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超的yebo博士导师师是谁

开放分类: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由东北大学设立最早的采矿系和矿物系合并组建。现有7个研究所、1个系及1个实验中心。教职工201人,其中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博士生导师25人,教授34人,副教授48人。现有在校学生2192人,其中本科生1458人,硕士研究生399人,博士研究生335人。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学院简介
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11博士点(含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9个本科专业。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获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采矿学”为国家级精品课,“”、“”为省级精品课;采矿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方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院承担“985工程”二期“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建有矿山工程研究所、东北大学安全环保研究所、东北大学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大学滤料检测中心、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心、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建院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5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0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1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16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自然科学基金53项,省市及企业开发项目近1500多项,总经费1亿1千万元,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人民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共发表论文3600篇,出版专著、教材145部;获国家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8套,并得到工程实际应用。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已与国外的许多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和交流,并坚持长年开展学术报告会制度,承担了一批工程技术的咨询与实施项目,学院学术气氛浓厚。 学院将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发挥在资源开发与利用、安全环境、土木建筑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我院学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大型企事业的联系,拓展学生就业和办学途径,努力促进老学科的改造与新学科的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学院。&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历史沿革
1950年,焦作工学院采矿系、抚顺矿专与鞍山工专的采矿系合并入东北工学院采矿系。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矿山系的矿区开采专业、山东大学采矿系并入东北工学院采矿系。 1960年,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并入采矿系,将采矿系更名为矿山机械化与自动化工程系。 1962年,矿山机电专业分出,恢复采矿系原名。& 1984年,选矿专业从采矿系分出,成立矿物工程系。 1995年,采矿系和矿物系合并,成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学院领导
学院领导 & & & & &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学院大事记
学院大事记& 2009年 09.01&&巩恩普、任凤玉两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09.01&&何政教授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09.01&&学院获东北大学2008年度先进部门工会;黄&&菲获“三八”红旗手;任&&飞、王慧琦获优秀工会干部;刘善军、 &&&&&&&&&&高雁鹏、修春华、朱&&云、王大鹏、李佳佳获工会积极分子。 09.03&&学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09.03&&《井巷工程》、《矿产资源经济学》获校教材立项。 09.04&&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师生田径运动会。 09.04&&采矿工程研究所获校青年文明号。 09.04&&何政、刘善军、朱万成、徐新阳、刘炯天(校外兼职)、赵明鹏(校个兼职)经遴选成为博士生导师。 09.05&&“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辽宁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09.05&&学院获东北大学第四十八届体育运动大会教工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09.05&&学院团委获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 09.05&&冯夏庭教授当选下一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09.05&&主办了第三届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新进展学术会议。 09.05&&孙传尧院士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重视矿石物性研究,研发与矿物资源可选性相和谐的精细工艺研究”。 09.05&&《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BlackBoard平台课件建设获校CAI课件建设二等立项。 09.05&&《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CAI教学软件开发获校CAI课件建设一等立项。 09.06&&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家组认证。 09.06&&学院召开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员大会。 09.06&&“辽宁省高新过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批准组建。 09.06&&测绘工程获工程硕士领域授予权。 09.06&&“系统安全工程”本科课程被评为辽宁省2009年度普通高等院校省级精品课程。 09.06&&学院党委获东北大学年度先进党委;土木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地质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获教工先进党支 &&&&&&&&&部;魏德洲、任凤玉、何&&群、李&&艺、王忠安获优秀共产党员;邱景平获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级本科生第一 &&&&&&&&&党支部、2007级硕士生第四党支部获优秀学生党支部;宋明亮、陈&&超、白&&岩、付玲玲、谢&&越、刘&&宇获优秀 &&&&&&&&&学生共产党员。 09.06&&车德福副教授获2009年度东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 09.08&&学院召开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工作研讨会。 09.09&&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09.09&&杨天鸿、朱万成、徐新阳3位教授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何政、顾晓薇、王泽红、杨 &&&&&&&&&&成祥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09.10&&学院进行实验资源优化配置。 09.10&&学院获东北大学年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团委获敬老爱老先进集体,王忠安获离退休工作先进个 &&&&&&&&&&人,安立鸿获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09.11&&“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经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批准组建。 09.11&&学院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 09.11&&“《工程水力水文基础》课件”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三等奖。 09.11&&学院获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09.11&&李刚副教授经遴选成为博士生导师。 09.12&&学院召开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会代表大会。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李桂臣、程宏获先进个人。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青年教师“四个一”成长成才系列活动一等奖。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2009年度先进部门工会;顾晓薇获三八红旗手;王忠安、李佳佳获优秀工会干部;王大鹏、关长 &&&&&&&&&&庆、张丽娜、毛宁、梁成、崔文斌、王慧琦获工会积极分子。 09.12&&陈庆凯、康玉梅获校第五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 2008年 ·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家组认证。 ·学院完成全员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入轨及职务职级晋升工作。晋升三级教授2名、四级教授3名、三级副教授6名、三级讲 &&&师12名、三级高级实验师1名、七级职员1名。 ·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 ·学院召开党建工作研讨会。 ·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师生田径运动会。 ·学院与其它单位联合举办了“2008全国金属矿山采矿专题、选矿专题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承办了2008(沈阳) &&&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主办了第二届中日除尘技术研讨会。 ·建筑系成功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 ·学院获东北大学学年度先进集体。 ·学院获2007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获东北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获东北大学第四十七届体育运动大会(教工组、学生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学院工会获“关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东北大学发展之路教职工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学院获东北大学“软件杯”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赛团体第三名。 ·矿物工程研究所获校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 ·采矿工程学科梁正召博士的学位论文获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采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岩石力学”、“普通地质学”2门本科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采矿学国家精品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东北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特等奖。 ·杨天鸿教授入选2007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朱万成教授获张捷迁基金奖。 ·魏德洲、徐新阳、邢军、印万忠、李刚获东北大学学年度优秀教师。 ·梁力、姚玉增、何群、刘维获校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延进军获东北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李桂臣获2007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邱景平获东北大学“关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东北大学发展之路教职工征文比赛三等奖。 ·毛宁、顾晓薇、仲崇斌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 ·毛宁、顾晓薇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 ·学院博客纳川·轩辕获东北大学十佳博客。 2007年 ·&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名单如下:院长:魏德洲,副院长:赵文、韩跃新、王青、延进军、安立鸿(兼), &&&&党委书记:左斌,副书记:安立鸿。& ·&采矿工程学科经考核评估获得国家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经教育部审核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完成基层学术组织调整,调整后的基层学术组织为七所一系一中心。 ·&学院获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召开“&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通报会、学院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学院成功承办了“中日除尘技术研讨会”、主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 ·&朱万成教授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元辉教授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洪堡学者朱万成受到德国总统接见。& ·&朱万成教授荣获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印万忠教授获张捷千基金奖。 ·&王述红副教授获得2007年江河奖教金。& ·&李元辉教授、沙成满副教授被评为东北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后。& ·&丁梧秀、郭莉两位博士后获第二批东北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 ·&梁正召博士获得2008年国际罗哈奖&(Rocha&Medel)。 ·&聘请韩国工程院李正仁院士为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2006年& ·&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炯天教授。& ·“十五”“211工程”建设成果通过验收。& ·&学院成功主持召开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大会和2006(沈阳)安全科学与技术国 &&&&际研讨会三个重要学术会议。& ·&采矿工程实验室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组建。& ·&以长江学者吴立新教授为带头人,以“矿山安全工程技术”为研究方向的团队获“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兼职博士生导师孙传尧院士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工程奖。 ·&杨天鸿教授、印万忠教授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院获东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二等奖。& ·&“岩石力学”本科课程被评为东北大学精品课。& ·&工程力学研究所、勘查技术与工程系获东北大学教学改革优秀组织三等奖。& ·&“工科基础地学教学模式研究及改革实践”列为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项目。& ·&《采矿学》、《矿山安全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三本教材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数字矿山工程获得博士点、硕士点招生资格;&获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教工和学生分别获得校运动会精神文明奖。& ·&学院团委获东北大学红旗团委。& ·&学院团委获辽宁省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2005年& ·&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批准。& ·&完成学科建设项目建设进展、完成情况的检查。& ·&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吴立新教授。& ·&吴立新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左斌研究员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唐春安教授被评为东北大学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 ·&学院建院十周年。& ·&矿业工程获国家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吴立新、杨天鸿、徐曾和、印万忠经校遴选成为博士生导师。& 2004年& ·&2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采矿学”被评为学校精品课。& ·&许开立、王连广、孙铁珩、熊健民等4位教授经校遴选为博士生教师。& ·&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成立。 ·&学院完成教师改革聘任工作。& ·&完成“211工程”建设项目“深部矿产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中期检查。& ·&确定“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平台”。& ·&经省教育厅批准,鞍钢弓长岭矿业公司成为“辽宁省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培训领域为矿业工程。& ·&学院科研强度首次达1000万元。& 2003年&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院长:王恩德,副院长:赵文、韩跃新、王青、杨东坪、安立鸿(兼), &&&&党委书记:俞果立,副书记:安立鸿。& ·&唐春安教授当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院召开东北大学80周年校庆暨8周年院庆大会。& ·&制定了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211工程”二期、“985工程”一期建设立项启动。& ·&成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建领导小组及本科教学工作评建专家组。& ·&成立第一届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委员会。& ·&获岩土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获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 &&&2个工程硕士领域授予权。&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资源信息与决策、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矿物资源利用与 &&&&环境控制等四个博士点及硕士点,获得招生资格。&&·&朱浮声教授获江河奖教金。& ·&巩恩普教授、孙熙教授获建龙奖教金。& 2002年& ·&采矿工程学科获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安全技术及工程获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确定“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深部矿产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 ·&梁力、赵文、巩恩普、孙豁然、王青、韩跃新、胡筱敏、余天庆8位教授经学校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地质工程获工程硕士领域授予权。& ·&魏德洲教授、朱浮声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邢军博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唐春安教授、刘斌教授获校优秀教师。& ·&99级采矿工程班获“辽宁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环境工程一班团支部获沈阳市“先进团支部”称号。& 2001年&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环境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任凤玉教授被确定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在辽宁省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评选中,王恩德、任凤玉、冯夏庭、魏德洲4位教授入选百人层次,韩跃新、赵文2位 &&&&教授入选千人层次。& ·&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陈宝智教授、赵文教授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胡永春获东北大学建龙奖教金。& ·&徐小荷获校优秀党员标兵。& ·&俞果立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 ·&1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经国务院学科委员会评审,矿业工程获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设立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巩恩普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春安教授获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科研项目A类资助。& ·&徐曾和博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士成硕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魏德洲教授获沈阳市优秀党员。& ·&孙豁然教授获东北大学建龙奖教金。& ·&陈耕野、俞果立获东北大学江河奖教金。& ·&黄戊生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俞果立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 ·&徐小荷、许开立获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98级土木1班团支部获沈阳市先进团支部。& 1999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院长:陈宝智,副院长:魏德洲、梁力、王青、俞果立、杨东坪(兼), &&&&党委书记:王恩德,副书记:杨东坪。& ·&经人事部批准,学院增设二个博士后流动站,并重新定名为矿业工程、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三个博士后 &&&&流动站。&& ·&徐小荷教授获辽宁省劳动模范。& ·&王恩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获校级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魏德洲、朱浮声、任凤玉、冯夏庭四位教授经学校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冯夏庭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基金。& ·&唐春安教授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任凤玉、陈永生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胡筱敏获“江河奖教金”。& ·&魏德洲、唐春安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张维庆、张秀贞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95环境工程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 ·&97土木工程班获省优秀学风班。& 1998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年度综合评估获综合奖、科研工作获单项奖。& ·&唐春安获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宝钢教育基金。&·&任凤玉、刘树玉获江河奖教金。& ·&巩恩普、霍广新获校优秀教师。& ·&安立鸿获沈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95环境工程班获辽宁省先进班集体。& ·&96土木1班获沈阳市先进团支部。& 1997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年度综合评估中获科研工作单项奖。& ·&“211工程”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获得国家计委批复。&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金成洙教授当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唐春安获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称号。& ·&冯夏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斌、王恩德等教授经学校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 ·&梁力、魏德洲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徐小荷、赵文、连相泉、孙家学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安立鸿获校优秀学生辅导员。& ·&95选矿、94选矿十一班、94地质六班团支部获沈阳先进团部。& 1996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在学年度各系(部)评估中获三等综合奖。& ·&东北大学滤料检测中心成立。& ·&采矿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冶金部重点实验室。& ·&唐春安获第二批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拨尖人才。& ·&获冶金部教学成果三等奖、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赵文获陈香梅教育奖二等奖。& ·&宋守志、王英敏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曲召侠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生产)工作者。& ·&霍广新、魏德洲获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工作者。& ·&高福聚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霍广新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金东日获校优秀学生辅导员。& ·&曹玉林校获优秀学生工作者。& ·&徐小荷、罗茜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苏宝安获校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王平获校优秀团委书记。& ·&93矿建团支部获沈阳市先进团支部。& 1995年&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领导班子,院长:陈宝智,副院长:余仁焕、梁力、刘斌、俞果立、苑靖(兼), &&&&党委书记:张维庆,副书记:苑靖。& ·&采矿系获学年度各系(部)评估综合奖第三名,科研和产业工作获单项奖。& ·&唐春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教委第二批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 ·&《矿山安全工程》获冶金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 ·&获校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陈炳辰、宋守志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93选矿团支部获沈阳市先进团支部。&&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学院获奖
学院集体及教工获奖 2009年 09.01&&&巩恩普、任凤玉两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09.01&&&何政教授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09.01&&&学院获东北大学2008年度先进部门工会;黄&&菲获“三八”红旗手;任飞、王慧琦获优秀工会干部;刘善军、 &&&&&&&&&&高雁鹏、修春华、朱云、王大鹏、李佳佳获工会积极分子。 09.04&&&采矿工程研究所获校青年文明号。 09.05&&&“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辽宁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09.05&&&学院获东北大学第四十八届体育运动大会教工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09.05&&&冯夏庭教授当选下一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09.06&&&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家组认证。 09.06&&&辽宁省高新过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批准组建。 09.06&&&“系统安全工程”本科课程被评为辽宁省2009年度普通高等院校省级精品课程。 09.06&&&学院党委获东北大学年度先进党委;土木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地质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获教工先进党 &&&&&&&&&&支部;魏德洲、任凤玉、何群、李艺、王忠安获优秀共产党员;邱景平获优秀党务工作者。 09.09&&&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09.09&&&杨天鸿、朱万成、徐新阳3位教授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何&&政、顾晓薇、王泽红、 &&&&&&&&&&杨成祥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09.10&&&学院获东北大学年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团委获敬老爱老先进集体,王忠安获离退休工作先进个 &&&&&&&&&&人,安立鸿获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09.11&&&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经批准组建。 09.11&&&“《工程水力水文基础》课件”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三等奖。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李桂臣、程宏获先进个人。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青年教师“四个一”成长成才系列活动一等奖。 09.12&&&学院获东北大学2009年度先进部门工会;顾晓薇获三八红旗手;王忠安、李佳佳获优秀工会干部;王大鹏、 &&&&&&&&&&关长庆、张丽娜、毛宁、梁成、崔文斌、王慧琦获工会积极分子。 09.12&&&陈庆凯、康玉梅获校第五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 &&●&&&&&岩土力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 ·&学院获东北大学学年度先进集体。 ·&学院获2007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获东北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获东北大学第四十七届体育运动大会(教工组、学生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学院工会获“关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东北大学发展之路教职工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学院获东北大学“软件杯”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赛团体第三名。 ·&矿物工程研究所获校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 ·&采矿工程学科梁正召博士的学位论文获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采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岩石力学”、“普通地质学”2门本科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采矿学国家精品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东北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特等奖。 ·&杨天鸿教授入选2007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朱万成教授获张捷迁基金奖。 ·&魏德洲、徐新阳、邢军、印万忠、李刚获东北大学学年度优秀教师。 ·&梁力、姚玉增、何群、刘维获校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延进军获东北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李桂臣获2007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邱景平获东北大学“关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东北大学发展之路教职工征文比赛三等奖。 ·&毛宁、顾晓薇、仲崇斌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 ·&毛宁、顾晓薇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 ·&学院博客纳川·轩辕获东北大学十佳博客。 2007年 ·&采矿工程学科考核评估获得国家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获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获东北大学第四十六届田径运动会教工组、学生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矿物加工工程研究所党支部、采矿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获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 ·&学院机关获校先进工会小组。 ·&梁正召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国际罗哈奖(Rocha&Medel)。 ·&朱万成教授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元辉教授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朱万成教授获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印万忠教授获张捷迁基金奖。 ·&王述红获江河奖教金。 ·&李元辉、沙成满获东北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后。 ·&丁梧秀、郭莉获东北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 ·&周占林、任飞获校优秀工会干部。 ·&李丽匣获校“三八”红旗手。 ·&马龙秋、何政、于艳秋、朱云、梁成、刘素琴获校工会积极分子。 2006年& ·&“十五”“211工程”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方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采矿工程实验室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批准组建。 ·&采矿工程研究所获辽宁省青年文明号。 ·&学院获东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二等奖。 ·&工程力学研究所、勘查技术与工程系获东北大学教学改革优秀组织奖三等奖。 ·&“岩石力学”被评为东北大学精品课。 ·&矿物工程研究所获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 ·&矿物工程研究所获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 ·&兼职博士生导师孙传尧院士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工程奖。 ·&杨天鸿教授、印万忠教授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朱万成教授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为德国洪堡学者。 ·&印万忠教授、杨天鸿教授、朱万成教授、徐新阳教授获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邢军副教授获江河奖教金。 ·&巩恩普、张国联、张建军、陈耕野、姚玉增、赵文、徐新阳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 ·&印万忠、杨天鸿获东北大学五四奖章。 ·&马洪滨、孙贺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李桂臣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 ·&魏德洲、朱一民、田军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曹春红、陈长华、李艺三位博士后获东北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 ·&安立鸿、程宏获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 ·&刘维获沈阳市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刘维获校五四奖章-优秀团干部。 ·&程宏获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 ·&安立鸿获东北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 ·&吴迪、王慧琦获东北大学优秀辅导员。 ·&安立鸿获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刘维、王慧琦获东北大学优秀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者。 ·&吴迪获东北大学军训优秀教工。 ·&刘维获东北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 ·&矿业工程获国家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采矿工程研究所获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 ·&采矿工程研究所、矿物工程研究所获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 ·&吴立新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韩跃新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春安教授获辽宁省级优秀专家。 ·&印万忠、姚玉增获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贾蓬获东北大学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朱一民获东北大学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 ·&张秀贞获东北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朱一民获“三八”红旗手。 ·&沈岩柏、张东旭、程宏、何群、毛亚纯、张玉凡、朱云获校工会积极分子。 ·&李元辉获江河奖教金。 ·&刘维辽宁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陈晓龙沈阳市优秀团干部。 ·&安立鸿东北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 ·&程宏东北大学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 ·&吴迪、王慧琦东北大学优秀辅导员。 ·&刘维、韩丰琨东北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王慧琦、韩丰琨东北大学军训优秀教工。 ·&程宏东北大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刘维&东北大学优秀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者。 ·&程宏校工会积极分子。 ·&韩丰琨、王慧琦东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04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矿物工程研究所获东北大学“五四奖状”。 ·&地质系党支部获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先进党支部。 ·&“采矿学”被评为学校精品课。 ·&唐春安教授获辽宁省优秀教师。 ·&王青教授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杨东坪、李桂臣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 ·&程宏沈阳高校优秀学生工作干部。 ·&刘维东北大学“优秀团委书记”。 ·&吴迪、王慧琦东北大学优秀辅导员。 ·&陈晓龙东北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 2003年 ·&机关党支部获沈阳市教科系统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矿物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获沈阳市教科系统先进集体。 ·&实验中心获东北大学先进工会小组。 ·&地质系党支部获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 ·&唐春安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冯夏庭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孙豁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朱浮声教授获江河奖教金。 ·&孙熙教授、巩恩普教授获建龙奖教金。 ·&王恩德、俞果立获建校八十周年活动先进个人。 ·&孙豁然教授、朱浮声教授、李维群副教授获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陈庆凯、周占林、方萍、朱一民、毛亚纯、田军、刘素琴获东北大学工作积极分子。 ·&张秀贞、范柏祥、陈耕野、刘维获东北大学防控非典工作先进个人。 ·&于艳秋获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 ·&学院团委&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程宏沈阳市优秀团干部。 ·&程宏沈阳市教科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安立鸿沈阳市教科系统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 ·&刘维校防控非典工作先进个人。 ·&刘维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02年 ·&采矿工程获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安全技术及工程获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地质工程获工程硕士领域授予权。 ·&采矿系工会小组获东北大学先进工会小组。 ·&魏德洲教授、朱浮声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春安教授、刘斌教授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方萍获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 ·&范柏祥、周占林、陈庆凯、姜彬慧、顾威、田军、梁海军获东北大学工会积极分子。& ·&邢军博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吴迪东北大学军训优秀教工。& ·&程宏东北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01年& ·&“九五”“211工程”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矿物工程系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任凤玉教授被确定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陈宝智教授、赵文教授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胡永春获东北大学建龙奖教金。 ·&徐小荷教授获校优秀党员标兵。 ·&俞果立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巩恩普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春安教授获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科研项目A类资助。 ·&魏德洲教授获沈阳市优秀党员。 ·&黄戊生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俞果立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 ·&徐小荷、许开立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孙豁然教授获东北大学建龙奖教金。 ·&陈耕野、俞果立获东北大学江河奖教金。 ·&徐曾和博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士成硕士学位论文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999年 ·&学院党委获校级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唐春安教授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冯夏庭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基金。 ·&王恩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徐小荷教授获辽宁省劳动模范。 ·&任凤玉、陈永生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魏德洲、唐春安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张维庆、张秀贞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胡筱敏获江河奖教金。 1998年 ·&学院获年度综合评估综合奖、科研工作单项奖。 ·&唐春安获宝钢教育基金。 ·&任凤玉、刘树玉获江河奖教金。 ·&巩恩普、霍广新获校优秀教师。 1997年 ·&学院获年度综合评估科研工作单项奖。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党支部获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 ·&金成洙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冯夏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梁力、魏德洲获沈阳市优秀教师。 ·&徐小荷、赵文、连相泉、孙家学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1996年& ·&学院获学年度各系(部)评估三等综合奖。 ·&唐春安获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拨尖人才。 ·&赵文获陈香梅教育奖二等奖。 ·&宋守志、王英敏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魏德洲、霍广新获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工作者。 ·&霍广新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徐小荷、罗茜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高福聚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苏宝安获校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曲召侠获东北大学先进教育(生产)工作者。&
学生集体及个人获奖 2006年 ·沈阳市先进团支部:2003级土木工程2班团支部 ·东北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团委 ·校先进学生党支部:2002级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校五四红旗团支部:2003级矿物加工工程1班团支部、2003级城市规划团支部 ·校先进班集体标兵:安全工程05班、土木工程044班 ·校先进班集体:城市规划03班、土木工程041班、矿物加工工程05班 ·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徐涛 ·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柳磊、赵东阳、席晓凤、刘建坡、叶舒帆、许树芳& ·校十佳本科生:柳磊 ·校十佳研究生:刘文刚& ·校优秀毕业生:陈高强、刘旭光、王强稳、马丹丹、贾三石、贺黎明、翟林美、邹玲玲、石礁、杜文涛、古力沙吾列& ·校优秀毕业生干部:李鑫、丁航行、董海丰、陈仕阔、汪洋、刘国辉、马祥宇、符强、尚苗洪、杨莉、李金梅、蔡晓丽 ·校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张勋芳、陈仕阔、孙兆楠 ·校优秀学生标兵:任文杰、刘馨蕊、郭建一、黄金芳、刘映材、史勇超、郭玲玲、杨春、马毅 ·校优秀学生:龚盛儒、刘英、石立超、金叔阳、赵海燕、史德纯、梁振龙、李鹏飞、徐俊芳、何帅、麻芳、尚进、罗永嘉、卢翼伟、王晓慧、武慧芳、黄昕蕾、郭牡丹、修长红、高学涛、刑亮、马元顺、程智慧、刘静、赵玉杰、王丽娜、安丽双、张明峻、晋银佳、王龙、尹筱琴、杨俊强、李欢欢、杨圣宇、徐钟川、张靖杰、李赛虎、赵冰川、李天宇、刘总兵、李志鹏、黄国辉& ·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洪楠、马英强、黄云胜、仝培周、凌爽、纪振明 ·校优秀学生干部:王梦园、罗冰、张楠、章柏林、陈善刚、王忠鑫、沈加燕、李光耀、张松波、靳建平、王海军、杨春辉、刘伟、吴林、李佳佳、王洋、郑松源、贾寒超、张维鹏、陈朝中、宋明亮、杨俊雷、王斯宁、秦雅静、谢越、张成龙、高川、郑琳子、康维、李帅 ·校学业特长优秀个人:张金波、刘洪涛、魏传凯 ·校社会工作优秀个人:王国防、曾洁、娄建、郭强、石奎 ·校自强自立优秀个人:张维鹏、王国光、尹筱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刘红涛、魏传凯、陈晓娟、尹筱琴、张金波 ·东北大学POSCO&奖学金:郭玲玲、马毅、晋银佳& ·东北大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洪楠 ·大连校友会奖学金一等奖:刘馨蕊、王海军、杨春 &&&&&&&&&&&&&&&&&&&&&&&&二等奖:刑亮、徐钟川、郭建一& ·校教育建设基金会奖学金二等奖:杨春辉& ·校海华奖学金二等奖:秦俊勇、刘喜停、王国光、张承帅、尚长键、曾婧、王恒涛、杨义彪& ·校罕王特钢奖学金:史勇超& ·校建龙奖学金二等奖:李光耀、王丽娜& ·校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马英强& ·校刘大阶奖学金一等奖:黄金芬&& &&&&&&&&&&&&&&&&&&&&二等奖:任文杰、张明俊& &&&&&&&&&&&&&&&&&&&&三等奖:梁振龙、李鹏飞、王梦园、史德纯、陈善刚、李音、罗勇嘉、何帅、麻芳、徐俊芳、马元顺、黄昕蕾、修常红、高学涛、王晓慧、尹筱琴、李欢欢、杨圣宇、张靖杰、杨俊雷& ·校特困生奖学金:敖琴、易玉枚、彭潭、安丽双、程智慧、刘总兵、王培涛、韩志辉、贾鹏、周永伟& ·周鲸文奖学金二等奖:石立超& ·校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李广军、田祎兰、刘建兴、于庆磊、苏秀娟、姜元勇、张勋芳、熊俊楠、赵军、董会娟、高宇、李&&辉、&鲜于小东、马爱霞、严欢欢、张柬、刘杨、郭一冰、李勇、陈玉婷、王春红、王瑞、张英虹、梁桂燕、吕振福、裴莹莹、何爱玲、马宝东、王彦彬、郭峰、司秋亮、张磊、韩杏朵、张阳、马建琴、曹秀平、冯芳芳、陈啸、孙乐娟、孙莉莎 ·校大连校友会奖学金一等奖:陈炳瑞& ·校教育建设基金奖学金:徐帅& ·东软集团奖学金:李连崇& ·海华奖学金:靳辉& ·罕王特钢奖学金:张永彬& ·建龙奖学金一等奖:丁亚卓& &&&&&&&&&&&&&&&二等奖:范&鹤& ·深圳华为奖学金二等奖:牛永效& 2005年 ·辽宁省高校先进团支部:2002级城市规划团支部 ·校先进班集体标兵:2003级矿物加工工程班、2004级土木工程专业4班 ·校先进班集体:2003级城市规划班、2003级土木工程专业2班、2002级安全工程2班 ·校五四红旗团支部:2002级城市规划团支部、2003级土木工程2班团支部 ·校优秀共产党员:汪洋、王松 ·校十佳本科生:马建琴 ·校十佳研究生:丁亚卓& ·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王燕妮、田利、陈广树、马建琴、靳辉、沈丹 ·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胡建设 ·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柳小波& ·校优秀毕业生:孙乐娟、郭峰、刘婉婷、柳青、何爱玲、庞迎春、韩杏朵、廖娣劼、殷健、梁桂燕、姚志宏、繆建波& ·校优秀毕业生干部:徐速超、何金伟、王现甫、李柠、刘东丽、孙伟娜、刘明宝、司秋亮、任多慧 ·校优秀学生标兵:邹玲玲、赵东阳、柳磊、刘馨蕊、李鹏飞、洪楠、高学涛、黄忠福、王丽娜 ·校优秀学生:贾三石、智德稳、翟林美、尚苗洪、李鑫、陈高强、王柄奎、王利波、张建勇、陈仕阔、蔡晓丽、王跃琴、杨莉、任文杰、龚盛儒、赵海燕、易玉枚、史德纯、王杰王国光、吴勇华、尚进、徐俊芳、王乐、李慧、张霞、修常红、程智慧、史勇超、刘映材、石延奎、徐亮、王明强、刘静、董顺才、赵玉杰、刘东顺、吴林、陶坤、彭潭、古丽沙吾列 ·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叶舒帆、席晓风、刘喜停、陶世杰、杨春晖、李佳佳 ·校优秀学生干部:汪洋、王强稳、马丹丹、符强、丁航行、石礁、董海丰、王行军、刘旭光、李光耀、张楠、孙兆楠、靳建平、张榆琳、沈加燕、张海明、丁海峰、张春博、寇江、仝培周、王洋、李慎斌、齐俊峰、孟繁茹、吴锡、黄满斌、田一安 ·校“优秀团干部标兵”:刁学亮、闫凤民、肖荣、金叔阳、王海军、马伟叶、叶永效 ·校“优秀团干部”:何荣兴、李金梅、郑立峰、孙薇、孙艳、刘鹏、王富周、刘英、曹博、马英强、王成、李登勇、娄建、郭牡丹、贾寒超、谢静、刘思齐、王永彬、黄云胜、高键、铙丽芳、金松、裴莹莹、史海明、韩聪、关守安、刘家喜、丁亚卓 ·校“优秀团员标兵”:刘建坡、何蓉花、聂胜辉、高久旺、罗冰、王梦园、邢亮、李兴凯、石奎、刘文刚 ·校“优秀团员”:孟阳、贺黎明、姚霞、王孟和、敖华、周秀红、李丹、胡云端、刘智君、许树芳、时毓、李音、麻芳、位东升、封例忠、朱红静、孙爽、樊正军、梁振龙、蒯兵、张承帅、朱娜、孙德峰、郭强、黄昕蕾、谢温祥、陈朝中、王向斐、尚长键、黄金芬、刘红涛、王广涛、董俊、张英虹、王炜、赵毓成、贾圣玮、王瑞、张永辉& ·校社会工作优秀个人:闫凤民 ·POSCO奖学金:王丽娜、洪楠、赵东阳、邹玲玲& ·大连校友会奖学金一等奖:叶舒帆、任文杰、王志鹏 &&&&&&&&&&&&&&&&&&&&&&&二等奖:王柄荃、龚盛儒、杨春晖 ·海华奖学金二等奖:吴林、李彬、李慎斌、蒯兵、张承帅、秦俊勇、席晓凤& &&&&&&&&&&&&&&&三等奖:尚长键、丁海峰& ·罕王特钢奖学金:高学涛、李连崇 ·校教育建设基金奖学金二等奖:刘鹏翮& ·徐小荷采矿奖学金一等奖:刘伟、许洪亮、陶坤、徐俊芳、苏琴、陶世杰、张建勇、丁航行、陈仕阔 &&&&&&&&&&&&&&&&&&&&&&&二等奖:刘东顺、赵武鵾、王海军、杨兵、马英强、姜火泉、刘建坡、何荣兴、杨莉、智德稳& ·刘大阶奖学金一等奖:刘馨蕊& &&&&&&&&&&&&&&&&&&二等奖:黄忠福、柳磊& &&&&&&&&&&&&&&&&&&三等奖:刘映材、王广涛、史勇超、张勇辉、孙德峰、李佳佳、修常红、赵海燕、易玉枚、史德纯、王国光、吴勇华、石礁、李鑫、翟林美、王跃琴、王利波、李金梅、尚苗洪、陈高强& ·刘大阶特困生奖学金:石延奎、常加鑫、曾飞传、田富民、蔡国庆、刘圆圆、刘茂华、王国营、唐高林& ·王仰曾、王雨山、邱崇明奖学金:陈朝中、董俊、尚进、麻芳、封例忠、王倩倩、王莹、杜文涛、章一丹、董会娟& ·周鲸文奖学金二等奖:贾三石& ·蔡冠深奖励博士研究生基金:赵兴东 ·海华奖学金一等奖:牛永效 三等奖:张永利、王燕、陈玉婷&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知名校友
&&&& 1944 年生,山东东平人。1968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有色冶金系矿物加工专业。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兼选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选矿委员会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理事,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孙传尧院士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硅酸盐和氧化物的浮选理论和工艺研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二部,主编大型科技工具书一部。&&&& 200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 年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德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王淀佐,1934 年生,辽宁锦县人。 年就读于东北大学。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现任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 199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30年生,辽宁法库人。年在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学习。1957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回国后先在石油工业部门从事科研工作。1985年起在同济大学 海洋地质系任教授至今,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胜利油田的早期开发者,是我国运用人工地震方法寻找大油田的知名专家。在发展反射地震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80年代在研究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被称之为“马氏方法”而被广泛引用。他领导的科研组曾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32 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1954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地下开采专业。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我国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做了大量的开拓与奠基工作。他提出的采场上覆岩层的彻体梁平衡假说,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矿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 1932年生,山西浑源人。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矿山设计专家。现任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金川镍矿的设计中创造性地开发出高浓度胶结充填技术,开创了大面积机械化下向胶结充填法,解决了控制巷道坍塌等关键技术问题,扩大了矿山生产能力,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和采选冶联合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32 年生,辽宁开原人。1956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1957 年留学波兰,1962 年获波兰科学院岩石力学研究所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导师。1994 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从事岩石力学研究和采矿工程。60 年代创建时空统一随机介质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煤矿及其它矿山“三下”(建筑物下、河下及铁路下)开采地表保护工程,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冶金部科技大会奖,1992 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7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01年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新会人;台湾中研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1924年赴美留学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应张学良校长聘请,从美国来到东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建筑系,亲任系主任、专职教授,直到1931年。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 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1948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北京解放后,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历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日于北京病逝。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博士后流动站
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含三个博士点)
一、采矿工程博士点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悠久,1952年就有采矿研究生;199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目前,本学科在矿区规划、矿业信息与决策、岩石破碎、岩石失稳与控制、岩体稳定与监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放矿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矿工程学科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采矿工程实验室是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已经建设成拥有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和万吨级加载系统等种类新教学仪器和和科研试验设备(新增设备价值二千余万元)的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创新研究基地。 围绕资源化、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主题,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形成了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七个主要研究方向: 1.岩石破裂与失稳控制 2.高效、低贫损与安全开采技术 3.矿业决策与优化 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矿业 5.数字矿山 6.智能岩石力学与应用 7.岩石破碎与粉碎 采矿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势力雄厚,创新性突出。“十一五”以来,采矿工程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863和973项目各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及上百项各类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获准发明专利10余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5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 采矿工程学科拥有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现有在职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9名、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5名、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名,留学归国博士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曾留学国外的教师占31%&,有国外工作经验的教师20人。 采矿工程学科立足国内,有10多人在国内外的学术机构中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因本学科研究特色突出、成绩显著,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瑞典、加拿大、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与本学科建立了合作关系。 今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将围绕资源化、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主题,深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学科,努力探索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的开放办学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矿物加工工程博士点博士点批准时间&1984年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点被批准为博士点。 发展历史与成就 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点。1981年和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批准本学科点的硕士学科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后,本学科又于1988年同我院的其他采矿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与技术学科联合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5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物加工工程博士点批准以来,共培养了博士生120余名。 自本博士点建立以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的科研课题近130余项,经费总额4000多万元,其中各类基金项目和国家项目的经费占60%以上。本学科点在完成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际合作、“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研究课题80余项,发表专著26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千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300篇。&博士点现状 博士点依托学科矿物加工工程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并自主增设了“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博士点,目前本学科还拥有“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市非金属矿高效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博士点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校内博士生导师4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著名学者王淀佐院士、孙传尧院士和长江学者刘炯天教授为本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目前博士点每年约招收博士生15~20人。 目前本博士点共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多项,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研制的硫酸钙晶须、纳米级碳酸钙、数字脉冲脱磁器、电磁精选机等产品和设备已实现了产业化。 主要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1.矿物材料高效加工与利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矿物材料合成、超细粉体制备、材料表面改性与应用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纳米材料、矿物晶须、环境矿物材料等的制备、加工与应用技术。 2.贫细杂铁矿资源选冶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与贫细杂难选铁矿选冶分离技术与装备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3.矿产资源高效与生态化利用技术。主要研究资源与环境微生物
注释与参考: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 -
  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创建于1992年。现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1981年成立,公司现有员工238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 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51人,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3名,一级注册结构师4名等...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 -
  资源与土木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由东北大学设立最早的采矿系和矿物系合并组建。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
(一)本科生:  高中起点:招收参加全国高考的理工类学生,学制4年。
  1+3模式:面向校内招收理工类非计算机...
  汉卿会堂建成于2003年11月,坐落在东北大学校园的中心,建筑面积约7470平方米,外观为环型设计,共四层,是集人物纪念、校史展览、会议服务等多功能为一...
林损 - 生平纪要
  林损少从舅父陈黻宸学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舅父赴广州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曾在瑞安高等小学任教一年。宣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生导师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