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网友我想让女儿晚上一年小学上小学刚换了一所学校很怕老师怎么办

211本科,985硕士:我为何将女儿从公立小学转到华德福学校? 熊孩子的小父母文章
211本科,985硕士:我为何将女儿从公立小学转到华德福学校?
内容概要:
1. 最后不忘来一句,不过远足回来,不用写作文太好啦。
2. 华德福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幼儿园招生不愁,一个学位要等很久。
3. 这能让她今后用内心的美好来综合发现的不美好,逐步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格局会越变越大。
我女儿好好之前在苏州一所口碑不错的公立小学读了一年半,她在班上成绩中等(得过“三好生”),同学关系融洽,朋友特别多,在班里乖巧听话,极少被老师批评,但在二年级下学期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她转到了华德福学校。
很多人都疑惑,挺好地为啥要转学?对我而言,这个选择是走了很长一段的心路历程。
先来说说好好最近的变化
好好转到华德福学校已经1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有些细微变化:
以前好好早上7点10分起床,喊醒她很艰难,至少要花15分钟,边吃饭边给她梳头,因为身体还没完全苏醒,吃得极少,匆匆忙忙之中特别容易爆发战争。
这1个多月,因为学校远要坐车出门早,每天6点40我叫她,她自己起来穿好,自己扎好辫子,吃的饭至少是以前的3倍。基本都井然有序、心情舒畅。这个变化的原因,一是晚上睡觉时间比以前提早了近1个小时;还有可能就是心态的轻松和喜欢。
对学习内容的反馈
以前好好在公立学校时,我以准记者的素养,经常采用开放式和或闭合式提问的方式,也只能零星地从她口中获得些学校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还是同学间的趣事,聊起学习内容的非常少。当然反馈学习内容都在检查作业之中了。
现在,每天下班我刚打开家门,好好就会冲过来,拥抱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跟我聊起一天的生活,根本不用我开口提问。除了讲一些趣事,也非常欢喜地分享她学习的内容:
一遍遍地用竖笛吹奏新学的音调,有时会把歌词教给我,我唱她来吹;
主课语文版块内容,她会主动在本子上默写出来给我欣赏,把课本故事讲给我听,还会带着我一起唱念和跟着节奏跳;
数学版块内容,她会把老师教的肢体活动教给我和小弟弟,让我们一起念数的韵律……
虽然学校作业很少,但晚上的时间我经常觉得分享学习内容还不过瘾。
每周三她们有两节远足课,有次远足课回家,好好是这样跟我诉说的:
我们摘下了一些玫瑰草,掰开它的根茎,里面有黏黏的汁液,那是植物的血液,然后把草抛进水塘里竟然出现了水母的形状,好神奇;
还有一种荠菜花(说着她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画下了荠菜花的样子),间隔着折下但不折断她下面的叶片,然后放在手心里来回搓,可以在耳边听到像风铃的声音;
我和同学面对面赶鸭子,鸭子嘎嘎嘎地来回跑,太好玩了;不过走了很多路,真累啊……
最后不忘来一句,不过远足回来,不用写作文太好啦。
她如此这般声情并茂、酣畅淋漓地主动讲述,我能看见她眼睛的光。我当然不会担心她以后写不出作文。何必现在逼着她写满300字,打击她对作文的热情。
其实,我现在所做的决定,就是想保留孩子眼睛里的光,这是我力量的源泉,也是勇气的见证。我下文所有的思考和探索,从学习内容、老师、家长、心理影响、未来等五方面记录的经历和感受,只是出于一个妈妈对于孩子天性天真的保护,是为了对机械教条的舍弃。我没有想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传统教育的积弊,只是想在可选择的范围里,给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一个自认为更适合的教育环境。
一、关于学习内容
让时光穿越到30年前
好好上了小学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她们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几乎和我30年前在苏北农村小学是一样一样的。
语文依然是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说出课文中特定字词的深刻涵义,
背课文绝对是一字不漏的,
阅读理解一定是有标准答案的,
看图写话仍然是看不清的黑白小图,
作文是有公式和步骤的,
最后一定是要揭示道理的,
语文的学习主要靠默写和背诵。
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她们“你们不是外国人,只能死记硬背”。数学当然就是要大量刷题。
二年级上学期的作文有一大半是看图写话,我很怕看图写话,因为我发现我一个科班出生的文科生根本看不懂。我不明白为啥现在这么发达,看图写话的图,印的还是模模糊糊的黑白小图,而且题材特别老旧,小时候都见过,还是公交上让座,小蚂蚁搬骨头……
有次是写给奶奶分苹果,找了半天我始终找不到奶奶到底在哪里,我看不出图中每个人的反应;有次是写猴子摘树上的果子,好好写摘桃子,可老师的标准答案却是苹果……
每次好好跟我分享老师在课上讲看图写话走题同学的写作案例,我们都笑得不行,我都觉得那些走题走得超好玩,很有生活气息和想象力。
好好很擅长背书,有时我跟她说差不多会背就行了,不需要那么精确,因为我心想有些课文并不是很有营养,重复地背很浪费时间。但她都说不行,一定会听从老师的话背到一字不差。
我帮邻居家六年级的孩子辅导过几次英语作业,发现老师对标准答案有苛刻的追求,好多次我发现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老师都是不允许的,都是批错的。
我不太了解上课内容和形式,时间上一周共4节课,下雨天不上,在室内看动画片,雾霾天不上,也看动画片,期末有时会被挤掉,孩子一天的户外活动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好好多次跟我说起老师放的动画片内容,她害怕不敢看。
目前的学校教育是不是大多内容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我自己是在应试教育中“茁壮成长”的典型。
我出生在农村,资质天赋都普通且迟钝,“寒窗苦读”了12年,考上了211的大学,又接着考上了985的硕士(也都算名校好专业)。在那时候,勉强算上小小的“知识改变命运”,这让我觉得“死读书本”还有那么一点价值,是明明白白为了学历而读书。但是从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点来说,我算了下自己宝贵的12年到底学到了什么: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几科知识几乎为零;
数学最多三四年级解题水平,98年高考考了126分的数学试卷最近我有幸看了,如同天书,一道题目都看不懂;
英语6级考了76分,但是开不了口,现在认得的也不多了;语文,因为一直学文科,算是保留了一些基本功。
高考完了只想把书本都扔掉,再也不想看到一张试卷。现在每次一有压力做梦,绝对是梦到在数学考场上做不出题,马上要交卷了,一题都不会,然后被吓醒。(当然,也有人在应试教育中仍能保持很好的学习和应用效果,这有个体差异,但这些“学霸”换一种更人性的教育方法,我想会发展得更好。我自己确如文中所记,而好好跟我性格智商都非常像,所以我在寻求出路。)
我不想我的孩子在光速发展的30多年后再重新经历这没有根本改变的主流教育。而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点点价值,在这代孩子身上还存在吗?现在的高考制度,考上211以上的名牌高校,是小概率事件。为了学历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浪费。自己已被辜负,不想孩子再错过。我想寻求另外一种可能性,让她学习并亲身体验一些对一个人身心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吃这样有用的苦。让她学一些可以一辈子带在身上的东西,长在身体里,忘不掉,拿不走,让她真正发展出勤奋、自律、向上、意志力的品质。
遇见华德福,认识华德福
在寻求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有幸遇到了华德福。
好好的弟弟在华德福幼儿园读书,我更近距离对苏州华德福学校有了一些了解。我参加了一些华德福课程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这个教育理念有了大概的认识。
华德福提倡以人文本,倡导身体、心灵的自然和谐发展,尤其注重根据儿童意识发展不同的阶段进行教育。
在华德福学校,没有公立学校的分科制,而是由教师自己设计融合了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艺术等的综合课程,作为主课,主课通常4周为一个主题版块。
在主课版块进行的同时,英语、游戏(体育)、线画、乐器、手工等课程也会对主课主题做呼应。比如打节拍就是数学课的一部分,在韵律中感受数学之美,不同的节拍可以在心里做分数加减。
天长日久,孩子们会发现,世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被人为割裂开的一门门学科,让孩子由内在习得相应的知识和品质。
在华德福学校,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节庆活动,不是表面的简单形式,真的是把季节的轮回、自然的生息、万物的生长带进人的心里;
教室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孩子们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真实的劳作;
通过自然图景式的故事,贯穿低年级的学习课程;
不得不提的数学,我参加过一次工作坊,真是极具颠覆,让我这个对数学心中有恨的人,感受到原来数字是有生命、温度和美的,不同年级的数学链接了孩子不同时期的生命状态,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丰富活动来练习数学不同的内容。
摘录一小段好好现在的主班老师的教学日志:
在华德福学校里,老师们常开玩笑说二年级的孩子有时可爱得像天使,有时又可怕得像小恶魔。但这种两级分化正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意识发展特征,作为老师,我理解所以全然接纳孩子们的状态以及各种状况,同时也时刻警醒自己一定是带着爱去教育他们。
也正由于二年级孩子的这种两级性,我们在线画课程中会带领孩子画对称的线画,让孩子感受如何尽力在左右两极中取得平衡,感受当达到平衡时所带来的美与满足。
也因此,在晨圈中我带孩子们唱颠倒歌,说颠倒话。在语文课中带孩子们学习正反义词,让孩子感受这种正反语言的力量。
二、关于老师
我曾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
好好在公立学校读书时,我也很“努力”,还曾托人把她分到一个所谓好班。我积极主动跟老师保持沟通,花心思保持顺畅的联系,感觉上关系很好,但内心里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老师是绝对权威的象征,作为家长我不敢全盘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老师的话是不敢反对和提意见的。
而且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多半是孩子犯错或者成绩不好了。老师发的短信主要是作业内容和成绩排名。我印象比较深的两次电话,一次是一年级开学没多久接到语文老师的电话,她说好好当天的拼音默写几乎全军覆没,然后讲了学校的要求,希望我们抓紧补上。电话里我能感觉到老师的诧异、焦虑和责备,好好因为没提前上过拼音班(班上绝大部分孩子都提前上过),当时每晚回家我需要花至少1个半小时跟她复习拼音,恰巧那天我有事复习得少了,所以一默孩子就蒙了,几个连着不会,后面也就一路画圈到底了。我虽然心里觉得一次不会默没啥,但必须得加倍督促好好练习拼音。因为老师把这个任务明明确确抛给你了。
还有一次是一年级时接到数学老师的电话,她问我是不是在家没给孩子做题,我说做了啊,每天20道口算题呢。老师说,我们的要求是8到10分钟内完成100道两位数加减口算题。我顿时明白了。我对做题量的认识远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我女儿没提前学过,平时做的题也少,所以一年级下学期有阶段是吃力的,有些题型她没见过,经常搞不明白是啥意思。她跟我说,她对数学过敏。有几次可能老师说她做得太慢之类,她回来跟我说,上数学课她想躲到厕所里。但我也不得不加大题量,逼她练习,尽量保持中等。
公立学校的老师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安全和规范。(当然这都可以理解,体制内的学校考核的是升学率,老师要完成很多的考核和上级的要求,班级生数太多,很难兼顾。)
华德福老师是我决定转学的直接动因
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是我决定将好好转学的直接动因。好好的弟弟在华德福刚上一学期的幼儿园,这学期和老师的相处,让我有很多真切的感受,这是好好之前从托班到小学上了5年多的学校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老师的那种真诚、投入、热爱和向上,温暖有爱有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平均一个月和老师深入的交谈一次,就一些问题和困扰和老师讨论,每次老师的话都能让我非常获益,让我对自己和孩子有了更多的觉察,思想上界限更清晰,并能在行动上更有效力。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进行新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学习,所以对华德福教育的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弟弟上了之后,那种真正的感同身受还是震撼到了我,让我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幸福感。(关于弟弟在幼儿园期间的家校沟通情况我以后想专门写一篇,有很多的案例,这里暂不赘述)
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多是寻求教育自救的为人父母者,她们在寻找新教育的路上时,认识了这个小众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深深认同,并愿意将此作为使命投身其中。在我跟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感觉到,这对她们绝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的热爱,一种信仰的追求,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更多地是观察孩子身心发展的状态和性格特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作为不同的人如何发展出她的善(意志,手的工作)、美(情感,心的工作)、真(真理、思考,头脑的工作)。
公立学校进入小学,就是进入一个整齐划一、规则明晰的集体,意味着团结紧张,正襟危坐。而在华德福学校迎接一年级新生的是一段铺满玫瑰花瓣的旅程,心灵的觉醒从此开始。玫瑰典礼是非常有意味的仪式,由家长牵着孩子的手穿过玫瑰拱门,把孩子交到主班老师的手里,代表着家长对老师的一种交托和信任,老师将是孩子几年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领者。
华德福学校的校歌叫《圆一个缘》,大家是这么唱的,也真正是这么做的。
什么样的缘,使我们成为孩子的父母和老师;
什么样的心和行动,让孩子拥有更多善美真;
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探索,圆一个缘。”
二、作为家长
我曾一辅导作业就焦虑易发飙
目前,教育的现状是“太着急”,拔苗助长,基础教育靠抢跑,幼儿园提前学小学一年级的,小学一年级又提前学高年级的,学习内容求早求快求多求深,所谓“赢在起跑线上”。华德福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幼儿园招生不愁,一个学位要等很久。但小学学生人数很少,这也反映了家长的普遍心态。幼儿园还可以玩玩,上了小学,那就必须得上紧箍咒了。社会大环境如此,要家长独善其身,放下期待,放下焦虑,放下比较,看到孩子本身的成长状态,确实很难。
就拿辅导作业这事来说,我自认为是一个有新教育观念的家长,也一直在坚持着自我成长,我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也不高,但是我发现之前陪做作业时发飙的频率还是蛮高的,讲着讲着就靠吼了,心里想的是母慈子孝下一秒还是鸡飞狗跳,我经常觉察为什么,为什么发飙那么不由自主,为什么反省完了还是继续发飙?
在这长期的斗争中,我痛彻地领悟到了一些原因:
我是和作业捆绑在一起的,要对每一项内容划勾签字负责。这样不是孩子一个人在念书,是我和她一起念具体的知识点,生怕作业遗漏一点没检查到,第二天我和孩子都会有麻烦。模糊了学习、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界限。每天要顺应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很多任务就是布置给家长的,根本没法分身,就这样日复一日被催眠和控制。
累积了我很多的疲倦和怨气,所以发飙是身体的选择。辅导作业是我每晚至少1个小时的任务,为此,我不敢出差,偶尔加班要选择好时间,下班后再累哪怕生病也要坚持检查完作业,辅导作业弟弟是要拒之门外的……这中间累积了我很多的疲倦和怨气,所以发飙是身体的选择,不由自主。(能选择到一个好的晚托班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曾尝试过一段时间)
我自己的经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绝大部分是把打骂作为最惯常的教学方法,虽然老师们没有直接打骂我,但我是这样被吓大的,是在打骂中深深地浸泡大的。所以潜意识里应该隐藏着这样的模式,于是,辅导作业时,按钮一触就爆发了,此时,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被所有这些老师附身了。但是因为我父母从小到大,没有因为学习打骂过我一次,我心中更多的是爱,所以还能迅速从附身中停住、醒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头脑里是没有考试紧张的概念的,但是家长有,我也有,不由自主地有,被训练了这么多年不可能没有啊。于是考前家长们在朋友圈里转各种自我安慰的鸡汤,其实不自觉地会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为什么孩子做作业总是又慢又磨蹭?很多时候真不是孩子不想做,是她能力还达不到。让一年级的孩子专注1小时做数学题,让二年级的孩子写三四百字的作文,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真正是宝宝做不到啊。为什么那么简单的题就是不会做?“简单”完全是家长的视角,不是孩子的,我们因为焦虑和着急,根本不能静下心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看见孩子真实的想法。我会因为好好看不懂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而纳闷叹气甚至发飙,而完全忘了我自己小时候看到数学题就是这样发懵的感觉,一模一样。时间长了,我们都渐忘了小时候。
常年辅导作业的拉锯战,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慢慢磨灭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伤害亲子关系。
“万物皆有时,童年要少而慢地生长,要静待花开,过早的智力开发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个孩子都在和自己赛跑。”这些道理都懂,但做到不易,放下也难。选择华德福学校,是我学会让自己慢慢放下的结果。少了很多的制约,放下一些焦虑会稍容易点。当然,期待和焦虑不可能完全放下,只能自己权衡。
陪伴、倾听、做好榜样是当下的主旋律
在华德福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大致相同,对很多事情有更多的包容、接纳和互帮互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少了物质上、成绩上的攀比心。
做华德福的家长,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做孩子成长路上高质量的陪伴者;完善自己,做好榜样;越来越多地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倾听、了解、交流。
四、点滴的心理影响
让孩子的潜意识中少一些“木马病毒”
下面记录的是好好在公立学校时一些零星的事件,也许没有代表性。
一年级刚开学还没多久,有次好好不舒服中午我去接她,是数学老师送她出来的,老师一见我便当着孩子的面大声说:“你们家的读题理解能力有问题,反应慢,看不懂题……”我万分诧异,赶紧把好好挡到身后,然后岔开话题。
一年级下学期,她们换数学老师当班主任,她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启用了班干部,课间、中午时间都让班干部管学生,有几次,好好回来跟我说,值日班长因为某同学课间乱跑就要拉他到讲台上罚站,某同学不肯上去,值日班长就发动了另外两个同学把某同学硬拉上去。而且,值日班长“权力”很大,规矩很多,说你不符合上厕所的条件,你就不能去上,说你不能喝水也不能随便喝,午休时间必须趴在桌子上连窗外也不能看,有时还动手体罚同学。有次,午休时间,好好实在不想趴着睡,又啥也不敢做,(即使不影响别人也不可以)于是,把几只蜡笔塞进袖管里,把纸夹在肚子和衣服之间,然后借口上厕所躲在马桶间里画了一会画。当时我听的毛骨悚然,倒吸一口凉气。(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多家长找学校反映,后来二年级换了新的班主任)
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她们:你们不是外国人,只能死记硬背。
一年级时,经常听好好说起,班上有同学在课堂上尿湿裤子。我问,她们为啥不举手报告。答:老师会批评,下课都干嘛去了。我只能叮嘱她,不要笑话别人。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年级的孩子个个都背得滚瓜烂熟。但背熟是任务,真正培养这样的品质似乎不是任务。
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期末复习期间,每次下课,不让先上厕所,要全班同学齐声大喊三声“期末复习,我全力以赴”。
学校规定,学生在课间不能随意跑到别的楼层,有同学违反,全班都要受到批评。
二年级,品生课,老师讲了抗日英雄的故事,讲完之后,好好感到非常害怕。从此,那本书她再不敢翻开日本鬼子砍杀中国人的那页。在一次我和她随意聊起,有个朋友去日本玩时,她说“日本不都是日本鬼子吗?”
二年级,有次好好参加学校的秋游,下车时在原来的位置上找不到野餐垫了,(她极少放错东西)她清楚地记得放的位置,但四周围都找了就是找不到。我问,你请老师帮忙了吗?她说,没有,不敢。我问为什么?她说怕老师批评她,我问老师批评过你吗?她说,没有,但批评过其他人。
极其偶尔的情况忘记带水杯,她也不敢跟老师借一个纸杯,因为害怕,因为有各种规定。
孩子见到老师,身体多是紧张收缩的。
我曾在好好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看到园长单独围着一个领导的孩子拍照。我发现“某些孩子”似乎更有机会当毕业典礼主持人,重大活动发言人。
当然,这些事情肉眼并没有看出直接的影响,好好还是正常上学,喜欢大多数老师,喜欢和同学一起玩,也喜欢学校。当然我也真的理解有很多事是学校和老师的情非得已、身不由己。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联想到几点,而这些我觉得都比分数更重要:
1、我女儿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我不希望她不敢表达自己正常的需求;不希望她内心有太多不必要的恐惧、害怕;不希望她总是担心被评判、评价,而逃避退缩,没法直面问题的本质。
2、我不希望她的学校生活只有知识点和分数,我不希望她以后大脑可能发达,但生命却是缺乏敏感的,僵硬的,欠缺了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的统合,内在不完整。
3、我不希望她从小被近乎苛刻的标准答案框死,我希望她生命有多种可能性。我不希望她的世界观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我希望她看到多彩的真实的世界。
都说人的潜意识是童年时期形成的,会影响和控制成年后的行为。我想让孩子的潜意识中尽量少一些“木马”,多一些爱和力量。
为孩子选择一种更为人文的环境
在华德福学校,老师不会做优良中差的单独评价,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呈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状态,没有差生,只有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而每个孩子都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点,是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和内在的需求来提供课程。孩子会从事真实的事情,学习如何生活。比如低年级的编织、塑形、劳动,高年级的木工、农耕、建筑、游学等。
也许有人说,这样选择是否是一种逃避,孩子离开华德福学校,会适应社会吗?
我是这样想的:孩子在没有能力和辨别力抵挡不美好和丑恶之前,要尽量将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她内心种植一颗向往美好的种子,童年获得的爱和美好,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强大的心灵力量。这能让她今后用内心的美好来综合发现的不美好,逐步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格局会越变越大。
也许有人说,公立学校大多数孩子也很健康,是的,如果好好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我也相信她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或者说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公立学校也有好的一些方面,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觉得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作用力的,只是因为个体的差异,影响的程度不一样,而且每个人觉察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影响在潜意识当中,但可能未被觉察。
我相信,同样的孩子,如果能有更好更人性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会更出色,会更能找到自己,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人生定位也会更加准确。这其中包括我们自己。
未来怎么办?
做好当下,我不担心。
华德福学校目前苏州只有小学。小学毕业了怎么办?对于未来,我是极端的乐观主义者,我想经过四五年的发展,苏州新教育的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也许到时候华德福学校已经可以设立中学了;也许孙瑞雪学校也办起来……
如果都还没有,到时经济情况好一点,可以选择一所合适的国际学校;如果家庭能够协调的话,到外地求学也可以考虑;如果只能回到体制内上学,也不是不能适应,好好的语文、英语我不担心,数学到时再突击刷刷题。
总之,能有这样珍贵的小学经历,孩子有完整的自我,有健康的心理,有对知识的好奇,对学习的兴趣,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友善的社交,有意志力,有自信心,爱劳动,会动手……我还担心什么呢?
至于是否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我还真没想那么远。我唯一希望的是,她长大后,是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能自食其力、有幸福感的普通合格公民。根据她目前的兴趣,有可能成为一个烘焙师或是美发师,我都能欣然接受。
我觉得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书写;孩子也不是一个硬盘,任由我们输入。我相信孩子是一粒种子,出生自带有其内在的独特性,自有成长的周期,教育是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让一颗苹果的种子,自然长成苹果树,而不是因为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硬把她掰成我们想要的梨树。
本文只是阐述个体现象,并不代表全部。观点也不是要争论是非对错,只是记述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这里,还要非常感谢我的老公,他一直对我说的这些事情都真心接纳、感同身受,并赞同我的决定。这样,让我心里更踏实、从容。孩子也不用感受到牵扯的不和谐的力量。非常感恩家人的支持。因为我身边还有一些家庭有困扰,妈妈们接受新教育的观点,想有些改变,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独自在战斗。
还有,华德福教育绝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完美的,有很多地方在中国在苏州的实践尚在探索之中,孩子选择这个教育之后也不会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其实,走出体制内,是离开一个随大流的“舒适区”,但为了“孩子眼睛里的光”,我愿意陪着她一起经历生命的成长,一起努力。
快长按下图关注我哦
本文「211本科,985硕士:我为何将女儿从公立小学转到华德福学校?」转载自网络,作者熊孩子的小父母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我的图书馆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新叶子—编辑的论坛部分文章集粹
如果你是新教师,我会为你提以下建议: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你憧憬着期盼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年轻人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你肯定会愉快地接受学校的安排――做一名光荣的班主任。你会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你也听说过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是你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接受锻炼,勇担重任是你正确的选择!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你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具体到教育教学中,你到底需要积累些什么呢?
我建议你:写一写教学案例;写一写教学反思和随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做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另外,你还要进行教育技能的学习,新课改的学习,要试着跟其他教师合作。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随笔如何写?我看到老师们都是自己忙自己的,我为什么要跟其他教师合作?教师有哪些合作?
要知道,写反思和随笔有助于你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会产生他自己的体系和教育学修养,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对于合作,我希望你能了解,合作是和谐社会的动人乐章。我相信,你会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自己的答案!
你带着激情与自豪站在了讲台上,很快你就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点单一,于是你主动去探讨学习了六种教学方法,大胆改造课堂,学习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以适应教学的新需要!很快,几周过去了,学校安排你作新教师汇报课。说实话,这是你的第一次公开课,会有学校的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你非常紧张,你担心自己讲不好。
我建议你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并寻求指导,听课是你向别人学习的基本方式,你需要在听课的过程中仔细领悟别人的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你还要学会评课,既看到优点还得能指出缺点。由于你的虚心和认真,你的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充分肯定,指出了不足,提出今后你应努力的方向,并鼓励你可以做得更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的生活逐渐趋于平淡,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虽然忙得不亦乐乎,却有一种厌倦悄悄爬上你的心头。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懈怠的危险的信号,你不断地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信息,其中那些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你的教育信念。有一些是来自学生的,虽然你坚信“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可是当你受到学生欢迎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了;你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他们有的迷恋网吧,有的打架斗殴,有的谈恋爱,你会因此产生迷惑,并对对问题学生思考:学生为何素质低?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你还会遇到素质低下、蛮横无理的家长,他们让你丧失教育的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该扮演什么角色?家长,也请你认真反思一下吧!在考试中,你会遇到作弊的学生,你要,记住,不管多让你讨厌的学生处理起来也一定要冷静,否则弄不好可不仅仅是心烦。你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先进优秀的评选,对于这些,你也可能不明白:那些看起来并不怎样的老师怎么就能评上,而那些扎实工作的老师却什么也得不到?
当然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这些事情虽然危害到了你的情绪,但也会促使你思考更多的问题:一个好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原来使用!???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是?你,你要用,其实这些都会促使你深入思考:是什么??这些思考会让你了解:!每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会有较为苦闷的一段路程,这一段路程将是你教育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一年的工作眼看就要过去了,暑假将要来临的时候,你要为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你要写;你要写;你要仔细,如果可以,你会对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说:!你有了自己的;你有了;总之,这一年中,你有成功有收获,有失败有空虚,有泪水也有欢笑,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那么,你就下定决心,努力做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虽然如此,我仍然给你提一些建议:在教育学生时,要;在课堂上,新教师往往讲课比较快,建议你;如果你想知道你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你可以组织;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请你,坚持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还有,不管你有多烦,不管你发什么牢骚,请作为教师,时时刻刻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你还要不断鞭策自己,保持进步的思想,加强个人修养,因为一些苍白的教育正是缘自教师尴尬的施教修为。
附标注文章
如果你是新教师,千万上好第一节课。
如果有领导听课,你会给他留下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即使没有领导听课,你也将给你的学生留下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就算这两点你都不考虑,你也得考虑要让自己高起点地跨出人民教师的第一步。
你要自信地去上课,要相信自己会成为最优秀的教师。即便你和你的学生一样大,甚至学生比你还大,在专业上,学生都只能望你的项背。信心是重要的精神基础。
你要有准备地去上课。除了精神准备,你要备好学生,要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是讲台上下师生沟通的基础;没有沟通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是让学生受罪的课堂。
你还要备好教材,备好教法。一节课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教导学生哪些道理,你要心中有数。第一节课,内容不要太多,难度不要太大,学生才结束了假期生活,需要适应一个时期。你要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哪是要点当重点处理,哪是次重点做一般了解;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去教?是讨论,是提问,是用图片,还是用媒体?这是一门学问,是体现一个教师的创造才能的劳动,不要说才参加工作,就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也是要重视的。
你要微笑着去上课。穿着要文雅大方,那样有助于一赢得学生的尊重。你的目光要平视,要学会用眼睛去和学生说话。你的讲话要亲切而不随意,严肃而不刻板(最好用普通话)。
要记住下面的话:
  不要总是抓耳挠腮或手脚抖动,那样学生会有身心不宁之感。
  要避免和学生的正面冲突,学会用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要亲切而不随便。如果你在学生面前没有了尊严,你的课堂就会失控。
  不要挖苦学生,不要用道听途说来的小道消息揭学生短。
  不要把不良的习惯带到课堂上去,比如吸烟、喝酒。课前一定不要喝酒。 
也不要把手机带到课堂上,专注应该从你开始。
你的课堂不只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快乐,给他希望,给他信心。所以你必须带着信心,带着准备,带着愉快的心情,带着美好的形象走上课堂。
  祝你成功!
细节决定成败
还有3、4分钟上课的时候,我拎着椅子出现在王平的教室。王平已经站在讲台上,翻看着教案。我们相视一笑,从他的眼神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丝紧张。一个孩子过来接过我的椅子,我指示他放到教室最后。环顾一下四周,同学们基本上已经到齐,刚才还在叽叽喳喳,见到我进来声音戛然而止,显然他们知道今天有人听课。
我觉得空气有些紧张,于是抬起头,看着大家,突然大声说:"同学们好!"
愣了一下,孩子们习惯性的应答:"老师好!"
我也笑了,学生也笑了,我问道: "欢迎我来听课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欢迎——。"
"那就没点儿表示?"我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孩子们。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我一边向同学致谢,一边走到教室后面。
铃声响了,王平迅速抬起头,几乎和铃声同步发出上课的信号: "上课!"
孩子们好像还没反应过来,稀里糊涂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一片嘈杂声。
王平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没等学生站稳,匆匆致礼问好。孩子们也匆忙还礼,在一片桌椅撞击声中,王平说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基本概念,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集合的有关问题。大家打开书......。"
一节课就这样开始了。
总体而言,整个教学过程四平八稳,只是开始的时候有点乱。从王平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也决定了我和他探讨这节课的基调。下课后他找到我,诚恳地说:"李老师,请您给我提点意见。"
我们很自然的进入到数学教法的探讨中。他向我讲述了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总体思路的设计,还有新任教师的一些困惑。整个过程他说得很多,从他的言谈话语中我发现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对数学教学有独到见解。我把我的这些看法告诉他,他有些不好意思了,谦虚地说道: "您还是给我提点意见吧。我刚刚参加工作,没什么经验,教学设计上一定存在许多不足。"
我对他说,自己对数学教学没有多少发言权,倒是想和他探讨一些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比如语言、教态、板书等等。
他说道:"我刚走上讲台,一些细节问题肯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以后经验多了,熟练了,会逐步加以注意的。"我发现,在他身上存在着青年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课堂的细节关注不够。
我开玩笑似的告诉他,等你经验丰富了、工作熟练了,你就更不会注意了。
他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已经形成习惯了呀。到时候你想改都改不掉。"我答道。
他笑了,表示认同。但我明白,他还是觉得这并不重要。
我们再次进入到教学过程的探讨。
我提示他:"你发现没有?上课后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十五分钟左右,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不太集中,思维也不很活跃。"
"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他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我追问。
他想了想,回答:"第一,可能是紧张,毕竟有人听课么;第二,他们还没有从课间氛围中走出,所以注意力不集中。"
我告诉他,我不同意他这种说法。紧张的确存在,但适度紧张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孩子们早早在教室等候,说明他们已经知道有人要来听课,已经做好了准备,课间的影响不会太大。同时,孩子已经进入高中阶段,这样的事情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虽然他们刚刚来到一所新学校,但听课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紧张,更多的是新鲜。
"那是为什么呢?"他反问我。
我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有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说道: "因为一个细节。因为这个细节你处理得略显匆忙,才导致孩子很长时间注意力难以集中。"
"哪个细节?"他急切地问。
"组织教学"我回答。
他愣了一下,说道:"就是'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这个过程?有这么严重吗?"
看他还有些疑惑,我便接着问道: "你承认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敷衍和匆忙吗?"
他点点头,说:"说实话,这还是有人听课,有时我还干脆把这个过程省掉呢。我觉得浪费时间。"
我也笑了,对他说: "这可以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一些细节,特别是和教学内容无关的一些细节更容易被忽视。我们常常以为这些只是点缀和帮衬,无关大局,殊不知正是这些细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有些细节甚至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一起分析教学组织过程,基本达成共识:因为开始的敷衍和匆忙,把一种不安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向学生透露一些散漫的讯号,不但没有及时把学生的心收回,还导致学生精神放松,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至于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十几秒钟的细节没有处理好,代价却是十几分钟的课堂效果。细节不可小视。
送走王平后我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思.
为什么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容易忽视课堂上的细节呢?
我想原因大概有两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因为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材研究、教法选择、教学设计等大事,无暇顾及教学和课堂上的一些细节;第二是主观原因。他们主观上认为细节就是小事情,无关紧要,没必要浪费过多精力。客观上没时间,主观上不重视导致年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拘小节”。
细节真的不重要吗?我看未必。在我所见到的课堂上,经常有因小失大的情况发生。挂图出示的时机是个细节,我听课时一位教师因为忽视了这个细节,为了省事,上课之前就把它挂到黑板上。结果,前半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颜色鲜亮的挂图上,没人注意听讲;后半节课该用到挂图了,孩子们却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很差。
作为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工作中的细节。刚刚走上讲台,我们往往羡慕那些经验丰富、个性十足的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意气风发的样子,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学习。表面看,越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越是不拘小节,但千万不要被这种现象迷惑了:他们不是因为不拘小节而优秀,而是因为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才不拘小节的。这个关系不能颠倒了。其实,在他们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视。记得一位优秀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让自己的微笑更自然,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确切地讲,优秀教师目前所达到的境界,是建立在他们对每个细节反复锤炼的基础上的。学习优秀教师,追求他们的教学境界,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年轻教师处在起步阶段,如果不重视细节,极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些教师有“口头语”,一节课重复上百次,学生很反感,自己也很苦恼,但就是改不掉。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以为是小节无关紧要。因此我觉得,年轻教师应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开始,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育是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无论是治学还是授课,小处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好多的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孩子没法教。家长娇惯他们,社会纵容他们,他们自已也是随心所欲的时候多,讲个性,别人的意见很难听得进去。那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乐学爱学,大概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或许,在别的老师眼里,我是另类的。虽然年过三十了,但学生跟我没代沟。有什么事,他们不找班主任,却都愿意跑到我这里倾诉,我也乐得做他们的心理按摩师,因为我始终觉得,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他们才能安心地搞学习。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最难琢磨,也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年龄,他们的苦恼不能对父母说,因为父母只会一味地责备,压制,让他们难以接受,他们朝我宣泄,完了,我会给他们一些过来人的建议,他们都是比较乐于接受的。他们见了我,总是喜欢搭讪几句,以示友好。无论在哪里,只要学生问:“老师好!”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回答:“你好!”学生们就觉得我特别尊重他们,就更加地愿意接近我。饿了,他们会跑到我这里,悄悄地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我便会从抽屉里摸出几块糖,堵堵他们的嘴.经常有老师告诫我,跟学生打交道要悠着点,别让他们摸出我的底,否则,他们会欺负人的。可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心是透明的,我对他们好,他们一定也会对我好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学生们跟我关系好,也带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为了不让令我失望,他们都互帮互助,班里掀起学英语的高潮。同样的一个班,班里各科的总评是级部倒数第一,唯独英语,考了级部第一,有的老师就纳闷,“你整天怎么忽悠的?这帮学生怎么这么爱学英语?”其实我明白,这就是古人说得“亲其师,信其道”。
别看课外时间的我和学生亲密无间,其实,我也把握一个原则,我经常跟学生说得话就是:“课堂上,我永远是你们的老师,我们是学习的合作者,交流者,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尊重;课下,我愿意做你们的知心大姐,做你们的好朋友。”师生之间,也是距离产生美,保持适度的距离是必要的,也只有这适度的距离,才会使我们彼此尊重。我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直爽的人,我愿意把我的快乐分享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上学时候遭遇的老师大多都是古板严肃,让人不敢亲近的,所以,从我第一天做老师开始,我就特别希望自己做一个朋友式的老师,让学生敬我爱我,而不是畏我怕我。我爱他们中的每一个,并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我对他们更加的严格,我确信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对那些学英语吃力的学生,我采取一帮一工程,让他们自己结对子,找他们特别羡慕的、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教,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每个班里都有一些游手好闲、不喜欢学习,无论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学生,他们闲的无聊,就总想找点事吸引别人的注意,对他们,我也是尊重放在第一位,课堂上在不影响别的同学学习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干点自己喜欢干得事情,有时候看到有的学生学得累了、倦了,我便会开个临时的“个人才艺展示会”,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给大家唱唱歌、说说笑话,这个时候,往往是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大展拳脚的时候,他们在众人的赞美的掌声里,也觉得特有成就感。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赞美,每个人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即使学习考倒数第一的学生,我们也能发现他有许多的优点,这就看你是不是一个眼睛雪亮,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的老师。其实,越是学习差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的赏识,只要你不吝啬你的赞美,他们一样可以给你创造奇迹。当然,学生当中也免不了调皮捣蛋,偶尔会惹我生气的学生,这时候,我也可能会一阵电闪雷鸣,吓唬吓唬他们,不过,我永远不会跟他们动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把自己气出毛病,还不是得自己受?再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也是学生得天性和权力,他们不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吗?
学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吧!只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你就走向了教育的捷径;走进人性,你就走向了教育的成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去倾听吧,去交流吧,你一定会享受到心灵与心灵交汇时的美好。
我们需要积累些什么?
教学重在积累,这是老师们都知道的道理,领导们开会时也会一再强调:“要在工作中教学中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是,却没有一人来解释,我们到底需要积累一些什么?经验吗?经验又包括哪些方面呢?的确是有些困惑的!
在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内容都需要我们去总结去积累,我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作为学科教师要积累习题(尤其是理科教师)。必须积累供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使用的大量习题和例题,而且要年复一年地进行积累,还要按教学章节进行编排。当然,这样的积累不能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还必须是创造性的安排这些材料。比如要准备几种不同难度的典型题目,要准备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题目,还要有复习时用到的能够考察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容易出错的题目等等。
其二,要积累教学方法。课堂上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思考来学习?是精讲多练,还是要多讲一点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广泛?是只讲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还是把整个解题过程完全呈现给学生?
应该注意到,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不具有长久地生命力。我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取决于课堂的实际情况与我们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起什么作用主要由教师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来决定。即使被认为最完善的教学方法,也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并深思熟虑之后,才是有效的。还需要了解,课堂教育的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和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要受到具体环境的制约,是无法在教学中事先加以规定的。
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必定是倾注了自己的智慧与思想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获得,必须要经过教师自己的实践与积累!
写一写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很多人迷迷糊糊。有人把教学案例等同于教学设计(常说的是教案),也有人把教学案例等同于教学随笔。应该说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是密切相连的,有时是相互渗透,但它们是有差别的。
教学设计是指对一堂课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有教学方法的设计、板书的设计、问题的设计、作业的设计,有教学各环节的有序安排。它主要是教师备课的必然产物,是上课的前提条件。而教学案例一般是指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点评与思考,它包括实录与反思两个部分。它既可以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实录的反思,既可以是一堂课的过程,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还可以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教学素材运用的反思。它是课后反思的形成的,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目的。而教学随笔可以是理论性的随想,也可谈自己的教学感受,还可以是对某一案例的分析。应该说教学案例是教学随笔里的一种,即教案性随笔。
为了使自己的随笔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必须写一写教学案例。很多人都写过教学随笔,但没有写过教学案例。因为,他们不喜欢写自己的教学实录,而直接写教学过程的体验部分。但是要使别人来吸取你的经验教训,案例性随笔比体验性随笔更有参考价值,因为课堂实录是一个客观描述的过程,而体验性随想则是教师主观方面的反思与感受。针对同一个教学实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随想,让他人更了解你随想产生的原因,就在明明白白写出教学过程。
写一写教学案例可以增加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教学的某一实录向其他班级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来讨论,听一听学生的思考,然后展现教师的反思部分,由教师讲一讲自己的思维方法。这种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彻底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师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案例一般是指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点评与思考,它包括实录与反思两个部分。它既可以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实录的反思,既可以是一堂课的过程,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还可以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教学素材运用的反思。它是课后反思的形成的,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目的。而教学随笔可以是理论性的随想,也可谈自己的教学感受,还可以是对某一案例的分析。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最基本的要求。从小处说,这是教师的态度问题,从大处看,就是教师的师德问题。没有认真的态度,不可能有爱生的行动,不可能有理想的课堂效果。平常在对待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对态度的关注是不够的。对新教师要求,主要他们抓基本功,对发展期的教师主要是搞科研,对老师的要求则是希望都带一带新教师。这种要求有合理之处,但如果没有了态度上的要求,这些要求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态度不是教师的基本功,不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就会改变,态度也不是具体的东西,但它可以从教师的基本活动中反映出来,能否认真地对待一堂课,就是衡量教师是否有正确教学态度的主要标准。怎么样才算是认真呢?从教学过程上看,就是做到备课、上课、批改三认真。从备课角度理解,不是说写了详案就认真,写的是简案就不认真。现在,是信息社会,教师要写一个详案并不难,只要打看教参、电脑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教学内容的详案,如果说把详案认认真真地抄下来,这样的祥案只能说抄得认真,而不是备得认真,如果说你写的是一个简案,能结合学生学情,认真分析教材,把精要部分都写了,你备课也是认真的。所以备课是否认真主要看能否结合学情要备课,能否对教材进行认真地处理,备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色。
从上课上讲,教师是否认真,不是看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有迟到、早退已经是极不认真的态度。有人说拖堂的教师往往是教学认真的教师,我不赞成这一观点,拖堂本身就是不遵守校纪的行为,是侵犯学生休息的时间,也就不能与教学认真联系起来。教学的认真首先不能迟到、早退与拖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能否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提问与回答,能否认认真真地写好板书。从批改作业看,认真的态度表现在能对学生的错误之处进行点评分析,对优秀的作业进行鼓励,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证。
认真的态度虽然是任何教师所需要的,但也并不是很容易能够做到的。很多教师当是新手的时候,能认认真真地备课、上课与批改,过了几年,自己觉得教材熟了,资格老了,态度也就变了,教案只是凭经验写一个简案,上课中迟到、拖堂的现象时有发生,板书也不规范,批改作业也只是简单看了看,根本没有与学生心灵交流的内容。没有了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从新手到专家的质的飞跃。如果说,当教师要有理想,无非就是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功勋教师这些荣誉的获得。但如果拥有了这些荣誉,连备课、上课、批改都没有认真的态度,你就开始了走坡路了。荣誉只能代表着过去,并不意味看未来!
做学习型的教师
在一个变化莫测的21世纪,我们唯有不断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再加上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只有我们自己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更胜任自己所从事了好几年,有的从事了十几年教师工作乃至一辈好几年,还在原地踏步,收获甚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来看,正如著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所指出的一样: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不要说和解放前一些“大师级”的中小学教师,如叶圣陶,夏丐尊等相比,就是和“文革”前的教师比,文化素养也是相对较低的。这在教育界和文化界也是毋庸讳言的。
正因为现状是这样,为了对得住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为了对得住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为了不误人子弟,对得住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必须做学习型的教师。读书,学习是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们应该学习教育理论以及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修养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养”。“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认识教育的对象,应掌握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教育科学而教学生,那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由此,可看到教育理论的重大作用。
其次,进一步深化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要么比较浅显;比较陈旧;要么我们早以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古人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教然后知困”,也只有诲人不倦的人,才能学而不厌。教学相长,教师要教好学生,就必须精于业务,勤于进取。
再次,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是无需证明的普通常识,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有个理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协调合作。还有一些其他必备的学科知识。
1、最重要的是向书籍学习。
2、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特长,取长补短,优化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3、向自己学习。这一点在下文将详细谈到。
4、向学生学习,学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教师与学生彼此教导。“同时身为学生教师”班上几十位同学的智慧总和,是没有哪位教师能够胜过。放下我们的架子,是没有哪位教师能够胜过。放下我们的架子,向学生学习。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看作为教师的你,怎样去把它们充分挖掘出来,有时候,学生考虑的问题,学生的思路,解题方法要比教师的简单,科学得多。笔者,曾经就有多次这样的经历。
总之,作为教师的你要记住,在向学生学习的同时,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学习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要巧妙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深化我们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我的理念是,做学习型的教师,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双向互动。
做学习型的教师,我高兴,我快乐,我幸福。在学习过程中,我进步,我成长。把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习惯于是一种沉淀,一个积累,优化自我的过程。
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
让我给大家说说教育科研,这是吴校长上学期就给我布置的作业。说心理话,我首先感到有点害怕,甚至有点惶恐。在我们木渎实验小学的老师面前说教育科研,这无疑是班门弄斧,因为大家在这方面都比我做得好多了。本来是可以逃脱的,但本学期到这里来接受岗位锻炼,这个作业就非做不可了。于是一开学就在思考,我给各位老师说些什么呢?好得我现在已经来到了特级教师身边,来到了这个给我灵感、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在吴校长的指点下,说什么我心里已经有底了;和大家相处了两个多月,大家给了我启发,也给了我帮助,我就不再那么害怕了,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
今天给大家说教育科研,我主要想结合自己多年来参与教育科研的经历来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很多教师把教科研称为“叫苦研”,把教科室称为“叫苦室”。参与教科研确实比较苦,比较累。但我觉得那是苦尽甘来的一项工作,它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它能使我们的专业得到较快、较好地地发展。包括这次准备交流发言的过程,梳理自己这几年来的教科研工作,其实本身就是教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当我从纷繁的工作中理出一个头绪的时候,我感到了其中的无穷乐趣。参与教育科研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因此,我给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
对于我的汇报,我想说明的是,当我把发言的提纲发到网上请网友指点的时候,有些老师给我指出了其中的一个问题,说我的发言中谈文章写作的内容太多,而教育科研不单指文章写作。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我参与教育科研的切入点就是文章写作,而且文章写作是参与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下面的汇报中,可能谈写作方面的内容会多一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在汇报之前,我想到了公开教学上有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同学们,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读得好,大家给我掌声表扬;读得不好,大家也要给我掌声鼓励。第一次正式在这样的场合讲话,如果说得不好,也请大家给我一点鼓励的掌声。
一、觉醒:这样的资源我很多
1、曾经很怕写教育论文
对于教育科研,我的认识是这样的,以课题研究作为引领,然后围绕课题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及时反思并,检验课题是否做成功了,最终必须有文字方面的成果。也就是说,参与教育科研是否有收获,得看看你有没有生产出有质量的论文。一直以来,我跟许多老师一样,一提到写论文,就感到头脑发晕,因为教科研部门所说的论文必须有严密的论证,有丰厚的理论积淀,甚至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虽然因为各种需要写过几篇论文,也得过奖或者发表过,但是说心理话,我是很怕写这样的论文的。回忆那时候写论文,无非就是东拼西凑搞些理论,然后胡乱地放进一些例子了事。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根本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所以,如果现在让我回忆那时写过哪些论文,我几乎一篇都不记得了。这样的论文除了能说明自己有资格负责学校的教科室工作,除了能使自己学校的课题通过验收,除了得奖为学校争一点荣誉,除了评职称派一点用场,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的帮助,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几乎是没有什么大的帮助的。而教科研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最终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那时,虽然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我却始终感到是云里雾里。
2、 小程的随笔给我的启示
真正使我的研究或者写作出现转机的是小程的一篇随笔。
小程是我们学校师徒结对时学校领导安排给我的一个徒弟。我当时带他的主要是教科研工作。开始还带他语文教学,但后来因为学校缺英语教师,他转科教英语了。因为“半路出家”,他对英语教学特别用心,我经常看到他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点滴和失败的教训记录下来。在一次不经意间,我看到他的一篇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随笔发表在了《苏州日报教育周刊》上。这件事情引起了我们学校不大不小的震动。因为,这是一篇自由投稿,而在我们学校自由投稿发表的文章是很少见的。小程自由投稿为什么能成功。我仔细读了他的随笔,看到他只是在文章中记录了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细节。而我们在听小程课的时候,这个成功的细节时时在课堂中出现,效果相当好。我就有了这样两个思考,第一,为什么写文章?为教育教学服务。第二,文章写什么?可以写教育教学中真实的细节。小程自由投稿的成功,以及他的文章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关系,使我从此对这类文章特别感兴趣。注意各种教育报刊,我发现这样的文章是很多的,《苏州日报教育周刊》由苏舟子编辑的“他山石”就是专门刊登这类文章的,在全过有名的理论性刊物《江苏教育研究》每期的“随笔短论”也是专门刊登这类文章的。在研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文章都和小程的那篇文章有类似之处,关注细节,写.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两三年前看到的很多教育细节还是那样的耳熟能详。语文课上,教室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跳进了一只青蛙,上课的老师处理得非常巧妙;本来想送给一个好学生的礼物,结果误送给了一个落后的学生,使这个落后学生从此有了惊人的变化,那老师因此有了改变落后学生的新的策略……
在读了很多这样的随笔以后,我忽然想到,在我的身边,不是每天也有着这样平凡但又有着教育价值的教育故事吗?我们从事教育科研,就可以从对这些教育故事的研究入手,我也可以来写写这样的教育故事!
3、丰富的资源使我初尝成功的快乐
于是,我开始注意身边的教育细节和教育故事,注意这些细节和故事背后的有价值的东西。第一篇随笔的写作和发表还历历在目。
学生小范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我总想找机会惩治他。有次测验他考了不及格,并且是全班倒数第一。我知道小范的父亲是很注重孩子成绩的,而且他的脾气比较暴躁。于是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小范的父亲帮助我好好治一治他。在放学的时候,我在小范试卷的分数边写上了“全班倒数第一”这样的字样,让小范把试卷带回去让他父亲签名。小范呆在我身边迟迟不肯回家,最后央求着:“老师,你能不能把'倒数第一’改一改?”看到小范第一次求助于我,我动了恻隐之心,把“全班倒数第一”改成了“成绩不够理想”。就因为这样一改,从此小范改变了不少,上课比以前认真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后来,我就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并且以尊重学生为主题进行了一点议论。以后,自己在对待落后学生方面也始终注意到这一点,写这个教育故事使我以后对待落后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有了较大变化。当把文章寄到《苏州日报教育周刊》,也很快发表出来了。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或许对很多教师都有借鉴意义。
在我身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在家访的时候,我时时注意观察着,思考着,并把他们写下来。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因此有了较大变化,同时,也使《苏州日报教育周刊》“他山石”的责任编辑苏舟子认识了我,我的教育故事经常得到他的青睐,时时在报纸上发表。
小程的一次小小成功使我开始关注教育随笔,阅读教育随笔使我认识到我也拥有宝贵的研究资源,并开始尝试研究和写作,这就是我研究的起步。
二、投机:教育箴言的理论支撑
1、 写作进入了 “高原期”
在随笔写作的过程中,我很快进入了写作的“高原期”。开始写作教育随笔,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个星期必须写一到两篇,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以前也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积淀,因此写作也相当顺利。但一段时间以后,我渐渐感到了写作随笔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故事虽然不一样,但故事后的思考却是大同小异。比如,有省里的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当学生问我“省里的领导有多大”的时候,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思想教育;当组织学生在晨会课上讲伊拉克战争,当学生说我是赶时髦的时候,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关注世界和平。最后的结论都是教师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而不能再深究什么了。
我知道,随笔的写作进入“高原期”,是我的教育理论匮乏所造成的。因此,我开始在随笔写作的时候努力寻找理论的支撑。
2、找到了便捷的理论支撑
现在想起来,那时写教育随笔只是为了写教育随笔,或许还带着很大的功利,只是希望自己多写,多发表。这样可以有更大知名度,也可以得更多的稿费。我们学校对于教师论文写作的奖励力度是很大的,以稿费的双倍予以奖励,所以,如果勤奋写作的话,一年如果能拿1000元稿费,学校奖励2000元,这样的收入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已经是很可观了。因此,我根本没有心思通过大部头著作的学习去获取教育理论。那时,区教科室正巧下发了《教育箴言录》,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了随笔写作的重要理论来源。
试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有一次,当我得知一个感冒学生是因挂水忘记做值日时,我没有按管理常规罚他扫地,反而让其他学生学习他带病坚持上学的精神。当自己感冒说不出话的时候,这位平时调皮而又经常拖拉作业的学生在班级表现却最为出色,还写了一篇令我动容的周记《柳老师,您辛苦了》。在叙述了这件事情以后,我在《教育在箴言录》上找到了斯宾塞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感觉挺得意的。又如,在训斥一个学生时,当学生和我顶牛的时候,我没有继续采用强硬的办法,而是巧妙地与他进行沟通予以处理,然后又在《教育箴言录》上摘了一段话深化自己的文章:“教育者决不能跟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
那个阶段,我曾深深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明。其实这样投机的研究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样的研究只是为了自己小小的名气而已。
三、懈怠:停滞不前的几个原因
1、 感觉有资本了
有时,我会把自己近来发表的文章翻出来看看,看着发表自己文章的很厚的一叠杂志和报纸,我感觉已经很满足了。在学校里,总能听到赞美的言辞。有的老师说喜欢读我的文章,有的则恭维地说,到退休也写不出这么多东西来的。走到外面也一样,很多领导和老师都因为在报刊看到过我的名字说早已认识我了。或许是为了文章而写文章的缘故,或许写文章只是为了一种功利,我有些陶醉。感觉这些资本似乎已经够了,所以写作和研究的脚步开始放慢了,甚至开始停顿。
2、 感觉枯燥茫然
《教育箴言录》的理论支撑是零星的,它不构成一个系统。而且,没过多久,这本书上我可以借用的理论几乎都被我用光了。有一个阶段,我就那么干巴巴地写着教育故事,自己都感到没劲头了。再后来,我感到教育就是重复,教育故事也是重复。有一阶段我对自己班上一个叫小于的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帮助下,他背书拖拉,作业拖拉的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过后又旧病复发,我就再想办法,他就又一次好转。教育小于的过程,使我自己也有了提高,我变耐心了,我的教育策略增多了,我的教育故事也精彩了。但当我感觉叙写教育故事枯燥茫然的时候,我对小于的态度也变得茫然,我对自己说,这类学生或许只能顺其自然了。当我感到教育研究茫然的时候,我想,大概我的研究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3、 感觉有点疲劳
我知道,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凡都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看着身边潇洒生活的教师,我感觉我太累了。坚持每星期写一到两篇教育随笔真的好累,尤其是当我在研究茫然的时候,有时,我为了写一篇东西要在台灯下坐很久很久。越是这样,写出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没有味道。在我的身边,曾经有几个被我带动的青年教师,他们坚持写了一阶段以后,当我再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会调皮地装出苦恼的样子对我说,我实在没东西写,我实在写不出来,我这阶段太忙了。合作伙伴都离开了我,我更感到了研究和写作的疲劳。我对自己说,我太累了,我也停止研究和写作吧,和许多教师一样,能应付学校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零碎的教育故事的叙述,追求名利的研究,最终使我的研究没有走远。我的研究和写作开懈怠了。
四、觉悟:新教育实验的引领
1、 走进教育在线
正当我的教育研究热情渐渐走向低谷的时候,2003年的暑假,我在《中国教育报》上认识了“教育在线”网站。因为网站的“老总”是我们苏州的朱永新副市长,这更使我感到好奇。我马上点击进入,从此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研究的世界。
在教育在线,我认识了一大批坚持进行教育研究的老师。
首先,我重新认识了师范同届的同学张菊荣。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个善于写作的人,读师范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写的我们都看不大懂的诗歌。但在教育在线,他的文章却深深吸引了我。他帖子的名称叫《日行录》和《日知录》。或许大家看了题目就知道意思了,“日行”,就是每天都在行动,当然,作为教育方面的“日行”,就是每天都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日知”,就是每天都知道,知道什么,当然是每天都知道一些教育方面的规律或方法。他就这样,每天都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考记录下来。好象师范毕业后张菊荣的名字就很少听到了,但加入了“新教育”以后,他的名气一下子变大了。当然,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追求名利,但自然得到的名声,至少说明了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如今,张菊荣已经成了朱永新副市长的一员大将,10卷本的《朱永新教育文集》中的卷九《享受与幸福》就是由张菊荣整理的。当然,他本人在教育方面的成绩也是令人羡慕的,他提倡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在吴江已经很有市场了,他的文章也经常出现在《江苏教育研究》等重要的教育理论刊物上。菊荣自己总结说,他的“能量”是教育在线给他的,他这样写道:“今年暑假我走上教育在线,与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亲密接触’,我才猛然醒悟到,过去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最让我痛心的是,我居然没有认真地记过教育日记,我居然一直不知道我的学生,我的每本作业本,我的每一次与学生的谈话,我的每一次与学生和谐与冲突,都应该是我的教育研究的一笔巨大财富。”
接着,我又重新认识了师范同班同学龚永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在胜浦的一个乡村小学,同学聚会时他告诉我们把教书作为副业,经常做些小生意。后来有同学做了校长,帮忙把他调到中心小学,结果因为不专心教学,与校长大吵一场而被退回原来的乡村小学。以后再联系时,他说,年纪渐渐大了,搓搓麻将。喝喝老酒打发日子。有一次,无意间发现他在教育在线开了专贴,原来他现在所在的胜浦金光小学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他成了这所学校的教科室副主任,不但自己坚持写教育随笔,还带动着全校老师坚持写教育随笔。在他的专栏里,我看到他的好多文章都曾经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全国重量级的报刊上。后来留意了一下各种教育报刊,果然经常看见他的名字。有次同学聚会,参加新教育实验以后,人感到很充实。
在教育在线,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多了,有大名鼎鼎的李镇西、袁卫星,还有因为上了教育在线而使自己的教育走向成功的很多老师。他们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那就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思想: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关于新教育实验的这一思想,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朱永新教授的一个比较幽默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下面摘录部分内容:
“本公司终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投保金额:不限。从数元至数千元任您自选。欢迎万元以上大客户。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醒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认识了这么多网上的朋友,尤其是看到了这个保险启事,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拿起了刚想放下的笔,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走进教育在线,我首先确立了这样的信念:只要行动,肯定能获得成功!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但写,而且坚持天天写,几乎不给自己懈怠的理由。没工夫之类的理由,一概拒之门外。我们再忙,有朱市长这么忙吗/他每天都有随笔上传的;我们再忙,有李镇西老师忙吗?他每天都有5000字的班主任手记发往教育在线。
2、领会了随笔写作的真谛
在接触新“新教育实验”思想之前,我的教育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比如,日常的教育教学成绩在自己的小镇上也有一定的口碑,有很多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小孩放在我的班级里,因为我管理的班级在学校还是比较优秀的,因为我所教的语文学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章写了很多,也积淀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我觉得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说是因为教了近20年的书了,这些研究成绩的取得是对我勤奋工作的回报。在接触了“新教育实验”思想之后,我的教育研究就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了一种有理论支撑的行为。
首先,如上文所述,有了那么多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朋友,我再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种懈怠的情形了。在教育在线,在我的随笔专栏“尝试集”中,几乎每天都有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网友光临,或给我鼓励,或给我批评。如果有好些日子没写东西了,还会有网友提醒:不能停止,我们互相监督。在教育在线,我还能不时看到网友成功的消息,有网友的公开教学一鸣惊人,有网友的著作出版了。其中印象很深的是上海平和实验学校的万玮老师,坚持学习理论,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坚持写教育故事。他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文章在多个教育网站上传,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也受到了报刊编辑的青睐,在很多杂志连续刊发,去年结集出版了《班主任兵法》一书,成为最畅销的教育类书籍。这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给我的教育研究以强大的动力。有那么多老师都在行动,我怎么还会停止不前呢?
教育随笔写作,必须坚持。
其次,更重要的是,在接触了“新教育实验”的思想以后,对于一线教师如何研究,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是由写作为切入口参与教育研究的,我牢牢记住了朱永新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写得精彩,必须活得精彩,必须做得精彩。”我们教师写文章,并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写文章只是把自己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对于教育类文章的写作来说,是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实践和思考是写作的基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了自己的最爱。每天走进校园,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喜悦,因为新的一天会给我的教育研究带来新的东西。我渴望教育教学的成功,所以,每堂课都争取把它上好,每次和学生的交谈都争取使学生能有所收获。当然,我也不再害怕失败,失败的教育教学能使我下次取得成功。我不再厌恶调皮的学生了,也不再怕教所谓的“差班”。用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说,要求往自己的班级多安排几个落后的学生,那是教师“自私”的表现呢,因为这些落后的学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提高这些学生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很大进步的。李镇西老师说得对,想想自己,一年半以前,如果学校不安排我教那个有着三分之一外地学生的所谓“落后班级”,我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教育教学随笔了。正是在与那些外地学生和调皮学生的接触中,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我也积累了那么多的教育故事,有了那么多的教育思考。上文我提到对于小于我已经茫然,只能顺其自然了。但当我意识到“要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的时候,我对小于的态度完全变了,我比一般学生更喜欢他了。我让学生演《冀中的地道战》中的“无线电”,告诉学生以“买白菜”为暗号表示鬼子进村了,小于调皮地喊“买豆腐”,我没有简单地责怪他,而是以此巧妙地教育了大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开玩笑的,因为如果“买豆腐”表示鬼子走远了,那全村的百姓就遭殃了。我自己则有了一篇《当“无线电”出现故障》的教学随笔;要下雨了,小于没有经我同意。不完成作业逃回家,我把他抓了回来,当问他怎么办时,他理直气壮地说:“按规矩,罚做5遍。”看着即将拉下的夜幕,而小于是一副非罚不可的样子,我倒反而没了办法。我把小于的固执看作对我教育机智的考验,在他罚做作业的时候我终于想出了办法,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进行沟通。最终小于终于认识了罚做不是目的,在完成一遍以后就愉快地回家了。小于对罚做作业的认识提高了,我也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当然我还有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教育随笔《当学生和我“顶牛”》。
当学校中的一切都成了我研究的对象,我感到了工作的充实和精彩。而充实、精彩的工作使我的随笔越写越好,我越写越有劲的随笔也促进了我工作的提高。
3、学习让我不断成长
教育科研强调学习,强调读书,接触了“新教育实验”以后,我更加热衷于学习,更加热衷于读书。在教育在线读到的诸多优秀的文章之中,我感受到了那些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功底,我认识到了,只有多学习,多读书,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研究走得更远。“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第一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它强调了学生要多读书,要学生多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当然首先要多读书,把读书作为自己的职业习惯。
近年来,在教育在线的引领下,我读了好多书。我读了一系列教育经典,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教师的谈话》《陶行知文集》等。读了这些书,在平时的教育研究中,就感到底气足了,以前在《教育箴言录》上看到的零碎的教育名言,在这里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还在教育在线下载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的心灵以很大的震撼,也给我的教育和研究以莫大的启发。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一个个爱学生的动人故事,正的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这本书的。在感动之余,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我们的教育研究就可以从一个个教育故事开始,不过,你得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就是围绕着这本书的题目进行研究的,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的爱心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全身心地爱学生,其次是爱心应该是有智慧的爱心,再次,爱心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还有,爱心必须同严格要求相结合。书中的所有教育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的,所以该书不但能感动人,更能给广大教师启发,究竟应该怎么爱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育研究。读了这本书以后,首先,我开始真正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我发自内心地爱每个学生,这使我感到了教育的幸福;其次,我的研究开始出现转机,我为自己的研究制定了一定的计划。比如,有一个阶段,我就专门研究如何在生活中开发德育资源。确定了这个主题以后,我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了很多令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有个学生给我送了一袋自己炒制的茶叶,当学生议论这学生拍马的时候,我利用这个契机动员学生给我送自己制作的礼物,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尊师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要自觉培养自己的特长。当学生开展了学雷锋活动问我要奖品的时候,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学雷锋的真正目的是要为他人奉献,而不是搞形式,更不是为了奖品。一阶段以后,在德育资源开发方面有了很多教育故事。有次德育论文比赛的时候,让我写一篇德育论文,因为德育故事的丰富,只补充了一些理论,就写出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德育论文。其实,现在来到木渎实验小学接受岗位锻炼,让我来学习你们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也正采用着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做着研究,我现在每天写的教育随笔,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是领导有那些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管理经验,第二是教师是如何来管理学生的。我想,围绕着这两个主进行研究,进行随笔写作,当我离开这所学校的时候,我一定会发现很多管理方面规律性的东西的,最终能使这些管理经验在我们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说到接触“新教育实验”后的读书,我不得不提到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这两本书。我不但系统地读,而且读了好几遍。这两本书真的能够唤起我们教师的激情。读这两本书,我感觉到以前我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两本书一下子把我唤醒了。这丝毫没有拍马的意思,拍朱永新老师的马,我与他的距离似乎还远了一些。但我的感觉是真的。我们不妨来读读这两本书中都提到的“理想的教师”一章中标题上的一些话,或许就能使你有些振奋: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这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老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就竭力改变自己的形象,我作过很多尝试,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教育实验”的思想给我的启示是,研究和写作必须坚持,教师参与研究应该是是“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享受:在工作中快乐地研究
当把工作看成了研究,当把研究看作了工作,我感到了工作的无穷快乐。
首先,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要把学生教育好,使他们健康成长;我要把自己发展好,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
其次,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我找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在身边就很多。我现在在你们学校锻炼,因为研究,我与我们的吴校长一直有很多教育上的话题,我和学校的其他领导和教师也很快得到了沟通。试想,我只是一个死教书的老师,我想,在这所学校就很难立足,就会感到十分寂寞。我更在网络上有了这样的朋友和老师。在教育在线,我经常能与朋友交流,互相学习,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来到教导处,我和陈季良老师很快找到了共同的朋友,我们经常与他们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比如金坛的蒋乐庆就是我和陈老师共同的朋友,他在随笔专栏有一个课堂教学的专贴,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在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贴在他的专栏里,他和我教同一年级,我就能从他的成功经验中获取营养,当然,有时也会发表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不管怎样,我们在互相交流中享受到了教学研究的快乐。说起研究中在网上交流和学习的快乐,我不得不提一下全国最大的教育教学网站——K12教育教学网,特别想说一下这个网站教育教学论坛的红霞版主。记得在看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后记的时候,万老师也提到了这位版主。红霞老师是我认识的版主中最负责,最能激发研究者研究热情的老师。我不想举别的例子,就说今天的发言稿,红霞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我把提纲列好,就在K12发了一个请求帮助的帖子,红霞老师和其他许多网友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的写作自信增强,使我的发言思路清晰。教育研究有了这么多网络的朋友交流和帮助,它就变得更有乐趣,使我乐此不疲。
各让我高兴的是,研究终究会带来成果。在自己苦心经营之后,当看到学生进步了,我会感到研究的快乐;当看到网络上有短信通知我某篇文章准备录用,样报样刊寄来的时候,我感到我又有发展了;“五一”前夕,我这个区区的区学术带头人能上台交流,或许也是我坚持研究的结果吧。
研究是快乐的,我衷心希望木渎实验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与我做伴,为了教育的美好明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
技能的学习
教师的技能包括备课的技能、上课的技能,从备课上说又可分教材处理的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设置问题的技能、教学环节设计、制作课件的技能;从上课上说有板书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对话的技能、课堂组织的技能等。学技能可分学习技能知识与技能动作两个部分。备课的技能可能通过学习备课的技能知识来提高备课的能力,上课的技能除了学习上课的技能知识以外,还需要动作的学习,如教师的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这种能力仅靠懂得其道理还不行,必须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出来。
教材处理的技能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中哪些内容是教师讲解的,哪些内容需要设计问题来讨论的,哪些内容需要用素材来补充的。因此它需要增加、删节、例证、拓展、问题化等技能。收集信息包括学生学情的信息,也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信息与时政信息,信息收集与处理教材相辅相存的,处理教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收集到的信息的过程。处理后的信息也就成了教学内容,有的是教材的理论拓展,有的则是教材理论的实证,由于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必须以教材为导向,精选巧用就是处理信息的技能要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能体现出教师的基本功,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分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如何上则可以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开始就是正课的导入阶段,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是主要目的,而结束阶段一般是归纳总结新课,布置课后作业,设置探究问题为内容,而上课的主体部分,就可以有讲解、讨论、表演、练习、对话、辩论等教学环节组成。教材处理、信息处理是与教学环节设计要对应起来,教材处理、信息处理是上课的材料,而教学环节则是这些材料呈现的过程。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制作课件技能的提高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部分,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压缩,也不是教案的复制,也不是板书的替身。课件制作过程不仅仅是教材的处理过程,而且是对教案的处理过程,把教案中的精华部分,不适宜用板书表达的部分,特别是素材部分、音像、图片、动画部分纳入课件之中
有的人认为有了课件,它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板书,其实不然,传统板书的完成过程,学生可以学会教师认真的态度,感受到教师的身体语言,也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因此,仍然要重视传统的板书作用。板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运用而降低自己对板书技能的要求,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板书的要求会更高,因为内容上要互相弥补,实现整合,从形式上看,如果教师的板书字体不工整、不清楚,与课件比较就更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让女儿晚上一年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