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百度新闻上拌小麦控旺农药用的农药出问题是哪个厂家的

快到10月了,小麦又要播种了。不少种植户正在选种中。预计今年,大部分地区的冬小麦可以适期播种。因为从目前来看,冬小麦主产区自夏天以来降雨较多,秋熟作物预计成熟期与常年相近。但要提醒的是,今年秋种期间的天气条件和土壤墒情存在不确定性,大家要早作准备。

今年怎么种冬小麦才能更好地为明年夏收打好基础?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8—2019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分四大种植区域送上指导,供大家参考。

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河南(信阳除外)、河北中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等地。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渭北等地。

黄淮及北部冬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也是我国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主要产区。本区生产条件较好,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南部降水偏多,北部降水偏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

小麦10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次年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

宜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减灾避害、丰产稳产为重点,选用适宜品种。确保生产用种的种子质量高,种子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正常苗率)在85%以上。

一是根据品质需求选用品种。按照企业加工需求,适当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可选用品质优异、丰产性较好的强筋品种,中筋、中强筋小麦要兼顾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

二是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北部冬麦区严格选用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黄淮南片部分地区或晚播麦田可适当选用弱春性品种,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

三是根据种植制度选用品种。麦棉套种要求小麦品种适宜晚播早熟,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据土壤条件选用品种。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缺水地区选用耐旱节水稳产品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肥力较高的旱肥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

五是针对区域易发灾害选用品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适当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种,易发晚霜冻害的地区选择早春生长稳健、抗霜冻能力强的品种,降水偏多、渍涝严重的南部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

六是严格引种换种。根据生产条件变化,适时更换品种,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主推品种的同时,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育工作,确定“接班”品种。

加强小麦种子处理,切实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可以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时间。

根据各地小麦品种抗病性、发病程度以及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合理选择药剂。

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适当增加药剂拌种后用种量。包衣和拌种时,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药剂。

玉米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秸秆粉碎还田要求长度≦7厘米,均匀抛撒地表,耕翻深埋地下。

如果采用深松技术,必须先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如墒情适宜,则要及时耙压。

突出抓好深耕(深松)、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

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压,或深松30—35厘米然后旋耕耙压。深耕或深松能打破犁底层,可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增强抗旱能力;耙压能破碎坷垃,沉实土壤,防透风失墒,保全苗壮苗,安全越冬。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续2年,可以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一年一作旱地麦田深耕、深松应在7月上旬进行,利于纳雨蓄墒,并及时耙耱收墒。部分旱地可采取以深松为主的少免耕技术,或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作业机械。同时,要加强农机手作业前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质量标准和技术要领,提高田间整地作业质量。

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占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

根据科学试验和实践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如下:

亩产300—400公斤,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亩产400—500公斤,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亩产500—600公斤,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坚持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墒情不足(当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的麦田要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而播后浇蒙头水的麦田及时划锄,保证小麦及时出苗,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南部低洼麦田注意排除田间积水,晾墒播种;旱地注意趁墒播种。

一般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培育冬前壮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要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冬前形成主茎5—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3—5条的壮苗,同时还要考虑天气条件、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等情况。

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合理播量、适宜基本苗数是奠定高质量群体的起点,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措施。在适宜播期内需因地、因种、因时确定适宜播量。

一是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

二是播种时间。播种早的播量适当减少,播种晚的播量适当增加。

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水肥条件差的麦田播量适当增加。

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0万—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5万—25万,黄淮南片15万—18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用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小麦播种机播种。

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等行距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旱作区可示范推广机械沟播、整地播种一体化等方式;稻茬麦区推广机械条播。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播种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要保证镇压力度,确保镇压质量,做到土壤沉实,减少土壤透风失墒,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或漏播地方要及早用同一品种的种子催芽补种,防止因缺苗断垄影响全苗匀苗和群体质量。

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浇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夜冻昼消”时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

12月初,土壤墒情适宜(麦田0—40厘米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或高于70%),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冬前可不浇越冬水。

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雨后要及时划锄保墒。

冬前是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

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亩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药剂量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

要加强冬前麦田管护,管好畜禽,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

该区包括苏皖两省淮河以南区域、湖北大部以及河南信阳,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该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地势低平,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种植制度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小麦多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次年5月下旬至6月初收获。

该区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中筋小麦产区,南部的沿江、沿海地区是优质弱筋小麦产区。

选用高产、优质及抗湿、抗冻、抗倒、抗病性强(主要是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抗穗发芽的品种,其中北部可选用半冬性品种,南部可选用春性品种,适度扩大优质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

同时推动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强化与面粉加工企业及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生产。

纹枯病、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区可选用适宜药剂拌种(包衣)。

要严格掌握种子处理剂使用的药量、浓度,不得随意增减药量和浓度;确保种衣剂(拌种剂)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提高包衣(拌种)效果;大力推广专用器械拌种(包衣),提高种子处理质量;现拌(包)现用,当日播完。

水稻要控制好最后的上水时间,收割前7—10天断水,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条件,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过分“养老稻”。

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并均匀撒铺,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撒匀;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水稻收获时留茬高度过高,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秸秆粉碎机要匀速行驶,粉碎刀要贴近地面,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选用9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旋耕灭草还田,旋耕埋草深度应达到12—15厘米,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

亩产300—400公斤的弱筋小麦一般亩施纯氮12—14公斤,基肥占70%,拔节肥占30%。

亩产400—500公斤的中筋小麦亩施纯氮14—15公斤,基肥占60%,拔节肥占40%。高产田提倡采用基肥占60%,拔节肥占20%,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占20%施用。

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磷钾以基肥比拔节肥为5︰5较适宜。一般基肥可用尿素(含氮46%)5—10公斤、45%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均为15%)15—25公斤。

播种至越冬始期需要0℃以上积温500—550℃。为保证麦苗在越冬始期形成适龄壮苗(主茎5—6叶、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5条),该区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本区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要注意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播种质量等影响出苗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

对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土壤适耕状态好的麦田可采用2BG-6A型等少(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20—25厘米,中速行驶,确保落籽均匀,来回两趟之间接头要吻合,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避免田中停机形成堆籽。田块两头先留空幅,便于机身转弯,最后补种两头空幅,对机器播不到的死角要人工补种或出苗后移密补稀。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应采用新改进的带状条播机播种,防止排种口堵塞、出现缺苗断垄。播种质量总的要求是播深适宜、深浅一致、苗量合理、出苗均匀。

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及时用镇压器镇压,确保镇压质量。

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2.5—3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5—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3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5—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注意均匀抛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

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2叶期应及时补施苗肥。主茎总叶片数为11叶及以下的麦田,基肥及苗肥均不足时,应在主茎3—4叶期施用壮蘖肥。

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冻,培肥土壤。

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转化苗情。

小麦田杂草要以冬前除草为主,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药剂,春季补除为辅。

墒情适宜时,于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未进行封闭化学除草或除草效果不理想的田块,冬前应及时根据草相及优势草种,进行喷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在杂草2—4叶期进行防治。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在小麦4—5叶期、杂草齐苗后进行防治。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需选用可选用适宜药剂进行防治。

要特别注意需按药品使用说明或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用药,不能重复用药,并在冷尾暖头、日平均气温在8℃以上的晴天进行,避免低温寒潮天气用药造成冻药害。

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防止渍害。播后如墒情不足,应灌齐苗水,促进及时出苗,注意不可大水漫灌,防止烂芽、闷芽。在底墒不足或秋冬季干旱、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冬灌,注意瘦地弱苗早灌,肥地旺苗迟灌。

冬灌一般在日均温3—4℃时进行。冬灌宜采用沟灌等方法,做到田间不积水,以免土壤板结,切忌大水漫灌,冲刷表土。

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中耕或镇压,也可以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该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以冬小麦为主。本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100毫米;地势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相间分布,海拔300—2500米。

种植制度水田以稻麦两熟为主,旱地以“麦/玉/苕”、“麦/玉/豆”、小麦—玉米等形式为主。小麦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

稻茬麦选择抗病(条锈病、白粉病等)、耐肥、抗倒、产量潜力高的品种;丘陵旱地选择耐旱、抗病、适合间套种植的丰产小麦品种。注意选择耐低温、耐(抗)穗发芽品种。

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适当扩大优质中筋和弱筋品种面积。

西南冬麦区条锈病暴发危害风险较高,苗期是重要的防控环节。在常年地下害虫和苗期条锈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要选用适宜药剂进行混合拌种。病害、虫害混发地块可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用适宜药剂进行混合拌种后晾干待播。

在水稻灌浆后期及时排水晾田,有利于水稻收割和秸秆还田。

西南冬麦区60%的稻茬小麦采取免耕栽培,前茬水稻秸秆主要以覆盖方式还田。

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2BJ-2型简易播种机将种子摆播在免耕土壤表面,再人工覆盖稻草,稻草整秆或切碎均可;另一种是,收割水稻时将稻草切碎抛洒或高茬收稻,播种前再进行灭茬处理,之后免耕带旋播种。

前茬为玉米的旱地套作麦田,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就地覆盖还田,吸纳秋季雨水,改善小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提高出苗质量。小麦—玉米连作模式,玉米收获后可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或立于田间,采取立茬播种机播种小麦。

该区土壤有机质和钾素含量较高,但有效磷缺乏。根据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适宜施肥量。

稻茬麦亩产350—500公斤,亩施纯氮9—11公斤,其中60%作底肥、40%作拔节期追肥,基施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3—5公斤。

旱地套作小麦,亩施纯氮8—10公斤,其中70%作底肥、30%作分蘖期追肥,基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5公斤。

机械化播种选择复合肥,将用作基肥的纯氮换算成复合肥,随播种施用。鉴于土壤缺磷,复合肥中磷的含量不能过低,氮、磷、钾含量为20%︰15%︰10%为宜。鼓励增施有机肥,每亩1000—2000公斤,并适当降低氮肥用量。

西南冬麦区的品种为春性,考虑抽穗扬花期可能遭遇倒春寒,安全高产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期提前遭遇低温危害风险较大,播期推迟则不利高产。在此范围内,春性较强的品种播期宜靠后,春性较弱的品种宜靠前。

穗数不足是该区产量不高的主因。由于冬季温度较高、有效分蘖时间较短,基本苗不宜过低,一般每亩15万—20万。每亩超过20万基本苗,倒伏威胁加大,不利高产。对质量合格的种子,若按发芽率90%、田间出苗率75%计,大粒品种(千粒重45克以上)亩播量11—14公斤,小粒品种(千粒重45克以下)亩播量9—12公斤。

免耕麦田应在播前7天进行除草,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按要求用药。播种机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2BJ-2型简易播种机,行距20厘米、窝距10厘米;二是免耕带旋机播,行距20—23厘米,种子呈带式分布,幅宽约4厘米。旱地套作小麦先用微耕机旋耕一遍,再用2B-4或2B-5型播种机播种。旱地净作小麦采取带旋机播或立茬机播。

播种后加强水分管理,促进苗全苗齐苗壮。稻茬麦田多数年份土壤湿度大,出苗容易,一些丘陵稻茬麦田往往偏湿,要排水降渍,旱地小麦和受旱稻茬田要及时浇水。

免耕麦田应在播前化除基础上,于3—4叶期再进行一次化学除草,或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旱地麦和部分稻茬麦田地下害虫发生严重,需选用适宜药剂防治。冬前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若出现条锈病,主要呈“点状”发生,需加强监控,在扩散之前进行拔除,如果出现中心病团,则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扩散和菌源量。

西北冬麦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冬小麦种植区域。本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降水量200—650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地势复杂,有高原、盆地、沙漠。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次年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

水浇地选择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的品种。

旱地小麦选择抗旱性较强,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株高85—95厘米的中大穗品种。

新疆选用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其他区域选择冬性或强冬性品种。

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地区,应选择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中大穗、丰产性较好的品种。

适当扩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

今年,该区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出现穗发芽,或收获后未及时晾晒,带湿闷种,外表虽然没有露白,但已经丧失发芽能力或出现黑胚,因此强调播前检测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做到足量下种。

今年土壤墒情好,病虫害可能发生偏重,必须采取药剂拌种。同时,选用适宜药剂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黄矮病等病害,以及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等虫害。病、虫混发地块,可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用适宜药剂混合拌种后晾干待播。

玉米小麦一年两茬的地块,玉米秸秆粉碎长度≤7厘米,留茬高度5-7厘米,越低越好。耕深20厘米以上,将秸秆耕翻入地下。如采用深松技术,要配合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灌水踏实,如墒情适宜不用灌水要及时耙压踏实。

夏茬田收获后及时耕作灭茬,到秋末再旋耕碎土、施基肥,整平土壤,等待播种。秋茬田随收随耕,将耕作整地、施基肥、秸秆还田一次性作业完成。耕作可采取深耕或深松,深耕要达到23—25厘米。有条件地方可采用深松技术,即前茬收获后及时深松30—35厘米,播前再结合旋耕施基肥后耙耱整平。地膜覆盖麦田,覆膜前用轻磙压平土面。深耕或深松可隔两年一次。

耕作整地施肥,要在测土配方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强调磷肥一次性深施做基肥;亩产150公斤左右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纯氮5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亩产250—300公斤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亩产300—400公斤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纯氮8—11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旱地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可根据产量水平适当增加氮肥和磷肥用量。

日平均气温14—18℃时开始播种,冬前0℃以上积温500—550℃为宜。

该区旱地小麦一般在9月20—30日,水浇地小麦10月1—15日播种(新疆北部水浇地小麦9月20日—10月5日播种)。

旱地地膜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推迟一周左右,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提前一周左右。

按照“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四定原则确定播量。旱地小麦亩产250—300公斤的地块,亩基本苗20万—30万;亩产150—200公斤,亩基本苗15万—20万。水浇地亩产300—400公斤,亩基本苗25万—30万。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的基本苗应与常规露地条播相同。

西北小麦有如下几种播种方式:

一是常规露地种植。露地种植采取机条播,行距15—20厘米,水浇地行距一般较旱地小,播种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二是沟播种植。采用免耕开沟镇压播种一体机械,沟宽40厘米,沟深13.5厘米,每沟播种2行,播深3—5厘米,播后镇压。

三是垄膜沟播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铺膜播种一体机械,按60厘米一带,使用40厘米宽的地膜盖垄,垄高10—15厘米,垄间距30厘米,垄间种两行小麦,提倡用可降解地膜。

四是全膜覆土穴播栽培。采用穴播机播种,幅宽120厘米地膜种7行,穴距12厘米。膜侧沟播栽培,幅宽70厘米地膜种4行,行距17—20厘米,播种深度4—5厘米,提倡用可降解地膜。

五是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分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宽度分别为50厘米、70厘米,覆盖度42%左右,两带相间排列。播种时预留覆盖带,每种植带平作穴播或条播4—5行小麦,行距14—18厘米。由于膜侧沟播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有效播种面积缩小,为不降低单位面积基本苗数,相应的行播量应高出常规露地条播50%左右。3叶期至封冻前,将玉米整秆放置于预留覆盖带。

六是滴灌栽培。沙壤土:3.6米播幅,播24行小麦,铺设4条滴灌管,滴灌管间距为90厘米,小麦行距12.5厘米,铺设滴灌管位置小麦行距为20厘米,一管滴6行小麦。壤土或粘土:3.6米播幅,播24行小麦,铺设5—6条滴灌管,滴灌管间距为60—75厘米,一管滴4—5行小麦。小麦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将滴灌管浅埋于土壤1—2厘米。

播后立即镇压,尤其秸秆还田地块播后要适当重压,1.2米幅宽的镇压器重量应在70—80公斤。若采取地膜覆盖技术,播后不再镇压。播后遇雨及时破板结。

西北麦区冬季温度较低,因此有条件的水浇地冬前要浇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也为第二年返青生长奠定基础。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5℃,11月下旬进行。

条锈病要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统防统治”防控对策。越冬前15天人工除草一次,若杂草较多,也可进行化学除草。

尚未封冻、坷垃较多的麦田,封冻前镇压碎土、弥补裂缝,增温保墒。旺长麦田封冻前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有条件地方可早浇越冬水。旺苗田冬前通过中耕和控制水肥进行蹲苗。

冬季禁止家畜啃青。覆膜田做好护膜工作。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马上进入十月份,现在全国各地已经相续进入秋收时节,而收完玉米后,很多地区紧接着就是秋播,播种的作物就是小麦,河北拟定了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重点抓好8个环节关键技术。

一、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量

今年小麦种子由于天气原因千粒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因此,播种前要分批次精准测定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根据测定数据及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冀中南麦区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冀东麦区25万~30万,北部麦区30万左右。难以实现适时播种,则播量需适当加大,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二、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

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在种子处理上,推荐选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2.6%噻虫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拌种,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一包多防”与“一拌多效”。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抓好适期播种,提高苗情质量

牢固树立适期播种的思想,遵循播期、播量、地力、品种相配套的原则,为争取冬前一、二类苗打下基础,为实现抗逆防灾稳产赢得主动。

(一)集中播种,多种适时小麦: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温度下播种,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能达到500~600℃,小麦个体可达到主茎叶5~6片、单株茎数3-5个的壮苗标准。在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时,冬前群体总茎数可控制在70万~100万的适宜范围。由此估算出全省各地小麦适播期为:南部麦区10月8~18日;中部麦区10月5~13日;北部麦区10月1~8日,冀东麦区9月26~10月5日。

(二)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 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四、加强节水抗逆和优质强筋品种推广,优化种植布局

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的品种,避开干热风、后期降雨等气象灾害。

(一)冀中南部区域:邯6172、石新828、河农6049、邯麦15、邯农1412、河农7069、衡4399、衡S29、冀麦325、冀麦518、科农2011、农大399、邢麦6号、中麦155、中信麦99、河农6119、石农956、邢麦13、石麦22、观35、轮选103、邢麦7、冀麦418、石农086、婴泊700、冀麦585、邯麦17。

(二)冀中北部区域:河中麦175、中麦816、沧麦119、轮选169、农大212、京冬18、航麦247。

(三)黑龙港地区:河农7106、河农827、衡0628、衡6632、衡0816、中沃麦2号、捷麦19、河农6331。

(四)优质强筋品种:师栾02-1、藁优2018、藁优5218、藁优9415、石4366、石优20、中麦1062。

五、落实精耕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措施。针对河北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多年旋耕的生产特点,加强农艺农机结合,落实精耕精播技术。

(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的要求。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切实做到播后镇压技术的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六、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减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增施有机肥。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

七、科学实施冬前管理,着力培育壮苗

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一)因地制宜浇好封冻水。中北部麦区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要统筹考虑节水和抗寒,提倡使用喷灌进行灌溉,每亩灌水量在30立方米以内,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播后镇压、播后有降雨、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

(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

八、适时进行杂草秋治,提高防治效果

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杂草推荐以下用药方案:

(一)防治节节麦和雀麦。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25~30毫升/亩对水30公斤喷雾。

(二)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并硫二嗪酮(苯达松)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四)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加水2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

易喷田(水旱田多功能自走式高压静电喷雾喷杆机)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喷出的药液可有效吸附至植物叶面正反面,动力由机械本身产生,不需要额外充电,本静电喷雾技术为国内独家专利,让农药利用率达到50%,非常适合农民朋友们。

马上进入十月份,现在全国各地已经相续进入秋收时节,而收完玉米后,很多地区紧接着就是秋播,播种的作物就是小麦,河北拟定了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重点抓好8个环节关键技术。

一、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量

今年小麦种子由于天气原因千粒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因此,播种前要分批次精准测定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根据测定数据及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冀中南麦区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冀东麦区25万~30万,北部麦区30万左右。难以实现适时播种,则播量需适当加大,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二、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

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在种子处理上,推荐选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2.6%噻虫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拌种,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一包多防”与“一拌多效”。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抓好适期播种,提高苗情质量

牢固树立适期播种的思想,遵循播期、播量、地力、品种相配套的原则,为争取冬前一、二类苗打下基础,为实现抗逆防灾稳产赢得主动。

(一)集中播种,多种适时小麦: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温度下播种,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能达到500~600℃,小麦个体可达到主茎叶5~6片、单株茎数3-5个的壮苗标准。在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时,冬前群体总茎数可控制在70万~100万的适宜范围。由此估算出全省各地小麦适播期为:南部麦区10月8~18日;中部麦区10月5~13日;北部麦区10月1~8日,冀东麦区9月26~10月5日。

(二)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 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四、加强节水抗逆和优质强筋品种推广,优化种植布局

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的品种,避开干热风、后期降雨等气象灾害。

(一)冀中南部区域:邯6172、石新828、河农6049、邯麦15、邯农1412、河农7069、衡4399、衡S29、冀麦325、冀麦518、科农2011、农大399、邢麦6号、中麦155、中信麦99、河农6119、石农956、邢麦13、石麦22、观35、轮选103、邢麦7、冀麦418、石农086、婴泊700、冀麦585、邯麦17。

(二)冀中北部区域:河中麦175、中麦816、沧麦119、轮选169、农大212、京冬18、航麦247。

(三)黑龙港地区:河农7106、河农827、衡0628、衡6632、衡0816、中沃麦2号、捷麦19、河农6331。

(四)优质强筋品种:师栾02-1、藁优2018、藁优5218、藁优9415、石4366、石优20、中麦1062。

五、落实精耕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措施。针对河北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多年旋耕的生产特点,加强农艺农机结合,落实精耕精播技术。

(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的要求。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切实做到播后镇压技术的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六、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减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增施有机肥。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

七、科学实施冬前管理,着力培育壮苗

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一)因地制宜浇好封冻水。中北部麦区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要统筹考虑节水和抗寒,提倡使用喷灌进行灌溉,每亩灌水量在30立方米以内,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播后镇压、播后有降雨、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

(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

八、适时进行杂草秋治,提高防治效果

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杂草推荐以下用药方案:

(一)防治节节麦和雀麦。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25~30毫升/亩对水30公斤喷雾。

(二)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并硫二嗪酮(苯达松)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四)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加水2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

易喷田(水旱田多功能自走式高压静电喷雾喷杆机)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喷出的药液可有效吸附至植物叶面正反面,动力由机械本身产生,不需要额外充电,本静电喷雾技术为国内独家专利,让农药利用率达到50%,非常适合农民朋友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控旺农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