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球员: (1).曾犯罪式晃倒博阿滕滕的阿根廷球星; (2).关键三分射杀勇士,让骑士获得夺冠主动权

  那些一见倾心的球员  国内播放国际大赛自1986年始,全程直播国际比赛是1990年世界杯。  作为一个有踢球经验的普通人,来说说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加个前提,以前对球员名字都没印象,看球之后马上合了眼缘的球员。人数其实不多,不是我喜欢的球员不多,而是大多数球员在我看到时,已经名声在外了。  印象最深的是梅西。2005年世青赛,我第一次欣赏了梅西的带球突破,内心无比震撼,这样的球员就是防守球员的噩梦。因为我曾是防守球员,知道人球配合好的急停急转启动变向能力,会让防守球员在出脚或不出脚跟随的判断中无从选择,就算犯规也可能靠不上去。防守球员,最怕变速变向跑。大趟球离脚后和防守方拼绝对速度,虽然也很难防,但是还有协防战术和犯规战术,相对容易帮助防守。而变速变向运球,是在人丛中的摆脱技术,可能造成两人以上协防中的相互干扰。  在脚步移动和人球衔接方面,梅西是我见过最出色的球员,甚至超过了马拉多纳。防守球员,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畏惧身体弱的盘带好手,贴上去用身体对抗干扰其运球是常规做法。在世青赛上,我看到的是非洲球员居然贴不上梅西!非洲球员可是整体身体素质最好的群体。为什么贴不上?脚下移动跟不上。马拉多纳都没这么快的脚下移动。马拉多纳身体强壮重心低,对别人贴上来的干扰,对抗能力特别强,所以防守他的球员频繁采取放铲技术,破环其身体重心。  当时听解说员介绍,梅西是巴萨球员,我就在想,巴萨一线没这个球员啊?这样的球员足以让巴萨竞争力上一个大台阶。当时巴萨还处于范加尔到里杰卡尔德的过渡期,战绩差强人意。怎么防守梅西?这个问题从当时一直伴随我到现在。我当时的答案——时间,也是今天的答案。当然,防守梅西和防守一支球队的进攻,不是一回事。  桑普多利亚的国王——曼奇尼。第一次看桑普比赛,大概是1991年,这个赛季后曼奇尼再次成为意大利足球先生。当时,曼奇尼在意大利已经名声显赫(1988年意大利足球先生),但是一个中国人对其却一无所知,只知他是90年世界杯意大利队的成员。  桑普的双子星,维亚利和曼奇尼,维亚利是意大利队的正选前锋,而曼奇尼则是替补,他因此后来和教练有矛盾。看了曼奇尼踢球,就会知道一个好球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1、用大脑踢球;2、善于用长弃短;3、拼至最后一分钟的坚韧意志。4、配合的团队意识。在那个桑普多利亚的辉煌时期,一个词最重要,兄弟。15年的桑普生涯,阻碍了曼奇尼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球星,但是青训教练却说出了曼奇尼最终成为世界级教练的秘密:“曼奇尼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他永远会提前一个小时来球场,拿着球去一面墙前面,左右脚反复练习。他在少年队出场的时候只有13岁,队友都是16岁,他也总是踢得最好的。他首次代表少年队出场的比赛,在阿斯科利进了一个球,但被裁判吹掉了,他哭个不停,不是遗憾,而是愤怒。”,竞技的足球场上,还有比一颗冠军的心更重要的“技术”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恒大网络球迷超级群,请加,一起为中国足球崛起加油!
  本届欧洲杯,诸多大仙和神兽登场预测,我看都没有超过更专业的欧足联。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如果四只队伍出两强,那么这两强就该首先相遇决胜负,然后再让他们对付较弱队,掌握自己的命运。四个组中,在欧足联心目中的两强分别是谁和谁呢?很明显:  A组俄罗斯和捷克  B组德国和葡萄牙  C组西班牙和意大利  D组法国和英格兰  现在看下来,俄罗斯被淘汰是冷门,其它欧足联都没看错。荷兰被淘汰,连冷门都不是,否则,第一场该是德国对荷兰。
  继续。  当时的桑普,我还喜欢上了一位球员,维尔乔伍德。94年左右,我和一位意大利人喝啤酒时,还聊到这位桑普的五号,可惜他只对曼奇尼感兴趣。呵呵,大家都一样。维尔乔伍德属于选位意识好,性格坚强的球员。记得好像是巴斯滕曾说过,意甲最难缠的后卫就是维尔乔伍德。  维尔乔伍德1959年出生,世纪末41岁还在皮亚琴察效力。98/99赛季,作为后卫,作为40岁的球员,他依然为皮亚琴察出场28次,打进四球。这是意甲进球最年长球员的记录。以后谁来打破呢?维尔乔伍德的球员生涯无憾,和谁比都无憾。  另一个我第一眼就认同,并见其逐步达到巅峰的球员是卡纳瓦罗。
  本届欧洲杯,需要黑马和爆冷,东道主来爆冷和当黑马,是欧足联最乐意看到的。所以,A组和D组最有希望。东道主最后一场,都被安排和小组第二强的球队交手,就是给他们这个机会。  可惜,A组波兰不争气,倒是希腊很争气,居然赢了小组最强的俄罗斯。现在看D组的了,英格兰最后对乌克兰掉链子,是符合欧足联预期的。不过,现在的英格兰不弱。鲁尼不上,沿用第二场对瑞典的锋线配置,我看就行。
  楼主好贴
  谢谢楼上。  看到有很多人还为荷兰是否是强队,荷兰后卫线是否坑爹而烦恼,说两句:  十六强中,唯一一个不象欧洲球队的就是荷兰队。还能见到这样的欧洲球队吗?几个攻击手就是攻击手,几个防守球员就是防守球员。还强队?和现代足球脱节这么远的球队,怎么称他是强队?  荷兰后卫差?小猪眼前一马平川,看准了从容的传进空档,连个眼前干扰一下的球员都没有。除非德国前锋不跑位,或者荷兰每五米就有一个后卫,才可能防得住。大禁区前沿二十米内必须有第一道屏障,哪怕只是在小猪面前站一名球员,都能控制他50%以上方向的传球线路,然后后卫补漏,这样才能防守住。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攻队员不回防,就是任由对方球员戏耍自己的后卫。罗本真是毒瘤。范博梅尔老了。范佩西自个把自个养成大爷了。斯内德还不错。范德法特明显和斯内德功能重叠。  就算罗本不能拿下,那就让他在右边独耍好了。上亨特拉尔这种标准中锋,右边上库伊特,范博梅尔不要上提,对丹麦那场就输不了。  丹麦进球是边路突破,德容上去协防,球弹到克隆德利脚下。在一个可射可过可传的位置,让他直接面对中后卫。哪怕在克隆德利附近有个球员干扰一下也行,而这个该出现却失踪的人,不是范博梅尔就该是罗本。
  我擦 楼主牛B 敢在一家夸梅西 等着被喷死吧
别走   一支穿云箭  千军万马来相见
大哥 有人夸梅西!!!!
  楼主继续,哥当年倒是对内德维德一见倾心,后来还对博洋,然后就没有后来了 = =
  好帖  
  碧鹹、李華度T.T  
  我也是在世青赛上看到梅西的,我看的那场是阿根廷打巴西,没有梅西这场赢不了。
  教楼主一招,对付梅西这种人球结合速度快,技术又非常好的球员,一是牺牲一名球员专职贴身防守,包括本方进攻时,寸步不离左右,如果对方背向接球控制,就不停出脚,不要管能不能踢到球,最好连腿带球一块踢,要领是动作要小,频率要快。如果不留神,让对方拿球面对你了,这就得上手了,别管他做什么动作,用手找人,不启动过你,你就摸着他,一旦启动,贴住他用手拽,一拽就放,一拽就放,要领是动作要小,力度要大,放手要快。如果这样都还不行,终极必杀,他只要接球,什么都不管,上去就踢人,要领,动作要大,下脚要狠,轮流作业。保管他不敢带球了。  这些都是我原来踢球时遇到过的防守,第一种防守最讨厌,一般咱这种业余水平的,遇着贴身的基本就废了,破解办法是不停的跑,体力要好,当年踢球时年轻,几趟变速大范围跑动,对方就不跟了。第二种防守,没找到解决办法,那些年龄大的球油子经常用,一启动就拽,一停就放,又没裁判,人还一脸的笑,没脾气。第三种很少遇,毕竟都是玩高兴,但是着了急也有,动作非常大,也不是要废你,因为不会很快,明显让你躲开,就让你感觉怕不带球就行了。  呵呵,经验之谈啊,学费免了。
  @七寻留香
10:23:20  教楼主一招,对付梅西这种人球结合速度快,技术又非常好的球员,一是牺牲一名球员专职贴身防守,包括本方进攻时,寸步不离左右,如果对方背向接球控制,就不停出脚,不要管能不能踢到球,最好连腿带球一块踢,要领是动作要小,频率要快。如果不留神,让对方拿球面对你了,这就得上手了,别管他做什么动作,用手找人,不启动过你,你就摸着他,一旦启动,贴住他用手拽,一拽就放,一拽就放,要领是动作要小,力度要大,放手要快.....  -----------------------------  够黑的,不过业余踢野球要老这么来,容易打起架来......
  顶下  
  @七寻留香
10:23:20  教楼主一招,对付梅西这种人球结合速度快,技术又非常好的球员,一是牺牲一名球员专职贴身防守,包括本方进攻时,寸步不离左右,如果对方背向接球控制,就不停出脚,不要管能不能踢到球,最好连腿带球一块踢,要领是动作要小,频率要快。如果不留神,让对方拿球面对你了,这就得上手了,别管他做什么动作,用手找人,不启动过你,你就摸着他,一旦启动,贴住他用手拽,一拽就放,一拽就放,要领是动作要小,力度要大,放手要快.....  -----------------------------  这招业余好用,但是很容易引发矛盾打架  至于专业比赛,对付梅西这样的。。。。  基本半场就被罚下了~~~~
  呵呵,自90年代末期到现在,一支球队已经很少采用全职的盯人防守了,因为这不符合全场球员整体做到攻守平衡的大趋势。  当我踏上训练场,第一步学会的防守技术是:少出脚,将手臂张开,扩大防守面积。  少出脚是为了不轻易丢掉自己的重心,一出脚没拦下人或球,职业球员已经到三五米之外了。将手臂张开,跑动中有助于自己重心调整。同时,张开手臂有助于通过推拉拽的方式,破坏对手的重心并调整自己。技术重点是,手臂挥动要小,看上去只是自我保护,而手上动作很隐蔽却要有力。  对付梅西,呵呵,很难。如果脚步能跟上他,强壮的后卫或中场不犯规都能抢下球来。问题就在于,脚步跟不上,手上动作只能在脚步跟上后,较自然的接触下使用。如果脚步跟不上,硬伸手去够,就真是半场不到就罚下了。
  佐拉在切尔西时,曾有英格兰记者问,你最不怕什么样的防守球员?佐拉答:轻易出脚上抢的球员。没有佐拉和古力特的加盟,切尔西就完成不了从小球会到一支劲旅的嬗变,更不会有今天的切尔西。  少出脚不等于不出脚。抢截球的时机在,对方没拿稳球之前和球脱离对方脚的控制范围之后。这是一般防守原则。好的抢截球员还有一个特点,预判能力。所以球性好的球员,一般抢截能力都不弱,比如皮尔洛和哈维。预判能力,就是对球以后的运行方向和对手的意图有准确预判。卡纳瓦罗就是这样一个顶级高手。  1米74的卡纳瓦罗,在长人如林,壮汉无数的后卫群中,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他却成为了防守技术全球第一的意大利队队长。为什么?预判能力和球性是顶级的。我已经记不得是哪年哪场比赛第一次看卡纳瓦罗踢球了,当时他是边后卫,我一眼之下就将其比作巴雷西,后来他真做到了。这样预判能力顶级的球员在我记忆中只有三个:巴雷西、德尚、卡纳瓦罗。后来知道,卡纳瓦罗出自那不勒斯,青训时和马拉多纳对练过,而且不服输,誓要防守住马拉多纳的劲头还获得了马拉多纳的赞赏。
  @T生 18楼   佐拉在切尔西时,曾有英格兰记者问,你最不怕什么样的防守球员?佐拉答:轻易出脚上抢的球员。没有佐拉和古力特的加盟,切尔西就完成不了从小球会到一支劲旅的嬗变,更不会有今天的切尔西。  少出脚不等于不出脚。抢截球的时机在,对方没拿稳球之前和球脱离对方脚的控制范围之后。这是一般防守原则。好的抢截球员还有一个特点,预判能力。所以球性好的球员,一般抢截能力都不弱,比如皮尔洛和哈维。预判能力,就......  -----------------------------  卡纳瓦罗啊!预判跟卡位是超一流的,真神了......
  卡纳瓦罗的2000年欧洲杯之殇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一切。关于卡纳瓦罗的记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辉煌,而是2000年欧洲杯之殇。  2000年欧洲杯,意大利经过艰苦的半决赛,最终点球淘汰了东道主荷兰。也就是这场比赛,我对荷兰队的未来,期望值降到了冰点。虽然,和我看球的好友是荷兰队球迷。虽然我对博格坎普的球技也十分赞赏。东道主和两个点球,这样的机会,变成了压垮荷兰人心理的巨石。如果说,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相比较前辈而言,今天的荷兰队完全没有机会很正常。  决赛,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这也是齐达内如日中天的时候,意大利人却靠德尔维奇奥的进球早早取得了领先,然后是面对法国队潮水般的进攻。法国队频繁冲击卡纳瓦罗镇守的右路,意图十分明显,就打这个边路。我一直轻松地对看球的朋友说,法国人进攻方向选择错误。卡纳瓦罗也用场上表现验证着我的看法。法国队不思悔改的下半场换上了维尔托德,继续冲击着卡纳瓦罗。临近终场前,维尔托德进球了。加时赛,依然是卡纳瓦罗的右路被法国队突破传中,特雷泽盖进球。在这场意志和狠劲的较量中,卡纳瓦罗被爆。意大利队亚军。  有人会说,身体素质不算突出的卡纳瓦罗能坚持这样长时间已经很难得了,不用难受,我想卡纳瓦罗不这样认为,因为他有一颗冠军的心。有人说,因为卡纳瓦罗失责,意大利才没有夺冠,我也不这样认为,力尽而倒,谈何失责?卡纳瓦罗被评选为2000年欧洲杯最佳阵容11人中的一员,在这个满眼功利的世界里绽开了一抹绿色。  大家都知道,2006年世界杯,法国和意大利的决赛重演。意大利队在赛事中仅丢了两个球:扎卡尔多的乌龙球和齐达内的点球。这次,33岁的卡纳瓦罗作为队长,站到了最后,没有倒下。做卡纳瓦罗的球迷是幸福的。  日,38岁的卡纳瓦罗赶赴迪拜参加训练,医生告知,他的膝伤已经不能让他继续坚持了。  MAN!
  我一般看球都看胸以上的部位。。。
  86年就全程直播了!  怎么晚4年  诞生成批的迭戈迷  从此眼中无二人!
  [发自iPhone客户端-贝客悦读]
  其实,我一直算是德国队的球迷,但对于一贯大器晚成的德国球员,很少在其陌生时一见倾心。国际米兰的德国三驾马车,在90年已经不陌生了。自2000年至2010年,更是如此。卡恩,在卡尔斯鲁厄时就见过,和巴拉克一样,我认为外表的强悍远大于内在。小猪,拜仁右后卫出道时,也没有什么太出人意表的地方。还有拉姆,应该算德国有史以来最秀气的队长了吧。  2010年,这一情况得以改观,因为我一眼相中了厄齐尔,并称:这是目前最具未来巨星像的球员。在我心中,自马拉多纳、齐达内后,再看到有这样潜力的球员,还是无比兴奋的。厄齐尔具有我所认同的组织型中前场球员的好品质,能有好点传就不会粘球,粘球只是因为没有好点传。一个反面例子就是里贝里,球在脚下,总要粘一下。至于罗本连反面例子都谈不上。  欧洲杯四强已经出台。  英格兰败于不敢让鲁尼当替补,英意之战卡罗尔上场后,英格兰前场明显有了支点,可惜其他人已经没有冲击体能了。  法国目前这样的快攻能力,还不足以制约西班牙。里贝里不过是当年德约卡夫的体能加强版。  我一直期盼着,看德国对西班牙的复仇战。一不留神又和贝皇站在了同一队。呵呵。德国背后强大的科隆体育学院一直在研究西班牙,2010年德国队还差经验和控制球的能力。现在看差不多了。2010年,德国对针对西班牙练就了最好的快攻战术,在阿根廷和英格兰身上都试了一把,最后证明,快攻还需要更高的控制能力和与高手对练的经验。自那场失败后,德国队连胜至今,最后过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关,是他们必须的。  意大利不怕德国队的压迫式打法,西班牙能拖住德国队快不起来。但这不是比大小游戏,而是德国队需要问自己,还能怎样做得更好?不做铁砧,就做铁锤!
  昨晚的意英之战,是一场很传统的442对442的较量。内容却又很不传统,英格兰前场无高点无边路传中,意大利打控制球反击没速度。最后,两支都曾在关键比赛中倒在点球点的球队靠罚点球决胜负,英格兰显然心理更脆弱。90年世界杯,两场半决赛,英格兰被德国点杀,东道主意大利被阿根廷点杀。当时的英格兰和意大利都是非常强的强队,和当时相比今天有些弱。  西班牙和当年的法国极其相似,出了一批中场强人,不过球员实力更平均。后场比当年法国队弱,所以,西班牙对中场的保护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宁愿没前锋,也要中场占据人数优势——六中场(意大利第一场就针锋相对的踢三后卫,上五中场)。西班牙的局部控球和中场局部围抢,目前冠绝各队,这对体力要求也很高。不是很看好没有哈维的西班牙队的未来。
  我认为,德国队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是拉姆,不是中后卫。现在也没有靠中后卫抢截就不丢球的防守战术。后腰和前卫才是抢截者,中后卫大多数是补位和破坏的职能。如果主要靠中后卫抢截,荷兰就是一个教训。  葡萄牙看不清,因为前有C罗,后有佩佩。我不希望葡萄牙淘汰西班牙,如果成真,也是偶然,是靠球星起作用。既然看不到纪律化的巴西队,和西班牙交手,那么,看针对西班牙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德国队对西班牙,也不错。
  楼主好帖  我也是德迷,看德国队的比赛,球员场上比赛是一方面,技战术安排也是很大的看点.
  巴蒂+托蒂  
  谈几个  最早看球喜欢古力特,多纳多尼,古力特那时候还叫居力特,之后90世界杯无可奈何地喜欢上巴乔,虽然他还不算主力,对了,当时还有吉亚尼尼,加斯科因,就是没有马拉多纳,名气很大,水平很早,但是就像你说的倾心,确实没有。  那些年巴乔是唯一的,我记得94点球前我和别人大骂了起来,因为他们喜欢巴西,点球后人家讽刺我我差点当时就打了起来,之后顺便比较喜欢那时势不可挡的罗纳尔多,维埃里,甚至连因扎吉都喜欢过,也没喜欢过齐达内,我也知道他技术(仅限慢慢带球之类的,其他比罗差远了,不过他运气好,傻逼似的顶进两个头球)当时是第一,可我还是不喜欢他,也是你说的眼缘。  至于之后有很多好球星呀,可是梅西是谁呀?  吹得凶,至少目前除了现在吹数据历史上的成就他能比上老马,甚至巴蒂?  C罗又是谁?你能比上尤西比奥?  和当年热议老马超过贝利是一个道理!
  c罗当时叫小小罗,为什么,就是小小罗纳尔多,呵呵  不过这两场比赛确实踢得好,传那么多威胁球而不是乱射,确实是巨星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呵呵  假如自己感觉的主观性太强怎么办?可以看看数据统计嘛,也能验证一下自己看球后的感觉,与事实有多大程度的接轨。  就选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和第二的德国对比看看好了。都踢了四场,都进了半决赛。  第一组数字 控球率:西班牙64.2%,德国61%。(也是本届欧洲杯的第一第二)  一直有种舆论,说德国队是糙哥。这个数据就反驳了这点。实际上,德国队作为压迫式打法的传统,一直控球率不弱(否则怎么压迫对手)。这个数字,以前德国和巴西比,现在是和西班牙比。本届最大的变化特点不是德国,而是意大利的控球率激增。  第二组数字 传球:西班牙2472次,德国1841次。(也是本届欧洲杯的第一第二)  这组数字单独看,仿佛能证明西班牙的传切配合是宇宙级别的,别的队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传切配合次数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守?其实,对比一下第一组数据,就能知道答案,是为了防守。  可能有些球迷不理解,就用下面的数据统计解释一下。  第三组数字,本届欧洲杯,突破数据前20名的球员中:德国两人,分别是厄齐尔排第二23次和穆勒排第五18次。而西班牙只有一人,排第12的哈维,数字是13次。  进攻要靠冲刺、加速、摆脱、激烈对抗和射门来实现的。越是接近对方的球门,遭遇的对抗越激烈,反之则平淡。  西班牙队这几年靠控制球来防守,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西班牙为什么需要中场这么多人,犯规次数43次,而德国只有36次。当然,四强中犯规次数最高的是葡萄牙,达60次。这些都侧面反映了,在“得中场得天下”的激烈对抗中,那支球队更接近于整体抢截,而不是靠个人能力抢截。
  意大利和英格兰,由于一个是防反一个是冲吊的打法历史,一直都没有依赖组织型中场的传统。加斯科因和皮尔洛,是这两个队近三十年来最好的组织型中场,没有之一。90年世界杯我忽略了加斯科因,然后才看出他的好来(赛后欧洲对其评价很高),由此发现自己当时看球真不如那些专业球探。96年欧洲杯这一幕再次出现,齐达内确实不错,但我没感到惊艳,反而是看出德约卡夫的不好。但是,这次还是能感到自己能力提高了。估计走眼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德尚的光芒太强,既妨碍了齐达内自己的发挥,也妨碍了我仔细品味齐达内的球技。  也许提到法国队,大家都想到的是普拉蒂尼或者齐达内。谁能知道,德尚才是法国国家队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荣誉第一人呢?这位被坎通纳视为只知干苦力的小子,是1998世界杯和2000欧洲杯冠军法国队的队长。俱乐部,德尚除了德甲,在法甲、意甲、英超、西甲都踢过,随队拿过法甲冠军意甲冠军冠军杯冠军英超足总杯等等,是尤文图斯君临天下时的队长,是世纪之交切尔西嬗变的又一块基石。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后来大多能当教练。可能我欣赏大脑比身体天赋更多吧。而德尚就是最突出的一位,34岁退役后马上当教练,而且立刻出成绩,成为有名的少帅。现在,德尚依然是法甲豪门马赛队的主教练。  德尚,一位比德国人还像德国人的法国人。
  lz好帖,加油继续
  球场上的表现固然是球迷眼中的焦点,但是,球场内外的“技术”“战术”也非常值得欣赏。可能,这也是我一直是德国球迷的原因之一。这里说一个。  众所周知,球队的团结是球场战斗力的保证,就如同军队需要纪律才有战斗力。欧洲传统两强,意大利和德国,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历史上,毁于内讧的球队太多了,而意大利和德国几乎没有。06年意大利干脆凭借假球风波的外压,内部同仇敌忾第四次捧起了世界杯。今年居然又是假球风波来刺激团队内部凝聚力。  在内讧隐患上,今年德国比任何一年都危险,因为德甲拜仁退位多特上位,因为德国在卧薪尝胆后出了一批有巨大潜力的新生代球员。出场阵容安排和舆论争执中很容易导致内部内讧。比如,多特的经理赛前就公开表示,德国国家队应该以多特的班底为主。德国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是5月底,德国对瑞士那场友谊比赛的因,同时获得了果。  那场比赛,拜仁球员一个没上,以多特主力球员为班底,甚至上半场结束后,连厄齐尔和赫迪拉都被换下,给多特蒙德球员充分表现的机会。结果是上半场1:2,最终3:5的结果。  德国人有以事实说话的传统素质。这样的事实,足以让利益者和舆论闭嘴,让格策、许尔勒等人安心的当替补。更重要的是,德国队不用因为使用多特球员,就跟着多特打442,而是让多特球员自觉自愿的适应德国队这几年来一直苦练的4231。  一场媒体舆论惊呼色变的友谊赛结果(多少后防不稳的腔调不是因为这个结果?),实际解决了德国队出征前最大的隐患。
  来说说业余球员的足球基础。每个人可以靠这个检验一下自己的足球实战能力。  1、检验自己能否上11人制的大场踢,还是只能在篮球场踢:  站在球门小禁区开大脚,保证每次都能开过半场,要求也就是40来米。“过半场”的定义是球的第一落点在对方半场。  很简单吧?呵呵,其实这一条就能淘汰大多数业余选手。  要想实现这点,对于腿部爆发力、重心调整、摆腿技术、身体协调,触球球感都提出了基础要求。能实现这点,那么上11人制大场就有基础了。  2、田径运动员或一般需要体能的运动员,稍加训练就能达到第1条要求。因为他们的腿部爆发力好。给他们加加要求:  站在球场的各个边缘,开大脚,要求第一落点在四十米外,且落在球场中圈内。  这就有些难了。这个测试,在力量要求的基础上加上了控制要求。  或者,更难点,站在中线的任意一点上,开大脚,要求球的第一落点在球门内(没有守门员)。  能达到2的要求,我可以说,已经是很好的业余球员了。打个系队、非足球传统的校队或单位球队,肯定没问题。  什么样的球员是根本上不了场的业余球员呢?20米范围内跑动过人如拾草芥,小场打得生龙活虎,但是,你看他传球传不出20米,射门发不上力要过守门员的业余选手。自认为自己是过人好手的球员,可以做这个测试,从自己球门开始带球,中速跑,到达对面大禁区线上开始射门,如果这时的球速,别人还认为有力,那就算可以上场了。  我们以前踢球,最恨一种类型,称为黄花鱼(意思是只会溜边)。球一到这种人脚上,不带到自己腿软不会传球,把一名防守球员过N遍,还是摆脱不了,最后一脚传球,绵软无力,不出20米。再加个测试:发角球时,你能发到禁区后点吗?  由这个基础,静止有助跑的大脚,可以开40米以上且落点可控制,再下面是专业要求了:在带球跑动几步后长传;无助跑的停球后长传;在有人上来做干扰动作时的长传。  有人说,长传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打长传冲吊!呵呵,这只是检验一个球员是否达到了基本的腿部力量要求。能长传准,最少短传对你更容易了,至于短传配合是另一个层面的技术训练。所谓转移球,就是短传打着打着,一发力球脱离了对方密集围抢的区域,让对手发力围抢扑个空。哈维在西班牙就扮演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没有长短结合的传球配合,一味的短,一味的脚内侧推,只有失败的案例,比如当年的哥伦比亚。  腿部力量也有天赋,贝克汉姆在这个方面就有顶级的天赋。
  腿部力量,是足球运动基础中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下述能力:奔跑速度、出脚速度、急停和启动的加速度、身体碰撞时脚下是否有根、对脚时能否拼下球、出球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还有,能否跑90分钟。径赛运动员,由于基础也是腿部力量,所以,压杠铃是日常训练内容。其他有氧无氧训练什么的,对业余球员来说太多了。先练几个月大脚,穿插练练对墙踢(左右脚哦),打好这个基础,才谈别的花哨动作。
  @七寻留香
10:23:20  教楼主一招,对付梅西这种人球结合速度快,技术又非常好的球员,一是牺牲一名球员专职贴身防守,包括本方进攻时,寸步不离左右,如果对方背向接球控制,就不停出脚,不要管能不能踢到球,最好连腿带球一块踢,要领是动作要小,频率要快。如果不留神,让对方拿球面对你了,这就得上手了,别管他做什么动作,用手找人,不启动过你,你就摸着他,一旦启动,贴住他用手拽,一拽就放,一拽就放,要领是动作要小,力度要大,放手要快.....  -----------------------------  踢过球的人,比较中肯,虽说其中之一有点下三滥,哈哈,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楼主现在还踢吗?我就不信了。。。  
  呵呵,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努诺。戈麦斯。他是自风之子之后,足球场上最灵动的精灵。十几年来不管又出现了多少球星,也无人能代替他在我心里的位置。也因此一直支持葡萄牙。  
  巴蒂,欧文,齐达内,托蒂,小罗,小白,梅西
  看到努诺戈麦斯,想起来葡萄牙黄金一代。戈麦斯不是黄金一代的成员。而且黄金一代分为两批,第一批是89世青赛夺冠的那批,保罗索萨、库托、拜亚等;第二批91世青赛夺冠才有科斯塔和菲戈。但是不管我如何喜欢保罗索萨和鲁伊科斯塔,当时我还是说,不看好这两批人能超越葡萄牙历史,因为气场不够。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看现在西班牙的比赛。没有判罚制度的20年严格严格再严格,以及对铲球技术的高度限制,西班牙的荣誉达不到80年代巴西队的高度。1990年德国队是铲球技术最好的球队,而2012年欧洲杯,居然是单场平均犯规最少的球队,唯一一支单场黄牌少于一张的球队。真是20年物是人非啊。这就叫与时俱进。  喜欢一支球队,其实和一个人自己的性格有关,比如当年我踢球时就最受不了玩阴的,受不了玩小动作还扮无辜。以前踢球我手上动作也多,但是我承认,不赖。当初,斯托克顿(篮球球员)表白自己打球很纯洁,让我印象分大减。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小个子球员还能纯洁,场上就不可能有竞争力。看看东南亚球队的小动作之多就知道,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只能这样才能和其他队竞争。
  其实,倒脚就倒脚,我倒脚我冠军,你不喜欢我也这样踢。  其实,不喜欢就不喜欢,你倒脚我欣赏不了,说出大天来我也不喜欢。  这都没什么。可恶的是,“这不是倒脚是艺术”,“你不喜欢就是球盲”等等腔调。前者连事实都不承认,后者干脆要拿自己的主观去贬低别人。
  回复第42楼,@T生  其实,倒脚就倒脚,我倒脚我冠军,你不喜欢我也这样踢。  其实,不喜欢就不喜欢,你倒脚我欣赏不了,说出大天来我也不喜欢。  这都没什么。可恶的是,“这不是倒脚是艺术”,“你不喜欢就是球盲”等等腔调。前者连事实都不承认,后者干脆要拿自己的主观去贬低别人。  --------------------------  一家楼主这样的球迷太少了,一家绝大部分的都是口水贴,无聊死了  
  回复第13楼(作者:@不怎么上网 于
11:06)  @七寻留香
10:23:20  教楼主一招,对付梅西这种人球结合速度快,……  ==========如果谁要是这么踢我哥们,肯定得削他。  
  德国队的改变很大的,用卧薪尝胆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记得当初德国队最低潮的时候,3:0落后,主场球迷给客队鼓掌喝彩。(谁还记得那场比赛?呵呵)这是多么大的耻辱?  02年世界杯的那支德国队确实是一群糙哥,那时德国队唯一抢眼的人物是巴拉克。  -----------------------------------  但是德国队从那之后开始了改变。首先是球员成份上观念的巨大变革。当年入选了一个黑人球员,能迎来整个国家不仅仅球迷群体的哗然。  而现在,拥有一些外族血统的球员却成为了球队的核心基石的一部分。  德国队现在变了很多,其实上届世界杯的时候,德国队踢球还很“生硬”,这届开始,开始变细腻了。我记得以前有一种说法,用欧洲拉丁派来形容一些球队。  这届德国队就有点将速度、体能、力量、组织、技术,几者均衡融合的味道了。  只是我实在搞不懂,厄齐尔按说也是个著名的职业球员,他的体能为何总是让人感觉时刻都有熄火的可能。
  说实话,看西班牙踢球,有些时候我有种想上去照那些球员屁股后头踹两脚的欲望,太“肉”了。  西班牙vs葡萄牙 德国vs意大利  -----------------------  谁赢谁出?这里开盘下注~  西班牙vs意大利  俺爸妈特别喜欢德国队,多少年都是德国球迷,特别俺妈特别喜欢这支德国队,尤其是主教练,老说这人怎么这几年都没变样呀~~~~
  俺爸妈特别喜欢德国队,多少年都是德国球迷,特别俺妈特别喜欢这支德国队,尤其是主教练,老说这人怎么这几年都没变样呀~~~~  ==================  哈哈哈,估计这也是看胸以上看的。我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贝皇。  是贝皇当足协主席的时候开始的新的青少年足球培训计划吧?还是克林斯曼当国家队主教练的时候?不记得了,稍稍百度了一下,没看到。
  德国队的队员大器晚成,德国人敬业?训练科学?哪个更重要一些?
  捣乱姐,我妈妈可不仅仅喜欢胸以上的。  俺妈在上届世界杯的时候,德国赢了阿根廷后就说,德国队“不稳”,几年前她也常这么说我,只是最近说的少了。
  德国和意大利之战,贝皇也下场支招,很简单,一个字:跑。大家都知道,连续比赛中,全队体能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所以,无论篮球还是足球,板凳深度都是一支强队的标志之一。  由此,当赛会制比赛的后期,有夺冠希望的球队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专业教练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体能分配。这次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比赛,胜负就在体能上。有人说,点球和体能有什么关系?只是运气。其实不然。  葡萄牙比西班牙多休息两天,体能较好,但是葡萄牙明显比西班牙有一个体能弱点,板凳无深度。本托无选择,博斯克却有选择。首先,试图在上半场放慢节奏,保留一下法布雷加斯的体力,上内格雷多拼消耗。下半场上法布雷加斯,佩德罗和纳瓦斯,在葡萄牙体力消耗后再攻。实际上效果也不错,加时赛出机会了。而葡萄牙开始体能不错,后来就受制于板凳了。没体力的纳尼,在后面比赛中就是一个摆设。腿脚发软的C罗,被拉莫斯断得凄惨。  和2010年的比赛相比,很明显看出,西班牙在走下坡路,而葡萄牙在走上坡路,平局是个显见的此消彼长事实。那场比赛我也看了,葡萄牙没机会,虽说输一个球,只是因为西班牙的打法。看看今年小组赛时的哈维和伊涅斯塔,再看看昨天的哈维和伊涅斯塔,就可以知道,消磨锐利的最大武器是什么。
10:44:30  德国和意大利之战,贝皇也下场支招,很简单,一个字:跑。大家都知道,连续比赛中,全队体能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所以,无论篮球还是足球,板凳深度都是一支强队的标志之一。  由此,当赛会制比赛的后期,有夺冠希望的球队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专业教练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体能分配。这次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比赛,胜负就在体能上。有人说,点球和体能有什么关系?只是运气。其实不然。  葡萄牙比西班牙多休息两天,体能较好,但是葡.....  -----------------------------  葡萄牙中场技术和对抗不达标,另外佩佩和阿尔维斯这2个中卫出球能力不够导致后腰必须后移导致2个边的效果也不好。哈维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还有1,2年吧
  不知有多少人亲身体会过,赛前罚点球和90分钟比赛后罚点球,对于罚球者究竟有什么差别?  心理素质和爆发力是罚点球的关键,技术次之。体力充沛时,罚点球连自信心都强,而体力严重透支后,就会患得患失。假如一名球员,最大能射出100公里时速的射门,那么就可以留力,射出80公里时速且准头更好的射门。德国队罚点球是举世公认的强,为什么?心理素质好和体力好,这两者相辅相成。  中场球员,在一场比赛后,体能消耗最大(看跑动距离就可知),所以罚失点球的概率最大。昨天就有事例,两队跑得最多的后腰,阿隆索和穆蒂尼奥,第一轮先后罚失。本来他们应该是最稳的。那么,在120分钟后,哪个位置上去罚比较好呢?中后卫。昨天也有事例,两队的四个中后卫都出场罚球了。因为他们体能消耗最少。技术是能弥补体能不足的,但是,我们在谈统计事实的科学,而不是个人。
  昨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比赛,是2010年荷兰和西班牙的翻版。葡萄牙和荷兰,都是进攻靠前场三人,其他先做好中场抢截和防守。这样对比,也能看出,西班牙是下坡了,因为他们在120分钟内解决不了比赛。呵呵,甚至,伊涅斯塔在加时赛获得了机会都一样,但是,上次伊涅斯塔解决了荷兰,而这次他没解决葡萄牙,差别在哪里?体力不如两年前了,脚头准星差一点,就是破门和不破门的区别。
11:21:00  那些一见倾心的球员  国内播放国际大赛自1986年始,全程直播国际比赛是1990年世界杯。  作为一个有踢球经验的普通人,来说说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加个前提,以前对球员名字都没印象,看球之后马上合了眼缘的球员。人数其实不多,不是我喜欢的球员不多,而是大多数球员在我看到时,已经名声在外了。  印象最深的是梅西。2005年世青赛,我第一次欣赏了梅西的带球突破,内心无比震撼,这样的球员就...........  -----------------------------  好文要顶。
  前两场看西班牙的比赛,只关注场上,没注意观众的嘘声。昨天一开场就发现了。确实,西班牙一准备在中后场倒脚,就有观众很大的嘘声。而这场比赛也是西班牙本届踢的最不倒脚的一场,后来观众也不嘘了,但也是西班牙中场组织最乱的一场。  葡萄牙的两翼,是本届最好的两翼,但是两翼齐飞的起源是边路突破传中,所以对中场调度要求不高。说白了,葡萄牙还是进攻在拼个人能力。葡萄牙黄金一代,中场是够强了,但是前锋又弱得很。现在有了C罗和纳尼,保罗索萨和鲁伊科斯塔又没了。  自家最知自家的病,西班牙喜欢学巴萨?西班牙喜欢无锋?西班牙如果上前锋,中场控制力就下降,上半场对葡萄牙就处于下风,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哈维要在禁区内防守,这些普通球迷不容易看到。
  楼主好贴,顶了
  二觉,上场德国对希腊,厄齐尔跑了11多公里。耐力是可以后天训练的。要当一名杰出的中场,必须有一强大的肺。所以我对里克尔梅这样的球员,没什么感觉。  说点数据,西班牙队员在10年世界杯期间,场均跑动距离接近11公里,比中国队多大约一公里。糙哥美国队场均最高12.3公里。日本队场均11.6公里。澳大利亚场均11.3公里。韩国队比日本只高不低。这些球队怎么站在世界杯决赛圈的?美国韩国还小组出线。  精妙的传切配合,射门进攻的机会,到位的站位和抢截,都是跑出来的!技术是在跑动中实现的,不是站桩表演。贝克汉姆保持了单场90分钟跑16.1公里的记录,这样的球员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尊重。中国有贝克汉姆这样的球员吗?有什么资格不跑?西班牙队都跑动成这样,还有谁能腆着脸说,我就不靠跑,耍两脚“艺术”就把别人拿下?  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在高速运动中,能合理完成的动作,才叫足球场上的技术。否则叫花式足球。西班牙的倒脚流也是为了避免身体对抗中的劣势,减少或自我调整,跑动后的体力消耗,而摸索出来的战术。和艺术创造有个屁关系?
  相对而言,欧洲球队中葡萄牙不怵西班牙。因为两队球员都习惯玩小技术,防守时小动作和手上动作都多,也相互适应。  我们来举个例子,高球下落,双方争顶。他不起跳,专门在你起跳后底下用身体拱一下。起跳者身在空中没有重心,被稍稍一拱就会失了重心跌个狠的。偏偏这动作做得非常隐蔽,有时只是屁股侧一下或肩膀顶一下,两手可能还抱着头。当然还有更高明的。争抢头球双方起跳时会胳膊展开互相压制(不是肘击),是要借别人身体支撑发力的,也是自我保护。这时做一个要争抢起跳的假动作,其实不跳,等别人起跳后抱头弯腰撅屁股,让别人的借力处一空,别人就会重重地跌下。抱头是给裁判看我无辜;弯腰是卸力;撅屁股是拱人。这种动作搞了别人一次,别人下次要飞铲你的心都有。  现在的争顶动作,起跳者会膝盖也弯曲向前,保护自己的下盘(以前只是展开双臂保护上半部),这也是为了让别人不敢在下面作怪。当然,冲着人去的膝盖不在此列。  说说科恩特朗,昨晚惊艳。2010年我就注意到他了,不过心里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皇马高价买他,我觉得皇马眼光不错。但是,科恩特朗在皇马的表现却对不起这价,希望下赛季能好起来。这次欧洲杯,我算是看出点眉目了。科恩特朗对付小快灵的边路好手有优势(小技术、转身、预判、出脚等都不弱,身体还有优势),但是对于身体强于自己的选手就难说了(比如对德国)。而葡萄牙两战西班牙,正好给了科恩特朗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有人说,德国本届还没经过逆风球。这是事实。然后说,德国不会打逆风球,所以夺冠无望。这就叫扯。前面的对手,德国能顺风顺水赢下,干嘛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要打什么逆风球?恰恰是,现在意大利就是一个试金石,看看能不能让德国逆一下甚至输球,如果德国还是顺风扯帆,西班牙就悬了。
  对于一个人而言,努力不是最容易的,而是最难的。而且,这也是自己唯一可以把握和做到的。结果要取决于环境、运气等等,而天赋与生俱来,自己给自己转基因不可能吧?但是,努力做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强一点,总可以做到吧?难在一直保持着努力。足球如此,人生也如此,一直努力就是自己有一颗冠军的心。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
  @二觉  我又没说只看胸以上。“老说这人怎么这几年都没变样呀”这不是看胸以上来的吗?  自从在网上得到欧洲某球探的“教程”后,基本把德国队的比赛当“教学赛”来看。。。然后就是两年不看球,谁是谁都搞不清,还好竟然认识德国队的大部分人马。
  理性的皮尔洛没闪亮,非理性的巴洛特利闪亮了。这就是足球,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很不幸,不幸被言中,德国战车的链子掉在了拉姆。  角球进攻时,本方转身最快,回追速度最快的小个子球员拖后,以防反击。拉姆却在这个位置上,给了巴洛特利闪亮的机会。选位不对是明显的失误。  拉姆在技术和战术意识上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心态,太想压上了,以至于本职工作会出纰漏。  德国队集体暴露出一明显的卫线漏洞。当防线靠上,对方传身后球试图造越位时,先去看边裁,发现不判后再追球。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去要人要球,死球后再和裁判理会。  勒夫啊勒夫,你什么时候才能从参谋长的角色变成元帅呢?  你犯了一个英格兰那样的错误,不敢拿下施魏因施泰格。就算要上TK去解放厄齐尔,也不该下了穆勒,而是该下了小猪啊。自废一条边,结果就在这条边上让意大利进了第一球。  如意算盘是很好。上半场先拼消耗,下半场换三个攻击手克洛泽、穆勒、罗伊斯去强攻。可是,上半场就给意大利二比零领先,这是意大利啊,这球后面还能踢吗?全队心态都变了啊。  这层窗户纸说厚不厚,可能没第二个失球昨晚就能捅破。但是也不薄,可能两代球员都捅不破。拉姆和小猪就是这两代球员的中间代。  新世纪,欧洲成了西班牙的天下。西班牙何时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呢?2000年欧锦赛,淘汰赛阶段,南斯拉夫对西班牙,南斯拉夫三度领先,西班牙三次追平,90分钟后,西班牙连追两球,最后4比3反超,淘汰了南斯拉夫。  何时能再次看到德国队的这天呢?
  把我看到的都吐吐槽。从普拉蒂尼开始在足球界有影响力开始,欧锦赛历次冠军如下:  1984 法国  1988 荷兰   1992 丹麦   1996 德国   2000 法国   2004 希腊  2008 西班牙  2012 西班牙或意大利   84年法国冠后,后面三个夺冠的球队都是欧洲北部的球队。2000年法国冠后,后面三个夺冠的球队都是南欧球队。虽然本届决赛没踢,但是已经确定是南欧球队了。  还没决定是否看决赛。假如看,裁判判罚是我的主要看点。
  看看技术统计吧:  /6825015.shtml  1、意大利人上半场两次禁区内的射门就进两球。下半场的反击就打德国拉姆的左路。意大利人知道拉姆的特点。  2、德国人攻进禁区多次,但是德国球员门前的冷静却不具备了。  3、意大利角球为零。德国队越位为零。突破是德国36对6。  意大利用意大利的方式结束了转变后的德国。
  意大利有威胁的射门一共五次,进了俩,这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所有球队,而这正是防反的特点。2010年世界杯意大利队不行,就在于反击效率不高,前场没有巴洛特利这样的。  克洛泽,我最喜欢的球员。2014年还能出现在巴西吗?克洛泽不是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对沙特时的那个空霸,到后来成为一个脚下细腻的前场支点,我不知道你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见贤思齐的普通人。不过如此,但也只有如此,才有希望。
  82年世界杯,德国在决赛倒在意大利脚下;86年,在决赛再次倒下,这次是阿根廷;90年再进决赛,复仇阿根廷。  92年欧洲杯进决赛,倒在丹麦脚下;96年再次进决赛,这次拒绝倒在黑马捷克脚下。  2002年世界杯进决赛输给了巴西;2006年在家门口半决赛被淘汰。  2008年欧洲杯进决赛,输给了正当红的西班牙;2012年再次半决赛失利,失去复仇的机会。  (两次都是意大利)  这倒下的不仅仅是精神还有传统。倒是有了新传统,关键赛两次输给意大利。
  有人认为,德国不夺冠是因为没巨星,我却认为,今天的德国不夺冠是没有更多更好的角色球员。如当初的铁橡皮膏科勒尔,如至今已经没多少人知晓的那个90年盯死马拉多纳的奥根塔勒。没他们能有96年和90年的夺冠?  巨星是神马?有了好成绩就有了巨星,没有好成绩就是球星。不过是功利舆论的哄抬作用。06年以前的意大利队有什么巨星?皮尔洛都是角色球员。08年以前的西班牙队,哈维都是角色球员(99年世青赛冠军成员,在巴萨没出成绩时谁知道)。角色球员的定义是不抢风头,有韧劲有坚持,持之以恒的跑位和抢截,120%的完成球队中的角色任务。皮尔洛和哈维今天还保留了这个特点。  再看看今天的德国队,都有球星范,谁去干苦力?就博阿滕一苦力。拉姆少出点彩,胡梅尔斯少上抢少过点人,后防可能还牢靠点。现在连赫迪拉都不是苦力了,而克洛泽是无力当苦力了。这是要向荷兰学啊。我看,格策和罗伊斯等更年少的几个,什么荣誉都没有,欧洲杯后都要当星了。当心啊。当心自视甚高和好出风头。21世纪的欧洲足球环境怎么就给英国媒体带着跑呢。
  当年河床队弗朗西斯科利  
  @T生  t老师,我不是德国的球迷,但是我挺喜欢这支球队,谈谈我的看法。  当赛前,我听到什么德国的官员还有他们自己说力争九十分钟之内解决意大利,信心满满,我就感觉他们的心态有问题,至少是轻敌了。  意大利最牛的地方我认为就是能与各种对手缠斗。对付意大利需要的是耐心,现在的足坛巅峰水平的西班牙在小组赛中都没能90分钟解决战斗,可见这支意大利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如果做好120分钟的准备,那么没准90分钟就能赢了,我记得开场的时候,德国队进攻失利后,一个队员将球用力踢向广告牌,我当时就觉得,他们太着急了。自己还不是王者,凭什么要觉得自己可以轻易战胜所有对手?
  说道哪个前锋克洛泽,感觉很像,一开始我就觉得他就会头球,什么都没有,慢慢的几次大赛看下来,发现他一次一个变化,他其实已经战胜自己了,至于要问鼎最高容易世界杯,那不光需要实力,还需要运气。他的好强心驱使下,他的目标应该是世界冠军。我相信他可以出现在两年后的巴西赛场上,这样一个好强的人,一定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状态保持住。
  说道英格兰,我非常反感英格兰队,商业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盲目,这种盲目就体现在他们这几次大赛前,媒体的声势造的好像他们是一流强队,但是看看他们的成绩,都快成中国队了,一次不如一次。球星的名气太大,让教练在排兵布阵上也承受巨大压力。  倒是葡萄牙队,你说每次新闻上,其实都不认为他们是强队,总之是这样一种感觉,但是看看他们最近的大赛成绩,好的顶呱呱呀,虽然比不上西班牙这样的球队,但是光以成绩来看,这支球队的稳定性和名次,都是一流强队的水平。  西方的媒体真神奇。英格兰就是典型的,淹没在媒体中,迷失了自我。
  决赛我看了,意大利总是这么悲情,本来他们也有机会的,只是卡西的发挥非常好。下半场看得出来,如果不出意外,会有意大利的顽强反击,但是,意外发生了,于是乎意大利就悲剧了。但是这就是足球。
10:44:30  德国和意大利之战,贝皇也下场支招,很简单,一个字:跑。大家都知道,连续比赛中,全队体能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所以,无论篮球还是足球,板凳深度都是一支强队的标志之一。  由此,当赛会制比赛的后期,有夺冠希望的球队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专业教练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体能分配。这次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比赛,胜负就在体能上。有人说,点球和体能有什么关系?只是运气。其实不然。  葡萄牙比西班牙多休息两天,体能较好.....  -----------------------------  楼主看错西班牙了。有雄心的球队不是把一场比赛当一场来打,而是当六场中的一场来打。像葡萄牙、意大利这种队,属于拼到哪儿算哪儿的,而西班牙,显然有着整体的布局,也就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对法国和葡萄牙的慢慢悠悠,实际上是要在节省体力的情况下拿下比赛。君不见,这两场西班牙的防守有多好!这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求胜。这是伟大球队的内涵呀!通过两场淘汰赛的兵不血刃和养精蓄锐,到了决赛,真正要发力的时候,胜利不是手到擒来吗?真心佩服博斯克。反观勒夫等一干少帅,哪有这样的气度?当然,球队实力是下大棋的基础。
  楼主是我在现实跟论坛上遇到的最理解足球的。可能一家有比楼主强的,但是人家不说话咱也不知道。我踢球很象楼主说的黄花鱼,哈哈。我最喜欢踢左边后卫,断了球就一直下底,去单条对方的右边后卫,选择下低传中或内切打门。因为我是左撇子,而且苦连过开大脚,虽然传中不太靠谱,但队友都不烦我。  不过再也不敢踢野球了。当年因为踢野球受伤动手术,现在左侧腹股沟还留着一条20厘米长的刀疤。最郁闷的是,弄伤我的,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
  我记得是我初中的时候看甲A,那时候最喜欢于根伟,视为天人。大夏天的光着膀子练盘带,后来到了高中,看英超,才发现原来开大脚才是最难的。上早操都带着个球去,完了都在跟一个朋友站操场上距离半场对练,苦练了3年,结果...被朋友踢伤,到现在,已经11年没有踢过一次球....
  楼上可惜了,足球运动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膝盖和腹股沟,一个是小腿摆动点,一个是大腿摆动点。如果基础力量训练到位,可以稍稍避免。这也能看出球员的技术类型,以前,南美球员容易伤膝,欧洲球员容易伤腹股沟。  呵呵,半决赛对葡萄牙时,西班牙下半场换下哈维时,我就在想,已经准备打决赛了。确实,C罗和纳尼在体力下降后,已经很难威胁西班牙了。不过,打到点球西班牙还是有些托大。从这个角度说,德国早遇西班牙,会让西班牙很难受,最少他不敢留力。  二觉,决赛我没看,因为觉得意大利没机会。意大利小组赛虽然先进了西班牙一个,那是靠皮尔洛一次突破后的闪光。到了决赛,西班牙不会再给他闪光了,皮尔洛体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严格的说,本届意大利只是一支过渡期的球队。  德国是轻敌。除了克洛泽,从勒夫开始本届德国队就没打硬仗打恶仗的成功战例。当初赢下逆转王土耳其,在心理上德国对土耳其可是压倒优势的。勒夫在执教斯图加特时就只有攻势足球而没有冠军基因啊。
  看了楼主对受伤的分析,更加佩服。踢球的风格决定了喜欢球队的风格。俱乐部只喜欢曼联,国家队喜欢英格兰。咱就这嗜好,让那些艺术球迷笑话去吧,咱不在乎。记得上赛季曼联主场踢纽卡,应该是这场,如果记错了欢迎大家指正。纽卡好象是罚角球,被曼联断下,鲁尼在本方左后场拿球带了一步抬头看到了右边后卫斯莫林位置靠前,一脚低平球直接开到地方左侧底线,斯莫林堪堪追上球,又一脚低平球开到门前,可惜离球门稍近,让包抄到位的小豌豆没能打进。人家艺术球迷最看不起开大脚找前锋,咱是糙米,咱就这嗜好,哈哈
  贝克汉姆算一个。
15:42:30  腿部力量,是足球运动基础中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下述能力:奔跑速度、出脚速度、急停和启动的加速度、身体碰撞时脚下是否有根、对脚时能否拼下球、出球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还有,能否跑90分钟。径赛运动员,由于基础也是腿部力量,所以,压杠铃是日常训练内容。其他有氧无氧训练什么的,对业余球员来说太多了。先练几个月大脚,穿插练练对墙踢(左右脚哦),打好这个基础,才谈别的花哨动作。  -----------------------------  好像腰部力量管的还多一些吧,中国球员就是腰部力量太差,没有叉腰肌,呵呵
  ~  
  呵呵,腰是协调整个身体的部位,所有需要体能的运动都是需要的。贝利把欧洲球员说成硬腰选手,就是说他们协调性和柔韧性不够。如果足球运动员连腿部力量都不行,还能谈什么腰呢?中国球员缺得多了,最缺的是脚踏实地刻苦的训练。  足球只要做与实战相关的力量训练,都在训练腰部发力。比如,开大脚,开大脚能开远的人,很容易知道,在摆腿触球的一瞬间,腰部有个重心下沉的动作。这个动作熟练后,受益的可不止长传。比如,在和别人身体碰撞时,在接触的一瞬间,也做重心下沉然后发力的动作,体重小的球员能撞翻体重大的球员。  小腿摆动传球(腰和大腿基本不发力),就是专业水平了。特点是传球隐蔽性好,动作频率快。但是,不做基础力量训练,对膝盖伤害太大,所以我不赞同业余球员苦练这个。
  说这球员 就说到了踢球的技战术上来了
评球啊 ~~  得
慢慢再看~~~
11:21:00  那些一见倾心的球员  国内播放国际大赛自1986年始,全程直播国际比赛是1990年世界杯。  作为一个有踢球经验的普通人,来说说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的球员。加个前提,以前对球员名字都没印象,看球之后马上合了眼缘的球员。人数其实不多,不是我喜欢的球员不多,而是大多数球员在我看到时,已经名声在外了。  印象最深的是梅西。2005年世青赛,我第一次欣赏了梅西的带球突破,内心无比震撼,这样的球员就...........  -----------------------------  曼奇尼在中国的名气小? 他不是世界级球星? 呵呵呵.
  @箱子速度
13:39:22  谈几个  最早看球喜欢古力特,多纳多尼,古力特那时候还叫居力特,之后90世界杯无可奈何地喜欢上巴乔,虽然他还不算主力,对了,当时还有吉亚尼尼,加斯科因,就是没有马拉多纳,名气很大,水平很早,但是就像你说的倾心,确实没有。  那些年巴乔是唯一的,我记得94点球前我和别人大骂了起来,因为他们喜欢巴西,点球后人家讽刺我我差点当时就打了起来,之后顺便比较喜欢那时势不可挡的罗纳尔多,维埃里,甚至连因扎吉都喜...........  -----------------------------  晕了,看不出梅西能力的我真心怀疑你看得懂球否?
  呵呵,前几天随心写写,居然杯赛后曼奇尼续长约,德尚成法国国家队主教练了。法国确实需要一位铁血的主教练。
  顶楼主,辛苦了
  作者:无锡菜太甜 回复日期: 21:44:04  回复
  @箱子速度
13:39:22  谈几个  最早看球喜欢古力特,多纳多尼,古力特那时候还叫居力特,之后90世界杯无可奈何地喜欢上巴乔,虽然他还不算主力,对了,当时还有吉亚尼尼,加斯科因,就是没有马拉多纳,名气很大,水平很早,但是就像你说的倾心,确实没有。  那些年巴乔是唯一的,我记得94点球前我和别人大骂了起来,因为他们喜欢巴西,点球后人家讽刺我我差点当时就打了起来,之后顺便比较喜欢那时势不可挡的罗纳尔多,维埃里,甚至连因扎吉都喜...........  -----------------------------  晕了,看不出梅西能力的我真心怀疑你看得懂球否  =========================================  首先我没评价梅西的所谓能力,帖子说的是倾心嘛,就像我说即使齐达内是当时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我就不喜欢,不行吗?  知道黑是怎么产生的嘛,给你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超级喜欢德国,尤其是马特乌斯90年对南斯拉夫那种爆射,其实我也知道是很牛逼,可我就是喜欢巴乔那种,虽然当时已经是替补,但是他非要逼我必须承认是德国世界第一的时候,我偏要把德国说得狗屎都不如,气得他跺脚,那又怎么样?爱跺跺去!  梅西,C罗为什么这么多人骂,其实就是你这种人逼的!
  就像我挺喜欢克洛泽,就是没有人逼你说克洛泽是世界第一,人家默默的在建功,不打眼,回头一看,呀,居然是那么牛逼呀!  说难听点,你梅西,C罗拿到克洛泽世界大赛那种成绩了吗?居然还拿去和大罗这种要上历史的人比,真可笑!  不过这次欧洲杯。C罗还行,因为他没有那么狂傲了,加上你这些垃圾老黑别人,改变了我不少观感。
  球迷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可是各自的拥趸非要那事实来比较。  举个例子,德意战,几分钟时皮尔络挡出那个门线球,我看着疑是手球嫌疑呀,当然也许不是,可是无论媒体或者论坛没人提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都喜欢意大利赢德国,这就是球迷
  +  
  @箱子速度
13:04:39  就像我挺喜欢克洛泽,就是没有人逼你说克洛泽是世界第一,人家默默的在建功,不打眼,回头一看,呀,居然是那么牛逼呀!  说难听点,你梅西,C罗拿到克洛泽世界大赛那种成绩了吗?居然还拿去和大罗这种要上历史的人比,真可笑!  不过这次欧洲杯。C罗还行,因为他没有那么狂傲了,加上你这些垃圾老黑别人,改变了我不少观感。  -----------------------------  你有向冰老师靠近的趋势,因为偏执。
  @箱子速度
13:16:28  球迷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可是各自的拥趸非要那事实来比较。  举个例子,德意战,几分钟时皮尔络挡出那个门线球,我看着疑是手球嫌疑呀,当然也许不是,可是无论媒体或者论坛没人提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都喜欢意大利赢德国,这就是球迷  -----------------------------  德国人离这么近都没抱怨,说明没有问题,看电视镜头容易出问题,我当时也以为是不是手球啊
  我没说必须是手球,我只是说看着像手球,可是赛后没任何人提起,无中生有的都可以乱说,何况电视看来的确很像,就像C罗没资格罚最后的点球变成他不敢发  就是因为大家喜欢睡皮,而那些垃圾球迷也觉得睡皮不会给主子带来威胁。睡皮和巴乔够好了吧,够服巴乔了吧?双方的球迷还吵过架呢,就因为睡皮的球迷提出超越论。这就是球迷。  什么冰老师我不知道,但是,梅西确实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罗马利奥之前算个屁,94冠军后就进入了历史,齐达内98年前即使在尤文也不算第一号吧,世界杯后一飞冲天,梅西有啥?有你们这帮垃圾的口水?
  俱乐部的成功有个屁用  说个我喜欢的球星吧,古力特是足球先生知道吗?古力特当年被叫为新球王知道吗?现在在哪?
  除了坎比亚索,其他人真让人倾不起来  
  呵呵,将梅西的技术特点说仔细点。  梅西运球的技术特点,从身体重心上说,就是重心变换快,脚下动作频率快,移动脚步快。落在运球跑的实战中,就是变向变速能力突出。空身跑,能达到梅西这样的,并不少见。难就难在,在高频拨球变向变速跑中,球还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这被称为人球结合能力。  一般好球员的运球,在加速后,球大部分时间总是在自己重心的前方,失去自己下一个脚下动作的控制(比如跑几步后才能触球),只要这几步调整能跟上,而防守球员也无法触及,那么,球权还在自己脚下。梅西的特点是,在落位盯防中,球的运行不脱离自己下一个动作控制的范围,当防守球员丢失重心后他才加速摆脱。这就成了防守球员的噩梦。  举个例子:梅西第一脚拨球,将球驳向防守球员的逆重心方向,当防守球员将重心移过去之后,梅西又把球拨回来,重心也回来了,结果从防守球员原先主要看防的方向过去了。也就是说,梅西能做到运球跑时,调动空身跑球员的重心,这时梅西的重心变换还比别人快。这就无解了。除非防守球员预判能力强过梅西的反应能力,或者防守球员的重心变换比梅西快(毕竟是空身跑)。可以这样说,重心变换能力和身高是呈反比的,而如同梅西这样身高的防守球员已经极少了。  梅西这样的技术,非常少见。马拉多纳算一个,我还真想不出第二个。我们看,梅西几乎不做球不动,身体重心变换的假动作,因为他的技术就是拨球,调动对方身体重心,而后自己身体重心向反方向运动,自己重心先动明显和技术特点不合拍。
  球员的重心控制,指身体重心始终在两腿之间,这样能保证自己向任何方向移动。假如重心在前,那么很难转身;在后则很难向前;在左侧,向右移动变慢;在右侧,向左移动变慢。铲球技术弥补了重心靠后,速度、脚步跟不上的缺陷,因为重心靠后,下铲却容易了,脚能够伸至原来高重心时够不上的地方。铲球的缺陷是如果掌握不好,就没第二次抢截机会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阿滕被梅西晃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