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 吉他谱为什么不能说与倒幕运动有关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明治维新第三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明治维新第三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8:28: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明治维新第三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 明治维新第三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温故尊王攘夷内忧外患 失败 倒幕运动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年 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的背景? 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 的发展; ? 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为维新的开 展提供前提; ? 1、政治:倒幕运动的
成功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 ?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物质基 础。 ? 3、阶级关系:人民贫困,进行反抗斗争;新兴地主、高 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地位;中下 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 3、外部原因:西方列强侵入日本,统治危机加深。 ? 角度:内忧外患 政治前提 《五条誓文》--施政纲领?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 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第三课明治维新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概述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和 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明治维新的含义? 1.狭义:是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建立明治政权(日,倒幕派以天皇名 义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告废除幕府制, 设立以天皇为首的政府); ? 2.广义: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 史学界 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 3.教材解释为:幕府被推翻后,明治政府为实现 富国强兵,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 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 的发展的过程。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天皇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将军结论: 藩主 有些也从事工商业 大名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 经济状况恶化 武士 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不满情绪增强 生活日益贫困 农民、城市平 进行反抗斗争 民新兴地主、商 人经济实力增强,政 治权利较少 明治维新的背景1、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明治维新的目的 内因 2、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1 .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 政府的统治 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外因 2 .直接目的: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前提条件 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作用: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保 障(1)改革币制(2)改革土地 (3)改革地税(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 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 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B、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 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3.文化: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日本人认识和了 解西方文明 (2)实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义务教育和魂 局限性: 洋才 4、社会生活各方面: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 封建色彩浓厚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风俗习惯 如:服饰、饮食、建筑、历法等西化 5.军事: 建立近代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改进武器装备。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国内创办军 工业,仿制先进武器。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 阁干预。作用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走 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定基础。 材料1:“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 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2: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 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 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 军事的措施和内外目的分别是什么? 措施:义务兵役制;常备军;目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6、法制《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1、颁布的背景:________ 2、蓝本是:_______ 3、内容: A:天皇权利、臣民权利 B:议会 C:内阁 D:枢密院 4、标志:__________政体确立 5、评价: A、进步性:1) 承认了人民的___,形式上确立了_______ 的国家体制,是_____进步 2)标志__________政体确立,标志着_____的统治秩序基 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_______制度 B、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____ 手里 对象 天皇国民 贵族院 众议院 内阁 法官 枢密院特点 神圣不可侵犯,国家最高统治者,享 有广泛的统治权“臣民”,有一些基本权利(受限制) 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 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的立法权 行政机关、辅佐天皇,对天皇负责 天皇任免 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决策机关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1889年日本宪法(一)背景 1、农民暴动 2、自由民权运动 3、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二)过程 1、1885年,内阁首相伊藤博文主持制定 2、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三)内容 1、君主立宪制 2、设置议会 3、设置内阁和枢密院 (四)评价 1、局限:浓厚封建性 2、积极:历史的进步(人民权利、参政权、三权分立等)、 标志着……巩固近代天皇制度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天皇协 助 天 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枢密院(顾问) 掌握军队统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议会 (立法)内阁 (行政)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行政机关,只对天皇 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法院 (司法) 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不 同 点 掌握实权者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 内阁与议会 关系 关系英国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大 内阁对议会 于君主 负责资产阶级日本 至高无上 天皇解散议 内阁对天皇 天皇为代表的官 (神权色彩) 会 负责 僚军阀集团 用简洁语言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2、经济:改革币制、土地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资本 主义新经济。3、文化:“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 俗西化。 4、军事: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5、法制: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维新前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维新前 维新后政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 治 国家; 天皇没有实权; 封建身份制度经 工场手工业发展; 济 土地封建领主所有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加强; 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 土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军 武士是职业军人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事 文 西方文化刚刚传入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化 对 西方列强入侵,沦为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的影响:崛起为东方强国原 表 因:国内推行改革、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现?政治上: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军事上:现代化军队,军事实力不断加强?外交上: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独立与完整,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五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 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发展力量对比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 强大,推翻了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 改革者素质 下级武士充当领导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 国际环境 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 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 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①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 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②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③市场: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 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 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 鲜来掠夺市场。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 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 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④资本:国内—— 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 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 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 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 本原始积累。⑤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明治维新评价1 .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 .积极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 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为亚洲邻国提 供了启迪和经验(如中国)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等 3、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 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天皇专权、藩阀垄断政权、人民民主权利不充分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日本及邻国带来灾难。 学史悟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 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 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 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明治维新给了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的重要启示:1、顺势而动; 2、顺民而行;1、学不厌迟; 2、学不厌精;3、顺时而为。(针对改革而言)3、学不厌思;(针对开放而言) (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 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 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 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 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 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 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主要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 原因,仅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相同: 背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式: 内容: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内容: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不同点: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 领导: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 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 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视觉: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 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 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 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 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 “和魂洋才”,“帝国宪法”。 ? 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
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外侵,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 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内容: (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 通讯事业。 (2)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特点: (1)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 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 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主要措施——废除旧体制1)加强中央集权:A、措施: ①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 的统治权; ② 1871年, “废藩置县”,废除……进行管理; ③ 将大名迁居东京 B、作用: ① 封建割据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②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问题: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 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废 藩 置 县县 县 县京 都县 县 县县 县县东 集权,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 县 大 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统一的市场。 京 县县 消除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阪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 三府七十二县县 县 县县京 都 大 阪县县县县 县县县东 京县 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 县 县 县 县 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想一想: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 有威胁?武士 农民四 民商人 工人平 等 废 除 武 士 特 权 带 刀 者 斩 皇族华族 士族 平民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A、措施: ① 取消大名和……改称平民;②宣布“四民平等”; ③ 公债补偿 B、作用: A、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社会体制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提供自由劳动力 D、华族和士族利用公债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日本建立起适应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缓和的社会 关系、自由劳动力、一定的资本) 主要措施——发展新经济项目发 展内 容 作 用 改革币制(金本位纸币) 市场、商品经济A、提高积极性,促进农 土地改革: 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 业发展. 新 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 B、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经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 许土地买卖 济 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B、征收土地税(地价3℅)A、示范——奠基——出现 “殖产兴业” 兴办资本主义的浪潮; A.政府引进技术设备人才, B、19世纪90年代,初 创办“样板”企业; 步实现工业化. B、投资基础建设; C、少数资本家控制日本大 C、大力扶植保护私人企 部分近代工业.(日资本主 义特征) 业的发展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 作废;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 其3%,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请回答:⑴地税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有何规定?产生了何影 响? ⑵地税改革后,地税征收的依据和标准分别是什么?向 谁征收?征收的形式如何?这一政策产生何影响? ⑶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 革? ⑴地税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有何规定? 产生了何影响?①土地制度改革;②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 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 主义发展。 ⑵地税改革后,地税征收的依据和标准分 别是什么?向谁征收?征收的形式如何? 这一政策产生何影响?①依据:土地价格;标准:3%;②对象:土地所有者。③形式:货币 ④影响: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 障。 ⑶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 先进行土地改革?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 经济基础,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②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 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 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3%,作 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 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 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 选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 么? 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 地所有制。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优劣情况。 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 (2)材料二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将由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 (3)上述两个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 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 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 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 奖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采 取了怎样的政策?“殖产兴业”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 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 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 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 成长。 三、主要措施——倡导“文明开化”项目内 容派遣留学生,翻 译西方著作作 用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倡 导 “ 文 明 开 化”进行教育改革,建 A、提供人才; 立近代教育体制 B、封建色彩浓厚。(文部省、三级教育 体制、义务教育、教 学内容)在生活习俗上,大 出现崇洋媚外不良倾向 力推行西化
【学思之窗】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 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发 展培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 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没有姓的。 明治八年 (1875年),政府出于编订户籍、征税的需要,命令国民 必须起姓。这才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 “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 “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 “味香”、“味美”、 “猪饭”、“服部”、“锻冶”, “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 “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 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 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 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 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 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 “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 川”都有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的。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 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 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 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 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 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 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 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 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章:
第 2 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导学案学习目标 3.根据地 西南四大强...(2)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 本课小结 明治维新的历史...【人教版】历史选修一:8.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作业及答案_政史地_高中...8.【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背景。第(1)题,由材料“一旦受人 束缚” “...第2 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 “尊王攘夷” 1....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 级革命,其历史依据就在于此。 【自我校对】①...——《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请回答: “攘夷派的急 ⑴据材料一指出, 高杉晋...参考答案(第 23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课前导学 一、略二、略三...2016年安徽自主招生历史模拟题: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题目 15: 19 世界后期...高二历史选修 1 教学案(23)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2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 【本课目标】概述倒幕运动的历程和明治政府的建立。重点:“尊王攘夷”...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4页 1财富值 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 6页 免费 第...课题: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第八单元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倒幕运动的兴起 “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导学案 重点: “尊王...安图一中 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二课【学习目标】 【...三. 【自主探究】 1.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明治维新的...【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历史 编稿人:王燕 审稿人: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 第 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面临外来侵略腐朽... 更多相关标签: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623162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德川幕府的统治,日本倡导“文明开化”,1889年日本宪法,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更新日期: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包括后者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难易度:容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1)时间:17世纪初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2)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2、构成:①天皇(名义)-将军-大名-武士(统治)②农、工、商、“贱民”(被统治)3、政策:(1)幕藩等级制度: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2)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内容: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②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③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4、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1)表现: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2)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镰仓幕府(年):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20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夺取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由于源赖朝的幕府设在镰仓,故源赖朝创立的幕府统治又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统治日本一百多年(年),1333年灭亡。
室町幕府(年):天皇政权掌握实权没有几年,由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叛乱,天皇被迫南逃;足利在京都扶立了一个傀儡天皇,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的局面。足利家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力量壮大,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新址,并在1392年合并了南北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年)。
德川幕府(年):1573年,织田信长的军队灭亡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掌握了政权,但丰臣秀吉没有设立幕府,而是利用天皇的朝廷行使权力。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不久去世。1603年,丰臣秀吉的部将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也称“江户幕府”,年)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共经历了15代将军。
锁国政策:从1633年2月起至1639年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所谓“锁国令”,最终确立了“锁国体制”。这五次“锁国令”的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对潜入日本者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蔓延;(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禁止天主教和实行贸易统制是锁国的两项主要内容,禁止日本船只及日本人出国是为此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日本实行锁国后,被准许继续同日本保持贸易关系的,只剩下荷兰、朝鲜及中国的海商。从此,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同外部世界自我隔绝起来,在国际上几乎陷于完全孤立的状态。
实行锁国政策的目的和危害: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从其主观动机来说,无疑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在一定的时期内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策只能延缓民族危机的来临,而其最终的结果必然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因为:(1)在日本实行锁国的200多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再到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国家的实力增强;而日本由于实行锁国政策,贸易停滞,使国内经济几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与外国交流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抛在后面。(2)锁国政策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当这一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时,锁国政策的反动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了。
倡导“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表现: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评价: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大力推行西化表现: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如: ①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 ②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
“脱亚入欧”论
公元7、8世纪,日本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也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日本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是明治时期第一个提出“脱亚入欧”口号的人,其理论核心就是倡导“全面西化”。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曾经游历西洋,面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始惊”、“次醉”、“终狂”。回国后的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向日本社会宣传文明开化,先后出版了《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一律平等,不能恃强凌弱,意图通过宣传文明开化,使日本摆脱列强欺辱,实现富国强兵和国家独立。 1860年,福泽谕吉随幕府官员乘船访问美国。当这些腰佩武士刀、脚踏草鞋的日本使节走进饭店时,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皮鞋在上面走来走去。两年后,福泽谕吉再次随团远赴欧洲,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医院、银行、邮政、兵制、议会等,福泽谕吉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 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一文,称“为今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理之。” “脱亚入欧”口号一经提出,便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成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列岛上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脱亚入欧”的最终完成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日本人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亮。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日俄战争后的十多年间,又进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完成了“脱亚入欧”。一战后,日本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
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中小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发动“自由民权运动” 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影响:运动范围遍及全国,推动明治领导人进行政治改革。2、制定:1882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最终选中了普鲁士宪法作为范本,认为普鲁士宪法最合日本国情,并吸取了俾斯麦关于把宪法变成专制统治外衣的经验,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3、内容:
4、特点: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5、影响:(1)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确立了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自由民权运动:
明治政府的藩阀专制及其政策,引起中下资产阶级和地主、没落士族阶层的不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这些阶层为基础,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运动,史称“自由民权运动”。 运动可分两个阶段:年是第一阶段,内容为召开国会,制定宪法。运动的领导人是些在中央受排斥的官员。1874年1月在明治政府任过参议的板垣退助和几个人一起,提出设立民选院的建议书,标志着运动的开始。1881年颁布天皇诏书,允诺十年后召开国会,制定宪法。年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准备参加未来的国会,成立了一些政党。1889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束。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从钦定宪法的内容看,自由民权运动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毕竟取得了一定成果,终究立宪政治已开始。
崛起为东方强国:
1、有利条件:(1)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2)国内:明治维新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紧推行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2、表现:(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3)对外关系上,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
戊辰战争结束后,修改条约是摆在维新志士面前的一项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就等于“维新宏业”的另一半──民族独立尚未完成。明治政府决定通过外交途径,以修改条约的方式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大致经过如下:(1)1871年岩仓使团出使美欧,其任之一,就是与各缔约国进行预备谈判,以阐明日本政府在修约问题上的立场和愿望,并探索修约的具体途径。但他们此行屡遭挫折,最终放弃修约与预备谈判的任务,带着“内治优先”的思想回到日本。(2)到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国内情况和国际关系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内通过改革,国力增强;国际上对日缔约国的协同一致原则发生了破绽。这种新形势,给日本修约增强了迫切感,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藏卿大隈重信提出在如果全面收回国权有困难,可否先收回税权的建议,1875年寺岛宗则外务卿根据国际关系上的新征兆,训令驻英、美、法、俄、德使节,就收回税权问题与驻国政府开始谈判。直到日,才与美签订《吉田、埃瓦茨条约》。而英、法、德三国,坚决拒绝日本的提议。后来,因为发生了哈特利事件和赫斯塔利亚事件,收回税权谈判不了了之。(3)在收回税权谈判失败后,便改变外交战术,把修改条约的重点,从税权转移到法权,在税权问题上,只提修改海关税率。井上馨外务卿根据新战术,与各国重开谈判。这时期,井上馨开展“鹿鸣馆外交”,在和欧美列强进行了长达8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后,仍以失败告终。(4)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又出现新变化,英俄矛盾尖锐,几乎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又给日本修约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隈重信接任外务卿后,决心在修约方面建功立勋。他采用“强硬政略”作为修约的基本方针。在交涉方法上,采取了分别与各国谈判的方式,以便利用英俄矛盾。谈判开始后英国对大隈方案不满,但美国、德国和俄国于1889年都先后在修改条约上签字。英国也不得不让步,在8月间与日本达成协议。但到10月,大隈被炸伤,修约谈判再次中止。(5)1889年,山县有朋任首相,青木周藏任外相。山县确定的本届内阁的任务是:在务必完成修约的同时,推行向朝鲜扩张的政策。据此方针,青木提出《青木备忘录》,又经过三年多的谈判,于日,签订《日英新约》,根据此约,日本大致摘掉了脖子上的不平等条约。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化生态文明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