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高层建筑后浇带带梁用么机器打好

建筑结构分区
查看: 1999|回复: 6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积分854帖子
三星工程师, 积分 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一54米长的5层框架结构的商住楼,审图中心提出弹性地基梁基础必须做后浇带。个人观点:地下部分(埋深1.5米)温度变化不算很大,没有必要设置后浇带!可审图中心非坚持。。。&&。。。,很想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谢谢各位。。。&&。。。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598帖子
一星工程师, 积分 5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我觉着不用设,地下部分可以不考虑抗震吧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87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 积分
后浇带与抗震无关。常用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你这个工程应该是叫你加伸缩后浇带,主要考滤地下部分混凝土施工时的水化热大,如果没有底板,是只基础梁的话,个人觉得就没必要设后浇带了。有底板话有些审图的会叫你设,也有些地方设膨胀加强带。
&答复的非常准确,赞!&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积分854帖子
三星工程师, 积分 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回复楼上:是伸缩后浇带,可埋入土中基础伸缩不会很大的呀。。。 。。。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33帖子
一星工程师, 积分 6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这个主要是考虑混凝土水化热大,基础部分一般混凝土用量大,温度应力也大,设置温度伸缩后浇带比较好。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积分854帖子
三星工程师, 积分 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基础做后浇带&,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而设,而上部结构没有要求做后浇带。。。 。。。不也存在混凝土收缩问题吗!请大家讨论讨论。。。 。。。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23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707帖子
三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47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 积分
yaslean 发表于
后浇带与抗震无关。常用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你这个工程应该是叫你加伸缩后浇带,主要考滤地 ...
答复的非常准确,赞!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付庆久&&& 黑龙江省密山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158300
摘要:本文根据实践,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梁、板结构受力体系变化问题及施工时采取相应的应对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论证,解决了后浇带施工中梁板结构不稳定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后浇带;结构受力;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 一、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差异或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
&&&&&&& 1解决沉降差
&&&&&&&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 1.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 1.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 1.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 二、后浇带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 1后落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 3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
&&&&&&&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高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 5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 6后落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 7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 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 三、工程应用实例
&&&&&&& 某办公综合楼工程全长96m,共设有一道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这样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设计要求在施工时从基础到屋面均留设800mm宽后浇带。此后浇带应在主体结顶45d、砌体基本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配制的混凝土浇灌,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相应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5MPa。梁的配筋率见表1。
&&&&&&& 1)校核B轴悬挑梁MN的危险截面Ⅰ-Ⅰ的正截面承载能力。可知此悬挑梁的计算跨度为5.2m。
&&&&&&& 2)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在后浇混凝土浇注之前,楼面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可取为2.0kN/m2。
&&&&&&& 3)用线弹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此构件Ⅰ-Ⅰ截面在恒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M1和在施工活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M2。
   M1=252.944kM&m
   M2=114.456kM&m
   4)荷载组合:
   M=1.2&M1+1.4&M2
   =1.2&252.944+1.4&114.456
   =463.7712 kM&m
   5) I-I截面参数:
   fy=fy&=300N/mm2,h=700mm,
   as=60mm(两排),as&=35mm(一排),
   h0=h-as=700-60=640mm,
   fc=11.9N/mm2, =1.0,
   AS=1884mm2,AS&=1256mm2。
&&&&&&& 6)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中的相应公式(7.2.1-2)进行正斜截面承载力验算,验算结果表明需在悬挑梁上部增加附加钢筋(措施一)或设置竖向支撑(措施二)。
&&&&&&& 7)以M作为I-I截面弯矩设计值计算AS,并重新排列上部钢筋。已知:AS'=1256mm2,h=700mm,as=60mm(两排钢筋),as'=35mm(一排),ho=h-as=700-60=640mm,fc=11.9N/mm2, =1.0M= fcbx(ho-x/2)+fy'AS'(ho-as') 即:463..0&11.9&250&x&(540-x/2)+300&),所以x=175mm>2as'=70mm。因为fcbx=fyAS- fy'AS',故:As=fcbx/fy+As'=1.0&11.9&250&175)/300+mm2。为了与原设计统一,选用1020的Ⅱ级钢筋。
&&&&&&& 8)校核悬挑梁的MN在危险截面I-I的斜截面承载力。经校核,原有配筋能满足要求(计算过程略)。
&&&&&&& 9)悬挑板的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同梁,具体校核过程略。
&&&&&&& 10)MN梁在I-I截面采用措施一后与原设计相比,梁上部附加钢筋数量增加偏多,根据I-I截面形状,1020也无法按两排排列,若排成三排,则需令as=80mm后重新计算(计算从略);就本工程而言,可采用措施二:设计竖向支撑来解决。  
&&&&&&& 四、结语
&&&&&&& 由于按上述方法进行了严格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临时悬挑构件上部均没有出现裂缝,但邻近工地施工中的一后浇带,由于未进行校核计算与相应处理,后浇带两边的悬挑构件上部均或多或少出现裂缝。这说明本文所述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好的使用效果。
&&&&&&&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分析,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就能为整体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积累更多的施工经验,为解决同类相似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S].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后浇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