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高中的 论语 十则十则,每一则的写作背景,出处

《论语十则》免费课件下载下载
课件名称:《论语十则》免费课件下载
添加时间: 11:19:40
文件大小:331KB
教客网旗下免费课件频道声明: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
①下载后如需解压,建议使用[WinRAR 3.9]或更高版本解压本站课件。
②如果您遇到下载困难,请先联系本站管理员,谢谢!
③本课件由【教客网】会员共享,本站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 。如果你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
信产部湘ICP备号-4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网络及网友上传,仅供交流研究之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图文】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大小:69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原创]-课件
所属科目:语文&&&&文件类型:pptx类别:课件
上传日期: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 该ppt共有38张ppt----第1张ppt内容:------ 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5课 《论语》十则
泉港民族中学
庄梅霞----第2张ppt内容:------复习旧知:《&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第3张ppt内容:------课文导入(一)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语录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凭借。“语录体”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策之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论语》----第4张ppt内容:------(二)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 ----第5张ppt内容:------《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知识锦囊----第6张ppt内容:------
据说,孔子一生接受的弟子有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曾参等。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2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知识锦囊----第7张ppt内容:------春秋战国思想家知识锦囊----第8张ppt内容:------图片欣赏----第9张ppt内容:------图片欣赏----第10张ppt内容:----------第11张ppt内容:------谋而不忠
论语(lún)三省(xǐng)(zēng)曾参弘毅(hóngyì)其恕乎(shù)(móu)箪(dān)笃志dú----第12张ppt内容:------研读课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自己。谋划,商量办法。诚心诚意。交往。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去复习吗?”----第13张ppt内容:------分析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第14张ppt内容:------(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看齐。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译文: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第15张ppt内容:------分析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第16张ppt内容:------(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第17张ppt内容:------【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体现孔子认为只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尽管贫穷,也乐在其中;但如果是不合于道的富贵,就坚决不予接受的安贫乐道的苦乐观----第18张ppt内容:------(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第19张ppt内容:------分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第20张ppt内容:------
(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倒装--以仁为,以……为,把……作为;已:停止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也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停止,难道路程还不很遥远吗 ?”----第21张ppt内容:------(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川:河流。
逝:流逝。舍:止息,停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第22张ppt内容:------【注释】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迫使他改变。"(七)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23张ppt内容:------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分析----第24张ppt内容:------(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第25张ppt内容:------分析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第26张ppt内容:------(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译文: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第27张ppt内容:------分析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第28张ppt内容:------(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切问---亲切地向人请教。【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分析:这里又提到孔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第29张ppt内容:------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2、见贤思齐焉3、成人之美4、不成人之恶5、吾日三省吾身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名词作状语,每天。----第30张ppt内容:------古汉语句式判断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略句小人反是
“是”前面省略介词“于”。勿施于人
“于”前面省略宾语“之”“也”表判断语气。----第31张ppt内容:------(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第32张ppt内容:------(三)成语溯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试一试----第33张ppt内容:------(四)写作特色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链接你能举例说明吗?----第34张ppt内容:------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第35张ppt内容:------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对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勇于批评改正等。----第36张ppt内容:------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加上初一学的六则,我们初中共学习了16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的关于理想抱负。论语是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重点,所以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16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大意,最后深入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成绩更上一层楼!----第37张ppt内容:------作业一
至少搜集两条论语,明天上课同学们互相交流。----第38张ppt内容:------作业二
背诵课文,明天默写。认真准备,90分及格。
语文试题语文毕业类试题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古典文学交流QQ群:
您所在的位置: >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作者:fengzren来源:未知时间:阅读:
&&& 论语十则&&&& 作者:
&&&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
&&&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第一则:学习方法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 (《学而》)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家。
&&&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 (4)说:通假字,音yu&,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 (8)愠:拼音:y&n,生气,发怒。
&&&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补充词解释:
&&&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 亦(y&):同样、也是。
&&&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 自:从。
&&& 知:了解。
&&& 本段理解:
&&&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 第二则:为人处事
&&& 曾子曰:&吾(w&)日三省(xǐ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 (《学而》)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 重点字词解释:
&&&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 补充词解释:
&&& 吾:我。
&&& 日:每天。
&&& 三:多次。
&&& 省:检查,反省。
&&& 为:替。
&&& 谋:谋划。
&&& 忠:尽心尽力。
&&& 信:诚信
&&&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 第三则:学习方法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 而:连词,表顺承,就
&&& 知:领悟。
&&& 可:可以。
&&& 以:凭借。
&&& 为:作为。
&&& 另外词解释:
&&& 温故知新(成语):
&&&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重点字词解释:
&&& 而:连词,表转折。
&&&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d&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 第五则:学习态度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1、诲女知之乎!
&&&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 2、诲女知之乎!
&&&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 3、诲女知之乎!
&&&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 4、诲,女知之乎?
&&&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 5、诲女,知之乎?
&&&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 6、诲女知之乎!
&&&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 重点字词解释:
&&&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 知(zh&):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也&:通&智&聪明,智慧。
&&&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 诲:教,传授。
&&& 乎:语音助词。
&&&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 第六则:学习态度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 思:希望,想着。
&&&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 齐:看齐
&&& 贤:德才兼备的人
&&& 焉:句末语气词
&&&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 第七则:学习态度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 三:泛指多次;
&&&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 第八则:做人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 词语解释:
&&&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 已:结束
&&& 第九则:修身做人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 士:有抱负的人。
&&&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 第十则:修身做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重点字词解释:
&&& 一言:一个字。
&&& 行:奉行。
&&&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 施:施加。
&&& 其:大概
&&&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 逐则注解
&&&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 翻译的六种手段
&&& 录、释、理、添、删、缩
&&&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乐&之解释
&&&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不应该读yu&。
&&&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
&&&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音乐)、l&(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o.
&&&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 通假字
&&&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 女 通&汝&,表示你
&&& 说 通 &悦&表示愉快
&&& 活用现象
&&&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 一词多义
&&& 1. 知:
&&&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 (2)明白(诲女知之乎)
&&& (3)通&智&,智慧(是知也)
&&& 2.而:
&&&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 3、之:
&&& (1)代词
&&& (2)助词
&&& (3)语气词
&&&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③谓为信然:确实
&&& ④信义着于四海:信用
&&&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 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是知也 (&也&表判断)
&&& (2)省略句
&&&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 古今异义
&&&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本文来源于(),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注明出处。
下一篇: 上一篇:
乐不思蜀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
欹器满覆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
刘基《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
张溥嗜学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