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克斯羽毛球拍推荐哪个质量好?

【原创】YONEX羽毛球拍综合评述(第二季)! - 神兵利器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45|回复: 472
【原创】YONEX羽毛球拍综合评述(第二季)!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01:11 编辑
YONEX羽毛球拍综合评述(第二季)!
本帖是在下2010年独发在中羽在线论坛神兵利器版的原创帖“二十四款YONEX羽毛球拍综合评述!”的续集。第一季链接
0610-01.JPG (189.98 KB, 下载次数: 15)
22:24 上传
NRZSP-1.JPG (88.43 KB, 下载次数: 6)
22:53 上传
对各个拍子评述的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不保证与厂家生产设定、数据和各位球友的感受一致,望各位球友勿以此作为评判和选购球拍的依据!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21:52 编辑
八、NANORAY(纳米锐速)系列
剑、气之争的延续
剑,操控灵活,招数多变,精妙一击往往起到克敌制胜的奇效,因此成为冷兵器时代最常见的武器,被誉为“百兵器之仙”。同时,因其外形俊朗、舞动飘逸,也多成为仙侠、武侠小说主人公掌中的神兵利器,或剑招精妙、或以气御剑,烘托使用者武功的卓尔不凡、出神入化。羽毛球运动中,拍子就是使用者掌中武器,窃以为头轻型拍子颇有剑的神韵,具有挥动迅捷轻灵的共同特征。近些年来,Yonex将破风型、slim拍框和拍杆两种设计思路分别应用到其Nanospeed系列不同型号拍子上,如破风型设计的NS7000、NS9000X/S,slim型设计的NS8000、NS9900等,同一个系列中并存了两种加快挥拍速度的设计,究竟是不断进化的破风设计,还是越来越纤细的拍框和拍杆设计能够带来更快的挥拍速度,就似金庸先生大作《笑傲江湖》华山剑派中剑宗、气宗一样,在实战中孰优孰劣,难以定论。随着Nanospeed继任者NanoRay系列的出现,“剑宗、气宗”将又展开新的比拼!
1.NR700FX(CH/3U4/BG66UM/AC102C/25LB/BP283)&. NR700RP(CH/3U4/BG66UM/AC102C/25LB/BP286)
两支拍子体型一致:拍框12点位置宽11.7mm/厚6.38mm(含内部凸出棱的厚度),拍框3、9点位置宽12.52mm/厚6.48mm;拍杆直径7mm(slim shaft级别)。NR700FX拍杆、拍柄各加长5mm、拍杆硬度标示为“Middle”(适中);NR700RP拍杆标长、拍柄加长10mm、拍杆硬度标示“Stiff”(硬)。
用NR700FX/RP打高远球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感觉不到拍头的借力感,但击球前的闪腕、屈指发力,球拍瞬间制动等要比用头重型球拍轻松一些,同时两支拍子弹性都很不错,尤其在对拉底线高远球时,拍杆弹力感十足。虽然NR700FX拍杆硬度为“Middle”,NR700RP拍杆硬度为“Stiff”,但实际使用中个人感觉两支拍子拍杆硬度差异并不明显,在yonex中算不上硬杆拍子。
平抽挡是头轻型拍子的天然优势,NR700FX/RP在这方面的表现无需过多赘言,两个字足以概括:“灵动”。细细比较,由于NR700FX的拍头略轻,似乎表现更好一些。在快速抽挡中,两个拍子出球虽然十分利落,但感觉还是不如NS9000X/S、NS9900干脆。
没有谁喜欢打球时总是在接杀球,因为那样太被动;也没有谁不喜欢连续防住对方杀球后的感觉,因为那样很振奋。“弹性”+“灵动”保证了NR700FX/RP反馈杀球的能力。对手一拍重杀过来,只要接杀球点在前半场,只需借对方杀球的力量就可将羽毛球反弹放网,化被动为主动。借助弹性,面对杀球亦可选择挑对方后场两角,诱对手连续杀球,以实现消耗对方体力或出现主动失误丢分的战术意图。
这似乎不是头轻型拍子的长项,但在合适的机会下,NR700FX/RP的杀球威力还是不可小觑的。按照杀球风格分,用VT、AT系列球拍杀球属于“力劈华山”的招式,势大力沉,即使不能一击得手,也会造成对手回球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下一次进攻创造机会;而NR700FX/RP杀球属于“白蛇吐信”的招式,攻其不备,追求瞬间发招一击必杀,拍子在网前扑杀、点杀等更讲究出拍速度、突袭性方面的表现优异。说到NR700FX/RP的杀球质量,除了掌握好杀球时机外,拍框的稳定性也是值得提及的一点。通常来说,破风拍框的弱点在于其拍面的稳定性,尤其是全拍框破风型设计,但是NR700FX/RP在拍框10-2点位置内侧采用凸出棱的设计,类似于AT系列压缩边框设计,有助于提升拍框整体的抗扭性,尤其是在大力击球和击球点偏离甜区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个人认为这个设计应该算是NR系列目前为数不多的创新点之一。
小球、吊球等方面,主要与个人技术和手感有关,与拍子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多评论了。
头轻型、破风型设计的球拍在现有材质条件下,还是有其局限性的,NR700FX/RP也不例外,如后场重杀相对威力不足,拍面稳定性稍逊于盒式框等,个人认为这些还算不上其主要不足,其主要不足是缺乏创新元素。
一方面是材质缺少创新。NR700FX/RP的主要科技材质是ToughLex、X-Fullerene、Fullerene这些都在以往的yy拍子中或多或少地应用过。作为NR系列的开山之作,NR700FX/RP没有像AT700引入“钛装甲”、ARC7引入“叠杯纳米碳素管”、VT70引入“钨虑音器”等概念,或许上述科技带来的概念意义大于实际使用功能,但却都鲜明地亮出本系列的主打科技。
另一方面是性能雷同。外观漆水上看,NR700FX和NR700RP花纹是一样,只是配色不同;外型上看,拍框形状、拍杆粗细一样,只是拍柄长短略有不同。最主要的是在球拍性能上,与传统球拍对比(指标benchmark为100),NR700FX的反弹力、操控性和击球距离分别为102、103、104;NR700RP的反弹力、操控性和击球距离分别为105、102、102。并不是每个羽毛球爱好者都有一双如仪器般灵敏的手,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感觉出两支拍子那1%-3%的差别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NR800(CH/3U4/BG66UM/AC102C/25LB/BP284)
拍框12点位置宽9.76mm/厚5.92mm(含内部凸出棱的厚度);3、9点位置宽10.68mm/厚7.06mm。拍框形状类似于A10的,既非典型的破风框,也不是典型的盒式框;拍杆标长,slim shaft,7mm直径细杆;加长型拍柄210mm。实际使用感觉NR800拍杆略硬于NR700FX/RP。
主动情况下,NR800表现十分优异,能够清晰感受到拍杆充沛的弹性和一触即发的出球爽脆感,如果打分我会给满分。在步伐不到位、发力不充分的被动情况下,如果能够善用闪腕发力,可明显感到拍杆的弹性,在拍杆弹性的辅助下,回对方高远球的质量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还不至于太被动,但是后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回吊对手网前要更容易和效果好一些,毕竟头轻拍手指捻转拍面和控制出球方向要轻松一些。
平抽、网前小球、扑球
这是NR800宣传的卖点之一,我也着重感受了一番。网前球质量高低虽然主要是取决于个人技术纯熟度、对击球时机的把握和手感敏锐性,但头轻型拍子在这方面是有天然优势的,NR800也不例外,手腕、手指做细微技巧动作时相对轻松,拍面的响应速度很快,只不过NR800在这方面的总体表现与其他头轻型拍子没有明显差别。但值得一提的是,NR800在反手勾对角时,感觉操控性要好一些,一是角度好控制,二是出拍速度快、跟得上球,也许是284的平衡点恰巧适合我反手勾对角的手感吧。
网前挑球(包括正手、反手挑球),主要的感觉还是一个字“弹”,控制好挑球力度和落点是关键。
后场反手球、接杀球
NR800这方面表现还是让我很惊艳的。首先是挥拍快,回球角度一般不会太离谱,因为挥拍还没到位将球接飞了的次数似乎少了一些。其次,后场反手小臂旋转发力较为轻松,也能感受到拍杆弹性。最后,连续接杀能力强,通过多拍接杀,由于在挥拍速度上有优势,有时反而能变被动为主动,掌控住击球的节奏。
NR800在杀球表现上是另一个让我惊艳的地方,总以为杀球是头轻型拍子的弱项,但是通过和高水平球友打球却让我对杀球另有一番心得。实战中与高手过招,对手处理球更加合理、漏洞更少,很少像菜鸟一样放个中场球让你随便杀,甚至在双打中,基本都不会起高球,遇上这样的对手,杀球再好使的拍子也发挥不出来。因此,个人认为杀球性能好的拍子不如更多的杀球机会。实话实说,在重杀方面NR800确实不如头重型、平衡型球拍,没办法这是天生的劣势,但是我感觉NR800在抽杀和点杀方面表现惊人,主要得益于挥拍速度快,抽杀十分迅猛,点杀突然性强,而且连续杀球能力非常强。可以说,别看NR800是头轻型拍子,但用其杀球也是你不错的进攻选择,每次爽杀之后,我会想也许这就是“会心一击”的感觉!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 && && && && && && && && && && & ————节选自古龙先生作品《七种武器——孔雀翎》 第六章 不是结局
NR800给我第一眼的感觉,这不就是一只孔雀吗?深褐色拍框上蓝、绿、亮黄三色线条搭配很是养眼,外观虽称不上惊艳,但看久了却能让我感到一种低调的绚烂。古龙先生是这样描写的:“据说天下的暗器一共有三百六十几种,但自从世上有暗器以来,孔雀翎无疑是其中最成功,最可怕的一种。据说这种暗器发出来时,美丽得就象孔雀开屏一样,不但美丽,而且辉煌灿烂,世上绝没有任何事能比拟”。古龙先生在《孔雀翎》书中最后揭示孔雀翎其实就是信心!手执NR800也许不能帮你战胜对手,但它应该能够增强你与对手周旋、对攻和抗衡的信心,记住: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0610-11.JPG (121.27 KB, 下载次数: 3)
02:02 上传
0610-12.JPG (89.51 KB, 下载次数: 4)
02:02 上传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14:35 编辑
3.NR750(CH/4U4/BG66UM/AC102C/25LB/BP277)
刚接触羽毛球运动的时候,听过这样一种说法,球拍设定的平衡点区间为280-300,其中282-287是头轻拍、288-293是平衡拍、294-299是头重拍,超出这个范围的球拍就不好打了。从yy近些年推出的各系球拍看,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只是AT、VT头重系列中的一些拍子平衡点稍微突破300。如果说拍头超重型球拍损失一些灵活性,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威猛霸道的杀球能力,那么拍头超轻型球拍在拥有更高灵活性的同时,其他方面表现又如何呢?抱着吃螃蟹和做小白鼠的心态,入手了yy史上第一支“Super Head Light”级别的羽拍——NANORAY750。
对于自己的“武器”,一般都会给它起个“绰号”,如“孔雀翎”(NR800)、“雪饮狂刀”(AT900T)、“魅影”(NS9000X)、“香蕉”(MP99)等。在拍框、拍杆香槟金色的映衬和大号字体“NANORAY”的纹饰下,NR750犹如一条昂首吐信、伺机待发的黄金蟒,因此我称其为“金蛇剑”。
外形上,NR750拍框12点位置宽9.76mm/厚6mm(含内部凸出棱的厚度),3、9点位置宽10.82mm/厚6.9mm,slimshaft级(直径7mm)加长型中杆,标长型手柄(200mm),与NR800的拍框、拍杆三维数据基本相同,只不过NR800是标长拍杆、加长型拍柄。材质上,NR750拍杆依然沿用了NR系列当家科技X-Fullerene,主打弹性。拍框采用致密型纳米碳素(Nanometric),理论上是在保证拍框具备应有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碳材料用量,达到拍头超级轻量化效果。
NR750分为3U和4U两种规格,为获得更快的挥拍速度和灵活性,充分体验其设计特点,我选择了4U的拍子。拉线、上手胶后,拍子平衡点为277,突破了传统羽拍平衡点下限。为熟悉挥拍速度,打球之前先空挥拍十分钟,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是超轻型拍头,但挥拍过程中竟没有明显的拍头“发飘”感。另外,在运用手腕发力技巧时,明显感到要比我用过的其它yy球拍省力,拍头响应速度快。
用NR750打高远球是对使用者发力技巧的考验,至少在击球前瞬间要小臂内旋、快速闪腕和收指发力。单纯用抡大臂方式打高远球,效果真的不太好(天生膂力过人者除外)。用手弯NR750的拍杆,其硬度与NR700RP的基本相当,但打高远球时,感觉NR750拍杆弹性略输NR700RP,也许是拍头重量差异造成的。
头轻型拍子平抽挡上具有天生的优势,在NR750身上,这个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更快的挥拍速度有助于在多回合球中占据节奏上的主动,快速的拍头响应速度使主动变换回球线路更加得心应手。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拍头较轻,在己方底线平抽或抽对方底线时,手腕上要加些力。
防守性回球
成功的防守性球必然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回球过网,二是回球到位。NR750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灵活性,被动情况下,如被打追身球,能够接到球的概率要高于我用过的其他yy拍子(不包括ARCFB)。但是由于很难从拍头借力,在挑对方后场或回对方后场高远球时,手腕发力显得至关重要,力量稍微欠缺,很容易回个中场半高球,为对手提供了N种得分的选择。
概括地说,无论是网前搓球、勾对角、扑球,还是中后场接杀放网或是吊球,拍头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手腕发力较为轻松。但网前击球时,要注意控制,否则很容易发力过大。
对于NR750的杀球能力,我没有报太高的期望,毕竟拍头的分量在那里摆着了。杀出的球有些发飘,速度不是很快,抡大臂式杀球几乎不会产生多少威胁。我在使用NR750时,感到后场杀球已不是主要得分手段之一了。最后总结一句话,打羽毛球光有腕力是不行的,但用NR750打球,没有腕力是万万不行的。
趣谈yy的“比较级”前缀词
从一些yy拍子水标标注看,其拍子某些参数之间是存在比较级关系的。最典型的是拍杆,如普通8mm直径的,拍杆上一般不会标注相关信息;7mm直径的,拍杆上一般标注“slim shaft”,很多拍子上都有,已经是目前球拍的主流配置了;6.9mm直径的,拍杆上标注“super slim shaft”,如VT70;6.8mm直径的,拍杆上标注“ultra slim shaft”,如VT80、VTZF。另外,再从拍头重量方面看,头轻拍型拍标注“head light balance”而NR750则标注“super head light balance”。还有从拍子的重量看,有4U规格的拍子一般都会标注“light weight”,而VT80、VTZF虽然最轻规格也是4U,但其拍杆上却标注“ultra light weight”,再看F级别的ARCFB拍杆上标注的是“extra light weight”。由上述情况,个人推导出yy对比较级前缀关系的界定是SUPER & ULTRA & EXTRA。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0610-20.JPG (73.85 KB, 下载次数: 3)
02:21 上传
0610-21.JPG (131.01 KB, 下载次数: 2)
02:21 上传
0610-18.JPG (71.5 KB, 下载次数: 3)
02:21 上传
0610-15.JPG (75.12 KB, 下载次数: 1)
02:21 上传
0610-16.JPG (98.44 KB, 下载次数: 4)
02:21 上传
0610-19.JPG (70.93 KB, 下载次数: 4)
02:21 上传
0610-14.JPG (44.78 KB, 下载次数: 1)
02:20 上传
0610-17.JPG (38.54 KB, 下载次数: 2)
02:21 上传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23:19 编辑
七、VOLTRIC系列
1.VT80(CH/3U4/NBG95/AC102C/25LB/BP305) &.
VT80LTD(CH/3U5/BG80/AC102C /25LB/BP308)
2011年推出的VT系列旗舰级拍子VT80,相对于该系列开山之作VT70,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是平衡点进一步提高。经对手中现有拍子进行测量,VT80、VT80LTD的平衡点均超过了300,而VT70(CH/3U4/NS95/AC102C /25LB)的平衡点只有297。
二是拍框三维进一步粗壮。经测量,VT80拍框3、9、12点位置宽10.56mm,2、6、10点位置宽11.12mm,拍框厚度6.6mm;而VT70拍框3、9、12点位置宽9.5mm,2、6、10点位置宽10mm,拍框厚度6.34mm。
三是拍杆材质进一步升级。VT80拍杆材质为“高弹性碳素”+“多官能键碳素纳米管(NANOPREME)”,据相关宣传称:NANOPREME主要作用是提升拍杆强度和韧性,因此VT80配备了yy目前最细级别的拍杆,既“Ultra Slim Shaft”,拍杆直径6.8mm。而VT70的拍杆仍沿用了原有的“高弹性碳素”+“超级聚乙烯纤维(Ultra PEF)”材质,配备的拍杆为“Super Slim Shaft”,拍杆直径6.9mm。
通过上述对比,VT80应该比VT70杀球更猛,拍框更加结实和稳定,拍杆弹性更好吗!?
也许是我期待太高、或许是个人能力所限不足以发挥出VT80的全部潜力,实际上手后,个人对VT80的总体印象是,一支表现良好、中规中矩的头重型球拍,有着与其平衡点相匹配的杀球和高远球能力,扎实稳定的击球感,拍面较好的容错性,但除此之外,VT80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磨合,我知道了自己对VT80不满意的地方。一是要充分发挥和体验NANOPREME中杆的弹性,需要更为集中、短促的爆发力。VT80拍杆要硬于VT70的,也就是说对使用者腕力大小和对击球瞬间发力技巧把握有更高的要求。以杀球为例,单纯用抡大臂方式杀球,只能得到VT80拍头重量的增益,几乎不能感受到拍杆弹性。只有在杀球瞬间连贯顺畅地完成小臂内旋、闪腕、收指发力等一系列动作,才能使拍杆有效形变,借助拍头重量和拍杆回弹性,杀出更有威胁的球。二是挥拍速度没有突破头重型拍子的限制。虽然拥有yy目前最细的拍杆,但其挥拍速度仍然停留在头重拍子级别,尤其是在双打快速平抽对抗中,比较吃亏。VT80是一支更偏向于单打设计的球拍,其在高远球压制对手底线和杀球威力两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攻防转换节奏更快的双打中,速度上吃一些亏,建议双打使用4U规格的VT80,即保证了后场攻击力的输出,也弥补了一些速度上的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yy又推出了一款新拍,我在后面的帖子中将会具体评述。
不可忽视的“7“字头
太早的系列不太清楚,但是自从AT系列以来,yy推出新系列时,开山之作均是“7“字头,如AT700、NS7000、ARC7、VT70、NR700FX/RP等,由于“7“字头注定不会成为本系的终极拍,所以多不为人重视。但个人近些年来通过使用和体会各系的“7“字头拍手感,归纳总结出一句话,不见得准确,只是希望和大家交流。
“就像Cab2O是整个yy羽毛球拍性能坐标系的圆点一样,“7“字头拍可视为该系列拍子性能坐标系的圆点“。“7“字头拍子上可能不会配备太多的科技概念,但其明确了整系拍子的风格,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同系拍子只能在其风格框架内就某些方面进行取舍。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VT80、VT80LTD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VTZF(CH/4U4/BG66UM/AC102C/25LB/BP307) &.
VTZFLTD(CH/3U4/BG80/AC102C /25LB/BP308)
山外青山楼外楼,没有最猛只有更猛!
话说yy的VT80杀球着实威猛,没有白瞎了AT系列升级版的定位,但它“8”的名号却注定了其在VT系列中的地位和宿命,不可能成为该系的最终旗舰拍。就好比一个人的名字叫“二郎”,那么他很可能还会有一个叫“大郎”、“太郎”、“一郎”等名字的哥哥(或姐姐,女汉子!?)VT80出来了,VT90还会远吗?答案是:远,至少比VTZF远。
VTZF全称VOLTRIC Z-FORCE,又是一个“Z”字头的拍子,与ARCZS一样沿用了小平头拍面设计。三维标准为:拍框12点位置宽度10.94mm,3、9点位置宽度11mm,2、10点位置宽度11.68mm,拍框厚度6.4mm左右,拍框偏破风型;拍杆为ultra slim shaft级别,直径6.8mm,加长型拍杆,标长手柄(200mm)。
VTZF比VT80头重感更强一些,拍杆更硬一些。值得一提的是VTZF拍框的整体硬度是我目前用过的yy破风型拍子中最高的一支,非甜心区大力击球的容错度也是上述拍子中最好的。但是虽然采用了小拍头、破风框的设计,但VTZF挥拍速度仍无法突破头重拍固有的瓶颈,挥速仅比VT80、AT700、AT900P、AT800OF等拍快一些,比AT900T要慢一点,比头轻型拍慢的就更明显了。
重拍头加上一根弹性不错的特细拍杆,各种高远球自然轻松惬意。平抽球虽然感觉挥拍速度比VT80快一些,但头重拍普遍存在的迟滞感还是有一些。各种小球与拍子关系不大,主要看使用者的手感,但由于头重和破风框,对腕力使用和有效控制的要求相对高一些。
杀球重是VTZF的宣传卖点,没用该拍之前,19公斤力的描述着实让我遐想一番“……幻想着一记重杀,对方没有接到球是他的幸运,如果接到球拍必线断框折;杀追身球,如果不幸杀在身体穴位上,骨软筋麻一时三刻动弹不得,惨啊,场地费就这么浪费了!……”。但拿到球拍后,上述幻想一下子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发现想用VTZF杀出高质量的重球是一项技术活,杀球时机的把握、击球点正中甜区、爆发力集中等要素需严格同步,这点不如VT80的宽容度大。与VT80相比,虽然更重的拍头、破风框带来的更快挥速、更硬的拍杆可以加强VTZF杀球能力,但甘蔗没有两头甜,总是感觉杀球时用VTZF,不像用VT80那么稳定、对出球质量有把握。个人认为VTZF是继AT900T之后又一“神经刀”类型球拍。掌握得好,可增加暴击率;掌握不好,攻击力输出值不确定性增大。如想用好此拍,建议需长期磨合。
19公斤力的疑问
近些年yy在推出一些旗舰级球拍时,往往采用绝对数值作为宣传卖点。如陈文宏用ARCZS在实验室中杀出时速421km的球、用NRZSP杀出时速493km的球;VTZF杀球效果19公斤力;2003年老色AT700推出时,宣传在时速200km的挥拍速度下,理论杀球时速可达364km。个人觉得这些数据虽然有事实依据,也得到了一些权威机构的认可,但却难以看出该拍相对于yy其他球拍在性能上的提升。如VTZF杀球效果可达到19公斤力,那么相同条件下用VT80、AT900P/T、AT700等拍能达到多少公斤力呢?让陈文宏用ARC10、ARC11、ARCFB、NR800等拍,杀球时速是不是也能接近甚至超过500km呢?因此,个人认为没有对比,有些数据只是单纯的数据,不能说明优异。另外,其他品牌的球拍企业,能不能找位杀球高手,在实验室条件下杀出时速超过500km的球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VTZF、VTZFLTD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0610-23.JPG (167.58 KB, 下载次数: 2)
08:15 上传
0610-24.JPG (107.23 KB, 下载次数: 1)
08:15 上传
0610-25.JPG (76.12 KB, 下载次数: 2)
08:13 上传
0610-26.JPG (64.21 KB, 下载次数: 3)
08:13 上传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23:39 编辑
六、ARCSABER(弓剑)系列
1.ARC11(CH/3U4/BG66UM/AC143EX/25LB/BP288)
ARC11的出现多多少少出乎我的预料。按照近些年yy对其各系球拍命名的规律看,ARC10应该已是ARC系传统意义上的旗舰拍。同时ARCZS引入了Z系球拍理念,从产品定位、科技概念和材质配备方面,其在ARC系中地位也不次于ARC10。本以为该系再出些中低端拍子之后就会被新系列所取代,没想到2013年初,yy推出了ARC11,明确定位其为ARC10的升级版。
ARC11三维标准为:拍框12点位置宽度9.8mm、厚度6.52mm,3、9点位置宽度10.26mm、厚度6.88mm,拍框形状与ARC10类似;拍杆为slim shaft级别,直径7mm,标长拍杆;加长型手柄(210mm)。外形上ARC11与ARC10的体型相似,两支拍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拍框材质,ARC11采用了Carbon Nanotube neo材质,应该是ARC10用的Carbon Nanotube的升级版,不过我没有找到yy对Carbon Nanotube neo的详细介绍,个人推测也许Carbon Nanotube neo相对于Carbon Nanotube并没有质的飞跃。ARC11拍框3、9点位置使用了Sonic Metal材质。
实际使用中,ARC11与ARC10属于同一手感类型,性能基本相同(具体细节表现可参考中ARC10的评述)。虽然ARC11出球变得干脆利落了一些,但在25磅的线压下,出球瞬间还是有一点粘球感。还有,ARC11拍杆比ARC10略软一些,连续长时间使用后(3个小时),手臂、手腕疲劳度要比用ARC10小一些。总体感觉,虽然yy宣传ARC11是ARC10的升级版,但是个人认为ARC11并没有表现出比ARC10更加优异的性能,只是比ARC10更加适合业余爱好者。
ARC11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增加羽毛球在线床驻留时间的Carbon Nanotube neo科技和增加拍框硬度和强度的Sonic Metal科技竟然同在一个拍框上,这也许就是ARC11感觉出球更干脆利落的原因吧!但这两种科技的作用会不会有些相互抵消呢?另外有趣的一点是,ARC11推出不久后,yy迅速推出了ARC11TH,再联系到ARC11与ARC10相差无几的性能,个人认为也许ARC11的最终意义不是为了替代ARC10,而是为了纪念一代羽毛球天才——陶菲克。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ARC10PR(CH/3U4/BG66UM/AC102C/25LB/BP293)
ARC10PR拍框12点位置宽10mm/厚6.2mm,3、9点位置宽10.3mm/厚7mm,slimshaft级(直径7mm)标长中杆,加长型手柄(210mm),材质与普通版ARC10一样。该拍于2012年上市,据说是由yy公司的台湾分公司主导推出的,有TW、CH、SP等版本,但是没有JP版。个人认为该拍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其外观,磨砂效果处理的黑色框体加上一抹金色,让我不禁想到Cab2O的黑金底盖,高贵而神秘。
总体来说,个人认为ARC10PR与红弓十、白弓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漆水不一样,也许生产批次不同,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这三款拍子的设计理念应该是相同的。与我手中2008年产的红弓十相比,这支ARC10PR的拍杆稍软一些,打高远球、杀球时手感要柔和一些,除此之外,两支拍子没有明显差别。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3.ARC9(CH/3U4/BG66UM/AC102C/25LB/BP290) &. ARC9FL(CH/4U4/BG66UM/AC102C/25LB/BP290)
现在看来ARC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系列。2007年秋季yy推出该系开山之作ARC7之后,并没有按顺序推出ARC8、ARC9,反而在2008年春季推出了ARC10,之后才相继推出ARC9、ARC8DX等拍。尤其是ARC9,刚刚推出时宣传是专为女性设计的拍子,配色也采用了粉色和珍珠白等女性专属色,颇得女球友们的芳心,一时间该拍成为馈赠羽球红粉佳人、红颜知己、心动女生的不二之选。但从实际使用手感看,yy只说了半句话,说完整了ARC9是专为女汉子们设计的球拍。都是温柔的颜色惹得祸!可能是为了使ARC9更加适合广大的女球友,yy之后又推出了ARC9FL(Feather Light),第一支4U规格的平衡型拍。
ARC9拍框12点位置宽度10mm、厚度6.38mm,3、9点位置宽度10.2mm、厚度6.98mm,拍框形状与ARC10类似;拍杆为slim shaft级别,直径7mm,标长拍杆;加长型手柄(210mm)。
ARC9FL拍框12点位置宽度9.92mm、厚度6.34mm,3、9点位置宽度10.2mm、厚度6.96mm,拍框形状与ARC10类似;拍杆为slim shaft级别,直径7mm,加长型拍杆;标长手柄(200mm)。
ARC9与ARC9FL主要区别:
拍框:ARC9为轻感碳素(Light feel carbon);ARC9FL为强韧树脂(Toughlex)。
拍杆:ARC9标长拍杆,硬度接近ARC10;ARC9FL加长型拍杆,硬度比ARC9略软。
规格:ARC9为2U、3U规格;ARC9FL为3U、4U规格。
实际使用中,感觉ARC9就是一支拍头稍轻版的ARC10,其它方面与ARC10无明显差异。ARC9FL与ARC9的差异要明显一些。高远球方面,ARC9FL更轻松一些,相对软的拍杆弹性更为充沛;杀球方面,ARC9FL杀球时拍杆形变回弹感更强,更容易借力。另外由于ARC9FL有4U规格可选,总体上比ARC9更节省体力。虽然ARC9FL比ARC9更容易上手,但是由于拍杆稍软,ARC9FL在高远球、杀球时的落点控制总体不如ARC9精准。
试验田,弓剑系列!
从2007年秋季ARC系推出以来,到今年已经6年了。这些年ARC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承载了多个yy羽毛球拍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平衡型球拍中推出4U规格(ARC9FL),第一次引入Z系概念(ARCZS),第一次质保28磅的球拍(ARC8DX),第一次超轻量级球拍(ARCFB)。
ARC系为yy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其在羽毛球拍未来发展之路上,向多个方向迈出了积极探索的脚步!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RC9(3U)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RC9FL(4U)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4.ARCFB(CH/FG5/BG66UM/AC102C/25LB/BP292)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 The Hollies
yy史上第一支“F”级(相当于6U)重量的羽拍——ARCFB
外形上,ARCFB拍框12点位置宽10.6mm/厚6.58mm,3、9点位置宽10.74mm/厚7mm,slimshaft级(直径7mm)加长型中杆,标长型手柄(200mm)。材质上,ARCFB拍框材质沿用ARC系列的标准配置,“叠杯碳素纳米管”+“高弹性碳素”;拍杆则是在yy球拍中首先采用了致密型纳米碳素(Nanometric),宣传称在保证拍杆具备应有强度的前提下,拍杆壁变薄,达到降低球拍重量的效果。ARCFB分为F和5U两种规格,为充分体验其设计特点,我选择了F规格的拍子。我和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轮流撸了ARCFB一段时间,其中不乏暴力型打法的小伙。我们共同的感受是这拍手感不错、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仅就我手中这支ARCFB而言)。
高远球最能够体现ARCFB致密型纳米碳素拍杆的特点,明显区别于我用过的其他yy球拍,两个字:“软弹”,触球瞬间能够清晰感到拍杆的形变和回弹。再加上292平衡点带来的一丝头重感,用该拍打高远球还是比较轻松的。只是由于拍子重量较轻,建议单纯用抡大臂方式打高远球时加一些力(毕竟抡大臂与“鞭击”技巧下,挥拍产生的加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挥速的绝对优势
ARCFB更让我感到特别的是球拍挥速,“极速”的挥速!在我目前用过的球拍中无出其右者。特别是在双打快速平抽挡中,在第一击球点没打着球的情况下,借助ARCFB挥拍速度,往往能“海底捞月”式的在低手位将球救回,出其不意的得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同时在挥拍速度的绝对优势下,网前缠斗小球、接杀球、平抽球等方面,ARCFB表现优异,得心应手。唯一遗憾的是,由于球拍太轻,在打后场球,尤其是被动防守放对方后场球时,很难借到拍子的力,必须靠使用者进一步加大击球力量才能保证回球质量。
虽然F级ARCFB只有73克,可是其杀球效果并没有我原先想象中的那么发飘和不堪,甚至感觉比4U的NR750还要好一些,我想原因应该是偏头重的平衡点、拍杆软产生形变后回弹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极速的挥速和超轻的拍重,造就了ARCFB非常强悍的连续杀球能力,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当然,说ARCFB杀球好主要是相对于其规格而言,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用一支73克的平衡拍也不会杀出VT、AT系列球拍那样的效果。
个人对“致密型纳米碳素”的看法
到目前为止,yy今年连续推出了两款采用“致密型纳米碳素”材质的球拍ARCFB和NR750,而且两款拍子都是比较“奇葩”的类型,要么整拍超轻、要么拍头超轻。经过实战考验,感觉虽然两支拍子各有特色,使用中也有一些亮点,但在实用性方面,与yy现有的高端拍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个人认为无论ARCFB还是NR750都是yy公司的试水产品,两支拍子既是对未来球拍继续向轻量化发展,以适应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快比赛节奏的试水之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支拍子“Extra Light Weight”、“Super Head Light”的“奇葩”参数,衬托和凸显出了“致密型纳米碳素(Nanometric)”的性能,将“致密型纳米碳素”成功包装成为新一代、更强悍、更优异的碳素材质。在今后羽毛球拍制造中,“致密型纳米碳素”将成为传统碳素材质的终结者,还是只是yy宣传中的科技噱头之一,时间会证明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即将推出的NANORAY Z-SPEED会给出一些方向性的线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0610-03.JPG (147.7 K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0610-04.JPG (173.11 K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0610-05.JPG (56.8 KB, 下载次数: 0)
08:31 上传
0610-10.JPG (44.72 K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0610-06.JPG (49.21 K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0610-07.JPG (65.32 K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0610-08.JPG (50.62 KB, 下载次数: 0)
08:31 上传
0610-09.JPG (106.79 KB, 下载次数: 2)
08:31 上传
& && && && && &
专业选手, 积分 6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 积分
我也占楼一个
国家二级,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紫羽 于
22:58 编辑
NR Z-SPEED(CH/3U4/66UM/AC102C/25LB/BP297)
大约在今年6、7月份,神通广大的中羽坛友发现了yy请李宗伟、陈文宏测试新拍的网络视频,由于视频清晰度、测试球拍尚未涂装等原因,具体是什么球拍一时间难以知晓,“VT90”、“NR900” ……亦或是全新系列等各种猜测,带给部分球友一份未知的期待。一个多月后,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上,钻石组合揭开了这支新武器神秘的面纱,NANORAY Z-SPEED!
在我的印象中,Z系列拍子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两个字“小”和“快”,“小”是拍面小的“小”;“快”是杀球速度快的“快”。yy官方宣传,陈文宏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该拍杀球速度达到493公里/小时,再次刷新了该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再加上NR800给我留下的好印象,作为NR系列新旗舰拍的NR Z-SP应有不俗的表现,该拍着实让我期待了一段时间。
第一时间拿到球拍后,拍面小是意料之中,但拍头重却始料不及,NR系列不是头轻型的吗?有没有搞错,将近300的平衡点应该属于VT、AT系列啊!经将店家所有的NR Z-SP都掂了一遍,才确认这拍就是头重。如果是这样,它不就是VTZF吗?
杀球速度是NR Z-SP宣传卖点,但在创纪录的杀球速度光芒下,其它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尤其是小拍头和头重会不会在实战中拖后腿呢?为了避免八股文式的表述,这里不再按高远球、平抽球、杀球等技术环节进行评述,因这些虽与球拍有一定关系,但更决定于使用者的技术水平。换个观察角度,也许能够更突出拍子本身的特性。
虽然NR Z-SP在静止状态下依据平衡点绝对算是头重型拍,但是在挥动中却很难感到头重拍那种特有的拍头惯性。打高远球时明显感到的是球拍整体弹性,而不是单借力头重惯性将球“撞”出去。平抽挡的速度与ARCZS这类平衡型球拍不相上下,明显比yy其他头重型球拍灵活。只有在网前单靠手腕、手指发力出球时,才能让我感到它的头重。个人认为该拍超越头重型球拍的挥速,主要得益于缩小了其下半部拍框,以及相对较细的拍框和拍杆,拍框3、9点位置的宽度向12点位置逐渐收窄等设计。
相对于ARCZS的小平头,NR Z-SP稍微收窄和缩短了拍框下半部,而保留了拍框上半部的大平头。个人认为这是在缩小拍面以提升挥拍速度设计理念基础上的再次优化,毕竟甜区主要集中在拍面的中上部,个人认为这是NR Z-SP最大的设计亮点。宣传中白色平行护线管扩大甜区的作用,实在讲,我是没有感觉到多少。还有,我用NR Z-SP几乎没有发生打框的现象,这点要比ARCZS好一些。
感觉NR Z-SP的拍杆硬度介于ARCZS和VTZF之间,比ARCZS硬、比VTZF软。从设计上看,NR Z-SP是标长手柄,拍框又比其他yy拍的稍短一些,所以拍杆就相对更长一些,因此即使在相同硬度下,NR Z-SP的拍杆总体感觉要软弹一些。另外拍框3、9点位置上细了一圈的EX-HMG,我第一印象是将gosen的雅文中杆设计理念用在了拍框上。从理论上讲,NR Z-SP在拍杆形变的基础上,EX-HMG部位接续发生第二次形变,两种回弹力形成更大的合力作用在球上,杀球速度自然会快一些,个人认为这是NR Z-SP设计的又一亮点。
NR Z-SP是我目前所用过的yy球拍中,将挥速(灵活性)和杀球威力结合得最好的一支拍子。
借用拳王阿里的名言来形容我心中的NR Z-SP:Float like a butterfly,sting like a bee(蝴蝶般移动,蜜蜂似出击)。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NRZSP-2.JPG (119.16 KB, 下载次数: 0)
22:46 上传
NRZSP-4.JPG (86.14 KB, 下载次数: 1)
22:46 上传
NRZSP-5.JPG (68.97 KB, 下载次数: 2)
22:46 上传
NRZSP-7.JPG (70.4 KB, 下载次数: 1)
22:46 上传
NRZSP-8.JPG (53.23 KB, 下载次数: 1)
22:46 上传
NRZSP-10.JPG (40.41 KB, 下载次数: 1)
22:46 上传
国家一级, 积分 7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0 积分
刚好靠在一边··············
国际健将, 积分 149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期待紫羽大作。希望是球拍相关的。
省队选手, 积分 28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 积分
期待一下,王局占坑先
国家一级, 积分 66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3 积分
施工期多久啊?
省队选手, 积分 25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4 积分
坐等啊。。咋没有80PG
专业高手, 积分 14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7 积分
750都有了啊
初级选手,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世锦赛冠军, 积分 219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13 积分
本帖最后由 niceshoot 于
23:21 编辑
排队看看。占个好位,卖瓜子香烟汽水。看来重拍子打的少,轻的打的多。看手胶就知道了
专业高手, 积分 12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4 积分
很多拍没打过
省队高手, 积分 39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专业选手, 积分 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4 积分
占个位置看热闹
国家一级, 积分 5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施工队罢工了?
专业选手,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7 积分
向楼主致敬,学习中
社区公告 /2
网络喷子是个大毒瘤,即日起将严格整治。可直接私信链接地址,将视违规程度直接封号。
即日起社区禁止在帖子和头像里使用发布情色类等违规图片(成人、幼童等隐私部位)。一经发现立即删除或封号处理,谢谢配合!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尤尼克斯羽毛球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