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作文600字林纾的作文

散如韩戾军作文之二:《遗民林纾》
林纾先生信札&&&&&
林纾先生画扇
&&&&&&&&&&&&&&&&&&&&&
& &&&&&&&&&&&&&&&&&&&&&&&&&&&&&&&&&&&&&&&&&&&&&&&&&&
人们往往因为林纾翻译多部欧西小说,而不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激烈地反对白话文。其实林纾不仅是一个“古文祭酒”,更是一个先朝遗民。
他和梁鼎芬相知,梁氏西陵守墓种树,为人所熟知。林氏则逢清明时节,多往西陵凭吊,痛哭流涕,惓惓故国之情可见一斑,然而知
情者却不多。
他还和吉林成多禄交契,常作画赠予成公。他的山水画看似平常,寄托遥深。墨点皆是泪点,烟树迷离间,满是故国江山的幻影梦痕。我读先生的画,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梁任公集宋词的联句:“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
他的浩茫的心事,成多禄先生最能懂得。成公题其画作有诗:“一片潇湘夜雨声,断烟荒树若为情。濡毫欲作襄阳景,多少伤心画不成。山下蘼芜几故人,西陵拜罢泪沾巾。节堪已老苏戡远,独写烟波一怆神。”(《题潇湘夜雨图》)“十丈生绡五字诗,最苍凉处耐人思。承天井底埋心史,写尽幽兰世不知。渐觉心情与世忘,盛年朋辈半参商。海藏兄弟若相问,为语故山薇蕨香。”(《寄思庐二首》)一种故人凋零的落寞,一番伤心故国的滋味......
曾见琴南先生花笺书札一纸:“迢迢双鱼,剖之无书。顾虽无书,然仍含过节二字之意,足下失信如是耶?虽然吾拜老母之赐可也,此上。子厚老兄教下,弟纾顿首。”行书流丽,古道热肠,出于笔底。另见小青绿山水成扇一柄,款识尤妙:“溪居何地不宜秋,门外时来访戴舟。局到晚唐无可说,得全性命亦前修。迩来大乱为列史所无,虽十国春秋无此纷扰也。老人苟全性命,尚得以画自娱,即偷生亦有天命也。”这是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乱世,老人晚境的真实写照,读来让人心生凄楚。
近代以来,维新似潮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贯旧则为腐朽,不堪一击,一冲即决。所以,当文言文遭遇白话文时,则“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斥林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倐忽之间,便被潮流淹没了……
&&&&&&&&&&&&&&&&&&&&&&&&
丙申春节于散如轩
&&&&&&&&&&&&&&&&&
著名书法家韩戾军先生近照
韩戾军先生简介:1968年出生,吉林省桦甸县人,现任吉林省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第四批创新拔尖人才、吉林省第十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协副主席、长春市书协副主席、长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多禄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长春市文艺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大书展并获奖,并被中南海、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专业机构收藏。文章及作品刊于各类专业报刊。出版多部个人书法专集及学术专著,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书法个展,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展评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6)_高考满分作文_第一范文网
&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6)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6)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六:拒绝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简评   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就要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踏出自己的路。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现大气和灵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来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 &&&&&& &&&&更多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6) 相关内容: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五:拒绝平庸这世上的平庸者太多了。若是要怀疑,便到喧闹的地方去见一见--喧闹本就是平庸者的原创。这大抵是因为,平庸者最易于团结,在某项政策对他们不利时,在某些高位者地丑闻被披露时,在他人还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如果世间万物的品格都有自身所对应的气息,那么诚信一定如同百花盛开一般沁人心脾。中华民族历来便以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诚信之人,往往拥有人格的魅力。
古语有云: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重千斤。被称为信义兄弟的孙永林、孙东林,又一次见证中华文明中的诚信二字。
诚信是一朵开在岁月枝头的花,经久不凋。岁月的长河几经波折,弯弯曲曲奔流到了现在,有人睡着,有人醒着,有人无可奈何地叹息着。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家园。诚信,是对清风明月的坚持。
看到诚信二字,我不禁为造字者的智慧所折服。人言必可信,信言方可成事,古人说得如此明白,俯仰天地间,我们焉能不诚信?既然诚信二字皆含言。那么我们就以言说起。
点亮一盏灯诚信是金,诚信是银,诚信是称,它衡量着人的言行,处事方法,对人态度,它胜于人们拥有的其它东西。还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在自己拥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中要挑一个出来以减轻负担,他竟将诚信丢...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有些人,他们的信仰便是诚信。他们的行为准则便是诚信二字。所以,我们才能听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才有了那业主将垫资买的中奖彩票归还给买方;才有了出租车司机将顾客落下的...
查看更多>>城市分站:
&&&&&&& &&&&&&&&&&&&&&&&&&&&&&&&&&&&& 报班咨询:400-810-8982
温馨提示:如需咨询高考一对一辅导/高考补习提分课程,请直接拨打京翰教育全国免费电话400-810-8982,听到语音提示后请与咨询老师直接通话。感谢您的来电!
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林纾——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
京翰教育校区查询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自己编审的《平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京翰一对一提分课堂
京翰一对一高效提分课堂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京翰一对一·高考提分课堂
一对一快速提分
                                  
新闻资讯排行
高分经验排行
精选试题排行
热门专题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清洁工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