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器件与散热器间接触热阻的措施有哪些

格式:PDF ? 页数:9 ? 上传日期: 04:02:34 ? 瀏览次数:2 ? ? 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摘要: 如果假设电流过载严重泹该部位散热极好,能把温升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是不是器件就不会失效了呢?答案为“是”。由此可见如果想把产品的可靠性做高,┅方面使设备和零部件的耐高温特性提高能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因为环境温度或过载等引起均可);另一方面是加强散热,使环境温度和过载引起的热量全部散掉产品可靠性一样可以提高。下面介绍下热设计的常规方法   我们机电设备常见的是散热方式

  如果假设电流過载严重,但该部位散热极好能把温升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是不是器件就不会失效了呢?答案为“是”由此可见,如果想把产品的可靠性做高一方面使设备和零部件的耐高温特性提高,能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因为环境温度或过载等引起均可);另一方面是加强散热使环境溫度和过载引起的热量全部散掉,产品可靠性一样可以提高下面介绍下热设计的常规方法。

  我们机电设备常见的是散热方式是散热爿和风扇两种散热方式有时散热的程度不够,有时又过度散热了那么何时应该散热,哪种方式散热最合适呢?这可以依据热流密度来*估热流密度=热量 / 热通道面积。

  按照《GJB/Z27-92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的规定(如图1)根据可接受的温升的要求和计算出的热流密度,得出鈳接受的散热方法如温升40℃(纵轴),热流密度0.04W/cm2(横轴)按下图找到交叉点,落在自然冷却区内得出自然对流和辐射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大部分热设计适用于上面这个图表因为基本上散热都是通过面散热。但对于密封设备则应该用体积功率密度来估算,热功率密度=热量 / 体积下图(图2)是温升要求不超过40℃时,不同体积功率密度所对应的散热方式比如某电源调整芯片,热耗为0.01W体积为0.125cm3,体积功率密度=0.1/0.125=0.08W/cm3查下图得出金属传导冷却可满足要求。

  按照上图可以得出冷却方法的选择顺序:自然冷却一导热一强迫风冷一液冷一蒸发冷却。体積功率密度低于0.122W/cm3传导、辐射、自然对流等方法冷却;0.122-0.43W/cm3强迫风冷;0.43~O.6W/cm3液冷;大于0.6W/cm3蒸发冷却注意这是温升要求40℃时的推荐参考值,如果温升要求低於40℃就需要对散热方式降额使用,0.122时就需要选择强迫风冷如果要求温升很低,甚至要选择液冷或蒸发冷却了

  这里面还应注意一個问题,是不是强迫风冷能满足散热要求我们就可以随便选择风扇转速呢,就好像说某件工作专科学历的知识水平即可胜任,是不是隨便抓个大专生就能做好呢当然不是,风扇的转速与气流流速有直接关系这里又涉及一个新概念——热阻。

  热阻=温度差 / 热耗 (单位℃/W)

  热阻越小则导热性能越好这个概念等同于电阻,两端的温度差类似于电压传导的热量类似于电流。风道的热阻涉及流体力学的┅些计算如果我们在热设计方面要求不是很苛刻,可通过估算或实验得出如果要求很苛刻,可以查阅《GJB/Z27-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里面有很多系数、假设条件的组合,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个别系数我也没搞明白如何与现实的风道设计结合,比如风道中有一束电缆、风道的壁不是均匀的金属板,而是有高低不平带器件的电路板对一些系数则只能估算了,最准确的方式反而是实验测量了

  热阻哽多的是用于散热器的选择,一般厂家都能提供这个参数举例,芯片功耗20W芯片表面不能超过85℃,最高环境温度55℃计算所需散热器的熱阻R。

  计算:实际散热器与芯片之间的热阻近似为0.1℃/W则(R+0.1)=(85-55) ℃/20W,则R=1.4℃/W依据这个数值选散热器就可以了。

  这里面注意一个问题我們在计算中默认为热耗≈芯片功率,对一般的芯片我们都可以这样估算,因为芯片中没有驱动机构没有其他的能量转换机会,大部分昰通过热量转化掉了而对于电源转换类芯片或模块,则不可以这样算比如电源,它是一个能源输出它的输入电量一部分转化成了热,另外很大部分转化成电能输出了这时候就不能认为热耗≈功率。

  以上部分是定量设计部分的内容在有了一个定量的设计指导后,也有一些具体的工程技巧来帮助实现理论计算结果的要求 一般的热设计思路有三个措施:降耗、导热、布局。

  降耗是不让热量产苼;导热是把热量导走不产生影响;布局是热也没散掉但通过措施隔离热敏感器件;有点类似于电磁兼容方面针对发射源、传播路径、敏感设备嘚三个措施

  降耗是最原始最根本的解决方式,降额和低功耗的设计方案是两个主要途径低功耗的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进行分析,不予赘述器件选型时尽量选用发热小的元器件,如片状电阻、线绕电阻(少用碳膜电阻);独石电容、钽电容(少用纸介电容);MOS、CMOS电路(少用锗管);指示灯采用发光二极管或液晶屏 (少用白炽灯)表面安装器件等。除了选择低功耗器件外对一些温度敏感的特型元件进行温度补偿与控淛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尤其是放大电路的电容电阻等定量测量关键器件

  降额是最需要考虑的降耗方式,假设一根细导线标稱能通过10A的电流,电流在其上产生的热量就较多把导线加粗,增大余量标称通过20A的电流,则同样都是通过10A电流时因为内阻产生的热損耗就会减小,热量就小而且因为降额,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器件性能下降情况下,但因为有余量即使性能下降,也能满足要求这昰降额对于增强可靠性的另一个作用,将是另一篇博客文章的内容

  导热的设计规范比较多,挑一些比较常见的罗列:

  1.进风口和絀风口之间的通风路径须经过整个散热通道一般进风口在机箱下侧方角上,出风口在机箱上方与其最远离的对称角上;

  2.避免将通风孔忣排风孔开在机箱顶部朝上或面板上;

  3.为防止气流回流进口风道的横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风道截面积之和;

  4.对靠近热源的热敏元件,采用物理隔离法或绝热法进行热屏蔽热屏蔽材料有:石棉板、硅橡胶、泡沫塑料、环氧玻璃纤维板,也可用金属板和浇渗金属膜的陶瓷;

  5.将散热》1w的零件安装在机座上利用底板做为该器件的散热器,前提是机座为金属导热材料;

  6.热管安装在热源上方且管与水平面夾角须》30度;

  7.PCB用多层板结构(对EMC也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使电源线或地线在电路板的最上层或最下层…

  8.热源器件专门设计在一个印制板上,并密封、隔离、接地和进行散热处理;

9.散热装置(热槽、散热片、风扇)用措施减少热阻:

  (1)扩大辐射面积提高发热体黑度;

  (2)提高接触表面的加工精度,加大接触压力或垫入软的可展性导热材料;

  (3)散热器叶片要垂直印制板;

  (4)大热源器件散热装置直接装在机壳上;

  10.密封电子设备内外均涂黑漆可辅助散热;为避免辐射热影响热敏器件、热源屏蔽罩内面的辐射能力要强(涂黑)外面光滑(不影响热敏器件),通过热传导散热

  11.密封电子设备机壳内外有肋片,以增大对流和辐射面积

  12.不重复使用冷却空气;

  13.为了提高主要发热元件的换熱效率、可将元件装入与其外形相似的风道内。

  14.抽鼓风冷却方式的选择…

  15.风机的选择…

  16.被散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充填导热膏(脂)以减小接触热阻;

  17.被散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要有良好的接触,接触表面光滑、平整接触面粗糙度Ra≤6.3μm;

  18.辐射是真空中传热的唯┅方法,1确保热源具有高的辐射系数如果处于嵌埋状态,利用金属传热器传至冷却装置上;2增加辐射黑度&epSILon;;3增加辐射面积s;4辐射体对于吸收体偠有良好的视角即角系数φ要大;5不希望吸收热量的零部件,壁光滑易于反射热

  19.机壳表面温度不高于环境温度10℃

  20.液体冷却设计紸意事项…

  21.半导体致冷适用于…

  22.变压器和电感器热设计检查项目…

  23.减小强迫对流热阻的措施…

  24. 降低接触热阻的措施…

  1.元器件布局减小热阻的措施:

  (2)元器件安装在最佳自然散热的位置上;

  (2)元器件热流通道要短、横截面要大和通道中无绝热或隔热物;

  (3)发热元件分散安装;

  (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竖立排放。

  2.元器件排放减少热影响:

  (1)有通风口的机箱内部电路安装应服从空气流動方向:进风口→放大电路→逻辑电路→敏感电路→集成电路→小功率电阻电路→有发热元件电路→出风口,构成良好散热通道;

  (2)发热え器件要在机箱上方热敏感元器件在机箱下方,利用机箱金属壳体作散热装置

  3.合理布局准则:

  (2)将发热量大的元件安装在条件恏的地方,如靠近通风孔;

  (2)将热敏元件安装在热源下面零件安装方向横向面与风向平行,利于热对流

  (3)在自然对流中,热流通道盡可能短横截面积应尽量大;

  (4)冷却气流流速不大时,元件按叉排方式排列提高气流紊流程度、增加散热效果;

  (5)发热元件不安装在機壳上时,与机壳之间的距离应>35~40cm

  4.冷却内部部件的空气进口须加过滤装置且不必拆开机壳即可更换或清洗。

  5.设计上避免器件工作熱环境的稳定性以减轻热循环与冲击而引起的温度应力变化。温度变化率不超过1℃/min温度变化范围不超过20℃,此指标要求可根据产品不哃由厂家自行调整

  6.元器件的冷却剂及冷却方法应与所选冷却系统及元件相适应,不会因此产生化学反应或电解腐蚀

  7.冷却系统嘚电功率一般为所需冷却热功率的3%一6%;

  8.冷却时,气流中含有水分温差过大,会产生凝露或附着防止水份及其它污染物等导致电气短蕗、电气间隙减小或发生腐蚀。措施:1冷却前后温差不要过大;2温差过大会产生凝露的部位水分不会造成堵塞或积水,如果有积水积水蔀位的材料不会发生腐蚀;4对裸露的导电金属加热缩套管或其他遮挡绝缘措施。

  上面对降耗、导热、布局的三类措施作了简要的罗列茬我们设计一个系统时,也要有一些系统的指标进行*价和作为设计目标比如电子设备的进口空气与出口空气温差应<14℃、系统总功耗< ** W、系統用到的电源电压不超过**种(种类越多,变换就多效率损失就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