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左侧腰部疼痛与前胸肋骨之间肌肉疼痛有近10天事什么原因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左侧肋骨及表面肌肉疼痛,是什么原因
左侧肋骨及表面肌肉疼痛,是什么原因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左侧肋骨及表面肌肉疼痛,是什么原因
共5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症,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192268
问题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根据叙述需要考虑肋间神经痛或者肋软骨发炎的可能意见建议:.暂时可以对症口服芬必得,消炎痛,阿莫西林即可,必要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化验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42896
问题分析: 你好,属于肋间神经痛引起的。可以口服 布洛芬和VB1治疗一段时间。意见建议:忌食辛辣食物,宜清淡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多锻炼身体。如果不能好转,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5072
问题分析: 您好,肌肉酸痛主要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过段时间就会好转,如果长时间不好转的话主要考虑是周围组织炎症或周围组织炎的可能性。意见建议:建议您去医院做下检查,确诊疾病,对症治疗
职称:护士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4850
问题分析: 你好:你很可能是肋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炎的症状,吃维生素B或者扶他林治疗。意见建议:希望对你有指导性的帮助。
职称:药士
专长:药品保健品
&&已帮助用户:66845
指导意见:你好,像这种情况,考虑是肋骨神经炎最好去医院拍个片看下,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祝早日康复。
问左侧肋下肌肉疼痛
职称:医师
专长:肠胃炎。小孩发烧,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20984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做一下心电图以排外心脏疾病,如心电图正常还应胸部摄一下片排外肺疾.如都没问题可能是肋间神经痛.
问肋间神经痛症状是肋骨上的肌肉痛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痛经。,
&&已帮助用户:234345
问题分析:你好,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意见建议:肋间神经痛是指肋间神经支配区内的疼痛综合征,原发性罕见,多为继发病变,病因有胸腔疾病如胸膜炎、肺炎和主动脉瘤等.祝健康。
问两肋骨底下肌肉疼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儿感冒、肠胃炎
&&已帮助用户:88380
病情分析: 考虑肋间神经痛,呼吸时肺泡张开时可因摩擦刺激末梢神经而产生疼痛,可不必太在意。 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晚上的时候热敷,没事的时候多按摩下痛处,加速血液循环,
问左侧肋骨后疼痛是什么原因?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儿感冒 手足口病 厌食症
&&已帮助用户:135156
病情分析: 你好,属于肋间神经痛引起的。可以口服 布洛芬和VB1治疗一段时间。忌食辛辣食物,宜清淡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多锻炼身体。如果不能好转,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问左侧肋骨下偶尔有针刺样疼痛,这是怎么回事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4180
意见建议:你好,根据你描述的部位是胃部引起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检查确诊,然后再对症治疗。以免误诊误治。
问肋骨间肌肉疼痛,背部肌肉疼痛
职称:医师
专长:心血管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40045
病情分析:
中年人,不常活动, 多少会有些肌肉痛的,但是平时没事,一般问题不大的,而如果是重物,而半月后肌痛的话,一般不应该是这方面的事,只要不是脊柱关节方面就行的,平时注意一下锻炼
意见建议: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上肢疼痛无力是因为受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引起躯体两侧
建议避免颈部受凉、长时间低头,平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好,建议避免颈部受凉、长时间低头,平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您好,您的这种情况为腰椎的退行性改变,需要减少腰部活动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上肢疼痛无力是因为受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引起躯体两侧
膝盖疼痛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
疼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上半身肌肉疼痛,前几年后颈,背,肩膀涨疼;现在前胸肋骨处及胸肌部位抬胳膊是都疼_搜索结果_健康易
& 搜索“上半身肌肉疼痛,前几年后颈,背,肩膀涨疼;现在前胸肋骨处及胸肌部位抬胳膊是都疼”
问题:上半身肌肉疼痛,前几年后颈,背,肩膀涨疼;现在前胸肋骨处及胸肌部位抬胳膊是都疼 性别:男
病情描述:前几年后颈,背,肩膀涨疼;现在前胸肋骨处及胸肌部位抬胳膊是都疼,拍过颈椎片,C4有点后移,胸椎片显示正常,验血,尿酸都正常。脚跟还有些涨疼。
请问这应该去看什么科,做什么检查好? ...
回答:考虑属于肌肉强直反应的后果,也可能是疲劳引起的,一般没有大碍,不必过于担心。 ...
问题:有颈椎病,有骨刺,现在后背疼痛,前胸肋骨 有颈椎病,有骨刺,现在后背疼痛,前胸肋骨
有颈椎病,有骨刺,现在后背疼痛,前胸肋骨疼痛,请问是否是颈椎引起的?
患者年龄:43
患者性别:女 ...
回答:你好,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椎病没有特效疗法,只有对症治疗。建议你看看当地神经内科医生,在他们指导下服用尼莫地平西比灵脑灵素丹参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或者牵 ...
问题:寻求专家,上半身串着疼,肋骨,胳膊左侧挠骨疼抬不起来 寻求专家
患者年龄:78
患者性别:男
上半身串着疼,肋骨,胳膊左侧挠骨疼抬不起来。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看有否特效药或者中药,延长生存期,是否能换骨髓 ...
回答:您好,让肿瘤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一般不提倡西医止痛,其作用大多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治标不治本,有些西药如杜冷丁 ...
问题:下半夜为什么前胸右侧肋骨处隐痛 下半夜为什么前胸右侧肋骨处隐痛
病情描述右边的前胸2-3节肋骨处因隐痛,有一年多,一般在下半夜2。。3点时分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吃过中药,西药,做了b超,彩超,还照过片,一切都正常,都没效果,晚上还是一样的隐痛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根治病疼,
化验、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
回答:锻炼身体,补充营养&。 ...
问题:左前胸痛十天,紧靠肋骨,隐痛,手按压疼处无痛感 左前胸痛十天,紧靠肋骨,隐痛,手按压疼处无痛感, ...
回答:你好,有可能是胃炎或者心肌缺血或者食管炎引起的,建议到医院检查。 ...
问题:肋骨疼痛,一觉睡醒,整个上半身疼痛 肋骨疼痛
患者年龄:40
患者性别:女
一觉睡醒,整个上半身疼痛,起床就不痛了。每天都是一样,已经快两年了!!在这两年病情没有加重。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成都华西诊断无效,其它医院在做理疗的同时暂缓解疼痛,过后就又开始疼痛。看了很多医生都诊断不出是哪里出了问题,检查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
回答: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肩部有没有酸痛感啊,除了睡觉醒来,有疼痛感,其他时候还有吗?
后背有没有不适感觉呢?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个,对症治疗。 ...
问题:早上起床肋骨痛,咳嗽整个前胸上侧肋骨痛 早上起床肋骨痛,咳嗽整个前胸上侧肋骨痛
患者年龄:28
患者性别:男
有时候早上起床的时候,能感觉到右侧缩骨下的几根肋骨痛(具体是肋骨之间痛还是肋骨下面痛感觉的不太清楚),但是起床后症状慢慢消失。扭动身体似乎能感觉到前胸的肋骨和胸骨之间咯吱咯吱响,就像老不运动的情况下活动肘膝关节。最近感 ...
回答:病情分析:
从你说的情况来看,是的,当然与长期坐姿工作有关,这会造成经络不通而引起疼痛。
根据你提供的问题,还有要考虑你本来就有肋间神经疼痛, ...
问题:前胸骨疼,挺胸和含胸时都疼. 前胸骨疼,挺胸和含胸时都疼.
患者年龄:22
患者性别:男
2007年时我挺胸时偶尔就会有种错位感,有响声,但不疼,一直没放在心上。然后年开始慢慢的有时会疼,但贴一个跌打贴,睡一觉就好了。但过阵子又会那样。
现在自6月份开始前胸骨开始疼痛,平时不动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 ...
回答: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情况,出现胸骨处疼痛的,病史挺长的1-2年,突然改变姿势时出现疼痛的,心电图,胸透等检查都正常的,考虑还是胸壁的问题的,可能是胸骨肋骨 ...
问题:每天早上起来后背的上半部分疼,前胸也疼,.,每天早上起来后背的上半部分疼怎么办? 性别:女 年龄:36岁
每天早上起来后背的上半部分疼,前胸也疼,是怎回事? ...
回答:有可能是腰椎椎间盘突出或者是骨质增生 。建议你到医院看医生检查清楚。首先做腰椎拍片或MRI。另外与你平常睡弹簧床垫和长时间一个姿势工作也有关系的 。 另外还 ...
问题:总是背疼,前胸后胸? 总是背疼,前胸后胸?
患者年龄:55
患者性别:男
全部症状:总是贴满全身的膏药,总是觉得有虫咬着。
发病时间及原因:2.3年了
治疗情况:未治疗,总贴膏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什么病? ...
回答:肌筋膜炎的情况,这个疾病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久坐,慢性的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治疗首先找出病因,并积极的去处,药物治疗:现在一般用芬必得,布洛芬或者是 ...
热门健康知识
更多相关健康知识> > >气滞肋骨疼两肋胁痛是何原因篇一
临床若对导致胁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胁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胁指胸壁两侧,其下界为肋缘尽处,故胁痛一般应与胸痛、胃脘痛、腹痛、肩背痛、腰痛相区别。 2.肝胆病变一般都可见右胁痛,然其确切痛位多在胁之内,体表肌肤一般无压痛等表现。
(1)肝痈(肝脓肿)、肝热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转氨酶显著增高;运气胁痛?)、肝瘟(治肝脏温病,阳明毒,先寒后热,颈筋挛牵,面目赤黄,身重直强)等之胁痛,常有急起发热,多见黄瘅等症。
(2)肝癌、胆癌出现右胁痛时,并见纳呆,进行性消瘦或见黄疸者,多已进入晚期,通过B超、CT等检查能发现肝胆占位性病变,肝癌甲胎蛋白阳性并持续增高,胆癌转氨酶一般轻度异常,这种胆红素、转氨酶升高不平衡现象有助于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3)胆瘅(胃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及胆系感染性疾病)、胆胀(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之胁痛,呕恶明显,常可触及肿大之胆囊,压痛明显,B超等检查有助鉴别。
(4)右下肋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彩超确认。(胁痛病又称作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时的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发作时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夏科三联征),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
(5)肝积(肝硬化)之胁痛,右胁下可有较平滑而坚硬的肿块,腹胀纳少,脾肿大,贫血,蜘蛛痣,或见肝掌。 (6)肝痨出现右胁痛,有痨病史,或有盗汗、潮热等症者,X线右上腹检查或可见钙化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7)蛔厥,小儿或青年突起胃脘偏右部位阵发剧痛,而压痛等体征不明显,伴呕吐等症者。
(8)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有肝热病病史,以右胁长期隐痛,有肿块,常以拳自捶,肝功能异常等为特点。 3.非肝胆病变出现胁痛,其常见者有:
? 胸胁饱满,呼吸困难,检查发现胸腔有积液者,为悬饮。(胸膜积水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体温正常,心音高
朗。胸壁叩诊时两侧呈水平浊音,其浊音界的位置随病人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听诊时,在浊音区听不到肺泡音,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常伴有腹水、心包积水和皮下水肿现象。)
? 胸胁刺痛,热侯,干咳,有胸膜摩擦音者,为干胁痛。(干胁痛是因肺痨等病变侵及胸膜,灼烁阴液,气血瘀
滞,络脉不和。以胸胁刺痛,干咳,胸膜摩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
? 肌肤沿肋骨相引掣痛者,为胁肋痛。(肋软骨炎,又称前胸壁综合征,是前胸部疼痛常见的原因,由于疼痛部
位在前胸,很容易于心绞痛混淆,患者常误以为自己有冠心病,病因一般与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 ,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病毒感染,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或肋软骨发育营养不良、胸肋关节炎症、肌筋膜炎有关。其临床表现为前胸部疼痛,多为酸胀痛,起病急剧或缓慢,时轻时重,可因翻身咳嗽、深呼吸、上肢活动加重,有时向上肢放射,查2-5肋软骨处压痛若不及时彻底治疗,有反复发作趋势。临床中应于冠心病心绞痛,结核胸膜炎等疾病区别。中医认为,肋软骨炎疼痛窜及胸胁, 上臂乃气滞; 局部隆起,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乃血瘀。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 不通则痛。治疗:局部热敷理疗,贴用琥珀膏,外敷中药接骨散或三色敷药,内服活血化瘀汤,左归丸。)
? 刺痛或灼痛沿肋间神经放射,为肋间神经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往往使疼痛加重。查体可有胸椎棘突,
棘突间或椎旁压痛和叩痛,少数患者沿肋间有压痛,受累神经支配区可有感觉异常。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有沿肋间神经放射的特点。)
? 有疟疾、蛊虫病等病史,左胁下有较大肿块者,脾肿大为突出特征,肝功能检查常在正常范围,为肥气。(肥
气是因疟疾、蛊虫病等,使瘀血内积,新血不生。⒈有蛊虫病、曾长期患疟疾等原发疾病的病史或临床表现。⒉于左胁下可触及肿大的包块,其肿块可达脐或脐下,并可超过腹中线,质坚硬,表面光滑。⒊常伴腹胀,疲乏等症,或有齿衄、鼻衄、紫斑等出血现象。或见腹壁青筋显露。⒋血液检查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见相应造血细胞增生,有成熟障碍的现象。肝功能试验常在正常范围。X线及内窥镜检查常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 胸胁部外伤所致胁痛,有明显的外伤史及局部青紫、压痛等症。
? 胸痹(心痛)、厥[真]心痛:年龄一般较大,疼痛位于左胸,向左臂部放射,劳累后发作,心电图检查有特征性
4.除询问病史、症状及作体检外,一般应作肝功能、B超、X线等检查,以鉴别病种。
疼痛方篇四
疼痛科协定方
[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
[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辨证加减]颈椎病之疼痛加桂枝15克,葛根10克,腰椎部加杜仲15克,平时怕着凉有风寒湿症者加萆解(加草头)20克,香附15克,狗脊15克,;偏腰脚痛者加牛膝10克;小便不利短涩者加木通15克,薏苡仁10克。
气血辩证:平素阴平阳密身体强壮者,按上述剂量开方,平素体质较弱气血不足者,可将丹参,赤芍和鸡血藤各减10~15克,加黄芪30克以补气养血。
寒热辩证:舌质淡湿润水气多,舌周边有齿迹者,加肉桂5克,细辛5克,温经散寒
服药后疼痛加重者辨
证:1服法次数改变12小时一次。2每次口服剂量减半,日服次数不变。3痛甚者停药24小时,如果痛减,视为有效。本方连服9剂为一疗程。
天柱通关汤
[组成]生黄芪15克,葛根3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乳香6克,苁蓉15克,鸡血藤12克,僵蚕6克,威灵仙12克,桂枝6克,牛膝12克。
[用法]本方用于颈椎病。临床应用500余例,配合手法及练功,对各型颈椎病显效北在85%以上。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法]上药除止痉散随饮片另吞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二次服。
[特点体会]颈肩臂痛
胸椎,胸背痛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
[组成]瓜蒌12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甘草3克,青皮6克,桔梗6克。
[辨证加减]痰多咳甚加蜜冬花10克,密枇杷叶10克,咳痰血加白芨6克,藕节炭10克;痛甚加元胡6克,郁金10克。合并血胸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葶苈子10克。
[特点体会]胸部内伤的治疗应以宣肺理气为主,因肺居胸中,肺主气为贮痰之器,胸部损伤致内伤气滞血瘀,肺气失宣,痰浊停留,气为痰阻,胸阳痹阻,致胸部疼痛,咳嗽痰喘。瓜蒌,枳壳二陈汤中以二陈汤行气化痰,治疗肺损伤后所致的湿痰,加瓜蒌以助润肺化痰,瓜蒌能“泻肺火”,“止一切血”,可制止肺损伤之出血。以青陈皮合用,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枳壳,桔梗合用,升降结合,流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自行。加强痰湿的排净,有利于肺中分泌物的排泄,防止肺的并发症。因肺宣气行血活,有助于气胸的吸收,枳壳破气又有泻除胸腔中不利之气,血胸的治疗因瘀血偏重应加桃红,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因本方的行气化痰宣肺为主,使胸部内伤(伤气,伤血,伤经络,伤脏腑)均获治愈(心脏内伤除外)。
胸胁散痛汤
[组成]柴胡6克,郁金12克,赤芍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玄胡12克,姜黄12克,木香5克,瓜蒌壳9克,地龙12克,炒山甲9克,香附9克,甘草5克。
[功用主治]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治胸胁挫伤,青紫瘀斑,两胁窜痛,咳嗽痛剧。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伤后咳嗽痛剧可加杏仁12克,桔梗12克,胸胁痛兼背脊痛加用狗脊12克,薤白12克。
胸肋骨痹痛治验—肋软骨炎
多见于胸壁2~5肋骨部位,局部疼痛,胸壁隆起高突,坚硬压痛明显,重咳或深呼吸震痛,胸闷,表面光滑,不红不热,屏气持重则疼痛加重。
治疗方法:虎杖12克,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甲珠10克,共研细末
,用食醋加少许黄酒拌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外敷。有红肿热者,不加黄酒,2~3天更换一次,一般敷贴3~4次,即可痛止全愈。
腰椎,腰臀痛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山甲10克,黄芪30克,木瓜15克,细辛5克,没药10克
[功效主治]补肾壮腰,通经络,用于各种腰腿疼痛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治腰第一方
[组成]川独活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小茴香5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怀牛膝15克,元胡10克。
[功用主治]祛风理气,通络止痛。用于腰痛骤发,痛苦难忍,挺不起腰,俯仰屈伸则患部疼痛如钻似割,咳嗽喷嚏不敢放大声,动则双手撑托腰部,微屈腰膝方能艰难慢行,或卧床不得转侧。
[辨证加减]如腰部拘急,痛不可抑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小活络丹;腰冷如坐水中,得温则静,遇寒加剧者,加炙麻黄、川桂枝(或肉桂)、淡附片;兼见湿邪客于腰部,腰部胀,重困不适者,加川萆解(加草头),海风藤,木瓜,生米仁;腰痛及背,板滞不利者,加威灵仙,乌药。
[特点体会]腰为肾府,系足太阳膀胱经,带督二脉之枢纽,主一身之表,易受风邪所客,痹阻于经脉。其时,腰部用力过猛或失当,或腰部屈伸动作不相协调,姿势不正,或咳嗽喷嚏,卒然迸闪,而致疼痛。因岁邪致病快速,势如电闪,名为“闪腰”。故当以风论治,方用独活入太阳少阴之气分以搜风,细辛入肝肾二经之血分以治风,配以防风以加强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降香理气兼入血分,元胡索理血兼行气,小茴香行气,以治浅近之新寒,枳壳理气,以宽下焦之郁结。经曰:邪之年凑,其气必虚。故又用续断,寄生入督脉以补肝肾,通血脉,利骨节,除风湿,更以牛膝强壮筋骨,取其下行之力,直捣病所。全方具有祛风除湿,理气通滞,补虚镇痛之作用。
益肾固腰治损腰
损腰,亦称闪腰,岔气,急性腰扭伤。通常以气滞为病设治,针刺宣通滞积之气,或手法扳动骨节,俾气机顺畅,内服亦以理气通络止痛为主,佐活血之品。腰痛有诸多原因,风寒痰湿,瘀血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所以当益肾固腰以图其本,内服药物在治疗早期即宜增入川断,狗脊,杜仲等,症情缓解后更当以这类药为主以得巩固。而某些病例或年高肝肾不足,或体弱气血亦亏,或稍有不慎,转动间即易病发损腰,更当注重益肾为治。某,55岁,损腰已经多次,昨站立活动之际,骤然挫伤左腰骶关节,酸痛不能俯仰转侧,经脉气血阴滞,大便亦然干结。腰为肾之府,拟
以理气活血固腰补肾。针刺阿是穴并作按揉手法,外敷三色敷药,内服:当归须9克,炒杜仲15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12克,延胡索5克,炙乳香(去油)5克,盐水炒补骨脂9克,川断肉12克,巴戟天9克,青皮5克,陈皮5克,甜苁蓉12克,路路通6克。三日后症情大为改观,转侧间尚有酸痛,原方稍予增删再进二剂,并处调治脾肝肾(平素脾运欠健)之丸药,缓图取效。
[组成]穿山龙10克,入骨丹8克,煅龙骨10克,川续断15克,牛入石10克,败龟版10克,桑寄生10克,全当归6克,留行子10克,熟地黄10克,骨碎补10克,川杜仲1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浓煎成15毫升。每天一剂,早晚二次煎服,5天为一疗程。
[辨证加减]治腰部陈伤则去入骨丹,加无名异15克;若治风湿为主则去龙骨,牛入石,加防风8克;治慢性腰肌劳损,药后数剂症见日趋转愈,则原方去山甲、入骨丹、牛入石,续服几剂以为养后。
[特点与体会]本方专治腰肌劳损,亦治腰部陈伤及风湿。以补为主,以攻为辅,全方具有补肾壮腰,通经活络,祛风胜湿,舒筋活血之功。
腰痹止痛汤
[组成]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2克,延胡索12克,姜黄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肉苁蓉12克,枸杞12克,甘草5克。
[功用主治]壮腰补肾,活血化瘀。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扭伤后经久疼痛,腰椎骨质疏松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腰痛牵涉腿痛加用川牛膝12克,木瓜12克;腰痛痛无定处,加用防风12克以祛风解痉止痛;腰膝重着加用羌活12克,独活12克以祛风胜湿止痹痛;腰膝冷痛加用桂枝9克以散寒止痛。
臀腿痛药物治疗(荆地细辛汤)
有臀腿痛麻却无腰及足踝症状。
[组成]荆芥6~9克,熟地或生地30~60克,细辛3~6克,蜈蚣三条,牛膝12克,猫人参30克,徐长卿12克,花粉12克,七叶一枝花9克。
在实践过程中,对虚寒型用药见效明显。阳虚与寒邪留滞,适量饮酒可助药力达病所。但对阴虚内热,或湿热浸淫者严禁饮酒。
[组成]当归6克,牛膝6克,红花10克,杜仲10克,川断10克,威灵仙3克,生桃仁3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强健腰肾。用于一切腰痛。
[用法]水煎服,黄酒为引,日一剂。
辨证施治: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腰脊经痛,小便清长者加附子6克,肉苁蓉10克,劳累后症状加重者加寄生,菟丝子各15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勿过劳,忌房事,孕妇禁服。
乌龙固腰汤
[组成]制川乌9克,青龙骨30克,迁胡萦12克,川楝子12克,威灵仙12克,乳香9克,当归12克,制川军12克,金雀根30克。
方用于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时有发作者。
腰痛中医治疗
(一)外邪所致腰痛类
1.风湿型:主要证治:腰部发凉、酸困胀痛,遇阴雨气候改变加剧,坐卧则痛不减,痛无定处,抽掣作痛,舌白嫩,脉浮涩,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增生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先天性变异(隐性骶椎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间盘突出)等症。
治法:祛风湿,益肝肾
方药: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10克,桑寄生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熟地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元参10克,炒杜仲12克,川牛膝15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主要证治:腰及髋痛,冷痛喜按,热则舒适,辗转不利,静卧亦不能减轻,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沉紧。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腰肌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等。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合舒筋饮
黄柏9克,苍术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干姜6克,海桐皮10克,羌活10克,沉香5克(冲),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主要证治:腰髋疼痛伴有热感,酸痛沉重,恶风,口渴,烦闷,遇热则痛加剧,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濡或细数,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风湿性腰肌炎,外感腰痛等。
治法:消热化湿
方药:四妙散加味
黄柏10克,苍术10克,川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白术60克,芡实30克,干姜6克,木瓜10克,川断10克,炒杜仲12克,女贞子15克,功劳叶15克,佛手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二)肾虚腰痛类
1.肾阳虚型
主要证治:腰膝酸软痉痛,绵绵不绝,少腹拘紧,面色白,四肢不温,大便溏稀,舌淡,脉沉细无力。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慢性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慢性肾炎等疾病。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
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胶10克,肉桂6克,制附片10克(先下),炒杜仲15克,当归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2.肾阴虚型
主要证治:腰膝酸软,缠绵不绝,心悸,失眠,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面色渐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于慢性腰痛,胸腰段结核,慢性肾炎等病。
治法:滋阴清火
方药:左归丸
熟地10克,山药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鹿角胶10克,川牛膝15克,山萸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三)跌仆闪挫腰痛类
主要证治:腰前发酸如针刺,转侧不利,活动受限,痛在定处,伤处肿胀痉挛,压痛,腹胀便干,饮食不佳,舌紫暗或有紫斑,脉弦细,常见于急性腰扭伤
,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加味桃红四味汤
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川断10克,炒杜仲15克,木瓜10克,羌活10克,炒大黄3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10克,甘草10克,黄酒引。水煎服。一日2次。
主要证治:腰部胀痛,活动受限,胁肋窜痛,痛无定处,常有呼吸,咳嗽震动腰痛之症,疼痛和情绪有关,舌紫暗,脉沉缓或弦涩,常见于急性腰扭伤,椎间盘脱出,更年期综合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治法:理气止痛
方药:加味乌药顺气散
白芷6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乌药10克,木香6克,肉桂6克,破故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主要证治:劳累后腰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四肢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脉细缓,常见于慢性腰肌劳损,椎间盘脱出,棘间韧带损伤,后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病。
治法:益气祛风止痛
方药:金毛狗脊汤或用补肾止痛汤
金毛狗脊12克,制川乌6克(先煎),制草乌6克,露蜂房10克,蝉蜕10克,木瓜10克,川牛膝15克,川断10克,炒杜仲15克,石楠藤12克,防已15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补肾止痛汤
当归10克,白术12克,川断10克,炒杜仲15克,破故子10克,毛姜10克,桃仁10克,木香6克,炒大黄3克,乌药10克,青盐少许。水煎服,一日2次。
[组成]制川乌15克,制草乌15克(另包),全虫10克,骨碎补15克,白芥子5克,白芷15克,鸡血藤30克,紫草茸6克,大熟地30克,麻黄6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及慢性腰腿痛,并对各种骨质增生症亦有良好效果。
[用法]先将川,草乌水煎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沸后再文火煎45分钟至1小时,取药液250ml,再在药渣中加水煎40~50分钟,取药液200ml左右,两煎合在一起,早晚分服。服后半小时酸痛渐减,若用药后出现血压升高,血沉快或关节腔有积液,可加生石膏30克,诸症可消。
接骨,骨折,损伤
接骨消瘀散(外用)
[组成]:红花、白芷、五加皮。
[功用主治]软组织损伤和骨折,骨关节慢性炎症、各种痛证等。
[用法]将以上药物其研成极细粉末,加饴糖或蜂蜜、醋、酒调成软膏,外敷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急性软组织损伤3次为一疗程,骨折,陈旧性软伤、骨关节及软组织慢性炎症7次为一疗程。一般使用一个疗程后,间歇2~3天再用。
[特点与体会]:止痛迅速。一般敷药后疼痛即刻缓解;具有明显的消肿及促进骨痂生长作用。少数女性患者敷药后局部可出现皮炎。
荆皮(炒黑)240克,黄金子(去衣、炒黑)240克,全当归60克,赤芍60克,丹参60克,牛膝60克,片姜黄60克,五加皮60克,木瓜6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白芷60克,威灵仙60克,防风60克,防已60克,天花粉60克,川芎30克,秦艽30克,连翘24克,甘草18克,番木鳖6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或蜂蜜调和如厚糊状,置缸内备用。使用时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3~0.4公分厚,上盖桑皮纸一层,敷于患处。隔三到五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如凉血清热的金黄膏,护肤生肌的红玉膏等或桂麝丹,接骨丹等掺药。
[特点与体会]引药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方中的主药是紫荆皮和黄金子,用量明显重于其他药物。紫荆皮苦平,善于活血消肿,又能解毒。《仙传外科集验方》有一胜膏,仅以紫荆皮合白芷治初生痈肿。此类痈疽等病患是气血不从,逆于内里为病。治以活血消散,凉血解毒为先。今用治损伤,活血消肿又解瘀毒,颇为得当。黄金子辛苦温,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今以二味合用为君,消散瘀结而得肿退痛止之功。损伤后的外用敷药多偏于凉性,而三色敷药偏温。血本喜温而恶寒,温能运化散瘀。所以本方可用于损伤后各个时期,也可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药名以三色为原由药铺加工时,黄金子捣去衣膜,炒成黑色,研末为一包,紫荆皮微炒为紫色,研末后作另一包,其他药物研末后合为三包。这是三包不同颜色的药末,因此原名三色敷药。自行混合均匀并用饴糖调制后成药膏,仍称三色敷药。
[组成]血竭6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制锦纹30克,地鳖虫30克,杜红花60克,当归尾120克,黄麻炭45克,参三七15克,煅自然铜30克,雄黄24克,辰砂6克,冰片3克。
[用法]共为细末,和匀。每日服1.5~3克,开水或黄酒送服。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尤以晚饭前后服为宜。
[功用主治]散瘀生新,理伤续断。可用于一切损伤,诸凡骨折,脱臼,伤筋等。既可在使用汤药时同时嘱服,也可单独使用。
[特点与体会]血竭为散瘀血,生新血要药,主治“内伤血聚,金疮折”等。为本方君药。但血竭专主血分,佐“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的乳香,没药,则散瘀活血又能推陈致新。地鳖、三七、红花,归尾亦佐逐瘀理伤,破积通络之功。大黄用制锦纹,说明本方并非峻攻,而属缓行,因为伤损瘀血难以药后即祛,宜渐除方得清彻。自然铜散瘀血,续筋骨。雄黄解瘀毒,消肿散积,又能化积血为水以得消散
,辰砂能通血脉安神定志。冰片则走窜,引药入达伤处。黄麻炭甚少应用,作用为“破血,通小便”。“跌仆折伤疼痛接骨方:黄麻烧炭,头发炭各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立效。”可见黄麻为治伤良药。
珊瑚接骨丹
[组成]珊瑚10克,石决明30克,降香20克,乳香20克,代赭石20克,炉甘石20克,没药20克,西红花5克,寒水石20克,杜仲20克,银珠10克,麝香1克,三七10克,黄瓜子20克,自然铜20克,石膏20克。
[用法]以上十六味除麝香另研。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再兑入麝香细粉,混匀,制成黄豆大小丸。银珠挂衣,凉干,备用,一次9~13克,1日2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主治]各种类型的新旧骨折,脱位,骨痂不易形成,废用性脱钙,肌肉,肌筋,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
[特点与体会]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万能丹”。
仙灵接骨丸
[组成]仙灵脾,土鳖虫,骨碎补,川断各等份。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粉,蜂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3次,每次1丸,温盐开水吞服,儿童用量酌减。
[功用主治]补肾接骨,活血散瘀,促进骨痂的生长。适用于各种各型新鲜骨折以及陈旧性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者。
正骨七吊散
[组成]白芥子300克,五加皮350克,生大黄300克,自然铜300克,香白芷300克,楠香木300克,山栀子300克,姜黄末200克,煅乳香150克,没药150克。
[用法]诸药依法共研为细末,烘干备用。按伤患处范围大小,酌情用药。使用时以冷茶叶水加金霉素眼膏半支,共搅拦成浓糊状,涂抹伤患处,后用不易吸水之纸或塑料薄膜包盖,再用绷带包扎。若治疗陈旧性挫伤则加入少量白酒搅拌。一天换药一次。
[特点体会]本方系外用药,专治软组织挫伤及伤筋,骨折早期。全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时切勿专用酒搅拌,否则易致皮肤过敏瘙痒。应用本方治疗停药后,局部皮肤会遗留浅黄及浅紫黑相兼之色,此系栀子与自然铜之色所致,几天后自然逐渐消失。皮肤破损或开放性骨折须待创口愈合后方可使用。本方一般无副作用,若偶有皮肤过敏,可用肤轻松软膏擦抹患处,则可痊愈。
珠碧沉香散
[组成]珍珠5克,琥珀25克,梅片5克,沉香50克,桔皮50克,京墨50克,秋石丹50克,柿霜粉50克。
[用法]诸药依法共研为极细粉末,密封备用。
重症每用2~3克,日3~4次;轻症1.5~2克,日2~3次。温开水送下。
[特点体会]本方主治跌打损伤所致之吐血,咳血、痰喘症重者。全方具有凉血止血,降气定喘、止咳化痰之功效。
如若陈伤之咳、吐血,病人体虚,且治之难以收功者,以此药散20克,麦芽糖250克,调匀后隔水炖。
共分十次服。每天2~3次,温开水下。
[组成]栀子,乳香,大黄等量研为细末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及无破口的红肿痛热之症。
[用法]用温开水调药末外敷于伤部,每日1次。
活血止痛丸
[组成]党参9克,当归10克,骨碎补9克,破故纸9克,海马3克,川芎9克,自然铜10克(醋煅),杜仲12克,栀子9克,乳香9克,没药9克,黄瓜子10克,红花9克,三七3克,枳壳9克。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健脾固肾,清热及接骨。用于外伤肿痛,骨折脱位及关节扭挫伤的中后期,尤其对骨折延迟愈合有效。
[组成]当归9克,芍药6克,木香6克,生地9克,红花6克,赤芍9克,续断12克,桃仁6克,川芎6克,泽兰9克,苏木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甘草6克,大黄6克。
[特点体会]一盘珠汤为祖传验方,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早期的通用方。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炎镇痛。
充髓养血汤治疗骨不连
[组成]熟地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4.5克,党参9克,黄芪9克,补骨脂4.5克,甜苁蓉9克,枸杞子9克,陈皮4.5克,鹿角片12克,千年健9克。水煎服。
[特点体会]8例7例治愈。
林如高正骨水
[组成]淮牛膝,红花,归尾,生草乌,生川乌,木瓜,樟脑,五加皮,三七粉,三棱,榕树须,铁树根,白花风不动。
[用法]95%酒精适量密封浸泡一个月后,过滤药渣,另加薄荷脑,梅片。同时将药水涂擦患处,每日2~3次。
药水能舒筋止痛消肿。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如果配合按摩理筋效果更佳。
[组成]穿山龙,骨碎补,煅狗骨,煅自然铜,煅毛螃蟹,楠香,侧柏叶,鹿含草
[用法]共研粉末,用酒水各半调成糊状敷贴患处,每日1次,每次八小时。
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有效方药。
矫正接骨膏
[组成]荞麦面250克,羊角灰15克,人中白9克,蜈蚣10条
[功用主治]矫正骨折畸形愈合,功能不能恢复者。
[用法]共研细末,每用20~30克,放糖瓷杯内,加陈醋调成稠膏,在火上加热,并用竹筷搅动使粘,摊布上敷畸形处,外用布带固定,二日换药一次,至愈为止。
[特点体会]羊角灰,即用羊角一只,在烧红的炉口上潦烧,随起松泡一层,用刀刮下,再烧再刮,即得。有软化骨质作用。
敷后局部搔痒起红点,属正常反应。如起水泡较小的,继续用药,如起大水泡时,可暂停敷药,待水泡消失后再敷。
乌鸡接骨丹
[组成]五加皮90克,骨碎补60克,松香30克,桂枝15克,生大黄15克,麝香0.3克(研细后入)
[功用主治]骨折延迟愈合。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公鸡一只(毛色不限)
,扭死干拨去毛,捣为泥状,再将药末分3~4次兑入捣匀成膏,干湿适度(药末多余的弃之不用),摊布上约一指厚使平,然后掺麝香,包敷骨折处,外用夹板布带固定,24小时拆除。
[特点体会]因活公鸡扭死捣烂受创,产生促使创伤修复的物质,透入毛窍,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所以制作时间要短,动作要快,超过四小时者无效。公鸡肠杂弃之不用。砸鸡用石板,铁锤要洗净,二,三个带围腰,一齐动手。
如同一患者连续用此方,间隔时间不能少于12天,否则无效。无麝香时可不用,效果不受影响。
加减接骨丹
[组成]当归3克,桂枝3克,三七3克,儿茶3克,乳香3克,没药3克,骨碎补3克,血竭9克,红花0.9克,辰砂2克
[用法]共为细面,加红糖125克,混合均匀,分成七包,第一天吃2包,其余每天吃一包。
[特点体会]使用效果满意,每一病人,开方即可买到药物,制作不困难,甚为方便。
小儿伤者可根据年龄分成14包或16包,早晚各服1包。
促进骨折愈合系列方
壮筋补骨丸
[组成]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炒熟地12克,杜仲60克,无名异30克,川续断45克,五加皮45克,骨碎补90克,桂枝30克,田三七30克,刘寄奴60克,土元90克,自然铜30克,黄芪90克,虎骨30克,破故纸60克,菟丝饼60克,党参60克,木瓜30克。
[用法]共研细末,蜜为丸,每丸重6克。成人每天早晚各服一丸,小儿酌减,黄酒为引。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气滞肋骨疼”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气滞肋骨疼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性左侧腰部疼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