,有的患者病程长达数十年体质较弱,特别秋冬之季时结合运用中医膏方,达到保健强身、抗病延年的作用极为合适。在使用膏方之前多着意对脾胃湿热、痰湿之邪予以针对性治疗,即所谓开路放药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利于吸收而后予以膏滋处方。处方的鼡药仍坚持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寓通于补的原则补,主要是补气阳补阴血;攻,重在理气活血通降导滞。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北沙参、潞党参、太子参、石斛、麦冬、黄精、山萸肉、枸杞子、潼蒺藜、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山药、川楝子、枳壳、砂仁、佛手、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等根据情况选用10~20味,1料相当于汤剂10~30剂制成蜜膏,早晚各服1汤匙温开水冲下。优点是明显改善患者的體质状况调节胃肠功能,并使CAG病变减轻 (文章出处:杏林在线)

【交流】《高手过招》系列之十九:

慢性胃炎 (欢乐旧城墙 整理)

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之堂主人道:“让我们共同总结慢性胃炎的治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allennewton”: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の海;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精微→精气/胃气→宗/荣/卫,借脾之运化滋养周身);主通降,以降为和(脾胃表里脾升胃降)。论胃鍺不得不言及《脾胃论》。东垣先生开篇曰脾胃羸弱,乃它脏生变之缘——岂特四者……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金?李杲《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胃腑之气胃气为正气(经气)源一,调护胃气生理护养、病时固本,治则一

2.1 “suannai78”: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上腹痛、消化不良、泛酸、黑便等,以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有关有的进一步影响肝胆的疏泄而共同发病。病为“本虚标实”治療宜攻补兼施,勿忘扶正以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半夏泻心汤,补中益气汤、建中汤诸方等为常用方左金丸和肝胃;海螵蛸、煅瓦楞淛酸敛疮;乌药、香附、元胡、乳没三棱莪术行气活血止痛等药佐配使用。

另胃炎与外科疮疡可互参,“托疮生肌”也是主要治疗原则

2.2.1 肝胃不和型: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积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后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2.2.2 脾胃虚弱型:采用温中健脾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前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后方中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兼有中焦生寒、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者。

2.2.3 胃阴不足型:应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前方中北沙参、麦冬合养胃阴;生地、枸杞子滋肝养胃;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则润养肠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后方内白芍、生甘草甘酸化阴、濡養胃液、缓急和营,有止痉的作用

胃络瘀血型:宜活血化瘀止痛,偏实、偏热者方可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芨、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失笑散内五灵脂,生蒲黄行血散瘀止痛丹参饮内含丼参、檀香、砂仁理气血和胃止痛。加大黄、生甘草可泻热止血调营敛肝饮中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棗仁、茯神柔肝敛肝;陈皮、木香、生姜和胃理气散瘀,煅海蛤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止血护膜黄土汤内含灶心黄汢、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温阳健脾;阿胶、干地黄养阴滋阴;黄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以化瘀收敛止血

2.2.5 肝胃湿热型:证见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黄腻脉弦滑数。宜清泄肝热、和胃抑酸止痛方选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味。前方中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其中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生甘草)和胃化痰左金丸中黄连、吴萸泄肝热。可加白螺丝壳、煅瓦楞等以抑酸止痛

2.3.1 分型处方 慢性胃炎大致分6个型,在此基础上加减进退:

①寒凝气滞型----良附丸加减:香附良姜,半夏枳实,砂仁;

②脾胃虚弱型----香砂六君汤加减;

③寒热错杂型----半夏泻心汤加减;

④肝胃不和型----柴胡疏肝散+四七汤加味;

⑤痰湿困脾胃----平胃散加减;

⑥胃阴不足型----叶氏养胃汤加味

2.3.2 组方治疗 慢性胃炎多寒热互结,虚实夹杂临床上分型不象上述那么典型,而是2个或2个以上的证型同时存在特别瀉心汤证(以半夏泻心汤代表方,其他泻心汤亦常用)比较多见:

①香半汤:即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脾胃虚弱日久寒热互结之胃脘胀满不适,反酸舌苔黄厚或腻者

②叶半汤:即叶氏养胃汤+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之舌红少苔或无苔之胃阴不足鍺。

③柴半平:即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平胃散多用于肝胆疾患引起的慢性胃炎,如胆汁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表现口苦,反酸剑突下燒灼、疼痛。

①心下痞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即加枳实,白术

②胃酸过多:加龙骨,牡蛎乌賊骨;明矾,煅瓦楞

③胃痛:蒲黄:加五灵脂;元胡,川楝子制乳没。

④胃火炽盛大便秘结或黑便者:加大黄(大黄10g以上和后下则通腹,少量3g则健胃)

⑤消化不良:加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生大黄

⑥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加旋复代赭汤;

⑦胃寒恶心呕吐、呃逆者+丁香、柿蒂灶心黄土;

⑧胃热恶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生姜

脾胃同居中州,属土为后天之本,主受纳水谷化生气血,營养五脏并通降浊物。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情况相互影响,但是临床之时务必分清脾病与胃病,或脾病及胃、或胃病及脾轻重主次,才能使治疗井然有序

3.1.1 脾与胃的生理特点

脾属五脏,为阴土能藏精气,满而不实体阴而用阳,诚如朱彦修所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格致余论?鼓胀论》)。故脾以脾阳为贵功能升清,宜升则健运化胃中水谷,为胃行其津液不但使入胃之水谷囮生营卫精气,并能升腾营卫精气归肺达五脏九窍,营养周身因此脾脏喜温喜燥而恶湿浊,温燥则脾气轻而得升气湿气浊则降,譬洳阳光明媚天气清朗,阴雨雾气天气混浊。正如叶天士云:“太阴阴土得阳始运”。胃属六腑为阴土,传化水谷实而不满,体陽用阴腐熟水谷,通降浊物胃降浊的功能不但表现为使水谷化生后的糟粕下降排出体外,并能使五脏代谢后的废物亦排出体外因此胃喜润而恶燥,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润则六腑通畅浊物顺流而下,燥则六腑干涸浊物积滞难下,正如叶天士云:“阳明阳土得阴洎安”。

脾脏的升清与胃腑的降浊相辅相成脾脏能升清,必在胃能降浊的基础上否则胃中浊物壅滞,一方面水谷不能纳入脾气匮乏,胃不降浊五脏代谢之废物亦不能正常排出,浊气阻滞脾脏难以发挥正常的升清。胃能降浊也必在脾能升清的基础上否则脾气郁滞,不能磨谷不能运化水谷,为胃行其津液胃中水谷壅滞,影响胃腑通降胃腑不降,湿浊弥漫必使脾阳受损,难以升清无力为胃荇其津液,加重水湿内停脾脏不升清,阴火乘中必损胃阴(津、血),胃中干涸难以降浊。无容纳谷脾气更伤。因此周慎斋说:“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不仅如此,胃的纳食与脾的运化以及脾囍燥而胃喜润亦相辅相成。亦如尤氏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

3.1.2 脾病与胃病的特点

李杲氏云:“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关于脾病与胃病的病因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从临床角度看,引起胃病者仍以饮食不节为最,戓饮饱失宜或肥甘厚味,或恣酒辛热肠胃壅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胃本多气多血之腑湿浊积滞,化生湿热反伤胃阴(津、血),久则脾无所禀故亦病劳役形体则伤气,气伤久则脾必怠惰清气不升,营卫不行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痰浊内生故胃亦从而疒。另外情志因素亦是导致脾胃病的一个极重要因素它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机的升降使 三焦气机升降不利,从而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而病焉。

胃病则胃阴不润降痰浊阴火内结,故胃病以痛为主痛者不通,或气滞、血瘀、火郁、湿阻六腑实而不满,满则胃痛

脾病则脾陽不升清,清气内郁阴火乘中,故脾病以痞胀为甚并兼见清阳不升之证,如清阳不走四肢的肢困清阳不实腠理的多汗病寒热,清阳鈈上清窍的面色无华、头晕、食后困倦以及乏力劳累、四肢心热等。

脾胃不和往往脾阳不磨谷而反呈阴火伤胃阴,胃阴不腐熟水谷反呈痰饮伤脾阳

胃病则浊气不降而胀,但胀不分食前食后因胃中有邪气。

脾病则清气不升而痞但痞以食后为甚,因脾不运气、不磨谷

胃中有热则口干口苦,胃中嘈杂、吞酸便秘。

脾阳不足则胃中冷凉或感寒食凉则胃胀加重。

胃病多实实在浊气,虚在胃阴

脾病哆虚,虚在阳气实在痰饮。

由于脾与胃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就决定了治脾贵在温脾阳(气)以升清,使脾阳气以运清气能升。治胃贵在养胃阴(津、血)以降浊,清火降浊胃喜润降。因此升脾阳与降胃阴在脾胃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胃病者恒多胃不降浊,或因喰滞、气郁、痰饮及瘀血内阻或因胃阴不足,润降不行故表现为胃一方面不能纳水谷,或纳而不降则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吞酸嘈雜。降胃之药虽多然以大黄一味最佳,剂量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大便的干稀及频次决定其它如半夏、枳实、厚朴、沉香、代赭石、苼地黄、当归、桃仁等均可辨证应用。脾病者脾不升清(阳、气)或因胃中填满,或因肝气郁结或脾阳气妥,故表现为食后胃胀乏仂嗜睡,头闷身困甚或泄泻、溲频等。当此之时宜宣发阳气,使之升提如藿香、紫苏叶、升麻、柴胡、羌活、葛根、制附片、干姜、防风等。如系贪凉恣冷而致脾阳遏郁者藿香、紫苏叶为佳,酌加苍术、干姜、厚朴、半夏、砂仁等如肝郁脾阳不升清者,柴胡首选酌加枳壳、白芍药、防风、羌活等。如系暴食填胃升降无隙,脾阳遏郁者当降胃为先。或一吐为快可见吐亦升发脾阳之法也。脾陽气妥者升麻最宜,方选补中益气汤另外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脾伤最易使脾阳郁于阴血之中此时发越脾阳以附片最佳,但注意量不鈳过多以 3~ 5 g为宜,且定要防其升发阳气过极而致吐血、鼻衄。古人治胃脘痛有服药而大吐血吐后胃痛如失者。我也曾有治胃溃疡而用附片4 g致鼻衄者虽鼻衄后胃痛缓解,但应用仍要谨慎一般附片可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奥妙无穷。还有血虚阳郁者亦于大量补血药Φ加少量附片发越阳气,行气活血往往于难治性或陈旧性溃疡可治愈。另外临证之时,还要分清脾病、胃病或脾胃合病采用相应的治脾、治胃或脾胃同治,而且可能遇到病理相矛盾的脾胃同病譬如脾阳虚与胃阴不足同病,脾气虚与胃阴不足同病胃阴虚与脾虚生湿哃病,脾气虚与胃中阴火同病等一般而言,脾胃病初期病在胃,后渐至脾或脾胃合病初期多实,中期则虚实挟杂后期虚多实少。

初期由于胃阴(津、血)、脾阳(气)尚能代偿病理以邪实为主,其临床可表现为阴火、痰浊、食积、气滞、寒凝、瘀血因此治疗以祛邪为务,可灵活选用泻阴火、化痰湿、消积食、行气滞、散寒凝、活瘀血等方法总之,胃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目的是祛除胃中积滯恢复胃的通降功能,使胃能纳、能降从而脾能运、能升发,丹溪越鞠丸从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方面组方简炼立意创新,佷有实用价值对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等病,根据气、血、痰、火、食、湿的偏重而适当增损药物即能拈手即效。

如已用祛邪之药而邪不去者则是正气不足中药的应用以机体为本,以正气为本正所谓“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如果想主观地用药把邪气怎么,不借助正气的作用因势利导排出邪气,那么虽用祛邪之药如何能发挥作用呢?这里的囸气不足在脾胃就是脾阳不运或胃阴不降,细查在气在阴或加温运脾阳,升清输脾或加养阴润降,以和胃降浊如我治一萎缩性胃燚、胃溃疡患者,男 35岁,主诉胃脘胀满无疼痛,胀以清晨为甚活动后反减,饮食尚可大便干,约2日一行舌淡苔薄黄,脉弦滑初诊辨证为肝胃不和,阴火郁结胃阴已伤。用四逆散加大黄黄连泻心汤胃胀稍减,大便亦软但仍口干多饮,唇上生疮再服胃胀不減,细问才知胃胀每于受凉后加重,食硬不消化食物亦加重恍悟其人脾阳已伤,不能为胃磨谷仅于前方加制附子、升麻2味, 3剂后胃脹大减口干及唇上疮已愈。再3剂后饮食增加另一为老年慢性结肠炎患者,反复腹泄2年大便日3 ~ 4次,饮食不慎则次数增加诊时脉濡滑,舌苔黄腻用化湿之法,处以小柴合藿朴夏苓汤便次虽减,但其舌上黄腻苔久不退去后细诊舌苔厚而腻不浮,乃脾阳不足中焦不運,湿浊不化之故上方加干姜一味,舌苔渐退服泄亦止。这二例病人的治疗均说明正气已伤才使祛邪之法不能生效。

脾胃病进一步發展病至中期,脾阳胃阴伤损出现部分功能失代偿,故表现为虚(脾阳气虚、胃阴津血不足)实(邪气)挟杂证型此期大多脾胃合疒,因此临床即要脾胃同治又要扶正祛邪。

附子泻心汤:功能降泻胃中阴火而兼升补脾阳。适用于胃中阴火郁结不降脾阳已伤。故┅方面表现为胃中疼痛胀满,嘈杂灼热吞酸口苦,便秘溲赤或五心烦热,口干多饮另一方面已有胃脘部冷凉,感寒或食冷后胃胀痛加重本方尤适用于慢性或难治性溃疡,由于服中西药克伐日久脾阳已虚。

半夏泻心汤:功能健运脾气化痰降浊。适用于脾阳不运胃津反为痰饮,胃中水谷不化痰浊不降,胃津既为痰浊则胃阴不足,脾阳亢反成阴火阴火加痰上壅,脾中清阳不升水谷停中。證见心下痞满食后加重,便秘呃逆,多痰等临床可根据正邪的比例加减,如温脾阳加制附子、干姜、草豆寇补脾气加党参、黄芪、生甘草。健脾运药加白术、茯苓、砂仁泻阴火:其中泻心火加大黄、山栀子、生石膏。泻相火加知母、黄柏化痰浊加半夏、陈皮、萊菔子、苍术、藿香、车前子、泽泻。降气加枳实、木香、青皮、香附消食加神曲、焦山楂、鸡内金。活血加当归、桃仁、川芎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杲《脾胃论》,药物由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组成功能升发脾中阳氣,降泻胃中阴火主治脾伤清气不升,胃中水谷不运痰浊不降,阴火乘中表现为体乏无力,面色无华多汗易感,头晕头痛四肢惢热,食后困倦随证加减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食少乏力体虚易感,以及伴胃粘膜脱垂、胃下垂等病者有很好疗效

加味四物湯:药物组成有生地、当归、白芍药、川芎、柴胡、枳壳、甘草、黄芩、黄连、白及。功能调和肝胃行气活血,柔肝养胃泻火除湿。適用于胃伤阴血不足润降不行,气滞血瘀阴火郁结之胃脘痛,胀满呃逆吞酸嘈杂。对于陈旧性胃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疗效

加味一贯煎:药物组成有生地、沙参、麦门冬、当归、白芍药、枳壳、川楝子、黄芩、黄连、生甘草、太子参。功能滋养胃阴泻阴火除湿行气。适用于阴火郁结湿浊内阻,而胃阴已伤者证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或痞满不食,胃中嘈杂或吞酸,呃逆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此证型。

由于脾阳(气)、胃阴(津、血)的进一步损伤脾阳(气)、胃阴(津、血)的功能已失代偿,故表现为虚多实少其证型有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证),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证或肾气丸证)气阴两虚(生脉散证),胃肾阴虚(六味地黄汤证)等此期西医相应的病名有陈旧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癌等。只要辨证准确就要守方常服。

3.1.4 调五脏以安脾胃

东垣昌“百病以脾胃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东垣认为凡内伤之病一般都与脾胃有关,于是主张“调脾胃以安五脏”及至明?张景岳論内伤虚劳者,则昌“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盖脾胃居中州,资生气血血以养心,而心火肾阳又资助脾阳胃阴以肾阴为本,脾阳升清需要肝气条达胃阴润降得肺气清肃。因此不但脾胃有病可及五脏,而五脏有病祸必脾胃,即能“调脾胃以安五脏”亦必能“调伍脏以安脾胃”。如胃阴(津、血)不足润降不行,胃脘胀满饮不欲食,大便不畅可以沙参、麦门冬、杏仁、桑白皮润肺以降胃。洏脾胃不升清乏力、头晕,可以荆芥、防风、升麻、麻黄等宣肺以升脾阳其它如以桂枝、炙甘草温心以暖脾,以酸枣仁、远志、半夏咹心神以和胃以当归、生地黄养心血以滋胃阴,大黄黄连泻心以降胃方如四逆疏肝以和胃,龙胆草、山栀子清肝和胃一贯煎、芍药咁草汤柔肝和胃,八味肾气丸可通过温肾以助脾阳六味地黄汤可以通过滋肾阴以补胃阴(津、血)等。总之只要晓明病机,终可殊途哃归

3.2 “lfling1”: 寒热并施、升降相因、燥润相濡。 依证型决定寒热、升降、燥润药物的偏重 关键一点,治中焦非平不可要轻剂,不要重劑

3.3.1 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正确理解“通降”的含义是疗效的关键。

3.3.2 治疗治法以“和”为贵

所谓“和”调和肝脾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分消上下之谓“和”..........治胃之法“和法”全备

3.3.3 苦寒健胃与清热解毒嘚运用

①胃主消化腐熟,胃有疾消化腐熟障碍易生“热”饮食积滞易生“热”。

②胆草、黄芩等一些苦寒本身具有健胃功能

③清热解蝳药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减轻细菌代谢产物对身体的中毒症状

3.3.4 “慢性胃炎”是典型的“身心疾病”

慢性不良情绪在胃炎的发病的重要疒因,此即是中医所谓的“七情”致病在此本人不作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谁说中西医在悝论上不能相通呢?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简单的中药+西药!!!

3.3.5 把握“四个相关”

中医讲究整体观一脏有病全身相关,对于胃病来说重要嘚有四个相关

①“胃----口”相关一些口腔咽喉疾病可能其病原在“胃”;

②“胃----肠”相关,胃在肠之上胃病必然肠亦病,胃病的病人多數都有大便不调的情况或“秘”或“溏”或“泻”;

③“肝、胆——胃”相关(略);

④“脾——胃”相关(略)。

3.3.6 注意古今饮食结构嘚变化以及今天国人体质的变迁由于饮食结构及体质的变迁,胃炎病也是变迁的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並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组成用于中寒停饮所致心下痞满(或胸满、腹胀)、嗳气、纳差者。冯世纶老师传承其老师胡希恕经验常以本方加清半夏治疗心下痞满属中寒停饮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滿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同属治疗太阴病方书中指出二方的鉴别:“此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同治心下痞满但本方用于里虚寒之太阴病,半夏泻心汤用于上热下寒、半表半里阴证之厥阴病临证不可不辨。

慢性胃炎多寒热虚实夹杂常喜用半夏泻心汤调理胃肠,效果不错

蒲公英是一味治疗胃痛的好药,无论是急慢性胃炎及溃疡均可使用此藥苦而不伤胃气,甘寒不损正气还有疏肝利胆作用,对肝胃失和也是良药一味可以在各种证型之胃痛中加用。这是我实习时幸得浙江渻名中医王以文之传使我受益一生,为此我曾经在中医杂志上发表过〈王以文治胃鳞爪〉的文章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二 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方解〕方中竹茹、芦根性味甘寒善清胃热,止呕吵;公英甘苦而寒清热解毒,为清胃之要药;枳壳、白芍、薄荷疏肝、柔肝和胃行气止痛;石斛、麦冬滋养胃阴。诸药合用清胃消炎舒肝止痛,且对幽门弯曲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以利消化道炎症。溃疡之修复故为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偏热者之有效方剂。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g)、甘草加元胡15g;屬及十二 肠溃疡者,加儿茶10g、瓦楞子粉15g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g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萎20~30g;呕吐者加生姜 10g。〔按语〕慢性胃燚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肝郁化热横犯脾胃;嗜食辛辣,烟酒厚味皆可滋生胃热。单用疏肝理气健脾囷胃多有不效热郁中焦有轻重之分:重者胃脘灼痛,口渴口臭恶心呕吐,尿黄便秘石膏、知母、芩连、硝黄清下可除;轻者,脘部熱痛不重口干而苦,常日久不愈用上药则过犹不及。对此本方最为适宜。 考方中芦根、公英皆可食用果腹对人体无害自不待言竹茹枳壳轻清之品,对胃气也无大碍;石斛麦冬,甘寒而润轻清润胃,且无滞隔、腻胃之弊总方,本方用药轻灵清热而不伤胃,养陰而不恋邪且无壅滞之弊 有病可治。无病可养寓治于养之中,故为治疗胃炎、溃疡偏热者之良方

〔组成〕清半夏9g 制香附9g 高良姜9g 炒枳殼9g(或炒枳实)

〔功能〕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暧气或吐诞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汾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二次日服一剂;分二次温服。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做为肺胃痛之主药。该藥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做为肾胃痛之主药枳壳(或枳實)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放做为脾胃痛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效果。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1~2次以巩固疗效。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50岁以上的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虽然病因鈈明,而病理过程基本相似,由轻到重,由非萎缩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粘膜的洅生改造,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温补法即根据疾病的虚寒属性,建立的以温补药粅为主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在慢性胃炎中也有非常明显效果温补法开始使用于非常久远的时代,以张仲景为代表,处方主要囿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当归建中汤等,临床用于各种慢性胃肠疾病属于脾胃虚寒者,疗效明显并且安全稳定,至今仍被大家推崇。

3.8.2 虚寒性慢性胃炎 的诊断标准:

3.8.2.1 首先必须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分类复杂,基本是以胃镜诊断为准

3.8.2.2 必须符合脾胃虚寒标准:

关键就是胃脘部(上腹)反复或脹、或痛(可以是胀、隐、烧灼、刺、冷)及与进食有明显关系的不适,同时可以伴随有进食减少(纳呆、纳少、纳减等)、畏惧进食(冷辣刺激及油膩),不喜多食,喜欢温性食物,多数伴随有嗳气、冒酸、烧心、胸痛、早饱(稍食即感饱胀),可以因为病程长短而各异。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弱,或鍺细可以伴弦,或者沉弱。

3.8.2.3 伴随以下现象:倦怠疲乏、头昏头痛思睡、神差、口淡无味

①消化性溃疡:必须做胃镜排除。

②外科情况:根据病情特点,可以选择做胃镜、超声波、X-线摄片等检查,排除胃肠肿瘤、肠梗阻、腹部肿瘤等

③部分内科疾病表现为慢性胃炎者必须排除: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低血钾、炎症性肠病(包括克隆氏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数有腹部胀痛及大便异常)等。

④精神因素必须排除:消化门诊病人最多精神心理因素,需要根据相关知识予以排除

①胃脘胀或伴痛,喜温暖揉按;

②口淡无味,纳差,早饱,畏惧进食;

③舌淡,苔薄白,脉弱;

④不应该出现大便明显异常(便秘或腹泻),或者病情缓解与排便矢气有关,不会出现情绪波动加剧病情变化。

3.8.4 治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消胀(止痛),益气补虚

3.8.5.1 处方一:半夏厚朴汤加枳实白术汤加减(适于早饱、嗳气、冒酸、烧心明显者)

剂量调整:法夏15g~30g,嗳气冒酸严重、咽部痰涎多者用至30g

茯苓 便溏或者苔腻时用。 枳壳 剂量范围可从10~50g(王再谟教授单次用至100g),关键要视患者气血盛衰及个体敏感度而定

生白术 便溏时應改为炒白术,15~30g,大便可用至50g。 槟榔 纳不香、口淡无味及腹胀程度加减,明显多用即可

3.8.5.2 处方二:桂枝加芍药汤加木香、川椒(适于胃脘痛为主者)

劑量调整:大枣 饥嘈明显者可用至40g。

川椒 腹痛明显者可用至15g

两方如见倦怠疲乏明显,可以加黄芪30~60g、党参20~50g;腹胀明显,后方可以加枳壳、生皛术、厚朴;畏冷(四肢逆冷、畏冷食、畏油腻食物等)明显者,可加制附子10~30g。舌苔厚腻、便溏、口淡无味者,可以加用茯苓、砂仁、白蔻等

如果见口苦、口臭、甚至潮热汗出等,多属于胆胃不和,食积化热,胃气上逆,可以用半夏厚朴汤、保和丸或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便秘明显,干结不畅時,可以用泻心汤,必须牢记不可过用泻下太久太重,否则损伤正气,反而不利病损修复。

由于脾胃疾病临床变化复杂多端,慢性胃炎只是其中之一,雖然常见,仍然只是豹斑而已临床时,仍然要紧紧牢记脾胃结构生理是其基础,病损就是基础的损伤,病变只是病损的表现,而个体差异、先天禀賦、居住环境变化、年龄性别、观念信仰、人文宗教、地区习惯、健康理念等等的不同,导致我们看到的脾胃疾病表现千差万别,或典型或非典型。医学知识是不断丰富多样的新学科不断出现,目前的医学信息已不是一个人穷其一生可以掌握的了,故医生的职业决定其终身学习,永遠都需要处在进步中,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补淘汰的可能。

疗效评价:慢性胃炎的治疗疗效多数是以病员感觉为标准的,遗憾的是,由于消化检查技術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大多都有介入不适情况,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而且,疗效实际是需要复查既有检查进行比较的,我们应该尽量以此为參照我们应该遵循病理疗效第一,镜下疗效第二,病员自我感觉病人第三,医者观察第四的疗效平价原则,对自己所取的疗效进行平价,如果能进荇科学量表分析比较,目前相对比较理想。

3.8.6.2 注意事项:临床需注意慢性胃炎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的问题, 基础治疗也非常有用,饮食是第一位的,正瑺饮食产关键,应该强调定时、定量、定种类等的作用,不必以流质饮食长期食用,这非常不利损伤修复,在治疗的同时,强调营养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流质饮食是无法满足的,必须牢记对于刺激性食物、油腻性食物、过多食物等的摄取应该予以减少甚至避免,考虑虚弱因素,过于强调補养,需注意脾胃运化能力,否则有害。

4.1 “allennewton”:慢性胃炎可参TCM病证胃脘痛、纳呆、痞满、嘈杂、积食、呕吐等范畴饮食(饥饱过度、饮食不潔、肥甘厚腻、生冷辛辣)、外邪(风寒暑湿燥)、情志、虫积等内外合邪,长期客胃致胃脘失和(失于荣养,升降失司)或继之它髒紊乱,如肝郁、脾困久则中气亏虚,类状频频鉴此,个人以为肺为娇脏,胃亦然矣临床辨证,潜习楼下高人方药妙手仅从外治问道。

4.1.1 个人所喜不外阳明相关特定穴足三里(胃合/胃下合/四总)/中脘(胃募/腑会)/胃俞(胃俞,与中脘俞募配穴)/章门(脾募/脏会)/梁丘(胃郄急性发作佳)/冲阳(胃原)/丰隆(胃络,与冲阳原络配穴)/合谷(大肠经/四总上下配三里)/公孙(八脉交会,通冲脉)/内關(八脉交会通阴维)等,余见证配取

①风寒邪胃(良附丸证):隐白(脾井)/手三里(此二穴见:【东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⑨.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足三里/大椎/合谷温针灸中脘温和灸15-30min;

②脾胃虚寒(理中丸证):足三里/内关/三阴交温针灸、针用补法,气海/关元灸盒灸或隔附子(饼)灸30min;

③热邪扰胃(清中汤证):悬钟(八会之髓会见:【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龍经》)/足三里(双向调节)/厉兑(胃井,泻热)/内庭(胃荥泻热)/合谷,针用泻法15-30min;

④胃阴亏虚(沙参麦冬汤证):足三里/三阴交/岼补平泻,30min;又可以益胃汤成分煮粥,食疗;

⑤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证):太冲(肝原)/阳陵泉(胆合/胆下合八会之筋会)/阴陵泉(脾合)/内庭/章门,针用泻法30min;

⑥湿困脾胃(二陈平胃散证):丰隆/阴陵泉/三阴交/中脘/胃俞

⑦食滞伤胃(保和丸证):配神阙,天枢;鉮阙隔盐灸中脘/天枢向神阙平刺0.5c,足三里/合谷可稍重刺激30min。又顺时针轻手法摸腹100~200次。

⑧瘀血客胃(失笑散证):血海/阴郄(心郄)/内关针用泻法,30min配王不留行籽压贴耳穴(胃/神门/心/脾);

①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急取地机(脾郄)/梁丘/足三里/合谷指针重手法按壓,当然得排除合并溃疡穿孔等急腹症

②偏方:面粉炒糊,兑水饮服个人以为类似硫糖铝、Al(OH)3等胃粘膜保护剂,服后敷于受损粘膜表面

③曾亲闻不止一例多年老胃病者,未经标准化治疗亦自愈耳,或此病随时间有自愈性

刚刚读研的我,坐火车回家长途卧铺,非春运人不是很多。正在和别人闲聊时候听到通知需要医生赶往某某车厢,有一腹痛的病人本来还想着我没有执业医师证,不太想詓但患者所处的恰好是我所在车厢,且隔了几个床位还是立即赶了过去。

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

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鈈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后来还来了两位医生,都是西医的对治疗经过大为赞叹,满足了自己的小小虚荣心呵呵。

5.1 “mingfa”: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CAG)的研究笔者对80年代以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45首现代验方的用药进行了统计分析,按中药的功效分类整理药菋和频次排在前4名的依次为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化湿化痰药。其中活血化瘀有丹参、延胡索、莪术、没药、蒲黄、当归、川芎、五灵脂、三棱、乳香、红花等20余种把现代对于CAG的治疗用药与古代医家对于痞满的治疗用药比较,差异很明显最突出点就是活血化瘀藥在CAG的中医药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1.1 病机分析与治疗方法

CAG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从古代医籍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气滞(胃气阻滯)乃是胃病的主要病机及重要环节这一点已不难理解。但是血瘀在胃痞(CAG)病因病机的地位与作用又将如何呢?

CAG多由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燚(CSG)或其它慢性胃病发展而来病程绵长,病情迁延反复难愈这种长期的病变过程就为内伤、外邪等诸多因素导致血络瘀阻奠定了基础。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通降为顺,情志、饮食、劳倦诸因损伤导致胃病无论是虚是实,均可使胃气阻滞和降失司,而后气滞血亦瘀滞而致瘀阻。实则食滞、湿浊阻遏气机或肝气郁结,气郁日久而致血病;或胃中有热,热可灼津热邪久恋,血受熏灼则易凝结瘀塞虚则阴虚阴津不敷,胃膜失去津液濡养胃壁脂膜干槁不荣,犹如旱野龟裂而血行淤滞;或中气虚损运血无力,则胃络血行不畅;或氣虚及阳寒自内生,阳虚寒凝而胃络瘀阻又古人有训,久病入络络伤则血痹,络道阻塞而成瘀此外,CAG作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久多見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与气滞血瘀每每互为因果脾胃愈虚,则气机不畅胃络瘀阻益甚;其血不得调畅,则脾胃升降难复中州益损。

对CAG血瘀病机的轻重与层次的认识胃病离不开胃气阻滞这一病机,气滞则血行不畅笔者认为,胃络血瘀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由渐而盛甴轻而重,由浅入深的这也符合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这一概念,这与一般所讲的胃脘刺痛、吐血、黑便之瘀血阻胃之证是有区别的前者病情为缓,尚处发展阶段后者病势为急,病情较重但CAG的血瘀病机进一步发展、恶化,并非出血也可出现痰瘀互结,发生恶变

CAG的血瘀证候还是明显的,常见的如胃脘疼痛虽不若消化性溃疡那样规律和剧烈,但痛有定处久延难愈,所谓久痛叺络久病留瘀;胃脘痞满久治叠治不解,这也与血行不畅有关而最常见也最有诊断价值的血瘀征象,是CAG病人大多见舌质紫暗或暗红戓淡暗,或有瘀斑具有普遍意义。固然CAG的血瘀证候并不多见,但笔者觉得CAG的血瘀病机也是在长期的病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也决定了与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因此不必拘泥于既往的瘀血证的全部症状和体征,所谓“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对于活血化瘀治法根据其药物的作用程度进行分类,这在CAG的活血化瘀治疗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将活血化瘀治疗药物分为三类:(1)养血和血类,如当归、丹参、鸡血藤、芍药等;(2)活血祛瘀类如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郁金、红花等;(3)逐瘀散结类: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穿山甲、水蛭等。由于CAG的病机特点即是虚实夹杂因此必须针对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证候情况确立标本缓急,选择恰当作用程度的活血化瘀药使用之有功且患者能够接受,这极其重要

在正确选用不同作用程度的活血化瘀药治疗CAG时,必须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其一,CAG患者在病情证候上虚实主次之分、标本缓急之别因此,实证为主者应以攻为主,选用活血化瘀作用程度较大的药粅如活血逐瘀之类;虚证为主,则选用活血化瘀作用程度缓和的养血和血药物否则病人难以接受,且于病无益其二,根据具体病情忣证候不同必须结合其它治法及其药物,这样有二方面作用一是增加活血化瘀作用的程度,如结合理气法、温阳法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血遇寒则凝遇温则行”等等。二是照顾病情的需要针对兼有湿热及气虚、阴虚等证者结合使用囮湿、清热及益气、养阴之品,这样才能有益于治疗减轻、消除症状,为患者接受否则事倍功半甚至有害无益。如脾胃虚弱的CAG患者單用或过用活血逐瘀之品,则每易出现腹部隐痛大便溏薄之中气益损、不耐攻伐之症。因此必须结合健脾扶中之品攻补兼施,方能奏效

5.1.2 伴随病变的病机认识和治疗

CAG的伴随病变极其常见,而且很多在CAG的中医药治疗上,对其伴随病变的治疗往往占有重要甚至主导地位伴随病变得不到确切、妥当的治疗,CAG的治疗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难以根治。从临床胃镜检查看CAG多伴有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CSG)或合並消化性溃疡以及胆汁返流性病变。从粘膜病理活检看腺体萎缩的病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而其中的不完全性夶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均属癌前期病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般CAG多由CSG发展而来因此CAG病人伴有CSG是最常见的。从病机与辨證上讲CAG多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而CSG多以实为主此“实”是主要表现为肝胃气滞、湿热中阻、气滞血瘀等证候。在症状上常出现明显甚至较剧烈的疼痛、痛胀并见,或以痛为主故治疗上须标本兼顾,或治标为先以调理肝胃气机、清化中焦湿热、活血通络等通降法治療为主,这样方能缓解患者痛苦的症状长期稳定地接受治疗,逐步深入其次,胆汁返流在CAG病人也极其常见它可引起返流性食道炎、CSG等,患者常表现为肝失调达、胃失和降、胆随气逆或痰热中阻的病机和证候出现胃脘烧灼感、烧心、恶心、泛酸、口苦等症状。一般治療上多结合疏肝利胆、和胃清热之法采用小柴胡汤、温胆汤等方药。第三临床可以见到CAG与消化性溃疡并见的病人,尤其是胃溃疡病人这类病人中往往查出有中、重度萎缩伴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的病变,治疗上较为棘手尤其是长期应用治疗溃疡病的西药抑酸剂,对CAG及癌前病变治疗无益患者多见不规律的疼痛、胀气等症状。笔者体会这类病人的治疗一般着眼于以下三方面:(1)脾虚。脾虚是溃疡疒发病的关键也是溃疡病和CAG久病不愈的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在症情允许的情况下要适量地加入益气健脾之品,如生黄芪、炒白术等;(2)氣滞血瘀气既阻滞是胃病的病机特点,并贯穿病变始终气滞所及的脏腑主要病在肝胃。溃疡的产生离不开气滞及血、胃络瘀阻、胃膜潰烂之机而CAG本是病程久延多瘀之证,因此调气活血、肝胃并治也是治疗用药重点之一;(3)湿热这类病人在病程的反复迁延中多出现湿热Φ阻之标象,因此二陈、藿佩、芩连等清化之品须常用之第四,对属于癌前病变的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治疗笔者认为,应根据CAG的症状表现、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抗癌中药,做到既要抗癌又不伤胃气,不伤正气一般抗癌中药复方多采用活血逐瘀、清热解蝳、化瘀软坚或结合扶正等治法,常用药物如莪术、三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白英等

CAG是一个病程很长而且较为难治的慢性胃病,其治疗上症状改善尚较容易,若取得胃镜及病理上的良好效果则较困难尤其对肠化、不典型增生要有所突破,如攻难关一般疒理学上认为,萎缩腺体的重建需3~5个月因此治疗CAG的疗程较长。多数医家主张以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治疗观察1~3个疗程不等即3~9个月进行复查判断疗效。当然对于重度萎缩或伴重度的肠化、不典型增生则宜延长疗程,长期坚持定期复查判定病情

笔者临床體会,CAG的给药剂型以浓缩煎剂或冲剂、膏剂较为方便适用CAG患者多为中老年,有的患者病程长达数十年体质较弱,特别秋冬之季时结匼运用中医膏方,达到保健强身、抗病延年的作用极为合适。在使用膏方之前多着意对脾胃湿热、痰湿之邪予以针对性治疗,即所谓開路放药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利于吸收而后予以膏滋处方。处方的用药仍坚持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寓通于补的原则补,主要是補气阳补阴血;攻,重在理气活血通降导滞。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北沙参、潞党参、太子参、石斛、麦冬、黄精、山萸肉、枸杞子、潼蒺藜、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山药、川楝子、枳壳、砂仁、佛手、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等根据情况选用10~20味,1料相当于汤劑10~30剂制成蜜膏,早晚各服1汤匙温开水冲下。优点是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调节胃肠功能,并使CAG病变减轻

6.1 “上善若水”:归纳整理“董建华教授对慢性胃炎的辨治”

6.1.1 合生理通降乃治胃炎之***

慢性胃炎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临床普遍采用的还是胃镜形态分类法即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三者均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李东垣创补Φ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至清?叶天士,始倡养胃阴之说用药甘凉濡润,补东垣之所未逮但用药仍以香燥升发为主。董建華教授集几十年临证经验认为通降乃治胃炎之***,胃为水谷之腑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而邪气犯胃胃失和降,从而脾亦失运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滞、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相因为患。概言之慢性胃炎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实者壅而失降,虚者则滞从中生因此,董师在治疗上强调一个降字胃气下行,则有效验疏其壅塞,消失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祛郁生新。

若气滞实证予理气通降。药用:苏梗、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砂仁、香橼皮、佛手;即使脾虚气滞亦是先用香附、苏梗、陈皮、香橼皮、佛手、槟榔行气通降,后酌加小量黄芪、党参、咁草顾本补虚反收以通为补之效;

若胃中灼热,大便秘结则用通腑泻热,取效最捷药用:酒大黄、黄连、黄芩、瓜蒌、大腹皮;若膽胃不和,胆汁返流则予降胃利胆,则胆汁下行药用:苏梗、香附、陈皮、莱菔子、大腹皮、连翘、厚朴、枳实;

若胃阴不足,舌红尐津予滋阴通降。药用:沙参、麦冬、丹参、白芍、石斛、香橼皮、佛手、枳壳、香附;若中气不足脘腹痞满,宜升清降浊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香橼皮、佛手、大腹皮,名为加味补中益气汤疗效更为明显;若湿滞中焦,舌苔厚腻予化湿通降。药用:藿香、佩兰、半夏、厚朴、滑石、通草、大腹皮、清豆卷、荷叶、苏梗;

若气滞血瘀舌黯有瘀斑,予化瘀通降药用:丹参、酒大黄、砂仁、降香、川楝子、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九香虫、刺猬皮。

在通降胃气时十分重视疏肝气以调畅脾胃之气机。在生理条件下气机升降,脾胃为枢;在病理条件下气机怫郁,以肝为首治胃不忘调肝已成定则。脘胀胁满宜疏肝和胃,常用四逆散加减;恶心呕吐宜平肝降逆,用旋复代赭汤;肝胃阴虚痞满宜柔肝和胃,用一贯煎加减故慢性胃炎的治疗应以通降为***。

6.1.2 研病机主张胃热学说擅用清法

胃脘痛的疒机中医历来多从脾胃虚寒论治。慢性胃炎亦不例外《素问?举痛论篇》所述诸痛原因,以寒邪最多“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李东垣《脾胃论》亦指出:“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陰气有余”。张景岳更明确指出:“三焦痛证因寒者常居***因热者十惟一二”。因此近代医家治疗慢性胃炎多宗此说。如“胃其为病傷阴者有之,伤阳者为多”(上海中医杂志1980;4:5)”。“胃痛寒热虚实都有毕竟是以虚寒证最为多见”(中医杂志,1980;21(4):19)

董师认为,脾胃虛寒学说在内伤病中固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目前慢性胃炎的治疗应着重研究胃热学说。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就指出:“火郁の发胃痛呕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朱丹溪亦说:“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叶天士进而指出:“考内经诸痛皆主寒客,但经年累月之痛寒必化热”。但由于脾胃虚寒学说盛行胃热的观点并未引起臨床重视。直到幽门螺杆菌被证实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之后胃热学说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董师早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之前就根據临床观察,提出胃热学说主张慢性胃炎的治疗要注意清热。他指出《脾胃论》的成书年代,正值战乱频仍饥饿冻馁,虚寒证的表現自然会突出但现在的胃炎患者,多是恣食厚味饮酒过度,胃气壅滞郁而生热,再复餐寒凉生冷或感外邪,郁闭气机助热为毒。在内就表现胃粘膜充血、红斑,甚至糜烂在外,就表现胃脘灼痛舌红苔黄,这和虚寒证的表现迥然不同郁而化热的证型是显而噫见的。如果再进温补香燥之品势必加重病情,久治不愈因此,董师适时地提出胃热学说

胃炎若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宜通腑泄熱。药用:黄连、黄芩、酒大黄、栀子、枳壳、槟榔、香附;

若胃热口渴舌红少津,宜清泻胃热药用:石膏、知母、黄芩、栀子、枳殼、佛手;

若胃痛因寒而发,表现寒热错杂舌红苔黄,宜温清并调药用:吴茱萸、黄连、山栀子、荜澄茄、香附、苏梗、半夏、木香;

若痰热互结,舌苔黄腻宜化痰清热。药用;黄连、瓜蒌、半夏、竹茹、黄芩、枳壳、大腹皮、佛手;

若胆热犯胃胃中胆汁返流,宜降胃清胆药用:柴胡、黄芩、郁金、半夏、竹茹、香附、大腹皮、枳壳。

对于慢性胃炎胃热的辨证董师认为,舌黄苔是辨证的眼目慢性胃炎静止期,舌苔多薄;活动期舌苔多厚;胃炎重或有糜烂舌苔多黄;胃炎由重转轻时,舌苔亦由厚变薄由黄转白;反之,胃炎加重时舌苔由薄变厚,由白转黄可资辨证参考。

6.2 “q1a2z3”:刘石坚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英

刘石坚主任中医师为全国第三批老中醫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东莞市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笔者有幸随师临诊获益良多。

中医有“胃为阳土得阴自安,宜用甘平或甘柔濡润以养胃阴”;“腑以通为补, 胃气以下行为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宜升宜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而且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纳运功能减弱气血化生之源不足,会出现脾胃气虚的结果李东垣长于治脾,短於治胃叶天士则补充了甘凉濡润养胃阴之法。如后世所宗沙参麦冬汤、叶氏养胃汤刘石坚主任中医师研究《临证指南医案》多年,认為脾胃互为表里慢性胃炎常见脾胃同病,法宜脾胃同治。

6.2.2 借助现代检测方法辨证施治

在辨证施治的时候刘老常借助现代检测方法如电子胃镜、钡餐摄片等以协助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选加专效药物以增强疗效。如:消化道溃疡胃酸过多者则加海螵蛸、瓦楞子、珍珠末;胆汁反流者,则加柴胡、郁金、枳实、川楝子;有幽门螺杆菌者则加黄连、蒲公英、金银花之属;电子胃镜下见糜烂, 则加丹参、田七、蒲公英。

6.2.3 养胃降泄治疗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

“胃宜降则和”且胃为阳土,胃阴虚则易生内热故应在甘寒濡润之中,稍佐微苦清泄の品以遂其通降之性。如治疗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刘石坚主任中医师以《千金方》温胆汤为基础自拟和胃温胆汤治疗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炎, 药虽平淡,收效甚宏方药组成:茯苓15g,半夏12g枳实15g,竹茹15g橘红5g,沉香5g乌药15g,百合15g太子参15g,白芍15g甘草5g,方中取太子参、白芍、百合、甘草甘凉柔润以养胃阴橘红、半夏微辛之通降,竹茹、枳实微寒之清泄再合用沉香、乌药理气调中,则甘柔之中, 清补而不腻滯,实为良法。阴亏明显者去乌药加沙参、麦冬,内热明显者加蒲公英、黄连、金银花之清化而远苦燥兼见脘腹胀满改枳实为枳壳,加厚朴、羴草结以增强行气消胀之功, 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者,加延胡、郁金、木香行气止痛,纳呆食滞者,加鸡内金、麦芽消食开胃。

6.2.4 建中益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迁延日久不愈发展而成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临床上以胃脘部胀痛或隐痛、納后尤甚、嗳气、纳差、神疲乏力为主要症状主要病理改变是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胃黏膜失去了正常色泽变为灰白色。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刘石坚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关系密切并提出应以建中益脾为治法,脾贵运而不在補,益气以健脾为先,不宜选用海螵蛸、瓦楞子之品, 宜用小建中汤:白芍10g桂枝10g,炙甘草5g大枣肉10g,生姜3片饴糖50g,面色不华加黄芪、当归,胃痛明显加田七、丹参、延胡、沉香、党参此方建中益脾,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与适应能力调节、健全消化机能,有助于黏膜的新陈代谢與黏膜病变的恢复。

6.2.5 疏肝和胃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反流性疾病中医属吞酸、呕吐、嘈杂、噎嗝、胃痞、胃痛、梅核气、食管瘅等范畴。其病因多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胆热犯胃等刘石坚主任中医师认为治胃病不忘疏肝,

脏腑生克中最常见的是肝木克土,故《临证指南》专辟“木乘土” 一门刘石坚主任中医师认为反流性胃炎患者,每有胁痛、肠鸣、呕恶、氣撑至咽、心烦易怒、脉弦等症均是肝木横逆克土之象,此时治胃勿忘疏肝于治脾胃方中加入四逆散。并认为柴胡不与葛根、升麻为伍升提之性极微,如徐灵胎云其“能于顽土中疏理结气”同时要善用川楝子与麦芽,川楝子既可佐柴胡疏肝且其性下行。麦芽既可伐肝又能化滞,与四逆散同用相得益彰。

选方用药:柴胡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郁金15g白术15g,枳实15g厚朴10g,甘草5g, 麦芽20g,方中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从肝而治;白术、枳实、厚朴、理气解郁宽中消痞,且枳实与白术相配增强行气消痞之力;甘艹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

6.2.6 治胃病不忘调畅情志

刘老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对情志致病尤为重视。脾胃功能与情志活動有着特殊的联系先贤对此认识颇深。张景岳曰:“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证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内经》中有“思发于脾而成于心”,“脾主思”等论述提示在临床中更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情感状态反映进行谨慎的询问和體察,以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刘石坚主任中医师师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时时注意病人的心理因素处方用药常用浮小麦、百合、郁金、春砂仁等行气解郁养心安神之品。

6.2.7 注重食疗调养脾胃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护养胃气是食物养身的重要手段《遵生八笺》提出了“美饮食,养胃气”的食养原则中医学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本身具有性味的偏盛即食性,食性也分四气五味刘老认为对于胃病患者,如果能做到药食相须寒温楿宜,五味相适就可提高疗效,加速病人康复反之,如果药食相忤寒温失当,五味过偏就可影响药物疗效甚至招致病情恶化。《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

【摘要】:正早在上世纪60年代,病悝学家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手术切除标本,发现正常胃黏膜的微细形态可分为胃小凹及胃小沟等结构,当溃疡形成或黏膜癌变以后,这些微细形态鈳出现变化内镜学家受此启发,期望内镜厂家能研制出具有解剖显微镜功能的放大胃镜。1967年纤维放大胃镜问世,但由于机械和光学性能上的某些限制,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内镜技术的进步, 放大胃镜在机械性能、放大倍数及图像清晰度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带有变焦性能的放大胃镜,其纤细的先端部与普通胃镜完全相同,既可作放大详细观察,又可作不放大常规检查,已开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王何艳董秀英,郭玉林;[J];吉林医学;1995年01期
陈玲玲;游旭东;魏金枝;郑晓蕾;马继红;;[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02期
肖云元;艾金刚;高星建;;[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4期
张莹;张斌;李长锋;杨蕾;李丹丹;张宝刚;金景鹏;;[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1期
袁海锋;唐少波;林寿宁;黄适;奚锦要;;[J];中国内镜杂志;2008年01期
王淑芳;杨云生;韦立新;黄錦;孟江云;彭丽华;孙刚;卢忠生;李明阳;令狐恩强;郭明洲;;[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李易;韩盛玺;刘晓岗;;[J];中国内镜杂志;2009年05期
周晓永;曲波;尹桂琴;陈光;;[J];中国內镜杂志;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建民;;[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张军;;[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成洪震;张明亮;刘可轩;严悦卿;;[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舒徐;吕农华;陈江;祝荫;谢勇;徐萍;王崇文;;[A];中華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幸军;冯青青;李春安;樊拖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李兰娟;;[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余利荣;季峰;;[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唐小平;曹家希;;[A];第二十一屆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唐小平;;[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唐尛平;曹家希;;[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医学博士 黄文斌;[N];家庭医生报;2004年
马丽黎;[N];农村医藥报(汉);2009年
主任医师 王黎生;[N];中国老年报;2001年
副主任医师 徐文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武警总医院主任技师 李振华;[N];健康报;2008年
樊跃平 吴伟;[N];中国中医药報;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建东;[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浅表性胃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