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的统一性与一致是不是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培养

 2016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我的图书馆
 2016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016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一、单选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A.形象性B.抽象性C.象征性D.夸张性【答案】D。解析:幼儿绘画时伴随着想象,而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2 .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井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剧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电报句B.完整句C.单词句D.简单句【答案】A。解析:双词句阶段(1.5~2岁)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月的语言,目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3.—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答案】C。解析: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4.在商场,4- 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4~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进一步发展,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案例中的幼儿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运用自我说服法进行情绪调节。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做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A.转导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归纳推理【答案】C。解析: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6.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目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可能是A.急性肠胃炎B.异物落入气管C.急性喉炎D.支气管哮喘6.【答案】B。解析:支气管异物的症状表现为: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如异物较大,嵌于气管分叉处,将导致吸气和呼气困难。题干中幼儿表现出的症状与支气管异物的症状相符。7.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7.【答案】A。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述题干中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将[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区理论思想的体现。8.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A.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B.书写自己的名字C.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D.学习书写常见汉字8.【答案】D。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语言领域”中“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目标指出“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A.教师集体示范B.幼儿自主探索C.教师分组讲解D.教师逐一训练9【答案】B。解析:“一物多玩”属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探索活动中适宜的做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10.在“秋天的书”美术舌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的树C.堤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书的名画10.【答案】A。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绘画活动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绘画不利于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二、简答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1.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5分)(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而“自我肯定”概念的获得会影响在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式和效果等。(2)幼儿自身的特征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例如受欢迎型的男孩的亲社会行为较多,而攻击性行为较少,他们帮助建立的准则和规范,同时幼儿的外貌等也会影响同伴交往,例如在幼儿园中孩子都喜欢和漂亮的小朋友进行交往。(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不日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12.从儿童发展角度,简述幼儿户外运动的价值(15分)【答案要点】(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户外活动使儿童的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都能得到活动,促进骨骼肌肉的成熟,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户外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养成经常地、自觉地到户外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利于扩大儿童对体育活动技能的范围,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生活,帮助幼儿巩固和提高体育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动作技能。(3)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等自然因素,促进了儿童的身体健康。(4)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户外活动具有很多特点: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时间充足,儿童自主性强等,能够带给儿童愉快和满足,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三、论述题(20分)13.论述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与举措。【答案要点】(1)《纲要》中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目时幼儿园教育原则也指出要面向全体,尊重个别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因此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①能够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②促进每个儿童发挥自己的特长③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2)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和幼儿自身的影响,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幼儿教师应该依照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②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a.对能力超常儿童的教育要适当,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要注意全面发展,也要发挥特长。对低常儿童,更应考虑其差异性。因此应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注意应用直观性救育的方法,多给一些感性的具体的事例,采用循序渐进的小步子程序,让他们反复练习,逐步掌握基本的经验。b.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更应该根据其气质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C.幼儿性格的发展还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特别重视幼儿的性格教育,有的放矢地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对于有良好性格的幼儿,成人应给予适当的表场和及时的肯定,使他们的性恪得以巩固;对于有不良性格品质的幼儿,成人应首先了解这种性格形成的原目,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激起他们改正缺点的愿望。③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创造条件,转变教育观念,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目的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人施教。④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⑤创设良好的育儿环境。应为所有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以促使幼儿的智力更早更快地发展。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材料: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10分)(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2分)教师该如何引导?(8分)【答案要点】(1)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情感比较外露;情绪极易冲动。材料中阳阳每天去幼儿园见到奶奶要离开又哭又闹,但是等奶奶身影小时又能高兴的玩耍正体现了幼儿情绪发展进程中,情绪不稳定、较外露和易冲动的特点。(2) ①奶奶没有必要担心阳阳的情绪,这是这一阶段幼儿情绪的特点的体现。②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a.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并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b.成人的情绪控制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与态度。c.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d.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e.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15.材料:角色游戏中,大二班在教室里开展理发店主题游戏,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主动为幼儿制作了理发店的价目表(见图1) 问题:请结合你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分析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法是否适宜,并提出建议。(20分)【答案要点】(1)我认为大二班的主题设计是比较好的,但是指定价目表是不合理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创作性、过程性和变化性。大班[亿师学]的角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接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井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材料中老师创办了主题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价目表的设定就限制幼儿的想象以及对角色、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是不合理的。(2)建议①让儿童自主参与活动。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商定在理发店内的不同服务内容及其价目,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五、活动设计题(共1题,30分)16.请根据下列素材没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下图),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  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参考设计】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二、活动目标:1.了解吹泡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3.萌发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吹泡泡的游残。四、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活动室,激发学习兴趣。师: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像气球,像西瓜,还像乌黑的大眼睛。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2.教师组织谈话,引出吹泡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师:小朋友吹过泡泡吗?都是用什么来吹泡泡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些吹泡泡的工具,你们也来试—试?(二)活动展开1.教师展示各种吹泡泡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带来的这些吹泡泡的工具吗?你们觉得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吗?能吹的出来就画“√”,吹不出来的就画“×”。2.幼儿集体动手验证,教师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选择吹泡泡工具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分组展示记录结果,井进行验证记录。师: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师:通过探索发现,只要有洞、有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3)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师: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用力,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大泡泡了。你们都是怎么做的?3.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1)教师出示苍蝇拍、漏勺、梳子、牙刷、树叶等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制作吹泡泡器的方法。师: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器的?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没有吹出泡泡呢?(2)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师:原来有缝隙才能吹出泡泡,这些吹出大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大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大泡泡来。(3)教师最后出示细铁丝,让幼儿用扭,绕,团,折等多种方法来制作工具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师:你能用细铁丝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4)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上,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形状。师: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三)活动结束1.教师和幼儿玩“吹泡泡“游戏。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吹泡泡》音乐转圈,使大泡泡变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在游戏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2.教师总结,自然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尝试用各种工具吹泡泡,吹出了好多的泡泡。老师决定给每一个小朋友颁发“小小科学家”的奖章,请你们用聪明的小脑袋继续在生活中探索那些神奇的科学现象!活动延伸将幼儿带到科学角,尝试制作泡泡水。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科学探索能力。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科目代码:2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月的因素是A.遗传 B.环境 C.个性差异D.个人努力【答案】B。2.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D。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答案】B。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 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答案】A。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C。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答案】A。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当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B。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10.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独立型B.依存型C整体型D系列型【答案】A。11 .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斯金纳C.班杜拉D.桑代克【答案】C。12.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A.内化 B.泛化 C.焦虑D.移情【答案】B。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D。1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15.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机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C。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客。这种组织方式属于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答案】C。17.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答案】A。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法【答案】B。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过程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2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A.综合性B.均衡性C.选择性D.时代性【答案】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析】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学生为本”。【解析】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积累素材。谁知不久,小强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办公室,对唐老师大吼:“老师,为啥娃儿回家作业不做,就玩泥巴?”唐老师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对家长说:“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我先读—篇作文给您听,可以吗?”于是,唐老师就把小强在作文课上写的作文读了一遍,大致内容是:周末,他用泥巴好不容易制成了一辆“新型坦克”,很是得意,不料老爸一见,就将他的“成果”狠狠地摔个粉碎,还骂自己不务正业,他非常难过......  读罢文章,唐老师给家长讲明为什么要安排孩子回家做这样的作业。家长听后连声道歉,说:“是我不对,我还以为您就是让学生玩呢”问题:(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10分)【解析】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秉承了正确的家校沟通理念,值得肯定。首先,这种做法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平等地位[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家长和教师都是能够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主体。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平等的教育地位。案例中的唐老师在面对家长的质疑时,能够摆正心态,以平和心态去对待家长,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地位。这种做法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教师具有专业的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相较于家长而言,具备更好的教育效果。案例中的唐老师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做出了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还能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和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0分)【解析】家校合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第一,教育性。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第二,发展性。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第三,针对性。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四,有效性。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必须耍完成预定目标。25.材料:杨老师在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了丙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丙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么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问题:(1)评价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10分)【解析】杨老师通过故事导入法引导课程,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材料中杨老师采取的导入方式是故事[亿师学]导入法,所谓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本节课是数学课,若直接讲解分数的理论知识,不仅学生难以理解,也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杨老师通过给猴子分饼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起的。(2)小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10分)【解析】导入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①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种导入方法。②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师生双方都有话可谈。③情景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如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学生的共鸣。④提问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⑤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⑥悬念导入是指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⑦故事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⑧游戏导入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接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答题。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10分)【解析】此诗通过对草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草”作为中心词,构成全诗意境的主体意向,全诗借景写情,蕴含深刻,刻画形象生动,赞美—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2)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数学目标。(12分)【解析】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离、岁、枯、荣、野、烧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离、枯、荣等3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叉生”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情感升华的过程,获得初步分析与观察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顽强向上的意志。(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18分)【解析】“枯”的写字指导过程教师:我们在理解了诗人的伟大情感之后,学习生字“枯”的正确写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枯”字是什么结构?学生:左右结构。教师出示教学PPT,呈现田字格版的“枯”字,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左右结构的“枯”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左面窄右面宽。教师总结:同学好眼力,这节课我们就要完成写好左右结构“枯”字的任务,下面老师给大家—个口诀。(ppt呈现口诀)体形窄,作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边板书,边讲解,并强调“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复述口诀。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井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28.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10分)(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恩典。(10分)(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直立,蹲撑,两手[亿师学]与肩同宽体前撑垫,两脚蹬地(腿蹬直),重心前移,使头后、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膝收腿,两手抱小腿,团身向前滚动成蹲立。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前滚翻,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3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哪些?(10分)(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答案】A。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答案】B。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C.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年级至高中【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B。解析: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的原则。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D。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评属于形成性评价。10.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A.个人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D。解析:通过班风真诚的爱感化和影响学生,这属于情感陶冶法。11.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冯老师尊享的主要德育原则是A.疏导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答案】C。解析:班主任老师利用其擅长绘画的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散漫的毛病,属于长善救失的原则。12.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答案】A。13.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答案】B。14.中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开始[亿师学提供]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像成人,不愿意被当做孩子看待。这提供这说明中学生心里发展具有A.平衡性B.独女性C.闭锁性D.动荡性【答案】B。解析:渴望自己像成人,不受父母的管教,这符合中学生独立性的特点。15.小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把各种解决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归纳式【答案】C。解析:算法式是指把所有的解法逐一尝试。16.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A.惩罚服从趋向B.相对功利趋向C.寻求认可趋向D.社会契约趋向【答案】D。17.小黄在学目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赏。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A.成绩趋近B.成绩回避C.掌握趋近D.掌握回避【答案】C。18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B.克服内疚感C.避免孤独感D.建立统一性【答案】D。解析:中学生面临的任务是角色同—对角色混乱。19.盂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盂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A.情感枯竭B.去人性化C.成就感低D.知识枯竭【答案】A。20.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A.教师促成B.群体促成C.任务促成D.自我促成【答案】C。解析:为了完成航模比赛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是由于任务促成的纪律。&21.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A.强化法B.自控法C.脱敏法D.放松法【答案】A。&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井说明理由。2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解析】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解析】此观点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4、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解析】此观点错误。工作记忆也称之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些.但—般不会超过—分钟。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5、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解析】本题说法错误。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般学习成绩越好。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解析】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7、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解析】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美育能够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修养超越生死、不计功利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2)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以开发大脑的潜能。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可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广范的兴趣和创造的精神。(3)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和从事劳动的基础。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方面美育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另—方面美育可以促进^的形体美和体育技巧的提高。28、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解析】(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而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表现: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b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宣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去。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选径。【解析】(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题:(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解析】(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亿师学提供]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其次,张老师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第三,张老师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明白原理,体现了谈话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2)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谈话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数学原则。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的、连续的进行数学活动。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植物吸水的原理.而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谈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白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31. 材料: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10分)(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8分)【参考答案】(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耍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发表评论:
馆藏&3545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读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