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枝头人尽望,想问不知秋思落谁家家?

当前位置: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
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颇见诗人功力。请简要分析“落”字的妙处所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期中题
1、清幽、冷寂、悠远的特点。2、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鉴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2、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2、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发现相似题
与“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6708186968202122181549189340209029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初一初二娥眉月诗歌
篇一:七年级下册每周一诗(简版) 七年级下册每周一诗 (1)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①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②。 海棠不惜胭脂色③,独立蒙蒙④细雨中。 【注释】①巴陵:今湖南岳阳市。②园公:作者借居在很小的一个园子, 自号为园公。③海棠:花名。胭脂色:化了妆后的样子。④蒙蒙:下小雨的样子。 【翻译】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
(2)宿甘露寺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h【注释】 ① 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 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③ 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 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3)偶题(其一) (宋)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wéi)。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翻译】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哪里想到云却是从地下升上天的呢。
(4)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词解】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5)春晚二首(选一)(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文】三月残破的花落下又有新花争相开放,小小的屋檐下每日都有燕子飞来飞去,半夜了,杜鹃鸟还在泣血悲鸣,似乎不肯相信春天已经逝去,认为其一定能将它唤回。
(6)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7)至节即事(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词解】 至节:夏至或冬至的节气。 名纸:名片。古代发明纸以前,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或叫名刺。纸发明以后,书名在纸上,称名纸。 绣幕:装饰很漂亮的窗帷或帘幕,这里指大户人家。 浑:简直。 呼卢: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喊叫,希望得全黑,所以叫“呼卢”。 【译文】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还是刚刚拂晓,缭绕香烟已经弥漫京城了。人们用纸钱祭奠先人,并且互相道贺节日。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那件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趁着假日,从容地玩着。 (8)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②郎中:官名。 ③地白:地上的月光。
④栖:歇。 ⑤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 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夜已深了,秋露打湿庭中桂花。那幽幽的芳香仿佛是思念的一只手把我牵引。明月当空,难道只有我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又有谁不在对月感怀,神驰意远呢?只是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9)兰溪棹(zhào)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 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 ②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棹,读zhào。③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④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⑤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译文】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0)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已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11)望江南(唐)温庭筠体裁: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12)梦江南 (唐)(皇甫松)
体裁: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译文】烛光暗淡,画屏模糊,词人于梦中又回到了梅熟时的江南;仿佛又于静谧的雨夜中,听到船中笛声和驿边人语,亲切无比,情味深长。
(13)咏怀古迹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指王昭君。②去:离开③朔漠:北方大沙漠。 【译文】 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14)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15)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①都城:国都长安。 ②人面: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③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去年的今日,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座门厅当中;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分外的艳丽绯红。如今,那美丽的面庞不知到何处而去; 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对着这和煦春风。
(16)蝶恋花 (宋)苏轼
体裁: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解】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④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译诗】
残花凋谢了, 枝头结满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翩然飞来, 在绿水人家轻捷绕行。 风中的柳絮越飘越少, 春天就要远去, 到处生长着青青的芳草。 一所庄园,秋千荡入云霄, 墙外蜿蜒着一条羊肠小道。 我走在被贬谪的路上, 耳边传来美人的欢笑。 命运驱使我走向远方, 那笑声在耳边渐渐听不见了。 天生我这副多情的心肠, 被无情的命运驱逐,也自生烦恼。篇二:月相(诗句) 月相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自君之出矣,不复 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解析:这一组诗写出了月相的月变化情况。诗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在农历一 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第二首诗中的“满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诗中的“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两个月了。
2、“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解析: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 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 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解析: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 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 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 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解析: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 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 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解析: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 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 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解析: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 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 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解析:这一组诗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 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钩”是“一弯残月”,表明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以及“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是残月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还向我们展示了沙漠景观。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 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 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 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 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 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 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第五类:写下弦月的。 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乌鸣涧)----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一、二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例二:“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此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 才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第六类,写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 例一:“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D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此诗是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 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诗中“月似钩”即残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第七类:写月相变化的。 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中“满月”指“圆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 例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诗中“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二个月了。 第八类:不写具体月相的。 例:“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此诗前二句写青年男女相约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风急,一时不能会晤。诗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无月)。相约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尽管月光暗淡),说明时间在农历上半月。 第九类: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 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此诗第四句是说“只有凌晨西下的残月映照着寂寞的沙滩”,很显然,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满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篇三:月相(诗句) 1. 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幸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初月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3.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确是------上弦月 4.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5.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6.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7. 客岁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傍晚后。-------满月 8.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海角共此时。恋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满月 9.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满月 10. 《半夜吴歌(秋歌)》;“彼苍有月来几时?本人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成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满月 11.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 12. “江干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头照人?人生代代无量已,江月年年只类似。”--满月 13. 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 14.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1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下弦月 16.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仿何处哭金风抽丰。----残月
月相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解析:这一组诗写出了月相的月变化情况。诗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在农历一 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第二首诗中的“满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诗中的“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两个月了。
2、“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解析: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 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解析: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 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 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解析: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 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解析: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 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 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解析: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 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解析:这一组诗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 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钩”是“一弯残月”,表明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以及“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是残月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还向我们展示了沙漠景观。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 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 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 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 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 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 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第五类:写下弦月的。 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乌鸣涧)----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一、二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例二:“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此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 才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第六类,写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 例一:“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D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此诗是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 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诗中“月似钩”即残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第七类:写月相变化的。 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中“满月”指“圆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 例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诗中“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二个月了。 第八类:不写具体月相的。 例:“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此诗前二句写青年男女相约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风急,一时不能会晤。诗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无月)。相约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尽管月光暗淡),说明时间在农历上半月。 第九类: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 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此诗第四句是说“只有凌晨西下的残月映照着寂寞的沙滩”,很显然,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满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花枝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