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支架受力分析计算刚架构件受力。

【图文】第三章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平面刚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三章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平面刚架)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结构力学复习PPT
大小:1.2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构件受力分析
第7章 构件受力分析§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7.2 约束和约束反力§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7.7 空间力系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7.1.1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推车、 踢球、拧螺母等,都要用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 用的结果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而力使物体产 生变形的效应称为内效应。静力学研究力的外效应,而材料力学研究 力的内效应。 在静力学中,要用到刚体的概念。刚体是指无论在多大的外力作 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它是一种抽象的力学模型,在 实际中并不存在,但如果物体的尺寸和运动范围都远大于其变形量,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则可不考虑变形的影响,将它视为刚体。 由实践可知,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 点,通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通常以一个带有箭头的有向线 段(矢线)示于物体作用点上,如图7-1所示。有向线段的方位和箭头 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在 静力学中,用黑体字母F表示力矢量,而普通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V)或千牛顿(kV)。 力系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若一个力系作用于物体而不改变 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如两个力系对物体的 作用效应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当一个力系与一个力的作用效应完全相同时,把这一个力称为该力系的 合力,而该力系中的每一个力称为合力的分力。刚体平衡时,作用在刚 体上的力应满足的条件称为平衡条件。7.1.2静力学基本公理所谓公理,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证明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为人们所公认。而静 力学公理是对力的基本性质的概括和总结,静力学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下面的4个静力学公理基础之上。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一个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平衡公理对刚体来说既必要又充分;对于变形体,却是不充分的。比如绳索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而受到两个等值反向 的压力作用就不平衡。在后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工程上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如图7-2所示。二力构件受力特点是该两力必沿作用点的连线,且等值、反向。 公理2: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用这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确定。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是求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基本运算法则(图7-3),其数学表达式为FR=F1+F2。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应用平行四边形公理,也 可将一个力按已知方向分解为交于一点的两个分力。在工程上常将一个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如图7-4中啮合齿轮所受的力为F,为方便计算,将力F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Ft和Fr,其大小分别 为Ft=Fcosθ, Fr=Fsinθ。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刚体的原有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 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这一公理对研究力系的简化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该公理,还可以导 出以下推理:推理1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上任一点,而不 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证明:设有力F作用于刚体上A点,如图7-5(a)所示,在该力作用线上任取一点召,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在召点加上一对平衡力 F1和F2,且使F1=F2=F,其作用效果与原力系等效,如图7-5 (b)所示。由于F1和F也是一平衡力系,再根据该公理,可将它们从力系中除去,不改变刚体的运动状态,如图7-5 (c)所示,于是刚体只剩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一个力F2,它的大小和方向与F相同,只是作用点移至了召点。 必须注意,该推理不适用于变形体,当作用在变形体的力沿作用线 移动时,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将不同。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到三个共面但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此三个力 的作用线必然汇交于一点。 如图7-6所示,读者可利用以上叙述的公理和推理自行证明。 公理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上一页 下一页 §7.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该公理说明力永远是成对出现的,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应当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公理中的一对力,和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一 对力是有区别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而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则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上一页返 回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在机械中,许多构件的运动都受到周围其他构件的限制,例如,机床刀架受到床身导轨的限制,使刀架只能沿床身导轨做平移运动;用钢索悬吊的重物受到钢索限制而不能下落等。凡因受到周围其他物 体限制而不能做任意运动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如前述刀架和重物,而周围物体的这种限制称为约束,周围物体称为约束体,如机床导轨和钢索。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应分清物体受力的类型。具体地讲,物体受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物体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作用力,称为主动力;另一类为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 因此,判断作用力是主动力还是约束反力,应从使物体产生运动还是下一页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限制物体运动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约束反力阻止物体运动的作用是通过约束体与物体间相互接触来实 现的,所以它的作用点应在相互接触处,它的方向总是与约束体所能 阻止的运动方向相反。约束反力的大小,在静力学中利用平衡条件求 出。 下面介绍几种工程上常见的约束,并说明约束反力的方向和约束简 图的画法。7.2.1柔索约束由绳索、胶带、链条等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约束。这类物体的特点 是只能承受拉伸,不能承受压缩和弯曲(图7-7)。上一页 下一页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柔索约束的约束特点是限制物体沿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相应的约束反力则是沿柔索背离物体,作用在连接点或假想截割处,常用符号FT或T表示。7.2.2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接触面是指物体与约束体之间的接触面是理想光滑可忽略摩擦的,如图7-8所示。这类约束的特点是物体不能沿接触点公法线压 人约束体,但可以离开约束体。所以,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必定在接触点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作用在接触点处,一般用字母N表示。7.2.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上一页 下一页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在机械中,构件与构件或构件与基础之间,常用圆柱销钉插入两被连接构件的圆孔中进行连接,假定接触面绝对光滑,即构成光滑圆 柱铰链约束。 1.中间铰链约束 如图7-9(a)所示,由销钉连接的两构件n, B均可绕销钉轴线相 对转动,把销钉与其中任一构件(如构件B)作为约束,则被约束的 另一构件(构件n)只能绕销钉轴线相对转动,不能沿圆孔径向方向 移动,这样的约束称为中间铰链约束。其简图如图7-9(b)所示。由 于销钉与物体的圆孔表面都是光滑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被约束 的物体受主动力后与销钉在某点C接触,根据光滑接触面约束反力的上一页 下一页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性质,销钉对物体的反力应当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即通过物体圆孔中心,如图7-9 (c)所示。但因为主动力的方向不能预先确定,所以约束反力的方向也不能预先确定。为便于计算,通常以两个正交分 力F和F,表示,如图7-9 (d)所示。2.固定铰链支座用圆柱形销钉连接两构件时,若其中一构件固定于基础(或机架)上, 则构成固定铰支座,如图7-10(a)所示。此时把支座看为约束,其约束性质与中间铰链相同,其结构简图如图7-10 (b)、图7-10 (c)所示,约束反力也表示为两个正交分解的力,如图7-10 (d)所示。 3.活动铰链支座上一页 下一页 §7.2 约束和约束反力在固定铰链支座下面,装上一排滚子或类似滚子的物体,就构成 了活动铰链支座,如图7-11(a)所示,其结构简图如图7-11 (b) 所示。活动铰链支座约束性质和光滑面约束性质相同,约束反力通过 铰链中心且垂直于固定支承面,如图7-11 (c)所示。在桥梁和屋架 等结构中,其中一端常采用活动铰链支座,以适应结构的热胀冷缩现象。工程上常用的向心(径向)轴承对轴的约束可以看成是固定铰链或 活动铰链。主要根据轴承的特点来定,一般把固定的一端简化为固定铰支座,把可以轴向移动的一端简化为活动铰支座。上一页 返 回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所谓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上作用有哪些外力,以及它们的位置和方向。受力分析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明确物体所受的主动力;二是找出周围物体对它的约束,并确定其约束类型。将研究对象单独地从周 围约束中分离出来,称为分离体。在分离体图形上,画上该物体所受的所有主动力,再画上约束反力代替相应的约束,这就是受力图。1.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取分离体,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约束中分离出来。分离体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的组合,或是整个物体系统。 (3)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的主动力。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4)分析分离体上的所有外部约束,依据约束基本类型,在分离体上画出相应的约束反力。例7-1简支梁A召两端用固定铰链支座和活动铰链支座支撑,如图 7-12(a)所示,在梁的C处受集中力P,梁的自重不计,画出梁A召的受力图。解:取AB为研究对象,作用在梁上的主动力有集中力P, A端约束 为固定铰链支座,用正交反力NAx、NAy表示。召端约束是活动铰链支座,约束反力为垂直于支承面的一个力NB,受力图如图7-12(b)所示。 另外,因为梁A召只受三个外力作用而能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根据上一页 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来确定固定铰链支座A的约束反力。如图7-12 (c)所示,NB和P的方向线可以确定,A处约束反力的作用线必定通过N和P作用线的交点。力NA的指向暂定如图,以后由平衡条件确定。 例7-2 如图7-13(a)所示的三铰拱桥,由左、右两拱铰接而成。设各拱自重不计,在拱AC上作用有载荷FP。试分别画出拱AC和拱BC的受力图。 解:先分析拱BC的受力。由于拱BC自重不计,且只在B, C两处受到铰链约束,因此,拱BC为二力构件。在铰链中心B, C处分别受FB、FC两力的作用,且FB=-FC,BC拱的受力如图7-13 (b)所示。 再取拱AC为研究对象。由于自重不计,因此,主动力只有载荷FP。上一页 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拱在铰链C受到拱BC给它的约束反力F'C的作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FC=-F'C。拱在A处受有固定铰链支座给它的约束反力FA的作用,由于方向未定,可用两个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FAx、FAy为 表示,如图7-13 (c)所示。再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拱AC在FP、F'C和FA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故可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确定铰链A处约束反力FA的方位。点D 为力FP和F'C作用线的交点,当拱AC平衡时,约束反力FA的作用线必通过点D,图7-13(d)所示;至于F、的指向,暂假定如图,以后由平衡条件确定。 例7-3 铰链四杆机构ABCD的A,D端固定,各角度如图7-14(a)上一页 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所示,在铰链C上作用有水平力F1,铰链召上作用向上的力F2,机构处于平衡状态,杆的自重不计,试作出各杆、铰链召、铰链C及整个机构的受力图。 解:先画杆AB, BC, CD的受力图。如图7-14 (b)所示,杆AB,BC, CD只在两点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均为二力构件,画其分离体,并先假设杆AB, CD受拉,杆BC受压(其真正指向要等计算后 确定)。再以铰链B, C为研究对象,对铰链召,先画出主动力F2,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画出杆AB, BC对铰链召的约束反力R'B1、 R'B2对铰链C,先画出主动力F1和F2,同样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上一页 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定律,画出杆BC, CD对铰链C的约束反力R'C1、R'C2,如图7-14(c)所示。 最后以整个机构为研究对象,画主动力F1和F2,对整体而言,与外界的约束只有A,D处的铰链,其约束反力为RA、RD,结果如图714 (d)所示。 2.画受力图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已知条件和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单独画出分离体图,以免混乱。一般情况下,不要在系统的简图上画某一物体或子系统的受力 图。(2)画一个力应有依据,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上一页 下一页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物体系统的受力图时,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系统内力, 系统内力不必画出。而当两个相互连接的物体被拆开时,其连接处的 约束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时整体系统所受的约束实际上 已被解除。 (3)注意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画法(要等值、反向、共线地分别画 在两个物体上)。(4)若机构中有二力构件,应先分析二力构件的受力,然后再分析其他作用力。 画受力图可概括为:据要求取构件,主动力画上面;连接处解约束,先分析二力件。上一页 返 回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7.4.1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设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A点(图7-15)。在力F平面内取xOy为坐标,过力的起点A和终点召向二轴作垂线,其垂足分别为a和b。线 段的长度ab加上正负号,称为力F在二轴上的投影,用X表示。同理,过力的起点A和终点召向y轴作垂线,其垂足分别为a’和b'。可以得出力F在y轴的投影Y。投影的符号规定如下:若从a(a')到b(b')的指 向与x(y)轴的正向一致,则投影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设力F与二轴所夹的锐角为β,与y轴所夹的锐角为R,则有(7.1) 若已知力的投影X和Y,则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由下式求出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7.2) 应当指出,仅就角a的大小并不能完全确定力F的方向,还必须结 合投影X和Y的正负号,判断力从原点。画出位于第几象限,力F的方 向才能完全确定。 例7-4 已知如图7-16所示各力均为50N,求各力在x、y轴上的 投影。 解:由式(7.1)知上一页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化管理,改善仓库的功能,不仅要求货架数量多,而且要求具有多功能,并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要求。而高层货架是自动化仓库和高层 示。7.4.2力矩及合力矩定理1.平面力对点之矩 通常,力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体现在使物体移动和转动,力的移 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转动效应则是用力矩来度量的。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以扳手拧转螺母(图7-17)为例,力F使扳手带动螺母绕。点(即绕通过。点垂直于图面的轴)转动。经验告诉我们,力F的值越大,螺母 拧得越紧(或越容易拧松);另一方面,力F的作用线到。点(转动中 心)的垂直距离越大,就越省力。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平面内力 F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应,与力的大小F和力作用线到。点的垂直 距离、有关。用乘积FS加上正负号来度量力F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 应,称为力对点之矩,用符号MO(F)表示,即 (7.3) 式中,点O称为力矩中心,简称为矩心,s称为力F的力臂,正负号 表示力使物体转动的转向。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通常规定转向为逆时针时取正值,顺时针取负值。因此,在平面问题中力矩可看做代数量,力矩的单位是牛顿? 米(V? m)或千牛顿? 米(kV? m)。 显然,当力等于零或力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为零时,力矩等于零。2.合力矩定理合力对过作用线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该面内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 代数和,即(7.4)这就是合力矩定理。需要说明的是,该定理对任意力系都是成立的。 求力对点之矩可以用力矩定义式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合力矩定理,下面举例说明。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例7-5 作用于齿轮的啮合力Pn=1000N,节圆直径D=160mm,压力角a=20°(图7-18a)。求啮合力Pn对于轮心O的力矩。 解:(1)应用力矩计算公式计算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Pn、对O点的力臂为h=Dcosa/2,则有(2)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 将啮合力沿齿轮节圆切向和径向分解得圆周力Pt和径向力Pr图718(b),则有上一页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需要提取某种货物时,操作人员只需在操作台上给出指令,相应的一 组货架便开始运转。当装有该货物的贷柜来到拣选口时,货架便停正。 3.力偶及其性质 (1)力偶及其力偶矩。 力学上把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且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用符号(F,F')来表示。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在力偶中,两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面,作用线之间的垂直 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遇到,例如,司机操纵 方向盘图7-19(a)钳工用丝锥攻螺纹图7-19 (b)等。 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对物体只产生转动效应,其转 动效应用力偶矩度量。在平面问题中,力偶中任一力的大小与力偶臂 的乘积,并加上正负号,则称为力偶矩。 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对物体只产生转动效应,其转 动效应用力偶矩度量。在平面问题中,力偶中任一力的大小与力偶臂 的乘积,并加上正负号,则称为力偶矩,即 (7.5)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习惯上规定:使物体逆时针转动的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偶矩常采用的单位为牛顿? 米(Nm)或千牛? 米(kV? m)。 (2)力偶的性质。根据力偶的定义,可以证明力偶具有如下性质:力偶在任意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故力偶无合力,不能与一个力等 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和力是组成力系的两个基本物理量。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位置无关,即力偶中的两个力,对力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不变,均等于该力偶矩的大小。 (3)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影响它对刚体的效应,如上一页 下一页 §7.4 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图7-20(a)、和图7-20 (b)所示。(4)在保持力偶矩大小和力偶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力偶的效应不变。 例如,图7-20c所示的方向盘,所施加的力偶由(F1,F1')变为(2F1,2F1')时,只要将力偶臂同时减半,使方向盘转动的效果就不会改变。 由于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的大小和转向,因此,在表示力偶时,不必指明力偶的具体位置及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值,只用一个带箭头的弧线来表示(箭头表示力偶的转向),并 标出力偶矩的值即可,如图7-21所示。上一页 返 回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静力学中的力系,按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的位置,可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类。平面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各力的作用线均在同一平面内。若各力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由于平面 力系在工程中极为常见,并且在研究平衡问题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平面力系的理论,所以在静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主要研究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包括考虑摩擦力的平衡问题。平面任意力 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通常是利用力的平移定理,将力系向一点简化。 1、力的平移定理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欲将作用于刚体上A点的力F平移至任一指定点O图7-22(a),而不改变原来的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可在O点加上一对平衡力F'、F''图7-22 (b),并使其大小F'=F''=F,且作用线与力F平行。显然力 F'与F''l组成一力偶,称为附加力偶,其力偶臂为d。于是作用在A点的力F可以用作用于。点的力F'和附加力偶(F,F&)来代替(图7-22c),附加力偶的力偶矩为M=Fd=Mo(F)。显然,力F'和力偶(F,F'')与 原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到如下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移到刚体内任一指定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上一个力偶,此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 指定点的矩。该定理称为力的平移定理。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力的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依据,也是分析力的作用效应的一个重要方法,能解释很多工程和生活中的现象。例如,用丝锥攻螺纹图723(a)时,若作用于扳手上的力F和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可保 证丝锥扳手和丝锥只受力偶(F,F')的作用而转动。如仅在扳手的一端加上力F图7-23 (b),根据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扳手上的力F可以由力F'(F'=F)和力偶(F,F'')等效替换。力偶(F,F&)使丝锥转动, 力F'只能使丝锥弯折,对攻丝不利,且易引起丝锥的破坏。此外,打乒乓球时,搓球能使乒乓球旋转也可以用力的平移定理来解释。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设作用于刚体的平面任意力系F1、F2、.…、Fn,且作用点分别为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A1、A2、…, An图7-24(a)。今在力系所在的平面内任选一点O,该点称为简化中心,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力系中的各力分别移至O点,则得到作用于刚体的平面汇交力系F1'、F2'、.…、Fn'及附加力 偶系MO1、MO2、.…、MOn图7-24 (b)。应用力的合成法则可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作用于简化中心。点的一个力FR’,即 (7.6)F'称为原力系的主矢,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分力的矢量和。显然主矢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附加力偶系可以合成同一平面内的合力偶,其矩为Mo,称为原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力系对简化中心。点的主矩巨图7-24(c),其大小等于各附加力偶矩的代数和,即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点力矩的代数和,即(7.7) 综上分析可得到结论如下: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任意一点简化,一般来说可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通过简化中心,其力矢等于原力系各力的矢量和,称为原力系的主矢;这个力偶的矩等于原力 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力矩的代数和,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力系主矢F'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而力系的主矩M,则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计算力系的主矩时,必须指出简 化中心的位置。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作为力系简化理论的应用,下面分析工程实际中常见的又一种约束:固定端约束。如插入地面的电线杆、车床刀架上的车刀、房屋阳台的雨 棚等,如图7-25所示。这些物体所受约束具有同样的特点:物体插入并 固嵌于另一物体内,既不能向任何方向移动,也不能转动。 图7-26(a)是固定端约束的简图。物体与约束之间在接触处的力的 分布是很复杂的,如图7-26 (b)所示,当主动力为平面任意力系时, 这些约束反力也为平面力系,按照力系简化理论,将它们向固定端点A 简化,可得到一个约束反力和约束反力偶,约束反力的方向未知,可用 一对正交分力来代替。因此,固定端的约束反力应是一对正交反力Xn. Yn和一个约束反力偶M,如图7-26 (c)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7.5.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由前面讨论可知,若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所得的力或力偶中 只要有一个不为零,则该力系就不会为零。因此,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所得的主矢和主矩必须等 于零,即该平衡条件可用解析式表示,即 (7.8) 上式说明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为:力系中各力在作用面 内任意两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均等于零,各力对任一点之矩的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代数和也等于零。这是三个独立的方程,可以求解三个未知量。 用解析法求解平衡问题的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题意的要求,选取适当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系平衡 时,往往要讨论几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2)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各力,在简图上画出所受的全部主动力 和约束反力。 (3)建立坐标轴及选取矩心。为简化计算,建立的坐标轴应与较多 的未知力垂直或与多数力平行;而所选的矩心应尽量在两未知力的汇 交点上或在一未知力的作用线上。 (4)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例7-6 起重机重F1 =10kV,可绕铅直轴A转动;起重机的挂钩 上挂一重为F2=40kV的重物,如图7-27所示。起重机的重心C到转动轴的距离为1.5m,其他尺寸如图所示。求在止推轴承A和径向轴承召处的约束反力。 解: 取起重机为研究对象,它们受的主动力有F1和F2。由于起重机的对称性,认为约束反力和主动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止推轴承A处有两个约束反力FAx和FAy,轴承召处只受一个与转轴垂直的约束反 力FB,其受力图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列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有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解得 例7-7 如图7-28所示的刚架ACDB上作用有集中力F = 1400N,力偶矩M=800N? m,均布载荷q=600N/m。试求铰链支座n与B的约束反力。 解:取刚架ACDB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外载荷有:已知的集中力F,均布载荷q和力偶矩M;铰链A、B两点的未知约束反力XA, XA和YB。由受力图可见,这是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其平衡方程为上一页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将已知数据解得 XA为负值,说明XB的实际方向与图示相反。分别代入上式,7.5.3平面力系的几种特殊情况1.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如果平面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这是平面任意力系的一个特殊情形。 现假设平面力系平衡,由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可知,力系 对平面内任意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因此平面汇交力系对汇交点 的力矩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故平面汇交力系对平面内其他点的力矩的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代数和也一定等于零。这样,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即为如下两个 投影方程: (7.9) 2.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如果平面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则该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这也是平面任意力系的一个特例。 图7-29所示为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F1 ,F2,…,Fn)的作用,若取二轴与各力垂直,则y轴与各力平行。则不论平面平行力系本身是否平衡,各力在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则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方程中的∑X=0恒成立。因此,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为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7.10)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也可以表示成二力矩形式(7.11) 3.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如果平面力系仅由力偶组成,则称该力系为平面力偶系,它是平面任意力系的又一特例。由力偶的性质可知,平面力偶系没合力,合成结 果仍然是一个力偶,也就是说力偶系没有主矢,主矩就是平面力偶系的 合力偶矩。由于合力偶在任一坐标上投影恒为零,因此,任意平面力系 的平衡方程中的两个投影方程∑X=0,∑Y=0为恒等式。故平面力偶系 的平衡方程为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7.12)由此可见,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平面力偶系中各分力偶 矩的代数和等于零。例7-8 图7-30为塔式起重机,已知机身重G=500N,其作用线至右轨的距离e= 1.5m,起重机最大起重载荷P=250kV,其作用 线至右轨的距离l=10m,平衡重Q的作用线至左轨的距离a=6m,轨道距离b=3m。①欲使起重机满载时不向右倾倒,空载时不向左倾倒,试确定平衡重Q值;②当Q= 370kV,而起重机满载时,求轨道对 起重机的约束反力NA和NB。解: 取起重机为研究对象,考虑起重机的整体平衡问题。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有机身自重G、载荷P、平衡 重Q以及轨道的约束反力NA和NB ,整个力系为平面平行力系。 (1)求起重机不至于翻倒时的平衡重Q。先考虑满载时(P=250kV) 的情况。要保证机身满载时平衡而不向右倾倒,则必须满足平衡方程 和限制条件:由此可得 再考虑空载时(P=0)的情况。要保证机身空载时平衡而不向左倾 倒,则必须满足平衡方程和限制条件: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由此可解得 因此,要保证起重机不至于翻倒,重Q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2)当Q=370kV,并且起重机满载(P=250kV)时求轨道约束反力 NA、NB的平衡方程如下:由此求得上一页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为此,商品在进人分拣信号输入装置之前,有一个使商品逐渐加速到分拣机输送机的速度,以及使前后两商品间保持一定的最小固定距离的要 求。例7-9 电动机轴通过联轴器与工作轴相连接,联轴器上四个螺栓A,B,C, D的孔心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如图7-31所示,此圆的直径 AC =BD=150mm,电机轴传给联轴器的力偶矩mO=2.5kN? m,试 求每个螺栓所受的力。 解:取联轴器为研究对象。联轴器受力偶mO,和四个螺栓的反力作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用,螺栓反力的方向如图7-31所示。假设四个螺栓的反力大小相等,即N1=N2=N3=N4=N,则相对的两个螺栓反力可构成一约束力偶,即有约束力偶(N1,N3)和(N2, N4),由此可建立平衡方程7.5.4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由若干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物体系统,简称物系。 研究物系的平衡问题,要分析物体系统以外物体对物系的约束,还要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分析物系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系统内力。从平衡意义来说,如果物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系统内的各物体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解物系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1)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应首先从已知力作用的物体开始研究,然后再研究与其相接触的物体,直到解出全部未 知力;或者先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部分未知力后再取物系中某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逐步求出全部未知力。(2)对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强调只画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的外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不画内力。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3)列方程时最好先用代表各量的字符运算,然后代入已知数据,注意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解出全部结果后,可列出一平衡方程进行验算。 例7-10 图7-32所示的压榨机中,杆A召和BC的长度相等,自重忽 略不计。A, B, C处为铰链连接。已知活塞D上受到液压缸内的总压力为 F=3000N, h=200mm,l=1500mm。求压块C加于工件的压力。 解:为求压块C加于工件的力,试取压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732(c)所示。平面汇交力系有两个平衡方程,现有三个未知数,所以不 能求解。考虑到AB、BC杆均为二力杆,力F可沿活塞杆传递到召点, 三个力在召点形成一个汇交力系,且力F已知,所以先取销钉召为研究 对象,其受力如图7-32(b)所示,有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扫描器能对在输送机上每分钟移动40米的商品进行扫描阅读,扫描速度为每秒500-1500次,但以扫描输入次数最多的信导为准。这种输入 方法精度较高,即使发生差错,其原因大多由于条形码印刷不良或有商品由于解得FBC、FBA为正值,所以BC, AB两杆均承受压力,如图732(d)所示。 此时再取压块C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有上一页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代入已知数值,求得FCx=11.25kV。压块对工件的压力就是力从,的反作用力,其大小也等于11.25kV,方向与从沛目反。由上式可知,工件所受压力的大小与主动力F、几何尺寸l及h有关, 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的值,可以改变压力的大小。若要求FCy,由∑Y=0,可求得FCy。例7-11 多跨静定梁如图7-33所示,AP梁和BC梁用中间铰链P 连接,A端为固定端,C端为斜面上的活动铰链支座。已知P=20kV,q=5kN/m,a=45°。求支座A, C的约束反力。解:物体系统由AB和BC梁组成,AB梁是基本部分,而BC梁是附属 部分。这种问题通常先研究附属部分,再计算基本部分。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取AB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图7-33(c)所示,列平衡方程解得再取AB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7-33(b)所示,列平衡方程上一页 下一页 §7.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解得本题还可选BC梁和ABC整体为研究对象,先由BC建立对B点的力矩方程,求出NC,再由ABC整体建立三个平衡方程,解出A端三个反力,这样只需建立4个方程便求出所有系统反力。若需要求中间铰 链B的约束反力,可由BC梁的另两个平衡方程求出。读者可自行完成。上一页 返 回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摩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前面研究物体平衡时,均将物体接触面的摩擦忽略不计而视为绝对光滑的理想状态来研究。但大多数工程技术问题中,摩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闸瓦制动、摩擦轮传动、 千斤顶的自锁等都要依靠摩擦来工作,而轴承工作中形成的摩擦则会损耗功率降低机械的精度等。所以,有必要讨论工程中的摩擦问题,以达到在实际应用中尽量利用其有利的一面而限制不利方面的目的。7.6.1滑动摩擦定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或存在相对滑动趋势时,彼此间 就有阻碍滑动的力存在,此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作用于接触 处公切面上,其方向始终与物体间滑动方向或滑动趋势方向相反。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只有滑动趋势而无滑动事实的摩擦称为静滑动摩擦,简称静摩擦。若滑动已发生,则称为动滑动摩擦,简称动摩擦。1.静滑动摩擦力 从图7-34可知,当力药,较小时物体保持平衡,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S= FT,当力FT增加时,摩擦力FS随之增加,当FT增加到某一值后物体即将开始滑动,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值,记为FSmax。所以摩擦 力FS的变化范围是:0&FS&FSmax当物体处于即将滑动的临界状态时的最大静摩擦力称为临界静摩擦 力。大量实验证明,临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上一页 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7.13)上式称为静滑动摩擦定律。式中,比例常数fs称为静滑动摩擦系数,简称静摩擦系数。其大小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表面情况(粗糙度、干 湿度、温度等)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静摩擦系数厂、的数值由实验测定,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到。需说明的是,由于摩擦理论尚不完善,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也很复杂,鉴于实际情况的差别,摩擦系数的值可能 会有较大的出入,要想得到精确的摩擦系数值,应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实验测定。另外,该式还说明增大或减少最大静摩擦力的途径。例如,汽车或自行车的后轮为主动轮,因为后轮的正压力比前轮大,可以产生较 大的最大静摩擦力,推动车体前进。上一页 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而在轴承处,为减少摩擦力,加入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系数,以达到减少摩擦力的目的。2.动滑动摩擦力 当FT&FSmax,物体开始滑动,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动摩擦力F',动摩擦力为一常量,其大小为(7.14) 上式表明,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正压力成正比,这就是动摩擦定律。其中,f'为动摩擦系数,一般情况下,动摩擦系数略小于静滑动摩擦系数,即f'&fs。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具有如下性质:上一页 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相反。(2)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确定,其数值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0&FS&FSmax);当物体处于要滑动而未滑动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 力达到最大值,且有FSmax=fSN。(3)当物体一旦滑动,其滑动摩擦力为常量,且有F'=f'N。7.6.2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对于需要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因为是平衡问题,并不需要重新建立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其求解步骤与前所述基本相同,但有如下几个新的特点: (1)进行物体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时,必须考虑接触处沿切线方向的上一页 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摩擦力F,这通常增加了未知力的数目。 (2)要严格区分物体是处于非临界还是临界平衡状态。在非临界平 衡状态,摩擦力F由平衡条件来确定,其应满足方程。在临界平衡状态, 摩擦力为最大值,此时可使用方程。 (3)由于静摩擦力的值可随主动力而变化(0&FS&FSmax),因此在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中,物体所受主动力的大小或平衡位置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是一个范围值,而非某一定值。 例7-12 均质梯子长为l,重FP1=100N,靠在光滑墙壁上并和水平地面成角θ=75°,如图7-35所示,梯子与地面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fs=0.4,人重FP2 =700N。求地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并问人能否上一页 下一页 §7.6 考虑摩擦力时平衡问题的解法爬到梯子的顶端;又若fs=0.2,问人能否爬到梯子的顶端?解: 取梯子为研究对象,梯子滑动的趋势是确定的,所以摩擦力凡:的方向必定水平向右,且设人已爬到梯子顶端,梯子仍处于平衡状态, 则受力如图7-35(b)所示,由平衡方程由平衡方程可求得即地面对梯子的摩擦力为201N,而并非 FAS&FSmax。所以人能爬到梯子的顶端。上一页 返 回,由于 §7.7 空间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平面而呈现空间分布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与平面力系一样,空间力系可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及空间一般力系。7.7.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1.直接投影法 如已知力F与x、y、z轴的正向间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7-36 (a)所示,则力F可直接投影,即 (7.15) 2.二次投影法 若力F与z轴的夹角Y为已知,同时F和:轴所在平面与坐标平面Oxz的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夹角甲已知,则可将F直接投影到:轴和Ox y平面上,得到FZ及Fxy,且有Fxy=Fsiny。再将只、投影到x、y轴上得Fx、Fy(如图7-36b),即得 (7.16)7.7.2空间力对轴之矩在工程中常遇到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情形,为度量力对转动刚体的作用 效应,引人力对轴之矩的概念。现以推门为例。如图7-37(a)所示的门边上A点作用一力F,为度量此力使门绕:轴的转动效应,现将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一个与 轴平行的分力FZ,另一个是在与轴垂直平面上的分力Fxy。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由经验可知,FZ不能使门绕:轴转动,只有分力Fxy对门绕:轴有转动效应。若以d表示:轴与Oxy平面的交点O到Fxy作用线间距离,则Fxy对门绕:轴转动效应可用Fxy对O点之矩来表示,记作 (7.17)上式表明:力对于某轴之矩,等于此力在垂直于该轴平面上的分力对这个平面与轴的交点。之矩。式中的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规定:从: 轴正端看向负端,如图7-37 (b)所示,若力F使刚体绕:轴逆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由空间力对轴之矩的定义知:当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时,力对 该轴之矩等于零,如图7-37(c)、图7-37(d)和图7-37(e)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另外,由力对点的合力矩定理可推广到力对轴的合力矩定理为:合力对某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该轴之矩的代数和。7.7.3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与平面任意力系相同,可依据力的平移定理,将空间任意力系简化, 找到与其等效的主矢和主矩,当二者同时为零时力系平衡。此时所对应 的平衡条件为 (7.18) 式(7.18)表明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 投影的代数和及各力对此三轴之矩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式(7.18)有6个 独立的平衡方程,可以解6个未知量。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为避免求解联立方程,可灵活地选取投影轴的方向和选取矩轴的位置,尽可能地使一个方程中只含一个未知量,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计算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时,也可将力系向三个坐标平面投影,通过 三个平面力系来进行计算,即把空间力系问题转化为平面力系问题的形式来处理。此法称为空间力系问题的平面解法,特别适合解决轴类零件的空间受力平衡问题。 例7-13 一车床的主轴如图7-38所示,齿轮C直径为200mm,卡盘D夹住一直径为100mm的工件,A为向心推力轴承,召为向心轴承。切削时工件匀速转动,车刀给工件的切削力Fx=466N,Fy=352N, FZ=1400N,齿轮C在啮合处受力为F,作用在齿轮的最低点如图7-38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b)所示。不考虑主轴及其附件的重量与摩擦,试求力F的大小及A,B处的约束力。解:选取主轴及工件为研究对象。对于向心轴承,轴承约束反力为两 个正交的径向反力;对于向心推力轴承,轴承约束反力应包括两个正交的径向反力和一个轴向反力。因此,向心轴承召的约束反力为XB和ZB,向心推力轴承A处约束反力为XA,YA和ZA。主轴及工件共受9个力作用, 为空间任意力系。过A点取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受力图,如图7-38(c)所示。下面分别用两种方法来求解。 方法一:由式(7.18)可得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方法二:将图7-38 (c)中的空间力系分别投影到三个坐标平面内,如图7-38 (d)、图7-38 (e)和图7-38 (f)所示,分别写出各投影平 面上的力系相应的平衡方程式,再联立解出未知量。步骤如下: (1)在xAz平面内,如图7-38 (d)所示。有上一页 下一页 §7.7 空间力系将 代入得 (2)如图7-38 (e)所示,在yAx平面内,有 由 将 由 得 由 得 (3)如图7-38(f)所示,在xAy平面内,有 由上一页 下一页代入得 §7.7 空间力系得由 得 解得上一页返 回 图7-1 力矢返 回 图7-2 二力平衡及二力构件返 回 图7-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返 回 图7-4 力的分解返 回 图7-5 力的可传性返 回 图7-6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返 回 图7-7 柔索约束返 回 图7-8 光滑接触面约束返 回 图7-9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返 回 图7-10 固定铰链约束返 回 图7-11 活动铰链支座返 回 图7-12 例7.1图返 回 图7-13 例7.2图返 回 图7-14 例7.3图返 回 图7-15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返 回 图7-16 例7-4图返 回 图7-17 力对点之矩返 回 图7-18 例7-5图返 回 图7-19 力偶返 回 图7-20 力偶的性质返 回 图7-21 力偶的表示方法返 回 图7-22 力的平移定理返 回 图7-23 丝锥攻螺纹返 回 图7-24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返 回 图7-25 固定端约束返 回 图7-26 固定端约束反力返 回 图7-27 例7.6图返 回 图7-28 例7.7图返 回 图7-29 平面平行力系返 回 图7-30 例7.8图返 回 图7-31 例7.9图返 回 图7-32 例7.10图返 回 图7-33 例7.11图返 回 图7-34 摩擦力实验返 回 图7-35 7.12图返 回 图7-36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返 回 图7-37 空间力对轴之矩返 回 图7-38 例7.13图下一页 图7-38 例7.13图上一页 返 回 图7-38 例7.13图下一页 图7-38 例7.13图上一页 返 回
第7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七章本章...3.按《规范》的配筋计算方法 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共同贡献,经回归分析得出 hw/b...第7章 构件的静力学分析1111 隐藏&&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是 。 A、两...F 2 ; 答案:C 18、对物体系的各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用到作用和反作用...第7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习题答案 第 7 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7.1 选择题 1.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判别大、小偏心受拉的根据是( A. 截面破坏时,...第七章受扭构件承载力计... 79页 免费第章​ ​ ​ ​受...核心混凝土的空心截面的 极限扭矩基本相同, 因此可近似按箱形截面纯扭构件分析。...混凝土设计原理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时一种介于轴心受拉构件与受弯构件之间的受力构件...对构件抗剪是一不利作用, 因此通过可靠 度的分析...第7 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一、判断题 1.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 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7.1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也有短柱和长...对于偏心受压短柱,由其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图 7-10 所示的偏心受压...第七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 计算题参考答案 1.(...(解:⑴求 ei、η、e ),求: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根 2 2 据内力分析结果,该柱控制截面上作用有三...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专业资料 工程科技 建筑/土木 第​二​章​平​面​构​件​受​力​分​析 暂无...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龙驭球第三版3.7)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3-7 隔离体方法及其截取顺序的优选 一、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 静定结构的受力...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桁架受力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