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1 有没有hifi收藏hifi cd的

【图片】【收尸队】汇总一些现在“有钱难买”的HIFI史上收藏品【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92,362贴子:
【收尸队】汇总一些现在“有钱难买”的HIFI史上收藏品收藏
宝葫芦镇楼先!
世界上任何现存事物都有历史,HIFI对于工业文明史来说虽然算是年轻人,但是其所代表的“发烧精神”恰恰赋予了它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独有特质。从HiFi走向Hiend,它像是一个标签,贴在制造者身上,则表示“极致工艺,精益求精”的一种逐渐忽略制造成本唯独追求工程极限的制作理念;如果贴在消费者身上,则表示“收入丰厚,品味尊贵”的豪而不土的生活理念。
在HiFi圈内有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永远也不会被玩坏,比如从器材无用论到线材无用论,比如数模音源大作战,比如后来的PCM DSD优劣之争等等等等。今天我想探讨的内容其实长久以来也是一个神梗,也是好多所谓“情怀党”张口就来的厚古薄今的论调。不过我要讨论的绝不是哪些上古神器远超现今器材之类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作为一个收尸队员,我深知古今器材特质的差别,或者说,素质的差距。所以我想说的只是,有哪些器材是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它们不一定非要比谁谁谁好听,但是它们各自都代表了一段传奇。 从今天开始慢慢更,尽量按照稀有程度来写,各位有想到的古老稀有却意义或者价值非凡的器材,非常欢迎跟帖补充!
柏林之声777 说到有钱难买,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这台前级放大器,柏林之声777,这台机器是Hiend高产品牌大师Dieter Burmester先生入行的砸门砖,世界上第一台铭刻“Burmester”字样发售的设备。当时仅发售了20台,其中还分成了黑色和金色两种版本。进一步消除了人们对晶体管放大线路的偏见,摘掉晶体管“unmusical,mechanical”的帽子。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hifi迷印象中的第一台柏林之声设备可能是30年前名震一时的柏林之声785前级,而785恰恰是以777为设计模板的量产型号,在电路设计的一些小的地方做了精简,另一些地方做了优化,总之是一些使得777思路得以大规模销售的改动,时至今日,柏林之声785仍然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二手器材交易网站,足见其始祖777的设计功力。 稀有程度:10+二手行情:欧元相关型号:柏林之声785(量产型号),077(2007年7月推出的30周年纪念版)
仲裁者前级/后级(Arbiter preamp/power amp) 仲裁者前后级放大系统几乎已经成为传说,在二手市场上一旦出现更是天价满天飞。说到命名的艺术,这个刚刚被赤化的丹麦贵族“丹拿”可以说在这一套设备上下足了功夫。“大证据+仲裁者”为名的音响系统几乎诠释了HiFi这个缩写词汇的一切内涵。90年代诞生并限量发售30多套的仲裁者前后级,大概处在晶体管放大器技术的上升期与成熟期之间,这套作品不能说是划时代意义的,应该说是跨时代意义的,即便在超高水准功放层出不穷的今天,这套功放仍然是世界顶级水平。仲裁者前级是一套分体设计的前级功率放大器,信号放大线路在一个机箱内,供电线路在另一个机箱内,由于采用了干电池供电设计,使得对电池寿命依赖更加严重的前级部分,比后级部分更为稀有。前级稀有程度:10+二手行情:70000欧元-???欧元相关型号:仲裁者后级 后级稀有程度:10二手行情:74000欧元-97000英镑相关型号:仲裁者前级
索尼R10 CDPR10-DASR10-TAER1-TANR10-SSR10-MDRR10 CDP R10+DAS R10TA ER1 分体前级TAN R10 单声道后级SS R10 静电屏风MDR R10这一整套传奇在这里可能根本不用多说,整套产品里可以说得上有点儿量产基础的MDRR10在这里都已经成为传奇了,其他颇具大厂极致diy性质的任性产品更是不需要多加言语。传说中除去MDRR10耳机这个玩具之外,剩下的7件R10对界宝具收集齐之后可以召唤神龙。。。然后可以对神龙许下如下愿望:我希望我的这套设备发出的声音不逊于任何现在30w元音箱系统所发出的声音,神龙如果心情好的话就会满足你的要求(取决于SSR10的振膜状态)!何谓索尼大法好,这样任性的索尼大法才是真的好。。。现在索尼内功已破,大法自然也就不那么好了。。。 稀有程度:CDP R10: 9.5DAS R10: 9.5TA ER1:10TAN R10: 10SS R10: &10+MDR R10: 8 二手行情:CDP R10:000日元DAS R10:000日元TA ER1+TAN R10: w日元左右 (实在没找到单卖前级或者后级的价格,抱歉)SS R10: 未曾见到过MDR R10: 300000日元左右 相关器材:各种R10.。。。。
明天有空再更,粗略预告一下,欢迎补充:Quad ESL-63Linn Sondek LP12 turntable马兰士cd7Meridian MCD ProMartinLogan CLS奥菲斯耳机系统Krell KSA-100 (original) & Mark Levinson ML-2Hd580jMc275拜亚EtGrado hp1000
有说错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及时提出!
继续召唤!
最终完成召唤!
Linn Sondek LP12 Highland ParkEdition 40周年纪念版说起LP12HPE不得不说起一个黑胶转盘界的常青藤,就是sondekLP12常规版。自从70年代问世之后一直生产了30多年年仍然处在热购期,这种现象在HIFI圈已经不能用罕见来形容,简直要用唯一来表达,全球HIFI音响主题的杂志可谓千千万,英国whathifi杂志专门做过统计,统计表示,记录在案的所有杂志社都曾出过LP12的评测,5星指数(顶级)率高达90%多。。。所以在LP12推出之后的第40年(2013年)推出了这台LP12Highland park edition以纪念其40岁的壮丽生涯,至于Highland Park是什么相信喜欢喝洋酒的朋友大概都听说过,格拉斯哥当地的一家历史悠久的威士忌酒厂,国内翻译做高原骑士。如此联手庆生,逼格简直爆表。。。Linn为了纪念40这个数字决定全球限量发售40套(包括一瓶40年陈酿高原骑士),该产品已经于日全面售罄,现在的购入渠道只有破产的私人买家,或者一些倒货的职业二手销售商,但共同点是,价格令人唏嘘。稀有程度:9二手行情:24000英镑-35000英镑相关器材:Sondek LP12 original
拜亚动力 Et 这套拜亚动力的静电系统可能好多朋友也都听说过,甚至亲耳听过的也可能有不少。如果同时对比过第一版的dt880,880s,以及稍后的dt811,911,831和931,相信大家多少都会体会到这套诞生于1976年的静电系统的意义。可以说ET1000就是之后头版dt880的prototype,声音是如出一辙的,厚实细腻的中频,清丽爽快的低频和开阔明亮的高频,一股暖洋洋的热情,这是老拜亚的调调,未曾尝过的人,可能按照现在拜亚动力的风格,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稀有程度:9二手行情:200-350欧元相关型号:头版DT880,880studio
奥菲斯 HE90+HEV90这个就不加图例了。。。 虽然大奥菲斯稀有程度也比较高,但是论知名度的话恐怕在列的器材里也就它最高了,相信在座的各位对它的了解完全不比我少。1991年诞生至今称王20余年,在耳机界可以说是恶趣味第一把交椅。这里背景就不多说了,大家都了解。。。关于大奥的论调,不少人认为大奥是风格鲜明的,是不完美的,所以它才是美的。。。就此我正好持相反意见,我觉得大奥一点儿也不美,因为它在我听来确实是完美的。。。倒是浓浓的Valve放大器味道颇有一股时代感。关于放大器的诞生记世上也众说纷纭,信谁不信谁,就由大家自己判断啦~ 稀有程度:9二手行情:19000欧元-31000欧元相关器材:HE60/HEV70
马兰士cd7 说起马兰士这个品牌,人们会想到90年代与神一样的飞利浦苟合而走向黄金时代的马兰士,而说起黄金时代的马兰士,人们自然会想起一系列使用盘王cdm4pro和dac7(以TDA1547为核心的1bit流解码模块,这个解码方案的出现将高音质规格的cd机价格几乎拦腰斩断)解码模块的机皇,如CD10,CD11,CD15以及其对等的飞利浦LHH系列型号等等。。这三台机器几乎是你所能买到的同价位声音表现最出色的机型。而代表黄金时代马兰士最高水准的作品,是一台限量发售的CD7,具体限量500台还是750台也有不同说法。使用双皇冠1541a s2组成解码核心,机芯部分采用VAM1252。CD7作为16bitCD机几乎也做了它所能做到的一切。作为老马粉丝的我,在依次玩了CD17
10之后,终于咬牙入了一台CD7,应该算是我发烧生涯的第一台顶级机型,一直用到后来换了柏林之声089之后,CD7在我耳中才最终落败。后来再听到的新马兰士的SA11s123的CD层较之CD7来说,毫无任何优势可言,所以在我的心目中CD7无疑是马兰士音源产品线史上最有价值的产品,其次是CD15,CD10,CD11。而CD7在二手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程度,基本也验证了我对马兰士音源产品线的看法。CD7在我出二手的时候保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原件表和电路组装与维修图册,有DIY爱好者需要的话可以pm我。 稀有程度:8.5二手行情:22000人民币-40000人民币(购入二手CD7或CD1X系列时请注意版本是否需要改电)相关机型:无
Krell KSA-100 & Mark Levinson ML-2 最早的全功率稳压纯甲后级 ML2做Monoblock使用ML2正面面板KSA100最原版 说起马克莱文森,也是一把辛酸泪啊,所以说提醒各位有志青年,当你要决心做一个只属于你个人的企业时候,你可以把它用你自己的名字命名,但你必须做好与它同生共死的准备,不然你就不得不像马克莱文森大叔一样,现在那个大名鼎鼎的标有MarkLevinson的各种系列产品已和马克大叔本人全然无关了。。。不知道马克大叔本人在阅读音箱期刊的时候看到MarkLevinson No.336满世界获奖,领奖人是另一个杂毛小子的时候他心里作何感想。。。好吧废话说的有点儿多了,其实马克大叔后来在Cello Audio当老大混得也还可以,今天要说的这台ML2是马克大叔的早期作品,当时马克莱文森公司还是他说了算的,ML2和ML3这两款诞生于40年前的后级放大器基本可以看出马克大叔一生心酸的原因——一个过渡理想主义的疯子。ML2是一台采用了全功率稳压设计的纯甲类后级,即便是在顶级后级中这么干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即使AC电压源掉到了标准值的一半时,ML2仍能恒定输出27/28V直流电压。与其他需要巨大火牛以及夸张的散热表面积需求的纯甲类放大器相同,ML2单只净重35kg。。。(这个重量看的话可能感受不够直观,搬过一次家就彻底明白了。。。)采用完全相同设计思路经典纯甲类后级Krell KSA 100也成为美国Hiend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为传奇设计师的DanD’agostino在后来的30多年间为Krell设计出各类更精妙的纯甲神器,直到被逼离开Krell之后,成立了自己独立的放大器设计事务所——DanDagostino Master Audio system。(话说dan大哥明显比马克聪明太多,之前先别起自己名字,被挤兑走了之后再冠名成立公司,活得轻松多了233)关于DanDagostino实力如何稍微看一点儿音响杂志的人应该都了如指掌。。。这家伙的功放系统基本上在全球刷了一年的屏了,能拿的设计大奖已经快拿两圈儿了,突然之间孑然一身的Dan大哥似乎一夜之间代表了人类设计放大电路的最高水平,回想两年前被自己引入的投资人挤兑走的憋屈往事,真是感慨人世无常啊 稀有程度:ML2: 8.5KSA100:8二手行情:ML2:2500美元(小牛版本)-5500美元(后期大火牛和fisheroutputtransformer版本)KSA100:1500美元-3000美元相关型号:ML3 ML5
KSA100s,150 250 300
高文Reference/Reference II 抱歉,要插一个极度稀有的家伙,是朋友点名提醒的Reference一代Reference 二代 瑞士,嗯,说到瑞士这个地方基本就只能想到一个字儿,贵。。。这个山地小国制造的任何商业产品简直都是随意标价的。。。小到手表,大到数控机床,都卖出了世界最高价格,那么说到Hiend界,瑞士也是个中大国,那么瑞士的某个产业一旦发达的话。价格方面称霸世界是妥妥的,系数CH,达声,高文,南瓜,奥菲斯,Weiss,日内瓦,以及国际知名抢劫犯FM。背景交代完了就来谈谈在唱盘界号称银行户头杀手的两代goldmund reference系列旗舰产品(Reference订购需要客户拥有瑞士银行户头,并且订购款项支付单上要有个人账户经理的签名)。当我说“旗舰”时并不是指这个型号是高文产品线的旗舰,因为ref产品线从来都是单线产品,我说旗舰的意思是,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世界范围内唱盘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1978年,一群瑞士物理系的学生(同行赛高啊)设计制作了高文的第一款产品,一支唱臂,命名为T3,从此开始了高文的hiend神话时代,T3在当时被使用在众多美国产的高端唱盘上并广受好评。1983年,高文带着自己的唱盘系统来到CES,一举刷新了全世界的三观。。。Goldmund Reference,这一整套唱盘唱臂计算机速率控制系统加基座,从里到外,从头到尾,简直是彻头彻尾的恶趣味,时世科技与传统瑞士手工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3.5kg重的唱臂来最小化唱臂共振,重达15kg由5层黄铜和聚丙烯酸制成的三明治盘托放在重达30kg的副底盘上,以提供足够的阻尼,Chrono swiss参与研发的时校技术来实现马达速率的计算机芯片监控,电控制精度达到0.01%,将高品质交流电动机的转速标准差控制在+-4%以内;镀金触控面板,重达150kg的唱盘基座来避免微振动传递干扰。14任务线程的单片机甚至包括了单曲回放功能。。。第一代reference限量发售300台,CES1983之后很快,300台订单就接满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元还很值钱的时候,这个家伙卖到3w美元一台,竟也被抢购一空。 如果说Reference第一代已经让你感受到浓浓的恶趣味在里面,下面要说的第二代就更让人无法理解了。这一次的基座重量达到了250kg,而使用新材料轻量化了副底盘,仍然重达20kg,可以进行水平和置中微调,精确到1%毫米。盘托仍然采用5层聚丙烯酸和黄铜的三明治设计。极高品质瑞士电动机配合特殊材料传动带,将马达部分噪声控制在了0.35db以下,也就是说你大概要趴在副底盘上才能听到整套马达系统转动的声音。这次使用的T8唱臂更是重达7.5kg,进一步消除唱臂共振。唱头盒中容纳了一个一级唱放以提高信噪比。仍然像上一代reference一样,机架高度为1m。整机模拟输出动态高达140db。Reference II还提供了专人上门安装以及全球GPS故障报告,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极致消费体验了。吸取了第一代产品营销策略的教训,Reference II全球限量销售25台,并且每年只接受5台订购量,以保证公司其他产业的正常运作。那么问题来了。。。这玩意儿到底要怎么买得到呢,额。。突然一拍脑门儿,我考虑这问题干嘛,哈哈哈哈~~~在座的各位有谁想买的话,就自己探路吧,这和我无关了已经。。。 稀有程度:Reference:10ReferenceII:&10+ 二手行情:Reference:50000美元-80000美元ReferenceII:无(仍然在售,一手订购价格为30w美元税前) 相关器材:高文T系唱臂系统
Mcintosh Mc275 50周年纪念版MC275凭借它剧毒的长相蛊惑了多少无知发烧少年的芳心哪。。。但是一考虑到接线的奇葩方式又会瞬间解毒。。。 麦景图算是一棵常青树么?水汪汪的大蓝眼睛?好吧,作为老麦C24 26 28前级曾经的用家我只能说,我对这个牌子没什么好印象,为什么麦景图六十余年屹立于HiEnd洪流中没被埋没,因为它拥有无数的先进技术?数不清的保真电路专利?固执的外观设计?经典美式音染?都不是——因为它的产品线中拥有一台叫做MC275的功放。。。夸张了么?并没有,在聊天过程中如何正确判别一个人是否是一个懂历史的烧友呢?那就去问问他是否知道历史上总共有几个版本的MC275吧~哈哈。MC275在HiFi史上是一朵壮丽的奇葩和孤独的老年人,自1961年诞生到现在通过不断换马甲的办法,已经趟过了50多个年岁儿。我也曾经因为入了C26之后,对整套系统声音不满意,而有幸寻了一台第三版MC275(戈登高纪念版之后的那一版),让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呵呵一下这款名器。好吧,你可能要说音源不搭配什么的?其实应该说,在这两台机器之前,你听不到任何其他设备的特色,浓浓的昏黄胆味掩盖了之前精心挑选的音源。虽然我不是很认同这种声音和设计理念,但是这大概也正是麦景图培养出千千万万粉丝的原因吧,我也能想象出这种极具洗脑特色的声音大概会让喜欢这个调调的发烧友们欲罢不能,而今天要说的这台MC275 50th Anniversary是MC275的第六个马甲,金色底座,经典浮动跳跃的MC275字样下面小字刻着50th Anniversary,然而从国内外的评测来看,这版MC275是史上最不MC275的MC275,声音特质上更偏向旗舰型号MC2301,虽然不是很喜欢麦景图,但是我也无法否认MC2000和MC2301一代高品质高效率胆后级的巨大成就,纪念版本MC275应该说是在保持原版MC275的设计基础上尽可能地把电路向MC2301方向靠,由于自身偏见和经济压力,以及懒得改电等等原因,这台金闪闪的机器,我便没再染指,留给有缘人去买吧,如果好听的话千万不要告诉我~~虽然说是限量版,但我严重怀疑连麦景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发售多少台,目前来看至少在200台以上。稀有程度:7.5二手行情:5000美元-6500美元,购入二手麦景图设备也要注意是否需要改电相关机型:MC275(1961第一版,1992第二版“戈登 高”纪念版,1995第三版,2004第四版,2007第五版)
KLH-9 & Quad ESL-63KLH9ESL63 说起静电起源,大概是70年前的故事,当时一代传奇工程大师Arthur Janzsen还在海军服役,作为一个技术骨干,当时他负责一项声呐监听设备的后端设计,因为军事需求的精确性当时流行的锥盆结构振膜(绝大多数动圈振膜的结构)根本没有可能达到,于是他放弃了这种非线性的发声结构,开始考虑平整振膜的可能性。一试之下他发现这种结构的失真度低的可怕,几乎没有相位失真,军事上的精确定位监听要求似乎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达到了。50年代,Janzsen退役之后将他的研究转入商业市场,很快他制造的静电高音喇叭就大面积地攻占了高端hifi市场。注意,这里说的是高频单元,因为静电结构还有一些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家静电巨头Quad的创始人Peter Walker博士就自己的研究,提出了静电喇叭面临的几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就是所谓的“静电低频悖论”,因为静电振膜极其轻薄,所以承载的功率很有限,这样一来势必无法胜任对能量要求很高的低频表现,同时静电振膜扩散性差,正常声压级的低频信号有可能会导致振膜整体的不可逆形变,大大缩短使用寿命,同时声压级不足也是静电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60年,Janzsen入主KLH公司,他通过将振膜尺寸成倍扩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声压级的问题),并优化了振膜边缘应力消除之后,似乎完全正面解决了Quad之前提出的问题。KLH Model 9应运而生,这对超大尺寸喇叭是第一台全频高指标的Hiend级静电扩音器,事实上,一直到80年代Martin Logan,Infinite等后辈天才们将大量的超旗舰搬到世界上来之前,人们想要体验极品静电音质,首先要想到的大概也是KLH9,还有之后要提到的ESL63. 关于Janzsen这个传奇人物,现今几乎与静电喇叭有关的地方,就会有他的影子(Stax除外,Stax关注点不在大尺寸振膜上),比如Koss的静电技术,Infinite,Soundlab,甚至箱王Wilson WAMM巨无霸系统的高频单元也大量采用当年Janzsen留下的各种专利。上文提到的Peter Walker博士成立的Quad(Quality Unit Amplifier-Domestic)公司,在50年代也全力研发新一代全频段的静电喇叭,也就是ESL(Electrostatic Loudspeaker)系列产品,,ESL57发布与1957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时他们还解决不好低频的完美再生,直到1963年推出的ESL63,标志着从此静电喇叭进入独立全频表达时代(与KLH 9几乎同一时段推出),是不是很像牛顿与莱布尼茨?ELS63在尺寸上比KLH9要小不少,但是在数据指标上却要高于KLH9。由于退市比较晚,而且振膜尺寸小的原因,在KLH9几乎已经死绝了的今天,ESL63仍然在二手珍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稀有程度:KLH-9: 已死绝,后来Janzen acoustic推出修复服务之后,还有少量修复版活跃在二手市场上ESL63: 7.5 二手行情:KLH-9:艳尸价格1000美元左右,修复版本3200美元左右,修复并升级版本7200美元左右ESL63: 2500美元-5000美元 相关型号:ESL57, ESL63pro
对使用挽尊卡
挽回他的尊严!
效果:经验+15
对使用挽尊卡
挽回他的尊严!
效果:经验+15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共有:15235名会员,最新注册:yjsam。&
功放音箱CD机书架箱胆机马兰士丹拿CD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末页
查看:2733 | 回复:6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末页
(*必填)&&&
(*必填)(最多50字)
回复内容(*必填)
可一次上传1-5个GIF或JPG文件,全部上传文件总K数不要超过1000K.
图片文件1:
图片文件2:
图片文件3:
图片文件4:
图片文件5:
显示签名栏
敬告:发帖必须经过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联系电话:3 联系E-mail:
声明:本站大部分内容是由会员从前台登陆后发布的,若牵涉到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版权所有 信息不得转载!(C)
广东省通讯管理局 经营许可证:
订阅号及微网站:sthificom
视听发烧网论坛有没有CD党啊 | 聊天灌水 - 酷乐音乐社区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论坛有没有CD党啊
本人不是 但很是仰慕CD党 这些人应该对音乐更执着吧~
我喜歡儲CD,音質最靚
其实我也想收喜欢的CD 但一张张收起来实在是没米啊
其實你可以選擇一些你喜歡的歌星,或是比較經曲的唱片收藏.本人推薦李克勤大會堂演奏廳,用頂級耳機來聽實在太完美.樂器如同在你耳邊演奏一樣
从前的CD党路过
我是正宗CD档
升骑士是帖子回复多 还是在线时间长啊
兩樣也可以.如果同時間做,可到 參考( 綜合積分= 發帖數*0.25 + 精華*2 + 威望*1 + 酷幣*0.25 + 會員的歷史在線時間*0.25 )
话说cd尘封了许久,前几天买了耳机拿出来煲,发现还是坚挺的,当年的sony cd-walkman啊~
CD已是旧人的玩意,Apple stroge 也没有CD 买。美国已经把唱片行业列为'夕阳行业'。我的朋友有 3000张CDs,幸好他住的是大屋有一间CD房收CDs。若是放在睡房、客厅,大多这类的'有害物质'对身体非常不好。就算有好的音质也没有命去听。另外,比CD好的如DVD-Audio发展则不理想。在说,有超好的HF, CD就算没有一双金耳朵,听起来也是Mp3。而好的HF配无损,MP3已是绝妙,人耳也是难分别的。人的年龄上了20岁已经不可能听到CD应有的频率。对于大于20岁的人,执着于CD,只是心理因素,品质好只能用'口'说而已,耳朵听到的只是mp3的音质。反正用'口'说也没有人能证实真假,别人也不可能借你的耳朵去试。问问我的耳朵。真正的无损,好的制作与CD听是分不出的。MP3 320K,不细听也与CD级小异。MP3 256K 至128K,有少取分别。我的只是人耳,其他天耳则不清楚了。
路過超愛港樂的CD
cd含有有毒物质????真的假的》》????
以前是cd党,现在是音质党的路过
這是真的,當然數十片沒有大問題,多才影響健康。這是以前報導看過的,為了健康、環保有研究用玉米(植物)當CD物質,不過成功與否就不清楚了。
我也想入党,就是荷包不够鼓...
聽 CD 始終是比較有感覺就像上一代的愛 黑膠一樣還有歌手們都愛寫點自己的感覺在 CD 的附頁中所以遇上喜歡的歌手我還是會買一隻收藏
呵呵。。。。HIFI的CD党路过。。。。。
本人以前是CD当只是近几年CD太贵了,质量也下降了不再购买。
家里还有当时花了1000多买的sony的 cd机呢。
黑胶、磁带、CD、MP3/APE,&&都是介质而已,纠结的是自己的内心吧
一直想买cd walkmen 好久了,可惜没多余的钱
现在有DTS就听DTS,没有就APE,再没有就只有找320MP3
有一些以前,现在没米,在觊觎一些好听的cd
随身听自从换了光头后,音质不如从前了,哎...
偶就素CD党啊亲~飘走
哈 我也很喜欢CD的 只是只能支持国内版 LT LH太贵了
应该挺多还是喜欢的
cd walkman已經不知道丟哪去了&&
我是!很遗憾很多人都不知道CD的音质比mp3来的好多。
正版cd很贵的
CD音质最棒!关键不利于携带!
喜欢CD且诸如DSD、K2HD之流、、、、、、、、、、、、、、
我也是cd党啊
有400+张cd...= =
你想干什么
CD是最好的音质,同时也需要好的播放器和好的耳机
現在CD片很便宜 燒成CD片很方便
有几百张CD吧,喜欢的CD会收藏,平时听mp3或无损。
我应该不算的了!~
没米买CD啊,只能天天泡论坛升级了
学生时代缩衣紧食败了不少正版CD,现在都靠下载了...
买不起CD还要听无损党在此
喜欢收集一些台版CD
哪有图啊!!!!!!!!!!!!
只有喜欢的才会买CD
现在的人电脑党更多吧
买不到好的CD机器了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1430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You can黑胶唱片的音质和 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 知乎1843被浏览431923分享邀请回答35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1 个回答被折叠()&&|&&责编:于梦琦
  在现在的音响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黑胶作为音源展示的系统,并且在很多大烧的家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黑胶或者开盘这类模拟系统作为主力的音源系统,而CD虽然更常见,但是对于顶级的Hiend系统来说,用户们好像还是更加偏向于黑胶系统,这是为什么?39度发烧堂:黑胶比CD究竟好在哪里了?  不妨先说说数字系统,不论是CD还是数字音源,在这几年也都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或者说进步,至少CD现在已经进化成了SACD,相比传统CD的码率,SACD拥有上百倍的码率差距,在听感上也一样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而数字音乐也是因为SACD的破解,越来越多的DSD格式可以播放,而目前的新也几乎全部都支持DSD解码,并且高码率的数字音乐文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直接销售。顶级系统中黑胶并不少见(图片来自Myhiend)  但是随着数字音乐的进步,CD的销量好像并没有什么提升,甚至还在下降,而数字音乐网站至今为止也都活的并不太好,也许是网友习惯了免费的音乐?但是在近几年,黑胶唱片的销量倒是在疯狂的增长着。但是其实增长的背后也并不那么乐观,有相关调查显示,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中有近一半是家中并没有黑胶唱机的,那他们买来难道是摆着吗?是的,其实就是摆着……黑胶销量增长的背后,其实很多人把他当做了摆件……  但是话说回来,很多顶级系统依然选择使用黑胶或者其他模拟音源究竟是为何?其实这简单的已经从侧面说明了模拟系统还是在一些地方明显好于数字系统,不妨今天就来简单的说说一些方面为何黑胶会比数字好?当然这并不是全面的,CD、数字音乐也一样有着它们不可替代的一些优势。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灵敏度 阻抗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丽金 hifi典藏 c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