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心能有偿抽血吗

北京患者七年间靠“买血”续命 打击有偿献血就是断了活路? | 北晚新视觉
北京患者七年间靠“买血”续命 打击有偿献血就是断了活路?
编辑:基洛夫
日 “今天有血,能输上……”
QQ截图 QQ截图在医院等了一个多小时,何琳终于迎来了最渴望的一句答复,这已是她的第十二次输血治疗。由于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8岁的何琳每两周就需要输血“续命”。与何琳一样,诸多血液病患者过着“以血为生”的生活。在无偿献血不普及、血液资源匮乏的现实下,他们不得不游走在生存与法律的边缘——找血。“知道买血不合法,但我就靠这个活命了”坐在医院输血室的椅子上,何琳看着400cc血液,缓慢地流入自己的身体,脸上恢复了一丝生机。饱受慢性病痛折磨多年,如今何琳最关心的,还是“哪里有血”。2015年初,何琳被诊断患上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个读起来略显拗口的病症,至今仍没有明确病因。何琳总觉得是自己“药吃的太多”,才落下了病根。第一次出现症状,何琳觉得头晕、乏力,医生给出了贫血需要输血的诊断。由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何琳最初并没有在意,只不过大夫的一句“要让家里人早点做准备”,让她有了一丝不安。“最开始我还不知道准备什么,直到第二次输血才明白,要准备的,是血。”第二次来医院就诊,何琳就医的医院表示血源不足,无法给何琳供血,然而由于MDS失去造血机能的她,今后只能定期输血,“医院的人跟我说,让我的家人去互助献血。”所谓“互助献血”,是指《献血法》中允许的一种献血方式,这项于1998年10月开始实施的法律中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大夫当时明确说,我的家人去献多少血,就能给我输多少血。如果没人献,医院也就没有血给我。”拿着医院开出的“互助献血单”,无儿无女的何琳,只能找亲友救急,她的侄子去北京市血液中心献出了400cc全血,就在献血后的第二天,何琳如愿以偿的得到救命所需的献血——同样是400cc。只不过流入何琳身体的,并非她亲人的血液,按照互助献血的相关规定,互助献血通常只需要血型、血量相同,亲友所献血液按照正常流程进入血库,何琳拿到的,则是从血库调配的400cc。然而好景不长,输血后仅仅十几天,何琳再次感到头晕乏力,医生要求其再次输血,这一次,何琳已找不到亲友帮她献血:“侄子就算还能献,也要六个月后,家里亲戚岁数都大,没人能帮忙。再说就算能帮,我这个样子,家里人能撑多久?”正当无可奈何之时,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暗示何琳,“得找些别的路子”,陪何琳就医的亲戚,在医院卫生间的墙上抄下一串电话号码:“说是可以解决血的问题,我也没其他招了,就想打打看呗。”电话很快被拨通,电话的另一端刚听何琳说了两句,就心领神会,道了一连串的“明白”,也开出了价码——400cc血,3000块,两天内保证可以输上血——何琳所要做的,只是把互助献血单交给他:“我也没其他办法,半信半疑把互助献血单给他了,第二天就接到电话,去医院一问,血已经到了。”“我后来经人点拨才明白,他就是个血头,拿着我的单子,找人冒充我的亲戚去献血了。”第一次买血后半个月,何琳再次需要输血,这一次“血头”开出的价码是2500元,看到价格下降,何琳直接就“订购”了800cc:“我当然知道买血不合法,但我就靠这个活命了。”“抗到不行才去,这样能保证医院给血”找到了血源,何琳的担心并没有解除。高昂的买血费用,让经济条件本不宽裕的何琳无法长期坚持——2015年2月至4月间,何琳买血4次,共2000cc,便花去了一万两千元。一位同病相怜的病友,为何琳提供了另一个选择——拼血——按照医疗诊断标准,血色素低于六(g/dl)的病患应该予以输血治疗,想要到医院“拼到血”,则需要等到贫血更为严重时,直接去三甲医院急诊挂号,由于大型医院往往血量更多,外加病患指证已至危重,“这时候往往都能把血拼出来。”同样患有MDS的陈娟,就是一位“拼血高手”,患病7年时间,她一直在“买血”和“拼血”中度过。北京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一层南侧,一间“输血室”藏在诊疗室尽头,这里摆着六张椅子和一张破旧的铁床,每个月陈娟都要到这里输血续命。“我都是等到血色素到三四(g/dl),抗到不行了才去,这样能保证医院给血。要是五克上下,去了医院可能会竞争不到血。”家住昌平的陈娟,每一次“拼血”都力保成功,“从家到医院就两个小时,如果没有血再坐公交回来,还是很吃力的。我比较年轻,一些年老的病人更可怜,每次都要耗到这么低才能输血,要是有个万一……”即便如此,仍有“拼不到”的情况出现,尤其是疾病还会造成血小板缺乏,而血小板资源比全血更为稀缺:“实在急了只能买,没有什么更好的途径。”患病7年,陈娟输血已超过80000cc,“等于400cc的血输了200多袋,大医院的血液科、急诊室里,我这样的‘吸血鬼’挺多。”而在一些医疗工作者口中,陈娟和何琳等病患,还有个更为不雅的名字——“血耗子”。“MDS、白血病、再障……很多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都需要长期输血,级别低一些的医院,血源本身就很紧张。自然要紧着危重病人,比如外伤手术或者产妇大出血的情况使用。”朝阳区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血源紧张时消耗性疾病患者不予输血”已成为许多医院的潜规则,患者想要得到血液,唯一的办法就是“互助献血”。“说是亲友互助,但大家都明白,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靠几个亲友是不可能助过来的。”该医生坦言,按照我国血液管理相关规定,医院用血调配多由血液中心管理,而在血液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即便是大型医院,也很难保证随时“足量供应”,因此“救急不救穷”成为常态:“我们也明白这种情况,所以对患者买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了,血头带人去血液中心献血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人员看不出来么?”一个更为严肃的事实是,何琳、陈娟们所面临的困境,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更加惨烈。“在过去十年里,长期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在大幅度增加,其中各类血液病患者至少增加了十倍。”北京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主任医生韦云介绍,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血液病正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三十年前,北京市医院血液科的病床都住不满,现在每家有血液科的医院,都人满为患。”“要打击血头,就是断了我们的活路”“你是要血么?”中午11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几个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女,坐在服务大厅门口。看到记者走近,一位挎着公文包的男性主动凑了上来。记者表示家人患有“MDS”,想自己来互助献血时,自称“老姜”的血头微微一笑,“我明白,你自己可别献,你献得了那么多么?我们都是找民工,什么血型都有,你拿单子过来就行。”老姜口中的“单子”,指的便是医院开出的互助献血单。听记者需要400cc的O型血,老姜表示价码是2000块,要是今后都在他这里“定”,还能再便宜一点:“我原来家里也有得这病的,咱实话实说,这两天血库不缺血,你先带你亲戚去别的医院问问,可过俩月保准缺血,你再来找我。”“得了这病,肯定老得输血。但兄弟你也别着急,只要开出单子来,我们这立即就能找人,不耽误病人。手续你都不用管,献血证什么的我们都搞定。”老姜表示,每次交易都可以“货到付款”,也无需担心血液中心会查出献血者并非患者亲属,“我们干好几年了,包准没事。”老姜口中的“没事”,换一个角度则是供血安全的风险所在。据媒体报道,2015年初,北京市警方曾打掉一卖血团伙,33名组织卖血者被刑事拘留,在卖血过程中,血头从河北组织贫困农民来京献血,遇到血液不合格的献血者,该卖血团伙就让献血者服用药物再献血。以“有偿献血”为关键词,通过QQ群搜索,也能发现为数不少的有偿献血群,群中每天都有血头发送献血信息,400cc血液的价格约为400-500元。而对于献血者的要求,往往只有身高、体重、无纹身等外观要求。即便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当记者表明身份,希望探究买卖血液过程时,绝大多数血液病患者仍选择回避。MDS病友QQ群中,一位网友道出了纠结的心声:“卖血买血的危害谁不懂,可作为患者,要打击血头,就是断了我们的活路。”(文中患者为化名)主笔 吴楠&来源:北京晚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09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