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泳圈哪种好发霉了咋办

儿童游泳圈只是玩具难救生 漏气一会瘪成皮
告别持续降雨天气,岛城又迎来了艳阳天,随着气温升高,各大浴场内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担心年幼的孩子不懂水性发生危险,不少带孩子到浴场游泳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配一个充气游泳圈或简易救生衣。调查中记者发现,各大浴场周边大大小小摊位前,颜色鲜艳、形象各异的游泳圈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不过其中一些问题产品还是让家长们难以放心。专家表示,儿童游泳圈实际上只是水上玩具,与救生圈区别较大,这些物品有着明确的年龄限制,家长需时刻警惕做好监管工作。
新买泳圈竟漏气吓坏家长
近日一次意外事件让市民陈女士惊出一身冷汗,潍坊老家的亲戚带着孩子来青岛,吃过午饭后陈女士带着亲戚和两个小朋友到海水浴场玩。小孩子凑在一起本就喜欢玩闹,加上亲戚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两个小朋友在海边玩得非常开心。担心孩子太小不会水,容易发生危险,站在旁边的陈女士发现就在海滩上,有小贩正拿着充气游泳圈兜售,一番讨价还价后,陈女孩以3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个,抱着这两个颜色鲜艳又印有卡通形象的泳圈,孩子们非常喜欢,借着这两个泳圈,孩子们更加肆无忌惮地玩耍,范围也逐渐移向更深的海域,可此时细心的陈女士发现原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个游泳圈不一会竟然瘪得成了一张皮,看到这里她赶紧招呼孩子上岸。“后来发现是充气口那边接缝位置漏气了,多险啊,幸亏发现得及时。”陈女士告诉记者。
浴场周边“三无”泳圈较多
昨天中午来到第六海水浴场附近,记者看到海里聚集了许多游泳的市民和游客,其中不乏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记者看到很多小朋友或者是套着花花绿绿的充气游泳圈、或者是在双臂上套着一个简易的充气救生衣。借着这些辅助设备孩子们在海中玩得肆无忌惮,观察孩子们身上穿的这些泳圈和救生衣,记者发现其中有一些只是光秃秃的一个游泳圈,表面没有任何标识,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孩子们的这些设备都是从哪买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选择到大型超市内给孩子挑选这些游泳装备,有的则是直接到浴场周边的小摊上随手购买。随后记者走访了中山路及台东附近的多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充气游泳圈和救生衣被摆在了儿童用品区域非常显眼的位置,每只游泳圈的价格在15元至30元之间,记者观察到超市内销售的游泳圈都有明确的厂家及产品信息,在一款游泳圈的外包装上记者看到上面明确印有“非救生设备,不适合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等字样。在海水浴场周边记者发现售卖泳圈和救生衣的商家也有不少,只是有的商家销售的产品与陈女士所买到的相同,虽然有着可爱的造型和鲜艳的颜色,但却没有任何的产品标识和警告说明。记者就此向摊贩表示质疑,可一些摊贩却对自己卖的货物很有信心,“别说孩子了,大人用也没问题,这浮力差不多,就注意别让烤肉扦子扎破就行了。”栈桥上一位摊贩对记者说。
儿童充气泳圈本质只是玩具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根据《救生衣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要求,救生圈体芯材采用闭孔型发泡材料,也就是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纤维布,还要涂三层酚醛树脂,然后包帆布并涂刷数层油漆。救生圈圈身必须具备荧光条,方便救援。而儿童充气泳圈和救生衣则是依照《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和《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的相关标准生产的,两者功能性差别很大。因此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切勿把游泳圈当做救生圈,选购的时候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具有3C标志的产品,儿童应在成人的看护下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儿童戏水屡屡发事故 家长注意:游泳圈不是“救生圈”
[提要]孩子穿着裤式坐圈在水中戏水,家长悠闲地在岸边闲聊。结果孩子用力向前扑,泳圈侧翻,孩子难以从裤圈里挣脱出来,头朝下、脚朝天在水中挣扎。这是近日在海珠区一处游泳池里发生的一幕。
  儿童戏水屡屡发生事故
  专家提醒家长应注意全程看护
  孩子穿着裤式坐圈在水中戏水,家长悠闲地在岸边闲聊。结果孩子用力向前扑,泳圈侧翻,孩子难以从裤圈里挣脱出来,头朝下、脚朝天在水中挣扎。这是近日在海珠区一处游泳池里发生的一幕。夏日炎炎,又到游泳季,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戏水消暑,溺水、落水不得不防。专家提醒,家长在带孩子游泳时需格外小心,不要把&游泳圈&当成&救生圈&,也不要将孩子的安全交付给游泳圈,选择游泳圈时需谨慎。
  这些泳圈
  很危险!
  裤式坐圈:要当心侧翻
  &吓死了,以为这种带裤子的游泳圈是安全的,孩子不会脱出来,没想到竟然会翻!&近日,在滨江东路一家小区游泳池,一名妈妈心有余悸。
  该小区的儿童池水深只有约40厘米,只到小孩的臀部,孩子穿上裤式泳圈,腿还能踩到地面。家长将一岁半的孩子塞进游泳圈后,就转身去看其他泳池里正在学游泳的儿童。没想到孩子太兴奋了,在泳圈里用力向前扑,想抓住飘在水中的水枪,泳圈突然侧翻,孩子一头栽进水里,但裤式泳圈的裤子还紧紧套在下半身,整个人头朝下、脚朝天。由于孩子太小,动作幅度很小,所以旁边戏水的两个儿童和其他站在泳池边的家长都没有立即发现。家长发现时小孩正脑袋朝下浸在水中,四肢正在挣扎。好在附近的救生员发现异样,一个箭步冲进泳池,将孩子捞了起来,孩子出水后咳嗽了很久。
  泳圈太大:难卡住腋窝
  &这样太危险了。游泳圈太大,根本没有卡住孩子的腋窝,孩子很容易从游泳圈脱出来!&救生员小张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一名家长将孩子放在圈围比孩子大一倍的游泳圈里,让孩子自己把住,转身去旁边拿东西。就这短短的几十秒,孩子一兴奋一松手,整个人从泳圈里掉出来,直接沉入水中。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等家长和救生员发现的时候,孩子已沉到池底。
  孩子被捞起后已经没有了反应,经过简单急救后苏醒了过来。&如果不识水性,落水时很多人是直接沉入水底的,根本来不及发出任何声音或挣扎。如果发现得晚一点,再耽误两三分钟,是非常危险的。&该救生员告诉记者。
  半开放式泳圈:难把握重心
  &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个半开放式游泳圈,一直游得好好的,但后来孩子太兴奋了,动作一大,竟整个人向后仰去,好在及时捞起来,但已经呛了一口水。&在一家游泳馆,陈先生告诉记者,半开放式的游泳圈不易掌握平衡,选择要谨慎。
  记者发现网购平台上半开放式的游泳圈受到追捧。然而不少网友评价,这种半开放式游泳圈对完全不会游泳的儿童来说,没办法掌握平衡,小孩下水后重心容易向前或向后而呛水。对大人来说,由于气囊设计太小,浮力不够,如果不会游泳,根本浮不起来。
  黄金急救时间
  广州市健安急救培训中心资深急救讲师刘俐利告诉记者,很多孩子溺水时是没有挣扎和呼救的,家长需要特别小心。不太会游泳的孩子,一旦喝到水,会很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又喊不出来,这种挣扎很短暂,往往被人忽略,然后人体就启动了溺水的本能反应。这时候,有些溺水者就会身体上浮,本能反应促使他的嘴巴露出水面想要呼吸,但此时他已经很难挥手或呼救。
  如果家长一不小心,没看到孩子之前的呛水过程,等他看到时,孩子已经安静地头露在水面上,家长却浑然不知危险,这是相当可怕的。儿童戏水或游泳时一般会发出很多声音,如果发现孩子不声不响,家长要马上大声询问:&你还好吗?&如果孩子没有反应,一定要马上将其从水中捞起来。
  儿童落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至6分钟后,身体便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溺水急救需抓住4分钟黄金时间,越早施救越好。刘俐利告诉记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不过溺水比较特殊,就算超过10分钟也应坚持心肺复苏到医护人员到达,因为溺水往往呼吸先停、心跳仍有,末梢血管收缩会保证心脑供血。&
  溺水十大表现
  1.头被浸没于水下,嘴巴露出水面。
  2.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
  3.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4.紧闭双眼。
  5.头发盖住了前额或眼睛。
  6.看似直立于水中,腿无法运动。
  7.呼吸急促或痉挛。
  8.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
  9.试图翻转身体。
  10.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数字:
  五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
  夏季儿童溺水情况高发,滨江东路某游泳池一周发生五起儿童溺水、落水事件,其中两天每天都有两个孩子溺水、落水,好在救生员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基本都是1~2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本来走路都没走好,下了水,有时一个迈步就直接栽倒在水里。&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死亡的7%。世界各地每年溺水死亡数估计为37.2万例,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在中国,溺水是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5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而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
  分清泳圈与救生圈
  儿童选择哪种救生设施比较安全呢?业内指出,一般的充气式游泳圈只是一种水上充气玩具,与救生圈是有区别的,真正的救生圈和救生衣在生产中对所用的泡沫、塑料等物理、化学性能都有明确的要求,对产品的强度与硬度都有一定规范。所以购买时最好要看看有没有安全标识。其中背心式救生衣相对安全,这种救生衣是无气囊的,靠的是材料自身的浮力,不会发生漏气的问题。
  无论是游泳圈还是正规的救生设施,在游泳之前,都要仔细检查清楚,看看是否存在漏气、裂缝之类,充气是否充足。游泳圈的尺寸也应注意,大小应该刚刚好扣住小孩的腋窝,不要太过于松动,减少孩子玩水时从泳圈里脱出的风险。
  相关人士提醒,家长不能依赖救生设施,在孩子戏水过程中需要全程看护。另外,游泳圈只适合戏水用,不能作为救生设施,有些孩子过于依赖游泳圈,并觉得有游泳圈在比较安全,会做一些危险动作,容易造成事故。
齐鲁网教育频道高校投稿邮箱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投稿邮箱为:,稿件请勿QQ在线或离线传送,咨询电话和传真: 。
[责任编辑:秦霞]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游泳圈上的霉点怎么去除_百度知道浮力小气味大 儿童游泳圈“圈”不住娃的安全
  塑料娃娃套上游泳圈,放上5公斤的重物后,最终沉入水中。6月18日,记者测试五款儿童游泳圈的浮力,一款不合格。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浮力小气味大 泳圈“圈”不住娃安全
  实验显示,五款儿童游泳圈中三款存浮力不达标、甲醛或重金属超标问题;专家提醒用前先清洗擦拭
  夏至已过,最炎热的时候即将到来,游泳也成了很多小朋友降温消暑常用的方式。但记者发现,原本是起到保护作用的儿童游泳圈并非百分之百安全,部分游泳圈存在浮力不达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反而成为儿童健康的潜在威胁。
  “三无”泳圈充斥市场
  近日,北三环天丰利市场内,不少摊位上都挂着游泳圈。一位摊主说,进入六月以来,游泳圈格外好卖,“一般颜色鲜艳、卡通图案的卖得好。”
  然而,在其销售的8款游泳圈当中,有5款都没有生产厂家名称、生产地址和生产日期。该摊主说,买游泳圈的人很少去关注是否有厂家信息,因此进货的时候也没有去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不过,“三无”游泳圈与写明厂家地址等信息的游泳圈价格有差距,“三无”游泳圈根据直径不同卖15元到30元不等,而写明厂家地址的游泳圈,同样大小的要贵10元左右。
  在该市场其他一些摊位,也有“三无”游泳圈销售。
  买前最好“闻一闻”
  除了标识不全这种看得见的问题外,记者从不同渠道购买了四种儿童游泳圈和一种儿童手臂游泳圈,就浮力、重金属、甲醛浓度三方面内容进行检测,发现三款游泳圈甲醛浓度不达标,其中有一款重金属钡含量超标,还有一款浮力不达标,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专家提醒,家长给孩子购买游泳圈时,应该先闻闻味道,如果有刺鼻味道,最好不要购买,或者买来先散味了再给孩子使用。
  此外,在实验中,有品牌的游泳圈比“三无”产品表现要好,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先检查游泳圈是否有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信息,质量更有保障。
  一游泳圈钡超标另一款接近限值
  实验过程:儿童游泳圈大都有着鲜艳的颜料涂层,是否会重金属超标?记者从小商品市场及网站购买五种儿童游泳圈,价格从20元至90元不等,由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工作人员用手持X射线荧光分析仪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一款蓝色底色、有米老鼠图案的游泳圈,其底色中钡的含量高达1026毫克/千克,而国家标准为1000毫克/千克。印刷着米老鼠图案的部位,钡的含量也接近国标,达976毫克/千克。另一款手臂式救生圈,钡的含量也接近国家标准,达到872毫克/千克。钡含量低的一款游泳圈数值为268毫克/千克。
  绑上5公斤重物塑料娃娃沉入水中
  实验过程: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儿童游泳圈等充气水上玩具在水中的浮力最小为49N。也就是说,这些儿童救生圈最小能将5公斤的物体浮起来。记者在一个直径为70厘米的塑料盆中灌上水,作为模拟泳池,再将一个娃娃身上绑上5公斤重物,依次套上五种游泳圈,放入盆中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娃娃套上其中一款游泳圈后立即沉底,套上另四款时,仍能漂浮在水面上。沉底的那款游泳圈放入水中后,气嘴处不断吐泡泡,存在漏气问题。
  泳圈放入密封袋甲醛浓度涨12倍
  实验过程:记者将甲醛测试仪放入透明的密封袋,仪器显示袋中空气的甲醛浓度为0.04毫克/立方米。随后,记者将五款游泳圈依次放入密封袋中后,测试甲醛和化学污染物浓度变化。根据相关标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千克。
  实验结果:记者将一款游泳圈放入袋中,3分钟后,甲醛测试仪的甲醛指数从0.04毫克/千克上升到0.14毫克/千克,还有一款上升到0.15毫克/千克。而另一款直径60厘米的游泳圈放入密封袋中后,甲醛浓度从0.04毫克/立方米上升到0.51毫克/立方米,上涨近12倍。
  【提醒】
  用前清洗擦拭减少重金属
  自然大学“中国重金属污染地图”项目发起人潘庆安表示,有些劣质游泳圈的涂层中可能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儿童皮肤接触或用舌头舔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吸收过多的重金属。
  据介绍,急性钡中毒会造成眼睛、鼻子、喉咙、支气管及皮肤有刺激感。游泳圈在使用前最好清洗、擦拭,加快重金属转移。
  【提醒】
  气嘴能按入游泳圈更安全
  实验时,游泳圈气嘴漏气“吐泡泡”的问题并不容易被发现,但这会造成游泳圈的浮力不断下降,容易产生危险。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应观察气嘴,下水使用前最好先试用。此外,还有的游泳圈气嘴在充气后无法按入游泳圈中,容易被碰开导致漏气。消费者购买前应注意,选择能按入的游泳圈会更安全。
  【提醒】
  暴晒可加速甲醛挥发
  业内人士表示,涂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游泳圈甲醛的挥发情况。在废旧塑料回收多次利用过程中,为了牢固,商家普遍会加入含甲醛的黏合剂。达尔问环境研究所负责人赫晓霞博士介绍,甲醛是已经明确的一类致癌物,买前应该先闻闻味道,如果已经把味道大的游泳圈买回家,应该先散味,或在阳光下暴晒加速挥发。
  游泳圈≠救生圈
  专家介绍,游泳圈和救生圈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大家常说的游泳圈实行的是《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而救生圈则在外观、重量、材料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游泳圈多为塑料等材质,采用充气式,而救生圈一般由软木、泡沫等材料制成,即使破损也能浮在水面上。如果是在游泳池中玩耍,可以给孩子使用符合标准的游泳圈,但如果是到海里游泳,则应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救生圈。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游泳圈哪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