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宁夏老年大学乒乓球冠军李维新是否确有其人

李维新的“球王”之路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也就是这一时期,有人开始叫我宁夏“业余王”、“民间球王”,对于这种称呼,我一开始并不习惯,我觉得如果说球打得好,就要到外省、到全国去比,不要在宁夏“称王”,没有必要。没有了专业队,宁夏的乒乓球只能在各种业余比赛中证明自己。2002年,我去了趟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中西部七省(区)乒乓球比赛,获得男子中年组单打、团体冠军;2009年,参加西北五省(区)“维雅斯杯”乒乓球比赛,我拿到了单打冠军;2012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我是男子单打50岁组亚军……现在,我去外地打比赛,单枪匹马,包一背,坐上火车,去了找个旅馆住下,到了赛场一听喊到我的名字,就上场一轮一轮地往下打……2014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平顶山站,打到最后,我跟一位姓郑的河南省队原教练争冠军。两场过后,我0∶2落后,对方是主场作战,平顶山的体育馆内一片助威呐喊声:“(郑)教练,加油!教练,加油!”我心里真是无助啊,全场大概就我一个宁夏人吧。我心里也闪过这样的念头:“看来是要输了,得个亚军也不丢人吧。”但又转念一想——怎么就不能是冠军呢?!随后,虽然过程非常艰难,我还是连续扳回了两局!到了决胜局,我仍然一直落后,一直到追成了8∶10,轮我发球了,我连续两个出其不意的发球强拉,追平了比分,并最终夺得了冠军……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每次去外地打比赛。我最感动的时候,就是取得冠军时,听球场扩音器里传出:“李维新,宁夏……”那时,尽管球场里除我之外,可能一个宁夏人也没有,但一听到这“宁夏”两个字,我就激动得想哭……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一直支撑我打到了现在。本报记者李振文文/图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李维新的“球王”之路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正在打球的李维新。从10岁喜欢上乒乓球,他一直打到了现在的65岁;在宁夏的乒乓球界,人们这样称呼他——宁夏“业余王”、“民间球王”……本期讲述,让我们走近李维新,走进他传奇的“球王”人生。讲述人:李维新性别:男年龄:65岁居住地:银川采访时间:日孩童时的迷恋我记得,我最早接触乒乓球是在10岁,在银川六小上四年级。上世纪60年代,学校里还没有乒乓球桌,有学生把课桌拼在一起,中间摆上一排砖头(当球网),就那样打。后来,我也加入了进去,一来二去,成了课余最大的兴趣。“拼课桌”毕竟不是办法,那时我们打球还有个地方是文化馆,就是现在的银川市群艺馆。当时它还是平房,有个大院子,院里有一张木头乒乓球桌。可以说,那是当时银川城里少之又少的一处打球场所,我们一帮爱好乒乓球的青少年就时不时聚在那里。想打球的人多,球桌只有一个,于是经常得“挂号”。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先来后到排好队,轮到你上台了,上一局赢了的擂主(我们叫“皇帝”),会给你打一个球的机会,这个球如果你输了,马上下台;如果赢了,才有机会跟擂主正式打一局……别小看这个简陋的地方,后来许多宁夏有名的乒乓球人就是从这里起步,最后正式走上乒乓之路。像邱应龙、李明、丁钰、段淑芳,等等。当然,这是后话。1962年的时候,我12岁,考进了银川的业余体校,正式开始学习乒乓球。两年后,我参加了西北五省(区)少年比赛,拿了亚军。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大型赛事,我还记得赛前杨静仁书记(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给我们讲话,他说,你们不是代表你们个人,而是代表宁夏在比赛……当时我心里真是热血沸腾,乒乓球第一次带给我这么神圣的感觉。没有入选专业队对乒乓球的着迷,更加持续。文化馆、体校之外,我仍乐此不疲地寻找着各种打球的机会。当时,在一处医院有个能打乒乓球的场地,设备比较好。每个周末,我就跟赵俭(宁夏乒坛前辈,1953年西北区7项球类运动会男单亚军)等人,骑车去那里打球。那个乒乓球场地在三楼,二楼是医院的停尸房,我们只能在人家下班后的晚上7点多过去,打到10点钟回家。晚上,整幢楼里就我们几人,每次从必经的二楼走过,心里都怕得要死,但为了打球,顾不了那么多了。接下来的1966年,我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得了乒乓球少年组的冠军。那时,在宁夏打乒乓球的少年里,我已经是拔尖的了。记得,得冠军的那场比赛刚结束,我和队友们去街上的照相馆合影留念,照相师傅支好架子刚准备摁快门,我在镜头里就找不见了——贫血,人晕倒了。那个年代艰苦,我家里的条件又不好,经常连肚子都吃不饱,比赛又那么激烈……我记得,那时因为我球打得好,常有人找我一起玩,我就“嫌贫爱富”地专挑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对手。不为别的,我跟他们说好了,输了的就给我一块点心……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家境,还迷上了打球,但母亲从没干预过我。我也争气,学习方面从没耽误过,在学校里一直是大队长,三道杠。1971年,宁夏乒坛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宁夏乒乓球队成立。很遗憾,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我没能入选。这时,我也从一所交通学校毕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此后几乎有10年时间,我中断了打球。“化悲痛为力量”那时,我的工作是汽车司机。一年有3至6个月的时间,在汝箕沟煤矿拉煤。为了谋生,每天奔波在崎岖危险的山路上,乒乓球对于我,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再没时间去想了。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不再做运输工作了,才又将乒乓球陆续捡了起来。1984年,宁夏乒乓球男队解散;三年后,女队也宣告解散。没有了专业队的宁夏乒乓球,开始全部转入民间开展。这段时期,我以业余选手身份参加的各种比赛,陆续多了起来,也拿了不少奖项。重拾球拍,已过而立之年,但对乒乓球的感觉并没有变。我这人打球特别喜欢琢磨,而且,很专注!1998年,自治区职工锦标赛,打到最后我们跟另一队争团体冠军。决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我母亲过世了。比赛在第二天下午两点举行,大家都以为我不会来。但当天上午安葬了母亲,我想,如果不去的话,大家期待的这个冠军肯定是没了。于是,我赶紧赶了过去。到了球场,已经知道了情况的队友和观众,都有点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我就站在场地中间向四周鞠了个躬,马上开始比赛……那次比赛,我真是打得非常投入,酣畅淋漓,最后我们取得了冠军。化悲痛为力量,大概就是这样吧。最激动的时刻 1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银川老球王李维新获全国冠军
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讯(记者&周志翔)6月8日,“相约苏州世乒赛·李宁红双喜杯”2014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平顶山站落下帷幕,面对来自国内的诸多高手,宁夏老球王李维新一路搏杀,连胜7场赢得本站比赛65岁组别的冠军。&李维新是银川市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也是宁夏乒乓球界的业余球王,在宁夏的老年乒乓球选手中,他没有遇到过对手。2013年李维新接连参加两站会员联赛,拿到了一个第三,一个第二,这次远赴河南终于拿下了最后的冠军。李维新告诉记者,“比赛一结束我的眼泪就出来了,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外出比赛了。”&不过,李维新“挂拍”的想法可能要延后了,在拿到平顶山站的冠军后,他也自动获得了年底在深圳参加总决赛的资格,到时候他将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竞争全国冠军。
原标题 [银川老球王李维新获全国冠军]
以上内容来自:银川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凤区宁夏老年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