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十年还在基层锻炼呢,这些一直在基层锻炼何长工为何得不到重用组织重用的选调生真的那么差吗?还是另有它由?那些

  过去,基层由于人才匮乏,选调生到了基层就是香饽饽,几年工作表现不错就很容易晋升。随着近几年公务员队伍的扩充,选调生数量也加大了,乡镇里的年轻干部太多,想要落实实职确实成了一大难题。本人认为,基层工作就是这样,苦不苦累不累,不能只拿职位来说事。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年轻干部而言,“吃亏是福”,只有敢于“吃亏”、善于“吃亏”、甘于“吃亏”,才能更好地把握历练机遇,成长成才。
  本人认为,干部的成长需要过程管。安排跑腿打杂,不一定就得不到提拔重用。因为干部队伍对于眼高手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这个过程是埋怨、是失望;对于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人来说,这个过程是希望、是成长。“有的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蒙头混日子,到头来无人知晓、无人问津。有的人埋头苦干、累积经验、不断历练,终会厚积薄发、一跃而起。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本人认为基层是个“大课堂”,选调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业务知识,还能在工作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作为选调生就必须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摒弃以自我利益为主的思想。正确认识职位的提升,充分理解组织部门的良苦用心,端正心态,拒绝浮躁,以“三心”经受党和人民的考验。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记者从省委组织部获悉,今年我省计划选拔450名选调生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拔范围和对象为应届毕业生和基层项目人员,分别为310名和140名。 &&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选调生踏上公务员直通车后在基层发展有别
选调生踏上公务员直通车后在基层发展有别
  与王阳相反,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镇长助理、同是选调生的梁成立却在基层干得挺红火,不愿离开,“上大学期间,我在天津一个印染集团实习,当时领导就多次要求我留下来。成为选调生下基层后,集团领导又多次派人事部主管与我联系,保证年薪6万元,但我都拒绝了”。年薪6万元是梁成立现在工资水平的8倍,在抚宁县城,12万元就足以买一栋非常漂亮的楼房了。  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同样在基层经历了两年多的锻炼,有人宁可放弃公务员编制;而有人却放着高薪不顾,无论如何也要留在基层。一位从事选调工作10多年的干部对此评价说:“或许每一位大学生选择去基层就业之前,首先得想明白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选调生属“飞鸽牌”?  200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明显扩大了选调生的规模。与此同时,近年来离开选调生队伍的人数也在增加。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潍坊接受考察的60名学生中有15名放弃选调,所有考察对象全部录用后还差5名。  “选调生现在的处境比较尴尬。”东部某省的选调生王阳说,一方面,部分基层领导认为选调生是“煮不熟的鸭子,早晚要飞”,另一方面国家对选调生的跟踪培养制度尚未完善,造成了一些选调生在基层单位得不到重用,又找不到上级组织反映情况的尴尬局面。  王阳把自己在镇上的工作戏称为“三打”打扫、打水、打字。此外,王阳还负责张贴上面传到基层的各种文件,还经常陪镇长喝酒打牌。工科毕业的王阳在镇上待久了以后觉得自己的专业“荒废”了,最终作出了辞职考研的决定。  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不少基层领导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选调生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选调生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有的将选调生到基层锻炼等同于一般的考录公务员,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承担。  不过,基层的乡镇干部也有自己的看法。  老张是河南某国家级贫困县下属某村的组织委员,他告诉记者,选调生在乡镇的工资待遇、住房福利等甚至比县里一些干部都高,但是却沉不下心做事,“我们这儿有个硕士,成天就想着怎么上调、怎么离开。就算她真的有什么本事可以做些大事,但说走就走,乡镇领导这心里能踏实吗?”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选调生中存在一种“应试干部”现象,有的选调生一年应对各种考选多达3次。报考省直机关没考上,再考市里的,市里的考不上再考县里的。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再考,完全把考试看作跨入上级机关或职务提升的“快速通道”,难以将精力用在工作上。  “大学生抱怨‘不受重用’,除了一些领导的观念问题外,还有一半是自己造成的。”老张说,碰到“飞鸽牌”的大学生,基层干部很容易产生“选调生是下来镀金,不宜重用”的想法。  择业时就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被派往秦皇岛市抚宁镇锻炼的大学生梁成立,在工作初期也遇到了不受重用的问题,不过他早有准备,“人无论去哪里工作,都不可能一开始便得到上级的赏识和器重。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并从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扫地、打水、擦桌子是机关男同志最讨厌干的事,梁成立干了两年多;活动总结、调查报告、汇报材料是很多人不愿写的东西,梁成立也干了两年多;招商引资、跑项目、谈价钱更是很多吃“皇粮”的公务员受不了的事,可梁成立一到机关就干,直到现在;给领导指正错误、提意见又是一件“危险”的事,可是梁成立也干了。  现在,梁成立成了抚宁镇领导的左膀右臂,两年多里,抚宁镇已经接连有几个上千万元的项目在他的协助下相继上马。  不久前,梁成立正式任职抚宁镇副镇长。虽然是个“官儿”,但梁成立还是天天下乡与村里的其他干部一块儿干活儿。他说:“我本身就出生在农村,这点儿苦算不得什么,能把这一方土地吃透、摸透,对我今后的发展才最有帮助。”  四川大学2004届研究生赵华峰毕业后直接被选调到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能够直接在“上级”部门工作,赵华峰耳边尽是一片“贺喜”。同年10月,赵华峰又被调往县里从事调研、文字工作。像这样一上一下的“闹腾”,别人都受不了,赵华峰却并不在意,“下基层就是要踏踏实实去学习、去观察,这点儿性子都耐不住的话,我们凭什么要求领导赏识?”  在开展大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调研活动中,赵华峰花了一周的时间深入工厂、车间,尽可能多地取得一手材料,最后熬了3天写出两篇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市委《情况工作交流》上发表。  现在,赵华峰已经回到了东营市委政策研究室担任研究员。赵华峰告诉笔者,毕业时他有留校任教和去银行工作的机会,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选调,他说:“做公务员是我一直以来的志愿,跟在企业工作一样,能够升职当然最好,但不能上调也没什么不好。我在当初择业时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在那些干得顺风顺水的选调生看来,“得不到重视”并不能成为大学生才干得不到发挥的借口,相反,基层倒是块“试金石”。  “大学生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适合从政,有没有做好去基层锻炼的准备。千万不能冲着公务员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而去参加选调。”江苏省一位负责干部考核的官员提醒,“大学生择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这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做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清廉网 - 第一综合清廉文化网
即时新闻:
关于对基层选调生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新田县近十年为例
作者:清廉网 时间: 00:22 来源:新田县纪委 点击: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省委组织部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党政基层工作,在实践中接受培养、历经磨练、积累经验,逐步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举措。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选调生制度的推行也出现了诸多弊端,许多选调生下基层后在生活、工作、思想上产生的不少困境。为了对当前选调生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且直观的了解,身为选调生的笔者于近期对新田县近十年选调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新田县近十年选调生基本情况2002年以来,共有25名选调生被选派到新田县各乡镇工作。目前,有3名选调生担任正科级干部,有4名选调生担任副科级干部,1人通过遴选考试调到省农业厅工作,1人调到市卫生局工作,其余选调生均在新田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工作。二、基层选调生面临的现状当前,基层选调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处当今时代而庆幸,另一方面又对基层成长环境的现状而感到担忧。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通过与选调生群体交流,总结出他们的困惑与矛盾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矛盾&。一是扎实干事与升迁期望的矛盾。基层年轻的选调生们不惧乡镇的条件艰苦,只是担心将来前途和未来走向。当前的基层选调生的起点低,基本上都得经历第一年的试用期后,才算是科员。据笔者调查,近十年来,分配到新田县的25名选调生,有1人在乡镇干了9 年,才提拔为正科级,有2人在乡镇干了4年多,还是科员身份,其他刚去乡镇1&3年的只有做事的份。选调生大多数会被安排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工作量大、可学性强,且大部分能扎实干事,但提拔重用较慢,有的在乡镇一待就是好几年。扎实干事,会使他们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升迁无望,却逐步让他们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斗志。二是预期目标与现实反差的矛盾。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选调生去基层会被分配到党政办公室,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刚开始还能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新鲜感过后就会厌烦日常工作的琐碎、单调和乏味,而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少有用武之地,这样日渐会对基层工作感到迷茫。同时,选调生下到基层工作,工资水平严重偏低,据了解,笔者所在县选调生月工资2002年是780元,到2009年才1430元,即使工资增加后,到现在也才2100多元,和中等发达地区的工资待遇比是千差万别。加之物价水平一直居高不下,用这点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已属不易,报答父母更是无从谈起。预期目标与现实反差的之大导致他们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无奈和消极。三是扎根基层与另谋出路的矛盾。选调生把下基层当作一次锻炼机会很是正常。倘若在乡镇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升迁调动都不能实现,那么另谋出路应该来说无可厚非了。据调研了解,笔者所在县选调生刚分配到基层的时候,工作上提供给他们的机会非常有限,或是工作条件所限,或是其它因素制约。近十年来,真正能扎根基层4年以上的选调生只有6人,其他要么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调离新田或者调往县直单位工作,要么转战其它行业。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与另谋出路闯出片天的矛盾,终会成为基层选调生们的一个心结。四是理想抱负与现实不合的矛盾。有知识、有理想的选调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对社会复杂现象和工作环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旦理想与现实相冲突,难免就会产生矛盾。选调生杨某说:&刚到乡镇我便在党政办公室打杂,有时候觉得这里对我来说太沉闷,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只能试着让自己习惯、适应。有时候,对自己的这种选择很是失望,有时候又很为自己骄傲&。也有部分选调生刚下基层时,以为在乡镇锻炼2-3 年就可以升迁或者调动,哪知和自己当初的想法大相径庭。选调生小罗感慨地说:&公务员不可不做,不可常做,但可以再做。我觉得组织部门应该建立选调生培养、交流、提拔、重用机制,不能放任选调生,对我们不闻不问。&三、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当前基层选调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之中。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则来自选调生的自身心态。一是机制不活束缚选调生个人发展。作为一级基层组织,乡镇政府没有独立的人事权。据笔者调查,从选调生在基层工作近十年来看,流动性非常小,一般在基层工作后就很难有机会调动,有的选调生在同一个乡镇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这样导致选调生既不能全面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更会使领导对选调生的认识产生误区,或认为选调生眼高手低,不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或因其经验不足不堪重用,总是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因此,领导和基层政府对选调生的&低估&或&高估&,都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选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财政不济降低选调生工作信心。乡镇政府基于财力、物力等一些因素的制约,执行选调生的有关政策显得力不从心。有时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曲线对待选调生的相关政策,使与选调生的各种文件常常不能落到实处。比如,符合自己专长的工作并不能立马获得,所承诺的升迁目标和其它利益奖励也未能如期而至。虽然有中央与省市的相关红头文件的明文规定,但是在乡镇的具体操作上则受制于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往往使得一些承诺成为一纸空文。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基层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三是&鸵鸟避世&就业心理造成选调生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校扩招,大量毕业生涌入城市人才市场,造成城市就业相对饱和,先就业后择业便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就业观。选调生选择进基层工作,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在调查中发现,近40 %的选调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只有选择进基层,至少这还算是一条不错的就业之路。同时,公务员身份的&诱惑&,以及权力动机心理的促使,使得一些选调生选择投身&选调&队伍,而把基层工作当作政治前途的跳板,有些更是抱着&镀金&的心态去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锻炼。有些选调生说:&当时听同学说公务员待遇好,有前途,再加上政策的宣传,放弃了已找好的工作,选择到基层工作。&四是实现自我价值心理的支撑进入选调生队伍。在调查中,一位选调生说道:&到基层工作可以锻炼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学有所用,能够更容易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也有一位选调生这么认为:&我来自农村,比较关注三农发展,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国家政策法规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再加上当时考研失败,更坚定了我下基层的决心。&据了解,大多数年轻人选调生能够安身基层,扎实干事,主要在于:一是选调生属于公务员行列,工作稳定,发展潜力大;二是能够依托此平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三是投身基层广阔的工作舞台,能够学有所用,对于积累工作经验,不断锤炼自我都将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四、对策建议选调生进基层锻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针对基层选调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应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定好位。组织部门应该为选调生下基层锻炼定好位:一些经过培养锻炼能够适应县直机关单位工作的需要;另一部分通过锻炼积累,造就乡镇基层所需要的领导人才,因此,组织部门要正确引导选调生摒弃&镀金&思想,使他们懂得:下到基层锻炼不是走走过场,更不是其攫取提拔进城的资本,而是要有扎根基层的决心与勇气,立足于乡镇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对选调生的提拔任用相关制度应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一是要设计合理、科学的考评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杜绝关系网、人情网的影响;二是要明确选调生的提升指标和政策条件。只有组织部门为基层选调生定好位、把好关,基层选调生才有信心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二是练好功。选调生走出校门后直接分配到乡镇工作,其社会经验几乎为零,为让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建议,基层党委、政府应对选调生进行适时的交流轮岗。在日常工作岗位上观察每一位基层选调生自身特点和工作状况,并进行适时调整,以更有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据笔者调查,新田县基层选调生一般都经历过党政办、农业、政法、计生、统计等多岗位的锻炼,一般两至三年,其工作经验和基层服务意识大为提升,这不仅使他们扎实练好自身的基本功,而且对于他们今后提拔使用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站好岗。基层选调生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竭心尽力站好岗。一是要摆正位子讲奉献。选调生到基层后要沉下心来、扑下身来、聚合力来,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事;二是面对困难不畏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生活环境差、精神孤独苦闷、沟通不畅等。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去适应,是选调生必须要掌握的第一生存本领,也是第一工作本领。三是认清现实靠自己。随着选调生力度的加大,在基层的选调生越来越多,问题不断出现,组织部门关注选调生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等靠&思想是要不得的。要多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四是服好务。当地党委、政府应着力改善基层工作环境,为基层选调生成长、成才打造出&栓心留人&的环境,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主要改善基层选调生的物质待遇和办公条件等硬环境。特别是在待遇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选调生的待遇普遍偏低,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是使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到位,不再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二是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乡镇适当的财力补助,政府还可以从养老、医疗、工伤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给予选调生一定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王中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 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  |  |  |  | 
京ICP备号-4 京ICP证120330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13 本网中文域名:党风廉政建设网.中国
投稿邮箱一: (请手动将#更换成@)
投稿邮箱二: dflzjs_(请手动将#更换成@)
本网法律顾问
全国律协刑事委员会委员赴法追索圆明园铜兽首中国律师团
刘洋(主任律师):
北京宏健仁和律师事务所
孟宪生(高级合伙人):
姜兴律师 法律热线: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2006年选调生考试申论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二、资料;●日,辽东山区的冬天悄然而至;城厢村是一个失地现象比较普遍的乡村;●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根据国家统计局所进行的失地农民耕地被占
2006年选调生考试申论卷
总分:100分 限时: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日,辽东山区的冬天悄然而至。而在辽宁省宽甸镇城厢村动迁农民李春露家,两床旧被都已破旧不堪,棚户区的小屋里弥漫着霉味。46岁的李春露患小儿麻痹,如今吃口饭都难,妻子也离他而去。
城厢村是一个失地现象比较普遍的乡村。这些年随着县城改造和扩张,全村尤其是李春露所在的二组,土地被大量吞噬,该组目前只在城南有六、七十亩地,另有31户一分地也没有。李春露靠着二组农民集资兴建的南市场每年分红的几千元得以维持生计,过着还算稳定的日子。5年前,小市场拆迁后盖起了购物中心。按照事先约定,李春露早就该回迁,可是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成行,失地又失市场的李春露反倒落个家境颓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也随之增加,这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目前,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至300万亩,如果按人均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到300万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失地农民。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万亩,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如果考虑违法占用耕地的情况,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2000年至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是1850万亩。如果计划用地指标突破,违规用地得不到控制,失地农民还要大大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所进行的失地农民耕地被占用前后收入变化情况的调查发现,2942户失地农民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1265户,约占调查总户数的43%;持平的有324户,约占11%;下降的有1353户,约占46%。由于土地被征用后收入减少的农户,大多是传统农业地区的纯农业户。他们除了农业生产活动外,基本没有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耕地减少后收入自然也随着下降。湖北的调查户中,约有56%的农户收入水平比征地前下降。而在河南开封县,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83%的收入比征地前下降。
●秦皇岛开发区经过两次扩区开发和对山海关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规划面积发展到39.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43个村、3万余农民。开发区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把失地农民的生存生活问题作为维护开发区稳定和关系开发区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展以创建五好村、五好家庭和促进农民创收为主要内容的“双创”活动;将土地补偿费用一次性分发到位的办法改为按月发放的形式;积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安排失地农民就业;建设高标准的失地农民安置楼,提升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等措施,围绕扩区开发和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开展了大量工作。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带动农民创收2000多万元,全区农民收入增幅高达15%,比全市农村平均高出9.5个百分点。充分保证了开放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实现了开发区建设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福建尤溪县一位移民说:“以前我们一年四季从来不要买青菜和鸡、鸭、蛋,想什么时候吃就有,就是水果一年四季也从没间断过,现在吃什么都要用钱买,开支太大。如果目前这种状况不改变,居住在新村中的这些失地农民100%收入会下降,80%的人今后将无法维持生计。”与这位移民一样,记者在厦门市也了解到,由于许多原来自产自消的农产品全部改为用现金购买,当地失地农民每月的生活费要多开支25%。
●浙江省一项调查表明,如果征地成本价是100%,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至30%,企业占40%至50%,村级组织占25%至30%,农民仅占5%至10%。从成本价到出让价之间所生成的土地资本巨额增值收益,大部分被中间商或地方政府所获取。据农业和国土资源方面的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形式征用农地的价格“剪刀差”,从农民身上至少“拿走”近5万亿元,严重剥夺了失地农民的利益。虽然198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但十几年过去了,当年制定的补偿标准已远低于经济发展,而在现实中,就是这样的补偿费还常常不能全额发放到失地农民手中。
●2004年湖南郴州发生恶性事件,地产商手雷抛向村民。日凌晨,河北省定州市绳油村一块荒地上发生了一起更为严重的恶性袭击事件:两三百名头戴安全帽穿着迷彩服的男青年从大轿车上冲出,手持猎枪、棍棒、钩刀、灭火器,对住在荒地窝棚中的村民展开了长时间的袭击,造成重大伤亡。
造成这两起事件的直接原因如出一辙――土地。记者日前在广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地进行水库移民调研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大批农民良田家园被淹没后,许多失地农民为生活安置问题四处上访,有的还采取系列过激行为。有数据表明,目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
●福建省农调队对所辖8个市县16个调查村80户失地农民所进行的“失地农民现状”调查发现,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数属于年龄较大、没文化、没技能的弱势群体,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民,失地后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调查显示,仍有近四成的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80户被调查农户226个劳动力,因“失地”而安置就业的只有9人,占“失地”劳动力的4.0%;外出打工有52人,
占23.0%;自营二、三产业有78人,占34.5%;经营农业的34人,占15.0%,经营着占地后余下的人均仅0.08亩的耕地,他们处于半失业状态;赋闲在家的有53人,占23.5%。福鼎市玉塘村全村劳动力1400人,近年来失业在家的男性劳动力就有300多人,他们无事可做,整天打牌、闲逛,甚至惹事生非。厦门一位被调查者形容这种单靠土地补偿款过日子为“赋闲吃老本”、“死坐活吃”。
●成都市双流县文星镇蜀星花园是一个占地100余亩,已有600多户农民入住的安置小区。绿地、道路、车位、水电、煤气、光纤、网络以及各种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住户胡蓉告诉记者,她们一家三口原住在文星镇来龙村,靠耕作农田和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去年拆迁征地,按有关政策,她家领到了征用土地补偿费和拆迁安置费30万元。她仅花7万元就置换了这套130平方米的新房,一下子就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文星镇党委书记张泽林介绍,镇上失地农民现在的生活状况,与胡蓉家大致差不多。据了解,双流县像蜀星花园这样专门安置失地农民的小区还有66个,有的还配套修建了商铺,8000多户失地农民在这些小区里过上了舒适的日子。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北京市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中,自己缴费参加养老保险的尚不到三分之一,而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无锡市失地农民参加各种养老保险的仅5.53万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15%。这部分人在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家庭是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但过几年征地款“吃”完了,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生活没有保障。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存发展状态,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申论要求:
(一)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二)根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5分)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条理清楚,有说服力。 (60分)
湖南省2007年选调生选拔考试笔试试卷
(申论卷)
限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据《人民日报》报道,到1986年,全国共选调1.27万名选调生,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近4万名,从2003年起,全国选调生总数量以每年1万名的速度在增长。1986年以前的选调生,目前有近七成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1980年以来,湖南省陆续从高等院校选拔了23批近300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目前,这些选调生大多数已成长为各级领导干部或基层、机关工作骨干。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2800多人报考,是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报名者中,有18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还有湘籍的韩国、澳门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报名,高学历、名校学生报名是今年选调生工作的一大特点。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通知》指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主要是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骨干,同时,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优秀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7年选调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7年继续选调一批品学兼优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乡镇(街道)工作。今年的选调生,原则上安排到乡镇(街道)工作,所需编制由所在县(市、区)从现有乡镇(街道)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选调生报到后,各市州委组织部要先组织培训,再派遣到所分配的单位工作。各地应将选调生安排到领导班子团结、党政主要领导热心培养年轻干部的乡镇(街道),在综合性较强、能较快熟悉全面工作的岗位上锻炼。
几位选调生的自白:
1、基层很苦,那是参加工作前,朋友们给我的“忠告”。可是,日,当我被选调到宜昌市五峰县仁和平镇工作时,让我感觉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车子在坎坷的石沙路上颠簸几个小时后,我全身像散了架一般,酸疼了好几天。镇上没几家像样的商店,连日常用品都不容易买到。
一间破旧的四合院就是我的家,夜晚独居一室,踩着木地板“吱吱”作响,让人提心吊胆。墙上的窟窿随处可见,老鼠、蟑螂、蜈蚣肆无忌惮地穿行其间。在这里,一住就是半年,许多男同事都对我佩服不已。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日益融入工作,现在每天都能感受到一种新的快乐。
有一次,在走访偏远山区的小山冲时,得知该村一名小女孩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于是,我从每月的工资中,抽一部分来资助该女孩上学。一个月后,女孩拎了一篮子鸡蛋,硬是要塞给我。那种淳朴而真实的感情,让我感动了很久。
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了,与当地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越发感觉离不开这里。如今,我已在仁和平镇工作两年多,是该镇的党委组织、宣传委员。
2、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特别是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选择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比四年前他们选择报考的大学还要谨慎。城市的工作固然安逸,农村的工作也大有可为。农村的环境虽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才,越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回头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基层埋头苦干,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的典型们,没有深厚的基层功底,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3、我刚到四口镇时,在办公室值班,主要工作是接电话、收发信件、接待上访等。不久,就担任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党务和宣传工作。
上任后,我充分发挥主动性,收集整理了大量信息,开展宣传报道。以往,该镇在媒体上总是“默默无闻”,在我的努力下,当地报纸、电视台每周都有该镇的报道,有效地扩大了该镇的影响。
同时,我提出并协助创建四口信息网,在全县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公开。此后,该网成为该镇招商引资的电子咨询平台,不少外地客商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四口,并到这里投资的。
由于表现出色,几个月后,我被调到市委组织部工作。2005年10月,我被推选为优秀选调生代表出席全省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并发言。
4、我是一名2004年河北省的选调生,2004年9月,我来到了冀西北最远的地方――竹云县,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后,我们一行四人便来到了乡镇工作,不到九个月,就是今年5月,同来的四个人走了三个,只留下了一个女生,她的家是竹云的,所以没有走。我们现在都在外边打工。
当年,我个人的辞职理由主要是:
⑴待遇太低,每个月只有500多元,作为选调生,大多不是本地人,工作后面临吃饭,租房,社交等等,我们期盼已久的年终奖,已经减半再减半了。
⑵发展空间太小,人员流动性不大,论资排辈,想升职,等30岁后再说吧。
⑶省市里在搞选调时,对选调生有一定的培养计划,但在竹云,根本没有执行。到现在为止,发展得最好的也才进县直机关。
⑷地方对选调生不重视。一是对选调生的忠诚不相信。绝大多数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到选调生队伍时都放弃了许多东西。我们加入到选调生队伍时都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同时也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地方党委不相信我们走进选调生队伍是真心想干事业的。他们不敢用、暂缓使用、不想用,更别提提拔重用!二是选调生的成长环境不好。有的本地干部为了媚上,让有关系、有后台、有背景、有门路的先上;有的为了保护小团体的既得利益,拉帮结派,堵住别人成长的道路;有的为了搞平衡,一个让上一个不让上;有的为了控制选调生,怕被原先由自己领导的选调生成为自己的上级,恶意诋毁,千方百计地阻挠选调生成长。
5、2年前,我毕业了。当时,我真的是满怀豪情,心想去基层之后,得到重用,一定努力干一番事业。2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想走了。以前的豪情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只想快一点离开这个鬼地方。2年给我的感觉是:选调生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内容,连形式都没有多少。没有培养,省里有培训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市、县没有任何培养计划,乡镇就更不用说了。谈不上重视,有的话也只是口头上的。我感觉市对省、县对市、镇对县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不知道他们对选调生政策真正理解了多少。
选调生辞职,如同共产党员退党一样敏感,是件大事。选调生是有很多顾虑的,有来自领导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来自是否有后遗症的担忧。入门好像容易,但出门就不那么从容了。20年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那时的选调生应该说是真正当作领导干部来培养的。今天,社会形势变了,大学生由象牙塔走向普通大众,变成很平常的人了,现在的选调生就不那么值钱了。国家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来开展选调生工作,因而大规模的招录选调生,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平均分配,只是保障你的基本生活。事实上,我觉得基层容纳不了那么多所谓的后备干部,也不需要那么多。现在,还冒出了一个志愿者,并且宣传志愿者的声势远远大过宣传选调生。我认为,既然有了志愿者,就不要有选调生了,或者将志愿者与选调生合并到一起。总之,不管是志愿者政策,还是选调生政策,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改一改了,改成真正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政策。
为了解往届选调生锻炼、工作、生活的真实感受,回顾和总结选调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做法,去年,吉林省委组织部对部分选调生进行了回访,以下是部分回访内容:
鞠海云(2004年选调生,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去年9月担任乡党委办宣传委员兼文化站站长):农村乡镇的工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农民朋友也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无知。工作单位虽在基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工作,我受到许多磨练,工作能力也不断提高。刚到乡里来的时候,我只随老同志负责计生工作,因为年轻,刚开始工作时还羞羞答答、缩手缩脚,现在经过三年的锻炼,我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多项工作,并成为乡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工作忙时,我一个人承担了多项业务工作,曾经同时对口区里的八个部门,同志们都笑着称我为“鞠八摊”。另外,乡镇干部有很多独特的工作方法,既方便,又见效,是书本上和其他方式学不到的,在这里,你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这是一笔能伴我终生的财富。
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三难”之一。我刚参加农村锻炼就是负责乡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那时,我还没结婚,一些计生工作的专用名词一说就脸红,别说下去抓工作了。由于严抓计划生育时,孕妇白天都不在家,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夜里去做一位超生孕妇的工作,当时她家里来了一些亲戚朋友,知道我们是来抓“超生”的,不由分说就把我们打了,而且我的裙子也被撕破了。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哪受过这样的委屈,我因此伤心地哭了好几天,是领导和同志们给我关心和鼓励,让我振作精神,重新开始了工作。农村工作的确难,但是能力和水平就是在难中历练出来的。这件事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吃苦。
史丽媚(2004年选调生,2006年调到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工作):两年的农村基层锻炼让我与农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真的觉得,到农村锻炼和工作是建立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农民朋友血肉联系的最有效方式。与书本打了十六年交道的大学生刚走出校门,我们对社会知之不多,更谈不上了解农村工作的艰苦,通过锻炼,我们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处,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现在我所工作的处就是负责村民自治的,下派锻炼的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特别大。就拿接待上访群众来说,因为有了朝夕相处的两年,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疾苦与痛楚,我知道大多数的群众,如果没有真正的苦处,是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因此,每次遇到上访的群众,我总是细心地解答,耐心地说服,正因为我们的感情相通,他们对我的解答大都很满意。
李大国(2005年选调生):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去工作,就要发挥所长,努力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第一年到乡镇时,经过考察论证和认真研究,向农户们提出了种特色瓜的建议,当年就收到了成效,农民们为了感谢我,特意从地头给我摘了一车瓜,送到我的宿舍,我非常感动,这说明我这个“学生官”得到了认可。另外,我们学生所特有的遵守纪律,讲求效率,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也给乡镇机关带去
了新的风气和新的文化气息。
崔艳丽(2005年选调生):在选拔之前,我已经与南方的一个相当不错的公司签订了协议,而且是经过了考试与面试等多个环节,从140多人中脱颖而出的,相当不容易。得知选调生工作这件事后,当时谁都不知道今后能否有机会回到省直机关工作,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分配到县、乡两级做公务员。我犹豫了好长时间,最终还是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公司而选择了选调之路。我想,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虽好,但过于单一,选调道路虽苦,却非常有意义,选调生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大学生寄予厚望,能为更多的人谋福利、办实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我非常崇尚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公务员。
几位在校学生谈选调生工作:
姜甜甜(某大学2007届新闻专业学生):以前我认为进国家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是非常神圣的,他们或坐在窗明几净的宽敞办公室里审查一份份文件,或坐在高档次的电脑、打印机前起草各种公文,或是悠闲地看着关于时事的报纸,旁边飘来淡淡的茶香,那是一份稳定得不能再稳定的工作。我们都曾向往过。但学哥学姐们的选调经历毫不留情地证明了我当初想法的单纯和幼稚,原来基层也有公务员,上面的公务员也要到基层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太苦了。我觉得我和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我恐怕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但是还希望能象他们那样成熟和接受锻炼,心理很矛盾。
侯靖姝(某大学2007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己以前对公务员的初步认识只是从一些宣传媒体上了解的,他们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种稳定的职业。但对选调生而言,我认为选择选调之路充满了激情,需要一种“舍小我而顾大我,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如果让我选择走选调之路的话,可能会皱一下眉头,因为我们头脑中没有被灌输那种思想,我们对选调工作还不很了解。如果以前优秀的选调生们能多给我们讲述一下他们所走的道路,也许会吸引一大批大学生投入基层工作。
几位基层组织人事干部谈选调生工作:
甲:对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有报考者认为,选调生就是先到基层锻炼,两三年后就会调回城市当干部,有人甚至将报考选调生作为找工作的一条后路。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勇气,没有奉献的精神,最好不要报考选调生。
乙:我市选调生大部分成长不错,但也有少数发展得不好,有些选调生觉得大材小用,长期不能融入工作环境;有的则很快染上一些庸俗的办事作风。这些都是由于对选调生工作认识不深、心态不好造成的,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
丙:基层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也有误区。有的认为选调生素质高、知识丰富,一开始就对其委以重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单位领导觉得,选调生还是学生,不堪重用,总是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令部分选调生丧失信心。因此,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高估”与“低视”,都十分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选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的现状。(20分)
二、请结合材料,用30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分)
三、请结合材料,围绕如何当好一名选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60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3506-10历年湖南省选调生考试申论卷真题等内容。 
 历年选调生考试申论卷真题精选(2)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历年选调...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历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历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  湛江中公教育 历年选调生考试申论卷真题精选(2) (申论卷) 总分 100 分 限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  2013年湖南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2【申论】参考答案 2013 的见后 根据给定材料二,对“草根客运”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  河南选调生考试历年真题申论卷真题精选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河南...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历年真题河南选调生考试申论卷真题精选9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河南...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河南选调生考试历年真题申论卷真题精选3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河南...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河南选调生考试历年真题申论卷真题精选8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河南...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河南选调生考试历年真题申论卷真题精选6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河南...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 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 2800 多人报考,是历年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公司得不到重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