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喜获2008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有感主权》有感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4、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学习这篇新闻的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举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善;日傍晚,在莫斯科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1、了解消息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
4、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学习这篇新闻的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举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亚运村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2年,中国北京市正式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但是在西方某些政治势力的干扰与反对下,最终以2票之差而未取得主办权,但中国人民为发展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付出的热情已为世人所称颂。“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保护长足进步,体育设施日臻完
善。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欣欣向荣,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把一届最美好的奥运会奉献给世界。
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二、学习新闻的特点
1、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新而重要事实的新闻体裁。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2、新闻的种类
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
3、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篇幅小
4、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
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行。常见的有三种方式:一、通过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 原因、气氛、方法等引出主题。二、通过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 起始部分 来引出主标题;三、通过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副标题所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充也有两种:一是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 。
导语,就是 消息 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味,诱导读者进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除基本要素“人物”
“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其作用 在于帮助读者深刻
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生字:
矜持(jīn)
李岚清(lán)
承诺(nuò)
大阪(bǎn)
淘汰(t.....ài)
风度翩翩(piān)
噙住(qín)
刘淇(qí)
水泄不通(xia)
2、理解生词。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五、分析新闻的标题
六、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则消息,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地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地心情。
七、布置作业: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1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1等内容。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1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 3、整体...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电子教案(八年级)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 34 票 教学设计 教学...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学设计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新华...【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 3...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年奥运会主办权》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 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学案 语文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5、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这...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2 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图文】《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ppt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ppt课件
||文档简介
总评分4.7|
浏览量80074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刘​学​龙​工​作​室
大小:2.7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读《北京折叠》有感(优秀篇)
读《北京折叠》有感(优秀篇)
  若说北京折叠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对未来北京阶层固化的描写,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读《北京折叠》有感的内容,现在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读《北京折叠》有感一  最近看了《北京折叠》,也看到了一些带着评判性质的解读,比如认为作品影射的是一个撕裂的社会,一个阶级化了的现实,“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其实就像在作品中看到的那样,每个空间中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和言不由衷,那这个空间的划分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宁可坐在宝马里面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吗?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知名的销售大师做演讲,下面的观众问他刚刚入行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遇到上门推销被客户羞辱的情况,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确实有很多人拒绝过我,辱骂过我,推搡过我,甚至殴打过我,但是从来没有人羞辱过我。所以像这样一种人,你会觉得他到底属于第几空间呢?套用《简爱》那句经典的台词,“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走过坟墓之前的不平等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物质?我觉得物质的背后是文化,甚至是文字。文化制造出许多标签,每个人一一认领,然后从此万劫不复。具体到中国人,最大的标签库也许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百度上说,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忠信、孝悌、中庸”,似乎和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我看来,它们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它制造的一系列标签,不说是开创了攀比和指责的先河,至少也是把攀比和指责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一个人对照这些标签而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深深的自责的时候,由此带来的羞愧感的破坏力是惊人的。更不要说来自其他人,特别是至爱之人的指责。这种攀比和指责带来的恐惧,至少使成功学登堂入室,让人以为一旦我成功了,我就不会羞愧了,我就足够好了,我就可以给自己贴上更好的标签了。  当然也有前辈告诉我,我也许误会了孔子,儒家思想已经被后人有意或无意地篡改了,已经未必是孔子本人的意思了。比如文质彬彬,“文”代表文明、教养,“质”代表原始、质朴,“彬彬”是一半一半,所以《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现在没有多少人是如原文一样地理解文质彬彬的吧?  但即使是被误读,我相信孔子也不是完全冤枉的。据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相当于当时其它学派给孔子这一支起的外号。在《说文解字》中,儒,柔也,术士之称。术而非道,也许正是儒家当时被鄙视的原因之一。毕业生找工作,上【应届毕业生网】,宣讲会微信公众号【xiaoyuan_xjh】  术和道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道是方向,术是方法。迷失方向的方法,也许越精越危险。而在术的统治下过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心中难道真的已经没有了道吗?恰恰相反,我觉得要是心中没有了“道”,也就不再有痛苦了。就是因为心中一直有“道”,但是这个道又一直和自己被教育的那个术格格不入,才会产生冲突,才会有痛苦。  说简单一些,道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直觉和对生活的领悟,而术就是那些被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不恰当地用左右手来比喻,左手是“道”,可是很少使用,恐已荒疏。右手是“术”,虽然熟练,但又本能地抵触,不愿多用。所以最后很多人都变成了失去天然活力和激情的拖延症患者、空心病病人。使用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yjbys_com】,及时获取最新校园招聘、宣讲会、招聘会。,YJBYS微信号[yjbys_com]  好在道和术并不是天生相背离相抵触的。建立在道上的术才真正成其锋芒,凛然有锐气。只是很遗憾,我们现在已经不太敢相信自己内在固有的宇宙的智慧,不再相信自己心中天然的直觉和对生活的领悟,更不敢把自己的这些智慧和领悟上升为信念。比起自己的结论,我们似乎对别人的结论有更大的信心。  一旦我们开始了向外求的路,也就等于学会了评判,学会了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每个人也就开始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一步再去努力改造自己,直到自己面目全非,再也想不起回家的路。这时候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的第几空间又有什么不同吗?  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所以我很好奇,当提倡圣、智、仁、义的孔子,毕恭毕敬去拜见老子的时候,两个人心中各自真实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至少我相信的是,只有先懂得了老子,孔子也才有意义。否则,再往前推,也许从仓颉造字开始,天雨粟,鬼夜哭,人类就已经从此万劫不复了吧。  读《北京折叠》有感二  周末上午读了刚刚获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对于这篇小说貌似报道大部分集中在作者身上,清华博士、美女学霸、80后科幻作家……很好,都很具有话题性。但读完这篇小说我却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并对其冷静得近乎残酷的描述所深深折服。总体上这篇小说是科幻的壳、社会学的核,因为它通过城市折叠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划分这一瑰丽的想象,最终展现了城市不同阶层的分化、财富和贫穷的隔离;通过主人公一次秘密的行动,以他的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空间的生活图景。  小说中,北京城是一个如魔方般可以旋转折叠的城市,大地被分为两面三个空间。一面是居住着500万人口的第一空间,他们享用完整的一昼夜24小时,之后空间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进入休眠状态,另一面居住的第二和第三空间伸展开来享用另外24小时,但这24小时要被分割成两部分,第二空间的2500万人享用从早上到晚上的16个小时,之后他们休眠,第三空间的5000万人享用剩下的8小时。不得不赞叹这个精妙的设计!一、二、三空间人口递增,但他们所能享用的时间和空间却递减,甚至第三空间的人除了休眠就只能永远生活在深夜的黑暗里,在这里时间的公平性完全被颠覆,它像其他一切资源一样倾斜于少数富有者。  曾经有人跟我描述过北京庞大的地下生活图景,无数外来打工者、城市低收入者、北漂族租不起正常的房屋,只能居住在地下室中,也催生了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如超市、洗衣房、游戏室、饭馆等等……白天人们都外出工作,庞大的地下宫殿如沉睡般安静,而到了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样的世界是不是和小说中第三空间的图景有某些相似之处?只不过在小说中,借助科技的力量将这种社会阶层的分化推向极端,最终实现了物理上的彻底隔离。现实中,地下宫殿的人是流动的,无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种机缘从这里搬到地上,住进了高楼公寓,甚至豪华别墅,实现从屌丝到中产到富豪的逆袭。但在小说中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封死了,被彻底隔离成独立的空间,即便有人从底层的第三空间奋斗到第二、第一空间,也是极极少数。  有一句广告词叫“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当下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都是人类文明跨越式的前进,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享用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生活,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科学技术产生巨大的热忱和憧憬,但人类与科技会一直沿着这样美好的路径发展下去吗?答案未必如此,在这方面悲观的情绪一直萦绕着我们,也一直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我有限的社会学知识来看,人类发展到今天,大同社会只出现在原始社会,在人类还不足以和自然抗衡的幼年时期,人们必须平均分配极少的生活资料以保障生命和种族的延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整体的强大,人群却在不断的分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再也不可能平均化,贫富差距随之产生并不断扩大,而科技本身也是资源和财富,受马太效应的支配也将向富有者集中和流动,如此,我们仿佛离乌托邦和共产主义越来越远。  在刘慈欣的小说《赡养人类》中,他将这种由科技推波助澜的社会分化推向了极致,他虚构了“第一地球文明”,这个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哥哥,一开始它像人类社会一样:社会财富分配虽然不均,但维持着某种平衡,人们普遍相信随着社会进步,贫富差距会逐渐缩小,最终实现大同。但很快这种平衡被打破,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教育的精英化和贵族化逐渐隔绝了社会底层上升的通道,直到有一天技术的飞跃使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可以在人的大脑中植入一台超级计算机,它有巨大的容量,并能够将智力和思想成倍放大,这时候所有好的东西,知识、思想、智力、完美的性格、艺术审美等都可以成为商品,只要有足够财富就可以将这些东西植入大脑,可以说人的思维能够被提升到神的层次。这时候可怕的问题来了:这样如神一般的人和普通人相比,还是同一个物种吗?他们之间的差别无异于我们现在的人类和小猫小狗的差距。是不是很可怕?看得人脊背发凉?尽管这是科幻小说的虚构,但似乎推演的逻辑很完美,是否成真就看技术能否实现了,而且很多事情从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和雏形,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又是一年开学季,有多少父母拿着钱排着队等着送孩子进名校啊。应届毕业生网校园宣讲会信息一网打尽,招聘会微信号rencai_zhaopinhui  或许我们不应这么悲观,因为人性中善良的因子一直在警惕着科技前进的方向,使它不至于像脱缰的野马那样失去控制,比如人们对克隆技术的反思和拷问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比如在《北京折叠》中的一个情节:在第一空间已经有分解垃圾的技术产生,可以替代第三空间2000万垃圾工人的工作,但城市的决策者最终没有采用这项技术,因为不能让2000万人再失业,这或许是城市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我宁愿相信是管理者的悲悯之心使然。小说作者郝景芳在雨果奖颁奖礼上说:希望她所描绘的世界永远不要出现,我想这是所有人的心愿。
本文已影响人
行业名企导航
推荐名企讨论区
推荐热门话题当前位置:
读《绝望锻炼了我》有感
作者:谭舒戈&&发布时间: 16:15:12
  韩国首位女总统用“心信之旅”开启了访华的一扇大门,她亲笔撰写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也渐渐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她是青瓦台公主,父亲是在韩国执政长达十八年的前总统朴正熙。她也曾向其他女孩一样幻想过美好的生活,成为像自己母亲一样的人,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命运却将她推向了一条她从未想象到的艰辛之路:二十二岁时母亲遇刺身亡,二十七岁时父亲被暗杀,她作为长女开始担负起家庭的全部,五十四岁时自身遭遇突袭,与死神擦肩而过。正是这些经历,让朴槿惠开始用一种观看前世的方式审视自己前一生。
  整部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记述着朴槿惠少女以来的心路历程,不是一部权力的争夺史,也不是一部锋芒毕露的奋斗史。在这本自传中,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透着坚毅与果敢,透着对生活的感恩。朴槿惠散发出的亚洲女性特有的谦逊与内敛使得她在男权政治环境下散发出一丝“柔情”。
                  对人民的感恩
  对于朴槿惠来说,政治不意味着权力,而是她出离人生低谷之后回报国民的恩情。在书中,她记述了在双亲相继遇刺时,那些“转身离去的人”,那些原来最亲近朴槿惠一家的人也开始变得冷漠,反而一些未曾谋面的群众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使我能默默熬过这一切并最终站起来的,正是在乡村中、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些质朴的人们,他们用温暖的双手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正是这份无名的爱让我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
  朴槿惠在书中记述了一段这样一段经历:当她独自一人走遍韩国知名的大山和遗迹,走在乡村小路上,遇到的许许多多淳朴善良的村民,他们好客淳朴的笑容使得朴槿惠心中的苦闷与孤寂一扫而空。那些农村妇女用最简单、朴素的一碗面条卸下了她肩上的所用重担。当有一位大娘认出了她时,还偷偷将揉成一团的几张钞票塞到她的手里,对她说:“振作点,往后的日子还长呢。”正是这种温情与感恩之心才让她从绝望中挣脱出来,为了回报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苦痛,我们会遇到帮助我们的人、落井下石的人。身怀感恩之心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身怀感恩之心去对待那些落井下石的人,正是这些不好的经历使得我们更加坚强与笃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战胜困难,既使日后再有类似的挫折也能安然处之。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会像朴槿惠一样体会到如此的大起大落,也没有感受过在绝望之时群众带来的温暖。但是,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贫穷、感受过身在农村的祖辈们最朴实、深沉的爱,感受过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渺小与无助。这些经历都能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过去的“我们”,帮助那些与我们一样还在经历着贫穷、无助的人。只有这种“感恩”之心才能带动社会的良性循环,重新建立起社会的“良心“。
                对权力与欲望的掌控
  “我发现用对的方式活下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中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或权力,那些只不过是一瞬间就会失去的海市蜃楼”。《绝望锻炼了我》一书中,朴槿惠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父母对她的影响。当她们刚刚搬进青瓦台时,母亲就教导她要像她的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生活,不能动用特权,甚至在下雨时也坚持让朴槿惠自己打着雨伞上学,而不用车接送。这种克俭克勤的作风也为朴槿惠以后的个人品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父亲的影响下,朴槿惠开始喜欢阅读历史题材的小说。父亲送给她的《三国志》使得他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她失意时,她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法句经》、《金刚经》等佛教典籍、《论语》、《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哲学书籍都是她在那个时期阅读的。正如她日后所说的“权力是把刀,当权力越大时,这把刀也越锋利,轻轻一动就会伤及他人。因此权力使人惧怕,但真正需要惧怕权势的反而是手持那把刀的人。若不是有着笃定的哲学信念及修养并受到上天的护佑,任何人都无法正确地运用那强大的权力。” 在那个时期,她通过不断阅读与思考开始认识到权力的真正含义,不断警醒自己以最平凡的视角看待权力,为人民造福而不是为己私利。
  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拥有权力去主宰他人的生活轨迹。如何用好权力必须用坚定的意志力来掌控好、实现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关键是放低自己,用一个“隐士”的态度生活,用“出仕”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用正直、尊严浇灌手中的权力之花,才能获得盛夏的绚烂。
                 如何面对绝望
  高考失利、投资失败、被竞争对手打败、失恋、失去亲人都会让人的生活失去平衡,仿佛眼睛被浓雾遮蔽着看不到未来的风景。其实,并不是生活把我们逼向绝望的境地,而是我们自己。当你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悬崖边缘时,有的人会因为恐惧和绝望而踏出人生最后的一步,而有的人则为自己还活着感到庆幸。这就是绝望带给我们的选择:逃避现实,或是坚毅、乐观地走下去。
  在《绝望锻炼了我》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朴槿惠如何从绝望、孤寂、无助中走出,真正找到自己生活的希望,也正是绝望让她能够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回报人民的道路。有时,命运会给我们开一个玩笑,让我们失去曾经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命运想要告诉我们还有更宽敞的路值得我们去选择。可能在一切已然平静,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会感激那一段痛苦的岁月。
  在绝望中,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到自己从前的不足,能够用忏悔、自省的姿态洗涤心灵的污垢;在绝望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从前忽视掉的风景,能够用欣赏、感恩的情怀对待一切的美好。绝望与希望并存、苦难与欢乐共生,这才是人生,用坚强与自信坦然地面对命运,用拼搏与抗争乐观地对待命运,终究实现最终的希望。
责任编辑:梅玉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奥运会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