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圈地是什么意思山地打一数字

P2P平台跑马圈必死无疑?
中华网财经
在时下爆炸性增长的互联网行业,跑马圈地,激进扩张常常被人们称为&黄金产业&,从传统零售业到电商,从第三方支付到打车软件,似乎烧钱抢客户、跑马圈地的故事从未停止过。P2P行业新兴领袖首金所理财分析师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单拿P2P行业来说,如果没有做好风控就开始跑马圈地,结果一定是必死无疑。跑买圈地的逻辑是,先占领市场,培养用户的忠诚度,树立起品牌后,再慢慢弥补亏损。但金融投资不同于日常消费的习惯性依赖,投资的第一原则永远是不亏钱。你一直投资的一家平台去年亏了一个亿,老板咬牙垫付了,你相信老板会吃一堑长一智,未来会越来越好,然后接着投,结果不到半年又亏损了七千万,老板虽然仍然宣布兜底,但你还敢投吗?七千万你能垫付,七个亿呢?控制不了坏账,任何一家平台早晚都有兜不起底的一天。可见,P2P企业如果单独从扩张平台考虑,大不代表安全,做不好风控,规模越大坏账也越多,&雷&声不断,辛苦建立起来的信任瞬间就会崩坍,反而会死得更快,挤兑的故事无数次在金融行业上演过。请关注首金所官方微信公众号跑马圈地的另外一个危险趋势是线上平台的线下化。P2P本来的含义是通过互联网将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和投资人投资需求匹配起来,最大化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相比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点,业务线上化是P2P平台的核心优势,但从去年开始,一线平台开始大举布局线下网点。上个月,宜信宣布自建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点,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表示红岭创投将在全国设立30多家分公司。每家分公司可下设10家体验店,2015年将在全国完成开设300家互联网金融体验店。动手更早的翼龙贷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设立运营中心,各级营业网点1000余家,未来还会继续在社区和乡镇设立经营网点。任何一个投资产品都有其合格投资者。当理财网点开遍社区,连不会上网的大爷大妈都开始投资网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让大爷大妈们理财风险自负?亏了养老的钱,大爷大妈们会去政府门前静坐的,到时候必将招致监管政策的收紧,累及全行业。线上投资至少还有个会上网、会用网银的门槛,扩张到社区则意味着P2P投资门槛的彻底消失。在金融行业跑马圈地风险,平台老板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火中取栗?原因之一是在跟VC谈判的时候,用户人数、交易规模靓丽才能卖个好价钱,之前烧掉的钱都能赚回来。至于风险问题,日后再说。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风口降速,烧出去的钱还能收回来吗?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最早投资P2P一批VC对P2P投资已经趋向谨慎。执行跑马圈地的策略,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确有不少企业成功野蛮生长,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做不好风控必将是死路一条,规模起来的速度有多快,倒下的速度都一定会加倍。不要迷信自己的品牌值几个亿,投资人说不爱就不爱了。练好内功,做好风控,才能基业长青。
编辑:nf07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跑马圈水”的经济动因及其对策
“跑马圈水”的经济动因及其对策
一、何谓“跑马圈水”
人类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也有一百多年。然而,水利水电建设特别是水电开发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世人这么高的关注。2000年,世界水坝委员会(WCD)发表《水坝与发展》报告,认为“水坝对人类发展贡献重大,效益显著;然而,很多情况下,为确保从水坝获取这些利益而付出了不可接受的,而通常是不必要的代价,特别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代价。”此后国际上许多国家掀起反对水坝建设的高潮,发达国家的水电建设几乎停止。
与此同时,在中国,受电力紧缺、电力市场看好的影响,近年来,各大电力公司、国内外一些企业甚至个体投资者,纷纷到西南地区投资开发水电。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大背景下,西南地区许多地方政府为把水能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变本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参与到水电开发建设中来。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怒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江河的干支流,几乎都已经划入各大电力公司的开发范围。人们把这种以水电开发公司为主导,地方政府紧密合作,最大化挖掘水电潜能的开发模式,称为“跑马圈水”。
西南地区持续兴起的水电开发热,为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水电开发热中大量出现的“跑马圈水”、无序开发现象,也对这一地区水电事业的良性发展构成直接威胁。特别是一些中小水电项目在“无立项、无设计、无管理、无验收”的情况下纷纷上马,造成河道断流、河床干涸、山体垮塌、林木枯死等生态和环境灾害,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忧虑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中国有举世无双的水电资源,水电又是目前惟一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把西南地区建成“水电王国”,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也是国家既定的战略方针。但是,水电开发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人民脱贫致富、生态和环境良好的三赢,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面对大规模“跑马圈水”带来的种种问题,规范和引导好水电开发行为,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二、“跑马圈水”背后的经济动因
经济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趋利的理性的经济人。水电开发的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投资水电时也肯定要进行收益成本分析比较,有利可图才会进入。在投资自由化和利润率平均化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至少不会持续出现。显然,水电开发形成现在的“跑马圈水”的竞争格局,除了利润的考量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
1、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为“跑马圈水”提供了进入激励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跑马圈水”的现象呢。我认为这跟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关系密切。在我国,电力曾经是政府的一个行政组成部门,建多少电厂,发多少电,都由政府计划说了算。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虽然国家逐步放开了对电力的投资限制,电力部门也企业化了,但电力行业依然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特别是电网的垄断导致行业外的资金很难进入,加上水电站的建设前期投入相当大,而国内民营资本尚未完成资金积累的进程,国外的资本由于信息以及国家政策上的一些原因也很少直接进入,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在我国一直由国家来投资。
200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将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在发电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实现了“厂网分开”,
打破了电力行业长期形成的垄断,在发电环节引入了竞争机制,在全国形成了几大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发电集团相互竞争的局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在国电公司一家垄断时期,国电公司也对西南各河流的水电开发作了规划,但并没有形成大规模开发的热潮。通过拆分国电公司变成5家发电集团以后,面对电力市场的巨大需求,面对巨额利润的强大诱惑,新成立的5家发电公司不约而同加快了西南水电开发的步伐。与此同时,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一些民营资本家也完成了资本积累的过程,手中掌握有大量剩余资金,水电特别是中小水电稳定而较高的利润回报率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纷纷到西部抢滩这一市场。他们与国有大电力企业一道在发电端开展竞争,于是在全国形成了“跑马圈水“局面。
2、占有水电租金是“跑马圈水”的直接动因
水能资源是水力发电过程中的核心生产要素,跟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一样,能给其占有者带来收益。这部分收益既不是企业的劳动报酬,也不是企业经营的利润,而是作为资源所有者得到的权益,在经济学上叫作“租”。由于对水能资源的占有而带来的“租”,我们可以把它叫作“水电租金”。
长期以来,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者,都是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他们在大江大河上建坝截水就自动拥有水能资源并占有水电租金。这部分租金包含在企业的利润当中,虽然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可能并没有得到反映,但是它事实上一直存在。这种谁开发谁占有的管理方式,在水电一家垄断的情况下不会引起太大的混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水能资源开发权的占有是具有很强的排他性的,当某家开发商占有对一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权时,其他开发商就不能再有此“初始权利”。因此,当水能资源的开发市场上有多家竞争者出现时,先期进入就是水电企业的必然选择。
由此可见,在水能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手段与市场机制相脱节的情况下,进门(即占得资源)比利润率计算更为重要。正是“水电租金”的存在导致电力公司哄抢和瓜分水电资源,形成“跑马圈水”的混乱局面。
3、外部性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对水能资源开发的激励
在现实世界,很多事情很多行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而往往会对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如抽烟,吸烟者自己得到了享受,却同时会污染空气,直接损害他人的健康利益。在这里吸烟者并不承担吸烟的全部成本,而把一部分成本施加在他人身上,用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发生了溢出(spill-over)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就是经济学所称的外部性(externality),有正的和负的之分。负的外部性使他人负担了自己经济活动的成本,在同等的收益下成本的减少将激励人们增加在这一方向上对资源的使用。
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存在广泛的外部性,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正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水电站是利用水势能发电,替代了矿物燃料的开采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一些高坝创造了大型人造湖泊,许多水库都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有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但是,水电开发,特别是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对生态和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生态和环境的外部性、社会环境的外部性两个方面。生态和环境的外部性主要有河道、河势改变、泥沙淤积、水体水质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威胁河流原生生态系统等。社会环境的外部性主要指大坝建设对库区移民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等。
以前我们包括世界大坝委员会和世界银行都认为,小水电的负面影响较小。但事实上我国的小水电站基本都是引水式发电,许多地方水被大量引走后,地表水就基本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也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但小水电几乎没有移民,因而其社会环境的外部性较小。
应该承认,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发电为主的水电工程,在投资概算中对工程的经济效益的考虑比较多,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和环境以及社会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潜在的影响考虑得比较少。因此以前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往往主要投在了主体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上,对生态和环境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的补偿一般不足。如果说对水库淹没物的补偿和库区移民的现期补偿在投资概算中还有一定的比例的话,对未来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移民后期扶持的补偿相对就较少,大多数工程就算有也只是末节的润色而已。
正是这种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环境以及社会影响的投资模式,导致目前水利水电建设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库区移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地保障,一些水电站建成后对周围生态和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频频修改,投资一再追加,往往使工程延期,甚至中途停顿,严重的还招致当地移民和社会公众反对,引发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因为低估了生态和环境以及移民的补偿成本,使得发电企业的外部成本没有完全内部化,对发电企业投资水能资源开发形成了过度的激励,导致出现“跑马圈水”现象。
“跑马圈水”从现象上看是水能资源开发投资的过度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水能资源的无序开发,不利于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解决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能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推动水利水电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保障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能源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发展水电依然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水能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
明确水能资源作为资产的属性,逐步建立水能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能资源是水资源派生出来的,自然也应该归国家所有。但水能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开。政府可以对水能资源开发实施行政许可,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水能资源开发经营权,在规范政府和受许人之间的法律及监管关系的同时,推进水电市场化进程。
在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水能资源的开发经营实施许可证制度由来已久。例如,美国联邦电力法赋予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对非联邦政府拥有的水力发电工程颁发许可证和重新审查的权力。
目前,水能资源的资产属性、使用者付费等资产管理理念在我国还没有像矿产资源一样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水利部也没有得到类似于国资委或国土资源部的依法履行产权代理人或者资源监护人的职责授权。
但是,为加强对水电资源开发的管理,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2003年11月,浙江省水利厅、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全面推行水电资源有偿出让制度和建立水电开发补偿制度。在江西省,一些县市也制订出台了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暂行办法,实施水电资源项目开发权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机制规范水电开发,取得了成效。
要进一步分析总结国内外在水能资源权属管理方面的经验,研究和制订实施水能资源开发行政许可制度的具体规定和办法,建立健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经营的行政许可制度,强化和规范水能资源权属管理,推动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偿使用。
2、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增强环评的科学性、独立性和公开性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行,对促进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目前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基于概念性的评价,较少考虑工程实施后运行期内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以及相应的恢复措施等。而战略和规划环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此外,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的是项目业主出资、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价机构搞环评的机制,这实际上是“自己评价自己”的机制,环评机构“吃人家嘴短”,自然得“努力”搞出一份能被审批部门通过的环评报告。尽可能地让环评报告被通过似乎成了环评单位的“职业道德”,有些环评单位“只帮忙、不添乱”,有的甚至沦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工具,严重影响环评的客观性和严肃性。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自利性与项目环境影响的社会性的矛盾。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环评体制。一是强化环评机构的独立性,防止环评单位在经济利益面前丧失工作原则。比如,环评费用应按工程投资的一定比例,由业主交给政府或中介机构,然后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来完成;对参与环评的单位和学者,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实施评价责任追究制度;等等。二是加强公众参与,增强环评审查的公开性。水利水电开发涉及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当地居民与其它受益地区等各方面的利益。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环境权益的重大敏感项目,更多地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政府有关决策及环节要向社会公开,决定的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公开使政府的执政行为随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移民在水利水电开发中受影响最大,要采取措施,积极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关移民的政策,探索并建立合理的水利水电开发损失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有专家建议实行“投资型”移民政策,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用预支若干年应得收益解决。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做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思路在实践中也可以积极探索。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的是要使得在水电资源开发的评价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其发电效益、对当地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更要关注水电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迫使水电开发商将移民和环境补偿纳入开发成本,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尽可能减少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止和避免出现因过度开发和不当开发引发生态危机。
3、加强对水能资源的管理
“跑马圈水”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政府管理缺位的问题。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行政管理职能,具体由哪个部门行使比较模糊。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原由水利部负责行使的水电建设管理职能划转给经贸委,由经贸委对水电实施行业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经贸委把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了电力部门。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消国家经贸委,水电管理的职能也并到新成立的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中。但发展和改革部门对水电的管理主要是管开发项目的审批,难以顾及河流的综合开发和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防洪安全。水利部门管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但又不管水能资源,导致水电项目的开发不按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进行,出现盲目开发、无序开发的局面。
水能资源以水资源为载体,水资源独特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经济属性,特别是水能资源开发经营通常要兼顾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渔业、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其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决定了在水能资源开发以及建成后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监管。
水能资源开发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流域综合规划的制定工作,在流域综合规划中要包括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要按照《水法》要求,严格执行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服从综合规划的原则,以促进水电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盲目开发而导致遗留隐患。要建立水工程的审批制度,水电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流域管理机构进行审查,确保水电开发工程的建设符合流域综合规划。
可以说,生态和环境以及移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和环境影响以及移民问题,是水利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从1912年云南昆明市郊建成石龙坝水电站,我国大陆水电建设还不到10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水电开发潜力还很大,工程建设任务还远没有完成。面对这场提前到来的革命,水利工作者必须按照汪部长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指出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的关系,担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幅重担”,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开发利用可能对生态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既不因噎废食,停止建设和发展步伐,也不能破坏环境,留下隐患,才能推动水利水电建设走上健康的良性的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本文发表在《中国水利》2005年第18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09版:山西·特别报道
专车公司 山西跑马圈地 搅动出租车行业一池水
在太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周先生最近兼职做了一份司机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是身边很多人都在议论的新鲜事儿。没错,周先生加入的正是当下日趋火热的专车服务行业。  
近期,关于专车这个“新鲜事物”一直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关注。山西也一样,专车已然成为省城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进入5月以来,除了原有的滴滴专车外,AA租车、微微拼车等一些连锁专车公司纷纷在山西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那么,太原市民和出租车司机这两个群体,是否已经感受到行业变革带来的影响?乘客的消费方式有没有因此发生变化呢?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出租车司机    工作16小时一睁眼就有360元的债
铃铃铃,6点的闹钟一响,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在家附近的早点摊上买上两个包子,一边吃,眼睛还一边不停地注视着周围,看有没有人挥手,有没有人要坐车。因家住市郊,一般这会儿遇到的是要去市里上班的乘客。有时候,包子还没全进肚,生意就上门了,张师傅便把包子随意一放,开车出发。  
跑完一趟下来,已是7点左右,张师傅一般会去火车站接刚下火车的乘客。张师傅来自吕梁,在太原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从事出租车行业也已近十年时间。他是一个大包司机,车主每天收210元的份子钱,其他一切开销皆由自己承担。按张师傅的话说,每天早上一睁眼,已经欠了车主210元的份子钱,再加上120元的加气钱以及30元的饭费、停车费等开销,每天一睁眼,其实便有了360元的外债。而之后赚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忙忙碌碌地在路上跑着,紧紧张张地盯着路边的人,一上午的时间便过去了。中午,张师傅有时会把车停在路边,一边休息,一边打开手机的打车软件,接一些附近的乘客。有时,忙得都没空吃午饭,等闲下来时,才会在路边的小店吃上一碗面,便又匆匆开始下午的生意,一直到晚10点左右才回家。长达16个小时左右的工作,让张师傅习惯在回家之前先活动一下身体,下车扭扭脖子,伸伸腰,抬抬腿。“现在生意不好做,特别是高峰时段,常遇到堵车,一天挣不下几个钱,周末的时候挣得最多,也才200多块钱。”张师傅说,回了家吃完老婆给留的晚饭后,他躺在床上不想动弹,有时候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便进入了梦乡。  
张师傅说,他越来越担心,自己在太原站稳脚跟的想法怕是更难实现了!  专车司机    工作8小时月收入差不多有个3000元
早上6点半,天刚微微亮,唐先生开着一辆东风日产逍客汽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7点之前,他要按公司要求提前赶到目的地。一般来说,唐先生每天的第一单活儿都是前天收车前接到的预约叫车,这趟活儿也不例外。  
唐先生是太原本地人,有房,在一家企业驻太原办事处工作,上班时间相对自由。今年3月份,经朋友介绍,他来到“1号专车”。唐先生向记者介绍:“当专车司机的门槛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高,有自己的车,没有安全事故,有时间,上个保30万元的保险,不过,还要培训通过考试才行。”  
按照乘客要求,来到目的地没一会儿,客人便上了车。唐先生开始介绍起车内的矿泉水、纸巾、充电器等服务,和客人商量好路线后,上了路。  
如果乘客第一次坐专车,唐先生会多介绍一下专车的情况。行驶途中,若不是客人主动要求,公司规定司机不要多说话。唐先生说,像听音乐、听广播,如果不是客人主动要求,他们不会擅自开启。  
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后,唐先生便停在原地,打开手机软件开始抢第二单生意。一般早高峰6点到10点,生意会比较忙,公司的补贴也会比较高。唐先生说,要经常保持车内整洁,味道清新,减少顾客投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星级评价。提高评价后,公司会多给派单。要是遇到投诉,会有相应的处罚。到了上午9点半,唐先生回到单位上班。下午5点下班后,再次开始专车司机的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收工,一天当专车司机的时间在8小时左右,一般能接十几单生意。唐先生说,周末单子会多点,一个月差不多能收入3000元左右。  
按公司要求,唐先生给车上了保3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由于仅做了不到一个月,成本还没收回。但是对于专车司机这份前景,他却很看好:“工作并不累,而且客人们的素质也高,有时候虽然遇到堵车会心生烦躁,但一般情况下途中的心情还是很舒畅的。在专车司机这份工作中,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每天出车都很开心,有时不为挣钱,只是享受帮助别人的乐趣,有时路上遇上堵车,达到标准计费后,还会免费送顾客一截。”  市民 专车、出租车硬件软件都不同
对太原市民来说,目前可供选择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黑出租车、黑摩的、专车等。从5月初开始,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街头随机调查、部分企事业单位采访等方式,对近一百多名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专车服务,多数人持肯定态度,对于其提供的乘车环境、服务等方面较为认可;对于出租车,则普遍认为打车等候时间不确定、部分司机素质差、存在甩客现象等问题。  
在省城某高校任职的董老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说,太原出租车司机的基本形象是:年龄在20—50岁,把开出租车当作一份工作来做,由于缺乏其他专业技能而选择开出租车挣钱,职业认同度并不高,可以说是蓝领阶层。相对而言,专车司机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存压力并不是很大,对自己提供的优质服务本身就很认可,算是白领阶层在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  
从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在省城某事业单位任职的赵先生认为,专车的服务更为人性化,如果对时间有明确要求的乘客来说,专车犹如自己的私家车,随叫随到;但是打出租车,你永远不知道在路边得等多久,虽然有很多打车软件,但要想尽快有车接单,需要你用额外的小费吸引出租车司机。专车和出租车在最终花费上,差距并不大。  
个体户李霞认为,专车司机谈吐不俗,车厢环境干净,很多细节方面非常尊重乘客的意愿,比如抽烟、广播、路线选择等;但一些出租车司机行驶途中会有不文明行为,还有一些会紧紧关注打车软件进行抢单,给乘客的心理感受不好。  监管部门 不能对专车“一棍子打死”
太原市客运办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专车的合法性并未被政府职能部门承认,专车在运营中头上顶着非法运营的帽子。但事实上,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专车被市场认可的程度却越来越高。“除了官方给专车一个身份外,专车的职能和出租车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有些地方,专车的服务功能甚至比出租车更加完善。”该工作人员表示,从今年的投诉情况看,专车的投诉率远低于出租车。  
对于专车如何监管这一难题,不是山西所独有的。目前,专车服务中有私家车非法营运、平台主体责任不明确、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缺少法律保障等问题,但专车服务的新模式,又能满足市场上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对此现状,今年4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不能对专车“一棍子打死”,要按照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监管。  
在省城某高校任职的董老师认为,让管理部门畏首畏尾的原因就是,他们既希望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管理,又不愿“得罪”越来越庞大的专车消费者队伍。  
省政协委员陈慧认为,私家车擅自运营肯定是违规的,但是如今专车司机大多数都取得了相应的资质,也受到公司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就给市场灵活经营开了一条新路子。 本报记者 赵德伟  ○网友留言
Anderson安奕明:每次坐专车,感觉都非常好,司机很友善,车里设施齐全、干净。现在,部分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就像是我欠他谷子还他糠一样,计价器乱跳价,车里臭烘烘的,座位脏兮兮的,我干吗要去坐?  
的哥新人类:在专车的冲击下,各大出租车集团司机流失严重!大把空车无人开,出租车行业再不改革,将会逼走更多在岗司机。  
Carrie子茉茉:专车确实有认证、安全、责任、利益分割等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一味打压封杀,这样解决不了问题。正因为市场有需求,才会有各种打车软件。所以不管是用技术、行政还是舆论手段,重点是让其更好地发展!  
某网友:打车软件和专车挤走出租车后,就会看到他们的真面目了,短期内乘客被打车软件公司的补贴所蒙蔽,但这种补贴不可能长期延续。  
路人甲:希望政府不要拖下去了!要么合法化,要么封杀它,好让出租车司机有得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马圈地营销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