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宽医生您好,我父亲今年32岁73岁,前一向在省人民医院查出患有肺癌中晚期,您能有什么好的中药能使我父

铁杆中医|王行宽:从大运河畔到湘江之滨的半世中医缘
从大运河畔到湘江之滨,不到九百公里的距离,却是他对中医学的守望与执着。
今天,又来到了 “铁杆中医”栏目,让小枢带你们走近内科专家王行宽教授。
王行宽,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术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终身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2017年,王行宽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日,王行宽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9年,考取原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从大运河畔到湘江之滨的缘分,一牵就是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在延续。
从医57年,行医51年,现今78岁高龄的王教授,虽然已到了颐养天年之时,但目前他仍坚持周一到周五全天门诊。
他耕耘杏林50余载,遵循“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的总则,处处以病家为重,时时为患者着想,把济世活人之术作为积德行善之业。
王行宽教授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在临床上精益求精,在科研上成果累累,在教学上桃李满园,毕生执着于中医药事业,是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中医学家。
每每有人问他,何不退休颐养天年,他给出了五大理由:一是习惯了,二是舍不得那些病人,三是坐诊是一种乐趣,四是想为社会分担一点责任,五是看到病人治愈了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
王行宽教授为患者把脉
他常说:医者,应该博采众长。
见过王行宽教授的人,都会被他深厚的中医功底和独特的见解折服,被他引经据典的学者风采吸引,被他超强的亲和力感动。王教授融古训和新知于一体,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特色。
王行宽教授担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心脑系、脾胃肝胆系疾病和疑难杂症,他的治病特色,是根据脏腑生化制约的相关性,对于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擅长综合分析,突出了“杂病治肝,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学术思想及“师经方而不拘泥,学时方而善权变,总结经验,创制验方”的学术特色,尤其倡导从肝论治。
例如对胸痹心痛的治疗,他认为其发病部位应该在心络,他倡导从肝治心,推崇清代陈士铎的“心痛治肝”之法。他潜心研制出来的“心痛灵Ⅰ号、Ⅱ号和Ⅲ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非常好。
王行宽常说:“医者,应该博采众长。”他喜欢买书,喜欢看书,喜欢做读书笔记,无论是哪位医家的书籍,都会拿来翻阅。
他的黑色手提包里,可以没有一分钱,但肯定有读书笔记本,翻开本子,密密麻麻记载着各位医家的学说和他自己的经验总结。
王教授的很多独到专论和治医之道,毫无保留地在省内外的刊物上发布,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讲,其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9部,其中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2部,主持省厅级科硏课题7项。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等。
王行宽教授便是这样一位耕读相伴、著述颇丰的杏林大师。
王行宽教授埋头阅读
他常说:诊病寻求是效果而非效率。
有人称王行宽教授是个“慢郎中”,接诊一位患者至少要花十分钟。有人戏言,如果医术精湛,立马可以开出处方。王教授说:“诊病寻求的是效果而非效率。”
他说:“医者,应该对病人负责任,详细地询问和检查,才能让自己的判断更加准确。”
在他的诊室,这位慈眉善目的老者端坐如钟,和蔼可亲,他询问病情认真周详,一丝不苟,交代病人饮食禁忌、煎服法和注意事项时,不厌其烦。
他书写的医案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记录,更是一篇文笔优美、极富文学色彩的短文,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王行宽教授书写处方
他常说:花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病痛。
2005年夏天,一位中年妇女坐在王教授的诊室不停敲打着自己的头部,且不断呻吟流泪,哭诉:“我头痛了2年,在大医院诊治,花了3万元钱,没有一点效果,还越来越痛了。”
王教授仔细看完患者的资料后,告诉她:“你的病无大碍,诊断也清楚,就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服几付中药就会好,花不了多少钱。”
随后,给她开了14付中药汤剂煎服。2周后病人再次来到诊室时喜笑颜开,她说:“王教授,太神奇了,3万元没有治好的头痛,您只开了180元的药就痊愈了。”
请输入标题 bcdef
王行宽教授始终坚持“花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病痛”。成百上千的顽症病人接受他的诊治后,都感觉如绝处逢生,真正体会到了中医大家的风范。
他的诊室里挂满了病人送的牌匾,“医神”“德艺双馨”“现代华佗”“厚德载物”等赞誉体现了病人对他的爱戴。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他常说:要多替患者着想。
如今,王行宽教授虽已年近八旬,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天坚持坐诊,风雨无阻,常常不能按时下班。
2006年冬天,有位从张家界来的患者,下午得早点赶火车回去,检查结果中午才出来,王老师就一直等到给他看完病才回家。
他常说:“我们要多替病人着想,如果我不给他看完病,他今天就回不去了,还得在长沙留宿,农村来的人哪里住得起。”
2012年春夏之交时,王老师坐诊时突然觉得小腹剧痛,但他仍忍着剧痛诊治完了十多位病人,才去给自己做检查。
结果发现是输尿管结石,泌尿外科医生强烈建议他住院,对他说:“王老,您还是要多休息,否则后果严重啊!”但他放心不下病人,开始一直拒绝住院,后来因为腹部绞痛难忍才住院治疗。
一个星期后,他又出现在诊室了。
湖南省老同志潘基礩的夫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数年,多方求治无效,后服用王教授的验方不到10剂,就痊愈了。潘老欣然命笔,题诗相赠:“行善孚人望,宽宏德益彰;良医与良相,各有济时方。”
王行宽教授与患者
他常说:奇迹是在不放弃中发生。
曾经有位76岁的男病人,是王教授的“粉丝”。
之前因为患气管炎常年在王教授的门诊看病。2015年6月初,查出肺癌和气胸住进湖南中医附一呼吸科,入院后第二天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进入ICU病房后,病人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气胸加重,马上进行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一周治疗后效果不佳,难以脱离呼吸机。
主治医生和病人家属一起找到王教授。王教授看完所有的病历资料后,开了中药处方。当时病人肺部感染已经是多重耐药,抗生素效果均不佳。在王行宽教授的指导下,主治医生一直坚持给患者鼻饲中药,配合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的支持治疗后,病人竟奇迹般地好转,在第35天时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脱离了呼吸机。
王行宽教授说,“奇迹就是在不放弃中发生的。”
他常说: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中医教学实践中,王行宽特别重视向学生传授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宝贵知识,无论讲哪一个专题,他都注重三个结合,那就是古代与现代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与他人结合。
听王教授讲课对学生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都能讲得清楚明了。
他认为学习中医需要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也要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更需要悟性,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王教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上对每一个学生他都极其关心。
有位学生家庭贫困,毕业时,王老师鼓励他到沿海找工作,还给了他2000多元钱的食宿费。
在广州等地转了几个月,这位学生却没能如愿找到合适的工作,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王行宽给他鼓劲:“再读三年博士吧,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王行宽的鼓励下,这位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最终获得了成功。
王行宽教授从教50年来,除他授过课的学生之外,直接受教的还有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0人,作为全国第二至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专家,先后指导学员6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名,跨世纪人才7名,带教的实习生、进修及规培学员不计其数。
他们都秉承着王老师的医德医风,不断弘扬着中医文化精华,现已成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王行宽教授在接诊完病人后,会将当天的典型病例拿来和学生们分析讲解。
王行宽教授与学生讨论病例
作为学者,他著书立说,流传于世,为传统医学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医者,他德艺双馨,待病人如亲人,坚守50年治病救人无数;作为老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将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众多歧黄学子。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校新闻网
文字编辑/柳 林
版式编辑/朱海燕
审 核/张 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我父亲57岁了,近一星期总打嗝,还呕吐,不想吃饭,不敢喝。
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有轻重,轻者以常相关信息疗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多难奏效。几个独特疗法介绍如下。
  1 活血化瘀,降逆止呃
  年老体弱,久患呃逆,气机不畅,日久波及血分,血瘀气滞,胃失和降,常导致呃逆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此单用和胃降逆止呃法多无效果,须从瘀论治。
  例1:,男,82岁,日初诊。2年前因情志不畅,出现呃逆,曾反复发作多次。近半月来呃逆又作,日渐加重,常常连续呃逆不止,痛苦不堪,伴有脘痞反酸,厌食。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前来我院治疗。查:舌质暗,苔薄黄,脉沉弦。拟益气和胃,降逆止呃法。药用:公丁香5g,柿蒂10g,太子参15g,麦冬20g,陈皮10g,白芍20g,枳实10g,生牡蛎20g,吴茱萸2g,黄连6g,甘草6g,服3剂后,诸症好转,饮食增加,时有呃逆。继服3剂,诸症已愈,呃逆消失,继用2剂善后。
  2 益气和血,养阴降逆
  素患慢性胃病的老年人,日久伤正,脾胃气血亏虚,胃阴不足则气失和降;气虚则不能运血,胃络失畅。如遇诱因,可致呃逆发作,反复不愈。当...
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有轻重,轻者以常相关信息疗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多难奏效。几个独特疗法介绍如下。
  1 活血化瘀,降逆止呃
  年老体弱,久患呃逆,气机不畅,日久波及血分,血瘀气滞,胃失和降,常导致呃逆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此单用和胃降逆止呃法多无效果,须从瘀论治。
  例1:,男,82岁,日初诊。2年前因情志不畅,出现呃逆,曾反复发作多次。近半月来呃逆又作,日渐加重,常常连续呃逆不止,痛苦不堪,伴有脘痞反酸,厌食。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前来我院治疗。查:舌质暗,苔薄黄,脉沉弦。拟益气和胃,降逆止呃法。药用:公丁香5g,柿蒂10g,太子参15g,麦冬20g,陈皮10g,白芍20g,枳实10g,生牡蛎20g,吴茱萸2g,黄连6g,甘草6g,服3剂后,诸症好转,饮食增加,时有呃逆。继服3剂,诸症已愈,呃逆消失,继用2剂善后。
  2 益气和血,养阴降逆
  素患慢性胃病的老年人,日久伤正,脾胃气血亏虚,胃阴不足则气失和降;气虚则不能运血,胃络失畅。如遇诱因,可致呃逆发作,反复不愈。当益气和血,养阴降逆。
  例2:患者,男,78岁,日初诊。患者因连续呃逆5天来诊。患者有慢性胃病十余年,常上腹疼痛胀满。胃镜诊断示: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5天前因饮食不适导致呃逆频作,用解痉类西药无效。症状:呃逆不止,中脘痞满,隐隐作痛,纳呆,乏力,舌暗红,苔少,脉弦细。拟益气和血,养阴降逆之法。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5g,白芍15g,丹参15g,石斛15g,枳实15g,郁金15g,黄连5g,柿蒂12g,鸡内金15g,甘草6g。3剂后,呃逆减少,诸症减少,以前方加枇杷叶,再服3剂,呃逆消失。
  3 通腑行气,降逆止呃
  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加上饮食不节等原因,可致胃肠壅滞,腑气不通,浊气上逆,出现顽固性呃逆。此时予通腑行气,降逆止呃,使腑气通,呃逆可治愈。
  例3:患者,男,75岁,日初诊。因连续呃逆伴腹胀4天求诊,患者7天前因饮食过多,继而出现不思饮食,伴腹胀,而出现呃逆。现症见呃逆频作,夜间不断,彻夜不眠,腹胀如鼓,纳呆恶心,口干不欲饮,大便3日未行,小便少,舌暗红,苔黄厚,脉沉数。须予通腑降逆,行气消胀消食之法。药用:焦三仙各15g,木香10g,槟榔10g,大腹皮30g,陈皮10g,枳实10g,厚朴15g,桃仁10g,杏仁10g,黄连6g,莱菔子20g,砂仁6g,半夏10g,白芍15g,柿蒂10g,大黄6g,甘草6g,生姜3片。服药2剂,腹胀消失,呃逆止,然后去大黄再服2剂,诸症消失。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去查清楚呃逆的原因,因为晚期胃癌的病人是会产生呃逆的.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吞)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含水屏气法
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神经阻滞疗法 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主张作双侧阻滞效果更可靠。
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 向第3、4、5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1988年谢秉煦等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调节电解质药物 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 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的发生。
肌松药 ①巴氯芬(baclofen商品名脊舒),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陈协辉等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3次。陈协辉等应用总有效率98%。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饭后服用。
抗精神病药 ①氟哌啶醇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③廉晓宇取新斯的明1mg和氯丙嗪25m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每次用30~40ml空腹口服,每4~6h一次治疗治疗脑出血、脑瘤术后呃逆取得明显效果。
抗抑郁药 ①多虑平25~50mg,每日3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用。②阿米替林30mg,每日3次口服。③丙咪嗪,25mgd渐增至225mgd。
中枢兴奋药
①利他林10~20mg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②尼可刹米0.375g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
钙离子拮抗剂 ①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mg。②盐酸氟桂嗪10mg,每天2~3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口服巩固治疗。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麻醉剂 ①利多卡因50~100mg持续静滴,每天2~3次,可用1~7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②磷酸可待因30mg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
抗胆碱药 ①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用药2~3天。②东莨菪碱0.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
抗癫痫药 ①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2g,每天3~4次,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张敬军等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6~2.0gd。②苯妥英钠每次0.1g,每天3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
抗肿瘤药 华蟾素每次2~4ml肌注,每日2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有关。
止吐药 ①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 HT3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用其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 HT3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②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0.25~0.5g次,每天3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镇咳药 可待因30mg tid至呃逆消失,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减轻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对痉挛的膈肌可能有直接的抑制和松弛作用。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0.4g加入50%GS40ml中静推,每8h一次,直至呃逆消失,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阻断中枢性及胃肠的H2受体,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膈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而终止或减弱膈神经痉挛。
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报道静脉用醋酸去氧皮质酮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氢氟可的松治疗Addsion病和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明显。
其他药物 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消炎痛、盐酸曲吗多、金刚烷胺、硫酸镁、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解表祛风、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剂:①旋覆代赭汤加减,②丁香柿蒂汤加减;⑧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左莲饮(王行宽教授经验方:苏叶4~5g,吴萸3~4g,黄连2~3g,百合10g,沸水泡服,频频饮服),刘玉铉用此方治疗本病106例,总有效率96.2%。此方尤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呃逆者。⑤全蝎芍甘汤(由全蝎、蝉蜕、赤芍、白芍、甘草、苏子组成),水煎服,日一剂,服药3—7日为一疗程。
6. 经穴疗法
单穴 文献报道采取单独针刺翳风、陷谷、百会、中魁、睛明、水沟、天鼎、人迎等穴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宋立富等[12]观察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术后合并呃逆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呃逆。
鼻针 采用鼻针针刺鼻穴的胃穴或胸点治疗本病,具有感应强烈、取穴少、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对于病程短的患者疗效甚佳。
穴位点压 临床上采用穴位点压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常用穴位和有效点有:止呃穴(相当于攒竹与睛明穴连线的眶上缘上)、内关、足三里、攒竹、睛明、翳风、天突等。
水针(穴位注射) 常选用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中、天突、翳风等穴中的一到多个穴位,选用注射药物有维生素B1、B6、K3、胃复安、氯丙嗪、异丙嗪、纳诺酮等。
辨证组穴 常取内关、天突、足三里、膈俞、中脘为主穴,随症加穴。此外,耳针、指针、灸法等在治疗本病上也获得了明显的疗效。
总之,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各种治疗的作用机制也缺乏大规模、专门的实验研究。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在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寻找致病原因。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疗法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迅速有效地制止呃逆发作。
呃逆,俗称打嗝
呃逆可由刺激控制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传出或传入神经,髓质中枢等引起.传入神经可被吞入过热或刺激性物资所刺激.血液中CO2 可加重呃逆,降低...
你好,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
可能是你的生理结构异于常人~打嗝是某个器官在抽蓄,你咳嗽时一定触动到那里了!建议去医院检查才是上策,尤其是做胃镜和胸片检查分析病因。
推荐医治此病的医生:
李世荣[北京军区总医院]
韩英[北京军区总医院]
李世荣[北京军区总医院]
朱克文[北京丰台区医院]
王凤兰[北京丰台区医院]
朱建华[北...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而导致膈肌、肋间肌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所致。脑中风后有些患者出现顽固性的打嗝,有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是一种应激刺激反应。...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榜样!湖南中医附一隆重表彰“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王世民等30位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授予丁书文等99位同志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湖南中医附一王行宽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王行宽教授举办了隆重的表彰大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校(院)党委副书记谭元生,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熊辉,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副局长肖文明等领导以及医院全体院领导、护士长及以上中层干部、医护人员代表出席了表彰仪式。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熊辉主持大会。他说,这是一次表彰的大会,也是一次祝贺的大会。王行宽教授获得“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这既是王行宽教授个人的荣誉,也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附一院共同的荣誉。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肖文明在表彰大会上对王行宽教授荣获“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表示祝贺。对湖南中医附一设立全国名中医王行宽传承工作室表示赞赏,并表示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给予工作室100万的经费支持,借此机会希望鼓励更多的医务人员扎根临床,造就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让湖南中医药事业跨入新的发展时期。图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副局长肖文明为王行宽教授颁发“全国名中医”荣誉证书。
医院党委书记刘平安在表彰大会上宣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决定,并为王行宽教授颁发医院“首届终身教授”证书。
医院院长陈新宇宣读《关于开展向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学习的决定》以及《关于设立全国名中医王行宽传承工作室的通知》,并为王行宽教授颁发医院贺牌。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表示:“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的获得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荣誉,是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证明。
他说,50多年前自己来到湖南中医附一医院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是大学和医院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他把荣誉的获得归功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重视,以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大学和医院对自己的长期关注和培养。他说,国家开展“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的评选让更多的中医人坚定了他们从事中医的信心和理想。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校(院)党委副书记谭元生代表大学、研究院对王行宽教授获得殊荣表示祝贺,并用三句话对王行宽教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王行宽教授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医德高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精勤不倦,是附一院一批名老专家的典型代表。
他希望大学、医院一定要为像王行宽教授这样的名老专家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平台,让他们开心工作、愉快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智,发挥他们在校、院的影响力,以此凝聚一批具有一技之长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同时医院还要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发展动力,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创新,培养接班人,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医院院长陈新宇倡议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开展向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学习活动,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学习王行宽教授的先进事迹,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全院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秉承“天地人和,止于至善”的医院精神,立足岗位,奋力拼搏,努力开创医院各项工作新局面。
最后,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为广大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在《学习经典 倡导微观辨证》的授课中,王行宽教授从微观辨证的起源、概念、目的等三个方面,并借助肾风肾水、胸痹心痛的诊断治疗,详细阐述了微观辨证在现代中医中的具体运用。
王行宽教授说,现代中医绝不能仅仅囿于古代的望闻问切的内容,现在用听诊器以及各种检测仪器所获得的内容、数据、信息等均应分别纳入中医望闻问切的范围,然后用中医的理论加以诠释,更进一步深层次地阐述其病机关键,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及方药为病人进行治疗,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
【王行宽教授先进事迹介绍】
从大运河畔到湘江之滨的半世中医缘
王行宽,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术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终身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
日,王行宽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9年,考取原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从大运河畔到湘江之滨的缘分,一牵就是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在延续。
从医57年,行医51年,现今78岁高龄的王教授,虽然已到了颐养天年之时,但目前他仍坚持周一到周五全天门诊。他耕耘杏林50余载,遵循“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的总则,处处以病家为重,时时为患者着想,把济世活人之术作为积德行善之业。王行宽教授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在临床上精益求精,在科研上成果累累,在教学上桃李满园,毕生执着于中医药事业,是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中医学家。
每每有人问他,何不退休颐养天年,他给出了五大理由:一是习惯了,二是舍不得那些病人,三是坐诊是一种乐趣,四是想为社会分担一点责任,五是看到病人治愈了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
他常说:医者,应该博采众长。
见过王行宽教授的人,都会被他深厚的中医功底和独特的见解折服,被他引经据典的学者风采吸引,被他超强的亲和力感动。王教授融古训和新知于一体,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临证特色。
王行宽教授担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心脑系、脾胃肝胆系疾病和疑难杂症,他的治病特色,是根据脏腑生化制约的相关性,对于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擅长综合分析,突出了“杂病治肝,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学术思想及“师经方而不拘泥,学时方而善权变,总结经验,创制验方”的学术特色,尤其倡导从肝论治。例如对胸痹心痛的治疗,他认为其发病部位应该在心络,他倡导从肝治心,推崇清代陈士铎的“心痛治肝”之法。他潜心研制出来的“心痛灵Ⅰ号、Ⅱ号和Ⅲ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非常好。
王行宽常说:“医者,应该博采众长。”他喜欢买书,喜欢看书,喜欢做读书笔记,无论是哪位医家的书籍,都会拿来翻阅。他的黑色手提包里,可以没有一分钱,但肯定有读书笔记本,翻开本子,密密麻麻记载着各位医家的学说和他自己的经验总结。
王教授的很多独到专论和治医之道,毫无保留地在省内外的刊物上发布,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讲,其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9部,其中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2部,主持省厅级科硏课题7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等。王行宽教授便是这样一位耕读相伴、著述颇丰的杏林大师。
他常说:诊病寻求的是效果而不是效率。
有人称王行宽教授是个“慢郎中”,接诊一位患者至少要花十分钟。有人戏言,如果医术精湛,立马可以开出处方。王教授说:“诊病寻求的是效果而不是效率”。
他说:“医者,应该对病人负责任,详细地询问和检查,才能让自己的判断更加准确。”在他的诊室,这位慈眉善目的老者端坐如钟,和蔼可亲,他询问病情认真周详,一丝不苟,交代病人饮食禁忌、煎服法和注意事项时,不厌其烦。
他书写的医案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记录,更是一篇文笔优美、极富文学色彩的短文,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他常说:花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病痛。
2005年夏天,一位中年妇女坐在王教授的诊室不停敲打着自己的头部,且不断呻吟流泪,哭诉:“我头痛了2年,在大医院诊治,花了3万块钱,没有一点效果,还越来越痛了。”王教授仔细看完患者的资料后,告诉她:“你的病无大碍,诊断也清楚,就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服几付中药就会好,花不了多少钱。”随后,给她开了14付中药汤剂煎服。2周后病人再次来到诊室时喜笑颜开,她说:“王教授,太神奇了,3万块没有治好的头痛,您只开了180块的药就痊愈了。”
王行宽教授始终坚持“花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病痛”。成百上千的顽症病人接受他的诊治后,都感觉如绝处逢生,真正体会到了中医大家的风范。他的诊室里挂满了病人送的牌匾,“医神”“德艺双馨”“现代华佗”“厚德载物”等赞誉体现了病人对他的爱戴。
他常说:奇迹是在不放弃中发生。
曾经有位76岁的男病人,是王教授的“粉丝”。之前因为患气管炎常年在王教授的门诊看病。2015年6月初,查出肺癌和气胸住进湖南中医附一呼吸科,入院后第二天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入ICU病房后,病人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气胸加重,马上进行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进行了一系列地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后效果不佳,难以脱离呼吸机。
主治医生和病人家属一起找到王教授。王教授看完所有的病历资料后,开了中药处方。当时病人肺部感染已经是多重耐药,抗生素效果均不佳。在王行宽教授的指导下,主治医生一直坚持给患者鼻饲中药,配合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的支持治疗后,病人竟奇迹般地好转,在第35天时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脱离了呼吸机。王行宽教授说,“奇迹就是在不放弃中发生的。”
他常说:要多替患者着想。
如今,王行宽教授虽已年近八旬,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天坚持坐诊,风雨无阻,常常不能按时下班。2006年冬天,有位从张家界来的患者,下午得早点赶火车回去,检查结果中午才出来,王老师就一直等到给他看完病才回家。他常说:“我们要多替病人着想,如果我不给他看完病,他今天就回去不了,还得在长沙留宿,农村来的人哪里住得起。”
2012年春夏之交时,王老师坐诊时突然觉得小腹剧痛,但他仍忍着剧痛诊治完了十多位病人,才去给自己做检查。结果发现是输尿管结石,泌尿外科医生强烈建议他住院,对他说:“王老,您还是要多休息,否则后果严重啊!”但他放心不下病人,开始一直拒绝住院,后来因为腹部绞痛难忍才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后,他又出现在诊室了。
湖南省老同志潘基礩的夫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数年,多方求治无效,后服用王教授的验方不到10剂,就痊愈了。潘老欣然命笔,题诗相赠:“行善孚人望,宽宏德益彰;良医与良相,各有济时方。”
他常说: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中医教学实践中,王行宽特别重视向学生传授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宝贵知识,无论讲哪一个专题,他都注重三个结合,那就是古代与现代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与他人结合。听王教授讲课对学生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都能讲得清楚明了。他认为学习中医需要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要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更需要悟性,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王教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上对每一个学生他都极其关心。有位学生家庭贫困,毕业时,王老师鼓励他到沿海找工作,还给了他2000多块钱的食宿费。在广州等地转了几个月,这位学生却没能如愿找到合适的工作,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王行宽给他鼓劲:“再读三年博士吧,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王行宽的鼓励下,这位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最终获得了成功。
王行宽教授从教50年来,除他授过课的学生之外,直接受教于王老师的还有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0人,作为全国第二至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专家,先后指导学员6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名,跨世纪人才班7名,带教的实习生、进修及规培学员不计其数。他们都秉承着王老师的医德医风,不断弘扬着中医文化精华,现已成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王行宽教授在接诊完病人后,会将当天的典型病例拿来和学生们分析讲解。
他常说:在事业成功的背后肯定有对亲人的亏欠。
王行宽教授有个遗憾,那就是他的女儿没有如他所愿去学医。女儿时常埋怨:“爸爸工作太忙了,经常加班加点。在我17岁前,爸爸就没在家过过大年三十。他对医学事业付出很多,但对家庭亏欠太多。”王老师只是笑着说;“我当时担任科主任,怎么好意思让其他医生值大年三十的班呢,别人也要团圆啊。”女儿高考那年放弃了学医,选择了文学。王教授虽然觉得遗憾,但也尊重了女儿的决定。
王行宽的夫人对他却是非常理解、支持,甚至感激。40多年前王行宽的夫人因为化学药物中毒昏迷了2天,经过积极抢救,命虽然保住了,却落下了终生的肢体功能障碍。几十年如一日,王行宽教授主动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悉心照料夫人的生活起居。
王行宽的学生说,每次看到老师推着那辆古董般的自行车,后座载着师母,两人开心地去超市的场景,内心就充满了感动,对幸福也有了新的诠释,
作为学者,他著书立说,流传于世,为传统医学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医者,他德艺双馨,待病人如亲人,坚守50年治病救人无数;作为老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将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众多歧黄学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今年32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