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巴中2016政治中考题通江明胜中考成绩

通江县 - 搜狗百科
通江县位于东北部,东段南麓缺口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北与陕西省、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南接,西与、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通江县域东西距73.3公里,南北距98.5公里,幅员4116.58平方公里,辖14个区(镇),79个乡(镇、办事处),80.2万人。
行政区类别
中国西南、东北
Tongjiang County
4116平方公里
-方言-巴中话
通江火车站
通江县位于省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旧时有“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之称。全县幅员4116.58平方公里。县域东接,南邻平昌县,西靠、二区县,北连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南距市150公里,距420公里;西距89公里,距省会580公里,距270公里;东距180公里;北距省158公里;西北距县131公里。县境与相邻的7个县、市、区的40个乡镇接壤,县界总长551.82公里。其中与万源市接壤界长131.48公里,与接壤界长160.94公里,与接壤界长50.98公里,与接壤界长89.63公里,与接壤界长51.73公里,与接壤界长5.97公里,与镇巴县接壤界长61.09公里。县界中含四川、两省接壤之界,其中省界总长118.79公里。
通江,商周、春秋属,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地,东汉为巴郡、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为地。北魏正始中(504~507)侨置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属巴州遂宁郡。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属其章郡。隋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唐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县。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宋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清属,民国前期属。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建国后属。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现属巴中市。
县辖14个镇(诺江、、洪口、、、涪阳、、、民胜、火炬、广纳、永安、至诚、)、35个乡(、大兴、东山、、双泉、文峰、春在、三合、云昙、唱歌、芝苞、董溪、澌波、、九层、胜利、板凳、、兴隆、毛裕、、烟溪、沙坪、、长坪、空山、青浴、铁厂、新场、、草池、回林、龙凤场、、口)。
通江县属中、低山区,呈“三山夹两谷”之势,三级阶梯状构造明显,从北至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海拔米,区内形成众多地下溶洞;中部中切割海拔米;南部中切割低山区海拔800—1000米。播种89693公顷。县内土壤共有6个土类、10个、16个土属、36个土种。其中有31个土种是农业土壤,7个土种是森林土。是全县农业土壤中最大的土类,面积406858亩,占农业土壤的54%;次为类,面积194108亩,占25。8%;再次为、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等4个土类。水稻土类有3个亚类、7个土属、15个土种,其中淹育型水稻土亚类紫泥土田土属是最大的土属,有3个土种,面积193840亩,占水稻土的47.6%;次为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紫黄泥田土属,有4个土种,面积177021亩,占43.5%。旱作土壤有5个土类、7个亚类、9个土属、16个土种,其中最大的土类是紫色土类,面积194108亩,占旱地面积的56%。
县境水系呈网状发育,河谷溪沟密布,宕(大通江)、诺(小通江)二水从北至南,纵贯北部中部区域。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条,其中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4条,在1000平方公理以上的4条。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地下水年出露量为2.260亿立方米。县过境地表水数量较大,多年平均年径量32.8亿立方米。县水能理论蕴藏总量36.70万千瓦,可开发20.22万千瓦,占总蕴藏量的55%。
县境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7℃,较历年平均气温16.6℃偏高0.1℃;年极端最高气温38.4℃,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偏低2.0℃,年极端最低气温—1.1℃,较历年最低气温—6.2℃偏高5.1℃;年总降水量1399.2mm;年日照时数1299.2小时,较历年平均1370.1小时偏少5.2%。
境内植物、丰富。年均播种耕地面积89693公顷。全县林地19万公顷,57.61%。有植物77科308种,其中果木类13种,竹类8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主要有水杉、、银杏、、、、等14种;有野生动物(不含昆虫)331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主要有、金雕、云豹、、猕猴、、、、、等21余种。
藏有、、铅土矿、等;能源矿藏有煤、、、铀等。此外,、、、、、、钾矿石、均有一定的分布。县境资源极为丰富,系整个通(江)南(江)巴(州)油气构造带的核心区域。现已探明县境天然气储量为5600亿立方米。
通江素有“一府三乡”(首府、溶洞之乡、、银耳之乡)的美称。通江是溶洞之乡。——内至为腹心地带,沿河两岸奇峰 突兀,峭壁如削,颇有桂林景致、三峡险趣,其间地下溶洞密布,洞洞相连,洞中有洞,已初步探明景区溶洞138个。其中中峰洞、、、、、宋家洞等洞内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状若天庭水府。堪称“”的中峰洞主洞长7800米,可游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更有长约10里的临江丽峡,“一”的,震撼清王朝统治达10年之久的通江蓝号义军驻地麻坝寨,“非南海即南海、不西湖却西湖”的等景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县境各处。通江是红军之乡。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第二大苏区。革命遗址和石刻标语遍及城乡,仅主要革命遗址多达50多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旧址、、、巨幅石刻标语等均保存完好。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地。每字高5.9米、宽4.9米的“”石刻标语堪称“标语之王”收录于。、、等办公居住的“”原貌依旧。“大捷”战场遗址已旧貌换新颜。、、等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和“”等更具有丰富的红军文化内涵。通江是之乡。通江以朵大、味纯、色黄、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通江自清光绪年间问世后,芳名远播。晚清时期倍受的青睐,成为清廷席上的。1995年,通江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之乡”的美称。已开发出了、羹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名优土特产品和中药材还有核桃、魔芋、香菇、板栗、天麻、银花、蕨菜等二十余种。在宋代就已跻身四川八大名茶之列,翰林茶在清代就已成为皇室贡品,“”曾获金奖。
2012年实现76亿元,增长15%;84.5亿元,增长38.1%;增加值13.36亿元,增长18.5%;地方2.18亿元,增长61%;30亿元,增长16.4%;16424元,增长17.8%;5172元,增长17.5%;万元生产总值2.9个百分点,3.99‰。
2012年,完成工业投资17.3亿元、技改投资9.47亿元。新增4家,培育销售超亿元企业8家、省级2家。实现50亿元。实施工业项目22个,凌翔矿业30万吨、正强水泥100万吨技改等19个项目竣工投产。春在工业园完成投资4.85亿元,平整土地1380亩,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园服务中心和建设加快推进,7家企业入驻园区。
2012年,江银耳产业园完成投资3.2亿元。发展食用菌3.26亿袋,鲜品产量16万吨,产值达16亿元。引进巴蜀白茶等6家企业发展茶叶产业,新植茶叶2.5万亩,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4500吨,产值达5.1亿元,“”成功申报。生产马铃薯1200万粒,鲜薯产量40万吨,产值达4亿元。以青峪猪、空山黄牛为重点,发展367个,产值达29.5亿元。建成4万亩核桃产业基地,林业产值达11亿元。建成通江水产科技园。水产品产量1.4万吨,产值达3.2亿元。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商品蔬菜自给率达70%以上。全县83万亩耕地通过生产基地整体认证。培育各类专业组织220个。空山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地发展劳务产业,转移劳动力24.6万人,劳务收入达25亿元。
2012年,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年末银行机构各项95.08亿元,比年初增长14%;各项32.83亿元,比年初增长22.22%。金融服务网点达110个,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达927个。发放妇女创业1.08亿元。全县企业和达1.25万户,覆盖95%的行政村。基本完成农贸市场“三化一改”。达23.6亿元。
2012年,成功创建。启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县城—毛浴—王坪”精品线路打造;启动、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空山战役遗址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别有洞天大酒店等一批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实现8.36 亿元,分别增长46.76%和28.62%。
1932年12月~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在省通江、、巴中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1932年12月,主力在总指挥、政治委员率领下,由苏区转移到陕西省地区。在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得知四阀正在混战,川北兵力非常薄弱,且该地区物产丰富,地势险要,遂决定集中力量向四川发展,翻越,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苏区。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队第73师第217团进占通江县北部的两河口,守军1个连撤逃。21日,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进至坝、场后,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以红73师为右翼,西出夺取南江;红10师为左翼,东出进击洪口;方面军总部率红11、红12师直趋通江城。25日,红12师先头部队攻占通江城,歼守军第7旅1个营及当地团防部队,乘势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第29军军长见其防区被红四方面军攻入,慌忙从沿岸调兵堵击。其第1路和第3师第7旅进抵巴中,第2路进抵南江,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反攻通江。与此同时,位于的第65师亦向开进。红四方面军为迅速打开局面,决定集中兵力打击部。即以红11、红12师由通江西进,在城西之恩歌咀占领阵地,给由巴中来犯的第1路以大量杀伤后,发起反击,将其击溃,乘胜追击到杨柏河、、杀牛坪一带,歼其1个多团,并继续前进占领渡地区。红12师与红11师第32团在挡住第1路和第3师7个团的反扑后实施反击,毙伤其1000余人,俘600人。国民党军两次受挫后,乃退守巴中城。1933年1月下旬,红12师及红11师第32团逼近巴中,守军弃城撤逃。23日,红军进占巴中城。在此期间,红11师第33团击溃第3师一部,占领通江县城西南之得胜山;红10师击溃了进抵县竹峪关之第65师先头部队,迫其退守城。红73师经瓦石铺(铺)进至涪阳坝后,以第218团沿小通江上,再向西进攻南江,师主力经平溪坝向南江发展。1月中旬,红73师主力从大河口突破第2路的防线,进至、小尖子山时遭川军第19旅阻击,遂避开正面,留少数兵力执行牵制任务,主力迅速北上,经兴马坝到达官,与先期到达的红218团会合,并迅即集中兵力进攻甑子垭、垭,激战3日,于2月1日占领城。至此,红四方面军历经1个多月的作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苏区、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红四方面军及时捕捉战机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1个多月的作战中,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的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原副总参谋长 原副 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原副司令员 原海军威海司令员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原军区政委、卫戍区司令员:通江县苦草坝人,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 少将 ;:通江县人, 后勤部政委, 少将 ;:通江县腊溪口人, 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少将:通江县碧溪场人 ,副司令员, 少将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少将 ;:通江县人,政政委会委员; 副检察长
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
原名王坪,建于1934年;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王坪”;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现陵园占地面积35亩,保护区面积1500余亩,安葬于此地的红军烈士达7800余人,其中师团职以上将领40人。园内建有红军1座、红军烈士集墓1座、师团将领墓40座、“英烈忠魂”展厅两个。 1988被国务院列为,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2004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00个重点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被中宣部列为,烈士纪念墓碑已载入。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位于川陕苏区首府,四川省——通江县城,馆舍为明代修造的和学宫。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后,设总指挥部、于此至1935年春。这里历史地成为川陕苏区军事、政治指挥中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副总指挥等在此运筹帷幄,胜利指挥了一场场浴血歼敌的战役战斗。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东起,西至,北据镇巴、宁强,南控、,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纵横23县(市),被誉为“第二个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扩大到5个军8万余人。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为红四方面军军史、斗争史、中国革命史和写下了光辉篇章。2001年6月,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
位于通江县城学宫,与紧密相连。旧址学宫与通江文庙(总指挥部旧址)同年代修建,其后屡有维修,全系木结构,一进四院,保存完好,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1933年7月,川陕省工农总医院在毛浴成立,1934年2月迁往长胜啸口梁麻坝里。总医院占地8.3平方公里,下设政治部、医务处、总务处和15个病号连。原部设在聂家老屋,15个病连分布在三条长塬的15个大院子里。所有旧址原貌依存,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长先后由、陈鼎玉、、王朝禄担任。全院工作人员420余人,其中院部各机150关余人,医护人员270余人,有病床(通铺折合)3000余张。总医院先后收治26000余人,治愈23000余人。1934年底,总医院奉命撤离随红军西征北上。
红军石刻标语
通江境内的遍布城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为根据地各县(市)之冠”。红四方面军在创建和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为了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和震慑敌人,在通江境内书写錾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全县74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沙溪、至诚、诺江、毛浴、芝苞、、板凳等乡(镇)的红军石刻标语最为宏大,最为集中,最为完整。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和“”是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刻在景家塬村左侧海拔800米的上,崖高25.9米,字高5.9、宽4.9米,笔画宽0.8—0.9米、深0.3米。“争取苏维埃中国”是红军解放通江后,在苏区首府诺江河畔海拔342米的壁山上。所刻的第一幅标语。崖高24米,字高3.15、宽2.74米,笔画宽0.5、深0.2米。驻足隔江观望,十分壮观。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通江县北部,东南麓,园区面积11511公顷,最高海拔2117米。由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岭森林野营游乐区、岩溶风光游览区和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等五处景点构成。  1、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位于西北部,面积2250公顷。景区内天然堆绿耸翠,莽莽苍苍,在95%以上。挂宝岭由东北向西南绵延10公里,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10多座。森林原始,峰岭高大雄浑,幽深神秘。  2、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位于公园西端,面积1240公顷。景区内遍布沟谷山岭,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3、鹰爪岭森林野营游乐区:位于公园西南侧,面积1983公顷。景区由长约11公里的鹰爪岭以及两个坡面组成。东面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西面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南面以纯林为主。地貌奇特,植被类型多样。环境清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4、空山坝岩溶风光游览区:位于公园腹心地带,面积1289公顷。景区岩溶孤峰耸立,溶洞穿山钻天,地下横贯,石笋宛如迷宫,颇似“世外桃园”。  5、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位于公园东部,面积1105公顷。景区内河流清澈,水流平缓;河谷狭窄,悬崖壁立;溶洞临渊,飞瀑悬空;常绿阔叶茂林夹岸;环境幽深神秘;猕猴溪边饮水,穿峡掠空。
诺水河风景区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境内,与和接壤,东经107°19′42″~107°06′20″,北纬32°19′38″~32°28′57″之间。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属湿润季风气候,系长江支流水系,森林覆盖率约80%。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被批准为,并纳入预备名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是巴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红四方面军长期战斗过的地方,积淀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著名的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坐落于此。整个景区由“诺天”、“临江丽峡”、“”三大独立景区构成。“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景区以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陡壁如削,沟壑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泉、石、林,千姿百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群令人叹为观止,故称“诺水洞天”。景区约有300多个可供旅游参观的地下溶洞,“诺水洞天”集中了128个,其中,洞内可游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40余个。可以说山山有洞、洞中有洞。这些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有的须匍匐而进,有的要潜水而入,洞中景观都保持着原始风貌。其中、、、、宋家洞具有溶洞代表性;“临江丽峡”景区峡谷整体呈树枝状,林木茂盛,动植物众多,号称“十里长峡”,该景区目前尚未开发;“空山天盆”景区系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独特的岩溶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空山战役遗址融为一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新亮点”。
“临江丽峡”景区位于“诺水洞天”东部,幅员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两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谷底,一个个小潭如新月,似宝葫,被白色流水串在一起,如颗颗宝石闪闪发光。潭水清辙纯净,绝无污染,潭中游鱼历历可数。临江丽峡的瀑布皆源于半山之上的溶洞,由于山体呈钙化多层式地貌,长满苔藓,飞流直下,形态万千,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又称麻坝石林,麻坝寨脉自至诚以南的门镇寺山、东迤至此,兀起一峰,顶平宽缓,沟壑交错,古木参天,树木茂密,四周为悬崖绝壁,面积约1000亩,海拔1500米,仅东西两侧羊肠小道可通寨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崖下,有一方圆1000余亩的平坝,称麻坝,石林坐落其间。陡峭突兀的青石山岗,绵亘十余里,构成一座的。自然造成五道石头城墙,城内大小山包120余个。城上怪石环列,犹如,戎装戒备。而城中石林、三五成簇,参差交错。石桩、石柱,参差有致,前拥后簇,形态万千。有的首、足皆备,若人、若笔、若桥、若伞、若旌旗、若戈予、森然罗列,形象逼肖。放眼望去,有如一派森林之景,数万甲兵之状。著名石景有:“朝圣”、“仙女”、“太公钓鱼”、“”、“石鸟归林”、“”、“天罗地网”、“面君”、“奔腾”、“天兵神将”、“”及“寨中寨”、“”、“一百零八罗汉包”、“二十四个亮晃晃”等30余处,各种奇形怪石100余个。景区内有唐代初年始建古庙(俗名嵌)、门镇寺(又名)遗迹。有清代翰林墓葬;有宋朝故居遗址;有原副司令员等靳家三将故居;有原大地主、匪首靳廷元庄园。根据、《通江县志》记载,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至嘉庆三年(1798年)春天,中国川陕蓝号义军大本营设于该处。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寨3处、寨门5道、石刻、2幅、碑记1座。至诚监狱的生态农业、基地正准备对外开放。
位于通江县东南部,北纬31°58′,东经107°18′,距县城13公里,居大通江河与圆池河交汇处,海拔340米,现有人口近2000人,是通江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该镇旧名龙舌镇,明末兴场,其地北依顶山,扼县东、县北水陆交通要冲,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呈半岛状,旧时为县内最繁华的水码头之一。该镇历史悠久,明末设总兵大镇,清康熙三年设守备,民国初年置乡。1932年底,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加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形势与任务,总结了反“六路围攻”以来的政治工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成为至今流传的“红军精神”。民国24年(1935年),毛浴古镇为伪县政府四区区署,民国29年8月为伪毛浴乡公所治。建国后,为毛浴乡人民政府驻地,街道沿河岸线状排列,场上有明末副总府、清初守备署旧址、、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及赤江县苏维埃政府遗址数十处。
摩崖造像位于通江县城西郊2.5公里处的,通江至汉中公路通过岩前。从公路至上有四层踏道通往分布造像的,造像被清末民初建造的保护性建筑遮盖,该建筑系双重檐、巴壁式,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一间10米,木结构,青瓦屋面,四角微翘。  据石刻题记和有关文献记载,造像开龛于唐龙朔三年(663年),终于七年(720年),前后历时57年。共造像54龛3000余身,题记6幅,碑2通,分布在崖高10米,宽53米的石正面和左侧。正面共有28龛,多为盛唐刻造;左侧共有26龛为初唐刻造,由于在二十世纪90年代前没有采取措施,致使大多风化。  1962年,公布为省级,由于“文革”中遭到破坏,后被取消。造像虽然破坏较重,但权威专家仍给予了高度评价。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现保存完好的有三龛,大部分完好的20余龛。该处造像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彩绘、服饰、音乐、舞蹈、佛教等的珍贵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及保存价值,是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的重要阵地。
通江有地道的遗风。这里有特色鲜明的川北民俗,山歌子、情歌、、等品类繁多,不分男女老少,人人能唱。其中一首“,岩,婆娘娃儿穿草鞋,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块子柴”,就是通江人民生存的真实写照。
农家产啥吃啥。低主食大米,辅以红薯、麦面、杂粮;高山区主食玉米,俗称包谷,辅以大米、麦面、洋芋、杂粮。一般日食三餐,俗称“赶三六九”。大忙季节一日四餐,午前歇气时吃糕点,名为、打幺台。冬闲日食两餐,俗称“赶二五八”。荒年低山区以连麸面煮稀饭,称“羹羹”;高山区以包谷面煮稀饭,称“抹胡子”。常年午餐多吃稀饭。菜食随季节变化,有泡制的净咸菜、酸菜;腌制的盐榨菜、糖榨菜;薰制的、腊肉;干制的豇豆、、笋干、木耳;配制的豆瓣酱、、豆豉。常年热天午餐多吃稀饭。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以吃肉、蛋、鱼的多少为标准。喜饮酒,凡遇节日,或客人到家,必饮酒助兴。农村别具特色的包含有包谷细米干饭、稀饭和五味炒面。包谷细米干饭先将干包谷籽淘洗去尖,磨成瓣,将瓣子存放一两天,俗称“叠瓣子”。再磨细,去其粗米和面,只取细米。用铁罐煮,水开后先放细米的三分之一,用木棒或竹棒搅匀;等煮沸后,再放细米的三分之一,待煮沸后,再放余下的细米,搅匀加盖蒸煮。煮沸后将铁罐放在火边煨烤,煨烤一阵子转一次铁罐的方向,直到煨烤干水分。包谷细米干饭松软有弹性,香气四溢。先将黄豆制成,然后将嫩豆腐划成小块,再放入水(制嫩豆腐的水)稀饭内煮。吃时,加油辣子、葱蒜姜椒等佐料。营养丰富,老人最喜吃,有“菽水养亲”的情味。五味炒面用炒熟的黄豆、燕麦、包谷、花生、核桃米磨成面粉。吃时,加入葱、椒等佐料,用开水冲或用凉水拌成糊状。炒面久藏腐,便于携带,随处可吃,别有风味。买啥吃啥,不重视粮菜的储备,包含品类及丰厚程度均胜农村。建国后,早餐多为稀饭、馒头;中、晚餐较丰盛。
迎春耕有迎春试耒、说春、破犁、积阳尘、灰等俗。迎春试耒:前,县官于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仪式,预先备一纸扎春牛,再扎一芒神牵牛在手,置于县衙大堂。届时,、芒神、春牛导引在前,县官坐轿在中,其他官吏、等人跟随在后。锣鼓喧天,喝道至城东郊春长坪。先观看斗牛。将两头牯牛牵至坪中,尾系火炮。点燃惊牛,引起,以乐观众。再驯牛就耕,县官扶犁,叱牛犁地,往返三次,以示政府重农。最后由春官手拿木雕小牛、香炉架,上系麻丝,演唱春词,说。说春:民国时期,每年,说春人头官帽,手端春牛,带上“”()到乡间出售,称帖。每到一家,站在堂屋门前,说唱迎春词一类吉利话,主人便拿钱或米买“皇历”。女主人拿一绺缠在春牛头上,以示女织之勤。破犁:民国前,农民在正月里耕第一次田地时,先将“刀头”(煮熟的一块方型猪肉)和敬酒摆在地头,点香烛、化纸钱,向地叩拜,祈祷一年耕作顺利,庄稼丰收。然后才扶犁破耕,开始新一年的农事活动。保青苗:为保庄稼不受病虫和鸟兽危害,流传有唱、赶萤火虫、忌土蚕戊、忌雀几戊、扎草人驱雀、点香驱兽、涂白灰驱兽等多种风俗。扎草人驱雀:播种后和谷物将成熟时,在田间地头扎草人,身穿烂衣服,头戴烂耸笠,手执挑着笋壳或禽皮的竹竿,或执点着香的假枪,以驱赶麻雀或其他害鸟。涂白灰驱兽:用石灰或白柴灰涂在地里的石头和树干上,或专制木牌涂以白灰插在地里,以吓唬野猪、、野兔等不在晚上损坏庄稼。抗旱魔:建国前的抗旱活动多带迷信色彩,其俗有祈雨、戽潭、取水、呼天、、耍、唱雨戏、禁屠宰、晒爷等。呼天:旱象最烈时,农民在一起,光头赤脚,手执柳条.由一人领唱“呼天词”,众人随声唱和。一路悲声撕心裂胆,惨不忍闻,以示求雨的殷切。撵旱魃:旱象严重时,农民集会撵旱魃。一人纹身涂面装早魃,其余人放火枪、拿棍棒四处追赶,直到把“”赶出本境为止。耍水龙:用柳条扎成形,由一群剽悍青年赤上身,举柳条龙在烈日下挨家玩舞。各农户先备好水,水龙到时以水猛泼。玩龙者左遮右挡,直至水完方停。耍完后将水龙掷于山涧或河中。晒川主爷:农民集会,将川主菩萨塑像抬到烈日下曝晒,促神催天下雨。重园艺:种菜、种麻、栽花、培育果树等,有、露壳、放苦水等俗。烧头:立春后,把干草、木叶铺在黄花、、韭菜地上,用火焚烧,称为“烧头”。实为施肥、除草,促嫩绿。露壳:种豇豆、、花生和栽蒜时,剥去的荚和皮壳不准烧掉,全撒在大路上。认为撒在路上让人踩踏,可多结实。放苦:在春天时,用刀在树皮上砍些小口,称放苦水。给果树砍口喂饭,是给果树放苦水的另一种形式。护耕畜:农家特别注重保护耕牛。削牛踢、扎牛鼻、教牛、用牛、防牛奔青和打滑,均有一定之规。扎牛鼻:时间固定在三月三、九月九,认为此时扎的牛鼻不臭。牛鼻扎后,其插在人的腰杆里,不再插在头上,防牵牛时牛望头。教牛:在冬腊月及正月教牛,不准在青蛙叫时教牛。认为在青蛙叫时教出的牛,使用时气喘、吐白泡。用牛:惊蛰节不使役耕牛,认为是日使役,牛的骨节响,易扭伤。祈丰收:民国前,农家为获丰收,常祈于神灵,较普遍的是春祈、、敬新、做、做等。秋报:农民为报本,秋收后报大王会。民国时期,在一乡中按保轮流办会。一保中以中心为会址,延请文武两坛职业者设坛请水,申文达表。最大的活动是缥香。各户青壮年参加,数百人上路。人们用大轿抬着大王爷、瘟祖菩萨,扮八仙、、及判官、小鬼,举着旌旗雨伞、月斧。一路吼声喝道,锣鼓、枪炮、鞭的响声不断,在总管、会首带领下,到各保拈香礼佛,空耗民财。敬新:谷收、麦收后,农民吃第一餐新米、面时,先在院内设香烛案,供奉或面食于上,主人望空叩拜,并呼:“天老爷,哕!”
年节:过春节称过年,县俗从到都是民间过年时间。有过素年、办年货、团年、辞旧年、迎新年、拜年、、过小年、等活动。过素年:腊月二十三,晚餐忌吃荤,称过素年。入夜,民间妇女备香盘灶碟,点清油灯,焚香化帛,祈灶君“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办年货:腊月将末,各家购买或自制过年的吃穿用品,称办年货,又称办过年东道。团年:同宗亲属团年多在腊月最末一天的中午或晚上,几家团聚共餐,也有同院团年的。机关单位提前团年,团年后再放假过年。辞旧年:有、除污秽;写春联、贴年画;祭神明、祭祖先;还有换、、封门等俗。过年的晚餐称,多数家庭与团年合一,饭菜特别丰盛,吃不完,以示“有余有剩”。晚上守岁,一家人围着一堆柴火,畅叙通宵,对旧年依依惜别。迎新年:新年第一天,子夜刚过,各家便鸣炮祭神,称;争担第一挑水,称;老人说鬼怪虎狼,称放快。清晨,小孩给老人敬烟拜年,老人给小孩散糖食或喜钱,互相祝福。早餐多吃汤圆,或吃剩饭菜,忌吃粉条、、豆芽。饭后或打牌、下棋,或、,或游山、逛街,全凭自己喜好,娱乐尽兴。拜年:不到亲戚家送礼拜年。俗谚:“初一不出门,初二慢慢行,初三四里拜四邻。”春节期间除拜年外,不少乡村,特别是城镇,灯、狮子、彩船、车灯,从初三到十五挨家挨户拜年。主人放鞭炮相迎.并待以烟食,或以喜钱致谢。破五:,商店开始营业,干部、工人上班,农民下地生产,俗称破五。过小年:,家庭和机关均聚餐,称过小年,少数地方称。建国前,农村有请神、送童子、、送跳蚤、、喂果树等多种活动。喂果树、放河灯的习俗至今犹存。闹元宵:,有闹元宵、观花灯活动。晚上,龙灯、狮子、彩船、花灯齐出于街道,人们用鞭炮、焰花烧的人。狂欢半夜之后,各种花灯均拆除烧掉,称倒灯。春节活动到此结束。
清明节:建国前,族长于清明这天在祠堂召开合族祭祖会。向列祖列宗跪拜后,族长讲论名风,公布收支,按调处族内纠纷。会后人祖茔扫墓、挂青。最后聚餐,称吃清明会。建国后的清明节,不少家庭仍到先辈坟前挂青、扫墓。部分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到扫墓、献花、栽树,进行。端午节:五日为端午节,又名端阳、重五、端节。各家在门上挂、。午餐吃、粽子,。或找到倒吊于屋侧,意在驱毒避邪。县城和沿河部分场镇举行、游泳比赛活动。建国后,县和体委曾在端午节举行过数百人比赛,县体委举办过端午节游泳竞赛。农村因端午正值大忙季节,多改在五月十五过端午,亦称。凡青年夫妇,多选择在大端午回娘家送节。:为中元节,俗名。建国前,各家各户于十四日晚上供起“信袱”(纸钱),焚香秉烛,迎回家。也有在十四或十五日晚上泼水饭于十字路口,或请佛教徒办会,俗称赏孤。建国后,乡人仍,保留化纸钱祭祖的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户做,买月饼。也有青年夫妇或未婚女婿到家送礼贺节的。是夜若皓月临空,合家围坐院中赏月,或吟诗唱歌,或讲故事,兴致满怀。喜庆之俗,今胜于昔。: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国时期,家家户户煮,装至腊月底才烤,称,亦用糯米做,装坛封口,过年才食用。建国后,私人不煮曲酒,做醪糟者亦少,但城镇秋游登高的人越来越多。游壁山:县城及附近居民有“三月三游壁山”习俗。此俗始于唐,盛于明清,旨在纪念唐宰相、南宋“开国将军”向俭、明向种、通判向阁等历史名人。建国后废止。自踟年代起,以春游形式渐次恢复游山活动。红军入川纪念日:日,从转战人川,进入县北两河口,开辟了以通江城为首府的。建国后,全县人民每逢12月18日,以开座谈会、祭扫、参观军史陈列馆等多种形式纪念红军的丰功伟绩,发扬红军的。日,达县地区“红四方面军入川五十周年纪念会”在召开,到会老红军、根据地各县代表及县城机关干部1000余人,盛况空前。
,食用菌品种,中国特产,标志产品,主产于四川省得名。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通江银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铁、磷、钙、镁、硫等微最元素。同时又含12种人体需要而可以在体内合成的“”。入人肺、脾、胃、肾、,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萎、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通江雪魔芋
通江种植在海拔800—1700米的山区,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出的品质好、色白、粘性强、味美、出粉率高,高,富含。每年都有大量客商来通江购鲜魔芋2000多吨。台湾客商在通江办的魔芋加工厂加工的精粉及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旬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产于崇山丛林之中的,是名符其实的山珍。,肉质丰富,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据考证,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通江食用菌家族中产量最大的品种。按生产季节分为秋菇、冬菇和3种;按品质不同又分为、厚菇和薄菇3种,其中以花菇最优。花菇体小肉厚,香气足、味道好,营养价值特别高,厚菇品质仅次于花菇,薄菇质量较差。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保健佳品。
日,根据财政部经建司、商务部市建司、社会扶贫司《关于组织申报2016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通知》,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市(州)财政、商务、扶贫和移民主管部门推荐。省商务厅于5月24日牵头召集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在花园宾馆组织专家组评审。在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经商务厅、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研究,拟定如下申报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江县、、、、、、。非国家级贫困县:、、、、、、、、、。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财政厅、商务厅、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反馈。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对所提异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匿名异议不予受理。公示时间:日—6月1日。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巴中中考语文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